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母氏所养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
.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表被动,
B.
连词,表假设, 连词,表假设,如果 若一人有疾,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 代词, 若入前为寿,寿毕,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代词,你 .
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 可翻译为: 范围的限制, 仅仅” 3. 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可翻译为:“只,仅仅”。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 至东城, 有二十八骑”(《史记· 史记 纪》)
“为”作介词,译为“给,替”或表示原因, 介词,译为“ 或表示原因, 原因 译为“因为”或者表示目的 译为“为了” 目的, 译为“因为”或者表示目的,译为“为了”
三组记忆
第一组: ”“则”“且 三个连词。 第一组: “而”“则”“且”,三个连词。
“而”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多种关系。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多种关系。 1.并列关系 1.并列关系 可不译或译为“ 可不译或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鳌” 劝学》 例:“蟹六跪而二鳌”《劝学》 2.递进关系 2.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且,并且” 可译为“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文言实词
高考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高考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 考察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考察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语境中的意思 2. 考察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 考察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
例:2004年全国高考第11题(新课程卷)对下列句 2004年全国高考第11题 新课程卷) 年全国高考第11 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A.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庄稼收成不好。 凶:庄稼收成不好。 不吉利 • B. 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怿白令: 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 C. 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戒曰: ……不汝容也 不汝容也! 少年皆诺。 诺:答应 • D.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箧:小箱子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实词与虚词
考点解读
按《高考说明》,文言文考察可概括为 高考说明》,文言文考察可概括为 》, 一句话、五个要点。一句话是: 一句话、五个要点。一句话是:“能阅读浅 易的文言文。 五个要点为: 易的文言文。”五个要点为: • • • • •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用法 理解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用法。 3.理解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能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能对内容 能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能对内容、 5.能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能对内容、观点进行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C.
因留养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连词,于是, 连词,于是,就 介词, 介词,经由
D.
语气词, 语气词,表疑问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 语气词,表揣度, 王之好乐甚,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语气词,表揣度,推测 .
方法指导
分类复习
一. “焉” “乎” “也” 语气词,常放在句末,表达不同的语气。 语气词,常放在句末,表达不同的语气。
可译为: 的人, 的物, 的原因” 可译为:“……的人,……的物,……的原因”等 的人 的物 的原因
“所”字后面跟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字后面跟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动词 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 2.“ 欲也”(《孟子 孟子》) 2.“鱼,我所欲也”(《孟子》)
经验总结
解释实词,不通,就有可能是通假字或活用。 2. 解释实词,不通,就有可能是通假字或活用。 3. 判定实词解释是否正确最好将所给词义意代 入原文,通顺则对。 入原文,通顺则对。 4. 古今写法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文言虚词
• 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如下18个: 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如下18个 18
。 。 。 。
例:2001年高考第1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语在文 2001年高考第1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语在文 年高考第12 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纵反间于燕。 A. 乃纵反间于燕。
。 。
反间计
B.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面朝南,坐南朝北 // 方位名词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面朝南,
方法指导
注意两点 1. “焉”的疑问代词用法和代词用法 杀鸡焉用宰牛刀” “杀鸡焉用宰牛刀” 疑问代词,哪里) (焉:疑问代词,哪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者也” 焉者也” 代词,与此,在这里) (焉:代词,与此,在这里)
2.“ 2.“乎”相当于“于”的介词用法。 相当于“ 的介词用法。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劝学》)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介词, (乎:介词,对)
特别注意
近十年高考文言文稳定的考点主要有如下四个: 近十年高考文言文稳定的考点主要有如下四个: 稳定的考点主要有如下四个
• 1. 文言词语的理解(包括实词、虚词意义 文言词语的理解(包括实词、 和用法)。 和用法)。 • 2. 关于文言句式特点与句意的理解。 关于文言句式特点与句意的理解。 • 3. 关于文段重要信息的筛选与文意的分析 评价。 评价。 • 4. 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
而 若 因
何 所 于
乎 为 与
乃 焉 则
其 也 者
且 以 之
考查方式
