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和建议

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和建议
(6)体会作者对动物、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美好境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对创造性 使用教材把握不当)
主要表现为忽视训练与提高的关系,死抠教材。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 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 把教材处理成阅读训练的材料,从字词句段篇等角 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 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 和思路。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 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 方面的作用。
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 达效果。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分析解读课文的语言表达,一般可从四个 方面进行: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 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 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 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文中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此时此 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一个 (“独脚”“灰头”“红嘴”“老 沙”“公主”…… )你会诉说什么?先 想一想,再写下来。
作业超市(三选二)
1、阅读课本第168页选读课文《军犬 黑子》,对比和本课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师:读一读课文中的这段话,和改写过的一段话比较,哪种写法 好。
课文: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 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改写: 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很小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 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 要求,应以教材为主,用好教材。但 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 “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 的“平台”。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第六、七课时:利用表格开展生活调查,指 导学生习作。 观察表格观察对象这双手有什么特点?这双 手做了哪些令你难忘的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和想法?
三、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那 我们就要在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们在尽可能广阔的 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发展自我, 表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四、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 调整等等。 无论是哪家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 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 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上不可能完 全通用,这就是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调整内容首先要考虑它的生活性。
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 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 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考虑教材的自 主、合作、探究性,也就是说教材经 过教师处理后,呈现在课堂上的教材, 就应具有探究性。
三角形的个数
1 2 3 4 10 ……
整合——打破模式,压缩时间
以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以“手”为主题,选编了诗歌《我们的 手》、说明文《手上的皮肤》、记叙文《一双手》 三篇不同文体的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手指》。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初显身手”——手影游戏, 在游戏中体会收的灵巧;安排了“笔下生花”—— 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手,写一写这双手背后的 故事。我们以单元主题 “手”为线索,进行了课 程内容整合,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鞍山市新世纪小学 赵 素 静 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作者:尚延岭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4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建构自己的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选择和重组,以便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有个性风采的语文课。

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有哪些途径呢?一、多元的文本解读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面对的是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

“由于阅读的需要、动机、目的不同,个体际遇、经验的差异,加之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存在,每一个人对语文教材都存在不一样的反应。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拘泥于他人对课本的理解,不能受限于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样,上起课来,我们才能灵感飞扬,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去思考。

另一方面,当学生有不同于老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宽容、接受甚至肯定。

例如,《散步》一文两次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主题早有定论,所以在以前的课堂上似乎没有引起任何疑义。

但收入新教材之后,对于该文的文章主旨却产生了多元的解读。

我在教学此文时,一改过去先分析课文,然后把教参上早有的定论主旨直接告诉学生的模式。

而是带领学生在深入地赏析、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旨展开讨论。

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有的认为文章主题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有的认为是表现亲人间的相互理解;有的认为文章主题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的珍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理解的个体差异显现出来,体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二、活用教材,多样处理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活它,学生现在学得活,将来才会用得活。

活用教材,方法很多。

可以对文本内容置疑、讨论;可以仿写、续写、改写;可以把美文用作朗读训练的素材;也可以据文意展开想象配图,以发展想象力等等。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学 目标 、教 材 编 写 意 图 的基 础 上, 以教 材 为 载 体 ,灵 活 有 效 地 时候 ,并 没 有 想 过 这 个 问题 , 因 为 这 个 问题 已经 远 远 超 出 了他 二
组织教学 ,拓展课堂教学 空间. 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 与教学方式 们 原 有 的 认 知 和 生 活 经验 . )
究. 而对一线 教师在教学 中创 造性使用 教材 的问题研 究还非 常 成是 这 样 j : 少. 在此 ,本文结合案例 ,对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存在 的问题进
行 分析 .

