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较少,且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2.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 评价体系方面: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文言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4. 教师素质方面:部分教师自身文言文素养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学生。
三、教学策略探讨1. 优化教学内容:精选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篇目,降低难度,注重趣味性和思想性。
2. 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导入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丰富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课件、视频、音频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开展课外活动,如文言文朗诵、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改进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5. 提升教师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文言文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四、结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改变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论文概要:文言文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承载着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汲取先进的科学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我们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乐观,更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毅力,让文言文教学不断充满着新的希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总体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四者相辅相成,在目标导向中均要有所体现。
首先,目标设定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在扫清字词障碍中理解文章大意,在学习文章中带动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实现“文”“言”不分家。
正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便可抓住关键词“闲”去理解诗人的豁达;而在《爱莲说》易理解的文章中设置为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带动各种虚词实词的理解和识记。
其次,注重学生语言的外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類实现知识、经验、思想和能力的形成的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有着强烈的标新立异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要因生而定。
如,教学《桃花源记》,我们可以设定“你如何看待桃花源里的人的生活方式?”或是“如何深层次地看待武陵人的不守信用”的开放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再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优良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学生展示文言文中的物之美,人之美,景之美,精神之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之美,不断陶冶学生的性情。
一、方法选择——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此种画面: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如奔腾之黄河,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如八爪蜘蛛,画面很美不敢看。
这样的课堂看似充实却枯燥乏味,教师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学生仅仅是充当听众而无思考、反问之空间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有活力,让教学积极性得到舒展。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教育论文摘要:初中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甚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读说点练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承文化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胜过外语。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外,还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我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第一步,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千年古训,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方法。
特别是文言文,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每一篇文言文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至少两遍,要求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字典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参照阅读提示边读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此,让学生立足全篇,抓住重点语段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反复揣摩,分析文章的精华,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就达到了对文章内容由整体感知到理解的目的。
第二步,说。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中心和自己的感受。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冲破了不会言传的禁锢。
一是让学生把文章每句话用现代文七嘴八舌地说来,二是让学生把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讲出来,三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摆出来。
我的具体做法是:先分组每四人一组,分角色口述,每组分别推荐代表发言,不足的由本组成员补充。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即训练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
第三步,点。
针对学生读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及文章的.精华,给学生作适当的点拨。
1.点拨字音。
对于文言文,一般是通假字、少数生僻的字学生难以掌握,我予以点拨。
语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鲜活的感觉、情感、经验和认识等,进入语言所创造的美的世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审美情感体验能力、审美想像能力和审美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审美教育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言文是一朵魅力四射、历久弥香的奇葩。
它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魂。
这些文言文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无论是在语言习得还是道德塑养上,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有着无法估量的教学潜能。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方面的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这条纽带抛向学生,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如在教学《三峡》一文时,本人课前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三峡景观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景象的变换,配上了不同的背景音乐。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了这一多媒体课件,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学生很快就陶醉其中,学习兴趣盎然。
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片、电影、录相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还可以借助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的联想,从而获得性情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2)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2)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篇2浅论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
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培养文言兴趣,变革教学方式,夯实文言基础是实现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培养兴趣教学方式文言基础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文言经典篇目,这些文言文承载着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不仅关系到思想的传承,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而且,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是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一线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文言文的教学。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
