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初中衔接(刁祖德)

合集下载

论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

论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

论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初一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只有全面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你才能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初中教材以青少年成才对数学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社会对数学的应用与需要为出发点;内容具有时代气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改革教材体系。

进入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首先由天气预报中最高气温零上几度与最低气温零下几度、银行存款与取款、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等具体实例,让学生发现以前小学学到的数在生活中不够用了,从此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负数”的教学。

在接下来的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中,都要注意从小学数学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

2.注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衔接小学教学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景,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的。

进入初中后,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奏加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概念性强,增加了空间想象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提高了,规律性知识越来越多。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教师的教法感到不适应。

为使学生顺利过渡,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2.1精心设计好开头几节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刚进入初中,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接触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

对中学充满好奇和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

个个雄心勃勃,即使是那些小学较后进的学生,也有“到一所新学校,有更好的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

教师要能抓住这一契机,精心设计好开头几节课,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学习的快乐,也让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你的数学课。

刚开始的教学还要舍得放慢步伐,加强个别指导,力求人人过关,让学生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感。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衔接讲与练 有理数的简算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衔接讲与练 有理数的简算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

1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八讲 有理数的简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并会灵活运用。

2、正确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的简化运算,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运算速度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b c a c b a c b a ++=++=++)()(。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乘法交换律:a b b a ⨯=⨯; 乘法结合律:b c a c b a c b a ⨯⨯=⨯⨯=⨯⨯)()(; 乘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有理数除法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经典例题】
例1、计算:
(1))22(6)17(23-++-+ (2)11116325351234747
-+--+。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衔接

一、重视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1.数与代数领域的衔接“数与代数”是中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在小学,主要指数与数的运算(这里的数主要指非负有理数,即所谓“算术数”).在中学,除了数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即研究代数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就构成了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的基本部分.于是,从小学到中学,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就是从数字的具体运算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的转变.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在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运算”的经验.此外,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的另一个重要衔接点是列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中小学都有的内容,但在小学,由于学生受算术思维的影响,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体现方程的核心思想。

若从做好中小学衔接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得引导学生理解:列方程过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数要参与运算.列出像1200+100=x 这样的方程,说明学生思维方式实质上还是算术的,而不是代数的.而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逐步向代数思维转变,无疑是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依赖于载体的,这类看图列方程就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面对小学数学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绝大部分依赖于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逆运算在简易方程的解法上占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这种解法并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

所以我们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学生仍然用算术方法考虑列方程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发掘代数思想的优势。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衔接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认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初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识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理”,即由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逻辑论证.要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逐步理解说理是必要的,逐步学会怎么说理.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逐步让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比如,“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两个锐角这和是90度”,等等.在说理时,可以不那么严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学性,其次,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推理论证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学生已经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主要要渲染这样的事实:一个三角形,无论形状如何,无论大小怎样,它的内角和无一例外都是180度,这是为什么呢?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小学时,我们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发现内角和都是180度,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来一一检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确认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们没有去检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体会论证的必要性.第三,初中几何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事实上,有很多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在小学都有初步渗透.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在小学,学生通过操作,已经了解了这个结论.于是,在初中教学这一内容时,就应该从这一起点开始,不必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再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猜测等.3.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衔接大家认为,统计与概率领域存在的衔接问题很多.特别是概率领域,因为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衔接问题上的处理就没有其他内容成熟.我们认为,搞好这一领域的衔接问题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初中的起点不能太低,避免与小学重复.事实上,由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有限,分散在各个学段、年级按“螺旋式上升”编写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编写方案,年级与年级之间相关内容的难度,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本来就比较小.若不仔细体会,容易出现要求不明,甚至重复的情况.其次,在教学一些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要注意科学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这些统计量来表征一组数据的合理性和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学生可能体会这些统计量的优势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发展,应该更多的引导他们考虑这些统计量的局限性.。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 A、B组(12课时)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  A、B组(12课时)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既存在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数学对小学的很多数学知识进行了定义的发展和拓广,很多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感觉学习不适应,因此我们要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的衔接,做好查缺补漏,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认知结构.小初数学衔接有两部分,分别是《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共6课时:第一课时:数的有关概念第二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繁分数的化简第四课时:几何知识初步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第六课时:综合练习(2)小学、初中数学衔接 A组第一课时:数的有关概念【学习要求】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分数、比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准确进行分数的化简.【要点梳理】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4.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5.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6.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例题分析】例1:求24、36、48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化简比(1)16∶20 (2)1.8∶0.09例3:配置一种盐水,在120克水中放入5克盐.(1)写出盐和水质量的比,并化简.(2)写出盐和盐水质量的比,并化简.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巩固练习】 一、填空1.在18、0.3、9.16、0、1、0.2604、0.66666中整数有 ,自然数有 ,小数有_____________,循环小数有_____________.2.用一个数去除12、16、28,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____. 3.能被7、9、12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_____________.4.把1236的分母缩小12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________;分数变成_________.5.把3∶1.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_______.6.师徒两人生产一批零件,两人生产个数的比是5∶3,已知师傅生产150个,则徒弟生产_____________个.二、约分(1)824 (2)915 (3)2835 (4)616三、通分(1)112 ,324 (2)23 ,56 ,45四、化简比(1) 85 ∶23(2) 0.14 ∶ 0.56(3) 12 ∶ 14(4)2 ∶ 0.5五、求比值(1)0.2∶0.8 (2)2∶0.25第二课时:四则混合运算【学习要求】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会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要点梳理】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 )+c=a +(b+c ) .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 )×c=a×c+b×c .【例题分析】例1:计算( 35 -12 )×53例2:简便计算: 81×125×8×251【巩固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1) 1525131++ (2) )4132(411+÷ (3) 43+203×15÷53 (4) (61+81)×24×91(5) 18×(21+6×97) (6)(57+52)×94-41二、简便计算 (1))8571(83++ (2))7235(521+⨯ (3)192×258+2517×192 (4) 41×125×251×8 (5)(31+41)÷(21-31) (6)1519-(65%+154)第三课时:繁分数的化简【学习要求】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对较复杂的分数进行化简. 【要点梳理】 1.分式拆分:b c b ca a a +=+; 2.繁分运算:bbca d ad c=.【例题分析】例1:化简: 2514534例2:化简:211211+-【巩固练习】化简下列繁分数:(1)2123 (2)21123+(3)511411++(4)212213(5)61322143+- (6)4131431-+第四课时:几何初步知识【学习要求】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角和三角形的分类;熟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直圆柱的特征并会求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要点梳理】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 =(a+b )×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 =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 ∙a =a 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 ÷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a +b )h ÷2 8.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 =πd =2πr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 =πr 2 10.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 =ch =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 =ch +2s =ch +2πr 2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Sh ;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Removed_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

