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经典 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草书源流与赏析 (上课用)
•
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①。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 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②,往往遇之,豁 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③,然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④,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⑤,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勗以有 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⑥,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 虞陆相承,口诀手授⑦。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 详,特为真正⑧。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 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 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 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 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 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 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⑨。”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 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 怀素自言初不知。” 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 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豪骤墨剧奔驷⑩,满座失声看不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 日。
张旭《冠军帖》赏析
张旭《冠军帖》赏析
《冠军帖》(《知汝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
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对中国书法有巨大贡献的20位大师
对中国书法有巨大贡献的20位大师在中国数千年书法发展史上,有20位书法家或书论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书法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书法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这20位书法功臣,以此向这20位书法宗师致敬。
1、中国文字工程总设计师:秦代李斯李斯《峄山碑》作为秦始皇战略谋士的李斯,他的人生获得极大成功。
政治上的登峰造极,使他文化上获得英雄造时势的机遇。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李斯成为中国文字全国统一工程的总设计师。
在李斯主持下,中国文字拥有了一种新的统一形式——小篆。
从商代甲骨文以来,在“六书”(六种造字法)引导下各诸侯国创造的“同字异形”文字,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以来“文字异形”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文字的“构字法”(笔画构成)基本定型,中国书法的“造字时代”结束。
接下来,中国书法进入“造形”时代。
李斯因为其在小篆创造和推广方面的功绩,历史给予他极高荣誉,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称其书法为:“画若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
2、让学界为之癫狂: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张芝《冠军帖》东汉是中国书法从实用艺术向实用兼抒情表现“两栖”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汉之交开始的中国书法笔法革命——“隶变”,解放了文人手中的毛笔,也解放了知识阶层心灵。
敦煌张芝,“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后人称他为“草圣”。
文献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他是当时知识界的一个让人忌妒的偶像。
东汉文献《非草书》记载了当时他的草书风靡知识界的盛况:“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张芝)之草书过于希(稀、珍视)孔(子)、颜(回)焉。
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
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草书,是书法体裁中独特的一种书体。
最早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
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趋向成熟。
从汉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辉历程。
大草又称为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优美动人。
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著名的大草书法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而小草的经典之作则是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纸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犹得书林器重。
《自叙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称“天下第一草书”。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计698字。
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该帖首六行早损,据说为宋代“苏舜钦”补书而成,但这种说法有误。
经前后严格考证,《自叙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怀素所书,并非苏舜钦补写而成(日后再作详解)。
怀素《自叙帖》和《千金帖》一样不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通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
在形体上变化万千,大小穿插,以圆破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达到“神韵独超,空前绝后”的境界。
自古以来,怀素《自叙帖》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真赝难断。
原因是《自叙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流日残卷本》和《契兰堂本》三件。
围绕这三个版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其真伪问题令学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自叙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随之对怀素本人及其书法成就也发出质疑。
”而这些揣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有力的实物去剖析真伪,始终停留在猜想的角度。
可幸的是,在2017年3 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打破了对《自叙帖》以往多方猜测的局面。
论张芝创“一笔书”与赵壹《非草书》
