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04363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2.png)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等,在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例如,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生物进化论阐述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些科学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自然界的辩证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替过程中。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又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传统认识,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规律,这些科学理论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量子纠缠现象挑战了传统的局域性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
- 生命科学的进展。
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出现,使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和遗传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关于人类伦理底线的讨论。
- 信息技术的革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
2. 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2c143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e.png)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设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认识、当代价值、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启示、意义、未来。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倡导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应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上,而应深入到自然界内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种观念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指导我们实践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更在于它为我们把握世界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认知工具。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2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讨论。
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其对自然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与意义。
我们将讨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构建,探究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人们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简析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0c48cf5a8102d277a22f63.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简析作者:林鹏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林鹏(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随着工业和资本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开始暴露,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逐渐凸显,在此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6-0137-03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人与自然的一些不和谐,这是催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土壤。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领域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缓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态形势,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辩证分析生态观发展历程的成果,并以科学实践观为根基批判并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的生态观。
1.1传统生态观的批判、继承与发展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总的认识或观点,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态观。
生态观始于18世纪20年代,其产生意味着开始对人和自然的理性思考。
人类蒙昧阶段的生态观是神话自然观,表现为对自然盲目和无知的崇拜,是人类生态观发展的原始形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逐渐产生了人类古代有机整体的生态观:在西方,首先经历了古希腊早中期的生态观,展示了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理性方向,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第一个富有理性的生态观。
随着社会动荡和战争破坏,神学的色彩变浓,逐渐发展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生态观;在中国,经历了“天人合一”整体生态观,包含了尊重生命和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基本思想,但其过于重视对自然界发展运行规律的尊崇,忽略了人类社会实践环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d43a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c.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和自然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首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活动植根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赖于自然资源。
因此,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赢,提出了人的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相协调的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使用价值。
但是,这种改变和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界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提出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适应和符合这些规律,不能违背它们。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和尊重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还注重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这种改造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世界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只有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全局来思考问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52536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0.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认为自然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依赖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同时,人类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的面貌和状态。
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人对自然的作用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而社会实践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关系问题。
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
其基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即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自然又能够改造自然,但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虽然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但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往往会对自然界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50844af7ec4afe04a1df9e.png)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揭示出引起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论述其对当今倡导低碳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和谐社会;低碳生活;现代意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影响和变革自然的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影响人类自身未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求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人类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线。
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阐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蕴与价值取向,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提供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因为每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精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在原始社会,人在自然中生活,主要依靠自然物质来维持生存,必须从自然中获取食物。
劳动仅仅只是为满足个体生存的需要,虽然难免对自然生态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还算是相对公平。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不公平,于是人与自然也开始走向不公平,人与自然相对公平的关系开始出现倾斜。
阶级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终于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了对立。
阶级统治者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无限制地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对自然物质资源进行掠夺。
这样一方面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深,另一方面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de6f2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5.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前提条件。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而这些规律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中,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和征服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且避免对自然的过度破坏和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
再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深刻地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而社会的生产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还对当代环保实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中,许多企业和组织只关注自身利益,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命运的问题,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同时,通过改革现代产业、加强环境监管和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让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生。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仅为我们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当代环境保护实践指明了方向。