Removed_浅谈中小学数学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礼县第四中学教师陈诚在学习过程中,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小学生在记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在思维上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一般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讲解详细。

到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抽象,课堂知识容量增大,教学进程较快,部分学生不适应,学生对教学的管理方法不适应。

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教学采用的是“蹲级管理法”。

进入初中后,教学管理上变“蹲”为“带”,对学生来说失去依靠,无所适从。

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不会学,没劲学,厌学。

导致成绩下降,引发深思。

究其原因:中小学数学衔接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接轨没有接好掉了链子,出了问题,下面我就将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1、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教师业务水平衔接。

小学有的数学教师不会解中学数学题,而初中有的数学教师做小学应用题时,只会列方程解,不能对算术方法分析解答。

还对题目中的特定语言交代不清。

如:题目中说“增加了”与“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细辨别,以免题目理解错误而做错题。

只要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熟悉教材体系,明确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结成知识网。

就可以利用知识迁移规律,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就是上小学课时也可以渗透教中学课程中有的内容。

例如小学生解方程时,除了依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来解。

还可以延伸拓展利用等式的性质去解。

这样学生到中学时就不用另起炉灶再学解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在教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

同样可教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这何尝不可呢?2、教学内容与其方法衔接①算术数与有理数小学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升入初中有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的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

如负数的引入在生活实际当中小学学过的正数、零,不够用。

如气温中零下温度的表示等引出了负数。

②数与式(有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教学中可运用类比如整数与整式;整数分解(分解质因数)与因式分解;整数运算与整式运算;分数与分式;分数运算与分式运算等。

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材

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材

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材目录第一章、计算篇 (2)第二章、几何篇 (6)第三篇、解方程篇 (13)第四篇、用方程篇 (17)第五篇、整除篇 (22)第一章、计算篇学习目标:1.综合复习小学阶段的各种计算及巧算方法;2.适度拓展,了解更多的巧算方法。

一、知识阅读: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和简单的分数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会一直影响之后的学习,同时还有一些巧算方法也很有学习的价值。

计算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无论方法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复杂,能较快地做出正确的解答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往往巧算要比死算更快更不容易出错,巧算的主要方法是“凑整”,有加法的凑整、乘法的凑整、通过提取公因数的凑整、拆数补数的凑整等等。

