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药学 祛风湿药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09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09

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大乌头煎;
外伤瘀痛:+乳、没、三七;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入散剂或酒剂服1-
2克。入汤剂先煎半到一小时。外用适
量。多用炮制品,生品内服慎。
使用注意: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生
品只供外用。反半夏、瓜蒌、川贝、浙
贝,白及、白蔹。
蕲蛇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表证风寒夹湿,发热恶寒,头痛,全身
关节酸痛:羌活、防风-荆防败毒散;
头痛头风:白芷、藁本、川芎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气血亏虚都慎用;
现代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有
效率为96%
2、坐骨神经和三叉神经痛:独活寄生汤加 减治疗有效率96.7%; 3、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疏松症:配川 乌、草乌、五加皮熬制成膏外敷,有效 率86.4%; 4、慢性支气管炎:独活红糖水煎服,治疗 慢支,镇咳平喘作用,有效率 66.8%; 5、银屑病:饭后服用独活片并配合长波紫 外线照射,总有效率93.5%。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 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 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 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 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 者。”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 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 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 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 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独活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
的根。切片生用。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祛风湿药定义:以祛除风寒湿邪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症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效: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主归肝、肾经,部分归脾经。

具有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主要适用于风湿痹症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

分类:祛风湿止痹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一节祛风湿止痹痛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寒,多入肝、脾、肾经。

辛行散祛风,苦燥湿疏泄,既能祛风湿,又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故适用于痹症之肢体或关节疼痛,亦可用于外伤疼痛、头风痛等。

部分药物尚兼利尿之功,又可用于水肿。

★独活【主要性能】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1、风寒湿痹 2、风寒夹湿表证【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苦燥,易耗伤阴液,故素体阴虚及血燥者慎用。

※威灵仙【主要性能】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1、风湿痹症 2、骨哽咽喉【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川乌【主要性能】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

【应用】1、风寒湿痹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外伤瘀痛3、麻痹止痛【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防己【主要性能】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1、风湿痹证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马钱子【主要性能】苦,寒;有大毒。

归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应用】1、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2、跌打损伤,痈疽肿痛【用法用量】内服宜制用,多入丸散,日服0.3~0.6g。

中药学-第11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第11章祛风湿药
2、通络止痛:治疗风湿、寒湿客于筋骨肌肉所致的 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之证。
3、消骨鲠:治疗诸骨鲠喉。(鱼刺为佳)
川乌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
功效特点:
1、祛风湿、止痹痛:散寒止痛作用强,尤其善于治 疗寒邪偏盛之痛痹,表现关节疼痛明显者。
2、温经散寒止痛:治疗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寒凝 经脉之疝气疼痛。
3、亦可以治疗其它疼痛,如跌打损伤之疼痛。 用量用法:
1、有毒,用量宜小,一般2~3克。 2、入煎剂应先煎20~30分钟,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
1、内服一般不能生用,应炮制后应用。 2、本品酒浸、酒煎易中毒,应慎用。 3、孕妇禁用。 药材:
本品是用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其子根为附子。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为草乌。
治疗风寒湿痹。
2、祛风湿清热药:药性偏凉,祛风湿,清热止痛。
治疗风湿热痹。
3、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作用较弱,兼有补肝肾、 强筋骨作用。
治疗风湿痹痛日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者。
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
共同点:
1、祛风湿、散寒止痛:治疗风寒湿痹。 不同点: 独活:辛、苦,温。
络石藤:
1、药性苦而微寒,祛风湿清热通络,善于治疗风湿 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亦可治疗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本品舒筋活络,而 又消肿止痛。
2、凉血消肿:治疗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疮疡痈肿。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或根的木质部。
性味:苦、辛,寒,有大毒。
功效特点:
1、祛风湿,活血通络:本品祛风湿作用强,消肿止 痛作用好。药性苦寒,主治风湿热痹。
1、祛湿作用强,治疗风湿痹痛,尤善治疗湿邪偏盛 之着痹,见腰背及下半身关节酸重疼痛、屈伸不利者。

