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

合集下载

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

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

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二、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十八)骨质疏松症病人会出现什么不适?骨质疏松的不适症状:①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②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

③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十七)哪些人需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检查?骨质疏松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起发现,早期治疗。

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该去医院做做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①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没有其它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②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③有脆性骨质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⑤X光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⑥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⑦有影响骨矿物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

(十八)医生会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做什么样的检查?好多患者进入医院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比如说患者太多要排队挂号、担心医生乱开检查项目、检查了却没有查出真正疾病的病因等等,那么我们就为您提供几种医生常开的,也是国际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检查项目以供您参考:1.骨形成指标(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是通过检查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器官的
损伤水平,以及所提供的其他检测结果来判断。

具体而言,诊断标准包括:
1. 骨密度检查:包括电子束断层扫描(DEXA)和高分辨率技术(HR-pQCT),以测量骨质密度。

比较骨密度结果是当前最常用的诊断
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恶化。

动物研究中也使用X
射线衍射和微观材料分析技术,评估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其他检测:包括多参数连续技术,例如CT、MRI、测定酶和细
胞因子以及全血分析,以及更加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以确定骨质疏松
症病变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临床表现:可能有关骨质疏松症的信号可以从临床表现中发现,包括与多发性骨折相关的典型症状,以及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伴随症或
关节痛。

4. 生化指标: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有几种生物标志物,在检测骨
折危险,评估骨密度,监测骨官功能和确定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的响应
方面都很有用。

这些指标包括细胞因子,激素,骨特异性蛋白(BAP),半胱氨酰肌氨酸(CTX),C-反应蛋白(CRP)和N-反式缩氨酸(N-telopeptide)。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情况下,诊断骨质疏松症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措施,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报告,化学
及物理指标,以及客观的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或磁共振成像,以及
核医学检查,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骨组织的破坏超过新骨组织的形成而引起。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而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之一就是t值。

t值是指骨密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倍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t值可以用来判断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t值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临床诊断中,t值的判断标准主要分为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三个等级。

t值大于-1为正常,t值介于-1和-2.5之间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前期),t值小于-2.5为骨质疏松。

通过t值的判断,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骨密度检测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计算t值,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评估。

在诊断骨质疏松时,t 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除了t值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骨折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确诊骨质疏松。

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t值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治疗后,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t值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t值有所改善,说明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反之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t值是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t值的准确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t值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充分重视t值的作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质变差,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成为了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

一、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对于及早发现风险较高的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

1. 骨密度测量骨密度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可以通过X光或骨超声来测量患者的骨密度。

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光吸收法(DEXA)和定量超声法(QUS)。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患者的骨质状况,并提供骨密度数值,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2. 临床风险评估临床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FRAX和SCORE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家族史等因素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

二、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及改善家居环境,减少摔倒风险。

饮食调整则主要包括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保持良好的营养平衡。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吸收剂、促骨形成剂和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等。

抗吸收剂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和雌激素拮抗剂等,可以抑制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促骨形成剂则可以刺激骨骼的新生和修复,从而增加骨密度。

三、结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是常用的早期筛查方法,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治疗方面,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管理手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来防止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易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以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关注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不足。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19.2%,男性患病率为6.0%;而需要进行防治的低骨量人群总体患病率为46.4悦男性更高达46.9%另一项近期流行病o学调查也显示,依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骨密度检测结果,我国50岁不仅如此,50岁以上男性有1/5会发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6.46%o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做部骨折中有近30%发生于男性,且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由此可见,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不低,但其诊断和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以及诊断和治疗水平亟需提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

(1)不可控因素:种族(白种或黄种人)、高龄(›70岁)、既往脆性骨折史(特别是髓部、腕部和椎体)、父亲或母亲有髓部脆性骨折史。

(2)可控因素: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等。

50~69岁低体质量(BMI<20kg∕m2),体质量降低(较健康成年人或近期体质量减少>1096),缺乏体力活动,肌少症等。

②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等。

③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安)等。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基于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测量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的骨密度,可以准确地反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骨密度下降通常意味着骨骼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2. 脆性骨折史
脆性骨折是指在没有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微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