但是不论哪种计算,一定要注意的是添/去括号时是否要变号的问题。

加减法凑整:加法:末位凑十,前面凑九;减法:末尾一串都相同乘除法凑整:乘法:2×5、4×25、8×125等;熟悉5、25、125的倍数除法:熟悉简单的倍数关系。

四则运算简算:添/去括号:注意是否可以添/去,注意变号。

乘法分配律与提取公因数:注意观察算式中相同或有倍数关系的部分。

二、课前热身:练一练:直接写出答案1.5×4=________ 5.8+1.2=________ 45×0.2=________4.08÷8=________ 0.54÷0.6=________ 3.1-2.9=________0.12÷3=________ 0.4×0.7=________ 0.32×1000=________7÷100=________ 0.8+0.02=________ 0.84÷0.3=________3.68÷0.01=________ 9+1.5=________ 0.4×0.5=________0.44+0.6=________ 2.5×0.4=________ 0.125×8=________3.6÷0.4=________ 3.92+7.2=________ 1.5÷0.3=________三、例题精练例1: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 8.7×10.1 (2) 7.06×2.4-5.7 (3) 2.5×6.8×0.4(4) 21.36÷0.8×2.9 (5) 8.27+7.52+1.73-3.52 (6) 0.82×99+0.82例2:计算:(1) 22×33+89×66 (2) 123×36-124×35(3) (1+3+5+7+…+199+201)-(2+4+6+8+…+198+200)例3:(1) 1+2+3+4+……+18+19 (2) 1+2+3+4+……+98+99+100 例4:从1.5除30.15的商里减去0.12与0.25的积,差是多少?四、强化训练1、试一试:递等式计算:(1) 0.15+0.75×18 (2) 72+8÷2.5-30.2 (3) 2.8×3.2+3.2×7.2 (4) 23.4-0.8-13.4-7.2 (5)12.78-(4.97+2.78) (6)12.5×0.4×2.5×82、试一试:计算(1) 36×36+18×28 (2)37×447+36×5533、试一试:(1)2+4+6+8+……+18+20 (2) 2+4+6+8+……+98+1004、试一试:(1)17.2减去4.5乘3.6的积,所得的差除以0.1,商是多少?(2)18.5与16.5的和是它们差的几倍?五、自我达标检测(后面配答案)检测1.递等式计算(能简算要简算):(1) 4.6×0.35+4.6×0.65 (2)(2.5+0.25)×4 (3) 2.95×101-2.95 (4) 3.14×1.9+31.4×0.81 (5) 99×4.3 (6) 0.92×1.01(7) 34.7-5.8-14.2-4.7 (8)27.58-(13.87+7.58) (9) 32.8÷8÷1.25检测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13.78-6.99 (2)88×25 (3)21.6÷[64.8+(48.6-2.7×2)];(4)0.99×59 (5)8.4÷4×25 (6)1.87÷(2.8×1.87+1.87×6.2+1.87) (7)32.5-2.4-3.2-5.4 (8)(5.5×0.48+0.48×84.5)÷9.6 (9)2.6+1.4×2.5自我达标检测参考答案检测1:(1)4.6;(2)11;(3)296;(4)31.4;(5)425.7;(6)0.9292;(7)10;(8)6.13;(9)3.28;检测2:(1)6.79;(2)2200;(3)58.41;(4)52.5;(5)0.1;(6)0.2;(7)21.5;(8)4.5;(9)6.1第二章、几何篇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与垂线。

(完整版)小升初衔接数学讲义(共13讲)

(完整版)小升初衔接数学讲义(共13讲)

小升初衔接专题讲义第一讲、【问题引入与归纳】数系扩张 --有理数(一)1、 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3、 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m,n 互质)。

n4、 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③非负数的性质: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典型例题解析】:x 2 (a b cd)x (a b)2006 ( cd)2007 的值。

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汐.1 ,'r )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化简的结果等于()A. 2aB. 2aC.0D. 2b已知(a 3)2 |b 2| 0,求a b 的值是()数学能力就是在练习中成长的——汤姆•杰瑞若abf 0,则罟詈的值等于多少?如果m 是大于1 的有理数,那么m —定小于它的(A.相反数B.倒数C.绝对值D.平方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①|a|a(a 0)a(a 0)② 非负性(|a| 0,a 2 0)小升初衔接专题讲义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① |a| |a 0|表示数a 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 |a b|表示数a 、b 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典型例题解析】:(1) 若 2 a 0,化简 |a 2| |a 2| (2) 若 xp 0,化简||x| 2x||x 3| |x|解答: 设ap0,且 x 高,试化简|x " |x 2| 解答:a 、b 是有理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若|x 5| |x 2| 7,求x 的取值范围解答:不相等的有理数a,b,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C ,如果| a b| | b c||a c|,那 么B 点在A 、C 的什么位置?解答:设 apbpcpd ,求 | x a | | x b | | x c | | x d | 的最小值。

【推荐】【精品】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材第5讲: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师版.doc

【推荐】【精品】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材第5讲: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师版.doc

