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研究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db27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d.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逐渐成为影响汽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汽车的驾驶体验和性能。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连接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该系统通常由发动机悬置、变速器悬置和副车架等组成。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1. 振动产生原因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运转和道路的不平度。
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和底盘,而道路不平度则会导致整个动力总成系统的振动。
2. 振动影响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会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稳定性和发动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振动还可能导致悬置系统零部件的疲劳损坏,增加维修成本。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1. 材料选择优化优化材料选择是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
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如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可以降低系统质量,提高系统的刚度和减振性能。
2. 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是解决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悬置系统的结构布局、增加减振元件和优化阻尼特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
例如,采用多级减振结构,使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减振效果更加明显。
3. 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如主动或半主动悬置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的振动状态,并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更好的减振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性能稳定性。
五、实例分析以某款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对其振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过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上述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优化结构布局和增加减振元件等措施。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a5ccac4998fcc22bcd10da9.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的性能对车辆NVH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单自由度模型对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悬置系统的发展过程,并对不同类型的隔振垫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主要的激励可分为两类:一是汽缸燃烧而产生的震爆力;二是发动机曲轴旋转运动时不平衡而产生的惯性力。
为了保证驾乘的舒适性,工程师设计了动力总成隔振装置用以隔离动力总成产生的振动。
常见的轿车隔振装置在空间布置上可以分为:1.底部布置,即将隔振装置安装在机舱底部的副车架上。
这种布置安装空间比较自由,但是隔振效果不理想。
2.悬置布置,即将隔振装置安装在动力总成扭矩轴上。
这种布置隔振效果好,但是安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通常需要1~2个扭拉杆或者隔振垫以限制动力总成在横向的转动角度。
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对象是悬置布置的动力总成隔振垫,即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工作原理动力总成悬架装置用于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结构,是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支撑与限位。
悬置系统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结构,因此悬置系统不仅要在静止状态下将动力总成定位并支撑在设计的位置,而且需要保证动力总成在不同工况下与机舱或其他部件不发生碰撞或干涉,将动力总成的位移限制在合理的一个区域内。
2.隔离振动。
发动机的激振是汽车的主要振源之一,为了保证驾乘的舒适性,悬置系统需要尽可能减少由发动机传向车身和底盘的振动;另一方面,由于道路不平等原因,悬置系统也需要尽量隔离来自悬架和车轮的振动,防止该激振传递至动力总成,以保护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正常工作。
由于悬置系统需要承载整个动力总成的重量以及发动机所产生的扭矩,这决定悬置系统需要足够大的刚度以保证动力总成的位置在合理的区域内。
若刚度不足则可能导致动力总成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或碰撞;另一方面,要获得较小的振动传递率,就需要更大的频率比,这就要求悬置系统的刚度尽可能小。
基于ADAMS的某客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分析
![基于ADAMS的某客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f354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6.png)
基于ADAMS的某客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分析悬置隔振系统是客车动力总成中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减少发动机和驱动系统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上,提高行车舒适度和乘坐品质。
本文将通过ADAMS软件对客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进行分析。
首先,建立悬置隔振系统的ADAMS模型。
模型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置部件和车身等组成部分。
通过ADAMS中的建模工具,可以将实际客车的悬置隔振系统进行准确的建模和仿真。
在建模完成后,我们需要设定模型的初始参数,包括发动机的转速、传动系统的传动比、悬置部件的刚度和阻尼等。
这些参数的设定将直接影响到悬置隔振系统的性能。
接下来,进行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的仿真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静态分析,确定悬置部件的初始位移和应力分布。
然后,通过ADAMS的动力学仿真工具进行动态分析,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情况。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悬置隔振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悬置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悬置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舒适性。
在分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ADAMS的优化工具进行参数优化。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悬置部件的刚度、阻尼和质量等参数,来优化悬置隔振系统的性能。
通过反复的优化过程,可以得到最佳的悬置隔振系统参数组合,以提高客车动力总成的舒适性和乘坐品质。
最后,根据仿真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悬置隔振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增加悬置部件的刚度和阻尼,可以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调整悬置部件的质量分布,可以平衡车身的重心,提高行驶稳定性。