中药学学习课件祛风湿药

中药学学习课件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具有调理气血的作 用,能够改善气血亏虚、肝 肾不足等症状,提高机体免 疫力和抗病能力。
02
祛风湿药的应用
祛风湿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治疗风湿痹痛
祛风湿药具有祛除风邪、温通经络、 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痹痛疾病 。
调理气血
缓解免疫炎症反应
祛风湿药具有缓解免疫炎症反应的作 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对自 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祛风湿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色谱法
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可用于分 离和测定祛风湿药中的化学成分。
质谱法
如电喷雾质谱法、激光解析质谱法等,可用于 鉴定祛风湿药中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谱法
可用于研究祛风湿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性质。
祛风湿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随着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祛风湿药中的化学成 分被发现和研究。
祛风湿药能够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关节局部营养代谢,从而缓 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祛风湿药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
配伍使用
01
祛风湿药在中医方剂中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与
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针对不同病症
02 祛风湿药在中医方剂中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配伍
和用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生物碱类
如马钱子碱、乌头碱等,具有明显的 祛风湿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和减轻炎 症反应。
黄酮类
如雷公藤总黄酮等,具有抗炎、镇痛 、抗风湿等作用,对风湿病的治疗有 一定效果。
挥发油类
如丁香油、肉桂油等,具有抗炎、镇 痛、舒筋活络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 湿痹痛。
皂苷类

祛风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祛风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菌和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川乌
•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 【药性】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用】
•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本品辛热升散苦燥,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 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 风湿痹痛。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等。 • 2.药理作用: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
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
• 3.临床研究:用川乌治疗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 痛、跟骨骨刺,用于黏膜表面麻醉均有较好效果。
• 4.不良反应: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 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等。
【应用】
•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 • 2.跌打损伤。 • 3.水肿胀满。本品味苦降泄,能通经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 • 4.经行不畅,经闭。本品能疏理肝气而通经,治气滞血瘀之经少不畅
或经闭,小腹胀痛。 • 5.乳少,乳汁不通。本品能通经脉,下乳汁,常配穿山甲、王不留行、
青皮等,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或乳少之证。
•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本品“透经络,搜风邪”,可用于中风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 3.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本品能入肝祛风以定惊搐,治小儿 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
• 4.麻风,疥癣。本品善行祛风而能止痒。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 服。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附药 蛇蜕
• 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和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脱下的皮膜。性 味甘、咸,平。归肝经。功能祛风,定惊,退翳,解毒止痒。适用于 惊风癫痫,翳障,喉痹,口疮,痈疽疔毒,瘰疬,皮肤瘙痒,白癜风 等。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2020/3/15
中药学
51
络石藤
2020/3/15
中药学
52
络石藤
祛风通络—特点: 善舒筋络。主治痹 痛兼肢体拘挛且偏 热者。
凉血消肿—喉痹, 疮肿。
2020/3/15
中药学
53
丁公藤
辛,温,有小毒。 祛风除湿 消肿止痛
2020/3/15
中药学
54
闹羊花(羊踯躅)
辛,温。有大毒。 祛风除湿 散瘀定痛(麻醉) 煎服0.3—0.6g.
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
祛风湿清热药—多辛苦寒—祛风湿,通络
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者
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
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 无力,亦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2020/3/15
中药学
4
四、药性特点
味多辛苦或甘, 辛以祛风,苦以燥湿,甘以缓急
陶弘景言“羌活形细而多节,气息极猛烈, 独活色微白而形虚。”但临床应用却仍合为 一条。
自宋元以后,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才将羌活 从独活中分出,别列一条。
2020/3/15
中药学
14
独活与羌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祛风湿、止痹痛,发散风寒,治疗风湿 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
同中之异: 1. 羌活气雄而散,善散肌表之游风,治风寒表证优
肾。①治风湿痹痛,兼肾虚有寒者宜。 ②治肾虚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2.利尿
2020/3/15
中, 1. 南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补肝肾作用为佳; 2. 北五加又称香五加,为梦摩科柳的根皮,
止痛能力较佳,且有强心之效,可治心脏 病水肿,然具毒性,不宜过量久服。 注意:北五加皮(香加皮),萝摩科杠柳, 有小毒,祛风除湿,强心利水,3-6g。

