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特色和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攀枝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是“四川南向门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城镇发展对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攀枝花市建市于1965年,人口主要为移民,移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城市人口较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

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下,工业化率高,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明显迟缓,城镇化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一、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攀枝花1965年建市以来,城镇化发展迅速。

作为新兴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经济主要依赖于工业发展,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平稳增长中也存在着问题。

1.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水平较高,但发展较慢由表1可见,2007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14.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6%。

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61.64%,高于全国城镇化率51.27%。

2012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达到123.0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56万人,城镇化率达63.01%,位列成都之后排在全省第二位。

2007-2012年间,城镇化率增加4.4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

攀枝花1965年建市,城镇化发展起步高,其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2007-2012年间2012年各区县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

表1 2007-2012年攀枝花市城镇化水平 2.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2年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为3.5:75.8:20.7,工业化率72.03%,居四川省第一位。

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达75.8%,即工业化率为72.03%,城镇化进程低于工业化进程9.02个百分点,城市产业结构失调。

3.区县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据表2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不平衡,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东区人口规模最大,达到37.5万人,但地小人多,城镇化增长速率为0.7%次于仁和区,增长速率为全市第二。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历次普查常住人口(万人)增加量(万人)每年平均增加量(万人)增长率(%)1964年“二普”28.93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二、奋斗目标
加快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进程,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到2007年,攀枝花城镇化水平达60%,建成区面积达54km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6m2,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7km/km2,自来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87.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达11标台,人均居住面积达15m2,日清扫面积达400万m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万人拥有城市公厕1.8座,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4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90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5m2。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指标体系一致的发展格局,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2004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07年基本建成“数字攀枝花”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民用燃气设施建设。优化民用煤气管网布局,确保供气安全,提高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到2007年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87.6%。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的共用格局。
城市公交客运设施建设。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培育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重点强化城市公交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调整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配套完善城市公共客运设施,提高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使公交行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到2007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1标台。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3——200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攀西资源开发会议精神,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部、建设厅“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特编制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攀枝花市场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攀枝花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趋势、市场机会和市场挑战。

正文内容:1. 市场规模1.1 攀枝花市场的地理位置优势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毗邻重庆市,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资源,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潜力攀枝花市场的人口规模庞大,且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这为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市场竞争2.1 攀枝花市场的行业竞争格局攀枝花市场的主要行业包括农业、创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2.2 攀枝花市场的竞争对手攀枝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周边城市和其他地区,他们在产品品质、价格、营销策略等方面与攀枝花市场展开竞争。

2.3 攀枝花市场的竞争优势攀枝花市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市场竞争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3. 市场趋势3.1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攀枝花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人们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3.2 攀枝花市场的数字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攀枝花市场的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智能化设备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4. 市场机会4.1 农业产品市场机会攀枝花市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特殊是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4.2 旅游业市场机会攀枝花市区的自然体面独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市场挑战5.1 交通运输挑战攀枝花市区交通运输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拥堵和物流成本较高,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5.2 人材短缺挑战攀枝花市区的人材储备相对不足,特殊是高技能人材的供给不足,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总结:综上所述,攀枝花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攀枝花城市大脑建设与思考

攀枝花城市大脑建设与思考

推动跨区域合作共建共享
加强区域合作
攀枝花应积极与周边城市及地区 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城市大脑的 建设路径和应用模式,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建立城市大脑联盟
组织成立城市大脑联盟,加强城 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 解决城市大脑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提升城市大脑的整体水平。
推进标准统一
在跨区域合作中,应注重标准统 一和互认,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 浪费,促进城市大脑的共建共享 。
05
攀枝花城市大脑未来发展 思考
完善城市大脑建设机制
建立持续投入机制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城市大脑的持续 研发和运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城市大脑项目的整 体规划、协调和管理,确保项目的有序进行。
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形 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合力, 共同推动城市大脑的建设。
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精准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有助 于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跨部门协同治理
攀枝花城市大脑项目建立了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和管理 效能。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城市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存在短板, 制约了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转型需求
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政府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
政府战略规划
攀枝花市政府提出建设“智慧攀枝花”的战略规划,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 化手段推动城市发展。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前言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成为事关攀枝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要问题。

