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古籍精品原文】
2023年关于1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贯穿整个人体,起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奇经八脉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与经络系统其他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奇经八脉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八条特殊的经脉,它们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这八条经脉与其他经络并行,纵横贯穿于人体内部,与五脏六腑相连。
在中医理论中,奇经八脉被称为“奇”经,与“常”经相对应。
奇经八脉的名称和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在人体内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走向。
任脉位于前腹正中线上,从会阴穴出发,在脐部汇聚,再向上延伸至喉部。
督脉位于背部正中线上,在脊柱两侧发散,与任脉相对应。
冲脉位于下腹部,起源于气海穴,向下连结至会阴穴。
带脉从胁肋下缘始于气舍穴,沿腰部水平走行,贯通于腹部。
阴维脉位于背部,起自尾骨上端,向上延伸至颈部。
阳维脉起自背部,纵行于脑表面,与阴维脉相对称。
阴跷脉位于前臂内侧,起始于曲池穴,向上贯穿至前臂。
阳跷脉起于足小趾次趾关节下的大半棘穴,向上膝关节后缘。
奇经八脉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学认识,奇经八脉贯穿全身,与内脏和脏腑之间进行联系和通调。
在人体运行的过程中,奇经八脉充当了桥梁和调节者的角色。
它们通过整合和平衡气血、阴阳等重要生理物质的运行,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患者出现疾病时,中医医生会针对奇经八脉的状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调节整体健康状况的目的。
奇经八脉的功能不仅体现在生理层面,还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医诊断疾病时,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舌苔、脉象等进行分析,其中对奇经八脉的观察尤为重要。
在中医治疗中,也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治疗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运行,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奇经八脉的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家们通过对奇经八脉的观察和研究,逐渐揭示了它们的奥秘。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奇经八脉考 著作 脉学 附方 万历 百药煎 脉诀 艺文志[方案]
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著作脉学附方万历百药煎脉诀艺文志[方案]经络系统的组成2006-2-26 0:0 【大中小】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见表经络循行完整路线: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奇经八脉考》原文含注释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总说·奇经八脉总说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
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
(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
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
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八脉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
气口之中,阴阳交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
扁鹊推之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
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以洩千附图: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
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
动苦头痛面赤。
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
足胫痹。
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
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
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
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
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
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
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
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
女子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
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
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
动苦咳逆,气不得息。
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前部横于寸口丸丸者,任脉也。
动苦少腹痛,逆气抢心,胸拘急不得俛仰。
《脉经》云:寸口脉紧细实长下痛,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
动苦腰背强痛,不得俛仰,大人癫,小儿痫。
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冲脉也。
苦,胸中有寒疝。
《脉经》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子绝孕。
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
动苦腰背痛,癫痫僵仆羊鸣,偏枯痹身体强。
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
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
卜脑空穴率谷穴太阳穴头维穴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头临泣目窗穴正营穴天柱穴攒竹穴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脑空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
脑空穴[定位]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 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率谷穴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
②耳鸣,耳聋。
③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
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配人中、曲池、太冲主治小儿惊风。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位置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templenoun头部flat part at each side of the forehead 太阳穴(前额两侧); 颞.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太阳穴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
奇经八脉考试题及答案
