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行列式和矩阵等于零的几种经典方法
求解行列式的若干方法
求解行列式的若干方法一、矩阵的行列式的基本定义行列式是以n阶方阵A=[a1,a2,a3,…an] 为参数,为定义a1,a2,a3,…an 线性相关性的函数。
它称为行列式又称为阵列式,记作|A|或det A。
二、行列式的四则运算法以n阶方阵A,B为例,记|A|=a,|B|=b,行列式满足下面的法则:(1)交换行(列):|A|= -|A'| ;(4)把存在因子分解:|A|= |A'| * |A''|。
三、行列式解法法(1)基本思想:用行列式的四则运算法把行列式分割成较小的子矩阵,最终分解成只有一项的1x1的方阵,此时,行列式的值就求得了。
(2)实施步骤:1. 找出行列式某行(列)的第一项不为零的行列(r,s),将这两项的所在的行(列)和其余的行(列)外的元素全部给"抹去"成新的矩阵;2. 令,行列式的记号变成,其中,为原行列式A中第r行(列)抹去后元素组成的矩阵,为原行列式A第r行(列)第s个元素;3. 如果新行列式A1的阶数>1,则重复第一步,令A1的矩阵的行列式变成。
令A1的第一行(列)第一个非零元素的行(列)及其余列(行)外的元素成新的矩阵,及抹去后原矩阵A1的第一行(列)第一个非零元素;4. 如此反复,最终,A1,A2,A3,…,An可以减少到一项元素,行列式的值就可求出;设有A为3阶方阵:[1,2,-3;2,1,3;3,2,1]步骤1:A的第一列第一个非零元素为1,第一行第一个非零元素的行=1,把第一行与第一列的行和元素外的元素抹去,有:A1=|-3|= -3步骤2:A1的值令为A[1]=-3,则A的值:四、Gauss-Jordan 消去法将一个n阶方阵A,转换为 n阶单位方阵1. 首先将一个方阵A与单位方阵合并成一个新的方阵H;2. 使用行列式的基本四则运算法,把H分解成上三角A1和下三角A2矩阵的叠加;3. 把A1及A2的元素分别乘以一个常数因子,使得所有非零元素都变成1;4. 将A1和A2叠加起来,即可得到一个n阶单位方阵,此时的A的行列式的值就求出来了。
计算行列式常用的7种方法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介绍7种常用方法1 三角化方法:通过行列初等变换将行列式化为三角型行列式.例1 计算n+1阶行列式xa a a a a x a a a a x D nnn32121211=+2 把某一行(列)尽可能化为零 例2 计算:yy x x D -+-+=222222222222222243 递归法(数学归纳法):设法找出D n 和低级行列式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递归.例4 证明:βαβαβαβααββααββα--=++++=++1110000010001000n n n D例5 证明范德蒙行列式(n ≥2)∏≤<≤-----==nj i jin nn n n n n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V 111312112232221321)(11114 加边法:对行列式D n 添上一适当行和列,构成行列式D n+1,且D n+1=D n 例6 证明:)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321∑=+=++++=ni in nn a a a a a a a a D5 拆分法:将行列式表为行列式的和的方法.即如果行列式的某行(或列)元素均为两项和,则可拆分为两个行列式之和 例7 设abcd=1,求证:011111111111122222222=++++ddd d c c c c b b b ba a a a6 利用行列式的乘积:为求一个行列式D 的值,有时可再乘上一个适当的行列式∆;或把D 拆分为两个行列式的积. 例8(1)1)cos()cos()cos()cos(1)cos()cos()cos()cos(1)cos()cos()cos()cos(1121332312322113121n n n n n n D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2)设S k =λ1k +λ2k +⋯+λn k (k=1,2…),求证:∏≤<≤-+-+--=nj i j in n nn n nn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n 1222111432321121)(λλ7 利用拉普拉斯定理求行列式的值.拉普拉斯定理是行列式按某一行(或列)展开定理的推广.定义(1) 在n 阶行列式D 中,任取k 行k 列 (1≤k ≤n),位于这k 行k 列交叉处的k 2个元素按原来的相对位置组成的k 阶行列式S ,称为D 的一个k 阶子式.如:D=3751485210744621则D 的一个2阶子式为:S=8261 在一个n 阶行列式中,任取k 行,由此产生的k 阶子式有C kn 个.(2) 设S 为D 的一个k 阶子式,划去S 所在的k 行k 列,余下的元素按原来的相对位置组成的n-k 阶行列式M 称为S 的余子式.又设S 的各行位于D 中的第i 1,i 2…i k 行,S 的各列位于D 中的第j 1,j 2…j k 列,称A=(-1)(i1+i2+…+ik)+(j1+j2+…+jk)M.如:3751485210744621则D 的一个2阶子式为:S=8261M=3517为S 的2阶子式 M=(-1)(1+3)+(1+3)3517为S 的代数余子式.拉普拉斯定理:若在行列式D 中任取k 行 (1≤k ≤n-1),则由这k 行所对应的所有k 阶子式与它们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等于D. 例9 计算2112100012100012100012=D 例10 块三角行列式的计算 设:⎪⎪⎭⎫ ⎝⎛=⨯⨯n n m m C B A *0或 ⎪⎪⎭⎫⎝⎛=⨯⨯n n m m C B A 0* 则:detA=(detB)(detC).特别地:若A=diag(A 1,A 2,…,A t ),则DetA=(detA 1)(detA 2)…(detA t ).例11 设分块矩阵⎪⎪⎭⎫⎝⎛=D C B A 0,其中0为零阵,B和D可逆,求A-1.例12 计算nn b b b a a a D 1001000102121 =例13 设:⎪⎪⎭⎫ ⎝⎛=C B A , BC T =0.证明:|AA T |=|BB T ||CC T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0
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0克莱姆法则作为线性代数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广泛应用于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
然而,当遇到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情况时,克莱姆法则便无法适用,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本文将探讨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零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克莱姆法则的数学表达为:对于给定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构造矩阵并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当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时,可以通过求解特征向量得到方程组的全部解。
然而,当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时,矩阵可能存在特征值重复的情况,导致无法通过特征向量求解方程组的解。