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

第十一章中药学祛风湿药

1.独 活
十一.祛风湿药
…………………
【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 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
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
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配细辛、
2.风寒治风挟寒湿湿川痹芎表,。配证当。归、辛白散术、温牛通膝;苦燥,散风寒湿而 解表治。痹证治日外久感风正寒虚挟,湿腰所膝致酸的软头,痛关头节重屈,一伸身不尽利痛,,配羌
十一.祛风湿药
…………………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 孕妇忌用;
十八反
▪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 瓜蒌类同用;
▪ 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 ▪ 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4.蕲 蛇《雷公炮制论》
十一.祛风湿药
…………………
【来源】为蝰科动物五 步蛇的干燥体。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 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 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 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 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2.骨哽咽喉。味咸软坚而消骨哽。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 头痛、牙痛、胃脘痛等;并能消痰逐饮,用于 痰饮、噎膈、痞积。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热苦燥开通,善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 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辛散开通,散寒止痛显 著,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中药学--常用祛风湿药功效与主治

中药学--常用祛风湿药功效与主治
祛风湿
强筋骨
调经止血
补肺止咳
①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②崩漏经多,白带不止
③肺虚久咳,肺痨咳血
④劳伤吐血,外伤出血
有避孕作用,备孕妇
女忌用,孕妇慎用
25
穿山龙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化痰止咳
①风湿痹痛,跌打伤肿
②咳嗽痰多
③闭经,疮肿

1~2小时,制粉0.5~1.5g。剧毒,外敷不超过半小时
15
络石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②喉痹,痈肿
微寒,善治热痹红肿或风寒湿痹有化热倾向
16
桑枝
祛风通络
利水
①风湿痹痛
②水肿,脚气浮肿
寒热皆宜,肩臂痛或兼水
肿者尤佳
17
海风藤
祛风湿
通经络
①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②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兼活血
18
青风藤
祛风湿
通经络
利小便
①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拘挛麻木
②脚气浮肿

19
路路通
祛风活络
利水
通经下乳
止痒
①风湿痹痛,肢麻拘挛,跌打损伤
②水肿,小便不利
③闭经,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④风疹瘙痒

20
桑寄生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①风湿痹证,腰膝酸痛
②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
不安

21
五加皮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散寒止痛
①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②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③局部麻醉(外用)
性热,治寒痹、顽痹痛重者
尤佳,麻醉止痛,1.5~3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制】6月下旬至8月上旬
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
泥沙,晒干。生用或制后 用。
【处方名】川乌、制川乌。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川乌大辛大热,苦燥升散,疏利迅速,开 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散寒止痛之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
功显著。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及
5.木 瓜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夏、秋二季果实绿
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
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 晒干。切片,生用。 【处方名】木瓜、陈木瓜、 光皮木瓜、宣木瓜、皱皮
木瓜、炒木瓜、川木瓜、
木瓜实、铁脚梨。
5.木 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十一.祛风湿药 ……………… …
祛风湿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
老鹳草
1.秦 艽《神农本草经》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 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 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 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 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内 蒙古、四川等地。
治热痹,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 2.中风不遂。祛风邪,舒筋络,活血荣筋。 治风寒湿痹,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 单用大量水煎服,或配升麻、葛根、防风、芍药;治 血虚中风,配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 单用为末服;或配茵陈蒿、栀子、大黄。
治骨蒸日晡潮热,配青蒿、地骨皮、知母; 治肺痿骨蒸劳嗽,配人参、鳖甲、柴胡; 4.湿热黄疸。苦以降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治小儿疳积发热,配薄荷、炙甘草。
1.独 活《神农本草经》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 当归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 安徽等地。
1.独 活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春初或秋末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
半干,堆置2~3天, 发软后再炕至全干。切
片,生用。
【处方名】独活、川独活、 香独活。
5.木 瓜
【用法用量】 煎服,6~9g。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十一.祛风湿药 ……………… …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祛风湿热药概述
【性能特点】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
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
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
【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
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治风寒湿痹,配当归、白术、牛膝; 辛、川芎。 2.风寒挟湿表证。辛散温通苦燥,散风寒湿而 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 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
解表。配羌活、藁本、防风。
配桑寄生、杜仲、人参。
3.少阴头痛。善入肾经而搜伏风。 此外,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
1.独 活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孕妇忌用;
十八反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 粉、瓜蒌类同用; 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