综上所述,基于ADAMS的客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分析,可以通过建立准确的ADAMS模型,进行静态和动态的仿真分析,优化参数组合,改进和优化悬置隔振系统的性能,以提高客车的行车舒适度和乘坐品质。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率优化研究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率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ec20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7.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率优化研究摘要发动机是引起汽车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因此,研究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率优化对于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中,当动力总成和车身骨架结构的基本数据已经确定后,可通过调整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悬置元件的刚度、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以及阻尼等,改善动力总成向车架振动的传递,提高系统的隔振率。
本文以校车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其次,对用三线扭摆法测量的发动机动力总成的惯性参数合理性进行了简单评估,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效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及解耦度分析;再次,研究了发动机激励力;接着,根据企业提供的车身简图建立了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最后,建立由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车身骨架和等效车桥简化模型构成的组合模型,施加载荷,进行隔振率计算,并进行了以提高隔振率为目标的悬置系统自动寻优计算,优化后使综合隔振率值(各悬置元件隔振率的平均数)从优化前-0.33dB提高到17.9dB。
本论文密切结合实际,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分析;瞬态分析;隔振率;优化设计STUDY OPTIMIZATION OF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FOR AUTOMOBILE ENGINE POWERTRAIN MOUNTINGSYSTEMABSTRACTEngine is one of the main excitation sources of vehicle vibration,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engin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optimiz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ar comfort. In design, when the basic data of powertrain and body frame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adjusting the mounting element’ stiffness of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site, installation angle and damping etc., make each order natural mode of vibration of th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to achieve reasonable allocation, reduce the delivery from powertrain to frame vibr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and improv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of the system.This paper takes school bu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of all, expound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s correlation technique; secondly, evaluating the inertial parameters of the engine’s powertrain which measuring by three wire twist method, rationality simply ,establishing the equivalent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and analysis the modal and decoupling ; again, analysis engine excitation force; then, setting up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ody frame according to the data provided by enterprise and carrying out the free modal analysis for it; finally, establishing the composite pattern which is made up by engin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 body frame and simplified model of equivalent axle, applying load , analysis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and carry out the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f vibrationisolation rate for system, the value of integrated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from -0.33dB to 17.9dB after optimization.Combined with practice closely, this paper has good theory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Modal analysis; Transient analysis; Vibration isolation rate; Optimization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第一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2)1.2.1 悬置元件的发展 (2)1.2.2 悬置系统研究进展 (3)1.2.3 隔振设计研究进展 (5)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工作 (6)1.3.1 研究目的 (6)1.3.2 本文的研究工作 (6)1.4 小结 (7)第二章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8)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构成 (8)2.2 悬置元件简化模型 (8)2.2.1 悬置元件简化模型 (8)2.2.2 悬置元件刚度动静比的确定 (9)2.3 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9)2.3.1 悬置点数量 (10)2.3.2 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 (11)2.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效模型 (13)2.5 小结 (15)第三章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模态与解耦度分析 (16)3.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分析理论 (16)3.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理论 (17)3.2.1 弹性中心法 (17)3.2.2 主惯性轴坐标系下的解耦 (17)3.2.3 能量解耦法 (17)3.3 质心和转动惯量的测量 (18)3.4 惯性参数合理性分析 (21)3.5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匹配原则 (22)3.6 悬置系统模态分析与解耦度计算 (23)3.7 小结 (24)第四章发动机激振力分析 (25)4.1 单缸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25)4.1.1 往复惯性力 (26)4.1.2 旋转惯性力 (27)4.1.3 气体作用力 (27)4.1.4 作用在曲轴上的反作用力 (28)4.2 四缸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28)4.2.1 旋转惯性力合力 (28)4.2.2 一次往复惯性力合力 (29)4.2.3 二次往复惯性力合力 (29)4.2.4 旋转惯性力矩 (29)4.2.5 一次往复惯性力矩 (30)4.2.6 二次往复惯性力矩 (30)4.3 载荷计算 (30)4.4 发动机激振频率分析 (32)4.5 小结 (33)第五章以柔性车身骨架为基础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分析 (34)5.1 车身骨架模态分析 (34)5.1.1 车身骨架建模 (34)5.1.2 车身骨架模态分析 (35)5.2 组合模型的建立 (37)5.3 组合模型模态分析 (38)5.4 小结 (41)第六章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率分析与优化 (42)6.