论张芝创“一笔书”与赵壹《非草书》作者:刘小龙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0期[摘要]草圣张芝是“一笔书”的创造者,辞赋家赵壹对汉赋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两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
赵壹《非草书》一文,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书坛风貌。
本文论述了张芝能否在他的时代创造出一笔书,赵壹何以作《非草书》,当时全国“书法热”现象以及《非草书》与鸿都门事件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张芝;赵壹;一笔书;《非草书》[中图分类号]J2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84-04东汉灵帝光和年间,即公元178年前后,在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分别活跃着两位在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划时代的巨匠——“草圣”张芝和最早对书法现象进行评论的批评家赵壹。
①对草圣张芝的评价,从古到今有很大的变化:最初的崇拜者“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孔”,②到唐、宋时开始,有人怀疑《冠军贴》是否为张芝所作;到了当代,有人说张芝创一笔书的说法“骇人听闻之极”,③张芝似乎再也不配顶戴“草圣”之桂冠了。
赵壹与张芝为同时代人,其《非草书》一文论及张芝及其门徒。
但此前对《非草书》的研究,大都以为是“经学与鸿都门学斗争的产物”,④并批判其实用主义书法立场,而未有由此探讨张芝草书特征的。
既然张芝与赵壹因《非草书》一文而有一定的联系,那么由此入手来探讨张芝一笔书的有关问题,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一张芝,字伯英,是汉末名臣、学者张奂之子。
《后汉书•张奂传》云:“(奂)长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
”唐章怀太子李贤引南朝王愔《文字志》注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太尉辟公车有道征,皆不至,号张有道。
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
为世所宝,寸纸不遗,韦仲将谓之草圣也。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
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
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为世宦家族,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
晋惠帝即位后,赐封关内侯。
又任征西大将军左司马、荡寇将军,击败反叛的西羌,迁任始平内史。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索靖响应三王举义,以左卫将军身份参与讨伐孙秀有功,担任散骑常侍,又迁任后将军。
索靖善章草,传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
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
时称“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
”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张怀瓘评道“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著有《草书状》等。
《草书势》【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注释:[1]圣皇御世:圣皇,此指黄帝。
御世,治理天下。
[2]仓颉:古代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
《史记》据《世本》以为是黄帝时史官。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3]书契:指文字。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契就是刻,古代文字多用刀刻,故名。
一说书指文字,刻木以纪数,纪事谓之契。
[4]科斗鸟篆:科斗,古书体名,亦称科斗文、科斗书、科斗篆。
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
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
”郑康成《尚书赞》称:“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
”鸟篆,篆体古文字。
形如鸟的爪迹、故称。
《后汉书·酷吏·阳球》:“或献赋一篇,或鸟篆楹筒。
”李贤注:“八体书有鸟篆,象形以为字也。
张芝书法作品
张芝书法作品: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作者:张芝来源:拙风文化网张芝书法《冠军帖》(《知汝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张芝书法《终年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
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
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
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张芝书法《二月八日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释文:二月八日。
復得鄱阳等。
多时不耳。
為慰如何。
平安等人当与行。
不足不过彼与消息。
张芝书法《秋凉平善帖》传为张芝之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释文:八月九日。
芝白府君足下。
不為秋凉平善廣閒。
彌邁想思無違前。
比得書不逐西行。
望逺懸想。
何日不懃。
捐棄漂沒。
不當行李。
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
須待伴比。
故遂蕳絶。
有縁復相聞。
飡食自愛。
張芝幸甚幸甚。
张芝书法《今欲归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释文:今欲歸。
復何適報之。
遣不知。
總散往並侍郎耶言。
别事有及。
過謝憂勤。
张芝(?~约192),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有草圣之称。
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焕曾任太常卿。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
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中国“草书四大家”的草书风格及代表作品
中国“草书四大家”的草书风格及代表作品中国“草书四大家”的草书风格及代表作品一、“草圣”张芝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勤学好古,淡于仕进。
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
好书法,最擅章草。
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
《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
龙豹变,青出于蓝。
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冠军帖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二、“张颠”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善草书。
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
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
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
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
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
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
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
张芝草书《冠军帖》,有释文、有译文
张芝草书《冠军帖》,有释文、有译文