第5讲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材精讲】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3、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4、能够熟练应用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的应用;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C,登高3km后,气温下降多少?(2)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lkm,气温上升-6°C,登高3km后,气温上升多少?(3)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lkm,气温上升-6°C,登高-3kn)后,气温有什么变化?(1)6°CX3=18°C, (2) -6°CX3=-18°C, (3) -6°CX (-3)二18°C.二探求新知(一)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结合上面的问题计算:(1)___________ 2X3二—; (2) —2X3=匚6 ; (3)2X (-3)= -6 ; (4) (-2) X (_3)二6 ______ ;⑸ 3 X 0二__ 0_—; (6) -3 X 0二_____________ .归纳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_・例1:计算:⑴ 5 X (-3) (2) (-4) X 6.(3) (-7) X (-9) (4) 0.5X0.7解:(1) 5X (-3)=- 5X3=-15, (2) (-4) X 6二-4X 6二-24,(3) (-7) X (-9) =7) X9=63, (4) 0.5X0. 7二0.35(二)合作探究: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1)2X3X4X (-5),(2)2X3X (-4) X (-5),(3)2X (-3) X (-4)X (一5),(4)( —2) X ( — 3) X (―4) X ( —5).思•考:儿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3)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积为负数;(2)(4)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个,积为正数;再看两题:(1)(一2) X (-3) XOX (-4);(2)2X0 .X (一3) X (一4).结论:多个有理数相乘,如果有一个为零,积为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3页
1.3意义 ▪ 使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
运转,有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 初中教师到达师与生,教与学双向适应, 从而使数学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防 止分化,节约时间,到达大面积提升教学 质量目标。为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师教学提 供一个理想平台,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 展。
第4页
2.学生和教师方面反应情况
第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4、空间与图形领域衔接案例 案例:本案例来自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堂,复习 内容为平面图形。在练习时,教师出示了两道判 断题:
(l)四条边相等四边形是正方形。( )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第27页
下面是教师处理这两道题教学实录。 师:先看第一题,对吗? 生:不对! 师:为何? 生:我知道菱形也是四边相等,但不是正方形。 师:说得好!第二题呢? 生:不对! 师:不对吗? 生:不对! 师:为何呢? 生:…… 师:(指着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 大家看,这组对边平行吗? 生:平行。 师:(指着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组对边)这组对边呢? 生:也平行。 师:那这道题对吗? 生:…… 师:对吗? 生:对。
第18页
3a5n
2、学法衔接案例
案例:有理数乘方,教材是从小学数平方与立方知 识引出乘方概念,然而小学数平方与立方只在正 数范围内运行,现在需要扩充到有理数集合,在 教课时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十分钟,然后设计思索 题(1)什么叫乘方?(2)a^n表示什么意义? 其中谁是底数?谁是指数?谁为幂?(3)3^5次 方表示什么?它与5^3表示意义相同吗?结果分 别为多少?4)(-2)^2与-2^2底数相同吗?结果 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结果分别是多 少?(5)3^0结果为多少?0^0呢?

2024小升初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衔接讲义(原卷)

2024小升初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衔接讲义(原卷)