众席 的所有座位都按 “ 几排几 号”编号 ,以便 确定每一 个座位

教 师 力 求 趣 味 性 ,替 换 教 材 中 的 问题 情 境 ,导 致 问 题 在 影 剧 院 中的位 置 .这 样 观 众 就 能根 据 入 场 券 上 的 “ 数 ” 和 排
t e t s E u ain o r a f C ie e Mah mai d c t c o
N 2 1 O3 0 ’
问题 艮
院)
李亿 江 ( 吉林 省 第二 实验 学校)
摘要 :教材是 重要 的课程 资源之一 ,是 教师从事教 学活动 系 ” 的教 学 中 问题情 境 的创 设 ,有序 数 对概 念 形 成 的教 学 片断 .
和 学 生 学 习的 重要 依 据 .通 过 对 数 学课 堂教 学 活动 的观 摩 ,发 现
师 :在航天 事业 上 ,有一・ 件令我们所 有中 国人骄傲 和 自豪
( 生 很 兴 奋 , 你 一 言 、我 一 语 , 兴 致 勃 勃 地 讨 论 起 关 于 学 “ 舟六号” 神 、杨 利 伟 … …)
分一

师 :G S可 以准 确地测 返 回舱 降落地 点的 经度 和纬度 , P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悟新教材的过程中,总会有新发现,而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又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

孩子们的思维是新奇和活跃的,甚至有时很难预见。

如何能做到既保护孩子的天性,又不偏离教材呢?那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灵活地使用教材记得教学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最后的辉煌》一课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他们互相讨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同学们都提出了“诺贝尔为什么一生没有结婚”的问题,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问题一提出来,有的学生暗自发笑,有的同学则说诺贝尔怕妻子被炸死。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闪光点,便随机让学生想象推测,于是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太忙了,没有时间结婚。

我因势利导地说,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大发明家,他在一生中一定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许无暇顾及个人问题。

通过点拨,学生对诺贝尔热爱科学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可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二、注重儿童生活体验,超越教材限制在第十册语文“积累运用一”中,口语交际和习作都要求学生走进春天,写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以为学生对春天都比较熟悉,又身在农村,一定会写得不错,于是就按教学进度布置学生写。

可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学生的作品全是套话,脱离生活实际,什么百花开放、五颜六色、河水清澈、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没有新的发现。

于是我决定推迟这一写作内容,因为当时本地春天来得太迟,不便学生去观察。

后来我抓住时节,引导学生走进田野、校园、庭院认真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真的看到小河了吗?真有五颜六色的花吗?学生观察后,分别在小组内交流。

有的说田野里的麦苗荡起波纹,就像绿色的大海;有的说桃花、梨花开了,人们都忙着授粉呢;有的说小草越来越高,柳树也发芽了,像小姑娘长长的辫子,有些贪玩的孩子正在田野放风筝;还有的同学想象到农民正在田里忙碌,想到他们自己应努力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写出了内心的感受,让人觉得很真实。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性。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1、把握意图,读懂教材深人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才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有限的教学素材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给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

因此,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2、目标合理,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质 和 课 程 理 念 的 转 变 .本 文 从 四 个 方 面 阐述 了如 何 创 造 性 的 使
习惯 , 养 学 生 的 公民 意 识 。 培
二、 使教材“ 起来 , 立” 体现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在原教 学大纲对知识要求 达到“ 解 、 握 、 理 掌 运 用” 的基 础 上 , 时 强 调 学 生 “ 历 了 什 么 ” 感 受 了 什 么 ” 体 会 同 经 “ “ 了什 么 ” 注 重 的 是 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它 指 出 应 让 学 生 通 过 自 己 , 的努 力 和 亲 身体 验 , 动 获 取 知 识 或 信 息 。 因 此 , 们提 供 给 学 主 我 生 的 外 部 学 习材 料要 体 现 探 索 性 ,给 学 生 留 有 一 个 比较 充 分 的