脆性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

如果有脆性骨折史,尤其是髋部、脊柱或手腕等部位的骨折史,那么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很高。

3. 骨质量评估
骨质量评估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包括对骨骼的形状、结构、微结构和矿物质含量的评估。

通过骨质量评估,可以了解骨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4. 血液生化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骨骼代谢的情况,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辅助标准之一。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 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骨骼健康和代谢状态的信息,帮助医生判
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5. 骨组织活检
骨组织活检是一种直接观察骨骼组织的方法,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通过骨组织活检,可以了解骨骼的微结构和矿物质含量,从而准确评估骨骼的健康状态。

骨组织活检通常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病因学研究。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更好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共识内容涵盖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

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力求确保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患病风险增加。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老化,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流程
其他原因或体检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符合脆性骨折评估指证 胸腰椎X线侧卧影像
IOF一分钟 测试阳性
OSTA指数 <-1
DXA骨密度测量
其他OP的 危险因素
5.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材.李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9月第1次印刷.p42
高钙血症的临床意义
• 血清钙(总钙)正常参考值2.2-2.7mmol/L(8.810.9mg.dl),血清游离钙(或称离子钙)正常参考值 (1.18±0.05mmol/L)
• 危害:影响胃肠道、肾脏、心血管、骨骼肌肉系统及 神经精神等多个器官系统。如果高钙血症较轻和/或呈 慢性,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诉非特异性症状;高钙血症 较严重和/或呈急性时患者可以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出 现高钙危象[血清总钙浓度>3.5mmol/L(14mg/d)]
T-值≤
-2.
• 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 - 2. 5 <T-值< - 1. 0) +肱骨近端、 • 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10(5):413-43.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1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建议行骨密度测定 女性 65 岁以上和男性 70 岁以上者 女性 65 岁以下和男性 70 岁以下, 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X 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IOF 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OSTA 结果 ≤-1 者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

04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痛、关节痛、骨折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影响生活质量:骨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影响日常生活
增加医疗费用:骨折治疗需要花费大量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
增加死亡风险: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增加死亡风险
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
0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
03
临床症状:骨质疏松患者通常会出现腰背痛、关节痛、骨折等症状,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4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5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
骨密度检测:通过X线、CT、MRI等方法测量骨密度,了解骨质疏松的程度
01
03
实验室检查:血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了解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
04
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
骨密度检测: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1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骨代谢指标,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指标,如骨质疏松发生率、骨折发生率等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体检报告等方式收集数据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结果报告:撰写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结果、建议等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健康促进计划,提高效果
评价结果
01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降低
01
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均衡、营养吸收障碍、疾病等因素。

《临床医学课件:骨质疏松症的鉴别及诊断》

《临床医学课件:骨质疏松症的鉴别及诊断》

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考虑
妇女 男性 老年人
解释更年期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以及适 用于妇女的特殊诊断考虑。
讨论男性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挑战,并介 绍相关的鉴别方法。
阐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治 疗的不同考虑。
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例分析
1
病历分析
通过一位患者的病历,探讨如何基于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密度测量
介绍无创的骨密度测量技术, 如DEXA扫描。
常规X射线
解释如何通过常规X射线来识 别骨质疏松症的迹象。
血液检查
讨论通过血液检查来评估骨骼 健康的指标。
常见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要点
骨密度T值
解释骨密度T值的意义以及不同T值的分 类。
骨折风险评估
介绍评估骨折风险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身体症状
列举骨质疏松症常见的身体症状,如骨痛和身高下降。
2
影像学分析
分析患者的X射线和骨密度扫描结果,以协助诊断和评估钙、磷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结论和展望
1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总结早期诊断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症的重要性。
2 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关于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 的研究方向。
骨质疏松症: 诊断与鉴别
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判断和治 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 健康骨骼的重要性
2 流行病学数据
了解骨质疏松症对骨骼健康的影响,预防 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风险人群以 及相关危险因素。
鉴别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和技术

