1A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1

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1

11
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
• 2. 光照度
• 光照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为lx。 勒 (克斯)等于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 方米面积上的光照度。
• 为了对光照度单位勒有个大概的印象。 下列数据可供参考:室外晴天光照度约为 10000勒,多云约为500勒,傍晚约为50勒, 月光约为10-1勒,黄昏约为10-2勒,星光约 为10-4勒。
7
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

常用的标准白光有A、 B、 C、 D65和E光源5
种, 它们的光谱分布如图1-2所示。

(1) A光源 色温为2854 K的白光, 光谱偏红,
相当于充气钨丝白炽灯所产生的光。

(2) B光源 色温为4874 K的白光, 近似中午
直射的太阳光。

(3) C光源 色温为6774 K的白光, 相当于白
太阳光而呈黑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光下观察成
了黑色, 这是因为红光源中没有绿光成分, 树
叶吸收了全部红光而呈黑色。
5
第一章 彩色与视觉特性
• 1.1.3 标准光源
•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用标准白光作为照明光 源。为了便于对标准白光进行比较和计算,用绝 对黑体的辐射温度——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性能。

绝对黑体也称全辐射体,是指不反射、不透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发光体的颜色
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荧
光灯发白,各自有其特定的光谱色。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
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红旗反射太阳
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红色; 绿
叶反射绿色的光、 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绿色;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平均太阳光
相似北方天空之日光
标准光源
A白光源(2800K)
B白光源(4800K) C白光源(6770K) D65白光源(6500K) E白光源 (5500K)
(等能白光:E白)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1.2.1 眼睛的构造
人的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感知可归纳出如下几个特性: 眼睛可类比于一个摄像机。 人的视网膜通过神经元来感知外部世界的颜色。 每个神经元或者是一个对亮度和颜色敏感的锥体细 胞,或者是一个只对亮度敏感而对颜色不敏感的杆 体细胞。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电视原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俞斯乐 等 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6版 2005年 参考书目 1、《电视原理》 王卫东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数字电视技术基础》惠新标、郑志航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3、《数字电视原理》卢官明 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4、《电视原理与接收技术》高厚琴 国防工业出版社 成绩:平时20%+考试80%
§1.1
105 频率(Hz)
无线电波
光的特性
1010 1015
紫 外 线
1.1.1 电磁辐射与可见光谱
1020 1025
红外线
X射线
γ 射线
波长(m) 3×103 3×10-2 3×10-7 3×10-12 3×10-17
可见光
780nm
380nm
1.光的波长范围有限,它只占整个电磁波波谱中极小的 一部分。 2.不同波长的光呈现出的颜色各不相同,随着波长由长 到短,呈现的颜色依次为: 红、橙、黄、绿、青、蓝、紫 3.只含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包含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波长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作用于人眼,呈现 混合色。太阳辐射的光含有各种单色光的波谱,给人 以白光的综合感觉。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第1章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授课学时:4目的与要求:1 了解电视技术发展简史;2 了解电视系统的构成;3 了解光学方面相关知识;4 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以及电视技术是如何利用这些特性的;5 掌握三基色原理以及亮度、色度、色域的概念。

讲授重点:1 人眼对彩色细节不敏感——大面积着色原理;2 人眼的视觉惰性——以一定的刷新频率显示连续图像;3 三基色原理,三基色和亮度、色度信号的转换关系。

讲授难点:人眼的视觉特性,彩色的重现。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认识人眼的视觉特性,理解彩色的重现方法。

2 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电影、电视、显示器的成像原理和质量,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 在实验教学环节安排混色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思考题:1 编写Matlab或C程序来显示YCrCb图像序列,熟悉YCrCb到RGB的转换矩阵。

第2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授课学时:12目的与要求:1 掌握图像顺序传送原理;2 掌握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原理;3 了解同步扫描的重要性;4 掌握黑白电视信号的波形;5 掌握彩色电视信号的波形;6 了解对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的方法和优点。

讲授重点:1 图像顺序传送;2 隔行扫描与同步;3 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4 彩条信号的R、G、B和Y、R-Y、B-Y波形。

讲授难点:隔行扫描,同步扫描,全电视信号波形,彩条信号各分量的波形。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扫描的原理。