使 教 材“ ” 来 , 重 现 实性 实 起 注
如 今 的教 材 版 本 众 多 , 国 家 到 地 方 , 谓 异 彩 纷 呈 。 但 无 从 可 论 是何 种版 本 的教 材 ,都 应 注 意 到 由于 教 材 编 写 的指 导 思 想 和 版 面 的 原 因 ,现 有 教 材 中 所 呈 现 的 教例 与实 际 生 活 及 学 生 已 有 的知 识 背景 还 有 一段 差 距 。 如何 使 陈 旧 的 教材 时代 化 , 后 的 教 落
Ed c ton R s a c u ai e e rh
在教 学中如 何创造性 的使用 教村
口 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
( 河北遵 化 市堡子店镇 中学 河北 遵化 0 4 0 ) 6 2 0
【 要 】新 课 程 改 革 明 确提 出 了新 的 教 材 观 , 摘 强调 用 “ 材 教
教 ” 不能 只 是 “ 教 材 ” 基 于 《 中 思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程 性 而 教 , 初 课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常见误区与教学建议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常见误区与教学建议
,总结 出很多 口诀或 规律 ,帮助 式 以达 到教学 目标 ,例 如 ,数值逼近 ,解 析式抽象 ,几何 直观
学生快速掌握求 导公式与法则. 但这种掌握仅仅停留在对公式或 感受 ,等等.同时,可以通过 “ 问题 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心体 口诀 的机械套 用上 ,学 生只会按部就 班 ,而不知道 为什么要这 会 “ 无限趋近”的内涵是 “ 量变到质变 ” 、 “ 近似与精确 ”的联系 样做.现代教 学观认为 :“ 数 学应该是做 出来 的数学——作为 活 过程 ,让 学生通过实验 、观察 、类 比 、归纳 、抽象等数 学活动 动 ,它是动态的 、可创作 的,结论或操作程序是未知的” .因此 , 体会 “ 极 限的过程和思想” ,既建立 了导数概念 ,找到 了导数 的 应在保持教 材基本模 型的基础上 ,进 一步引导学生 对导数 的内 计算方法 ,又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极 限概念建立了直观模型. 涵进行理解 ,即对通过计 算获得 的结 果 ,需要从物 理意义及数
误区 1 :有些 教 师 随意 改 变 教 材 ,改来 改 去 ,还 不 如 教材 原 来 的 好
费苦心 ,却忽 略了数学本质的东西 ,费力不讨好 .
剖析 与建 议 :正确使用 教材不仅仅是改 变一些表 面的形式 上 的东西 ,而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过程.我们应该在观念更新 的基
剖析与建议 :这里涉及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有效教学 ,指 的 础上 ,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以求高质高效地 达到我们 的教 学 目 是教学要有 利于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 标.例如 ,人教 A版课标教材选修 2 - 2“ 导数概念 ”一节 ,以往 学会学习 ,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 的教学效果 . 把有效 的教材在 编排 上从极 限概念 开始学 习,把导 数作为一种特 殊极 教学作 为创 造性使用教材 的 出发点 ,一切 围绕 目标 教学 ,在培 限来处理 ,由于教学 的重 心被难以理解 的极 限定义牵扯 ,使微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

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教完《蟋蟀的住宅》时向学生提供《昆虫记》这本书。

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

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又比如在教完《武松打虎》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水浒传》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水浒”迷。

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电文下是一张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各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

传统教育的做法是“教教材”,现代教育的做法是“用教材教”。

新课程中提出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下谈几点个人的看法: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的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等。

如在三年级比较分数的大小,将教材中的月饼分成1/2和1/4比较,编成了分西瓜的1/2和1/4;五年级方程的认识时,把教材中天平的三幅图——五次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化改成“猜猜天平会出现几种情况?”;或者是改换主题图,省掉教材设计中的某个环节。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多重价值。

这种多重价值表现为知识具有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了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就不仅要明确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看到教材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可以说,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也是一般老师难于真正落实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大阻碍。

有一次看到一个“洋教学案例”,我觉得很有启发性,推荐给大家,一起看看老外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的。

一个法国教师上公民课,内容为:人要有同情心。

上课时,时值冬天,他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然后要求同学们也脱去外套,然后要求同学们只用一只手把衣服穿起来,然后再要求同学不要用手把衣服穿上,同学当中有的用嘴帮助其他同学穿上衣服。