201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201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2019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包括年龄、步态不稳、视力和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三、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应包括两个方面,即确定是否为骨质疏松症和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确定是否为骨质疏松症:1)骨密度测量:通过测量骨密度来判断是否为骨质疏松症。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QCT)等。

2)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无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2.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2)必要时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和骨生化检查等。

四、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骨折风险和治疗费用等因素。

1.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适量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营养和日照等。

2)预防跌倒:包括改善家庭和公共环境、加强锻炼、佩戴助行器材等。

2.药物治疗: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本需要。

2)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激素释放肽类似物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者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是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缺乏运动、平衡能力差、既往跌倒史、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病、步态异常、心脏疾病、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精神和认知疾患、药物(如安眠药、抗癫痫药及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等。

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推荐使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XXX,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作为疾病风险的初筛工具。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导致骨骼易于骨折和骨折难愈。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 T分数诊断标准(WHO标准)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T分数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骨密度T分数来确定。

T分数是用来比较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健康人群平均骨密度的差异的标准。

根据T分数的结果可以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正常骨密度:T分数大于-1- 骨质减少:T分数在-1到-2.5之间- 骨质疏松症:T分数小于-2.52. Z分数诊断标准Z分数是根据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相比较的标准,来评估患者的骨密度状况。

与T分数相比,Z分数更适合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骨骼状况。

3. 临床风险因素判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除了骨密度的检查结果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风险因素。

临床风险因素可以是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等。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结合骨密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4. 骨折风险评估除了骨密度的检查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外,骨折风险评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

常用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包括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和CAROC(加拿大骨质疏松症组织骨折风险评估)。

这些评估工具通过考虑患者的骨密度、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历史骨折史等因素来评估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骨折的风险。

总结起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骨密度的T分数和Z分数的评估,临床风险因素的考虑以及骨折风险的评估。

这些标准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怀疑自己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以减少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判断标准表

骨质疏松判断标准表

骨质疏松判断标准表一、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可以获得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骼的骨密度值。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人的骨密度2.5个标准差,则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二、骨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等。

这些指标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以及骨形成的速度。

骨代谢指标的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三、骨形态学骨形态学检查可以通过X线、CT或MRI等手段观察骨质的改变。

骨质疏松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紊乱,骨髓腔增大。

这些改变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的风险。

四、骨生物力学骨生物力学研究骨骼在力学作用下的表现和行为。

通过测试骨骼的强度、韧性和弹性等力学性质,可以评估骨质疏松对骨骼功能的影响。

骨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可能预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折的风险。

五、骨组织病理学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骨组织的微观结构,了解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

通过观察成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骨基质的成分和结构等,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的风险。

六、骨龄测定骨龄测定是通过X线检查测定骨骼的发育年龄。

通过比较实际年龄与骨龄,可以评估骨骼的生长发育状况。

骨质疏松时,骨龄测定可以反映骨骼发育的延迟和骨折的风险。

七、骨折风险评估骨折风险评估是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折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FRAX评分、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八、骨量减少的筛查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前期表现,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骨量减少的情况。

筛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等。

通过筛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易于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定和临床症状。

下面将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松,T值在-2.5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因此,骨密度测定结果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其次,临床症状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标准之一。

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骨折、身高下降、背部疼痛等。

特别是在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因此,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包括年龄、性别、饮食、生活方式、家族史等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帮助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最后,骨质疏松的相关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骨骼X线摄影、骨髓穿刺、骨生物力学检测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骨质状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

综上所述,骨密度测定、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和相关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四个重要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这四个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骨质疏松症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详细介绍

骨质疏松症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详细介绍

骨质疏松症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易损伤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该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还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骨质疏松症症状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直到出现骨折或身高明显减少等明显症状才被发现。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包括:1.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使得骨骼更脆弱易碎,患者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髋部、腕部和脊椎等易受损骨骼。