打开《冠军帖》, 就被这纵横的气势吸引住, 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 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 《冠军帖》能给人一种美感, 如同飘逸空灵的气度。 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 而是纯正、脱俗, 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 圆转的笔调多, 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 而在这里,弧度多变, 弧形多样,交错包含, 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祖希要出远门了,他不时来看我, 和我共同探讨病情,为此也换了几次药。 好久没看到奴了。 粗悉来信了,说他见到了左军弥若, 弥若的性情还象往常一样。 你回来后,又想去哪儿呢, 记得来人告知一声,可好? 我和总散讨并侍郎耶谈起别的事情时 还提起过你呢。 多谢你的挂念! 你也要节制忧愁。 原来, 大名鼎鼎的《冠: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
处耳。 终年经此,当议何理耶? 且方友诸分张。
不知以去复得一会。 不讲忘不忘,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 所游迷,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
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 看过还议,共集散耳。 不见
书法形式基础之我见·二
书法形式基础之我见·二打开文本图片集第二节:行草书单字形体的视觉完形性点画形体的完整意味着一种秩序,行草书的点画造型亦须在秩序中展开。
图一是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中的“足”字。
关于这个字的视觉描述如下:其一,起笔短竖尖入折角的外圆内方的造型,对于整个字内部的硬角形内部空间和外部起收笔的延展性造型、通透形空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二,此字右部的两处折笔点和一处收笔点处在同一条斜线上,且三处的外轮廓线亦呈渐变的关系。
这完全是视觉完型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其三,末笔起笔处的圆向方切造型几乎可以和此字中所有的硬角相呼应,这也是一种视觉谐律性的体现。
此字的视觉构成使我们联想起上面谈到的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生”字,似乎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师承渊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书法史视觉完型的一种审美沉淀,这种现象从西汉到隋唐的书法史中本为一以贯之,类似的例子俯仰可见。
图二是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中另一个“足”字。
这个“足”字与前面的“足”字呈完全相异的视觉样态,但完形程度却较上一字更为明确到位:左侧点画起笔处的形体连线与右侧点画转换、收笔处的形体连线以及点画外边缘线的渐变性造型更为准确,几乎毫厘不爽。
在此,有必要提醒另外的两个细节:其一,此字中部的两个上翘的短横起笔,皆为尖入。
其二,中部未封闭的直角三角形之直角的空间卡位。
这两处点画造型与空间切割的合一最为微妙,它们构成了一种不断呼应的笔法节奏和空间节奏。
类似的现象在这个字中还有多处,比如末笔反捺的下边缘线与第一笔竖画的下边缘线、第四笔点画的下边缘线之间的渐变完形;“口”字上大下小的方框形与整个字上小下大的造型之间的反向呼应等等。
许多的细节处,读者们可以沿着这一分析思路去做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行草书点画形体的完形性造型在古代经典作品、特别是宋以前的杰作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处理方法。
以下图三至图九分别是孙过庭、颜真卿、米芾作品的例字,相信读者能够自己去解读。
下面特别讨论狂草的形体性规则。
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
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本文转载自凌雅居《【引用】引用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原文地址:引用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原文作者:无我引用钧上书法培训的大草狂草一笔书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审美欣赏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杨氏海源阁宋拓本)历尽一千八百余年人间和自然的种种劫难,张芝的遗墨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第二卷中标为张芝书的四帖,其中第一帖即为大草《冠军帖》,是其突出的代表作品。
鉴于此帖对研究张芝的重要性,因此版本问题尚需多说几句。
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第二卷)《淳化阁帖》在宋室南渡后祖本已不传。
此后转相传刻,遂遍天下,不可悉计,杂厕丛生,各种复本传至今者已无一原拓,皆失庐山真面。
就笔者所见游相本、肃府本、潘氏本三种《淳比阁帖》中的《冠军帖》,均摹刻甚差,殊少神韵,与笔者青年时所见并双钩一过的《冠军帖》大相径庭。
笔者的双钩摹本版式较大,行款长,底本摹刻至精,奕奕动人,可谓妙意尽传,下真迹一等。
惜早已严重损毁。
此后,笔者所钩之底本一直未见刊出,常引为憾事。
一九八五年,上海书画出版性出版的《行草》中册收入《冠军帖》,与笔者双均本无异,即为当年所钩底本(此帖被署名〈唐张旭冠军帖〉)。
从版式和摹刻之精妙上看,此帖疑从宋拓榷场本《大观帖》出选刊(《大观帖》行款较长,摹刻远胜现存《淳化阁帖》诸刻)。
因而笔者将《行草》中册中的《冠军帖》作为本文的持论依据。
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海源阁藏宋拓本第二、四残卷合册)此帖于二十年前勾摹至今,很少临读,然每每检阅,总不胜慨叹,心情难以平静,感到在这有限的形式里展示给人的实在是一个千态万状的意象世界,任凭欣赏者神驰八极,移情万里,令人神往、舒畅、振奋、遐想??????一种无穷的魅力,夺人魂魄,发人深思。
细细观之,又是一片“法”的海洋,在那里蕴含着“美”的无尽宝藏,无限“动”的生意,“动”的哲理??????,真可渭:“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无势不备”,这一切又都是那样的浑融浩渺、和谐自然。
《论大狂草》
《论大狂草》作者:黄其锦(一冰)书法自然生于阴阳、形在五行、成于大道总论大狂草,是在唐楷、羲之行草、张旭、怀素狂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继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体之后的第四种草书体。
大狂草书体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天八卦、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的理念融进作书意境、融进笔法、身法、步法。
同时,融入兵圣孙武十三篇有关理念补充了大狂草书体的形势,使书体的形、态、气、势、布局成了合符自然的具有阴阳双面的书法,克服了自宋以来草书阴柔斜曲而缺阳刚正直的单面书写弊端。
为中国草书作了三点创新:一是改变自宋以来的单面只阴不阳的书写方式为双面有阴有阳的书写方式。
即:既有阴柔斜曲,又有阳刚正直,使书法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正斜有态、曲直有形、诡奇怪状、纵横有象、气势雄健。
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变草圣张旭、怀素的朴素、非理性、因酒而发、不可揣摩的狂草为辩证、理性、非酒能发、能够揣摩的大狂草,充分显示中国字的神奇、雄伟、壮观,显示大自然景象多姿多采,显示书体与人世间各类诗文的精气神意如出一辙;三是运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原理创造了一种弓步、虚步、配合莲花步、歇步(歇步只在壁书时配合弓步采用)进行运笔的《书道健体强身运笔步法》。
大狂草走的路,是先楷后行再草(小草)到狂最后大狂的路。
至于楷行和小草,宋代苏东坡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
狂,现代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亦是建国后中国标准化草书学社社长胡公石在其《论草书标准化》一文中引申其意是“不怀得失,不受一切约束以求解放。
狂字用在草书上的名称,顾名思义,一要人狂,二要书狂。
第一要写得快;第二要诡奇怪状。
”唐代草圣张旭、怀素是典范。
颜真卿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
这个“不群”、“骇人”,总括了狂草的既要写得快又要诡奇怪状的特点。
由此可见:狂如飞!而大狂草,则是在继承先贤笔法的基础上另有洞天:它如天之三宝日月星无常体,地之三宝水火风无常形,人之三宝精气神无常态。
书法界最全的楷草对照《书谱》字帖,习草必备!