孩子们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个基本看法,任何人在特定条件下,他都可能需要帮助、需要关心。

教师又备了一些轮椅,要孩子们坐上轮椅去教室外面转一圈,一出校门,孩子们的心灵就受到了震撼,只要经过他们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主动帮助他们。

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业 经 济 的基 本 特 点 ” ,而 人 民版教 材 的六 个 子 目分 别 是 “ 神农 的传说 ” “ 刀耕火 种到 以牛 田” “ 、 从 、 泰半 之赋 ” 、 “ 沉重 的力役 ” “ 禹和他 的继 承人” 、 大 。从 教材 与课程 标
准 的 对 比不 难 发 现 ,教 材 中 与 课 标 相 关 的 内容 只有 “ 刀 从 耕 火种 到 以牛耕” 。课 程 标 准 中 的 “ 地 制 度 ” 和 “ 代 土 古 农 业 经 济 的 基 本 特 点 ” 的 内 容 在 教 材 中几 乎 没 有 任 何 叙 述 。 因 此 ,在 实 际教 学 中 ,教 师 就 应 该 大 胆 舍 弃 与课 程 标 准 无 关 的 内容 ,增 加 能 阐释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的 内容 ,整 合 教
有 :经 济 掠 夺 、奴 化 教 育 、扶 植 傀 儡 政 权 等 。 二 、 利 用 教 材 进 行 史 料 教 学
就 需要对其进行 取舍 、整合 。以人 民版必 修二 《 代 中国 古 的农业 经济》一 课为例 ,国家 课程标准 的要求是 “ 知道古
代 中 国 农 业 的 主要 耕 作 方 式 和 土 地 制 度 , 了 解 古 代 中 国农
材 ,按课标要求 进行教学设计 。
四 、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发 。合 理 设 计 教 学 教 材 编 写 者 是 根 据 课 程 目标 ,综 合 考 虑 学 科 知 识 的 逻 辑 顺 序 、学 生 的 认 识 顺 序 和 心 理 发 展 顺 序 来 编 写 教 材 的 。 编 写 者 考 虑 的往 往是 学 生 群 体 共 同 的 发 展 规 律 ,难 以 充 分
贼 ,家 给 人 足 ” 局 面 的 出现 归 功 于 商 鞅 的 哪 些 变 法 内容 ?

例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0 1 3年第 o 6期 第2 9卷 ( 总3 4 2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J 】 LI N PRO、 , 】 CE
Nn 0 6. 2 O l 3 Vo L 2 9 To r al NO . 3 42
了解 。教学 时 , 我 提前一 周布 置作业 , 请 学生 搜集 关 于澳 门的资料 , 让 学 生 在 情 感上 先 走 近 澳 门 。上 课 时, 我在 学生 搜集 资 料 的前 提 下 为学 生提 供 更 为 详 尽 的资 料 , 包 括葡 萄 牙人 对 澳 门侵 占、 掠夺 , 对 澳 门 人 民 的残酷 迫害 , 澳 门人 民奋 起 反击等 历史 资料 , 从
果 。基 于以上 理 论 , 笔 者 从 以学 生发 展 为本 的教 学 理念 出发 , 依 据 教材 , 在 具 体 教学 环 境 下 , 对 教 材 内 容进 行 了适合 于学生 学 习 , 有 利于 学生 发展 的拓展 、 重组 、 增 删 和整合 , 取 得 了很 好 的教学效 果 。
而让 学 生理解 了全诗 的主 旨“ 侵 略者 略 去 的是 我 们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一 方 面我 们要 充 分 理 解教 材 编写 的理 念 与 意 图 , 将 教材 同化 为 自己的智 能 , 另

