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形态特征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
关于美的含义及形态美的基本含义: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第一,美与人类符号实践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进行符号实践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第二,美与功利无关,美的事物把人引向自由、深层的精神愉悦,而不是诱发人进行直接的功利性考虑。
第三,美总是呈现为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指变动不居的、体现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人性的辨证和谐而且与人亲近的生命形象。
第四,美必定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感动和激活人类情感,并使人类能相互产生共鸣。
要正确、合理地理解自然美,根本的一点在于要正确理解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然人化的三个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美的属性。
自然美的定义: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关于美的形态不是从一个统一的方面出发来区分的,而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说的。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从美所存在的基本领域来区分的。
科学美和技术美则是得于科学技术在美的存在形态中的显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美学课题。
而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典雅、自然则是从西方和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角度提出的。
判断题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回答应该是:错。
这种说法虽然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却错误地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自然美并非与人无关,因为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
自然美与人紧密相关,无法割裂。
判断题2.“丑得如此精美”。
这个说法是对的。
因为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艺术家征服丑的过程,其中一种重要的征服策略就是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2)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 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 从外在形式和心理情绪两个方面,对比了优 美与崇高的不同。 他说: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 或危险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 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 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 来源。
(3)康德深化了崇高的理论基础 。
官 员 娱 乐 , 别 拿 工 作 当 幌 子
(四)悲剧的表现形态
[根据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有三种类型悲剧:命运 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
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 2、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一种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冲突; 一种是旧事物之间的冲突 3、小人物的悲剧。
思考题:用悲剧的本质,即矛盾冲突来分析 悲剧作品. 例如《俄狄浦斯》 中国有没有悲剧作品?
美论
美学理论核心 审美客体
形态论
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美感论
表现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
审美主体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
1、含义 2、感性形式特征:和谐、均衡、宁静、单纯 等。审美在感性结构上体现出统一性、整体 性。
3、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平衡 状态 。 (1)和谐感 (2)自由感 (3)纯粹的形式感
二、喜剧
1、内涵:喜剧是相对于悲剧而言的审美范畴, 它是指人物或事物在其实质与外表之间产生 的一种悖谬关系,又称滑稽。 ※ 喜剧所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喜 剧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 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 的愉悦与轻松。 ※ 喜剧引起的效果是笑 。
2、喜剧的基本特征: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 本质和无价值形式, 以激起人们最后 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 本特征。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 夸张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美的特点包括
美的特点包括一、美是特殊的价值现象首先从现象来看,美(表现为美的事物)总是令人喜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
这表明美对人有益、有用、能满足人某种需要。
凡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这样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事物,称为价值物。
美的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就是价值物;美就是价值物体现出来的一种价值现象。
美并不满足人们的实际物质需要,而只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所以美是一种精神价值。
美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与物质性实用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它又是发源于人类“粗鄙的物质需要”,最初被认为美的事物总是和它的实用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后来才从实用中分化出来独立作为人的精神需要的对象。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美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与科学(真)、道德(善)等精神价值不同,科学主要满足人的理性要求,道德主要体现人的意志要求,而美主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情感需要,所以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引发人的情感愉快的精神价值。
二、美是一种关系范畴任何价值都是在人的需要与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之间形成的,它体现于对象,但离不开人,价值是关系范畴。
美是人的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产物,即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作为特殊精神价值的美属于关系范畴。
自然万物本身本来无所谓美;人类出现之前大自然无所谓美。
有了人,并且只有当人类有了精神享受的需要之后,美的产生才成为可能。