2 引导学生分析彩条信号的波形。

3 在实验教学环节安排扫描实验和各种典型的测试信号生成实验,让学生分析收发不同步时的实验现象,观察各种测试信号的波形图。

思考题:1 电视信号的去隔行是否为典型的数字处理技术?如何将刷新率提升到100 Hz?2 分析典型测试信号的特征,以及它们分别用来测试电视系统的哪些特性。

第3章模拟彩色电视制式授课学时:12目的与要求:1 掌握NTSC制传送原理;2 掌握PAL制的技术原理和信号的频率特性;3 了解SECAM制传送原理;4 了解模拟卫星电视制式。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a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a

第一章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1.1 光的特性电视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以一定的信号形式实时传送活动景物的技术。

电视源是光像,最后映入人眼的仍是光像。

而中间则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电—光转换等过程。

通常,在发送端,用电视摄象机把景物(或图象)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一定的途径传输到接收端,再由显示设备显示出原景物(或原图象)的重现光像。

了解的知识:光学、人眼视觉特性[需求]、光电-电光转换[实现]1.1.1电磁辐射与可见光含有单一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单色光,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复合光。

太阳辐射出的电磁波是含有各种波长的波谱带,其中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才能被人眼所感知。

(见p2图1-2)1.1.2 光源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在日光(即太阳光)照射下,由于反射(或透射)了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成分而吸收其余部分,从而引起人眼的不同彩色感觉。

一般来讲,某一景物的彩色,是该景物在特定光源照射下所反射(或投射)的一定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

阳光---蓝布。

反射了蓝光,吸收了其余光谱成分。

灯光(白)----蓝布。

彩色不鲜艳(蓝光成分少)绿光---蓝布。

黑色客观:光源(本身发光)、景物(吸收和反射光)主观:人眼(1)色温的概念色温是以绝对黑体的加热温度来定义的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绝对温度下,所辐射的光谱与某光源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性时,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单位以K表示。

例如,温度保持在2800 K时的钨丝灯泡所发的白光,与温度保持在2854K 的绝对黑体所辐射光的功率波谱基本一致,于是既称该白光的色温即为2854K。

可见、色温并非光源本身的实际温度,而是表征光源波谱持性的参量(绝对黑体在不同温度时的辐射功率波谱见p3图1-3)所谓绝对黑体是指既不反射光、也不透射光,而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被加热时的电磁波辐射波谱仅由温度决定。

随着温度的增加,黑体辐射能量将增大,其功率波谱向短波方向移动。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全ppt课件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全ppt课件
以k 同乘三刺激值 R、G、B,得另一色光F’ F’=kR[R]+kG[G]+kB[B]
=k{R[R]+G[G]+B[B]=kF.
38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F’与F表示同一色度,只是亮度(或光 通量)不同。可见,R、G、B反映了混 合色光的色度. 结论2: R:G:B 间的比例决定混合 色光的色度 c).配色方程的规范式 令m=R+G+B 色模:表示某彩色光所含有 的三基色单位的总和。 且令 r=R/m, g=G/m, b=B/m
三基色以单位量混合时应得到E白光
34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1.3.2 RGB计色制 2. 三基色单位量的确定 配出标准白光,三个基色光红,绿,蓝的光通量
(FR ,FG,FB)之比例为
FR : FG : FB 1: 4.5907: 0.0601
CIE规定:光通量为1光瓦的红光为一个红基色单 位量,记为[R];光通量为4.5907光瓦的绿光为 一个绿基色单位量,记为[G];光通量为0.0601 光瓦的蓝光作为一个蓝基色单位量,记为[B]。 F E白 =[R]+[G]+[B]
某混合色光的色度
40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三. RGB色度图(CIE色度图)
F=m{r[R]+g[G]+b[B]} |F|=m{r+4.5907g+0.0601b} r=R/m, g=G/m, b=B/m
r+g+b=1 显然:用二个三基色色度坐标可以表示 彩色的色度,因此,可以用二维平面坐标来表
35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3. 配色实验
36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最新光与彩色物体的颜色彩色三要素人眼的视觉特性三基色原理亮度方程ppt课件