2022年人教版暑假小升初数学衔接精编讲义专题04《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互联网学习目标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2.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知识要点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要点分析:(1) 不为0的两数相乘,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当因数中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2与-3的乘积,应列为(-2)×(-3),不应该写成-2×-3.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要点分析:(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2)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3)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a(bc).(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要点分析:(1)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2)乘法运算律可推广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把其中的几个因数相乘.如abcd=d(ac)b.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a(b+c+d)=ab+ac+ad.(3)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运算律“逆用”.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要点分析:(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互相依存的.如-2的倒数是12-,-2和12-是互相依存的;(2)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因此0没有倒数;(3)倒数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形式,使分母中不含小数和分数;(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必定同号(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2. 有理数除法法则: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1(0)a b a bb÷=≠.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要点分析:(1)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法则一,在能整除时应用法则二方便些.(2)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0不能当除数.(3)法则二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相似,两数相除时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知识点3: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由于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般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算出结果.知识点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如有括号,则先算括号里面的.【典型例题01】(2021秋•信都区期末)若|m﹣1|+|n+3|=0,则m的相反数是,n的倒数是.【思路引导】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m、n的值,再根据相反数、倒数的定义解答即可.【完整解答】解:由题意得,m﹣1=0,n+3=0,解得,m=1,n=﹣3,则m的相反数是﹣1,n的倒数是﹣.故答案为:﹣1,﹣.【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题型1:倒数【典型例题02】(2021秋•兴山县期末)已知a与﹣2021互为倒数,则a的值为()A.+2021 B.﹣2021 C .D .【思路引导】根据倒数的概念求解可得.【完整解答】解:∵(﹣)×(﹣2021)=1,∴﹣与﹣2021互为倒数,则a 的值为﹣.故选:C.【考察注意点】本题主要考查倒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变式训练【变式训练01】(2021秋•白云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1B.1的相反数是它本身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D.1的倒数是它本身【变式训练02】(2021秋•驿城区校级期末)一个数的相反数是﹣0.7,则这个数的倒数是.【变式训练03】(2018秋•富顺县期中)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4.(1)直接写出a+b,cd,m的值;(2)求m+cd+的值.题型2:有理数的乘法及应用典例精讲【典型例题03】(2021秋•通州区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一点A,将点A向右移动1个单位得到点B,点B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点C,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个数的乘积为负数.若这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相等,则a 的值为﹣.【思路引导】设a的值为x,则b的值为x+1,c的值为x+3,根据这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相等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答案.【完整解答】解:设a的值为x,则b的值为x+1,c的值为x+3,当x+x+1+x+3=x时,x=﹣2,∴a=﹣2,b=﹣1,c=1,∴abc>0,不合题意;当x +x+1+x+3=x+1时,x =﹣,∴a=﹣,b=﹣,c=,∴abc>0,不合题意;当x +x+1+x+3=x+3时,x =﹣,∴a=﹣,b=,c =,∴abc<0,符合题意;故答案为:﹣.【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数轴,有理数的乘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根据这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相等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典型例题04】(2022•盐田区二模)若a为正数,b为负数,则()A.a+b>0 B.a+b<0 C.ab>0 D.ab<0【思路引导】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判断C,D选项;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A,B选项.【完整解答】解:∵a为正数,b为负数,∴ab<0,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a+b的符号无法判断,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加法,掌握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变式训练04】(2021秋•雁塔区校级期末)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数a,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0 B.|a|<|b| C.b﹣a<0 D.a+b>0【变式训练05】(2022春•雨花区校级月考)有10个同学参加聚会,每个人送其他人一张名片,则共有90张名片被送出.【变式训练06】(2022•石家庄二模)如图,数轴上点A,B,C,D表示的数分别为a,b,c,d,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均为2个单位长度.(1)若a与c互为相反数,求a+b+c+d的值;(2)若这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等于7,求a的值.题型3:有理数的除法及应用典例精讲【典型例题05】(2021秋•平罗县期末)计算:.【思路引导】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完整解答】解:==﹣×36﹣×36+×36=﹣27﹣6+15=﹣18.【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是解题的关键.【典型例题06】(2021秋•让胡路区校级期末)下面的式子中,()是比例.A.7+8=10+5 B.18:6=6:2C.56:7=2×4 D.25:10=10:40【思路引导】根据比例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完整解答】解:A选项不是比例的形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18:6=6:2,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比例的形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25:10≠10:40,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察注意点】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除法,掌握比例表示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式子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变式训练07】(2021秋•大丰区期末)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b| B.a>b C.a+b>0 D .