为更好地引领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钒钛之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宜居攀枝花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攀枝花市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紧密围绕“钒钛之都”“区域的攀枝花”、“宜居的攀枝花”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举的原则,积极贯彻中央、四川省各项建设方针、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目标。

三、规划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推进市域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2.超前引导原则:城市规划是根据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城镇的各项建设做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安排。

规划超前引导是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基本前提;规划的超前引导重点要规划一个人性化的城镇尺度和构思宜人活动的发展空间。

节约用地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本次城镇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攀枝花市的市场也日益繁荣。

本文将对攀枝花市场进行详细分析,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以及市场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市场规模:1.1 攀枝花市场的综合规模较大,涵盖多个行业,如零售、餐饮、旅游等。

1.2 随着攀枝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1.3 攀枝花市场的规模主要受到政府政策、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二、市场竞争:2.1 攀枝花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对手。

2.2 攀枝花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

2.3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消费者需求:3.1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包括基本生活需求和娱乐消费需求。

3.2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

3.3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和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市场趋势:4.1 攀枝花市场趋势向多元化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传统行业。

4.2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在线购物成为市场的新趋势。

4.3 攀枝花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市场前景:5.1 攀枝花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繁荣。

5.2 旅游业的发展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将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机遇。

总结:通过对攀枝花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趋势向多元化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企业在进入攀枝花市场时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抓住市场机遇,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

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

浅谈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愈发明显,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各地加快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攀枝花市作为四川省的一个旅游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状态,但近年来攀枝花市逐步明确了其发展方向,主张实行产业转型和空间结构重构。

目前,攀枝花市处于重塑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的关键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推进发展。

一、攀枝花市的现有产业结构及问题攀枝花市的现有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经济板块:第一是旅游业,第二是资源开发业,第三是农业,第四是工业.其中,旅游业是攀枝花市核心产业,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左右,约占GDP的20%。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与攀枝花市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与水、山、林、田、湖五个元素相关,是攀枝花市优势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呈现的关键载体。

其次,资源开发业包括矿产、水电、天然气开发等,攀枝花市拥有独特的天然气资源,也有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

同时,市区北部的大渡河流域及周边山区及低山丘陵广大草地,适宜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工业方面,攀枝花市工业以现代化石油工业为主。

但是,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新兴产业支持,技术更新缓慢,产业能级相对较低。

二、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战略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转型,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第二,促进多元发展,推行产业协调发展。

在转型战略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攀枝花市应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提高长期研究的投入。

此外,新兴产业应与旅游业和资源开发业相互支持和协调,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2.提升资源型产业效益。

浅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攀枝花市为例

浅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攀枝花市为例

浅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攀枝花市为例作者:刘盼刘斌刘哲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城市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包含着人类自身的发展,不能以单一经济发展评估城市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城市则是发展的载体。

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在城市规划的发展中把握好可持续发展的度十分重要,走经济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是当代研究的重点课题,因此探索新元素的发展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十分必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为实现城市经济、环境资源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创新工作,基础建设工作都可以视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攀枝花市规划建设与众不同,但又与其他城市异中存同。

主要来说,也是依据自身的地理、地形、地貌及气候环境等进行综合规划。

1 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聚居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保持城市活力及可持续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必要条件。

在倡导生态、环保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跟入城市发展的脚步,尤其是环保节能材料、绿色建筑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目前,有关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探索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责任。

城市规划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四种文明形态的演化,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中也相应发生了从功能主义向社会导向,从社会导向向生态导向的重大变革。

2 攀枝花市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交通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对于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小城市建设要强调交通的先导性,但也可借鉴大城市的发展策略。

攀枝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其正在探索发展转型的道路,因而在摸索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城市发展转型,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体制转型,有的认为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危机转型,也有的认为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生产方式转型,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

攀枝花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

攀枝花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docx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四川省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川府发[2002]4号文件)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攀枝花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实施和推进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和“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机遇,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

城市意识逐步增强,经营城市的理念正在形成;建设城市、改造城市、美化城市的力度加大,一批道路改造和景点、景区、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提升了城市形象,为社区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合理调整居委会规模,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公开选拔社区干部,改善了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逐步完善;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奠定了群众基础。