只有坚持这种思想,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且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及现实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8f27dfcf111f18582d05a13.png)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及现实意义作者:安程程李昂远来源:《金田》2015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重要理论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道德建设不容忽视,调动公共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现实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全球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强大震撼带来了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主要可以看出,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三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就是对人类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的深刻反思。
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平衡性。
然而对我们生态系统的破坏就是对我们生命系统不断的摧毁。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着重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离不开自然界的。
然而人对自然界能动的作用同时也依赖与自然的承受能力。
现代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贪欲,不断向大自然索取。
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了人类受动性的达到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
第二,人改造自然是人内在尺度和自然外在尺度的统一。
认得内在尺度就是人区别于动物而独有的创造力。
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把握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同时进行创造活动。
人类的这种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即规律性的探索都是来自其内在的尺度。
自然界的外在尺度指的是它本身具有的属性、规律,这种外在的表现需要人类的探求,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
“万物是人的尺度”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人对于自然界的多重身份。
人是大自然链条中重要的一部分,与动物一样,需要消耗自然中的水、空气、阳光等生活资料。
但是与之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的这些消费都是建立在社会关系上的消费,并且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更高水平的消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d7a8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8.png)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明确其核心观点和理论特色。
接着,将分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包括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推动当代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缺陷,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先在性。
它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不能创造或消灭自然界,而只能在自然界的框架内通过实践活动改变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自然界的规律性和条件性又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再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些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方式。
因此,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仅要从认识和改造自然入手,还要从改变社会关系入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
![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897f2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2.png)
论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提出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它的当代价值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
1前言1.1当代生态环境状况工业革命的开始,打破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近三百年来它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维系着几十亿人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工业文明在迅速扩张自己势力范围和人工营造物质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给自然、社会和人的存在造成灾难性后果。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就是其直接表现,特别在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1.2生态自然观的诞生及其定义从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生态自然观的诞生根源可以归结为“生态危机”。
这种生态危机又集中表现在以上所述的八大环境问题。
这些“生态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得当代人类不断的对其进行反思,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科学的进步与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生态自然观的确立。
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灾难,人类呼唤新文明,呼唤一种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工业文明,它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更大的和谐。
因而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是解决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矛盾冲突的基本模式,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必要的哲学依据。
有了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便肩负起了这样的伟大使命,那就是不仅要把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一主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ed436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d.png)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篇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那可真是个挺高深又超有内涵的东西呢。
咱先说说它的形成吧。
我就想象啊,以前的那些哲学家们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像是在山洞里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开始对自然有了最初的思考。
像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本原,这就像是小孩子刚开始认识世界,觉得水这个东西很神奇,到处都有,就觉得啥都是水变的,虽然有点天真,但这可是个伟大的开始啊。
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革命轰隆隆地就来了。
这就像一场超级大风暴,把世界搅得翻天覆地。
人们开始疯狂地利用自然,开采资源,就像一群饿狼看到了肥美的猎物,眼睛都红了。
可是呢,问题也接踵而至,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特别紧张,就像两个本来还能和平共处的邻居,突然因为一些琐事就大打出手了。
这时候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就像是一个和事佬站了出来。
它的价值在哪呢?我觉得吧,它就像一盏明灯,让我们能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好比我们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要是大树都倒了,叶子还能好吗?从意义上来说,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能再这么肆无忌惮地对待自然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家后面有个小池塘,那池塘里的水可清了,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可是后来,附近建了个小工厂,污水就往池塘里排,没几年,池塘就变得又臭又脏,鱼也都死光了。
那时候我就想,这肯定不对啊。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就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然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就像那些只知道索取的吸血鬼一样。
它的发展呢,也是与时俱进的。
就像我们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现代的一种体现。
我们不能把自然的资源都榨干了,要给子孙后代留点儿啊。
不然的话,我们的后代可能会指着我们的照片大骂:“这些家伙把地球弄得这么糟,让我们怎么活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真的是在提醒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然,不然大自然这个脾气可不好惹,一旦它发火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https://img.taocdn.com/s3/m/347cfccfad51f01dc281f134.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认识摘要:自从出现了人类,并且随着人类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制度与生态问题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当今社会,由于一些人与自然的不合理发展,尤其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生态不平衡,如人口过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到了社会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提高。
在此时,认真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生态文明;Abstract:Since human beings began to appear and as human progress,thus formed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social systems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thinking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Marxism. Nowadays, due to some of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especially theunreasonable human transform nature, led to a serious ecological imbalance, such as overpopulation, shorta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life. At this time, Marx and Engels read carefully theecological concept of thinking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dvanced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Marxism;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更是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73d81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2.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和启示发布时间:2022-08-28T01:08:35.89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4月8期作者:盛积贤[导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
盛积贤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科学理论。
它是对黑格尔自然观、费尔巴哈自然观和达尔文进化论扬弃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该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架构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之上,进而指明未来社会正是建立在与自然和解这一理路中。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生态文明马克思不断总结前人的生态思想,使生态学理论更加完备。
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自然辩证法为分析方法,形成了一条立足于实践的探索之路。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根本内容,它具有时代价值,现代社会有关于生态社会的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生态观相关联,他是面向对环境的分析是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分析。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关系中,人是主导的,在这三种关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如果和谐不能维系在人与自然之间,那么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需要通过消耗自然资源来实现的,然而消耗自然资源并不是无节制的消耗,而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此达到持久发展的目的。