书法界最全的楷草对照《书谱》字帖,习草必备!古文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
”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
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
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
”安云:“物论殊不尔。
”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
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
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
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
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
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拓本及释文
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拓本及释文
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
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
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
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张旭六幅经典书法字帖赏析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张旭六幅经典书法字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
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
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
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
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
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
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
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索靖《草书状》原文、注释及译文
索靖《草书状》原⽂、注释及译⽂【作者介绍和解题】索靖(⼆三九年——三○三年),西晋书法家。
字幼安,敦煌(今属⽢肃)⼈。
张芝姊孙。
累世宦族。
少有逸群之量,与乡⼈汜衰、张甝、索紾、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时称“敦煌五龙”。
晋武帝时,擢为尚书郎,后除雁门太守,迁鲁相,⼜拜酒泉太守。
⼯书,善草书⼋分,尤精章草。
时与尚书令卫瓘齐名。
因卫、索⼆⼈同在台府任职,故时⼈号为“⼀台⼆妙”。
索靖章草,极为后世所重。
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优劣评》称誉索靖书法“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唐?张怀瓘?《书断》列靖章草为神品,⼋分、草书列为妙品,并评其书云:“有若⼭形中裂,⽔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唐?欧阳询路见索靖书碑,竟卧地观碑,三⽇不忍离去。
靖亦⾃重其书,名其字势为“银钩虿尾”。
传世书迹有⽉仪帖、七⽉帖、出师颂、急就章等。
晋书有传。
这篇《草书状》,就是在东汉草书书法家崔瑗《草书势》的基础上,从⽂字的实⽤性和书法艺术美两个⽅⾯来论述和描绘的.草书的实⽤性是“去繁”,所以能“下周谨案”;草书的艺术美是“存微”,所以“⼤象未乱”能“上理开元”.因⽽促使了“事业并丽”。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个书法学习基地。
全⽂的主线,是对草书艺术美的描绘,以⽐拟的笔法,把草书的动态美、静态美,豪壮的⼀⾯、飘逸的⼀⾯,静中有动的姿态、动中有静的姿态,都描绘得形象退真.草书有“婉若银钩”的刚,有“漂若惊弯”的柔,有“骇龙反踞”的劲猛,有“凌鱼奋尾”的流畅,可以说都写得有声有⾊。
特别在“倜傥⽽不群”和“⾃检于常度”⽅⾯,理论性则更为深刻。
两者既⽭盾⼜统⼀,正由于“⾃检常度”,所以才能真正“倜傥⽽不群”;两者统⼀在艺术实践之中,便可达到理想的境界—“精微”.这是⼀般庸俗之⼈所忽视、⽽是⼀个真正的“笃艺之彦”所役⼼的。
此篇选⾃《晋书·索靖传》. 《晋书·?索靖传》作《草书状》,全篇载⼊。
述草书流变,⽂似未完。
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
2023/03 No.253策划·视界闻 林Wen Lin闻林,别署听松,号听松阁主、百尺楼主,斋号听松阁、百尺楼、松荫草堂、倚石斋等。
1961年生于长春,祖籍五台。
现居山西阳泉。
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石舟印社原副社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职业书法篆刻工作者。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一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一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篆刻作品曾入选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社团作品邀请展、山西省首届印社篆刻作品邀请展,获首届华北书法奖、首届山西省群众书法大赛银奖、首届山西省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铜奖。