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

攀枝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
( ) 二 区域性 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1 利 于探 索 省际 交界城 市发展 新 路径 .有 4 利 于增 强 攀 枝 花 综 合 实 力 和 提 高市 民 幸 .有
福 度
纵深推 进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建设 , 才能 更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态五 大建 生 省际交 界城市具有 : 发展 战略 的低 谷 区、 好地促进 经济、 全 可持 续发展 , 整体 上提 高 攀 从 基 础设施 建设 的滞 后 区、 济社 会 的落 后 区 设协 调 、 面 、 经 从根本 上实现 城市与 人 、 等特 征。随着攀枝花发展 战略 的调整 和交通 枝花城市综合实力 , 基础设施建 设 的快 速推 进 , 其是 加 快 推进 尤
2 .有 利于提 升攀 西地 区 区域 竞争 力
射力 、 带动力 的城 市。它通 常 以一定 的行 政
是 经 科技 、 文 攀西地 区是我 国具有世界影 响力 的资 源 区划 为范 围, 该地区的政治 、 济 、
教育 中心 。区域性 中心城 市有 着 明显 的 富集 区 , 我 国优 势 资 源 开 发 的重 点 地 区。 化 、 是
路 ”为我 国 区域 协调 发展指 明了方 向 , , 深刻 确把握 发 展 变化 的具 体 市 情 做 出 的 战略 选
1 9
PANZHI HUA
S CI—TECH&I NFORMATI ON
择, 也是攀枝花拓展发展 新空 间 , 增强 发展新 枝 花可持续发展 。 动力 , 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必然选择 。
打造 区域性 中心城市 ” 围绕 “ , 建设 一个 什 么 大城市为骨干 , 中小城 市和 小城 镇 为基础 的
样 的区域性 中心城市和怎样建设 区域性 中心 城镇体 系 , 育新 的经 济增长极 。其 中 , 西 培 攀

(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攀枝花经济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攀枝花经济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攀枝花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攀枝花建市以来,攀枝花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在金沙江畔建起了壹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如何实现攀枝花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攀枝花未来发展的壹个战略性的现实课题。

纵观攀枝花市的发展历史,短短的几十年间从无到有,是全国各地无数建设者拓荒而成,能够说,人的因素是攀枝花市发展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是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壹。

壹、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关系在攀枝花市“工业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工业继续保持稳健势头,且逐步形成了以钢铁、能源、钒钛、电冶化工为支柱的四大产业。

据统计2008年,四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32.65亿元,占全市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89%。

所以,我市的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高能耗、高消耗资源、重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低能耗、轻污染和无污染的集约型生产模式发展,这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必须要以较高的人口素质为基础和前提。

其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和时俱进的思考和创新意识,以及合理的社会调控机制和管理制度,这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根据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这壹事实,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这壹概念,也说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

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实现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仅从人口数量的增减方面,而离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来谈人口政策,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壹个基本矛盾。

解决这壹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从而以人力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这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浅谈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

浅谈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

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重构的策略攀枝花市是四川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汉江上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

攀枝花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

然而,长期以来,攀枝花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转型与重构。

目前,攀枝花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其中,工业是攀枝花市的经济支柱,而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和贡献率仍有待提高。

针对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的策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优化工业结构当前攀枝花市的工业以钢铁、电力、化工等为主,这些行业资源消耗大、环保问题严重、产业链短、利润空间小等问题日益显现。

因此,攀枝花市应该加大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生态和科技领域的投资,培育健康、可持续的产业。

二、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攀枝花市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糖果、花卉等为主,这些农作物单一,收益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攀枝花市应该鼓励农民转向生态农业,适度多样化种植,增加收益,提升农业的市场化和竞争力。

三、加强旅游业发展攀枝花市拥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资源,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四、注重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服务业在攀枝花市的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攀枝花市应该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开发,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教育、医疗等,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攀枝花市还需要进行空间结构重构。

当前,攀枝花市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攀枝花市要抓住“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承接功能外溢,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打造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形成区域引领和辐射功能。

二、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攀枝花市应该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连接和协调,促进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攀枝花规划