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率分析 (42)6.1.1 悬置系统振动传递率和隔振率理论 (42)6.1.2 施加载荷 (45)6.1.3 隔振分析 (46)6.2 悬置系统的隔振率优化 (53)6.2.1 悬置系统隔振率优化数学模型 (53)6.2.2 悬置系统隔振率优化 (55)6.3 小结 (63)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64)7.1 总结 (64)7.2 展望 (64)参考文献 (66)致谢 (7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2)符号说明第一章绪论1.1 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汽车安全性、动力性、操纵性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舒适性,因此对影响舒适性的振动、噪声与不平顺性等因素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仿真优化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仿真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45bf06240c844769eaeef3.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仿真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汽车NVH性能是评价汽车舒适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的振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它的功能主要是隔振,支撑,限位。
其中支撑和限位在悬置系统的设计中较易实现,隔振功能在实车中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不易满足隔振要求。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首要功能是隔离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及车厢内部的传递,尤其是控制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低频抖动,并隔离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引起的车厢内高频噪声。
因此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隔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悬置系统的合理设计,能有效的起到隔振作用。
标签: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传递率;优化设计引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优劣影响整车的NVH特性。
设计合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有效地降低整车的振动和噪声,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还可延长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一般提高系统的隔振性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改变悬置元件本身的结构,使之具有最佳的隔振性能;其二,通过对悬置系统相关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达到最优的隔振效果。
1悬置系统隔振原理1.1自由振动最简单的振动由重块和弹簧组成,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其中K为弹簧刚度,m为重块质量。
实际上阻尼的存在会导致振动振幅逐渐减小,直至振动完全停止,这种现象称为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阻尼很小,假设忽略不计,简化为最基本的模型,动力总成相当于重块,悬置系统相当于弹簧,因此可计算出悬置系统的自振频率。
由公式可知悬置软垫的刚度对悬置系统的自振频率大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强制振动在有阻尼的自由振动中,同时向重块施加一个周期性的力,即存在强制的外激振动,此时重块有自由振动又有外激的强制振动,两个振动叠加,即为受迫振动。
显然,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振动属于受迫振动。
有两类强制的外激振源,一类是内振源,即是发动机本身引起的振动,另一类是外振源,是由道路不平引起的,并通过轮胎悬架车身传递给动力总成,这种道路不平引起的振动,频率较低,大约在1—3HZ。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9828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d.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以及乘坐舒适性。
因此,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将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总成与车身进行连接的装置,其作用是减小动力总成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整车的影响。
该系统主要由橡胶支座、液压支座、金属支座等组成,通过这些支座将动力总成的振动和冲击传递给车身,并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1. 振动产生原因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激励力,包括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旋转运动产生的扭矩。
此外,路面不平、轮胎非线性等因素也会对系统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
2. 振动传递路径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再传递到车内乘客。
传递路径主要包括橡胶支座、液压支座等部件的弹性变形以及金属支座的刚度传递。
3. 振动分析方法针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可采用实验分析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
实验分析主要通过实车测试和台架试验获取数据;数值分析则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等方法进行仿真分析。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1. 设计目标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动力总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降低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提高乘坐舒适性。
同时,还需考虑系统的耐久性、可靠性以及制造成本等因素。
2. 优化设计方案(1)材料选择:选用高弹性、高阻尼的材料制作橡胶支座,以提高系统的减振性能。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考虑在部分支座中加入液压减振元件,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
(2)结构优化:对悬置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支座的布置位置、改变支座的刚度等,以改变振动的传递路径和传递速度,从而达到降低整车振动噪声的目的。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ef62cfb14e852458fb575d.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摘要: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支承、限位以及隔振作用,对提高车辆乘坐舒适度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意见。
关键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汽车的振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发动机激振和路面激振。
动力总成通过悬置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振动传递给车身,引起车身振动,同时还会引起车厢壁板振动,从而产生辐射噪声。
因此,为达到汽车减振降噪的目的,应从发动机出发,减小其产生的振动。