二、解决方法当系数行列式为零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考虑其他方法:对于系数行列式为零的线性方程组,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如高斯消元法、逆矩阵法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特殊情况时可能更加有效。
2.调整系数矩阵:如果系数矩阵的列向量组无解或存在无数多个解,可以考虑调整系数矩阵,使其满足克莱姆法则的使用条件。
3.考虑非线性方程组:如果线性方程组无法求解,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通常更为复杂,但也更具灵活性。
三、实际应用克莱姆法则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统计、经济、工程等领域中,线性方程组常常用于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克莱姆法则则为求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当系数行列式为零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此外,克莱姆法则还可以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
在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任务中,线性方程组常用于描述像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亮度变化,此时克莱姆法则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情况在解决线性方程组时可能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调整系数矩阵、使用其他方法或考虑非线性方程组等方法进行解决。
克莱姆法则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统计、经济、工程、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遇到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情况时,我们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零
克莱姆法则系数行列式为零什么是克莱姆法则?克莱姆法则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用于解决n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唯一性。
根据克莱姆法则,如果一个n阶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等于零,那么这个方程组有唯一解。
反之,如果行列式等于零,那么这个方程组要么无解,要么有无穷多解。
什么是行列式?行列式是一个与矩阵相关的数学工具,用于判断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对于一个n阶矩阵A,它的行列式可以表示为A 或det(A)。
行列式是一个数,可以通过对矩阵中的元素进行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得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可通过展开定理或高斯消元法来实现。
行列式为零的意义当一个n阶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等于零时,意味着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可能为0或者无穷多。
这是因为在计算行列式时,零表示其中存在线性相关的行或者列,使得方程组的多个方程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或者方程组的解存在冗余。
这种情况下,方程组的解空间不是唯一确定的,使得方程组可能无解或者存在无穷多解。
证明行列式为零的方法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时,有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展开定理:根据展开定理,行列式可以通过按照某一行或某一列展开来计算。
如果在展开过程中发现存在某一行或者某一列的元素全为零,那么行列式的值就为零。
2. 利用高斯消元法:我们可以利用高斯消元法将系数矩阵化为行简化阶梯型矩阵,如果在化简过程中发现存在一行全为零的情况,那么行列式的值也为零。
3. 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可以用来简化计算或判断。
其中一个性质是当矩阵的某一行或者某一列全为零时,行列式的值为零。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对行列式的行和列进行互换,并利用对角线元素为零的结构性质来证明。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方程组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判断系数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
这一结果在解方程组或者判断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列式为零的案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行列式为零的情况。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总结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总结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它在矩阵理论、方程组求解、向量空间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的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1.代数余子式法:代数余子式法是计算行列式的一种经典方法。
对于n*n阶行列式A,可以按照第一行(或第一列)的元素展开得到n个代数余子式,然后按照代数余子式定义计算行列式。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行列式A的第一行(或第一列)的所有元素,记作a11,a12,...,a1n。
(2)计算n个代数余子式,第i个代数余子式记作A(i,1)(或A(1,i))。
A(i,1)等于元素a1i所在行与列组成的n-1阶子行列式的行列式值。
(3)用代数余子式计算行列式,行列式的值等于各代数余子式与元素a1i的乘积之和:det(A) = a11*A(1,1) - a12*A(2,1) + a13*A(3,1) - ... + (-1)^(n+1)*a1n*A(n,1)。
2.拉普拉斯展开法:拉普拉斯展开法也是计算行列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行列式A的其中一行(或其中一列),记作第k行(或第k列)。
(2)计算代数余子式,第i行第j列元素所对应的代数余子式记作A(i,j)(或A(j,i))。
A(i,j)等于元素aij所在行与列组成的n-1阶子行列式的行列式值。