文_翟贵明 寒月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文字赋予语言以形象,书法赋予文字以美。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用独特的形式,有意无意地彰显出书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视觉艺术。
历代书家在追求实用与审美并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使汉字在简单表意之外,又具有悦目怡情的功能,被赋予形而上的价值。
闻林先生认为,那是“听松无俗韵,闹市享幽庐”的境界,是“不虞五斗米,直面秦汉风”的格局。
一、闻道寓奇 积点为雄闻林先生的父亲是知识分子,1950年毕业于山西平定师范,是很早的师范生。
受家庭影响,闻林自幼喜爱看书写字,上学期间深得老师的喜爱。
1979年,刚刚18岁的他怀着对书法的特殊热爱,报名参加阳泉市工人文化宫首届书法班。
老师从唐碑教起,后传授悬腕执笔的方法。
在三个月的学习中,他猛下功夫,受到老师的夸赞和鼓励。
培训班结束后,他回到家继续苦练唐碑,临摹柳公权书。
之后的几年,他日日临池不辍,但对笔法、形质仍无真知。
1984年,受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委派,他去北京拜访书坛名家沈鹏、欧阳中石二位先生,商谈题写匾额诸事宜。
二位先生得知来意,挥毫题字。
沈鹏先生化碑为体,以意出之,神采盎然。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卷首语《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采编整理历代名帖的图文注释奉献给大家,注释工作量相较之前更庞大艰巨,文中凡带有{?}、{+待补} 标记的均为尚未整理出来的,希望大家指正与帮助,我们共同编著完善。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0.3版,本次已整编收录74位名家的235本注释版字帖。
【注】以下目录中蓝色条目为已有字帖,可点击进入;如有纰漏望及时指正。
先秦索引:西周┣ 西周┊佚名西周《散氏盘》西周《大盂鼎》秦汉索引(2人):李斯、张芝┣ 秦代┊李斯 284至208李斯《会稽刻石》李斯《峄山刻石》┣汉代┊张芝约124至192张芝《冠军帖》张芝《终年帖》张芝《二月八日帖》┣ 汉代┊佚名汉碑《鲜于璜碑》汉碑《朝侯小子碑》汉碑《西岳华山庙碑》汉碑《祀三公山碑》汉碑《夏承碑》汉碑《肥致碑》魏晋索引(6人):王羲之、司马昱、王徽之、谢安、王献之、王珣┣ 晋代┊司马睿 276至322司马睿《中秋帖》┣ 晋代┊王羲之 303至361王羲之《草诀百韵歌》王羲之《豹奴帖》王羲之《十七帖:郗司马帖》王羲之《十七帖: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龙保帖》王羲之《十七帖:丝布衣帖》王羲之《十七帖:积雪凝寒帖》王羲之《十七帖:服食帖》王羲之《十七帖:知足下帖》王羲之《十七帖:瞻近帖》王羲之《十七帖:天鼠帖》王羲之《十七帖:朱处仁帖》王羲之《十七帖:七十帖》王羲之《十七帖:邛竹杖帖》王羲之《十七帖:游目帖》王羲之《十七帖:盐井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王羲之《十七帖:旦夕帖》王羲之《十七帖:严君平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母帖》王羲之《十七帖:儿女帖》王羲之《十七帖:谯周帖》王羲之《十七帖:汉时帖》王羲之《十七帖:诸从帖》王羲之《十七帖:成都帖》王羲之《十七帖:旃罽帖》王羲之《十七帖:药草帖》王羲之《十七帖:青李来禽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桃帖》王羲之《十七帖:清晏帖》王羲之《十七帖:虞安吉帖》┣ 晋代┊司马昱 320至372司马昱《庆赐帖》┣晋代┊谢安 320至385谢安《六月帖》┣ 晋代┊王徽之 338至386王徽之《新月帖》┣ 晋代┊王献之 344至386王献之《鹅群帖》王献之《阿姨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冠军帖》王献之《承服帖》┣ 晋代┊王珣 349至400王珣《伯远帖》┣ 晋代┊佚名《王建之墓志》南北朝索引(6人):萧道成、王慈、王志、萧衍、王荟、陈伯智┣ 南北朝┊萧道成 427至482萧道成《破堽帖》┣ 南北朝┊王慈 451至491王慈《汝比帖》王慈《柏酒帖》┣ 南北朝┊王志 460至513王志《一日无申帖》┣ 南北朝┊萧衍 464至549萧衍《众军帖》┣ 南北朝┊王荟 464至549王荟《疖肿帖》王荟《翁尊体帖》┣ 南北朝┊陈伯智约542至620陈伯智《寒严帖》┣ 南北朝┊佚名佚名《元怀墓志》佚名《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魏碑《鞠彦云墓志》魏碑《于仙姬墓志》魏碑《赵谧墓志铭》隋唐五代索引(10人):杨坚、杨秀、欧阳询、李世民、颜升、薛稷、李邕、颜真卿、怀素、杨凝式┣ 隋代┊杨坚 541至604杨坚《双林寺慧则法师帖》┣ 隋代┊杨秀 573至618杨秀《董美人墓志》┣ 唐代┊欧阳询 557至641欧阳询《张翰帖》┣ 唐代┊李世民 598至649李世民《数年帖》┣ 唐代┊颜升约615至不详颜升《瘗琴铭》┣ 唐代┊薛稷 649至713薛稷《涅槃经帖》┣ 唐代┊李邕 678至747李邕《叶有道碑》李邕《出师表》┣ 唐代┊颜真卿 709至784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唐代┊怀素 737至799怀素《四十二章经》┣ 唐代┊杨凝式 873至954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唐代┊佚名唐代《郑鲂墓志铭》宋辽金索引(11人):李建中、叶清臣、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蔡京、米芾、米友仁、赵佶、岳飞┣ 宋代┊李建中 945至1013李建中《土母帖》┣ 宋代┊叶清臣 1000至1049叶清臣《大旆》┣ 宋代┊欧阳修 1007至1072欧阳修《灼艾帖》┣ 宋代┊蔡襄 1012至1067蔡襄《陶生帖》蔡襄《扈从帖》蔡襄《大研帖》┣ 宋代┊苏轼 1037至1101苏轼《桤木卷帖》苏轼《寒食帖》苏轼《江上帖》苏轼《宝月帖》苏东坡《石恪画维摩赞》┣ 宋代┊黄庭坚 