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合集下载

海峡西岸城市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群百科名片海峡西岸城市群简称海西城市群,主要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

以厦门为中心的九龙江口城市群。

以泉州为中心的泉州湾城市群,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以及温州、汕头、九江等临近城市。

目录简介海峡西岸城市群成员相关规划大事记建立原因海峡城市群意义编辑本段简介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厦门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央确定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既是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发展。

加快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利共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鉴于海峡西“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

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在国家政策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进展。

编辑本段海峡西岸城市群成员、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宁德、龙岩、福州福建省(9市):、厦门、丽水、衢州:(3浙江省市)温州鹰潭、抚州、赣州、市(4江西省):上饶揭阳广东省(4市):汕头、梅州、潮州、编辑本段相关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2008年4月,建设部(现已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

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展规划。

》,是福建省有史以来规模最福建省建设厅介绍,这份由省部共同编制的《规划大、规格最高的一项城市发展规划。

它重点明确了海西城市群发展格局、定位、目标、战略,以及重大空间部署、产业空间优化、湾区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镇体系组织、海西九大城市发展指引、周边省区协调等,展望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前景。

凸显两岸交流枢纽战略地位规划摘要海西城市群原建设部长汪光焘:规划注重城乡统筹,注重区域统筹,明确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海西发展规划 20城定位

海西发展规划  20城定位

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明确海西20城定位。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中心城市,要发挥港口优势,完善城市布局,推动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漳州、莆田、宁德、潮州、揭阳等城市,要依托沿海港口,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南平、三明、衢州、丽水、上饶、鹰潭、抚州等城市,要发挥旅游、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生态产业,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型城市。龙岩、赣州、梅州等城市,要发挥红色旅游、客家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工贸城市。积极推进海峡西岸西南翼和东北翼的城市联盟,加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协作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根据《规划》,到2015年,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布局】
推进五个发展轴
建设闽江口发展区
《规划》提出,立足于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一带、五轴、九区”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一带”即“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五轴”即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九区”指闽江口发展区、厦门湾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环三都澳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闽浙赣互动发展区。
鼓励台胞比较集中的福州、厦门等地医院提供就医及结算便利,为台胞提供医疗服务。以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为载体,建立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胞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认定、考试、执业注册和短期行医。适时发展对台客滚直航运输和海上邮轮,完善厦门、福州等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增加航线、航班,打造两岸空中快线。支持增开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加快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两岸直航港口建设。支持台资企业在闽设立航运公司,鼓励船舶在闽港口登记。推进两岸港区对接,推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和货运代理合作。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精选文档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精选文档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态势、基本格局,进一步强调了三大中心城市的功能,指出要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作用,增强服务全省的带头示范效应;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增强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泉州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

并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以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的发展壮大闽西南一翼,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

2009年5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是个极大的促进。

把握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剖析其存在的障碍问题,正视其面临的挑战,扬长避短,采取有效对策,才能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从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分析(一)闽南三角区已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1985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座谈会,同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这三个经济开放区应逐步形成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同时,又要加强同内地的经济联系,共同开发资源,联合生产名牌优质产品,交流人才和技术,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扩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

”1994年12月,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五市在厦门召开了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经过友好协商,通过了《闽西南五地市区域经济合作章程》,共同发起成立了闽西南五市经济合作区。

合作区在厦门市设立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4月9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目录前言 (5)第一章发展基础 (5)第一节发展优势 (5)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战略定位 (7)第三节发展目标 (7)第三章空间布局 (8)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8)第二节总体布局 (8)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10)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10)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11)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12)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12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13)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13)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14)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4)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5)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5)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15)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17)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17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18)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18)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19)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19)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19)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9)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20)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20)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21)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21)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21)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1)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2)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22)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2)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22)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23)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23)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23)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23)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24)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4)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25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5)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26)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6)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26)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1. 引言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连接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的沿海地带,包括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了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制定一项相应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概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展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构建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和科技合作。

•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3.1. 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空间布局。

•加强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理念,推动低碳、环保发展。

3.2. 强化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和创新企业。

•加强产业的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3.3. 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

3.4.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深化文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推动两岸合作的机制建设,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4. 发展路径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策略,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

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

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

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012110282328-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与福建跨越发展

2012110282328-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与福建跨越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与福建跨越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开明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11年4月8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一2020)》正式发布,海西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 级战略。

