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授课讲义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俊

高俊:1989年毕业于华中中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湖北省沙市中学地理教研室主任,地理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一、有效教学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的预设能被学生接受,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了“这么多年来,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感慨,即“钱学森之问”。钱老认为:中国的教学多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温总理在谈基础教育时认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此他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教学要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等具体要求。审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发展的矛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学新课程改革即是我国推行“有效教学”的宏观举措。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新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理念和要求为我们一线教师探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三大方向:能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及素材与呈现;能有效地设计学习方式;能有效地确立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及时间。只有这三大方向把握好了,才能充分地调动并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达成教学的有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今天应该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

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其实,教师的教学与医生进行人体器官移植有相似之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新的知识、技能等会产生排斥反应。为什么会产生排斥反应,如何解决排斥反应,应该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研究,并及时解决的关键环节。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行为重点关注前后两个环节:一是前段环节——教学预设(如同移植什么器官);二是终端环节——终结型的结果检测(考试,如同器官成活了没有)。因为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中间环节,因此我们常为达不到预期而痛苦;因为我们忽视了不同个体的差异,所以我们的教学往往只对少数精英有效。医生在做器官移植时关注的重心在排斥反应的研究上,这点应该引起我们对教学行为的认真思考。

接下来我就一道地理高考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上述现象:

(2010年全国大纲卷第36题第(1)问)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下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这道试题当年全省平均分4.59,难度0.38。学生整体对地形条件的分析十分到位,可以得到4分,气候部分是8分,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得到分数的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学生的解题的思路是这样的:甲地是什么气候?气候特点是什么?这些气候特点哪些对葡萄的生产有利?于是开始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可是这个区域从气候类型角度讲有些特殊,定位有

些举棋不定。但如果我们回到材料中看看“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下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这一信息,应该可以解读出该地有利于种植葡萄

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再联系“吃葡萄是夏季”这一生活经验,补充“生长期昼长较长,光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我想得8分应该不成问题。

我们的同学在解决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时他们缺失了什么?是知识储备不够吗?是基本的地理能力没有嘛?我认为不是知识储备和能力不够,而是主动发掘信息,用自己发现的信息去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我们在教学以及高考复习中要求过没有、训练过没有,我相信都很认真地做过,并且做过很多遍,但是学生并没有内化为其所有,他们排斥掉了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器官”。

三、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是从评价角度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达成课标要求的具体任务链。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的制订存在着如下误区:一是依据误区,即单一的以教学内容,尤其是教材内容为依据,脱离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水平,导致教学行为的浪费和无效;二是时间误区,即在上课前写教案时确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三是项目误区,即教学目标只有知识和技能目标,缺少学习方法和过程的系统设计,使得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执行;四是效能误区,即指注重终结型的卷面考试评价(考试成绩),缺乏实时的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学习体验的缺失,难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最总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

学习目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解读首先必须抓住每条“标准”设计的目的;其次注意“标准”的方法限定;三是注意“标准”中行为动词的难度差异以把握教学的程度;最后解析出关键问题。如初中地理新课程关于认识世界的区域的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材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在地图上”和“根据地图”即为方式,要求教学行为必须借助相关地图;“指出”和“概括”为行为动词,即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标准。其中,“指出”属较低的认知水平要求,即看到图能知道就可以了;“概括”属较高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必须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对这两条标准进行解析,可以确立要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或确立的教学主题)应有:地理位置、如何运用地图和资料、怎样表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等三大主题。

新课课程标准确立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构成的三维目标体系。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正确理解其关系,才能保证我们制定的目标体系可行而有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课程的关键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主体,是主线(“明线”),是教学目标的“骨架”,“忽视过程与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新课程目标的关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程的基础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载体、素材(或道具),是教学目标的“血与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暗线”,是隐现的,是在具体过程、方法的实施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的情感体验及其升华,是教学目标的“灵魂”。

教学目标体系的制定应该在学段教学开始之前,以教研组或协作体为单位集体完成,并在具体的教学

章节课时教学内容方法与程度实施过程材料呈现

方式形成的认识(知

识与技能)

情感体验及

程度

下面是山东济南实验初中燕静老师构建七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一节课的目标体系的过程(注:引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第一步:依据课标,确定关键词。

根据课标“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材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关键词:地理位置、如何运用地图和资料、怎样表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第二步:依据教材构建概念图,确立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