1045至1105黄庭坚《山预帖》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黄庭坚《阴长生诗三篇并跋》┣ 宋代┊蔡京 1047至1126蔡京《宋苏淑墓志》┣ 宋代┊米芾 1051至1107米芾《苕溪诗帖》米芾《中秋诗帖》米芾《珊瑚帖》米芾《研山铭》米芾《紫金研》米芾《新恩帖》米芾《萧闲堂记》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米芾《穰侯出关诗帖》米芾《丹阳帖》┣ 宋代┊米友仁 1074至1153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宋代┊赵佶 1082至1135赵佶《蔡行敕卷》┣ 宋代┊岳飞 1103至1142岳飞《前出师表》岳飞《书谢眺诗》元代索引(2人):赵吴澄、赵孟頫┣ 元代┊赵吴澄 1249至1333吴澄《修真诗刻》┣ 元代┊赵孟頫 1254至1322 赵孟頫《临济正传虎丘隆禅师碑》赵孟頫《胆巴碑》赵孟頫《汉汲黯传》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心经》全卷赵孟頫《心经》单字赵孟頫《心经》赵孟頫《陋室铭》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吴兴赋》赵孟頫《种松帖》赵孟頫《杜甫秋兴诗卷》赵孟頫《四时读书乐》赵孟頫《书昼锦堂记》赵孟頫《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赵孟頫《子建采神图跋》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赵孟頫《崑山州淮云院记》赵孟頫《闲居赋》赵孟頫《秋兴赋并序》赵孟頫《朱子感兴诗》赵孟頫《七绝诗册》赵孟頫《道场诗帖》赵孟頫《近来吴门帖》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赵孟頫《观音殿记》赵孟頫《寿春堂记》赵孟頫《秋深帖》赵孟頫《趵突泉》赵孟頫《止斋记》赵孟頫《后赤壁赋》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二赞二诗卷》┣ 元代┊佚名元代《莫简墓志》明代索引(10人):宋克、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陈淳、皇甫冲、徐渭、丁云鹏、黄道周、王铎┣ 明代┊宋克 1327至1387宋克《岑参早朝诗》┣明代┊祝允明 1461至1527祝允明《云江记》┣ 明代┊唐寅 1470至1524唐寅《焚香默坐歌》唐寅《致施敬亭札》唐寅《饮中八仙歌》新增┣ 明代┊文徵明 1470至1559文徵明《黄州竹楼记残本》文徵明《清明上河图记》文徵明《秋声赋》文徵明《行书五律诗》文徵明《行书七律诗》文徵明《点闸帖》文徵明《琵琶行》文徵明《春夜宴桃李园序》文征明《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文征明《山静日长》文徵明《滕王阁序》文徵明《前后出师表》文徵明《苦疡帖》文徵明《陋室铭》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1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2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3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4文徵明《老子列传》文徵明《送李愿归盘古序》文徵明《归去来兮辞》文徵明《醉翁亭记》文徵明《莲社图记》文徵明《拙政园图册之钓䂬水》文徵明《落花诗册》文徵明《千字文》文徵明《逥銮》文徵明《离骚经》新增文徵明《前赤壁赋》新增文徵明《后赤壁赋》新增文徵明《早朝诗》新增文徵明《重九诗》新增文徵明《剡藤湘竹》新增文徵明《消夏湾前/七言诗》新增文徵明《月转苍龙诗》新增文徵明《元旦有感诗》新增文徵明《自作诗二首》新增文徵明《漫录旧作》新增文徵明《灯花》新增文徵明《西苑诗卷》新增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新增文徵明《独乐园记》新增文徵明《独乐园七咏》新增文徵明《悟阳子诗叙》新增文徵明《跋赵孟頫汲黯传》新增文徵明《虎丘诗二首》新增文徵明《千字文》新增文徵明《午门朝见》新增文徵明《文徵明行书致妻札》新增┣明代┊陈淳 1483至1544陈淳《书扇页》┣明代┊皇甫冲 1490至1558皇甫冲《题唐寅金昌送别图》┣明代┊徐渭 1521至1593徐渭《煎茶七类》┣明代┊丁云鹏 1547至1628丁云鹏《致伯仁札》┣ 明代┊黄道周 1585至1646黄道周《都南安寇湖》┣ 明代┊王铎 1592至1652王铎《高适七绝诗立轴》清代索引(9人):傅山、金农、钱沣、邓石如、永瑆、嘉庆、吴让之、何绍基、姚孟起、吴昌硕┣清代┊傅山 1607至1684傅山《丹枫阁记》山西本傅山《丹枫阁记》辽博本┣清代┊金农 1687至1763金农《诗札三开合卷》金农《桃柳小景》┣清代┊钱沣 1740至1795钱沣《临米芾书》钱沣《荀子致仕》钱沣《世说新语》┣清代┊邓石如 1743至1805邓石如《世虑全消》┣清代┊爱新觉罗·永瑆 1752至1823永瑆《行楷字帖》┣清代┊爱新觉罗·颙琰 1760至1820嘉庆《题圯上授书图》┣清代┊吴让之 1799至1870吴熙载《欧阳永叔卷》┣清代┊何绍基 1799至1873何绍基《偃泊联》何绍基《临张黑女墓志》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清代┊姚孟起约1800至1860姚孟起《陋室铭》┣清代┊吴昌硕 1844至1927吴昌硕《临石鼓文》近现代索引(7人):齐白石、谢无量、徐悲鸿、郭沫若、沙孟海、启功、陆启成┣近现代┊齐白石 1864至1957齐白石《康寿堂》┣ 近现代┊谢无量 1884至1964谢无量《敦悦斋》┣ 近现代┊徐悲鸿 1895至1953徐悲鸿《梅花念我之居》┣ 近现代┊郭沫若 1892至1978郭沫若《西江月二首》┣ 近现代┊沙孟海 1900至1992沙孟海《杜甫望岳诗轴》┣ 近现代┊启功 1912至2005 启功《心经》启功《谒韩文公祠感题一首》┣ 近现代┊陆启成 1964至今陆启成《二十四诗品》国外索引(1):准三宫真觉┣ 国外-日本┊佚名准三宫真觉《心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张芝(另一说张旭)《冠军帖》《冠军帖》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苏东坡在书论中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这段文中点了4个书法家: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东汉的张芝和西晋的索靖。
