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知识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较⽂学复习资料整理⽐较⽂学绪论1、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为基本⽅法论,其⽬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学规律和⽂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学的发展。
2、⽐较⽂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明、跨学科);四⼤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总体⽂学研究。
3、三⼤学派及其主要代表⼈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代表⼈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较⽂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较⽂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具体材料⽀持研究。
梵·第根:《⽐较⽂学论》,“⽐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个科学的含义;将⽐较⽂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较⽂学评论》,⽐较⽂学“精确化”⼯作,⽐较⽂学不是并列的平⾏⽐较,⽽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学史的⼀个分⽀。
基亚:《⽐较⽂学》,坚持⽐较⽂学是“国际⽂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研究。
代表⼈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较⽂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跨学科和平⾏研究,把⽂学史、⽂学批评和⽂学理论综合在⼀起,正视“⽂学性”问题。
雷马克:《⽐较⽂学的定义和功⽤》,提出⼀个关于⽐较⽂学的定义,全⾯⽽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较⽂学与⽂学理论》,建⽴发展以“⽐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类学”等领域,扩展⽐较⽂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一、“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
第二、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必备的特性,同时也可以指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第三、在四个“跨”当中,除“跨学科”之外其余三“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
第四、这里的“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
第五、我们跨出文学的门槛,面向如此广大的学术世界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个“跨越”的限度。
最后,一个学科的定义只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点的规定,不可能把一切问题都容纳进来,表述的一清二楚。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民族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3、世界文学的定义世界文学是马克思和歌德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的是人类文学奖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割裂将消除,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统一成一个综合体。
(世界文学有时指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有时指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有时指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较⽂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1.⽐较⽂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化交流的⽇益⼴泛和发展,是⽐较⽂学产⽣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较⽂学是⽂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较⽂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卡雷:“⽐较⽂学是⽂学史的⼀⽀: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平⽅⾯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较⽂学的⽬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学相互间的关系”,⽽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较⽂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著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国的某⼀作家、某⼀作品或某⼀页、某⼀思想或某⼀情感)——接受者沟通⼆者的媒介(个⼈或集团,原⽂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平⾏研究亨利·雷马克:“⽐较⽂学是超越⼀国围之外的⽂学研究,并且研究⽂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然科学、等等。
质⾔之,⽐较⽂学是⼀国⽂学与另⼀国⽂学或多国⽂学的⽐较,是⽂学与⼈类其它表现领域的⽐较。
”⽐较⽂学的性质是⽂学研究的⼀⽀,是⼀门独⽴的学科,⽽不单纯是⼀种研究⽅法“⽐较⽂学”中的所谓“⽐较”,并不是⼀般⽅法论意义上的⽐较,⽽是⼀种观念,⼀种强烈的⾃觉意识,⼀种研究⼯作中的基本⽴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学现象。
3. “四跨”⽐较⽂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跨⽂化和跨学科的各种⽂学关系【填空】4.三个⽂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两个或⼏个民族的⽂学中,有些⽂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性,因⽽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较⽂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地位⾼低、价值⼤⼩的限制;它⽐传统的⽂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容。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域,而是被看作全球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传统、美学观念和思想风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时空比较除了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还致力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揭示出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演变和相似之处,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延续和转变。
3. 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比较比较文学也涉及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4.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比较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还会对不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人们可以寻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文学研究路径,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有时称为“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及其姐妹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许多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检视人类行为的视野,并检视关于人类行为与文化的假设。
2、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
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
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3、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
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5、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比较文学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好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放送者是怎样流传到接受者那里的,在接受者当中它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放送者对接受者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到受影响的“终点”和接受者。
它是放送者的对象,也是文学影响的终点。
与流传学研究相比,其方向恰好相反,它是从接受者、即“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者。
在比较文学领域,它又被称作“渊源学”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研究就是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
6.媒介学: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它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梵第根的观点,在两种民族文学发生相互关系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到“接受者”,“那经过路线往往是由一个媒介者来沟通的。
”这媒介者即是“传递者”,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7.译介学:是对翻译和译介活动本身的一种研究,包括对不同译本的研究、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研究以及対翻译史的研究等。
具体而言,译本研究既可对译本的完整性和准真度进行研究也可将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别或变异,并进一步探寻其原因,还可去研究译本在流传过程中对接受者产生了哪些影响,或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接受者对它的解读有什么区别等。
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规则的研究,还包括对历史、民俗文化,文学等与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理解把握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一)前苏联学派不用比较文学,而代之以“历史比较文艺学”名称。