最新光与彩色物体的颜色彩色三要素人眼的视觉特性三基色原理亮度方程ppt课件

问题背后的原因剖析
100
相80 对 视60 敏40 度20
(%) 0 400
500
600 700
视觉灵敏度:同等5能55n量m的光源,人眼对 λ=555nm的黄绿色光的亮度感觉最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本原理
4、三基色原理和混色法 (1)混色效应 :单色光可以用几种颜色的混合光来等效, 几种颜色的混合光可以用其他几种颜色的混合光束等效,这种 现象称为混色效应。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本原理
②三基色原理的内容: 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 反之,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基色。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 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混合色亮度等于三基色亮度之和。
(3)混色法:利用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来获得彩色的方法。 ①种类:相加混色法和相减单混色法。 ②相加混色法:以三圆法来说明。
【点击观看】
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本原理
5、亮度方程 : 用三基色光配成100%的白光所需三基色的百分比。
Y=0.30R+0.59G+0.11B
电压方程形式 :
EY=0.30ER+0.59EG+0.11EB
亮度方程式在彩色电视技术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 是对彩色图像进行三基色分解及对三基色进行编码传 输,解码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公式。
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第一章 广播电视基本原理
(2)视力范围与电视机屏幕
人眼视觉最 清楚的范围
水平方向的夹角20° 垂直方向的夹角15°
屏幕宽高比为4:3或5:4 (高清大屏幕一般用16:9)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12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彩色三要素
• 亮度:这里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引起 明暗程度的感觉. • 色调:是指光的颜色,由作用到人眼的 入射光波长成分决定。 •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深浅,与掺白光 的多少有关。
13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3.1.3 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彩色,都可以用三种基色 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产生;反之,自然界中的所有彩色,都 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光。
8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标准白光
• A光源:色温为2845K,相当于白炽灯在2800K时辐射 出的光。 • B光源:相关色温为4800K,相当于中午直射的日光。 • C光源:相关色温为6770K,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它 的蓝色成分较多。 • D65光源:相关色温为6500K,相当于白天平均光照, 常被用作彩色电视的标准光源。 • E光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为等能白光,它是一种假想而实际并不存 在的光源 。
绿 黄 青
红 品红

15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相加混色的几种方法:
(1) 空间混色法。
利用人眼空间细节分辨力 有限的特点,将三种基色 (2) 时间混色法。 光同时投射到同一平面的 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顺序地让 对应位置充分靠近,只要 三种基色光出现在同一表面的同 三个基色光点足够小且充 一处,只要相隔的时间间隔足够 人的两眼同时分别观看不 (3) 生理混色法。 分近,人眼将会感到是三 小,人眼会感到这三种基色光是 同颜色的同一彩色景像时, 种基色光混合后所具有的 同时出现的,具有三种基色相加 使之同时获得两种彩色印 颜色。 后所得颜色的效果。这种相加混 像,两种彩色印像在大脑 色方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中产生相加混色的效果。 16

第1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第1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Tianjin University
4.太阳发出的白光中包含了所有的可见光,若把太阳辐射
的一束光投射到棱镜上,太阳光会经过棱镜分解成一组 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连续光谱, 被分解之后的色光,若再次经过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 ,这种单一波长的色光称谱色光(spectral color) 。
∴习惯上亮度单位有时也用流明。
1.2.3 亮度、彩色与立体视觉
1.明暗视觉
亮环境下锥体细胞、杆体细胞共同起作用,分辨 明暗、彩色,称为明视觉(photopic vision) 。 暗环境下只有杆体细胞起作用,只能分辨明暗, 称为暗视觉(scotopic vision) 。 暗视觉比明视觉的相对视敏度曲线偏左。
Tianjin University
电视技术的发展
电视画面: 第一代——黑白电视(20世纪20年代) 第二代——彩色电视(20世纪40年代) 第三代——高清晰度电视(20世纪80年代)
Tianjin University
信号处理技术:
第一代——模拟电视 第二代——数字处理电视 第三代——数字电视
Tianjin University
HSL彩色模型
Tianjin University
3.立体视觉
两眼相距约58~72mm,两眼从不同角度看
物体,形成视差(parallax) ,具有视差的 两幅图像通过眼球的旋转运动(辐辏 ,convergence eye movement ),在视网膜上 融合为单像,并在大脑中形成立体视觉。
20世纪70年代参加全国电视会战 1979年创建了天津大学电视研究室(现为天津大学电视与图像信息研究 所),是中国高校中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 科研单位。 1980年代 “Ф91mm钻孔彩色电视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 视多工广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彩色电视屏幕墙系统”获 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数字HDTV/TV频带压缩编解码技术”,被电子部评为电子行业“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 。 “HDTV信源解码器”的研制任务,被国家计委、科技部等评为“九五” 国家重点攻关重大成果。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顶盒技术”2003年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了我国电视技术领域的首部专著《电视原理》,作为全国统编教材 目前已修编了6版,获电子部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一章 (2)232