【变式训练08】(2021秋•隆回县期末)某校报名参加甲、乙、丙、丁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50人、80人、30人、40人,则参加丙、丁两组的人数之和占所有报名人数的百分比为.【变式训练09】(2021秋•桦甸市期末)计算:(﹣28)÷7×=.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2022•河东区二模)计算6÷(﹣2)的结果等于()A.﹣3 B.﹣2 C.3 D.82.(2022•乐清市一模)计算:(﹣3)×5的结果是()A.2 B.﹣2 C.15 D.﹣153.(2022•碑林区校级四模)计算(﹣1)×()的结果是()A.1 B.﹣1 C.D.﹣4.(2022•滨海新区二模)计算(﹣3)×7的结果等于()A.4 B.﹣4 C.﹣21 D.215.(2021秋•蓬江区月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商为﹣1B.在数轴上与表示数4的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对应的数是7或1C.当|x|=﹣x,则x<0D.带有负号的数一定是负数二.填空6.(2022•南京一模)的倒数是;的相反数是.7.(2022春•商城县校级月考)若三个有理数x、y、z满足xyz>0,则++=.8.(2021秋•和平区期末)﹣3的倒数是,﹣的绝对值是,﹣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9.(2022•新城区模拟)计算(﹣2)×4的结果为.10.(2021秋•全州县期末)4的倒数为;3的相反数是;﹣3的绝对值是.11.(2021秋•信都区期末)若|m﹣1|+|n+3|=0,则m的相反数是,n的倒数是.三.解答题12.(2021秋•让胡路区校级期末)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都是8,两个外项分别是24和2,这个比例是什么?13.(2021秋•奉贤区期末)计算:.14.(2021春•广饶县期中)计算:(1)化简比7.2:0.12=;12:21=;(2)求比值45分:1小时=;1.3吨:220千克=;(3)解比例3:1.5=2:x;.15.(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中)计算:﹣×÷1.16.(2022春•阜宁县校级月考)规定:M(1)=﹣2,M(2)=(﹣2)×(﹣2),M(3)=(﹣2)×(﹣2)×(﹣2),…M(n)=.(1)计算:M(5)+M(6);(2)求2×M(2021)+M(2022)的值;(3)试说明:2×M(n)与M(n+1)互为相反数.17.(2021秋•奉贤区期末)学校买来37支水笔和56本笔记本,平均奖给六年级三好学生,结果水笔多一支,笔记本多2本.六年级最多有多少名三好学生?他们各得到几支水笔、几本笔记本?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21秋•松桃县期末)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b<﹣a B.a+b<0 C.ab<0 D.|b|<|a|2.(2021秋•闽侯县期末)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c)>0 B.ab<0 C.a+b>0 D.a﹣b>03.(2021秋•普陀区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3能整除15B.在正整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C.在正整数中,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D.一个正整数乘以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它本身4.(2019秋•竹溪县期末)若a+b<0,且ab<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大B.a、b异号,且a>bC.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D.a、b异号,且|a|>|b|5.(2020秋•沙县校级月考)已知a,b为非0有理数,且a,b同号,则的值是()A.3 B.﹣1 C.﹣3或1 D.3或﹣16.(2020秋•东港市期中)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①a+b>0;②a﹣b>0;③|b|>a;④ab<0;⑤|b﹣a|=a﹣b,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7.(2021秋•通州区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一点A,将点A向右移动1个单位得到点B,点B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点C,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个数的乘积为负数.若这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相等,则a的值为.8.(2021秋•朝阳区校级期末)比0.8的最简整数比是.9.(2021秋•南充期末)计算:|﹣3|×(﹣)=.10.(2021秋•饶平县校级期中)﹣2的相反数是,﹣2的倒数是,﹣2的绝对值是.11.(2021秋•南开区期中)在﹣1,2,﹣3,0,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相除,其中商最小的是.12.(2020秋•綦江区校级月考)在﹣3,﹣2,﹣1,4,6中取出三个数,把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最大乘积是.三.解答题13.(2021秋•新华区校级期中)已知a2=4,|b|=3.(1)已知<0,求a+b的值;(2)|a+b|=﹣(a+b),求a﹣b的值.14.(2021秋•东城区校级期中)已知|a|=5,|b|=3,若|a+b|=a+b,求ab的值.15.(2021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已知|a|=5,|b|=3,回答下列问题:(1)由|a|=5,|b|=3,可得a=,b=;(2)若a+b>0,求a﹣b的值;(3)若ab<0,求|a+b|的值.16.(2020秋•饶平县校级月考)用简便方法计算:﹣.17.(2019秋•防城区期中)若x的相反数是3,|y|=8,且xy>0,求y﹣x的值.18.(2019秋•卧龙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计算:50÷(﹣+).解法一:原式=50÷﹣50÷+50÷=50×3﹣50×4+50×12=550.解法二:原式=50÷(﹣+)=50÷=50×6=300.解法三:原式的倒数为(﹣+)÷50=(﹣+)×=×﹣×+×=故原式=300.上述得出的结果不同,肯定有错误的解法,你认为解法是错误的.在正确的解法中,你认为解法最简捷.然后,请你解答下列问题:计算:()÷().。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_第4讲(数学)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_第4讲(数学)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小升初数学衔接班第4讲有理数的乘除法二. 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有理数乘除法运算律2. 难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三. 知识要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中仍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等,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且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典型例题】[例1](1)9)3(⨯- (2))2()21(-⨯-解:(1)279)3(-=⨯-(2)1)2()21(=-⨯-[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升高1000米,气温变化量为C ︒-6,登高km 3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183)6(-=⨯-答:气温下降18℃[例3] 计算:(1))41()59()65()3(-⨯-⨯⨯- (2)41)54(6)5(⨯-⨯⨯- 解:(1))41()59(65)3(-⨯-⨯⨯-894159653-=⨯⨯⨯-= (2)41)54(6)5(⨯-⨯⨯-6415465=⨯⨯⨯=[例4] 用两种方法计算12)216141(⨯-+ 解法一:112)126122123(12)216141(-=⨯-+=⨯-+ 解法二:162312211261124112)216141(-=-+=⨯-⨯+⨯=⨯-+[例5] 计算:(1)9)36(÷- (2))53()2512(-÷-解: (1)4)936(9)36(-=÷-=÷-(2)54)35()2512()53()2512(=-⨯-=-÷-[例6] 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解:(1)43)12(312-=÷-=-(2)4151245)12()45(1245=÷=-÷-=--【模拟试题】1. 计算:(1)=-⨯-)7()8((2)=-⨯)5(12 (3)=-⨯)4.0(9.2(4)=-⨯)98(41 (5)=÷-13)91((6)=-÷-)14(56 (7)=-÷)1(54(8)=÷-8325.0 (9)=-⨯⨯-)4(32(10)=-⨯-⨯-)7()5()6( 2. 当3-=a ,6-=b ,6.3=c ,5.2-=d 时,计算下列各式:(1)bd ac +(2)d c b a ÷-÷(3)c b a )(+(4)d b a ÷-)(3. 用“>”“<”“=”填空: (1)若0<a ,0>b ,则b a ⋅ 0,b a(2)若0>a ,0<b ,则b a ⋅ 0,b a(3)若0<a ,0<b ,则b a ⋅ 0,b a【试题答案】1.(1)56 (2)60-(3)16.1- (4)92-(5)7-(6)4 (7)54- (8)32-(9)24(10)210- 2. (1)4.2 (2)5097 (3)4.32- (4)56-3.(1)<;< (2)<;< (3)>;>。