方 面在 实际 教 学 中 , 不 断 开 发 与教 材 不 同 的教 学 目标 、 教学 内容 与资 源 , 获得教 材规 定 以外 的教学 效
课题。
源, 只有更 好 地 了解 了 这 些 背 景 资料 , 才 能 将 其 学 好 。这 时候就 需要我 们 由教材 中的这一 个点 带 出一 个 面来 。例如 , 长 春版 小 学 语 文 三年 级 有 一 篇 课 文

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三、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材料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常规研读教材
四、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研究教材的创造空间 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研究教材的创造空间
注释少而精 活动要求用教材
基于教材:
调整——内容调整、顺序调整、形式调整 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改变——教材呈现方式 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自选教材
自编教材
—生活中识字、写话 —生活中阅读 —活动中习作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性:提高实效 学科性:咬文嚼字 严肃性:尊重历史 前瞻性:美丽梦想
五、创造性使用教材“演习”
分组:分工明确 抽题:钻研教材 讨论:创造性使用 汇报演练:重点处理有特色
语感培养落实
小组: 课题及册数: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流程: 重点部分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的教材观
什么是教材 建构新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材的内容、形式多样 ——“我”也可以改、编教材
二、什么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 在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挑选、重组、增删教学材料等, 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使教 材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 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谢谢! 与您探讨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学习了“教材的合理整合”这一章节,给我的帮助很大,以前对于学校的安排造成的课时流失无可奈何,现在明白了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创造性的适用教材,这样就可以从容的合理的安排教材类容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有创造的动机和创造意识。

否则就谈不到创造性。

要灵活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最有限的课时内,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最经典的最集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就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及生活经验来综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学习的环境之中。

教师应注意把死的教材用活,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互动共同学习掌握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保持最佳的状态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组织教材,作到教学内容多样化,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体现审美。

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目的、毫无原则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替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一)不能随意丢弃教学重点;(二)不能因为教师综合素质障碍舍弃相应单元;(三)不能根据教师的趣味和长项进行选择;(四)不能迁就学生的趣味进行选择。

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首先取决于老师对其所教授内容的选择和改造程度。

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独立地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老师上好课的必要保证,也是对老师专业化能力的一项重要要求。

我认为教师处理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和策略:一、简化通俗—让学生易学。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的意思,接着,老师可举具体例子说明战争或恐怖活动对和平的威胁,然后让学生模仿举例,用大量的感性认识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1-05-26T17:13:17.780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10年第11-12期作者:夏丽[导读] 要求教师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夏丽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的意思,接着,老师可举具体例子说明战争或恐怖活动对和平的威胁,然后让学生模仿举例,用大量的感性认识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一切围绕目标教学,杜绝任何浮华的形式。

如,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等,都必须坚决杜绝。

离开教学目标来奢谈什么创造性使用教材,好比是在射“无的之箭”,不仅是浪费时间,还可能使不严谨的学风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能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入一个新天地。

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假如不仅从知识与能力,还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考虑,教学策略、方法,又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单从情感来说,有多少激发情感的方法啊!椐研究,情感体验,从阅读角色的变化就有以下四种,即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三、有利于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把有效教学作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教学法的运用,就会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语文实践上着力。

如,课文的感悟、理解,就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画意浓的课文,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帮助理解课文,情节性强的课文,可以演一演;语言的积累,就不仅仅是对所指定词语的抄抄写写,积累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积累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定;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特点,可以是采访,可以是导游,可以是设计广告词,可以是对白,……总之,着眼于有效教学可以是教学法的运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教学进入自由王国。

教师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

如,在思维的阻碍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畅通;在思维的模糊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清晰,得以深刻;在兴趣的减弱处启发,使学生再次激起求知欲;在合作学习处于停顿时启发,使合作学习有新的话题。

四、新的课程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动力源早在唐朝,诗人王之涣就道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奥秘。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要有新境界,才会有新突破。

首先,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我们的一贯追求,我们就不会斤斤计较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情感的升华,或学习过程的充分经历会使我们倍感欣慰。

以更高、更宽的目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该放手处,让学生充分自主,老师“惜言如金”;该精讲处,老师咬文嚼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得到的将是教与学的高度和谐,教与学都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