第一章 (2)232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一.三基色单位[X],[Y],[Z]的确定 1. XYZ计色制应满足的条件 a).对于各种实际色光,三刺激值X,Y,Z均为正值. b).三刺激值中,X,Z只表色度,不表亮度和光通量,(即它们 等于零),色光亮度或光通量由Y代表.并规定1[Y]的光通 量为1lm c) 选三基色单位量,当X=Y=Z时,仍代表等能白光 2.[X],[Y],[Z]的确定.(以RGB为变换基础) (1). [X][Y][Z]三角形在RGB系统中的方程 ** 在RGB系统中,混合色光亮度为零的点 即 LF=0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X=2.7689R+1.7518G+1.1302B Y=1.000R+4.5907G+0.0601B Z=0.0000R+0.0565G+5.5943B 三. XYZ色度图(CIE色度图 ) F= X[X]+Y[Y]+Z[Z] =m’{x [X]+y[Y]+z[Z]} 式中: m’=X+Y+Z, x=X/m’, y=Y/m’ , z=Z/m’ 显然: x+y+z=1
基色与光源 红 绿 蓝 光源
色坐标
X 0.640
Y 0.330
0.330 0.150
0.600 0.060
0.3127
0.3290

Y=0.2126 R + 0.7152 G +0.0722B
Thanks
§1.4彩色的重现
3. 显象基色的色度坐标
Re Ge Be C/D65
NTSC制
x 0.67 0.21 0.14 0.310 色坐标 y 0.33 0.71 0.08 0.316