2. 身高减少:骨质疏松症会导致患者的椎骨受压缩,从而引起身高明显减少。

3. 脊柱变形:椎体受压缩后,可能导致脊椎前弯或后弯,引起脊柱畸形。

4. 颈椎病变:骨质疏松症还可以引起颈椎病变,导致颈部疼痛和僵硬。

5. 骨质疼痛: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酸痛和骨质疼痛的感觉。

二、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锻炼等综合措施。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药物包括雌激素类药物、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对于保持骨健康非常重要。

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其他微量元素,如锰、铜、锌等。

3. 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是改善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

重力载荷性运动如散步、跳跃等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强度。

三、骨质疏松症预防措施除了治疗,预防骨质疏松症同样重要。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包括:1. 饮食均衡: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其他微量元素,限制碳水化合物和盐的摄入。

2. 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久坐,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加体育锻炼。

3. 风险评估和筛查:针对高龄、更年期或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风险。

4. 安全环境创造:家中地面垫子、台阶等要保持整洁、无滑,避免摔倒引发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教学设计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教学设计

加强多学科合作
加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管理需要多学 科的合作,如骨科、内分泌科、营养 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全面 的患者教育。
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教育
通过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能够更好 地参与自己的治疗过程并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THANK YOU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 剂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辅助措施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蛋白质摄入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奶制品、豆制 品、海产品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蛋 等,有助于骨骼健康。
控制盐摄入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长期管理策略探讨
建立长期管理机制
建立骨质疏松症的长期管理机制,包 括定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持 续随访等。
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注骨质疏松症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 法,如新型药物、生物标志物、远程 医疗等,及时将其应用于患者的长期 管理中。
04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药物治疗目标及原则
01
02
03
04
缓解疼痛
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增加骨密度
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预防骨折
通过改善骨质量和降低跌倒风 险,减少骨折发生。
药物治疗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便 利性。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01
02
03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
疼痛
患者常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 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 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 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基础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量的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 酒。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预防跌倒
采取预防措施,如进行平衡训练、改 善家居环境等,以减少跌倒导致的骨 折风险。
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维 持骨骼健康。
药物治疗原则
抗骨吸收药物
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 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 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和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骨质疏松症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01
骨质疏松症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 骼疾病。
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05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骨质疏松知识普及教育
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概念
向患者解释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等基础知识 。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骨折 等。
诊断方法与标准
阐述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诊断方法,如骨密度测量、X线检查等,以 及诊断标准和流程。

骨质疏松标准范围

骨质疏松标准范围

骨质疏松标准范围
骨质疏松症的标准范围因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年龄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标准范围:
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通常低于正常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骨密度检测,并根据T值进行诊断。

T值是患者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值。

T值≤-2.5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1.0为正常范围。

骨折风险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风险较高。

根据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结合患者的BMD和某些临床因素,可以评估患者未来10年内的骨折风险。

如果FRAX评分显示骨折风险较高,建议接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

血生化检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会有一些生化指标的异常。

例如,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可能发生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供一些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线索,但通常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范围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医生而有所差异。

因此,如果您担心自己可能有骨质疏松症,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2024年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PPT