(3)用代数余子式计算行列式,行列式的值等于各代数余子式与元素aij的乘积之和:det(A) = a1k*A(1,k) - a2k*A(2,k) + a3k*A(3,k) - ... + (-1)^(k+1)*ank*A(n,k)。
3.克莱姆法则:克莱姆法则是计算线性方程组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可以用来计算行列式。
对于n个未知数的n个线性方程组Ax = b,其中A是一个n*n阶矩阵,x和b都是n维列向量。
如果矩阵A是非奇异的(即行列式det(A)≠0),则可以用克莱姆法则求解方程组。
具体步骤如下:(1)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按列分成n个子矩阵A1,A2,...,An,其中第i个子矩阵Ai将系数矩阵A的第i列替换为等号右边的向量b。
线性代数特殊行列式及行列式计算方法总结
线性代数特殊行列式及行列式计算方法总结线性代数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向量、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等代数结构的性质与特征。
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以及描述线性变换的性质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特殊行列式的特点以及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一、特殊行列式1.恒等行列式:表示为,I,其中I是一个n阶单位矩阵。
恒等行列式的值始终为12.零行列式:当矩阵的其中一行(列)全为0时,行列式的值为0。
3.对角行列式:当一个矩阵只有两条对角线上的元素不为0,其他元素都为0时,该行列式称为对角行列式。
对角行列式的值等于对角线上的数的乘积。
4.正交行列式:当一个矩阵的行(列)两两正交时,该行列式称为正交行列式。
正交行列式的值为1或-15.上三角行列式和下三角行列式:当一个矩阵上方(下方)所有元素都为0时,该行列式称为上三角行列式(下三角行列式)。
上三角行列式和下三角行列式的值等于对角线上的数的乘积。
二、行列式的计算方法1.全选定理:对于一个n阶行列式,可以通过全选定理将其划分为n 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元素。
根据全选定理,行列式的值等于每个部分的和。
2.代数余子式法:通过将行列式的每个元素都与其代数余子式相乘,并加减得到行列式的值。
代数余子式是从行列式中划去一行一列后剩下的(n-1)阶行列式。
3.列展开法:选择行或列展开,将行列式的展开式记作以第i行(列)展开为Ai,行列式的值可以表示为Ai与其对应的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的和。
4.递推关系式:行列式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当对调行(列)的位置时,行列式的值相反。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通过多次对调行(列)将矩阵化简为上三角行列式或下三角行列式,进而求解行列式的值。
5.三角行列式:对于上三角行列式和下三角行列式,可以直接用对角线上的元素的乘积得到行列式的值。
总结:线性代数中的特殊行列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恒等行列式、零行列式、对角行列式、正交行列式以及上三角行列式和下三角行列式。
一般技巧求解行列式
一般技巧求解行列式要解行列式,可以使用多种一般技巧。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展开法:行列式可以通过展开法进行求解。
展开法可以根据行列式的定义,将行列式展开为一系列的代数式相加。
例如,对于一个3阶行列式:| a b c || d e f || g h i |我们可以选择第一行展开:| a b c | = a * | e f | - b * | d f | + c * | d e || h i | | g i | | g h |然后可以通过继续展开这些子行列式,直到得到一个只有一个元素的行列式为止。
最终相加这些代数式就可以得到行列式的值。
2. 初等行变换:行列式的值不受初等行变换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初等行变换简化行列式的计算。
初等行变换包括以下三种操作:(1) 交换两行的位置。
(2) 用一个非零常数乘某一行。
(3) 用一个行乘另一行再加到第三行上。
利用初等行变换,可以将行列式变为上三角形行列式或者对角行列式的形式,从而简化计算。
3.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具有一些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1) 行列式与其转置行列式相等。
(2) 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完全相同,则行列式的值为0。
(3) 如果行列式的某一行(列)有一个元素等于0,那么行列式的值为0。
(4)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乘以一个非零常数,行列式的值等于原行列式的值乘以这个常数。
(5)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再加到另一行(列)对应元素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简化行列式的形式,减少计算量。
4. 克拉默法则:对于n阶方阵A的系数矩阵A和常数矩阵b,如果A的行列式不为0,则该方程组有唯一解,并且解为x = (Dx/D, Dy/D, Dz/D, ......, Dn/D),其中Dx表示把矩阵A 的第x列用向量b替换掉后,求得的行列式。
例如,对于二阶方阵:| a b || c d |方程组ax + by = e, cx + dy = f可以通过克拉默法则求解。
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及证明
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及证明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及证明结论一:若矩阵A的任意一行乘以矩阵B的任意一列得到的元素之和为0,则矩阵AB等于0。
证明:设矩阵A为m×n矩阵,矩阵B为n×p矩阵,矩阵AB为m×p矩阵。
根据矩阵乘法的定义,矩阵AB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矩阵A的第i行与矩阵B的第j列相乘后的元素之和。
即AB[i][j] = A[i][1] * B[1][j] + A[i][2] * B[2][j] + ... + A[i][n] * B[n][j]当A的任意一行乘以B的任意一列得到的元素之和为0时,即对于任意的i和j,有:A[i][1] * B[1][j] + A[i][2] * B[2][j] + ... + A[i][n] * B[n][j] = 0因此,AB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0,即AB等于0。
结论二:若矩阵B的任意一列乘以矩阵A的任意一行得到的元素之和为0,则矩阵AB等于0。
证明:设矩阵A为m×n矩阵,矩阵B为n×p矩阵,矩阵AB为m×p矩阵。
根据矩阵乘法的定义,矩阵AB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矩阵A的第i行与矩阵B的第j列相乘后的元素之和。