美是主客体统一的结果,因此,一方面,美是主体特殊精神需要的物化、客体化,一方面是客体属性的人化、主体化;也即,美是“自然的人化”,又是“人化的自然”。
美就在“人化自然”之中。
所以,主观论或客观论的美论都是片面的。
三、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主客体的统一,美存在于“人化的自然”之中,那么,主客体是如何统一起来的?“人化的自然”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不同意把人的意识当作主客体相统一的中介环节,也不同意把“人化的自然”理解为被意识化的自然。
美是主客体通过人类社会实践相统一的产物,“人化的自然”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社会实践的“创造物”,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的形态特征——浅析艺术美
是美 的, 即客体美。 米勒笔下 的农民都是善 良的 、 淳朴的 、 富有
创 造 力 的 、 天 立 地 的 。米 勒 是 一 个 农 民 , 民 中 的米 开 朗琪 顶 农
在面对艺术作 品时 , 以使人进入审美境界 , 可 达到美 的体验 。
因此 , 简单的说 , 艺术美 就是人们把艺术当作审美对象而实现 的情感价值与审美境界 ,是人 的情感与艺术对象达到和谐统
法国 l 9世纪画家米勒 的《 拾穗 者》 描绘 了三个农妇 在收
割后 的麦地里 拾穗 的情景 ,这情景令我这样一个深谙农民劳 苦地位 的人倍感熟悉和亲切 。 在此作品 中, 这三个农妇的形象
艺术行为 、 艺术思想等都是紧密相连 的。 艺术美体现在审美对
象上就是艺术作品的美 , 这美不仅指审美对象 自身 , 与创造 还 这审美对象的人的艺术 思想 紧密相关 ;体现在主体上就是人
、
源于现 实美又高于现实关; 、 二 客体 关与主体美的统一 ; 艺术 内容和 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 三、 四、
具 有 整体 美的 效应 ; 、 越 时 空 的永 恒性 。 艺术 美的 意 义 : 巨 而令人 愉 悦 。 五 跨 永・ 关键 词 : 一 ; 谐 ; 统 和 永恒 中 图分 类 号 .0 文献 标 识码 : J1 A 文章 编 号 :0 5 5 1 (0 o 1 — 1 2 0 1 0 — 3 22 1 )8 0 4 — 2
美, 就需要对美进行分类 , 的形态是 多样 复杂的 , 美 人们对美 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也是不 同的。我们根据 审美对象的存在
状 态 、 式 和对 美 的 本 质 的 表现 所 具 有 的共 同 特 点 , 形 形 色 方 把
色 的审美对象分为 自然美 、 社会美 、 科学美 、 技术美 和艺术美 形式。 “ 鸟啼花落 , 皆与神通 , 人不能悟 , 付之飘风 ”我们常常抱 , 怨生活的无奈 , 常常忽略生活 中自然存在 的美。 因为 当我们面 对某一物 , 我们通常是认识 的人 , 功利 的人 , 而不是 审美 的人 。 因此 , 我们要进行美育 , 我们要建设形形色色 的美术馆 , 电影 院 ,阅览室 ,让人们从 E常的劳碌 中暂时停歇下来去进行 审 l 美, 把所有 的物质欲望暂且抛于脑后 , 去满足我们更深层次的 精神需要 , 这样就有了对艺术美 的追求。在此 , 我主要从 艺术 美的界定 、艺术美 的特征以及艺术美 的意义这三大方 面来 阐 释我对艺术美的理解 。
美的形态
优美的特点:
美
审美对象在形式上有共性:精致、典雅、轻
盈、柔和等;
审美对象在内容上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 基本特点是内外关系的和谐统一; 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与人的关系和谐统一,易于被人接受
崇高的概念:
与优美相对 , 是物质形式、精神品质或两者并有的特别 伟大、出众的现象.包括四层含义: 数量、力量和体积巨大,有威力的自然现象;
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 自然美的根源仍旧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在
自
然 美
于自然物同人及其生活的客观联系。
例如:
↗ 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水
↘ 钱塘观潮、青山碧水
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 然美。
自 然 美 的 分 类
如:辽阔的大海、浩渺的星
空等
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 然美。 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等 作为人和人类生活象征的
美的形态论
美 的 基 本 形 态
美的存在形态
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科学美 技术美
崇高 优美 悲剧 喜剧 丑与审丑
自然美和社会美统称为生活美。 自然美
美 的 基 本 形 态
生活美
社会美 生活美是最基本的美的存在形态。 没有生活美,也就没有其他的美的 存在形态。
自
然
美
自
然 美
现出来的内外结合,给人以整体的形象。
人 的
人的美是人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人体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从生理形态角度,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 高形式;人体必然打上了思想性格烙印, 又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美
内在美又称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 美,通过行为来表达。
美的形式
• 色彩对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作桥 • 声音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时间对比: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空间对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视像对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调和对比
4.比例匀称
• 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 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象征 光荣 崇高 喜庆
忠诚 和平 幸福
悲哀 宁静
曹 操
白色 奸诈
红色 忠义
关羽
夏侯惇
蓝色 刚强
张飞
黑色 憨才
(二)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 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 称 、节奏韵律 、多样统一
1.整齐一律
整齐一律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单纯”是指在形式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
对立的因素,如单一色调等。 “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
• 形式美中的“比例”法则,要求人们在美 的创造过程中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 比例关系,同时根据创造意图突出个别比 例关系。
黄 金 分 割:
人体比例
成人身高: 七头半
面部:三庭 五眼
比例
5.节奏韵律
• 在形式中体现的运动节奏和规律。 • “节奏”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时间关
系,指必须包含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必 须包含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强弱变化有规律 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节奏。 • “韵律”是通过在节奏的构成因素基础上附加其 他起衬托作用的形式因素,在节奏感之外更增加 一种韵味和情调。
泉
例《马踏飞燕》
紫 禁 城
例《泰姬陵》
对称均衡
3.调和对比
•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同”。调和是 把相近似的东西并列,使人在微小变化中 看到统一,感到融合协调。对比----是在 差异中趋向“异”。
医学美学重点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
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美?