张芝以勤学闻名,取法汉时的杜度和崔瑗。
据传家中衣帛,皆先书写而后染,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由于张芝幼时就显示出过于常人的颖慧,及长,朝廷征其为官,辞之不仕,被认为有高洁的操守。
从《冠军帖》来看张芝的创作态势,是远远地走在了汉代书法家的前列,甚至让人感到怀疑,人在汉代的张芝,居然能够以如此鲜活灵动的线条来表达。
因为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书坛上除了中规中矩的隶书外,章草依旧一副古拙厚实的面貌。
虽然说摆脱隶意的草法已在汉代简牍中出现了,但是无论如何,都与《冠军帖》这种轻盈灵动的线条相去甚远。
三国时的韦诞认为张芝是“草圣”,后世沿用,可见张芝在草书方面的声名、地位绝高,就像是书坛上的健跑者,远远地将他人甩在身后,超乎寻常地跃过时代,独自领跑——我们找不到和《冠军帖》相同的笔法、笔意,以致惊叹不已。
现在能够看到的《冠军帖》已是刻本,6行,32字,刊于宋《淳化阁帖》。
打开《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
南朝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
断和连的交替是张芝笔法的一个要点,合适则连起,不合适则断开,随意所至。
如第四行为三个字群:“踪”、“可恨吾”、“病来”。
连则乘势而不激流过涧,断则果断利落,捉控于瞬间。
圆转也是张芝笔法的另一特点,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
明人方以智认为“奇者不为法缚”,通常认为奇必越法背法,但在张芝笔下,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
在汉代书法里,如张芝这般勾连紧密的“一笔书”,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
在《冠军帖》中,张芝用笔如飞,却精到不杂力含其中。
尽管是刻石,线条仍然坚韧圆动,就是细如发丝之笔,也爽朗直率。
清代朱和羹说得好:“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
”张芝也是在细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书家具有的深厚功力。
《冠军帖》还能给人一种美感,就是飘逸空灵的气度。
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
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
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
南朝梁武帝认为“张芝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此评有些虚幻,但是不难感受,意即张芝书有脱俗之美,不是那种实在的世俗气,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令人远想。
(朱以撒)——————————————————————————————————————————————————————————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杨氏海源阁宋拓本)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第二卷)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海源阁藏宋拓本第二、四残卷合册)张旭(芝)《冠军帖》(宋拓大观帖选页故宫藏本)张旭(芝)《冠军帖》(绛帖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十二卷本)张旭(芝)《冠军帖》(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张旭(芝)《冠军帖》(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二)张旭(芝)《冠军帖》(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卷二)张旭(芝)《冠军帖》(淳化阁帖游相本第二卷)张旭(芝)《冠军帖》(清拓肃府本《淳化阁帖》卷二)将《冠军帖》分成《知汝帖》和《终年帖》,两种释法:(一)释文1: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释文2: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
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
所游悉,谁同……(缺漏)过还复,共集散耳。
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二)1、知汝殊愁。
且得还为佳也。
冠军暂畅。
释当不得极踪。
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2、终年缠此。
当复何理耶。
且方有诸分张。
不知以去。
复得一会不。
讲忘不忘。
可恨汝还。
当思更就理。
一昨逰悉谁同。
故数往虎丘。
不此甚萧索。
祖希时面。
因行药欲数处看过。
还复共集散耳。
不见奴粗悉书云。
见左军弥数语听故也。
(以上见宋姜夔撰绛帖平卷二)————————————————————————————————————————————————————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历尽一千八百余年人间和自然的种种劫难,张芝的遗墨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第二卷中标为张芝书的四帖,其中第一帖即为大草《冠军帖》,是其突出的代表作品。
鉴于此帖对研究张芝的重要性,因此版本问题尚需多说几句。
《淳化阁帖》在宋室南渡后祖本已不传。
此后转相传刻,遂遍天下,不可悉计,杂厕丛生,各种复本传至今者已无一原拓,皆失庐山真面。