(一)重大意义

——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海峡西岸 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 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 置。”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1、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2、优先发展教育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4、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构建和谐社会。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2、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3、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八)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1、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2、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发挥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三、八项重点任务
(一)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1、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1)加强产业深度对接;(2)深化农业合作; (3)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4)扩大对台直接 贸易。 ——加快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沿海一线产 业对接集中区建设 ——培育发展闽台产业对接专业园区
——鼓励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 ——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推动对台离岸金融服务。 ----建立两岸物流合作基地。 ----加强旅游合作。 ----扩大对台直接贸易。

(二)总体布句(一带、五轴、九区)

Hale Waihona Puke 1、一带:沿海发展带 2、五轴: (1)福一宁一南一鹰一上 发展轴 (2)厦一漳一龙一赣 发展轴 (3)泉一莆一三一抚 发展轴 (4)温一丽一衢一上 发展轴 (5)汕一潮一揭一梅一龙一赣 发展轴。 3、九区(集中发展区或互动发展区):厦门湾、 闽江口、湄州湾、泉州湾、环三都澳、温州沿海、 粤东沿海、闽粤赣、闽浙赣。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13•【字号】闽政[2010]32号•【施行日期】201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闽政〔2010〕3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制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并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是引导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升海峡西岸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规划》,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实现全省区域空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

以《规划》为指导,继续完善城市联盟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合作,从工作机制上保障区域与城镇的健康发展。

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要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加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十大新增长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及时编制区域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科学指导小城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构成 , 布在 沿 海 一 线 , 济 比较 发 达 , 分 经
但腹地较小。 这是城市群各城市规模不 大,实力较小的重要原因 扩大城市群 的腹地 ,加强 经济区 的经 济联系和 合
( )海峡 两岸 经济合 作与一体 化 二
发展的战咯 “ 支撑 点 ”
通:: 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构筑经济…体 bf 1e .
维普资讯
. ,
l.J 稿 rJ :专 F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肖金成 曹忠祥
卜・ _ 五”规划纲要提 出 “ 支持海 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 经济 发展 ,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
党 和 国家为 推动 国家统 一‘ 采取 的重 要 所
的历史进程和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 及中华民族走 向世界 的时代要求看,包 括台湾海峡在 内的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 大势所趋 。 海峡西岸 城市群将作为与海
在香 港和澳 门 已顺 利 回归 祖国的
经过2 多年的改革开放 , o 我国东部
情况下, 台湾 问题已成为祖 国 统一大业 的重点和焦点。 福建与台湾有着割不断
海峡西岸城市群 发展 , 积极推动海峡西
岸经济 区及海峡经济 区的构建,将逐步
把台湾省纳入到两岸经济合作和人员交
流体系 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国 家和平统一 的进程 。
二 、城 市群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门湾,使其定位是海峡 西岸城市群发展 的龙头。通过 国家级开 发区等方面的优 势,走在福建 发展 的前沿 、生产 力的前 沿,并以此带动漳州 的经济发展,向闽
_ T业集 中地 。 其次,重点建设 以厦 门为 中心的厦
该在 与周边 区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实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战略与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策略第三章空间布局体系第一节总体空间布局第二节空间发展部署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第四节重点地区空间组织第五节城乡空间统筹指导第四章产业空间布局协调第一节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方向第二节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第五章机场、港口布局与交通通道协调第一节机场布局协调第二节港口布局协调第三节交通通道协调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协调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能源发展与资源节约第三节水资源节约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化开发第七章基础设施配置和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一节环境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第二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八章分区域发展协调第一节分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思路第二节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三节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九章闽台协作及与周边省区协调第一节闽台协作第二节与周边省区协调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福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制定区域内各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希冀海西城市群崛起——《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扫描

希冀海西城市群崛起——《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扫描

希冀海西城市群崛起——《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扫描陈美秋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2010()8
【摘要】2010年7月30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福建省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决议》。

《规划》勾勒出了未来10年海西城市群建设蓝图。

这是继《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发展;海西城市群;《规划》;扫描;2010年;人大常委会;城市群建设
【作者】陈美秋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7
【相关文献】
1.《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复逐步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J],
2.《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 [J], ;
3.《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在福州召开 [J], 闽建文;
4.《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J], ;
5.《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J], 闽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_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_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文章标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1)基本战略构想。

就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它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五个着力”、“四个重要”,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挥对台优势,扩大闽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着力加强与港澳、珠三角、长三角和内地省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前沿、两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性重要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六个突出”,即:突出发展、突出对台、突出统筹、突出创新、突出为民、突出落实。

其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新”,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形成“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

(2)基本战略思路。

就是包括“四个三、四个二、六项举措、九大支撑、一项根本建设”在内的基本发展思路。

四个三,就是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的三条战略通道;全省九个设区市按区位特征和发展取向分成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争取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个二,就是实施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行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乡镇工作两个《纲要》,夯实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建立选人用人和反腐倡廉两个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该地区 GDP 总量达到约22.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7%。