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美?美,是一种能够让人们感到愉悦、舒适和满足的感受体验。
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美的定义是多元的,因为它和我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是美呢?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视觉感受人类的视觉感受能够直观地给出美的感受。
人们一般认为具备以下特征的事物能够被认为是美的:1. 对称美:事物的两端对称,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感觉。
2. 复杂美:事物中包含多种元素,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形态。
3. 纯粹美:事物拥有简单而纯粹的形态,线条流畅而优美,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
4. 独特美:事物呈现出独特而个性化的特点,让人们无法忘记。
5. 自然美:事物呈现出自然而舒适的样子,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二、文化背景美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对美的认识和评估也有所不同。
1. 西方美学:强调对称美和复杂美,追求对称外观和对细节的把控;2. 中国美学:强调独特美和自然美,追求不同于世俗的独特之美和自然之美;3. 印度美学:强调精神美和灵性美,将美融入宗教哲学中,追求对灵魂的升华。
三、哲学思考哲学思考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爱德华·布克斯《关于美的理论》:强调美是“认知的技能”,将美与认知和理解联系在了一起。
2. 亚里士多德《论诗学》:将美提升为一种感知,能够引发人们独特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3. 亨利·贝格森《创造性进化》:强调美是一个生命的表现,具有生命力和生命形式的丰富性。
四、个人情绪美的判断也和个人情绪产生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情绪状态能够导致对于美的感受的不同。
1. 愉悦情绪:能够让人对美产生强烈的好感,愿意接受和欣赏。
2. 不快情绪:会让人对美的评估产生偏差,看待事物偏重其负面来评价美的程度。
3. 无情感的状态:甚至无法感知和识别美的存在。
因此,我们在判断什么是美时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控制。
结论美是一种主观的、多元的感受体验,同时美的判断又存在着客观的元素。
优美审美形态的具体特征
优美审美形态的具体特征1. 引言1.1 优美审美形态的重要性优美审美形态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优美审美形态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感受到美的魅力,并带来愉悦和满足感。
美的存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优美审美形态也可以传达信息和价值观念,通过审美形态的表达可以传递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优美审美形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优美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优美审美形态的重要性将变得更加突出,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2 相关学科研究的意义相关学科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优美审美形态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审美的本质和普遍性。
通过相关学科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形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深入研究优美审美形态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有助于引领审美观念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将审美形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我们还可以深入探讨其与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史等领域的关联,拓宽对于审美形态的理解视野。
相关学科研究对于推动审美形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体验,推动人类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正文2.1 典型的优美审美形态特征典型的优美审美形态特征包括对称性、比例、线条、色彩和纹理等方面。
对称性是审美形态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对称性是美的象征,因此对称的形态往往被认为是优美的。
比例是指不同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适当的比例可以使形态显得和谐统一。
线条则是形态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优美的线条可以营造出动感或静谧的美感。
色彩和纹理则为形态增添了视觉的层次和丰富度,不同色彩和纹理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美的含义和特征及其形态教学要点辅导
美的含义和特征及其形态这一章主要论述美的含义和形态问题。
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从教材关于美的含义的论述中已知,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由此可见出美的四个基本特征: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从美的四个特征可以更清晰地体会美的四点含义。
第一,美的符号性。
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
美必须以符号形式向人显现,而没有符号就不成其为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里的“春江潮水”、“海上明月”、“滟滟波光”、“江畔花林”等美的现象,都体现为宇宙的内在时间流动和空间韵律等符号形式,这些符号形式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宇宙意识,使得诗人内心产生出以追光蹑影之笔加以书写的强烈冲动。
同时,人类善于运用符号形式表达个体对美的情感体验。
例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