英语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知识点
英语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知识点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及其文学元素之间异同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比较,揭示文学作品中的共性和差异。
在英语学术界,比较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英语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流派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对不同文学流派进行比较。
文学流派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流派的作品,探究它们的创作风格、叙事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例如,可以比较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诗歌与现代主义小说,揭示它们在想象力、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
二、作家及其作品的比较研究除了比较不同的文学流派,比较文学研究还涉及到对作家及其作品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学者经常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家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他们的创作风格、文化内涵和文学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例如,可以比较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李白,探索两位作家在戏剧创作和诗歌创作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三、文学主题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还需要对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
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们对生活、爱情、人性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作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主题,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中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可以比较美国作家哈代的《傲慢与偏见》和英国作家奥斯丁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探讨两部作品中关于社会阶级、性别角色等主题的异同。
四、文学转译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还涉及到文学作品的转译比较。
文学作品的转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通过比较原作与翻译作品之间的差异,可以揭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翻译版本的比较,分析翻译策略和效果,探究翻译对作品的影响。
例如,可以比较中国翻译家林语堂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和英国翻译家彼得·布鲁克斯的翻译,探讨不同翻译版本对原作的解读和呈现方式的差异。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比较文学重点知识整理
可比性:之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一方面是之在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事实进行研究。
社会总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他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它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以及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
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从跨文化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地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的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
情境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景研究即对这些典型格局进行研究,特别似乎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到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缺类研究:指一种文类在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学中没有,或者一种文类在两个国家或民族都存在,在差异较大的现象,通过对两个缺类现象的探讨、分析来挖掘缺类现象背后的文化差异,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审视,深入研究该文学的本质、源流以及各自的特点。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的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寻找共性与差异,并探讨这
些共性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在比较文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比较:比较是比较文学的核心方法。
它指的是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来发现和分析它们之
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比较可以是跨文化、跨作品、跨时期的,也可
以是相同作品或作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对比分析。
2. 文学: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感情和想象的文化创作形式。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3.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创作者通过语言、叙事、形式和结构等手
段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作品。
它可以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篇
散文、一出戏剧等。
4. 文化:文化是特定社会或群体的共享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思想和知识等的综合体。
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文学作
品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等方面。
5. 共性和差异:比较文学关注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指
的是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是主题、风格、叙事结构等
方面的相似性。
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文化特色上
的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扩展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发现文学作品的共性和时代特点,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呢?答:两者不能等同。
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的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比较文学。
(1)比较归属的层次不同,前者指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仅指一种研究方法。
(2)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必须跨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不一定跨这些界限;(3)两者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此比较方法外,还用了实证法,批评法,阐发法。
后者仅用了比较法。
2、比较法国学者卡雷、基亚与美国学者雷马克、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定义?答:(1)法国学派以基亚和卡雷为代表,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法;美国学派以雷马克和韦勒克为代表,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规定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范围既有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的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但没对研究方法做明确规定。
3、布吕奈尔的比较文学定义对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超越。
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学派的观点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只“属于同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
4、简析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文化背景。
(1)思想观念方面,全球意识的出现,受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3)文学发展方面,19世纪各民族文学交流频繁,促使传统国别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明应运而生。
5、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基本主张。
答:法国学派: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提出“总体文学”一说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提倡跨学科研究;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6、格义法佛教进入中土初期时的一种交流“方式”、“方法”,是其传习过程中,借助“外典”(儒家经书)来阐释“内典”(佛经)中的种种概念的“教学方法”。
就比较文学研究而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无疑丰富了它的方法论。
其“格义”之法,对异质文化文学的互识、互补,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7、如何理解比较文学的本质。
答:比较文学的性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追问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对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学科(其中一门必须是文学)所作的汇通性学术研究,这是比较文学的本质属性。