奇经八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2. 任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3. 督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4. 冲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5. 带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6. 阴维脉和阳维脉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阴阳B. 调节气血C. 调节水液D. 调节精神答案:A7.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阴阳B. 调节气血C. 调节水液D. 调节精神答案:D8.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C9.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脑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0.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眼睛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1.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耳朵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2.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喉咙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3.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牙齿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4.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舌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5.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面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6.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背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7.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胸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答案:A18.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腹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9.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腰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D20.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下肢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奇经八脉包括以下哪些脉: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G. 阴跷脉H. 阳跷脉答案:ABCDEFGH22. 以下哪些脉属于奇经八脉:A. 手太阴肺经B. 手少阴心经C. 任脉D. 督脉E. 冲脉F. 带脉答案:CDEF23. 以下哪些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F. 阳维脉答案:AC24. 以下哪些脉与脑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5. 以下哪些脉与眼睛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6. 以下哪些脉与耳朵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7. 以下哪些脉与喉咙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A28. 以下哪些脉与牙齿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9. 以下哪些脉与舌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A30. 以下哪些脉与面部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31. 奇经八脉中,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之一:足少阴肾经上次我们讲到,奇经八脉分别代表着人体的不同部位。
现在来了解下第二个要说明的经络--足少阴肾经。
所谓“奇经”就是指它包含了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等八条大脉。
它也有两个支脉:左右一起叫做“肾左、肾右”;另外还有三个分支:
从前面数过去,依次叫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
其中,任脉主管五脏六腑以及诸阴脉;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难经》
对奇经八脉作了很好的归纳,并把奇经八脉又细分为:十二正经(见后文)。
奇经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不同,十二正经均分布于四肢,但奇
经却多集中于头面躯干等处。
所以称奇经八脉,奇者奇特,怪异,独特也。
其实我感觉,应该称作:奇脉。
《难经》云:任主胞胎,督主
长生,奇恒之脉,是以君火自然原故。
此乃古人想象之词汇,不可执之不放,否则会陷入魔障之境地的!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
所谓奇经八脉是指除任脉、督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由于这些经脉循行或起于或止于人体之表或深入脏腑,因此又被称为“表里八脉”。
- 1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订完美打印版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订完美打印版目录内容简介---------------------------------------------------------04重刻脉学奇经八脉序------------------------------------------05题奇经八脉考---------------------------------------------------06奇经八脉考引---------------------------------------------------07考证诸书目------------------------------------------------------08濒湖脉学序------------------------------------------------------------------09浮------------------------------------------------------------------09沉------------------------------------------------------------------10迟------------------------------------------------------------------11数------------------------------------------------------------------12滑------------------------------------------------------------------13涩------------------------------------------------------------------14虚------------------------------------------------------------------15实------------------------------------------------------------------15长------------------------------------------------------------------16短------------------------------------------------------------------17洪------------------------------------------------------------------18微------------------------------------------------------------------192芤------------------------------------------------------------------21弦------------------------------------------------------------------22革------------------------------------------------------------------23牢------------------------------------------------------------------24濡------------------------------------------------------------------25弱------------------------------------------------------------------25散------------------------------------------------------------------26细------------------------------------------------------------------27伏------------------------------------------------------------------28动------------------------------------------------------------------29促------------------------------------------------------------------29结------------------------------------------------------------------30代------------------------------------------------------------------31四言举要---------------------------------------------------------32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总说---------------------------------------------------40八脉---------------------------------------------------------------40阴维脉------------------------------------------------------------41阳维脉------------------------------------------------------------41二维为病---------------------------------------------------------42阴蹻脉------------------------------------------------------------45阳蹻脉------------------------------------------------------------46二蹻为病---------------------------------------------------------473任脉---------------------------------------------------------------55任脉为病---------------------------------------------------------56督脉---------------------------------------------------------------56督脉为病---------------------------------------------------------58带脉---------------------------------------------------------------59带脉为病---------------------------------------------------------60气口九道脉------------------------------------------------------62释音---------------------------------------------------------------64 