即AB[i][j] = A[i][1] * B[1][j] + A[i][2] * B[2][j] + ... + A[i][n] * B[n][j]当B的任意一列乘以A的任意一行得到的元素之和为0时,即对于任意的i和j,有:A[1][i] * B[j][1] + A[2][i] * B[j][2] + ... + A[n][i] * B[j][n] = 0即AB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为0,即AB等于0。
结论三:若矩阵A的任意一行与矩阵B的任意一列的对应元素之积之和为0,则矩阵AB等于0。
证明:设矩阵A为m×n矩阵,矩阵B为n×p矩阵,矩阵AB为m×p矩阵。
证明行列式和矩阵等于零的几种经典方法
前言:一、线代的特点:1、内容抽象2、概念多3、符号多4、计算原理简单但计算量大5、证明简洁但技巧性强6、应用广泛二、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做难题。
要分层次,扎扎实实的学习2、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定义、符号)基本结论(定理、公式)基本计算(计算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等)基本证明和推理方法3、自己动手推证书中的每个结果尽量体会结论、证明的思想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简要总结4、贯穿前后,注意发现线代课内容的重要规律。
提出问题的规律(存在、个数、结构、求法)变换和标准形式(如行列式和上三角行列式)问题相互转化5、要多与同学讨论,虚心向别人请教问题。
要经常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乐于同别人交流该方法引至李永乐老师的讲义,由KJ1234CN整理一、行列式等于零的证明方法例题1:A^2=A,A≠E,证明|A|=0(复习全书理工类P364例1.35)由于书上已经有详尽的解题方法(四种),KJ不再复述,KJ在此只强调证法二在这里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解法由A^2=A,有A(A-E)=0,∵A≠E∴(A-E)≠0,∴A=0 ∴|A|=0其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矩阵的运算规则,AB=0,若B≠0不能推出A=0。
例如[1 1][ 1 1][1 1][-1 -1]=0,但是A、B都不等于0(KJ废话:该种方法由错误的方法解出了正确的答案,很多人在做题过程中经常只对答案而不管过程,考试的时候也使用他用过的错误的方法,结果出来的分数与他估计的相去甚远,其原因我想也就在与此!他们没有细细体味书上的解题过程,也没有反省自己的解题方法与书上的不同之处。
KJ奉劝大家,在看书时,对于例题一定要先做后看,并对和书上的不同的解题方法细细体会,辨别对错)二、矩阵等于零的证明方法例题2:A是m*n的矩阵,B是n*p的矩阵,R(B)=n。
证明当AB=0时,A=0证法一:<方法>矩阵的秩等于0,则矩阵等于0∵AB=0,∴B的每一列都是AX=0的解又∵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向量个数=未知数的个数-系数矩阵的秩;R(B)=n∴AX=0的解中至少有n个线性无关,n-R(A)≥n∴0≤R(A)≤0 ∴R(A)=0证法二:∵R(B)=n∴设β1,β2......βn是B中线性无关的列向量设B1=(β1,β2......βn),则B1可逆∴AB1=0∴AB1B1^-1=0B1^-1=0∴A =0证法三:<方法>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为0将A按矩阵的通用表示方法表示,B按行分列[a11 ... a1n][... ... ...]=A[an1 ... ann][α1][α2][...]=B[αn]则[a11α1+...+a1nαn][.................]=AB=0[an1α1+...+annαn]∴有方程组[a11α1+...+a1nαn=0[.................=0[an1α1+...+annαn=0∵R(B)=n∴α1...αn现性无关∴a11 ... a1n=0................an1 ... ann=0∴A=0通过方法三,我们要注意到矩阵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即:初等矩阵P左(右)乘A,所得P A(AP)就是A作了一次与P同样的行(列)变换。
行列式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行列式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它在代数、几何和物理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对行列式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行列式计算方法选择参考。
一、行列式的定义在开始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行列式的定义。
二、行列式的计算方法1. 代数余子式法代数余子式法是计算行列式的经典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根据行列式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来计算行列式的值。
具体步骤是:选取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计算每个元素对应的余子式,然后利用代数余子式的定义进行计算得到行列式的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可以灵活地选择计算的行或列;缺点是当矩阵较大时,计算量较大,容易出现精度问题。
2. 拉普拉斯展开法3. LU分解法LU分解法是一种将行列式转化为上、下三角矩阵相乘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矩阵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和一个上三角矩阵U的乘积,然后通过LU分解后的矩阵来求解行列式的值。
具体步骤是:将原矩阵A进行LU分解,然后通过对角线元素的乘积得到行列式的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计算量,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矩阵的行列式求解;缺点是LU分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值精度问题,影响行列式计算的准确性。
4. 特征值法以上介绍了四种计算行列式的经典方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在计算效率、计算精度等方面的优劣。
三、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1. 计算效率在计算效率方面,代数余子式法和拉普拉斯展开法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代数余子式计算,当矩阵规模较大时,计算量会呈指数级增长,因此效率较低。
LU分解法和特征值法都是通过对矩阵进行变换来减少计算量,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矩阵的行列式求解。