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培养文言兴趣,变革教学方式,夯实文言基础是实现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培养文言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就教学来说,若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乐之’就难免走向失败。
只有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气,有效率。
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诵读法。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
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
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赋等文学性比较强的文言文如《赤壁赋》、《阿房宫赋》更要多读。
文言文教学学术论文
文言文教学学术论文经过千百年时间积淀而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古代诗文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文言文教学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文言文教学学术论文篇一文言文教学探究摘要:经过千百年时间积淀而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古代诗文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品味那些历经千锤百炼的文学语言,感受古代圣贤飞扬的文采,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章法,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探究;注重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71-02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些古代诗文佳作,认真学习这些诗文,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引导他们感悟古代文学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于文言词义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文言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生活场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是遥远,给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带来了很多困难。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诵读诵读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积累文言文语音、词语、语调、节奏、韵律等感性认识,形成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诵读,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还可以使信息储存日益巩固。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基本要求。
而要读准字音,就必须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特别是古代的官职名、古地名、古器物名称等,其读音往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
因此,要培养学生遇到生字难词查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要选用适合的义项,还要看字音有没有变化,以免读错。
朗读时可以循序渐进,分层进行。
先指名学生试读一遍,然后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请其他同学纠正出现的错误,再由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论文)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教学论文)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
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
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传统的这套方法使我们想到鸟类育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喙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
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
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尤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一读二译三析四评五练六诵七结七步走,老师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知识,这正应证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一般分六遍进行1、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勾画出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和节奏,何谓重要呢?就是学生不会的,哪怕是“学生”二字,只要是不会的就是重要的,不同的学生重要的内容不同。
2、自己默读一遍。
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还有不会的,借助书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3、抽个别学生读,让一学生读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读进行评价,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即要指出好的,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这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
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
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总课数的四分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①。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
以下是我对文言文学习的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总结如下:1.情感诵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经典名言道出了诵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而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我觉得老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第一遍主张教师给学生范读,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
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表演,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加深对文言文含义的理解。
如《晏子使楚》就可以运用,可以让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左右大臣等形象,入木三分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到课文中来,我相信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发挥想象,绘画美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马克思也曾说:“幻想有助于人性的丰富发展。
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文言文教学体会陈文琼我是一个刚入行不到一年的“嫩”教师,教学技能和技巧方面都刚起步,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只想就这一年里的某些体会和感受和大家分享。
记得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和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一样,非常讨厌文言文,觉得它枯燥乏味,学起来无聊到极点,刚上课时还跟着老师的思路,慢慢的就像掉队的雁儿——跟不上了。
久而久之,就产生放弃的心理,同时成绩就落后了。
经过一年的历练,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教读和文言虚词的讲解。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这一点早已被广大语文老师认识与接受,这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就可以看出来。
大部分老师们制订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也总有个法,是先放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然后给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还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两种方法我都尝试过,总觉得第二种方法比较好,效果佳。
或许你会认为这样根本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其实不然,这个与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关系:学生基础好,这样做自然是浪费时间;基础不好的话,这样做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首先,教读可以很好地解决正确朗读这一问题。
音和义的联系很大,如果读音不准,会影响义的理解。
只要老师在教读时不出错,一般情况下,学生跟着读上三五遍,再自己去读,就不会出错了。
如果不教读,让学生听一遍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就去读课文,很难保证不出错。
这是由于文言文生字多,个别字的读音与今天通行的读音不一样造成的。
其次,教读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文章读流利。
文言文之所以读起来不顺畅,除了生僻字多,难以认记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长句子不容易确定它的停顿。
例如,《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句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如果不确定停顿,读起来很拗口,而且难以理解这句话。
老师在教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停顿读出来,学生跟着读上几遍,自然能够把握长句的停顿。