视觉特性与计色制

视觉特性与计色制
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红外成像系统工作在红外 波段内,紫外成像、微波成像、x射线成像,其工作波段分别为 紫外波段、微波波段和x射线波段。
视频技术基础
4
1.1光学基础
1.1.2光源 物体的色彩,除了取决于物体表面将入射光线反射
到周围的特性外,还与光源的特性密切相关。
例如,一块绿布在日光下,呈现绿色;但在暗红色光下就变成黑色了。 又如,绿色的草在钠灯照射下看不出它是绿色,因为钠灯的光谱中没 有绿光的成分可以被它反射。由此可见,研究物体的色彩就必须了解 光源。特别是在电视成像系统中,逼真地传输色彩与正确选用光源有 密切关系。
示,光谱分布如图1-2所示。
D65作为标准
表1-1标准光源简要数据
光源,在4大, 相当于多云天气
的中午的日光, 所以,它更接近 自然光。
A光源波谱能量 主要集中在长波 长区域,发出的 光为橙红色
B光源接近中午 直射阳光,黄色 成分较多
以高压汞灯加 滤光器或钨丝灯 加滤光器或荧光 灯加滤光器来 “模拟”。
黄斑区
位于视网膜和视轴的交点处,表面稍凹,四周略呈黄色,感光 性最强。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灵敏的区域,也就是视觉最清楚 的区域。
视频技术基础
13
1.1光学基础
1.人眼的视度调节
视度调节:正常人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无限远的目 标成像在视网膜上。在观察近距离物体时,人眼水晶体两 旁的睫状肌收缩,使水晶体前表面半径减小、焦距变短、 后焦点前移,从而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对观 察距离的调节通常称为视度调节。
视频技术基础
11
1.1光学基础
眼球的内腔:分为前室、水晶体和后室。
➢ 前室内充满一种透明胶状液体,称为水状液。 ➢ 水晶体位于前室与后室之间,是形状像双凸透镜形状的透明体。水晶体的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法 : 已知:两个彩色光F1和F2 的配色方程分别如下,求:F1和F2相混后的合成 光 F1+2 .
由彩色光的相加规律有:
或:
图解法:
在r-g直角坐标式或麦克斯韦三角形中,用图解法求合成光的色度坐
标;这种方法类似于力学中求两质点重心的位置。
33
整理: 其中:
r-g直角坐标式
麦克斯韦三角形
令m=r +g +b
有r =r /m g = g/m b=b /m
可得 r : g : b = r : g : b
三色系数 相对色系数 分布色系数
28
由于相对色系数r、g、b之和等于1。所以知道其中任意 二个(例如r和g)就可以算出第三个(例如b=1-r- g)。因此,可以用r-g平面坐标作出包罗所有实际颜
35
1.3.3 XYZ计色制
RGB计色制的基础是配色试验,它的物理意义明确,但使用不 方便。因为,必须知道彩色光的三个色系数R、G、B,才能处出 其亮度(但不能从色度图中反映出亮度,黑、白灰在同一 点); 分布色系数中存在负值,用求和法近似计算色系数时, 容易出错;自然界某些实色的相对色系数出现负值,它们的坐 标不全在第一象限,作图不方便。为了克服上述缺点,1931年 CIE在RGB计色制的基础上采用三个虚设的颜色作为计算三基色 单位,分别用[X]、[Y]、[Z]表示,从而建立了XYZ计色制,并 绘制了新的色度图--CIE色度图。
波长(nm) 380--430 430--470 470--500 500--560 560--590 590--620 620--780
颜色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7
标准光源:(CIE)
A 光源:色温为2854K。 A光源的光 总带着橙红色。
B 光源:色温为4800 K。在实验室 中可由特制的滤色镜从A光源中获得。
(1)三色互相独立 (2)混合色的亮度 (3)混合色的色调
R: 700nm G:546.1nm
B:435.8nm
18
混色
相加混色 (1)空间混色 (2)时间混色 (3)生理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蓝色+红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19
相减混色 (1)颜料三基色 (2)互补色
若已知某彩色的辐射功率谱
P(λ),求其三色系数时,可
不必再进行配色实验,而直接根 据CIE提供的分布色系数数据计 算求出:
25
若彩色光是等能白光,其 功率常数,又R=G=B,所以:
此时三条混色曲线下的面 积相等。
26
3.相对色系数与RGB色度图
在许多情况下,只需要讨论景物与图象的色度,而不涉及其 亮度。色度只由三色系数R、G、B的比例决定,与它们数值大 小无关。令三色系数之和为m:
m=R+G+B 并令 r=R/m ,
m称为色模
r、g、b称为相对色系数
g=G/m ,
或 色度坐标
b=B/m
显然 r+g+b=1。
上述式中,m反映了色光的亮度;它们的每一组数值都 确定了一种颜色的色度。
于是,配色方程可以写为
F = m{r[R] + g[G] + b[B]}
27
r, g, b 与 r , g, b 的关系 r = r /(r + g + b ) g = g /(r + g + b ) b = b /(r + g + b )
8
色温:
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绝对温度下,所辐射的光谱与某光 源的光谱具有相同的特性时,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 义为该光源的色温,单位以K表示。
例:温度保持在2800K时的钨丝灯泡所发的白光,与温度保 持在2854K的绝对黑体所辐射光的功率波谱基本一致,于是称该 白光的色温为2854K。
色温 ≠ 实际温度,而是表征光源波谱持性的参量。
蓝基色
0
0
其内彩色可由三基色配出;
等能E白 1/3
1/3
在彩色三角形外, r,g,b至少有一为负,
其外彩色无法由三基色配出;
谱色轨迹不闭合:不包括[R][B]连线。该直 线上的色光由红蓝相混,为非谱色;