在计算效率方面,LU分解法相对特征值法更加简单高效。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解析论文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和解析论文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重要的概念,其在矩阵理论、向量空间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包括拉普拉斯展开、按行(列)展开、递推法等。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适用性,下面将详细介绍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并从一篇经典的解析论文中探讨行列式在数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行列式的计算方法1.拉普拉斯展开法:拉普拉斯展开法是求行列式的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假设A是一个n阶方阵,其中元素用a_ij表示,对于任意一个a_ij,可以通过展开该元素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他元素来计算行列式的值。
拉普拉斯展开法的基本原理是递归地求解子行列式的值,直到得到一个1阶行列式。
例如,对于一个3阶行列式A=,a_11a_12a_13a_21a_22a_2a_31a_32a_3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展开法按第一行展开来计算行列式的值:A,=a_11*,A_11,-a_12*,A_12,+a_13*,A_1=a_11*(a_22*a_33-a_23*a_32)-a_12*(a_21*a_33-a_23*a_31)+a_13*(a_21*a_32-a_22*a_31)其中,A_11,表示去掉第一行第一列元素的2阶子行列式,以此类推。
2.按行(列)展开法:按行(列)展开法是求行列式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通过选择其中一行(列),将行列式扩展为若干个较小阶的子行列式,最终递归地计算行列式的值。
按行展开和按列展开所得到的计算表达式相同,只是展开的方式不同而已。
例如,对于一个3阶行列式A=,a_11a_12a_13a_21a_22a_2a_31a_32a_3可以通过按第一行展开来计算行列式的值:A,=a_11*,A_11,-a_12*,A_12,+a_13*,A_1=a_11*(-1)^(1+1)*(a_22*a_33-a_23*a_32)-a_12*(-1)^(1+2)*(a_21*a_33-a_23*a_31)+a_13*(-1)^(1+3)*(a_21*a_32-a_22*a_31)其中,(-1)^(i+j)是代数余子式。
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证明
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证明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儿严肃的数学话题——行列式。
别担心,我会尽量把它讲得轻松有趣,保证不会让你觉得像是在看干巴巴的数学教科书。
今天我们要证明的是一个经典结果:如果一个行列式的两行是相等的,那这个行列式的值就等于零。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哦,咱们一步一步来。
2. 行列式的基本概念2.1 行列式是什么?首先,行列式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行列式是一个数字,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矩阵的一些特性。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神秘的宝箱,里面藏着许多关于矩阵的信息,比如说它的可逆性、体积变换等等。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看上去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就能游刃有余。
2.2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有几个特别的性质,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如果矩阵的两行(或者两列)相等,那么它的行列式就是零。
这就像是一个警告牌,告诉我们:“嘿,小心,这里有重复的东西,别往前走!”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拆解这个道理,看看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3. 证明过程3.1 理论基础首先,假设我们有一个 ( n times n ) 的矩阵 ( A ),其中有两行是相等的。
比如说,第 ( i ) 行和第 ( j ) 行完全一样。
我们用 ( A_i ) 和 ( A_j ) 来表示这两行。
好啦,大家跟上哦!我们知道,行列式的计算是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进行的。
3.2 行列式展开现在,我们来展开一下这个行列式。
根据行列式的性质,当我们展开这个行列式的时候,所有包含 ( A_i ) 和 ( A_j ) 的项,实际上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行列式的计算就像是在拼拼图,有两个相同的拼块。
你想想,如果两个拼块一模一样,那拼出来的结果,怎么可能是个好东西呢?接着,如果我们把这两行调换位置,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行列式的世界里,这可是大事儿。
根据行列式的性质,调换两行会导致行列式的符号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 det(A) = det(A) )。
克拉默法则行列式等于0
克拉默法则行列式等于0克拉默法则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它利用行列式的性质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在解决线性方程组时,如果系数矩阵的行列式等于0,那么该线性方程组无唯一解或者无解。
本文将介绍克拉默法则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其具体操作步骤。
克拉默法则是由法国数学家克拉默于18世纪提出的,它适用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线性方程组是由多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每个线性方程都是未知数的线性组合。
克拉默法则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系数矩阵的行列式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在解决线性方程组时,首先需要将方程组转化为矩阵形式,即将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放入矩阵的对应位置。
例如,对于一个二元线性方程组:a₁x + b₁y = c₁a₂x + b₂y = c₂可以将其表示为矩阵形式:┌ ┐ ┌ ┐ ┌ ┐│ a₁ b₁ │ │ x │ │ c₁ ││ │ * │ │ = │ ││ a₂ b₂ │ │ y │ │ c₂ │└ ┘ └ ┘ └ ┘其中,系数矩阵为:┌ ┐│ a₁ b₁ ││ ││ a₂ b₂ │└ ┘利用克拉默法则,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系数矩阵的行列式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具体而言,将系数矩阵的每一列分别与常数项构成新的矩阵,然后计算该矩阵的行列式。