2024年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PPT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的 血钙、血磷、 骨代谢指标 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观 察患者的骨 密度、骨结 构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 病史、体格 检查、实验 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 综合判断, 确定是否患 有骨质疏松。
诊断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了解 患者年龄、性别、 家族史、生活习 惯等
体格检查:观察 患者身高、体重、 骨密度等
实验室检查:检 测血钙、血磷、 骨代谢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X线、 CT、MRI等,观 察骨质疏松程度 和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的治疗
第三章
药物治疗
雌激素类药物:补充雌激素, 减缓骨质流失
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 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
甲状旁腺激素类药物:促进 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2 骨质疏松的诊断 03 骨质疏松的治疗 04 骨质疏松的预防 05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及处理
06 骨质疏松的康复与护理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第一章
骨质疏松的诊断
第二章
诊断方法
骨密度检测:通过X线、CT等方法测量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生化检查:通过血液检查,了解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水平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方法,观察骨骼形态和结构变化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腰背疼痛、骨折等症状,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康复方法:运动疗法、物理疗法、 心理疗法
康复原则:循序渐进,个性化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负荷,遵循医 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 品等
运动护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骨骼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十八)骨质疏松症病人会出现什么不适?骨质疏松的不适症状:①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②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③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十七)哪些人需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检查?骨质疏松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起发现,早期治疗。

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该去医院做做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①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没有其它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②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③有脆性骨质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⑤X光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⑥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⑦有影响骨矿物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

(十八)医生会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做什么样的检查?好多患者进入医院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比如说患者太多要排队挂号、担心医生乱开检查项目、检查了却没有查出真正疾病的病因等等,那么我们就为您提供几种医生常开的,也是国际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检查项目以供您参考:1.骨形成指标(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

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

它来自成骨细胞的非胶蛋白,半寿期为5min。

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治疗后成骨细胞的改变。

当骨形成与骨吸收耦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

在许多内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钙素发生变化。

是临床上诊断、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

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该肽力为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过程中被切下而排出体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2.骨吸收指标(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0.13±0.01,如尿钙排出量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

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

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0.016,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

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

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著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

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

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骨转换标志物排泌有昼夜节律,这提示我们在收集标本时要定点标准化。

3.骨密度测定方法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定量CT法(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等,以测定骨质疏松的程度,确定诊断及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

其中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较好,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检查的金标准,与QCT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结果确切灵敏度与正确度均高的优点,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双光子技术,即用两种不同能量的射线校准不同软组织厚度及脂肪含量。

双光子很快就被双能X线所取代。

并得到广泛使用。

两者的工作原理一样,但DXA比DPA扫描快,更精确,更准确,避免了同位素的衰减。

它的原理是两种能量X线同时穿过身体,被探测器接收。

因不同组织(主要是骨、脂肪和肌肉)对高低两种能量X线的反应不同,因此可以用数学公式校正。

不同的厂家采用不同的技术得到两种能量X线,一种是用K边缘过滤、另一种是使用转换开关。

4.临床应用(1)诊断骨质疏松:现在有多种测量方法可用于诊断骨密度降低。

在选择测量方法和部位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身体各个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一致,在某些部位骨密度可假性升高。

各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是均匀一致,每个人脊柱、髋和腕部的相对骨密度不同。

这种不一致性在绝经后早期比老年妇女更明显,可能与在绝经后早期松质骨的转换率和骨丢失率比老年妇女高有关。

也正因为如此,在早期绝经后妇女以DXA或QCT测量腰腿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比例要比测量腕部或髋部高。

为了避免漏诊,理想的应该是测量一个部位以上。

(2)预测骨折:在决定适当的测量方法和解释骨密度结果时,病人的年龄要考虑在内。

绝大部分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集中在65岁以上的妇女。

很少研究围绝经期人群。

因此,1名70岁妇女在某一骨密度值的相对骨折危险性不能引用到50岁的妇女。

年龄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预测骨折的危险因子。

(3)监测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骨密度测量可用于监测骨老化。

5.测量部位(1)椎体:为最常选择的检查部位,主要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一般选择胸12~腰4椎骨密度检测是早期发现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70岁以前的老年妇女腰椎侧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在测定腰椎骨密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将患者的腰2和腰4的骨密度积分与30岁成人或同龄正常人的同部位骨密度积分作比较;②注意腰1~腰4最低骨密度;③有中度到重度骨质缺乏的患者必须扩大测定范围,应从胸4到腰5。

(2)桡骨与尺骨远端:既往主要用SPA或DPA,目前采用外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

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普遍性骨质疏松有诊断意义,但对早期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大局限性。