脉诀考证脉诀非叔和书---------------------------------------------------68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69 男女脉位---------------------------------------------------------70 脏腑部位---------------------------------------------------------71脉学七言诀总汇---------------------------------------------------734内容简介「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完整word版)奇经八脉--修行者之脉
奇经八脉--修行者之脉之三───冲脉前言:一般人对于奇经八脉都比较不熟悉,知道奇经八脉者也都以任脉督脉为主,对于冲脉则鲜少听闻,有些练气的书籍甚至把冲脉跟藏密的中脉混为一谈。
敝人过去在练气修行过程中,因为本身没有冲脉堵塞的问题,对冲脉也是不熟悉,直到后来因为教导学员练气,因为有些学员有冲脉堵塞的问题,才逐渐了解这一神秘的经脉。
原来所谓冲脉,是超能量肾上腺皮质素的专用输送管道,这条脉能量妥善开发,能供给我们筋肉超强爆发性以及开拓事业的冲刺力,而如果不懂得运用,则会造成脾脏与心脏等方面重大疾病,而且这些疾病跟慢性病大本营督脉大不同,这会是平常比较没感觉,一旦发病可都是要人命的!不管是为了要开发身体潜能,或只是要维护您的健康,冲脉都是不可忽视的大脉!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冲脉(冲脉)冲者街道也,为十二经之所注,犹如四通八达之路也。
1. 循行路径:冲脉起于腹气之气街,足阳明胃经后天之宗气,并于先天之真气,此先天之气来自于胞中与肾气(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而上胸部。
大气至胸中而散开,再会合任、督两脉充身怀,再分布脏腑诸经络。
故知冲脉是五脏六腑之海,亦是十二经之海,与少阴肾经之大络。
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
2.脉经穴道:冲脉起点横骨穴,系接足少阴肾经内股鼠蹊之气冲穴,至幽门共十一穴。
在任脉中线左右各五分处,每一穴距离约一寸。
自小腹下横骨穴开始,上行大赫、气穴(功穴)、四海,中注、盲俞(功穴)、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穴后至胸散布任流行。
3.疾病症候患冲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气从小腹上冲、腹中胀急疼痛。
奇经冲脉经筋图奇经冲脉经别循行路径图循行路线:1.起于少腹之内胞中2.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3.其浮于外者挟脐左右上行4.并足少阴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5.上挟咽6.别络唇口(本资料摘自法尔禅修中心)中医对冲脉的看法:冲脉气逆可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或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或妊娠恶阻;冲脉虚衰可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孕,或初潮经迟,或绝经过早,少腹疼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男子阴器伤损或发育不良,胡须、阴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脉细弱;冲脉气结可表现为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胀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积块,游走不定。
《奇经八脉之表里经、同名经和别通经》
《奇经八脉之表里经、同名经和别通经》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
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
络穴。
通冲脉。
主治:①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胃经所主)② 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别通小肠经)③ 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气失肃降,肺经所主)④ 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
(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
表里经: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
胃的'纳'是为脾的'运'作准备,而脾的'运'适应胃继续'纳'的需要。
脾气宜升,胃气宜降,是脾胃之运动的基本特点。
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从而保证了'运''纳'功能的正常进行。
同名经:手足太阴经手足太阴(肺经、脾经)均为三阴之开,为阴分之表,专主在里之出,具有利水化湿、行气调气的功能。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手足太阴经二者经脏相通,主气行营,在生理上相因相生,肺为主气之始,脾为生气之源。
在病理上肺主气的功能障碍与脾化湿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谓。
因此诸湿肿满,气机不畅,临床上皆可见喘咳胸满、足跗肿胀、小便频数不畅;而某些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皆可用手足太阴经来治疗。
别通经:小肠与脾相通小肠:泌别清浊,吸收精微,化赤为血。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升清阳之气,化生营血。
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
《奇经八脉考》流传4种版本
《奇经八脉考》流传4种版本神奇趣闻《奇经八脉考》,明代李时珍著,为论述奇经八脉之专书。
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阐发《内经》之旨,对十二正经以外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任、督、带、冲八脉循行路线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说明、考述订正,并提出个人见解,这是对经络学说之一大发展。
一、作者生平及著述的缘起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瓦硝坝人。
祖父为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博学经史,以医为业,为当地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著有《医学八脉注》《四诊发明》等书,今已佚。
李时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
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
后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但仅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
晚年因子李建中为官,遂晋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
李时珍最大的成就,是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颇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
该书52卷,分为16部62类,载药1892种,为明代本草集大成之巨著。
李时珍另著有《濒湖脉学》(1564年)《奇经八脉考》(1572年)两书,前者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删繁去芜,归纳脉象为27种,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后者对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
已佚医著尚有《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
《奇经八脉考》著述的缘起,是李时珍因感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虽多研究,但“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