攀枝花规划

攀枝花规划攀枝花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是川南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攀枝花市的规划应该包括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方面,攀枝花市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在城市功能方面,应该加强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城市的金融、商贸、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乡村的发展,加强农业农村产业的创新和提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其次,经济发展规划方面,攀枝花市应该注重资源优势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盆地的黄金交叉地带,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相关的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另外,攀枝花市还应该注重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城市环境方面,要加强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等工作,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生态修复,保护好攀枝花市的自然生态资源。

最后,攀枝花市还应该注重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改善。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攀枝花市的规划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经济发展的结构升级、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改善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实现攀枝花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谈谈对攀枝花城市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谈谈对攀枝花城市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谈谈对攀枝花城市管理的思考和建议攀枝花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城市管理对于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攀枝花位于川西高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2. 完善交通管理。

目前,攀枝花的交通网络相对不完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3. 加强社区管理。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安全保卫工作,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4.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建设。

5.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部门要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市民需求的了解和反馈,及时解决市民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6. 加强城市安全管理。

城市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强对城市安全的管理,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

7. 推动城市智能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趋势。

城市管理应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8. 加强城市宣传和形象塑造。

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吸引力。

因此,城市管理应加强城市宣传和形象塑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9. 加强城市文化管理。

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城市管理应加大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攀枝花市城市建设特色和发展战略(XX XXXX风景园林研究生班 XXXXXX)摘要:攀枝花市是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以阳光旅游渡假为特色的宜居宜游现代化城市,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实施“123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思想。

2020年攀枝花的总体规划目标若完全实现,将建设为西部地区“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城市景观1 前言攀枝花市是中国的“钒钛之都”,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交通要道,是连接成都、昆明两大城市经济圈的纽带。

当前,世界正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未来城市是社会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是人、环境和科学技术的结合。

城市的功能和价值取向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等基本需要。

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功能,城市环境的连续和美化,城市传统的回归和借用等等,都越来越为现代人所认识和重视。

以人为本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优化人类住区环境,强调生态文明、代际平等和地域传统文化的延续,将是全球未来世纪和未来城市发展的共同主题和趋向。

2 攀枝花市情概要攀枝花市是以钢铁、钒钛、能源、化工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两省交界处,金沙江、雅砻江流经市区交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纵贯全境,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辖三区两县,总人口110万。

1965 年2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 批准建立攀枝花特区,攀枝花作为国家第一个资源开发特区,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历经40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一座富有开发和魅力、和谐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城市建成区面积42 km2 , 非农业人口约49 万。

城市由大小不等、性质不同的8 个片区组成, 它们沿金沙江呈带状组团状分布, 片区之间、组团之间有山体、沟谷相隔, 中心城区和各外围组团又呈散点状布局, 是一座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特色景观的山水园林城市。

3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3.1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连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

通过攀枝花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调研, 结合攀枝花有关部分的研究工作, 其“1234”城市建设战略总目标具体内容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把攀枝花建设成为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着力两个超前: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适度超前,建设独具特色的山地城市;实施三大工程:城市建设工程、城市管理工程和经营城市工程,把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城市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强化四项管理:建筑业管理、房地产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建材业管理,构建开放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推进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城市规模的扩大转向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由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到注重发展第三产业,由发展经济到经济与文化并重,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知识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攀枝花城市文化。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保证攀枝花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逐步把攀枝花城市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大城市。

3.2 发展目标根据战略总目标,其阶段性目标具体内容是,到2015 年,城市基本实现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环境净美化、管理法制化,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以上,气化率达90 %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10~14 m2 以上;经济运行基本同国际接轨, 形成现代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达到146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 %~8 %,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使攀枝花成为我国最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之一, 攀枝花城市达到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的水平。

到2020 年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格局,形成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和舒适的城市生活体系;社会发展协调, 生态环境优化, 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行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空间布局, 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趋于合理;力争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以上。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30 %以上;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保障事业配套完善, 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丰富,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达到315 亿元以上, 年增长率达到6 %~8 % , 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力争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中等城市水平。

3.2 发展方向3.2.1 中央关于发展西部大发展的倾斜政策。

3.2.2 中南半岛沿边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湄公河开发计划, 昆明- 攀枝花- 西昌- 成都- 西安铁路将成为旅游热线和物质进入中南半岛的最近通道。