数学小学、初中衔接(刁祖德)

数学小学、初中衔接(刁祖德)

二、我们数学组创新使用教材的经验,多次 在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得到引用。 一段苦乐往事 2005年教材崇拜多烦恼,书写混乱考分降; 2006年总结版发表升学高;
从此走上 校本自主创新路,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我们对数学教材处理的看法
请不要追星捧月般崇拜教材, 因为教材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永远是有限的; 请不要一层不变地使用教材, 因为教材受编者认识的局限,永远是片面的; 请用现新理念充实完善教材, 因为教材受编写周期的制约,永远是滞后的。
同学们:
飞翔吧!
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你们!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低负高效” ——《天府前沿》
提高潜优生的人头数 ——《每周重点轮动》 促进提差 ——《组合测试》
• • • • •
只要方法对路,让优秀更加杰出,就是 一件平常事。 理解抓关键——让老师少讲; 记忆讲方法——让学生轻松; 交流套模型——让互动简洁; 应用重变化——训练无死角; 强化靠轮动——巩固防遗忘。
• 2、记忆讲方法; • 理解不等于内化,要让学生长时间记在脑 海里,比必须有容易记住的方法: • “平行线+拐点”问题作辅助线的方法:过 “拐”作平行;延“惨”成“三线”;上 下直接连。
• 3、交流套模型; • 总结要有助于交流,给被模型化的问题解 决方案取一个直观而简洁的名称,让人觉 得有趣,又可减少交流占用的时间。取名 “平——拐”问题。 • 教师问:“平——拐”问题的辅助线有哪 些? • 学生答:过“拐”作平行;延“惨”成 “三线”;上下直接连。
• 实例:如图,AB∥CD,EPF为折线.试探 究∠P与∠α、∠β的关系,并给了证明.
1、理解抓关键:平行线的特征: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谈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谈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谈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对于数学学科,内容上需要经历从算术到代数、从常量到变量的变化;思维上需要经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变化;表达上需要经历从“合理解释”到应用学科系统理论进行演绎推理的变化.这些变化无论是从学科角度还是从认知角度都是大跨度的,因此做好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本人在“俯身”过渡、基本思想过渡、双基过渡、推理过渡等方面的具体作法.一、了解差异,“俯身”过渡下面我们先对比六年级、七年级两节课(相对年级中等容量难度的课)例1:小学六年级(下)江苏教育出版社.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除法运算和观察、发现两个数量间相依互变规律的初步能力.例2:初中七年级(上)第一章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能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其中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需要“按部就班”地计算,这也是一个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的建立;异号两数相加法则.例1是4月份的课程,例2是9月份的课程,时间相隔5个月,中间还有2个月多的暑期,但无论是从内容容量、难度以及相关知识的准备例2都比例1有较高的要求。

铺好小初衔接之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

铺好小初衔接之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

数学2016·1铺好小初衔接之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安徽潜山县梅城小学(246399)林志芳[摘要]以教师的视角,归纳出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五部曲”,即做好知识铺垫、实现思维过渡、养成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缓解不安心理这五个方面,为六年级学生开启初中数学之门铺好路,以达到实现小升初的顺利衔接,传好“接力棒”的目的。

[关键词]衔接知识铺垫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56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小学教师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衔接、思维方式转变、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师,理应为学生铺好小升初的道路。

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与尝试,总结出以下五点教学心得。

一、做好知识铺垫———整体把握,相机渗透学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制设置,将知识分为四大领域,把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作为小学教师,要整体把握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善于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找准衔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第三阶段的知识,为学生学好初中知识做铺垫。

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认识的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扩大到了有理数的范围。

”学生觉得“有理数”这个名称很有趣,争先恐后地问道:“那是不是还有‘无理数’?”我说:“有啊!”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想不到数学王国里这么奇妙!”有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写道:“虽然我现在还不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含义,但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到的数的范围会越来越大,真可谓‘数’海无边啊!我都有点迫不及待地想上初中了!”这样的渗透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学习动力,更为学生将来学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师除了要适时、适量渗透新知识,还得准确地传达未来所学知识。

数学语言讲究严密性,所以得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观点。

如在教学“认识正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看到课本中的图像后,不假思索地得出“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射线”的结论。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衔接讲与练 去括号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实用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衔接讲与练 去括号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实用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十四讲去括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括,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经典例题】
例1、去括号:
(1)d)
(-b
-
a +
-c
-c
(-b
a+
+ (2)d)
(3)n)
(p
-
(r+
-
-
s)
(m
+(4)q)
q)
(p
-+
-
(4x
3y)
3y
(6)(8x+
-
+
-
b)
2(a
-
2b)
z)
(2a
+2z
(5)a+
-
1。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讲义30课时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讲义30课时

小升初衔接班讲义数学前言姓名:_____________第1课正数和负数✍知识网络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在正数前面添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3、认识正号“+”,认识负号“-”,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例题精选(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哪对反义词表示意义相反的量?(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哪对反义词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课堂练习1.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21,2.5,,0, 3.14,120, 1.732,-+---372.如果80m表示向东走80m,那么-60m表示向3.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______。

4.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126℃,记作________℃,夜间平均温度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__℃。

1.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记作+1000元,取出600元,则可以记为:。

2.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记作:。

3.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 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的上方10米处,则鲨鱼所在的高度是米。