而且,外周骨密度测定不能确定骨质疏松最明显的部位。

但将桡、尺骨之间做比较,发现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症时的骨密度改变比尺骨更明显,也更敏感。

(3)股骨:是常用的骨密度测定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转子,常用双能X 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方法测量。

股骨颈主要为皮质骨。

Wards三角区既有皮质骨也有松质骨,但以松质骨为主。

这一部位的骨密度改变与腰椎和桡骨远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经大样本横断面研究发现,Wards三角区在绝经前15年(约35岁)和10年(约40岁)就开始骨丢失,到绝经时(约50岁)丢失已达11%。

6.结果分析骨密度测定结果判断:从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有以下两种标准,两种标准通常结合使用。

(1)T-score: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低于峰骨量的标准差别判断骨质疏松情况。

低于峰骨量(30岁时的骨密度)1~2.5个标准差,为骨质缺乏。

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

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同时伴有骨折为确诊的骨质疏松。

一般而言,骨密度减低至峰骨量的80%~90%,是为轻度骨质疏松(或骨质缺乏),骨密度降低至峰骨量的60%~80%,为中度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至峰量的60%以下,则为显著的骨质疏松。

(2)Z-score:是按低于同龄正常人骨密度的标准差判断骨质疏松情况。

低于同龄正常人密度的1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

7.影像学检查1.骨X线检查 X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

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30%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可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佛管扩大,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均匀。

尽管常规X线在骨质疏松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椎体骨折及与其他骨病的鉴别等方面仍必不可少。

如显示甲状旁腺亢进时特有的骨膜下骨吸收,骨软化时的线状透亮区等均有助于确立诊断。

2.高分辨率CT 骨量或单纯骨密度测定能提供有关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信息。

但许多科研结果显示骨矿测量只能部分解释骨强度。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和骨密度减低,但和正常健康者仍有很大重叠。

此外,骨量丢失为骨折的危险因素,然而,骨质疏松患者骨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具有保护性。

许多研究显示定量测定骨骼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评估骨强度的能力。

高分辨率CT使用相对高分辨率和薄层扫描,能清楚显示椎骨和髋关节的结构特征。

显示桡骨远端骨小梁结构。

可分别测定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矿密度,可定量分析骨小梁结构。

3.定量磁共振磁共振技术复杂发展迅速。

尽管骨组织本身不含质子,但骨组织周围软组织及骨髓含有大量脂肪和水质子,能产生很强的信号,因而骨小梁和皮质骨结构被衬托勾画得非常清楚。

可表现为骨髓水肿,T1加权像呈低信号强度,T2加权像呈高信号强度,这种骨髓水肿可在数月后消失。

希望我们的建议会为您节省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祝您健康快乐的生活。

(十九)什么是骨密度检查?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

骨密度检查是现代医学的一项先进技术,为骨科常规检测方法。

它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查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骨密度测定临床应用广泛,主要有3方面:(1)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度的预测;(2)对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的骨量测量,从而制定安全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防止骨折发生;(3)病情随访及疗效评价。

(二十)通常对哪些部位进行骨密度检查?双能X 线吸收骨密度测量( DEXA) 检查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常规检测部位是腰椎1~4 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 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s 三角区和全髋部, 骨密度单位是g/ cm2。

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 ISCD) 要求: 诊断骨质疏松使用腰椎1~ 4 或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值, 以上述部位最低值诊断,其中一个部位达到标准即可诊断骨质疏松, 特别强调Wards 三角区不能作为诊断部位。

(二十一)如何根据骨密度的检查结果判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不像人体血糖值和胆固醇值等恒定, 骨密度值在不同人种或者不同环境因素下呈现差异, 现已阐明非洲人种骨密度最高, 亚洲人其次, 白种人最低; 同样, 不同环境因素下骨密度也存在差别, 如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充足的国家或地区的人群骨密度较高,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DXA 测量骨密度值也有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