在这首诗里,“愁”是游子日盛一日的内心乡愁,正是怀着这种乡愁,诗人在日暮时分的烟波水上觅得了与这种愁绪相对应的符号。
如此,水边的树、江空的月也顿时与人接近了许多,宛如一种无言的安慰。
第二,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
凡物都有功利性,对人不是有益就是有害。
一朵花可以经过提炼制成药物,有益于人;也可能散发出有毒的气味,有害于人的健康。
它所结出的果实,可能鲜美而有营养,也可能包含剧毒。
但是在审美活动中,这些功利方面都在主体意向中被超越了。
花是有用还是有害,全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它只是向主体呈现出直观形象本身,形成特殊的吸引力。
“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倪云林),作为客体的“兰花”在此呈现的是无限悠远的生命、深邃玄远的韵味和高妙莹洁的姿态,一言以蔽之,呈现出一种具有无限魅力的直观形象。
美的形态
---------------------------------------------------------------最新资料推荐------------------------------------------------------美的形态概述 1 1 、美的形态:美的形态是指美的具体存在形式。
2 2 、美的具体形态类别:表现方面:内在美和外在美审美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存在范围: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3 3 、中国文化美的代表形态:儒沉郁释空灵道飘逸审审美形态:优优美(神性的虔诚)单纯静穆恬静明媚和谐古希腊帕提农神庙西斯廷的圣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崇高(人性的觉醒)主体心理: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热情快乐的自豪感生命的无限性对象形式:数的崇高力的崇高哥哥特式教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悲悲剧亚里士多德:他因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黑格尔:自因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尼采:动能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美狄亚美狄亚普罗米修斯喜喜剧尼古拉哈特曼:1 / 8喜剧源于人们的某种透明错觉。
鲁迅: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阿阿Q 》尼采: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的展示给人看。
喜剧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笑喜剧类型:讽刺喜剧、生活喜剧剧大智若愚丑 - 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不和谐。
鲍姆嘉通:外形的不完善就是丑。
克罗齐: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感:痛感、带有苦味的愉悦兰州泥人岳和他的丑相泥塑荒诞:因虚无而返回自然、返回自我(哀駘它))荒诞的核心是人无法解释自己的世界,也无法相信现有的解释世界的理论。
荒诞感:焦虑、恐惧、失望,无聊、变态。
秃头歌女美美约瑟夫海勒1961 法法尤奈斯库1950 自然美一、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美。
---------------------------------------------------------------最新资料推荐------------------------------------------------------ 自然美两类:1 1 、经人工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第一章 美的形态第一节现实美美
• 只有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人对社会形成 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人们通过参 与同现实功利暂时隔断的奇异的生活 活动,改变人的生活境遇从而感受自 由、活力,获得内心的满足; • 一般来讲,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生活如: 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旅 游文化中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美感。
• 或者沉醉或部分沉醉(专注、喜爱、 提高)于日常生活中,将日常生活的 工作、消遣变成创造,人们在社会生 活感到一种内心的舒展后的满足和平 衡,社会美才能产生。
寿 镜 吾
• 在隔断、沉醉或两种兼而有之的状态 下,人们充分地体会到自己是人(完 整的、丰富的、感性的、协调的、自 由的),人与世界是和谐的,人浑然 忘我,充满幸福的狂喜。人处在纯粹 的审美体验中。此时社会生活就成为 美的了。
• 3、范围 • ①实践活动的美 • ②实践成果的美(实用物质产品、工艺品)
• ②工艺品与艺术品 • 两者都重视审美的因素,但有工艺品 还保有实用的因素,而艺术品则纯粹 是用来审美的。而那些几乎没有实用 因素的主要是审美的工艺品,它们与 艺术品的差异在于:工艺品制作的独 创性、精神深度较之于艺术品大为逊 色,工艺品带给人的美感较之艺术品 也要浅近、单调、短暂、片面。
• ③三者的转化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下, 三者往往可以发生转化。
纷涧山木王《 纷户中末维辛 开寂发芙 夷 且无红蓉 坞 落人萼花 》 。,。,
4、范围
• • • • ①自然景物(现象) ②生物 ③人体美 身材相貌(容貌、肤色、身材);姿态动 作表情;心灵美与人体美的关系
5、自然美的特征
• ①偏重形式美 • ②多面性(有时代性、社会性、 • 民族性)
•
卡比多列诺之狼
• [明]张潮《幽梦影》 •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 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 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 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 感。”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