生字会认了,长句子的停顿把握了,学生怎能会读不流利呢?老师不教读,虽然也能让学生读流利了,不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老师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让文言文课堂焕发出“美丽”光彩
让文言文课堂焕发出“美丽”光彩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美,使学生在祖国文化瑰宝面前受到强烈震撼,形成情感上的共识,思想上的体验。
从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感悟;审美;观念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文化典籍。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诵,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模式并未得到改变。
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所以我们应转变文言文教学观念,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精心导入,激发审美的欲望文言文是汉语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形式,它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挖掘。
鉴赏文言文,引导学生主动审美,导入是关键一步。
良好的导入方法,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文言文的导入方多种多样,例如设疑、创设情境等,从作者的经历及特定的历史背景事件入手,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至关重要。
它是学生走向审美的关键一步,就像演奏一首名曲,有赖于开头的定调,定调准了。
才能保证演奏的成功:就像作一次演讲,得力于第一句话的扣人心弦,精彩的开头,才不会让人一开始就昏昏欲睡。
带着兴趣去读。
更容易感受到美,进入更高境界,有了追求美的意愿,才更容易领会美之所在,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多了一份审美情趣。
二、品味感悟,感受美的形象例如《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中唐雎与安陵君的形象描述,文中精心设置了几组对话,并辅之以画龙点睛的动作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宣传了抗暴爱国的思想。
本文的对话简练传神、含蓄委婉、抑扬顿挫,富于戏剧性和个性化。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状况,发展方向等都极为关心。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帮助人们在知识积累、情感表达、提升境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凝结了先哲们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精髓的文言文,更应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文言文与当代白话文之间差异巨大,以及古文本身晦涩难懂,学生接触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在时空上有很大差距,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学难度较大,而且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般也都不高。
我想,要解决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首先,在教材的选编方面,要大力增加文言文在课文中所占的比例。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掌控上一定要掌握好力度。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要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我国古代语言的精炼与悠扬,培养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让孩子积累必要的语言词汇,熟读一些经典故事,为以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对汉字的教育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外化,它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蕴含着广袤的文化内涵。
教学生学习汉字,把握其人文属性,使学生既习得了语文能力,又认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熏陶了民族情感、民族思想和思维方式,弘扬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了学生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的感情,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及责任感。
而且只有将汉字学习的基础打牢,才能为以后对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学习打好基石,做好铺垫。
所以,从低年级孩子刚入学的伊始,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汉语发音和字形的优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汉字。
二、书读百遍“百遍”并不是无谓的单调重复,而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读出感动,享受阅读的过程。
三、积极引导在课堂讲解中要积极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精选6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精选6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精选6篇“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
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
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
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
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
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一)篇数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七个版本。
分别是语文版、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及鄂教版。
经笔者调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各不相同:沪教版66篇;鄂教版36篇;粤教版17篇。
然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不能少于56篇。
这样看来,只有沪教版符合标准,其他版本的数量相差较多。
(二)时代纵观这七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但是,不同版本选择的文言文时期却各有不同。
有的选用明清时期的较少,有的选用唐宋时期的较多。
并且都是将秦汉文章排在最前面。
根据这种状况,学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部分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朝代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来排序,这样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学起来才轻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文言文是古代先贤哲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理当学好用好。
文言文教学的成败,关乎着学生们能否受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浸染,并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
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诵读“多重奏”,力求“其义自见”。
古代的经典文言内蕴深厚,言简意赅,非读无以明其志,非读无以取其华。
诵读应该贯穿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角度的读,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入文言字句创设的精致殿堂,撷取文言文特有的芳华。
一读感知。
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整体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二读会意。
可以指导学生放慢速度,根据积累疏通文意,注意常见的文言词汇和惯用句式,并记下疑难之处以备大家一起探究。
三读品悟。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声调、节奏、顿扬、轻重等,甚至可以开展变式诵读,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领悟文本的主题思想。
四读明慧。
对文本的研读咀嚼赏析之后,还要让学生们再读。
一是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再次梳理回顾,通过学习,自己都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智慧,并做好整理。
学习一篇文言文,言语的推究,语意的揣摩,情感的熏染都应该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
通过铿锵悦耳、跌宕有致的诵读把文言文的意旨情趣烙刻在学生们的心海里,让中国文字的芳醇久久萦怀!2、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能力,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老师们可以放开些,给学生们合作探究,互相提升的空间。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我疏通,找出疑难,集体讨论交流,老师点拨,明确解释。
让他们在质疑探究中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训练语言思维能力。
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老师们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填鸭式”地硬塞,而是要相信学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自己只是在学生们思维“最困顿”处给予点拨和启发,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求未知,根据语境推词义,根据字句析情感。
3、巧妙设计问题,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正是吸取古典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手段。
语文教师更要增强这种历史使命感,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从而强化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以“字词落实”为主导,这忽视了对文言文语感的培养,这使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成了翻译的附属品。