如果人类一味的最求经济效益,进行“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只会获得短期效益的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不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忽略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问题就会出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遭受破环,最终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0bd7afc77da26925c5b0d8.png)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现实意义【摘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极其紧迫而严重的问题。
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本文对马克思的自然观思想进行了发掘和研究,论证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最后,结合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论证了马克思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自然界和谐生态文明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
因此,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马克思的自然观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对“自然界”的理解自然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与归宿。
马克思对“自然界”的理解,不单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方面出发,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形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的那种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的关系。
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
”(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2-83、50-51页。
)“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很明显,他肯定了通过工业所形成的自然界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是属人的自然界,在这种属人的对象世界中,真实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对象的客观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0b10c16f1aff00bed51e36.png)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自然观点的系统阐述。
它阐明了人与自然间的辩证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
近数十年来,由于人口暴涨、资源相继匮乏、环境污染等带来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引发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压力。
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梳理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探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其在中国的发展出发,介绍我国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最后试探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践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引言自然观是人类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看待自然,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我们的自然观。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与信仰,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都决定了推动着自然观的不断发展变化。
工业革命的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生存发展方式,摆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正文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自然是什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与信仰的人民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认识。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基础上,我们也许会从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的角度与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些回答都是不完整的,是割裂的,我们针对这个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的总的观点,构成了我们的自然观,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是世界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84beda92e3f5727a4e96266.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是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观, 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分析了人和自然的本真关系及实现形式,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 发展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范围, 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但科学在创造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随着人们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思和对不利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后果的逐渐重视, 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观自从 1869 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有机体普遍形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学”概念后, 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伦理学, 以及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加以修正和扬弃, 构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和形态的环境伦理学相继出现。
在如何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前者是以自然界和生态环境为价值轴心的生态中心主义, 后者是以人类为价值轴心的人类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学说是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生态”和“生态问题”这些词语, 但是, 他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无不显示出他们对生态问题有着精辟的见解, 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
浅谈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及价值
![浅谈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33f35f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6.png)
浅谈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及价值浅谈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及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认识到环境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基础上,党在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文明的高度。
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度实现了从生态文明建设国策向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使战略国策落地升级。
这就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阐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蕴与价值取向,旨在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解决的是如何落地“到位”实施的问题。
如何将生态文明全覆盖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过程,全会明确提出了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问题,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又一次升级。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危机,这就需要我们对马克思生态观进行研读,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
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主义生态观由于考虑到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人与自然冲突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
所以,在马克思的相关著作中并没有对生态这一块进行独段成文。
但不等于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相关理论没有论述。
只是散落于唯物史观等相关理论中。
首先,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总体认识和根本看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所提供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在人类-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能够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本思想。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不仅具有同一性,而且具有相对对立性。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要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4a0740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7d.png)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要内容是什么浅谈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要阐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其中,它不仅阐述了人在自然界中所办的角色,而且还深刻地分析了人与自然本质关系和实现形式。
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危险,马克思在他的那个时代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他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及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这不仅对中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起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世界生态理论发展与实践显示深远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自然;生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其能为人类服务。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灾难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也普遍延长,等等。
但是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 19 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未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他们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他们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科学思想和观点。
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自然,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这样也就形成了生态自然观。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马克思指出:来的” “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
恩格斯说:属、钟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有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他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可编辑修改word版)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0c8a8a852458fb760b5699.png)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