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4.蕲 蛇《雷公炮制论》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蝰科动物 五步蛇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湖北、
江西、浙江等地。
4.蕲 蛇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多于夏、秋二季捕
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
洗净,干燥。去头、鳞, 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
润透,去鳞、骨用。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 蕲蛇肉、金钱白花蛇。
4.蕲 蛇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心腹冷痛,跌打伤痛。
3. 川 乌
【应用】
十一.祛风湿药 ……………… …
1.风寒湿痹。本品辛热苦燥开通,善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
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辛散开通,散寒止痛
显著,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3.跌打损伤,麻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痛。止痛力强。
1.秦 艽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 晒软,堆置“发汗”至表 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 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 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 挫去黑皮,晒干。切片, 生用。
【处方名】秦艽、左秦艽、 绞秦艽、麻花艽、西秦艽、 川秦艽。
1.秦 艽
【功效】祛风湿 通络止痛 退虚热
祛风湿药概述
【用法】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
可制成酒或丸散剂。也可制成外敷剂型,
直接用于患处。
【使用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
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教学内容】
1.祛风寒湿药 掌握:独活、木瓜、威灵仙 熟悉:川乌、蕲蛇 2.祛风湿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
【采制】秋季采挖,洗净,
除去粗皮,切段,粗根纵
切两半,晒干。切厚片, 生用。
【处方名】防己、汉防己、
粉防己。
2.防 己
十一.祛风湿药 ……………… …
【药性】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防己苦寒清降,味辛发散,外能祛风
除湿,内能利水消肿,适于风湿痹痛
及水饮内停而兼有热象者。
2.威灵仙《新修本草》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毛茛科 植物威灵仙、棉 团铁线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干燥根 及根茎。
【产地】产于江苏、 安徽、浙江等地, 应用较广。后两 种部分地区应用。
2.威灵仙
十一.祛风湿药 ……………… …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
泥沙,晒干。切段,生
用。 【处方名】威灵仙、铁脚 威灵仙、铁杆威灵仙、 赤茎威灵仙。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概述
【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 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性能特点】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能祛 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 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 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祛风湿药概述
【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 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部分药物还 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分类】祛风寒湿药 — 风寒湿痹
2.威灵仙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十一.祛风湿药 ……………… …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3. 川 乌《神农本草经》
的干燥母根。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
陕西、湖南等地。
3. 川 乌
十一.祛风湿药 ……………… …
2.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十一.祛风湿药 ……………… …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威灵仙辛散温通,苦温除湿,走散力强,
为风湿痹证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 伤正。此外,味咸可软化鱼骨,温燥又能 除痰。
2.威灵仙
【应用】
十一.祛风湿药 ……………… …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 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 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 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2.骨哽咽喉。味咸软坚而消骨哽。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 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并能消痰逐饮, 用于痰饮、噎膈、痞积。
蒸,为治虚热要药。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1.秦 艽
【用法用量】
十一.祛风湿药 ……………… …
煎服,3~9g。
2.防 己《神农本草经》
十一.祛风湿药 ……………… …
【来源】为防己科植 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习称“汉防己”。 【产地】主产于安徽、 浙江、江西、福建 等地。
2.防 己
十一.祛风湿药 ……………… …
【用法用量】
十一.祛风湿药 ……………… …
煎服,3~9g。外用,适量。
【羌活、独活功用鉴别】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 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 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 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 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祛风寒湿药概述
【性能特点】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 肾经。辛行散祛风,苦燥湿,温通祛寒。 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 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 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 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祛风寒湿药
掌握:独活、威灵仙、木瓜 熟悉:川乌、蕲蛇
十一.祛风湿药 ……………… …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秦艽辛散苦泄,性平不 烈,长于祛风湿、疗痹 痛,寒证、热证均可应 用。此外,兼可退虚热,
清湿热
除黄疸。
1.秦 艽
【应用】
十一.祛风湿药 ……………… …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 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 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
木瓜酸温,入肝经能益血舒筋而活 络,入脾经能化湿调中而和胃,凡 湿阻脾胃、肝旺筋急之证,均为常 用,为肝脾二经要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