这直接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
而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部文言文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
那么,如何扭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被动局面?经过实践探索,本人渐渐领悟到:立足传统,发展语感。
一、立足传统,勇敢传承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不可全盘否定,几千年的教学必然积淀了金子般的经验。
我们应立足传统,勇敢传承。
首先,不要否定“死记硬背”。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含蓄,许多文学作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让死记硬背有了一定的合理性的。
胡明扬教授认为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他说:“五六岁的孩子,一上学就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当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读多了,背多了,加上老师偶尔的讲解,慢慢就懂了。
”可见,只有死记硬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古文阅读中得心应手。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不断地积累,扩宽眼界,才能在学习中如有“神”助,否则难有作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背记”与“文学积累”,不正是为了语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吗!反之,谈语感就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了。
二、重视培养,发展语感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和道理,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我认为可以从“读——引——想——拓”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读中品,读中感。
朱熹说:“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我认为,“诵读”应先训练学生掌握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
教学论文-浅议文言文的教学的论文
浅议文言文的教学的论文摘要:在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教师往往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在学生看来“味同嚼蜡”。
关键词:文言文读预习现在的青少年能信口就是流行歌曲,却把《诗经》、《论语》背得磕磕绊绊;能眉飞色舞地特谈"星闻星语",却对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置若罔闻;能把洋节过得轰轰烈烈,却不能说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真让人慨叹:语文教育怎么了?文言文教学怎么了?那么,如何让文言文穿越千年历史的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已经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
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而在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教师往往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在学生看来"味同嚼蜡"。
近年来,语文教学届日益认识到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是读,有效地读是为了让学生会读,是为了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的内容。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泛读、领读,有效指导学生的读,而且要指导有方。
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本。
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新课标对此有明确的要求。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不重视这一点,课堂上学生就像书记员一样拼命记下老师讲的内容,根本不去思考(满堂灌也使得学生无暇思考),不看注释,更不用说查检工具书了。
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论文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文言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帮助他们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会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所以,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过韩军的《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指出,“中小学生应文言和白话并驾齐驱,目的在于建设现代人的文化根基,奠定现代人运用白话的根底,由此找到回家的路。
”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搞好文言文教学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普通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多了朗读上和理解上的难度,所以,教师普遍把文言文教学看做是语文教学最大的重难点,学生也普遍认为文言文学习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教师要在课前花大力气准备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学生则要拼命地记笔记,毫无兴趣,昏昏欲睡。
师生双方都是费力不讨好,功夫下了不少,可效率并不高。
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怎样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这些是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几十年来,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反思,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愿与广大同行分享:一、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的重要语法基础。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拓展语言的视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同时,文言文中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手法,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例如,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情节或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比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给学生展示古代文化、历史资料、书法作品等,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3. 课外拓展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红楼梦》、《史记》等,拓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
4. 注重实践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朗读和讨论等活动来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如朗读比赛、文言文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1. 设定目标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要明确具体,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2. 激发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有趣的案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初探仙源湖实验学校申丽丹【摘要】在小学阶段,文言文以编写在第三学段阅读为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地把结论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结论,这种做法实质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残害,只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弃,文本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死的语言,学生根本体察不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古人那颗跃动的心。
本文着重论述了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教学模式:“四步”读式学习法、“五步”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欣赏阅读你在或不在,你依然美丽。
你走或不走,你仍旧潇洒。
你说或不说,你还是动听。
你,就是——文言文。
古典文言文就是语文教学中一道绚烂的风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主动参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
但是,由于教师受教学观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起来枯燥的局面,学生一学过一篇文言文后,兴趣就会丧失殆尽,再也提不起学文言文的劲儿来。
这是老师的“罪过”。
教师的教法不当,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扼杀在摇篮中,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于终身。
小学文言文如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关于文言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既然文言文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模式指具有独体风格的教学样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一、“四步”读式学习法,让“读”搭起文言文之河的溪石。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读是感知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的主窗口,读是学生广发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读更是调节课堂节奏的操纵杆。