此外,动力总成对汽车隔振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1.发动机隔振理论概述汽车的振动系统很复杂,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主要振源,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其产生的振动,容易导致身板筋件与车架连接的其他零件产生振动与噪声,并且还会造成汽车失稳、不平顺,令车内人员感到难受和疲惫,甚至会致使汽车零部件损坏,缩短了汽车的使用年限。
2.发动机隔振原理分析图1是来自发动机的激振力;图2 是来自路面的激振力。
设发动机竖向激振力,因阻抗方式比较方便,用表示。
其中弹簧无质量,则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为,由此可证,在Feq作用下,发动机竖向位移幅值X为,传递到基础上的力是弹簧力kx与阻尼力cx的合力,传递力FT为,其幅值为,由此可得到传递力幅值与激振力幅值之比的传递率。
k指弹簧刚度,单位N/m;指激振频率,单位rad/s;指系统固有频率,单位rad/s;M集中质量,单位kg;指阻尼比,=c/Cc;c指粘性阻尼系数,单位为N s/m;Cc临界粘性阻尼系数,;指频率比,。
不同的阻尼比与频率比代入式,得到不同阻尼比下的传递率,如图。
图 3 不同阻尼比情况下的传递率如图2,设地面激振力使车架产生的位移为正弦波x1(t),对应的发动机总成位移x2(t),弹簧力为k(x2-x1),阻尼力为c(x2-x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移项得出,应用阻抗法,给出,相当于发动机激振力。
图3为不同阻尼比的传递率,图中的所有曲线在= ,由此得出结论:=1为共振点,又称系统的危险点。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37b6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6.png)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与优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商用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驾驶室悬置系统作为商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振特性对驾驶室的舒适性和整车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整车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并通过优化方法改善其性能。
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分析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包括振动传递特性、隔振效率等方面,为后续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采用先进的仿真分析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定量评估,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优化效果,为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而且可以为商用车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商用车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理论基础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对于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减少车辆振动对驾驶室内部构件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需要建立其隔振理论基础。
隔振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合适的悬置系统设计和参数调整,减少或隔离来自车辆底盘的振动传递至驾驶室。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通常由橡胶悬置、液压悬置或空气悬置等构成,这些悬置元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阻尼特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衰减振动能量。
在隔振理论中,传递函数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描述了振动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传递关系。
对于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结合振动分析方法来求解。
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特性,可以了解悬置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隔振效果,从而指导悬置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研究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4c48ecfab069dc5022013d.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研究摘要:汽车动力总成是汽车振动的主要激振源之一,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合理设计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明显的降低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设计具有良好隔振性能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国内生产厂商多采用仿制的方法,致使国产车的隔振性能普遍较差,车内振动噪声特性不良,乘坐舒适性较差,这已经成为国产汽车普遍存在的品质问题之一。
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作用设计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目的是控制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车架的传递,悬置系统起到隔离振动的作用。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用来连接动力总成和车身的弹性连接系统。
在车辆设计开发中,合理地设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动力总成产生的激励向车架和车身的传递。
悬置系统主要是支承、限位和隔振作用。
2.常用悬置元件的结构特点及性能2. 1橡胶悬置橡胶悬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它一般由金属骨架以及硫化到属骨架上的橡胶组成,金属骨架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橡胶悬置发生过大的变形和作为悬置的连接部分,橡胶可以提供内摩擦阻尼来衰减振动。
由于橡胶悬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并且具有相当的隔振减振性能,目前在NVH性能要求较低的车辆上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2液压悬置元件由于发动机的工作频带很宽,大约在10~500Hz范围内,因此要求悬置元件工作在低频大振幅时(如:发动机怠速状态)提供较大的阻尼和较大的刚度特性。
在高频低振幅振动激励下提供低的动刚度和较小的阻尼特性,以衰减高频噪声。
普通的橡胶悬置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液压悬置是为了上述要求而开发出来。
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原理因此由上式可知,只有当隔振系数<1时,才有隔振效果。
而且,当频率比值越大,放大因子就越小,隔振效果越好,也就是只有时,才有隔振效果。
这就需要计算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使得固有频率小于激励频率。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1b50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e.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逐渐成为影响汽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重点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期为提高汽车性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连接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总成部件与车身的重要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振动、降低噪音、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该系统通常由橡胶支座、金属支架、减震器等组成,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1. 振动来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运转、变速器的换挡以及路面不平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