同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约2.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该地区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福建华侨城、广东美的、广西华晨等。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福建和广东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广西和海南相对落后。

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支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二、对策建议为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省际协调合作,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发展。

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区域的连接度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福建省政府介绍,该规划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

该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4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

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意见中指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重大举措,对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海西城市群总体上正向着加速城镇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绘制沿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规划》提出构建海峡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落实国家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优化整合内部空间格局,联动周边省区,推进两岸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海峡城市群”,构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

《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我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要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要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建设方面,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要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

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四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要求,从顺应空间演化的规律出发,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优化城市群布局的空间发展部署。

强化中心城市建设,构建都市区发展格局,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厦门特区为突破点,以湾区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撑沿海一线的发展;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引导城市分工与协作,构建闽东北和闽西南城镇发展协调区,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的对接。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建设水平,营造区域空间发展特色。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规划》要求,要加强区内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发展;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协调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的能力。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要加快新一轮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沿海湾区、重要流域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要编制区域供水、排水、供气、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在各城市、县的总体规划中落实《规划》确定的各级城镇发展要求,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提出优化农民居民点的布局要求,保证全省空间规划有序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实《规划》提出的空间管制区域,进一步明确管制要求。

要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

要建立健全省一级区域性规划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层次规划管理事权,完善规划沟通和协调的途径。

要继续推广和完善城市联盟,不断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要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各类开发区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要围绕提升中心城市职能,加快各类开发区规划和建设。

落实《规划》确定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跨省区协调的原则和要求,加强与浙江省、江西省和广东省在推进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规划布局和协同建设,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本报讯(记者郑琳谢丹)昨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专家审查会,通过了《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至此,我省历史上首次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该《规划》,我省将在厦门和泉州交界处新建一个复合型枢纽机场,并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

此外,我省将在平潭、莆田等地预留海峡隧道的接口。

据悉,《规划》由福建省和建设部联合制定,历时近两年才完成。

它是未来12年海西城市群的发展指引,规划范围包括我省和与我省密切相关的浙南、粤东以及赣东北、赣南等地区。

新建厦泉机场扩建长乐机场《规划》指出,要优化东南沿海机场的布局,形成海西城市群的国际航空枢纽,带动厦泉漳城市协调发展。

要整合厦门和泉州航空运输资源,在厦门和泉州交界的沿海地区新建东南区域复合型枢纽机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

建设机场新城,推动厦门和泉州的空间整合以及与金门的空间合作。

在新机场启动前,继续发挥现有厦门机场和晋江机场的服务作用。

此外,要实施长乐机场扩建工程,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干线机场和两岸三通门户机场。

扩建武夷山旅游机场,续建三明沙县机场,完善龙岩冠豸山、宁德霞浦机场,预留莆田机场、漳州南部机场的建设条件。

4大因素使新机场落户东南据悉,目前,我省有机场5处,从机场设计规模、现有客流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闽东南一带的航空供需矛盾日趋显著。

厦门机场和泉州机场即将饱和,而现有机场的扩建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东南区域亟待扩建或新建机场。

规划指出,未来区域新机场可以承担如下角色:我国重要的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大陆对台的重要机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重要货运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

鉴于东南区域机场的枢纽定位,以及机场的发展带动和空间塑造作用,规划提出未来机场应选择在厦门和泉州交界靠近海边的位置,如大蹬、小蹬岛等。

这样选址主要考虑到4大因素:一,机场的布局应就近于客源密集地区,实现对乘客的较好服务;二,针对东南地区城市现状连绵和空间合作迫切的特点,机场的空间选择应有利于区域空间的整合;三,建于机场对台服务的重要作用,未来区域机场的选址应便于与对台口岸(厦门和平码头和泉州石井码头)衔接;四,考虑到机场净空的影响和土地资源的宝贵性,机场应避免大量占用土地。

我省九市未来定位出炉福厦为海西重要中心城市《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还明确了我省九市未来发展定位,具体如下:福州: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对台产业合作基地;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泉州:全国重要的石化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城市群企业创新中心和文化旅游强市。

厦门: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对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现代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莆田:我国重要的对台宗教文化交流基地、工艺品加工基地、木材进出口及加工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能源和滨海旅游基地。

宁德: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水产品贸易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闽浙产业合作基地。

漳州:我国对台农业合作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海滨旅游休闲基地、闽粤产业合作基地、绿色农业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

龙岩:闽粤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旅游基地。

三明:闽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福建省重要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

南平:国际性旅游观光基地;闽浙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福建省重要的机电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