诵读更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应让学生们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经历初读感知——再读释疑问——细读解析——精读明理的“四步”读式学习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就是一句话,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当然也要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朗读,使每次读都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有层次地递进开展,有不同的收获,细化每次朗读的要求。
2.在教学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习惯采用“师分句范读,生分句跟读”的方式,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符号,画出节奏,然后采用“自由读”的方式,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大概明意,接下来采用“指名读”“推荐读”的方式,要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最后采用“全班齐读”的方式,要求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出感情,在分层次的几次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及时指导,给予评价、赏识、鼓励或纠正。
3.通过以上这一环节的反复诵读,既让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有疑有悟。
(二)以问题为主线,再读释疑。
1.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分析课文,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
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们基本上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肤浅的了解。
这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贯穿文章的主线,抛砖引玉,让学生们围绕这一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画出句子,结合书中注解,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反复诵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我结合课文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⑵你对这两个人有多少了解呢?⑶文中从哪儿让你感受到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呢?然后让学生画出原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是用怎样的方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三)引导方法,细读辨析。
1.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何等的博大精深,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以“放”为旨,把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方法作为了重要目标。
一位教育学者说:“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因注重学生研读的引领,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书中注解或结合课前预习,借助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
”2.文言文有些词用得很好,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推敲。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自悟的能力。
4.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抓住了一个重点词“善哉”,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然后采访学生,你是怎么知道“善哉”这个词的意思的?接着告诉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结合注解理顺文章的这种方法。
最后让学生读出对这句的理解,即怎样读出称赞的语气。
5.在比如,我在教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时,我巧妙改变教学法,让学生用读的方式让老师听见你对伯牙的赞叹之声,并让同学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他哪个词读得好?为什么?同学们都能抓住“善哉、洋洋兮”这两个词,并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6.我想通过老师铺垫式的引领,学生是完全能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含义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的同时,也获得语言发展,筑习惯,建方法,促进人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精读明理。
1.文言文的时代虽然离今天比较遥远,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生活感悟与现代生活无不联系。
小学阶段文言文简短意骇,却有情有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读,在读中悟理明志,真正体现“小语文大课堂”的道理来。
2.在《伯牙绝弦》一课中,在教学“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这一情境,“第二年的今天,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又来到这个老地方和子期相会,可是他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冷冰冰的墓碑,此时高山无言,流水无语,伯牙是多么希望子期能亲耳听到他弹琴呀。
同学们,伯牙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呢?”然后这样,老师给学生创设并搭建情感的舞台,然后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文入句,感情诵读,体会失去知音的伤痛之情。
3.有些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华感情,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
在《伯牙绝弦》一课中,“相遇相知情深意厚”这一环节,先创设情境“伯牙终于有幸遇见这样一位了解自己的人,伯牙此时的心情激动不已,相见恨晚,如果你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二、“五步”教学模式,以“读”激起文言文之河千层浪。
(一)范读激趣。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读准文言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作用;文言文的朗读有它特殊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会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范读前,可提出以下倾听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
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不真切,可以进行第二遍范读。
(二)自读自疑。
在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
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文言诵读中体味到文言学习的乐趣。
1.读准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2.读顺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
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
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
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3.读懂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
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三)以读促思。
让学生自读自疑,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从中获得知识。
但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
所以,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①自读课文,对照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对照注释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②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利用工具书学习)③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疏通文意)④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读、自学,在此阶段,禁止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以此培养自学能力。
(四)读中悟情。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浮在文字表面,没有触及文章的精神内核,如何恰当地引领学生走近古人,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流,设身处地地参与古人的生活是教学的重心所在。
我们仍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对于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教师应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文章思想内容上的探究。
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朗读感悟,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蕴的道理。
其次是拓展延伸,文言文常含有经典的语句,且含有深刻的含义,有的已发展为成语,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五)熟读成诵。
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
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乐诵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