自然界所有彩色都可用整个闭合曲线及其内 部的相应点的坐标表示;坐标位置越靠近谱 色轨迹,所对应的彩色越纯,即饱和度越高。 越接近E点,所对应的彩色饱和度越低;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紫色=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20
1.3.2 RGB计色制
1、配色实验
三基色光源 R
G
B 光量调节
视场
2、配色方程与色系数
F = R[R] + G[G] + B[B]
待配彩色
F
为任意一个彩色光;
[R]、[G]、[B] 为三基色单位;
R、 G、B 为三色系数
[R]、[G]、[B] ?
θ
影响分辨力的因素: 1)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
的位置有关。 2)与照明强度有关。 3)与对比度有关。 4)与被观察物体运动速度
有关。
14
4、彩色细节分辨力
人眼对彩色细节分辨能力较差
大面积着色原理
人眼的彩色分辨率实验
15
5、视觉惰性
光脉冲亮度
(a)
t
视觉亮度
(b)
t1 t2 t
临界闪烁频率:
fc = a lg Lm + b
0.8 0.6 0.4 20VB(λ)
VG(λ)
0.2
VR(λ)
0 400 500
600 700
波长/nm
光谱光效能:衡量视觉对波长为 λ的光的敏感程度
光谱光效能函数:
ν(λ)= K(λ) = P(555) K(555) P(λ)
11
几个度量单位 光强(发光强度):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
如果三个色光F1 、F2 、 F3相混合,可以先将F1和F2相混合得到F1+2 然后 再将F1+2 和 F3相混合,得到合成光。不论三个色光按什么比例得混合,混合 色光F1+2+3 必然处在D F1F2F3之内。即,利用三个基色只能混合得到以基色为 顶点的三角形以内的各种颜色。
彩色电视中,应使彩色显像管三基色组成的三角形面积尽可能的大,这 样才能使重现的彩色更加丰富多彩。
21
FE白 = 1[R] +1[G] +1[B]
R : G : B = 1: 4.5907 : 0.0601
对于 F = R[R] + G[G] + B[B]
光通亮 | F |= (R + 4.5907G + 0.0601B) lm
对于某些高饱和度的单色光,系数出现负值:
例如: F + B[B] = R[R] + G [G]
束光投射到棱镜上太阳光会经过棱镜分解成一组按红、橙、黄、 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连续光谱。被分解之后的色光,若再 次经过棱镜,它是不能再分解了。
这种单一波长的色光也称谱色光。
6
物体的颜色
1、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2、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颜色和波长不是单值关系, 具有一定的色域; 单色光的颜色是连续的,且 色感还随光的强度而变化; 表中波长界限是不严格的; 自然界很少看见单色光。
16
1.3 色度、色度图、三基色原理
1.3.1 彩色三要素: 亮度: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引起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即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即颜色的浓度。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所谓传输彩色图像,实质上是传输图 像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17
什么是三基色原理? 关于三基色
通过大量实验,CIE分别于1931年和1964年公布了两组分布色系数 的标准数据。1931年的数据适用于1° ~4° 视场,1964年公布的数据 适用于大于4° 的视场,下表列出了1931年CIE公布的部分数据。根据 表绘制出分布色系数曲线(称为混色曲线)。
23
24
分布色系数曲线 (混色曲线)
每条曲线都有一段负值。其含 义是:是可见光谱范围内,有些 纯度很高的颜色不能由物理学三 基色直接相加得到,必须将带负 号的一个基色搬到待配的单色光 一边,才能使比色计两边的彩色 完全相同。
相关色温: 当光源的光只与某一温度下绝对黑体辐射的光近似,而不
能精确等效。就把辐射光的特性与光源最相近的绝对黑体温度 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9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亮度视觉 色度视觉 对黑白图像细节的分辨力 对彩色图像细节的分辨力 视觉惰性
眼睛的构造
10
1、亮度视觉——视觉灵敏度
相对视敏度
V(λ) 1.0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
主要内容: 1.1 光的特性 1.2 人眼视觉特性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 1.4 彩色的重现
1
1.1 光的特性
1.1.1 电磁波辐射波谱: 光是光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电磁辐射,电磁
波的可见光谱范围为380~780nm。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可见光占据的频率范围如图所示:
C 光源:色温为6800K。C光源的光 偏蓝色。它是NTSC制彩色电视统 的标准白光光源。
D 光源:色温为6500K,又称D65光源。 它是PAL制彩色电视系统的标准白光 光源。
E 光源:是一种理想的等能量的白光 源,其色温为5500 K。采用这种 光源方便 彩色电视系统中问题的 分析和计算。这种光源在实际中 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光源。
2
3
太阳辐射功率谱 (功率波谱:指辐射功率随波长而变化的情况)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