2. 振动特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具有高频、低频及复杂性的特点。
其中,高频振动主要与发动机运转有关,低频振动则与路面不平度等因素有关。
此外,由于汽车行驶环境的复杂性,悬置系统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导致振动更加复杂。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针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设计方案:1. 材料选择:选用高弹性、高阻尼性能的材料制作橡胶支座,以提高悬置系统的减震性能。
同时,采用轻质材料制作金属支架,以降低系统重量,提高整体性能。
2. 结构优化:对悬置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增加减震器数量、改变支座布置方式等,以更好地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柔性连接方式,使悬置系统在受到外界冲击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减少振动传递。
3. 控制系统设计:引入现代控制技术,如主动悬挂控制系统等,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调整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等参数,实现对振动的主动控制,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五、结论通过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研究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e12b69f5335a8102d220d8.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研究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和建设上面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的工具之一,也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平顺性和低噪声是我们国家对汽车的特色之一,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噪声等方面,在设计合理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中加入,系统隔振特性可以明显地降低汽车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和高频噪音等,保证了汽车在不同的路面更好的行驶。
关键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设计和优化引言汽车在我国有不同的种类,例如轿车,又称小客车,座位一般不超过9个(包括驾驶员座位),有些客车,座位为9个以上(驾驶员座位在内),包括城市公共汽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车,专用运输车,按运输货物的特殊要求设计,有专用车厢并装有相应附属设备的运输车的自卸汽车,在救护车这种类型中要很好研究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效果。
悬置系统就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的作用。
1.汽车动力中的悬置系统在我国遇到的问题汽车中的动力是由如煤、核能、水力等,对石油资源为发动力的。
要充分利用经济效益。
有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加入了悬置系统很有效的提高了我们汽车的稳定性,汽车整车系统振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系统联系起来考虑不够周全,在移动模态配置垂直振动模态与滚动模态为目标,以悬置的位置和刚度设计,没有很好的进行整车优化,使得怠速状态下,乘员座的响应没有改变,还有液压悬置的力传率为隔振性能的评价。
我国起着中的行驶系统就是支撑车身的部分,包括轮胎和悬架,要学会降低汽车驾驶室振动相对能量和发动机悬置系统各阶段的考虑,要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本参数,分析和比较悬置原件的各主轴刚度为参数研究和设计,驱动系统包括差速器,万向节,同步器和耦合器的连接不够完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动力总成就是发动机系统和变速箱,用动力能源作为资源和发展,有些说法中悬持系统就是悬置系统,即使动力连接车身或车架的系统;悬架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底盘系统包括上面全部,这都是汽车的系统和结构之一,要想很好的建设和设计汽车动力装置,我国汽车的发展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及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c6346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e.png)
Vibration Isol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utomobile Power-train Suspension System
Liu Zhicong,Yue Fengli,Wang Kaiyan
Key words: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modal analysis, vibration isolation analysis, optimization
1 引言
汽车 的 振 动 对 汽 车 NVH 性 能 影 响 很 大,汽车在路面正常行驶时有内部因素和 外部因素两种因素对汽车振动造成影响。 外部因素主要是因为道路不平而引起汽车 行驶时产生颠簸 [1]。内部因素主要是曲柄 连杆机构往复惯性力引起的。汽车动力总 成悬置系统主要是由发动机变速器及各个 悬置原件组成 [2]。所以合理的布置悬置系 统的各项参数对于提升整车的 NVH 性能 尤为重要 [3]。由于悬置系统结构复杂,现 将各个悬置系统进行简化,分析单自由度 系统振动模型隔振理论 [4]。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及优化设计
刘智聪 岳峰丽 王楷焱 沈阳理工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59
摘 要:随 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车辆设计水平的不断进步,汽车的性能也不断完善,在汽车的整体布置中悬置 系统的合理化设计对汽车噪声及汽车振动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利用 Adams/View 模块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简化及建模,并进 行静态分析得出悬置系统模态解耦率及系统固有频率。对悬置系统布置位置和刚度进行调整,对系统 解耦率及悬置传递力的大小进行优化,对优化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最终优化后悬置系统的隔振性 能有了大幅提升。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ce35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2.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已成为决定汽车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动力总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严重影响了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等组成,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其作用是支撑和固定动力总成,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递,保证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然而,由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多样性,使得其振动问题较为突出。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一)振动产生的原因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变速器的齿轮啮合、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等。
此外,道路不平度、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也会对系统振动产生影响。
(二)振动分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方法包括实验分析和仿真分析。
实验分析主要通过在真实环境下对系统进行测试,获取其振动数据;仿真分析则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三)振动的影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会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同时,长时间的振动还会导致系统零部件的磨损和损坏,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一)优化设计的目标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降低噪音和振动等。