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自然观思想是人类生态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马克思在对以往自然观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其人化自然观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对当今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哲学思想。
随着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和人类自然现研究的转向,特别是对国外马克思的研究和引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马克思自然观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中的重要意义,人们也开始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挖掘,并把马克思自然观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自然观对启发当代人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对我们理性思考生态文明的蕴涵、对我们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并把握其发展之趋向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Abstract:With the recent quick deterioration of Earth’s environment, which has threatened the existence of human race, there now is an urgent need to review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nature and reconsider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Marxist view of nature is one of the thinkings for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thought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Marx proposed many bionomic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his theory of humanized view of nature, which are still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nowadays. With the emerging ecological crisis and turn of the nature study,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Marxist,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view of nature in establishing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us a Marxist view of nature is given adeep excavation,regarding Marxist view of nature a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tudying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关键字:马克思;生态问题;自然观;人与自然Key words:Marx;Ecological issues;Conception of nature;Human and nature一、导言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作者:杨晨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深化,对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50-0220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进行探讨,进而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深化,以及对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蕴意(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含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无论人类有多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有多深邃的理性精神,都无法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并受其制约。
这从本体论上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不在其之外,人类在某种意义上要依赖于自然界,因而,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凌驾于其之上。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实现统一的物质形式和社会历史形式,归纳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文明演进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自然界成为人们的劳动对象,是人们借以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也正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成为人类无限掠夺、索取的对象。
对此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我们要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放弃传统工业文明的观念,实现生态文明。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随着西方社会中生态运动的蓬勃兴起,生态马克思主义也不断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长期从事对当今社会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和根源的揭露,以及对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出路的探讨。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所做出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态学理论所构建的旨在挽救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理论。
虽然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理论活动的,它的许多理论观点对我们具有颇多的启发之处,但是,它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存在着本质区别。
生态马克思主义始于法兰克福学派。
马克思基于对当时他所生活其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曾预言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必然性中解决出来的唯一途径,而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扩大再生产因为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而中断,资本主义必然解体。
但现实的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和马克思预言的相吻合,特别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和福利政策,而纠正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大大提高了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同时,又由于新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呈现衰败的态势,反而出现了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霍克海默等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就此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因为它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继续存在和发展,也不能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他们提出,构成对当代资本主义致命威胁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这一新的危机超越了阶级利益、个人利益甚至国际利益的限制,具有全球化的整体特征。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经济危机在预期内不可能发生,但是,由资本主义的高生产和高消费所导致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即“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矛盾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危机系统之间的基本矛盾这一高度来认识”,生态危机已经取代了经济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置于人类生态环境的对立面,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是,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看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并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显然是本末倒置,混淆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界限。
基于这一错误认识的理论显然不仅不能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而且也无力于解决发达国家固有的危机。
并且,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未触及发达国家工业化工程中所出现的根本问题。
鉴于这些原因,我们必须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中国的发展(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人类文明建设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都是作为文明系统而存在的,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构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分章节重点强调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样生态文明就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一样归入人类文明建设的体系之中,并成为其重要基础。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之中。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前提。
(二)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类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性。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强调认识价值的中心,而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应把人的主体绝对化,也不能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而是应当约束自己,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关注自然地存在价值。
(三)全球化形势下,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全球化趋势还不明显,但他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中已经蕴含生态环境问题。
鉴于生态问题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注本国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而且关注别的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生态的整体发展。
正如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我国贵州省举办的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的贺信中强调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三、对当前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几点思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愿望,也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更集中注重生态问题,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包含着最先进的生态哲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施暴于自然的造孽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指出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野蛮征服,总会受到大自然加倍的报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要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强调要尊重、顺应客观规律。
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的因素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因而,生态文明的建设迫在眉睫,且应该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开放的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近年来,生态文明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和谐友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李慧斌.薛晓源,等.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0[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6]苏慧.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责任编辑: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