特例1: 郎才女貌” 特例 :“郎才女貌”分析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对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 不同时代 内在美的肯定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和 人的进步理想。 人的进步理想。 特例2: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特例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侧重于内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容,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二、优美、崇高、 优美、崇高、 悲剧、 悲剧、喜剧 (一)优美 1、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 是处于矛盾的相 对统一和平衡状 态。 (1)形式上: )形式上: 柔媚、和谐、 柔媚、和谐、安 静、秀雅
(2)美感上:给人 )美感上: 以轻松、 以轻松、愉快和心旷 神怡的审美感受。 神怡的审美感受。 2、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量的角度:一 )量的角度: 般形态轻巧, 般形态轻巧,力量较 小。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举例2:毛泽东《七律 长征 长征》 举例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2)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这种劳 )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 动是指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 产品和状态。 产品和状态。 举例1: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 :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2:长城、金字塔等。 举例 :长城、金字塔等。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 (3)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人体美基本特征
人体美基本特征人体美基本特征人体美是指人类身体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比例、线条、姿态、面容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体美的基本特征。
一、身体比例身体比例是指人类身体各部位之间的长度和宽度相互协调,整个身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根据黄金分割原理,一个完美的人体比例应该是头部占整个身高的1/7,腰部占1/3,膝盖处占1/2。
这种比例被称为“黄金比例”,被认为是最具审美价值的比例。
二、线条线条是指人类身体表面所呈现出来的曲线或直线形态。
优美的线条可以让人感受到流畅、柔和、舒适等情感,从而产生审美享受。
例如女性优美曲线的胸腰臀比,男性精壮肌肉线条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
三、姿态姿态是指人类身体在不同位置或动作中所呈现出来的形态。
一个良好的姿态应该是身体各部位之间协调、平衡,站立时重心在双脚中央,行走时步伐轻盈、稳健。
一个良好的姿态不仅可以让人看起来更加自信、健康,还可以避免一些身体问题的发生。
四、面容面容是指人类头部的形态和特征。
一个美丽的面容应该是五官协调、皮肤光滑细腻、表情自然等。
例如,女性圆润的脸型、明亮的眼睛和甜美的微笑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
五、内在品质除了外在形态之外,内在品质也是判断人体美与否的重要标准。
内在品质包括个性魅力、智慧才能、精神风貌等方面。
这些品质可以通过言谈举止、思想品德等方面表现出来。
结语:总体而言,人体美是一种综合性概念,包括身体比例、线条、姿态和面容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美,并且提高自己对审美能力。
同时,在追求人体美的过程中,内在品质也是同样重要的。
只有外在和内在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美丽、健康、自信的人。
第三讲 美的形态
3、形式美的要素
形式美的构成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的组合规则 1)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A、色彩 光波 400毫微米~~~760毫微米 B、形状 点、线、面、体
C、声音
声波
20~~~~20,000次/秒
3、形式美的要素
1、色彩—— 色的本质 :物 体对色光吸收或 反射的结果。 人类生活中的 特殊语言。
四、形式美的规律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在一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 侧包含着大体均等的形式构成因素。如动物和人 的身体、植物的叶脉、物与水中的倒影等,都因 其对称而显得美。 均衡是中轴线两侧的形体、色彩等不必完全 等同或一致,只要在量上大体相当即可。同对称 相比,均衡更富于变化,形式上也更灵活自如。 整齐一律和对称均衡都是涉及量的关系的形 式规律,前者强调量上的单纯一致,后者则强调 在量的差异中显示出一致。二者都包含稳定、秩 序的意思,但对称均衡比整齐一律显得更为灵活 多变。
韵律的形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连续韵律: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连续重复的排列而产生 的一种韵律。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则的逐渐增 减所产生的韵律。 交错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纵横穿插或交错而产生的 韵律。 起伏韵律: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而产生的韵律,动 感强烈。
5、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在要素间强调异性和共性,以达到变化 和统一的形式法则。 对比:是取得变化的手段,通过强调差异性,突出个 性,它的审美效果是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如声音中 的噪与静、色彩中的黑与白等对比是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 其特点是在统一中趋于差异。 调和:是取得统一的手段,通过强调共性,加强同质要 素间的联系,使对象获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它的审美 效果是融合、协调。如色环中邻近的颜色就是调和色。调 和是由非对立因素造成的和谐,其特点是在差异中保持一 致。对比一般是由两种差异较大或在质上不同的形式因素 并列而成的,
美学总结