例如,在二元线性方程组中,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替换系数矩阵的第一列、第二列为常数项后的两个矩阵的行列式:Dx = ┌ ┐ ┌ ┐ ┌ ┐│ c₁ b₁ │ │ x │ │ c₁ ││ │ * │ │ = │ ││ c₂ b₂ │ │ y │ │ c₂ │└ ┘ └ ┘ └ ┘Dy = ┌ ┐ ┌ ┐ ┌ ┐│ a₁ c₁ │ │ x │ │ c₁ ││ │ * │ │ = │ ││ a₂ c₂ │ │ y │ │ c₂ │└ ┘ └ ┘ └ ┘然后,分别计算Dx和Dy的值,即计算这两个矩阵的行列式。
如果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0,即D et ≠ 0,那么根据克拉默法则,未知数的值可以分别表示为:x = Dx / Dety = Dy / Det其中,Det为系数矩阵的行列式。
正定矩阵的几种经典证明方法
正定矩阵的几种经典证明方法正定矩阵作为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在数学与物理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线性代数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正定矩阵,那么正定矩阵的证明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总结几种较为经典的证明方法。
一、特征值方法正定矩阵具有正定的特征值。
这一点是判断正定矩阵的重要依据。
如果判断一个方阵是否是正定矩阵,我们可以先求出其特征值,然后判断其特征值是否为正数。
如果所有的特征值都是正数,那么就可以确认该方阵是正定矩阵。
二、二次型方法正定矩阵的另一种较为常用的判断方法是利用其二次型的性质。
对于一个关于向量x的二次型Q(x),如果当x≠0时,Q(x)>0,那么这个二次型就是正定的。
而对于正定矩阵,其二次型就一定是正定的。
三、行列式方法正定矩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行列式的值始终大于0。
我们可以采用按照顺序进行行列式的一般化展开,然后观察每个项的符号,最终确定行列式的值是否大于0。
如果行列式的值大于0,那么该矩阵就是正定矩阵。
四、矩阵分解方法对于对称正定矩阵,其有很多可以用于判断其性质的矩阵分解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Cholesky分解。
Cholesky分解方法的思想是将对称正定矩阵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和它的转置矩阵的乘积。
如果能够成功将对称正定矩阵分解为下三角矩阵的乘积,那么就可以证明该矩阵是正定矩阵。
五、极值法正定矩阵的一个特性是其可以使二次型的值最小。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次型的最小值来判断一个矩阵是否是正定矩阵。
具体的判断方法是,求出矩阵的特征向量,然后代入二次型,将其转化为关于特征向量的多项式。
我们可以根据多项式的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值,来判断矩阵是否是正定矩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正定矩阵的判定方法。
不同的判定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来进行正定矩阵的证明。
特殊行列式的规律
特殊行列式的规律特殊行列式的规律是指在矩阵中的一些特殊性质和规律,这些规律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特殊行列式的规律,并解释其应用。
一、单位矩阵的行列式单位矩阵是指对角线上元素全为1,其余元素全为0的矩阵。
单位矩阵的行列式为1,这是因为单位矩阵的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1,而其他位置上的元素全为0,因此可以通过对角线元素相乘得到1。
二、上三角矩阵的行列式上三角矩阵是指矩阵的下三角区域全为0的矩阵。
上三角矩阵的行列式等于其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这是因为上三角矩阵的下三角区域全为0,只有对角线上的元素不为0,因此可以通过对角线元素相乘得到行列式的值。
三、下三角矩阵的行列式下三角矩阵是指矩阵的上三角区域全为0的矩阵。
下三角矩阵的行列式等于其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这是因为下三角矩阵的上三角区域全为0,只有对角线上的元素不为0,因此可以通过对角线元素相乘得到行列式的值。
四、对称矩阵的行列式对称矩阵是指矩阵的转置等于其本身的矩阵。
对称矩阵的行列式可以通过特征值相乘得到。
这是因为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且特征值的乘积等于行列式的值。
五、反对称矩阵的行列式反对称矩阵是指矩阵的转置的相反数等于其本身的矩阵。
反对称矩阵的行列式等于0。
这是因为反对称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全为0,而非对角线元素满足相反数的关系,因此行列式的值为0。
六、Vandermonde矩阵的行列式Vandermonde矩阵是指矩阵的第i行的元素是从1到n的连续整数次幂,第j列的元素是从1到m的连续整数次幂。
Vandermonde矩阵的行列式等于各列元素之间的差的乘积的乘积。
这是因为Vandermonde矩阵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行列式的计算方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特殊行列式的规律及其应用。
特殊行列式的规律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线性代数、微积分和概率统计等领域。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矩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问题求解中,特殊行列式的规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sylvester定理证明
sylvester定理证明Sylvester定理是一个经典的数学定理,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sylvester定理的证明过程。
第一步,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sylvester矩阵。
sylvester矩阵是一个特殊的方阵,其中每个元素都是由两个系数之和决定的,i和j表示矩阵中的行和列:sij = i + j。
举个例子,当i = 1,j = 3时,s13 = 4。
可以看出,sylvester矩阵的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i和j值对应。
第二步,我们需要证明sylvester矩阵的行列式为零。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行列式的定义来推导。