首先说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它是从历史、理论和批评三个维度进行的全方位综合性文学研究,而不仅仅是文学研究的三个分支——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任何一支。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定是文学问题;二是追问学科本体;比较文学的本质是以自觉的比较意识为本质的文学研究,比较意识就是指研究者进行文学研究时认同各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同异共存,和谐共处的思维和观念。
8、比较意识指研究者进行文学研究时认同各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同异共存,和谐共处的思维和观念。
它的本质是多元性思维,它是比较文学的本体,一种成熟的自觉的思维或观念。
9、举例说明比较文学的跨越性。
答: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
它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跨越各种界限并打通指涉对象的特点,具体包括族际性,语际性,科际性和跨文化性四个方面。
它是比较文学的本质即自觉的比较意识的外在表现。
(1)比较文学的跨民族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分属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个民族的文学现象,如分属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民族文学与法兰西民族文学都属此列。
二是同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民族文学,如美国境内的黑人文学,犹太文学,中国境内的汉族文学,藏族文学等。
(2)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语言的文学研究,语言是民族的第一要素,跨语言和跨民族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例外,如跨民族不一定跨语言,如英国、美国等都使用英语,跨越这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学就没有跨语言;再如,跨语言不一定是跨民族,如对用多种语言创作的作家的作品,虽跨了语言,却没有跨民族。
(3)科际性是跨越性的一方面,如描写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某个人物,根据佛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吧这个人物的轮廓勾勒得条理清晰。
(4)跨文化性是特指跨异质文化。
如中国学派对跨异质文化的研究。
10、世界文学最早由歌德在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是专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它一般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注重在历史横断面的共时性上,对波及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进行研究,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
11、比较文学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比较文学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从学科意识层面说,比较文学是一种以世界胸怀和国际眼光展开的文学研究;如美誉哦学者勃洛克在一次演讲中说“比较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广阔的,开放的”;第二,从研究对象和范围来说,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实际上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不断增多,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的过程。
如美国和法国学派的学者自觉打破“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把目光转向了东方。
第三,从研究方法层面讲,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方面的应用也体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如法国学派运用实证法;美国学派运用批评法等。
12、何谓可比性?如何理解可比性因素?(1)“可比性”指那些具有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价值的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能够被比较研究的特点,特性。
可比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也一样,各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
可比性有些是显形的(亲缘关系)有些则是隐形的(类同关系,学科交叉关系)隐形关系不可能用考据实证的方法来认识,但可以“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提出一个特定的标准”,文学现象的可比性就显现出来。
如阿Q与堂·吉诃德表面无法相比,但从内在精神(精神胜利法)来看,就可发现它们的可比性。
(2)可比性因素是指具有可比性的成分或事物,它是比较文学研究所涉的对象。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的核心部分就是可比性因素问题。
可比性因素的特点是:第一,它必须同时具有文学性和跨越性两种属性;第二,它必须是两种以上的文学现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仅仅是它们之间表面上的相似点;第三,必须是主客观的统一,他必须包含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的成分。
可比性因素分为四类:事实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互补关系。
13、阐发法又称格义法。
指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批评方法来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或作品的方法。
由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最早提出。
14、如何理解影响的含义及隐含性特征?(1)影响指一种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或一个作家创作中外来因素。
它具有外来性,隐含性,综合性的特点;(2)隐含性特征是指与作者的气质,民族特色有机融合后变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精神性存在的内容。
15、负影响指吸收外国文学来反对本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如中国现代文学中,郭沫若受戈尔泰惠特曼和歌德的影响,创作新诗《女神》等,不仅从内容上反应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叛逆和反抗,而且冲破了中国传统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等。
16、虚假影响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造成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已经变形甚至歪曲。
这类影响大都体现在改编,模仿的作品里。
如法国作家伏尔泰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为《中国孤儿》在欧洲舞台上演,表现的是启蒙运动张扬的个性和理性,一反原作忠奸斗争和善恶因果报应的主题。
17、影响研究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存在的事实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文学交流对民族文学的影响及其发展规律,以实证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研究类型和领域。
由法国学派倡导。
18、如何评价传统影响研究?传统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概况为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三者的关系。
其贡献是:(1)关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联系,突破以往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研究的局限,开启新的研究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2)实证法严谨科学;其局限:(1)视比较文学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与历史科学,强调历史性,蔑视文学性;(2)清理影响研究的路径,强调外部研究(可见事实),轻视内部研究(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3)突出影响的放送者,视比较文学为文学外贸,暗含民族沙文主义,有违国际主义;(4)强调实证法的科学含义,无视其美学意义;19、誉舆学又称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角度研究一个作家,一个作品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影响,由法国的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最早提出。
20、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追索放送者,即寻找作家作品在思想,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国外来源,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21、译介学含义及其与一般翻译的区别;译介学: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前者关注一切翻译现象;后者文学翻译现象;(2)研究角度不同,前者从语言转换角度探讨翻译的技巧,或对翻译现象进行理论阐发,属于微观研究;后者从文化活动的角度审视译者,译作在不同民族文学交流中的作用,属于宏观研究;(3)研究重点不同,前者关注语言转换活动中语言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理论如等值论等问题;后者关注语言转换活动背后不同民族文学与文化的交流状况,如交融等,不涉及价值判断;(4)研究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指导翻译实践;后者探讨译者与译作对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作用;22、何谓创造性叛逆?举例说明文学翻译中创造与叛逆的关系。
(1)创造性叛逆指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
它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和环境。
最早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
(2)翻译的叛逆性指把作品转换成新的语言形态,且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删减,添加或改变原作等叛逆行为,因而对原作有所背离;翻译的创造性指译者从译言环境中选择能够激发读者产生与原语作品相同或相似的词汇,因而成为一种再创造。
(3)关系:创造性和叛逆性在文学翻译中具有不可避免性。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其根本特点是把原作引入到一个原作者没有料到的接受环境,并改变了原作者最初赋予作品的样式,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叛逆的主体是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在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中,高度精炼的文学形式和无限丰富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保存了内容,却破坏了形式,照顾了形式,却又损伤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