3.2.3 南昆铁路的开通, 为攀枝花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出海口岸。

通过成昆铁路, 南昆铁路和南宁至北海铁路, 攀枝花货物可通过北海港口出海。

兴建攀枝花二级机场, 逐步开通金沙江航道, 打通攀枝花东西出口通道, 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3.2.4 中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5 高新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并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3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角,行政区划辖三区、两县,共有六十四个乡、十五个镇。

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是川滇交界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

攀枝花市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一百一十三万人,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七十二,2010年全市城市人口达到六十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00平方米。

预计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六十五平方千米左右,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七十。

3.1 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建设结合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文化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按照全市交通网络建设的统一规划,抓好城市道路建设。

以打造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为目标,以解决“行车难、出行难”为目的,以解决交叉路口堵塞、两岸路网联系不够等瓶颈问题和交通方式单一为重点,加快城市道路网络建设。

改造完善中心区“五纵三横”客流走廊(五纵:冶金路、大梯道、红星街、建设街、临江路;三横:江南三路一段、新华街、人民街),合理疏导人流,畅通车流;构筑市区“三纵二横二连”交通网络(三纵:大河路经渡口大桥到长寿路、炳仁路、攀密路;二横:沿金沙江两岸快速通道;二连:通过城市干道连结高速公路和市区环线,通过跨江桥梁增强金沙江市区两岸交通互连),有序组织车流,快捷进出市区;规划建设沿江轨道快速交通(沿金沙江南岸攀枝花火车站——客运中心轻轨;改造完善攀枝花火车站——格里坪的市区铁路)。

通过五年艰苦奋斗,初步形成市区“3010”捷运网络:即30分钟市区,从市中心出发30分钟内可以到达市区任何一个工商贸易集聚地;10分钟出行,从市区任何一地出发10分钟可以进入快速通道出行。

为构建一个集地面道路、轻轨、空中索道等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交通服务。

加快城市智能交通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智能交通建设的标准,结合我市城市道路的实际,编制智能交通建设专业规划,用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道路电子智能化交通管理。

3.2 小区开发建设小区开发建设要按照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的原则推进。

新区开发是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空间的有效途径;旧城改造是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旧城改造促进新区开发,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从而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

小区开发要按照城市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求,体现各分区特点,以建设示范小区和健康住宅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心区,扩大建城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在新区开发上,要以小康标准为基础,结合别墅式、庭院式、公寓式和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开发建设,完善住房类型,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旧城改造要以配套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美化市容市貌、净化环境为目标,重点抓好城市道路网络和绿化景观的建设,树立城市品牌,努力把炳草岗建设成为以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城区。

3.3 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出门见青山,抬头见蓝天,江河常碧水,城市像花园”为标准,按照山水园林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一区、一带、一圈”为建设重点(一区即市区绿化;一带即江河沿岸绿化景观带;一圈即环城生态绿化圈,包括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二滩和大黑山森林公园、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3.3.1 市区绿化建设要以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为主,形成点、线、面相融合,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重点建设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和中心公园,因地制宜建造人工湖、人造瀑布、小游园及街头绿地,营造风景林、生态林,把攀枝花建成湖面和绿地星罗棋布、城市建筑和城市森林相互交融的具有山地特色的花园城市。

3.3.2 江河沿岸绿化景观带建设金沙江横贯市区东西是我市城市景观难得的天然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百里景观绿化江段。

以创造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活岸线为目的,全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适当点缀亭、台、楼、阁和现代雕塑,使两岸青山、现代建筑和沿江城市干道相映成趣,形成“昼夜两种景、一里一景观、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具有山地河谷特色的沿江景观带。

3.3.3 环城生态绿化圈建设以“三年种上树、五年绿起来”为目标,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活动,使市区视野区荒山全部披上绿装。

同时,要建设好二滩、大黑山两个森林公园和红格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保护好苏铁自然保护区,努力构建我市环城生态绿化圈。

初步形成“满目青山衬蓝天,江河绿水映彩虹,城林园宅融一体,一步一景观不穷”的山地城市绿化景观。

3.4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3.4.1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要以配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快市政公用设施的新建、改建进程。

到2007年市政公用设施服务水平接近现代化大城市标准,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4.2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在保证现有供水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供水设施的新改(扩)建工程,扩大供水规模,进一步改善原水水质,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试点建设直接饮用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