sylvester矩阵的行列式可以写成:|S| = |1 2 3 … n ||2 3 4 … n+1 ||3 4 5 … n+2 ||… … … … … ||n n+1 n+2 … n+n-1|我们可以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将第一列的元素依次减去前一列的元素,即2-1,3-2,4-3,以此类推,得到以下的行列式:|S| =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1 ||… … … … … ||1 1 1 … 1 |因此,|S| = 0。
第三步,我们需要证明sylvester矩阵的秩为n-1。
我们可以根据矩阵的性质推导出结论。
sylvester矩阵中有n个行向量和n个列向量,在行向量和列向量中,每一个数都有一个唯一的配对,其和等于任意一个元素的位置和。
我们可以将这些配对的数看作一个向量,然后忽略掉这些向量的线性关系,得到一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由于这些向量是n维的,因此它们的秩为n-1。
因此,sylvester矩阵的秩也为n-1。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推导,我们证明了sylvester定理。
该定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学定理,在抽象代数、线性代数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物理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证明
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证明《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证明》一、概念解析在线性代数中,行列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对一个方阵进行运算并得出一个标量值。
行列式的计算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性质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当行列式中有两行相等时,其值等于零。
本文将重点探讨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的证明过程。
二、行列式的基本定义我们需要了解行列式的基本定义。
对于一个n阶方阵A = (a_{ij}),它的行列式记作|A|,其中行列式的值的计算遵循以下规则:1. 当n=1时,|A| = a_{11}。
2. 当n=2时,|A| = a_{11}a_{22} - a_{12}a_{21}。
3. 当n>2时,|A|的计算涉及到代数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带号,具体计算规则较为复杂,在此不做详细展开。
三、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的证明过程现在,我们来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的性质。
假设有一个n阶方阵A,其中第i行与第j行完全相等(i≠j)。
我们记B为将A的第j 行替换为第i行后得到的矩阵。
那么,根据行列式的性质,我们有|A|= |B|。
我们考虑矩阵A和矩阵B的关系。
由于A的第i行与第j行相等,所以A与B的关系是通过对调第i行和第j行得到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基本行变换将B变换为A,而在变换的过程中行列式的值不变。
具体的行变换包括:将第i行加上第j行的k倍,将第i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等。
由此可知,矩阵B经过一系列基本行变换可以变换为矩阵A。
|A| = |B|,即|A|的值与|B|的值相等。
但由于A的第i行与第j行相等,代数余子式的某些项在|A|的计算中会相互抵消,最终导致|A|的值为零。
可以得出结论:当行列式A中有两行相等时,其值等于零。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在代数运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几何、物理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证明行列式两行相等等于零的性质,其实是通过代数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矩阵运算相结合,深化了我对行列式性质的理解。
奇数反对称行列式为0证明
奇数反对称行列式为0证明
奇数反对称行列式为0的证明过程涉及到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们将逐步展开这一证明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奇数阶反对称矩阵。
一个n阶矩阵A称为反对称矩阵,如果对于所有的i和j(1≤i,j≤n),都有Aij=−Aji。
如果n是奇数,则我们称这样的矩阵为奇数阶反对称矩阵。
现在,我们来证明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的值为0。
证明过程如下:
第一步,我们考虑一个n阶反对称矩阵A,其中n是奇数。
第二步,根据行列式的性质,我们知道行列式的值与其转置矩阵的行列式值相同,即|AT|=|A|。
第三步,由于A是反对称矩阵,所以AT=−A(转置矩阵的每个元素都是原矩阵对应元素的相反数)。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结论代入第二步的等式中,我们得到|−A|=|A|。
第五步,再根据行列式的性质,我们知道乘以一个负数的行列式,其值会变号,即|−A|=−|A|。
第六步,将第五步的结论与第四步的等式联立,我们得到−|A|=|A|。
第七步,整理上述等式,我们得到|A|=0。
因此,我们证明了奇数阶反对称矩阵的行列式值为0。
这一结论在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奇数阶反对称矩阵的一些基本性质,对于理解矩阵和行列式的性质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小结:计算(证明)行列式的常用方法
n
a1 a 2 L a n x a2 L an x M L an M x
Dn+1 = x + ∑ ai a2 M M
x + ∑ ai a2 a3 L
i =1
提取第一列的公因子, 提取第一列的公因子,得
1 1 n D n +1 = ( x + ∑ a i ) 1 i =1 L 1
例
设
a11 a 21 D1 = L a n1
a12 L a1n a 22 L a 2 n L L L a n 2 L a nn
,
a11 a 21 b D2 = L a n1 b
证明: 证明: 1 = D 2 . D
n −1
a12 b
−1
a 22 L an2 b
n− 2
L a1n b1− n L a 2 n b2− n L L M a nn
评注 本题是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将所给行列式的 某行( 化成只含有一个非零元素, 某行(列)化成只含有一个非零元素,然后按此 展开,每展开一次, 行(列)展开,每展开一次,行列式的阶数可降 如此继续进行, 低 1阶,如此继续进行,直到行列式能直接计算 出来为止(一般展开成二阶行列式). ).这种方法 出来为止(一般展开成二阶行列式).这种方法 对阶数不高的数字行列式比较适用. 对阶数不高的数字行列式比较适用.