(二)优化设计的措施1. 改进材料: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提高系统的刚度和减振性能。
2. 优化结构:通过改变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参数,如增加橡胶减振器、调整悬置点的位置等,提高系统的减振效果。
3. 智能控制: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如主动悬挂系统、半主动悬挂系统等,实现对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40f65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9.png)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乘用车的动力性能和舒适性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发动机与车身的重要部分,其隔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的驾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因此,对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提升乘用车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悬置、传动系统悬置等组成,其作用是支撑和固定发动机,同时通过减震元件减少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
该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NVH(噪声、振动和刺激性)性能。
三、隔振分析3.1 振动产生及传递途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主要通过发动机悬置传递到车身,进而影响到整车的NVH性能。
因此,了解振动产生及传递途径是进行隔振分析的基础。
3.2 现有隔振措施及效果目前,常见的隔振措施包括使用橡胶悬置、液压悬置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但仍有改进空间。
四、优化设计4.1 设计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支撑和固定发动机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隔振性能,减少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提升整车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4.2 优化方案针对现有隔振措施的不足,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采用高性能橡胶材料:选用具有高弹性和高阻尼性能的橡胶材料,提高悬置系统的减震效果。
(2)优化悬置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等手段,对悬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加符合隔振要求。
(3)增加主动控制技术: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如主动悬挂系统等,实现对发动机振动的主动控制。
(4)改进安装方式:通过改进发动机与车身的连接方式,减少振动传递路径,进一步提高隔振效果。
五、实施与验证5.1 实施步骤根据优化设计方案,制定实施步骤,包括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等。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8408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6.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对于整车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重要。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发动机和车身的重要部件,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乘坐体验和行驶安全。
因此,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以及进行优化设计,已经成为汽车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悬置支架、橡胶支座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减少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提高整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和路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容易产生振动和噪声。
因此,如何对这种振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是本研究的重点。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1. 动力学模型建立为了更好地了解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需要建立其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发动机的振动特性、悬置支架的结构特性以及橡胶支座的动态特性等。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模拟出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振动情况,为后续的振动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 振动特性分析通过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
主要包括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理解系统的振动特性和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1. 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一般来说,优化设计的目标包括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噪声和减少振动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约束条件,如发动机的安装空间、悬置支架的结构强度等。
2. 优化方法与步骤针对上述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采用多种优化方法进行设计。
如多目标优化算法、有限元分析等。
在优化过程中,需要逐步调整系统的参数,如橡胶支座的刚度、阻尼等,以达到最优的振动性能。
五、实例分析以某款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74c3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b.png)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对于整车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重要。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固定发动机、变速器等重要部件,同时通过减震和隔振技术来降低系统振动对整车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悬置、变速器悬置等组成,其结构形式和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不平、发动机运转等因素,动力总成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振动和噪声会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一)振动来源及传递路径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发动机运转、道路不平等因素。
这些振动会通过发动机悬置、变速器悬置等传递到车身,进而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二)振动问题分析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由于设计、制造和装配等因素,可能会产生以下振动问题:1. 悬置系统刚度不足,导致系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过大变形;2. 悬置系统阻尼不足,导致振动衰减缓慢,影响整车的舒适性;3. 悬置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振动传递到车身。
四、优化设计方案(一)提高悬置系统刚度为了提高悬置系统的刚度,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悬置元件,同时优化悬置系统的结构形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悬置系统的支撑点数量来提高其整体刚度。