并遵经典之旨,采百家之长,参临证实践,对八脉的循行路线及腧穴,均作了详尽考证、整理和补充,并发挥了奇经八脉的辨证施治的方法。
二、《奇经八脉考》之版本流传《奇经八脉考》的成书刊刻年代,可根据书中吴哲和顾日岩序推知,吴序后记曰:“隆庆壬申中秋日道南吴哲拜题”,“隆庆壬申中秋日”为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六年(1572年)夏历八月十五日,即公元1572年9月21日;顾序后记曰:“明万历丁丑小暑日同里顾问顿首书”,“明万历丁丑小暑日”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1577年)夏历六月十二日,即公元1577年6月27日。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1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
一卷。
明·李时珍撰。
刊于1578年。
本书论述奇经八脉,考证历代有关文献,对每条奇经的循行和病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奇经八脉的重要著作。
现有清刻本、石印本《四库全书》本及与《濒湖脉学》的合印本。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 主要内容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
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总为十五。
(《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
故阴脉营於五脏,阳脉营於六腑。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其流溢之气,入於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於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
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
正经之脉降盛,则溢於奇经。
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於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者也。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如此,难安炉鼎。
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於左,已备学仙学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蹻也,阳蹻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
阳维起於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於卫分;阴维起於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於营分;所以为一身之刚维也。
阳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阴蹻起於跟中,循内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蹻捷也。
督脉起於会阴,循背而行於身之後,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
任督起於会阴,循腹而行於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
冲脉起於会阴,夹脐而行,直冲於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则横围於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
阳蹻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蹻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督主身後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奇经八脉考
奇經八脈考明·萬曆五年李時珍西元1577年奇經八脈總說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
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
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
(難經作陰絡,陽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
故陰脈營于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夏始。
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
奇經凡八脈,不拘制于十二正經,無表裏配合,故謂之奇。
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
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旨也。
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
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
時珍不敏,參考諸說,萃集于左,以備學仙、醫者,筌蹄之用雲。
八脈奇經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蹺也、陽蹺也、沖也、任也、督也、帶也。
陽維起于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于衛分;陰維起于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于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
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
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沖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沖於上,為諸脈之沖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
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
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
督主身後之陽,任、沖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
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
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
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陰維脈陰維起于諸陰之交,其脈發于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在內踝上五寸肉分中。
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小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腑舍。
(在腹結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考(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奇经八脉”一词出自《难经·二十七难》,它是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
那么,这八条经脉为何以此命名?笔者在此做一探讨。
奇经所谓“奇经”的“奇”,当读jī,是单数之义。
《说文解字》:“奇,一曰不耦。
”《礼记·投壶》》:“一算为奇。
”注:“奇,只也。
”可见,所以叫“奇经”,是因为它没有表里的配偶,是单数,故名。
这正如虞庶云:“奇,音基也,不偶之义。
谓此八脉,不系正经阴阳,无表里配合,别道奇行,故曰奇经也。
所以经言八脉不拘于经,以此可验也。
”“杨(玄操)氏言奇异之义,非也。
”徐大椿《难经经释>>也云:“奇,读如奇偶之奇,谓无手足配偶,如十二经也。
”带脉《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
”杨玄操云:“带之为言束也。
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
”黄竹斋《难经会通》也云:“带之为言束也。
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
”此说欠妥。
“带”并非是“总束”之义。
“带”本是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说文解字》云:“带,绅也。
”绅即大带。
因带脉环绕腰腹一周,如同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故名。
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王冰注:“所以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养也。
”杨玄操云:“任者,妊通。
此为人之生养之本。
”黄竹斋《难经会通》也云:“任之为言,妊也,统诸阴脉行于腹里,为人生养之奔也。
”今人大都从此,似乎已成定论,恐非也。
“任”通“妊”,两字古音相同,均为日母、侵部,故可通假。
《说文解字》:“衽,衣襟也。
”段注:“谓掩裳之衽,当前幅后幅相交之处。
”《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
”王先谦曰:“案襟,即领之下施而交于前者。
”可见,“衽”就是衣领之下在胸前相交的衣襟。
任脉正好是处于胸前衣襟处正中位置,故名。
这正如《难经疏证》所说:“任与衽通,其循腹里行,犹衽之在于腹前也。
奇经八脉经络说明
奇经八脉经络说明黄帝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都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统一的整体。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而是“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十二正经指人体内纵向行走的经脉主要有十二条,相对于“别经”即分支经脉而言称之为“正经”。