就笔者所见游相本、肃府本、潘氏本三种《淳比阁帖》中的《冠军帖》,均摹刻甚差,殊少神韵,与笔者青年时所见并双钩一过的《冠军帖》大相径庭。
笔者的双钩摹本版式较大,行款长,底本摹刻至精,奕奕动人,可谓妙意尽传,下真迹一等。
惜早已严重损毁。
此后,笔者所钩之底本一直未见刊出,常引为憾事。
一九八五年,上海书画出版性出版的《行草》中册收入《冠军帖》,与笔者双均本无异,即为当年所钩底本(此帖被署名〈唐张旭冠军帖〉)。
从版式和摹刻之精妙上看,此帖疑从宋拓榷场本《大观帖》出选刊(《大观帖》行款较长,摹刻远胜现存《淳化阁帖》诸刻)。
因而笔者将《行草》中册中的《冠军帖》作为本文的持论依据。
此帖于二十年前勾摹至今,很少临读,然每每检阅,总不胜慨叹,心情难以平静,感到在这有限的形式里展示给人的实在是一个千态万状的意象世界,任凭欣赏者神驰八极,移情万里,令人神往、舒畅、振奋、遐想,一种无穷的魅力,夺人魂魄,发人深思。
细细观之,又是一片“法”的海洋,在那里蕴含着“美”的无尽宝藏,无限“动”的生意,“动”的哲理,真可渭:“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无势不备”,这一切又都是那样的浑融浩渺、和谐自然。
张芝特重于师法造化,这方面在张怀瓘的几篇论著中几乎都有涉及,如在《六体书论》中说张芝“探于万象,取其元精,至于形似最为近也。
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适化之姿,神变无极。
”。
在《文字论》中说他“得物象之妙,均造化之理。
”又在《书断?中》说“若青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岩谷,任于造化。
”等等。
我们从《冠军帖》里感觉和冥观到的可以邀游其间的万千气象的意境,是书家“体于自然,效法天地,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的创造。
在这里‘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天人合一”的根本原则。
从创作上的感情因素来看,《冠军帖》汪放恣肆、飞动流走,似乎属于感性创作的范畴。
然而,当我们深入地观察和加以审美体验时,张芝的狂放毫无所谓“野逸”、“狂怪”之气,更没有妄生圭角的那种“狂狷”、“狂獗”之气,而是在狂放中从心所欲,不逾规矩,即使行笔到惊心骇目之处(《如《冠军帖》中“过还复共集散耳”、“且方有诸分”、“竟不竟可恨汝还”、“奴粗悉”、“弥若论听”等处)大有“蛟龙骇兽奔腾拿攫之势”(张怀瓘《书断?中》),出神入化而法度不失。
它给人的感觉是“英气”的勃发,是超然旷达、一派逸越之气的流行。
这种风度和精神状态,正如张怀瓘《书断?中》形象的描绘那“若达士游于沉默之乡,莺凤翔乎太荒之野。
”《冠军帖》用笔数体俱入,刚柔互济,方圆曲直交相为用,穷灵尽妙。
盘旋飞动中点画狼藉,密合无间,穷极造化,仪态万方;结构字字意别,平中求险,险不失正,奇正相辅,意势相发;字与字、行与行连绵纵横,灵变无常,皆生映带,妙合天成,其势如鸿飞兽骇,云龙游天,洒落变幻,不可端倪。
构成整个形式美的诸因素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结合。
激越的情感驱动着迅疾的挥运,在挥运中情志又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极度敏感、微妙的理智的控制。
既奔放豪荡、风驰云涌,又谨严缜密委曲含蓄。
感性与理性自然完美地交融合一,从而展现了一个神变无极、生生不已的意象世界。
它激起欣赏者无尽的联想和遐思,给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心理以极度的舒畅、自由和满足。
《冠军帖》暗示的这种意境,就是明代项穆所说的“穷变化、集大成”的“中和”之美的极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
世人多认为,以“喷涌式”创作为特色、情绪表现为激越的大草,不属于“中和”之美的原则。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与意境》中说:“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
‘喷涌式’或‘虚静式’创作方式都要求书家的心境处在一种高度自由的状态,这两种创作方式都可以进行理智控制下的高速挥写。
《冠军帖》的创作,是静穆观照下飞跃生命的展现,它没有超越‘中和’的审美规范,当然,更不是反‘中和’的。
明朝项穆说:‘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
’作为大草的《冠军帖》在形、神、法、意的艺术表现上看,都没有偏执、过份、乖戾之处,笔者以为张芝的《冠军帖》是在大草领域里,最能体现‘中和’之美的典范之作。
”《冠军帖》的美学价值和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书法艺术创造的“骨”与“筋”的观念上。
传为卫夫人所作《笔阵图》中“多力丰筋者圣”的著名论断,是继承汉末到东晋书法艺术关于“骨”、“筋”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总结。
《冠军帖》深刻地体现了这“多力丰筋”的审美内涵。
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张(芝)劲骨丰肌,德冠群贤之首。
”张(芝)的“劲骨丰肌”,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多力丰筋”。
因为“骨”和“力”是互为表现的,“劲骨”即“多力”;“肌”是指“多骨微肉”(即“筋”),故“丰肌”亦即“丰筋”。
张怀瓘对张芝草书的这一论断,也是对前人评论张芝的总结和发挥。
《冠军帖》用笔骨力劲健,筋肉丰满,阳刚阴柔相辅相成,因而达到所谓“圣”的境界。
这种境界含蕴着无限深广的艺术内容,它给人的美感是极其复杂和难以名状的。
就其形式美和意象美的主要方面来说是一种气势飞扬纵横、奔放雄肆的美。
这属于“多力”的美学范畴(即“阳刚”之美);然而它又给人一种清逸流宕、萧散丰满、沉着屈郁的美,这属于“丰筋”的美学范畴(即“阴柔”之美)。
这“多力”体现出的“骨”与一般所指汉人的凝重、莽苍、刚健质直的“骨”,后来唐人的豪坟壮丽、峻拔雄强的“骨”均有所不同。
它是“阳刚”和“阴柔”高度完美的结合,是既突出了骨力,又充溢着血融肉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