(二)增加悬置系统阻尼为了增加悬置系统的阻尼,可以在系统中加入液压减震器等装置。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整车的振动和噪声。
(三)优化连接方式为了确保悬置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连接紧密可靠,可以采用先进的连接方式和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焊接等方式来确保连接部位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此外,还可以在连接部位设置减震垫等装置,以降低振动传递到车身的幅度。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研究》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a64c5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c.png)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纯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中,驱动电机总成的性能是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悬置隔振性能作为驱动电机总成的重要性能指标,其对于整车运行的平稳性、噪音的降低以及驱动系统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悬置隔振性能进行研究。
二、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概述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总成是整个车辆的“心脏”,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驱动电机总成由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部件组成,其中电机的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对其悬置隔振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三、悬置隔振性能的研究方法对于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实车测试三个方面。
1. 理论分析:通过建立驱动电机总成的力学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为后续的仿真分析和实车测试提供理论依据。
2. 仿真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驱动电机总成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等,预测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情况。
3. 实车测试:通过在实车上安装传感器,对驱动电机总成的振动和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建立驱动电机总成的力学模型,发现其振动主要来源于电机的电磁力和机械力的相互作用。
在不同工况下,电机的振动特性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电机的振动对整车的平稳性和噪音有着重要影响。
2. 仿真分析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驱动电机总成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发现电机的振动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频率范围内,且这些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对整车的噪音和舒适性有着显著影响。
此外,仿真分析还发现,通过优化电机的悬置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的振动和噪音。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载荷测取与振动分析》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载荷测取与振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fd6d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a.png)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载荷测取与振动分析》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因此,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载荷测取与振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载荷测取方法及振动分析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隔离,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该系统通常由发动机支架、橡胶支座、连接件等组成,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
三、载荷测取方法3.1 传感器选择在进行载荷测取时,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2 测点布置测点布置是载荷测取的关键步骤。
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合理布置测点,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载荷数据。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然后,通过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载荷大小、方向等。
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或表格的形式展示,便于分析和研究。
四、振动分析技术4.1 信号采集与分析振动分析的首要任务是采集发动机及悬置系统的振动信号。
通过振动传感器获取信号后,需要运用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如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等。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振动的频率、幅度、相位等特性。
4.2 振动传递特性研究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模态参数等,可以了解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传递规律,为优化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4.3 振动控制策略制定根据振动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振动控制策略。
如通过优化橡胶支座的刚度和阻尼,改善系统的隔振性能;通过调整发动机支架的结构和布局,降低系统的振动响应等。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8319e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5.png)
《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乘用车的动力性能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发动机与车身的重要部分,其隔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车的驾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因此,对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隔振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悬置元件、支架等组成,其作用是减小发动机振动对车身的影响,提高整车的驾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该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发动机的振动能量有效地传递到车身,同时减小振动对其他部件的影响。
三、隔振分析1. 振动源分析: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是主要的振动源。
这些振动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影响整车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2. 传递路径分析:发动机的振动通过悬置元件、支架等传递到车身。
在这个过程中,各部件的刚度、阻尼等特性对振动的传递有重要影响。
3. 隔振性能评估:通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其隔振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隔振性能进行评估。
四、问题与挑战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设计与应用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1. 悬置元件的刚度与阻尼特性难以同时满足低频和高频的隔振需求。