1.美的形态有那些类型?答:美的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①其中,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其实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它包含原生态自然的美、人文景观的美,其特点是丰富多样性、易变性、侧重形式美。
②社会美是一种现实的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其特点有:社会功利性、社会伦理性和社会差异性;其审美标准是:真、善、美。
社会美包括:社会主体美,社会活动美和社会景物美。
③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包括:实用艺术美,造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语言艺术美和综合艺术美,共同特征是形象性和意蕴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情感性。
④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组合后产生的美,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
形式美是人们长期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审美规律。
其主要法则(形式美的表现)有:单纯齐一美,对称均衡美,调和对比美,比例和谐美,节奏韵律美,多样统一美。
2.比较评价朱光潜与李泽厚对自然美的理解。
答:朱光潜:主客统一说。
朱光潜认为自然美是人的主观与自然的客观相融合后产生的美感,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朱光潜认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一样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实为雏形起始阶段的艺术美。
李泽厚:客观社会说,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
李泽厚认为自然的美在于自然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认为自然美既不在自然本身,也不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而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一种客观社会性的存在。
李泽厚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人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改造了自然界,人在这个人化的自然中看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就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就产生了美感,所以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3.你如何理解社会美的标准?社会美的标准是真善美,社会美和真善美紧密联系着。
真是感受社会美的前提和基础,真是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及客观存在规律。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实现人的目的。
因此,人类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对于相关规律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形态特征
摘要:艺术美的界定:艺术美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也并不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
艺术美的特征:
一、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二、客体美与主体美的统一;
三、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四、具有整体美的效应;
五、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艺术美的意义:永恒而令人愉悦。
关键词:统一;和谐;永恒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18-0142-02美是最普遍的,人人皆知,处处都有,为了更全面的认识美,就需要对美进行分类,美的形态是多样复杂的,人们对美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我们根据审美对象的存在状态、方式和对美的本质的表现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把形形色色的审美对象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和艺术美五种形态。
其中,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无奈,常常忽略生活中自然存在的美。
因为当我们面对某一物,我们通常是认识的人,功利的人,而不是审美的人。
因此,我们要进行美育,我们要建设形形色色的美术馆,电影院,阅览室,让人们从日常的劳碌中暂时停歇下来去进行审美,把所有的物质欲望暂且抛于脑后,去满足我
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这样就有了对艺术美的追求。
在此,我主要从艺术美的界定、艺术美的特征以及艺术美的意义这三大方面来阐释我对艺术美的理解。
一、艺术美的界定
“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黄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自然美景映入眼帘,使人流连忘返,如醉如痴。
自然美是这些客观物像的美,而当我们看到艺术美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艺术作品的美。
除艺术作品外,艺术美与艺术家的创作、其艺术行为、艺术思想等都是紧密相连的。
艺术美体现在审美对象上就是艺术作品的美,这美不仅指审美对象自身,还与创造这审美对象的人的艺术思想紧密相关;体现在主体上就是人在面对艺术作品时,可以使人进入审美境界,达到美的体验。
因此,简单的说,艺术美就是人们把艺术当作审美对象而实现的情感价值与审美境界,是人的情感与艺术对象达到和谐统一而生成的一种美的形态。
二、艺术美的特征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有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素材的。
在艺术史上,有很多著名艺术家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都和深入生活有密切联系。
徐悲鸿是当代绘画大师,提到他,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想到他画的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画马时的一蹴而就与胸有成竹并非一日之功可做到的,他对马的脚踝骨和马蹄曾作过精细的观察。