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理解其不同用法。 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理解其不同用法。 1. 比较式,给出几个虚词,选择字形相同的 比较式,给出几个虚词, 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一样。 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一样。 2. 选出与例句中虚词意义相同或相异的一项。 选出与例句中虚词意义相同或相异的一项。 3. 在翻译中也涉及到虚词考察。 在翻译中也涉及到虚词考察。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与王, 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复秦军, 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复秦军, 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相背 则翻译为: 相背, 2. 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相背,则翻译为:“却, 竟然” 竟然”。
6. 修饰关系 连接动词和状语,可不译。 连接动词和状语,可不译。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最 常见。 常见。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则”作为连词,也可表示多种关系。 作为连词,也可表示多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1.表承接关系 即前后两事在时间上,事理上有紧密联系。 即前后两事在时间上,事理上有紧密联系。 可译为: 原来是、已经是” 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等 故木受绳则 金就砺则 劝学》 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 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若”和“乃”都可作第二人称代词。 都可作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作连词,表假设。 “若”作连词,表假设。 多数时候作副词。 “乃”多数时候作副词。
副词时的用法 时的用法: “乃” 作副词时的用法: 1.当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或时间上紧接时 当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或时间上紧接 1.当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或时间上紧接时, 翻译为: 这才” 翻译为:“就,这才”。
。 。
C. 而城中鼓噪从之。 而城中鼓噪从之。
。 。
击鼓呐喊 // 喧闹
燕军扰乱奔走。 D. 燕军扰乱奔走。 。 。
乱(形容词) // 搅乱(动词) 形容词) 搅乱(动词)
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1.考查内容大多指向课内。 考查内容大多指向课内。 考查内容大多指向课内
A.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河内凶,则移其民与河东”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河内凶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凶:不吉利 便可白公姥, B. 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便可白公姥,及时相 怿白令: 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遣归” 孔雀东南飞》 遣归”《孔雀东南飞》 白:禀告 “公子诚一开口请 C. 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戒曰: 不汝容也! 少年皆诺。 不汝容也 如姬,如姬必许诺 如姬,如姬必许诺” 诺:答应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D.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曳屣” “负箧曳屣” 箧:小箱子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二. “者”、“所” “者”、“所”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它词语组合在 不能单独使用, 一起,形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者字结构” 一起,形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者字结构”和“所字结 构”。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主要用作疑问代词 副词。 疑问代词和 “何” 主要用作疑问代词和副词。 实词性比较强,作虚词主要用作介词 介词, “与” 实词性比较强,作虚词主要用作介词,还可放 到句末,同语气助词“ 到句末,同语气助词“欤”。
例:“客从外来,与坐谈。”(与:和跟) 客从外来, 坐谈。 和跟) 是谁之过与 “是谁之过与?”(同“欤”)
3. 承接关系 可译为“ 接着” 可译为“就,接着”。 余方心动欲还, 大声发于水上。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 记》 4. 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 可译为“但是,却”。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 假设关系 可译为“假如,如果” 可译为“假如,如果”。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稗类钞·战 。《清稗类钞 例:“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稗类钞 战 事类》 事类》 ”
“因”作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副词,可译为: 于是,
例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 廉颇铃响如列传》 冠。” 《廉颇铃响如列传》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谓公子曰: 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 信陵君窃符救赵》 矣!……’ ” ’ 《信陵君窃符救赵》 于是, (于是,就)
“为”和“因” 介词,可译为:凭借,趁着,通过。 “因”作介词,可译为:凭借,趁着,通过。 例:“因力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力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 (趁着) 然后践华为城, 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 不测之渊,以为固。 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凭借) 《过秦论》 (凭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廉颇蔺相如列传》 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经由,通过) (经由,通过)
4.表示对事物的确认时 可译为“就是, 4.表示对事物的确认时,可译为“就是,原 表示对事物的确认 来是,实在是” 来是,实在是”。
来自百度文库
例:“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 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 符救赵》) 符救赵》)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今公子有急, 臣效命之秋也。 (《史记 魏公子列传》)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 魏公子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