2. 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难度较大,需考虑结构强度、刚度、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3. 整车布局的限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优化设计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优化设计方案:1. 优化悬置元件的设计:通过调整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度等参数,使悬置元件在低频和高频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
同时,可考虑采用橡胶等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材料,以提高悬置元件的隔振效果。
2. 支架结构优化: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减轻支架的质量,从而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性能。
轿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特性试验研究
![轿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特性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0020661eb91a37f1115c49.png)
轿 车 动 力 总成 悬 置 隔振 特 性 试 验 研 究
张 强 靳 晓雄 何 剑峰 单 莘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 摘要 】 以国 产某轿车为 研究对 针对其在高速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 象, 在消声室同工况下同一悬置 、 同一 方向的隔振情 况及悬置与车内振动测试点 的振 动传递情 况测试 , 利用相干 甬数 、 阶次分 析 、 传递 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 , 出悬置隔振性能 , 找 为发动机振动 因素而引起
本 试验 是 在 消 声 室 内转 鼓 上 进 行 , 内最 低 室
背景 噪声 低 于 2 B( 。试 验 采 用 比利 时 L 5 d A) MS
客 , 而 影 响 人 的听 力 和舒 适 性 。故 悬 置 元 件 的 从
隔振性 能直接影 响 车辆 的 N H性 能 。 V
公 司的振 动噪 声信 号采 集 设 备及 三 向压 电型 加 速 度 传感 器 。在发 动机 3个 悬置 支 撑 的发 动 机 侧 和 车身侧 分别 布 置 6个 三 向加 速 度 传 感 器 , 于方 向
员 座 椅 导 轨 外 侧 分 别 布 置 3个 三 向 加 速 度 传
感 器
依据。
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1 试 验 方 案
根 据信 号 采 集 仪 器 采 集 到 的 振 动 加 速 度 信
车 辆坐 标 系 的 定 义 : 车辆 坐 标 系 取 前 进 方 向 为 轴正 向 , 进 方 向左 侧 为 Y轴 正 向 , 直 向上 前 垂 为 轴正 向 , 、 Y、 坐标 符合 右手 定 则 。
盘1 2点位 置 、 门踏板 刚性 杆 弯 曲处 外侧 和 驾驶 油
本 文 以某 国产 轿 车 为研 究 对 象 , 对 其 高 速 针 时车 内 噪声过 大 的 问 题 , 其 动 力 总 成 悬 置 系 统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061-01
摘要:汽车动力总成是汽车振动的主要激振源之一,对汽车的乘
坐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合理设计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明显
的降低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
设计具有良好隔振性能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提高汽车乘坐舒
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国内生产
厂商多采用仿制的方法,致使国产车的隔振性能普遍较差,车内振
动噪声特性不良,乘坐舒适性较差,这已经成为国产汽车普遍存在
的品质问题之一。
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作用
设计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目的是控制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向
车身/车架的传递,悬置系统起到隔离振动的作用。
动力总成悬置
系统是用来连接动力总成和车身的弹性连接系统。
在车辆设计开发
中,合理地设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动力总成产生
的激励向车架和车身的传递。
悬置系统主要是支承、限位和隔振作
用。
2.常用悬置元件的结构特点及性能
2. 1橡胶悬置
橡胶悬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它一般由金属骨架以及硫化到属骨架上的橡胶组成,金属骨架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橡胶悬置发生过大的变形和作为悬置的连接部分,橡胶可以提供内摩擦阻尼来衰减振动。
由于橡胶悬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并且具有相当的隔振减振性能,目前在nvh性能要求较低的车辆上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2液压悬置元件
由于发动机的工作频带很宽,大约在10~500hz范围内,因此要求悬置元件工作在低频大振幅时(如:发动机怠速状态)提供较大的阻尼和较大的刚度特性。
在高频低振幅振动激励下提供低的动刚度和较小的阻尼特性,以衰减高频噪声。
普通的橡胶悬置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液压悬置是为了上述要求而开发出来。
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原理
因此由上式可知,只有当隔振系数 <1时,才有隔振效果。
而且,当频率比值越大,放大因子就越小,隔振效果越好,也就是只有时,才有隔振效果。
这就需要计算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使得固有频率小于激励频率。
对于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来说,只要改变悬置元件的刚度、安装位置、安装角度以及改变阻尼系数,就可以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从而可以改变悬置系统的传递率,但同时还要校核发动机动力总成的振幅,要确保发动机动力总成正常工作。
4.动力总成对悬置系统的要求及支承点
4.1动力总成对悬置系统的要求
①能在所有工况下承受动、静载荷,并使发动机总成在所有方向上的位移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②能充分的隔离由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向车架及驾驶室的传递、降低振动噪声。
③能充分的隔离由路面不平产生的通过悬置而传向发动机的振动,降低振动噪声。
④保证发动机机体与飞轮壳的连接面弯矩不超过发动机的允许值。
4.2支承点的数目及其位置
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多采用三点或四点支承。
支承数目主要是根据发动机类型(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前后承载重量分配以及激振力情况而定的。
采用三点支承的优点是不管汽车怎样颠簸、跳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总能保证各支承点处在一个平面上,这就大大改善了机体的受力情况。
目前有很多汽车发动机即使是采用四点支承的也力求将飞轮端的那两点尽量靠拢,以达到三点支承的效果。
5.结束语
虽然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分析的专门人才、仪器设备的引进等方面有不小的进步,但是和国外大型汽车
企业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相比,我国汽车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这种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快实现技术发展的战略转变、突出技术发展重点、完善技术创新模式、创造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制度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喻惠然,王长有等.ca6102型发动机悬置的研究.汽车技
术.1992.1
[2]黄启勇.混合动力轿车动力总成置系统隔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07
[3]r.racca.sr.howtoselect power-train isolators for good perform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sae821095
[4]蒋开洪,徐驰等.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