计算(证明)行列式(总结)
1 例 用定义计算(证明) 用定义计算(证明) 用行列式定义计算
0 a12 a 21 a 22 D5 = a 31 a 32 0 a 42 0 a 52
a13 0 0 a 23 a 24 a 25 a 33 a 34 a 35 a 43 0 0 a 53 0 0
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
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
ab矩阵等于0的五个结论: AB=O(零矩阵) 是|A||B|=0的充分
不必要条件,不是等价的,所以AB≠O时可以有|A||B|=0
1.如:A=[1,1],B=[1,-1](注意,此处有转置,B是列向量)。
满足AB=0,B≠0吧。
2.结论①是显然的,因为X=B≠0就是AX=0的非零解。
结论②是充分非必要条件,A=0当然成立,但是也存在A≠0的情况,所以要通过秩等方式去研究这个A。
3.行列式等于0的条件很松,只要不满秩就可以,是个超大集合;举个例子,三维中考虑到xy平面的投影矩阵,它作用的是一个面;
高维中,只要有某一维上投影是0,行列式就为0;n维矩阵空间的
子集中,0~n-1维子空间在n维中都是不满秩的。
总结:零矩阵的条件非常紧,它是0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线代的特点:
1、内容抽象
2、概念多
3、符号多
4、计算原理简单但计算量大
5、证明简洁但技巧性强
6、应用广泛
二、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做难题。
要分层次,扎扎实实的学习
2、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定义、符号)
基本结论(定理、公式)
基本计算(计算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等)
基本证明和推理方法
3、自己动手推证书中的每个结果
尽量体会结论、证明的思想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简要总结
4、贯穿前后,注意发现线代课内容的重要规律。
提出问题的规律(存在、个数、结构、求法)
变换和标准形式(如行列式和上三角行列式)
问题相互转化
5、要多与同学讨论,虚心向别人请教问题。
要经常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乐于同别人交流
该方法引至李永乐老师的讲义,由KJ1234CN整理
一、行列式等于零的证明方法
例题1:A^2=A,A≠E,证明|A|=0(复习全书理工类P364例1.35)
由于书上已经有详尽的解题方法(四种),KJ不再复述,KJ在此只强调证法二
在这里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解法
由A^2=A,有A(A-E)=0,∵A≠E∴(A-E)≠0,∴A=0 ∴|A|=0
其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矩阵的运算规则,AB=0,若B≠0不能推出A=0。
例如
[1 1][ 1 1]
[1 1][-1 -1]=0,但是A、B都不等于0
(KJ废话:该种方法由错误的方法解出了正确的答案,很多人在做题过程中经常只对答案而不管过程,考试的时候也使用他用过的错误的方法,结果出来的分数与他估计的相去甚远,其原因我想也就在与此!他们没有细细体味书上的解题过程,也没有反省自己的解题方法与书上的不同之处。
KJ奉劝大家,在看书时,对于例题一定要先做后看,并对和书上的不同的解题方法细细体会,辨别对错)
二、矩阵等于零的证明方法
例题2:A是m*n的矩阵,B是n*p的矩阵,R(B)=n。
证明当AB=0时,A=0
证法一:<方法>矩阵的秩等于0,则矩阵等于0
∵AB=0,∴B的每一列都是AX=0的解
又∵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向量个数=未知数的个数-系数矩阵的秩;R(B)=n
∴AX=0的解中至少有n个线性无关,n-R(A)≥n
∴0≤R(A)≤0 ∴R(A)=0
证法二:
∵R(B)=n∴设β1,β2......βn是B中线性无关的列向量
设B1=(β1,β2......βn),则B1可逆
∴AB1=0
∴AB1B1^-1=0B1^-1=0
∴A =0
证法三:<方法>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为0
将A按矩阵的通用表示方法表示,B按行分列
[a11 ... a1n]
[... ... ...]=A
[an1 ... ann]
[α1]
[α2]
[...]=B
[αn]
则
[a11α1+...+a1nαn]
[.................]=AB=0
[an1α1+...+annαn]
∴有方程组
[a11α1+...+a1nαn=0
[.................=0
[an1α1+...+annαn=0
∵R(B)=n∴α1...αn现性无关
∴
a11 ... a1n=0
................
an1 ... ann=0
∴A=0
通过方法三,我们要注意到矩阵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即:初等矩阵P左(右)乘A,所得P A(AP)就是A作了一次与P同样的行(列)变换。
例如:
[ 1 0 0]
[ 0 1 0]
[-1 0 1]相当于第一行乘以-1加到第三行
再如:
[ 1 0 1][ 1 2 3]
[ 0 1 0][ 2 3 4]=
[ 1 2 0][ 3 4 5]
[α1+α3]
[α2]
[α1+2α2]= [4 6 8] [2 3 4] [5 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