“络”为人体内横向行走沟通各经脉关系的经络。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起着“约束诸经”的作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足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浅析《奇经八脉考》
浅析《奇经八脉考》摘要]:明代医家李时珍敏而好学,参详历代有关奇经八脉内容,并结合自身见解,编述而成《奇经八脉考》,是古代唯一一部论述奇经八脉的专著,对于经络学说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笔者试对该书的作者及成书背景、学术特色进行论述。
[关键词]:李时珍;奇经八脉;学术特色Study of the Book A Study on the Eight Extra-channelsXIE Yan-rou,ZHENG Xue-na,LIU Chu-rong,HUANG Gen-sheng(Guangdong 999 Brain Hospital, 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 )ABSTRACT:LI Shi-Zhen, born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a great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who was fond of studying. His famous book, A study on the eight extra-channels, was completed based on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eight extrameridians before Ming dynasty and his own views. The book, proved to be the only monograph about eight extra-meridians up to now, had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features of the book.KEY WORDS :LI Shi-Zhen; Eight Extra-Meridians; academic features《奇经八脉考》成书于明代,作者李时珍,是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
奇经八脉考
【奇經八脈考 李時珍
一】
治法靡不條具,若指諸掌,豈惟醫學有賴,玄修之士,亦因以見身中造化真機矣。用心之勤如此,何其仁哉!瀕湖 世儒,兼以醫鳴,一門父子兄弟富有著述,此特見一斑耳。問不佞,嘗推其直諒多闖之益。因僭識簡端,以告後之 君子。
明萬丁丑小暑日同里日岩顧問頓首書。
考証諸書目
《黃帝素問》王后玄注《靈樞經》《太倉公生死秘要》《皇甫謐甲乙經》《玄珠密語》《扁鵲脈經》《諸家 注解難經》呂廣、楊玄操、龐安時、陳瑞孫、虞庶、丁德用、宋廷臣、謝晉翁、王宗正、張元素、滑伯仁、熊宗立、 紀天錫、周與權、張世賢《華陀脈經》《仲景金匱方》《仲景傷寒論》成無己注《王叔和脈經》《褚氏遺書》褚澄 《千金方論》孫真人《徐氏脈經訣》文伯《巢氏病源》巢元方《外臺秘要》王燾《吳廣脈賦》《玉函經》杜光庭《太 平聖惠方》《諸家注解高陽生脈訣》通真子、張潔古、沈氏、李希范、張世賢、池氏、勿听子《脈經手訣》張及《南 陽活人書》《脈說》《脈要新括》通真子《診脈須知》劉元賓《陳言三因方》《崔氏紫虛脈訣》《方脈舉要》劉三 點《王貺指迷方》《李希范脈髓》《脈理玄秘》《聖濟總錄》《蔡西山脈經》《醫學發明》李東垣《楊仁齋醫脈真 經》《蕭世基脈粹》《碎金脈訣》《張擴太素脈訣》《魏伯祖脈說》《張杲醫說》《楊文德太素脈訣》《王適齋脈 訣》《王世相醫開》《詹炎舉太素脈訣》《脈訣刊誤》戴同父《決脈精要》黎民壽《彭用光太素脈》《脈訣圖說》 朱丹溪《診家樞要》滑壽《醫經小學》劉純《醫學權輿》傅滋《儒醫精要》趙繼宗《儲華谷袪疑說》《朱子文集》 《吳草廬集》《祁貫傳道集》
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
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陰維脈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寸腨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小 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在腹結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大橫在 腹哀下一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並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脅肋會足厥陰於期門(直乳下一寸半)。上胸 膈挾咽,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上二寸中央是穴)。凡 一十四穴。
奇经八脉学说文献考
奇经八脉学说文献考
张灿玾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7)4
【摘要】奇经八脉学说,属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虽与经络学说有关,但毕竟自成体系,且其形成过程尤为复杂,故特专题论述。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张灿玾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奇经八脉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J], 黄葆华
2.奇经八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评《奇经八脉考》的学术价值 [J], 高希言
3.论叶天士对奇经八脉学说的发挥 [J], 颜新
4.《奇经八脉考》辨证论治思想浅析 [J], 洪亚群
5.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成就探 [J], 吴鸿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目录
奇经八脉总说
奇经八脉总说
八脉
八脉
阴维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阳维脉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乃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见前)仆参。(见阳跷)
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Leabharlann 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二寸中央是穴)
凡一十四穴。
译文
阳维脉
作者:李时珍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下一寸)过肩前,与手少阳会干会、天。(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跷于。(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后一寸半)正营、(目窗后一寸)目窗、(临泣后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译文
阳维脉
作者:李时珍
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后,尚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阳维,故先针此二穴。仲景又云∶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桂枝汤主之。
译文
阴维脉
作者:李时珍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在内踝上五寸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腑舍。(在腹结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寸半)
二维为病
阴跷脉
阴跷脉
阳跷脉
阳跷脉
二跷为病
冲脉
冲脉
冲脉为病
任脉
任脉
任脉为病
督脉
督脉
督脉为病
带脉
带脉
带脉为病
气口九道脉
气口九道脉
释音
释音
原文
奇经八脉总说
作者:李时珍
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夏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又曰∶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证则理中汤,少阴证则四逆汤,厥阴证则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主之。
李濒湖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证,惟二经有之,故阳维为病亦苦寒热。盖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邪气在经,内与阴争而恶寒,外与阳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卑,而病寒热者,黄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阳维,似未扩充。至于阴维为病主心痛,洁古独以三阴温里之药治之,则寒中二阴者宜矣,而三阴热厥作痛,似未备矣。盖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之气上冲而然。暴痛无热,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接近者为实。凡寒痛,兼少阴及任脉者,四逆汤;兼厥阴者,当归四逆汤;兼太阴者,理中汤主之。凡热痛,兼少阴及任脉者,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阴者,失笑散。兼太阴者,承气汤主之。若营血内伤,兼夫任、冲、手厥阴者,则宜四物汤、养营汤、妙香散之类。因病药之,如此则阴阳虚实,庶乎其不瘥矣。
译文
八脉
作者:李时珍
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