4.预测某地区人口到2005年将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意义是:。

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对应的横线上:3,-0.01, 0,- 212, +3.333, -0.010010001…, +8, -101.1 ,+87, -100其中:正数有:负数有:6.在一种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是 10 0.05(单位:㎜),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加工要求最大不能超过㎜,最小不能超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 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数学优秀,前途无量:
窦莹 陈果 周以苏 姜启迪 毛爱佳
如何学好数学?
“每日优秀”的故 事
如何顺利交接棒?
一、清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差异:
2.小学、初中出口对书写速度要求的差异
(1)小学升初中一套模拟试题容量:20小题,10个解答 题。答题书写文字(包括草稿)大约在240——360字,时 间90分钟,扣除阅读时间30分钟,书写60分钟,书写速度 要求:4个字/分钟——6个字/分钟。 (2) 中考数学一套模拟试题容量: ,A卷20题或22题, 书写量600——800字;B卷,填空题,答题书写量,不大, 但草稿运算量在200字以上,第2答题书写量100——200字, 第3大题书写量200——300字,第4大题书写量300——500 字。
1、初中和小学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差异 (1)课堂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 小学:内容少,主要教师讲, 学生认真听。课后完成作 业 较少。 初中:内容多,知识重形成过程,,从接受式学习,转向偏 重自主学习,课后作业量加大。,
(2)课堂教学的节奏上存在差异。 小学:学生在记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在思维上以直观形 象为主,教师一般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讲解多次,详 尽细致。 初中:学习内容抽象,课堂知识容量增大,教学进度较快, 对学生的注意集中度和学习的主动性要求高。
• 实例:如图,AB∥CD,EPF为折线.试探究 ∠P与∠α、∠β的关系,并给了证明.
1、理解抓关键:平行线的特征: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 提问关键1:这三个特征中去掉“第三条直线”,有什么问 题出现?
• 教师问:“平——拐”问题的辅助线有哪 些?
• 学生答:过“拐”作平行;延“惨”成 “三线”;上下直接连。
• 4、应用重变化;
5. 强化靠轮动:
百看不如一练,有专家调查研究,听觉刺 激的巩固率只有32%,视觉刺激的巩固率可 达到46% ,而肢体触觉刺激的巩固率能达到 86%.其实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写的文章, 在两、三天内都能有较清晰的印象。居于此 认识,我们把一类问题变成不同的变试题, 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轮动训练。
一划——划出知识要点,建预习框架; 二批——在阅读材料中,批注体会、见解与疑惑。
有利于学习展示和寻求帮助。 三试——模仿训练,方法套用,检查效果。 四归——归纳知识、方法与策略 五分——把学习内容分为已懂、似懂、不懂,提
高课堂学习针对性。
如何赢在新起点?
我们数学组,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数 学思维品质,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有长 期的经验积累。学生是我们科研成果的直接受 益者。我们的出版物,在整个大成都区域内, 受到师生们的青睐。
数学带我们飞翔
生活离不开数学 :
我和同学见面,这位同学能说出我的高度。 请问他用到了什么方法?
你能告诉我,这三本书共有多少页码?
感悟:生活离不开数学的统计与测量.
数学需要观察力
请你们来猜猜我有几岁?
你是怎么猜的?
有想过其他方法吗?
感悟:观察、比较、推理让人变得智慧!
课堂活动:数学带给我们乐趣!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 ——《差异化教学》
学生能力提高,一步到位很难 ——《阶梯训练》
既提高能力又防止遗忘 ——《合成演练》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低负高效” ——《天府前沿》
提高潜优生的人头数 ——《每周重点轮动》
促进提差 ——《组合测试》
只要方法对路,让优秀更加杰出,就是 一件平常事。 • 理解抓关键——让老师少讲; • 记忆讲方法——让学生轻松; • 交流套模型——让互动简洁; • 应用重变化——训练无死角; • 强化靠轮动——巩固防遗忘。
整套试题书写量在1400——2000字。扣除试卷检查30分钟, 扣除试卷阅读30分钟,书写速度要求:24个字/分钟——34 个字/分钟。
从各自出口看,初中出口时的书写速度要求,大约是小
学的6倍。因此学习过程是否轻松、高效,学习成绩是否稳 步提升,书写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3.初中课堂学习对短时记忆能力的高要求。
进入初中后,课堂笔记会增多,有的学生看一行, 记一次;而个别同学,看一两个字,就作一次笔记,还 有的同学不放心,还看第二次。作笔记的速度差异很大, 严重影响课堂进度。
其次,短时记忆对提高审题速度,心算能力,图形的 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适应新要求,养成新习惯。
1、在七年级新生第一课提出的学习要求: 铃声响,教室静;看课表,备用具。 课堂上,要专心;师引导,快思考; 被提问,要大方;回答时,声宏亮。 听要求,再合作;要展示,先举手。 重要处,记笔记;提示时,记笔记; 要点处,记笔记;作业前,忆笔记。 做错题,析原因;编索引,备复习。
2、适应测验考试的应具备的好习惯: 考前两天先复习,重点笔记错题找; 理清概念忆方法,错题巩固动笔好。 考后分析少不了,试卷归类索引标。 若遇大考需复习,索引指导费时少。
3. 养成在假期中预习数学的习惯:
我们生活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思想传播、
新技术掌握,工作后的再培训,主要是通过看书学习完 成的,谁先学会自主学习,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作出辅助线。
• 2、记忆讲方法;
• 理解不等于内化,要让学生长时间记在脑 海里,比必须有容易记住的方法:
• “平行线+拐点”问题作辅助线的方法:过 “拐”作平行;延“惨”成“三线”;上 下直接连。
• 3、交流套模型;
• 总结要有助于交流,给被模型化的问题解 决方案取一个直观而简洁的名称,让人觉 得有趣,又可减少交流占用的时间。取名 “平——拐”问题。
• 学生答:不会出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提问关键2:这三个特征中,把“第三条直线”改为“第三
条折线”,有什Leabharlann 问题出现?• 学生答:有角,但不会出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教师引导:也就是说, “平行”与“第三线”是定理的两
个要素,必须配套,缺一不可。出现一组平行线,就必须有 一条对应的第三线;或者,出现一条“第三线”, 就必须 有两条对应的“平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