他曾在给一位青
年的信中写道:“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细查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伤其细……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
”又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很长的功,即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
”像这些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如李可染喜爱画牛,他对牛的特点也有深刻的观察和研究,他的画室就命名为“师牛堂”;石涛画山水,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陆游认为生活是诗的源泉,他写道:“村村接画本,处处有诗材”。
所以,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生活的直观性质是审美经验的第一要素。
艺术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艺术美又是艺术家按照生活逻辑与艺术规律对社会现象进行选择、提炼、概括、加工后创造出来的。
因而具有生活原型不可比拟的生动性、完整性、有序性、深刻性、明确性等。
客体美与主体美的统一在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中,艺术家对生活形象的提炼包含着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客观因素指生活内容,主观因素指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
艺术形象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美的再现。
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拾穗者》描绘了三个农妇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拾穗的情景,这情景令我这样一个深谙农民劳苦地位的人倍感熟悉和亲切。
在此作品中,这三个农妇的形象是美的,即客体美。
米勒笔下的农民都是善良的、淳朴的、富有创造力的、顶天立地的。
米勒是一个农民,农民中的米开朗琪罗,难道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出道德的美,人格的美吗?因此,艺术美不仅是客体美的再现,
而且也是艺术家主体美的表现。
在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灌输着他本人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态度和评价,表现着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是客体美与主体美的统一。
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除了客体美与主体美的统一之外,艺术美还体现在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式的根本任务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艺术内容,而适应内容的艺术形式具有积极意义,能以独特的美学功能反作用于艺术内容,使之能够完美地显现。
要寻求恰当的形式来表达内容是项艰苦的劳动。
19世纪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裸露着上身,健美、坚毅,她那朴素的衣裙使人觉得她不是神,是来自人民中的一员。
据说在与保皇党的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一个名叫阿莱尔的少年将三色旗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饮弹牺牲,而这一悲壮的场景恰好被画家亲见。
可见,画面中的自由女神原型很可能是克拉拉-莱辛姑娘。
她一手持枪,一手高举三色旗大步迈进的英勇形象成为画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造型。
在她的脚下,敌人的、战死同胞的尸体一片狼籍,而她,无所畏惧!在她的带领下,社会各阶层的起义者虽然装束各异,身份有别,武器不同,但众志成城,勇往直前,这是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势力,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
我们仿佛看到查理世及其王朝在这暴风骤雨般的起义浪潮中颤栗、呻吟,
共和国的曙光已清晰在前。
具有整体美的效应世界上有善便有恶,有美便有丑,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美的,还有很多丑的东西。
当艺术家把一个丑的人、事物作为表现对象,刻画为一幅艺术作品时,生活丑便变为艺术美。
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世像》,画中英诺森世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的眼睛了,那双眼斜视着这个世界,历经近四百年的时间仍觉得寒气逼人,更可悲的是这眼中还有贪婪、狡诈、凶狠、阴险、自负和虚伪。
画家以入骨三分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出了这个令人生厌、令人诅咒的形象,画中教皇这个人物虽是极丑的,但这件艺术作品从整体上看却是极美的。
这说明对于艺术美,无论其内容还是其形式,无论是表现生活中的美还是丑,都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它给予人们的是美的整体效应。
跨越时空的永恒性美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的,鸟蹄花落,蜂鸣蝶舞,现实美总是不稳固的,易逝的,但艺术是易逝的,但艺术美却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传之久远。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她的微笑是如此富有魅力,因此不少美术史家称其为“神秘的微笑”或“永恒的微笑”。
当然,艺术美的永恒性也是相对的,即使流传至今的少数艺术品的美也是和一定的时代相联系,有它的时代性,但艺术美的存在毕竟比现实美长远的多。
正因为艺术美具有以上五方面的特征,所以人们不满足于现实中的美,而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美。
三、艺术美的意义人格在腐败与恐惧的夹击中彻底沉沦,生命在纸醉金迷的平庸中慢慢消蚀,透过迷蒙的双眼,那早已消逝的单纯,那内心深处真诚的呼唤,好像已成为远古时候的回忆,让我们摆脱自己的困惑,挣脱现实的枷锁,在艺术美的美好境界中静静净化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