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总效率高可以节省能源。 调制形式
由于雷达体制不同,信号调制也不同,图中a为矩形
脉冲调制,b为脉冲压缩雷达的线性调制,c为相位脉 冲压缩雷达使用的相位编码信号。
雷达原理-发射机主要质量指标
信号稳定度
指信号的各项参数如振幅、频率(或相位)、脉宽、
重复频率等是否随时间作不应有的变化,会造成信号 不稳、假目标、旁瓣等。因此要求雷达发射机频谱纯 度要高,多普勒雷达一般要求达到-80db。
雷达原理
雷达的发展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侦测和定距)的缩写及音 译。将电磁能量以定向方式发射至空中,接收物体 所反射之电波,以计算出该物体的方向,高度及速 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以地面为目标的雷 达可以用于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
HF(3-30MHz) VHF(30-300MHz) UHF(300-1000MHz) L(1000-2000MHz)(Long) S(2000-4000MHz)(short) C(4000-8000MHz) ( Compromise) X(8000-12000MHz)(标示地 点) Ku(12-18GHz)( K-undown) K(18-27GHz)( Kurtz) Ka(27-40GHz) (K-above) mm(40-300GHz) 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功率条件下,定向天线在目标上功率,与理想的不 定向天线辐射功率之比),这样发射天线在目标方 向上产生的功率密度为
P 1G1 S1 G1 S1 2 4R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目标受到发射电磁波的照射,将产生散射回波,散
射功率大小与发射功率密度S1和目标散射截面积 σ(一般为平方米)有关,假定目标接收到的功率无 损耗地辐射出来,可以得到目标散射功率(二次辐 射功率)为 P 1G1 P 2 S1 4R 2 假设P2均匀辐射,在接收天线处收到的回波功率 密度为 P P 2 1G 1 S2 2 4R (4R 2 ) 2
缺点
工艺复杂,成本高。 体积比较大。
雷达原理-发射机主要质量指标
工作频率或波段
工作频率或波段按照雷达的用途确定,为了提高性能或抗干扰,
可能在几个频率上跳变工作,频段决定了发射机的设计方案。 工作频段选择影响发射管种类选择,1000M以下主要用微波三 极四极管,1000M以上使用多腔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等。
D R cos
H R sin
R H D
目标 P
O
雷达
B 正北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雷达发射机脉冲平均功率为P1,在距天线R远的目
标处功率密度(单位面积功率)为发射机功率比上 半径为R的假想球面积,全向天线距雷达站R处的 P 功率密度为 1 S1 4R 2
雷达使用定向天线,设天线增益为G1(在同样输入
方程中反射物的有效反射面积和最小可检测信号不可
准确预测,因此该公式常用于估算,并考察雷达参数 对作用距离的影响程度。
雷达原理-雷达发射机
雷达利用物体反射电磁波的特性来发现目标并确定
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速度等。 发射机提供一种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 经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发射机分类
雷达的发展
1940年,德国GEMA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平面位
置指示(Plane Position Lndicator(PPI))雷达。
1944年,对柏林轰炸,PPI雷达在显示屏幕上显示
出400多架轰炸机。
雷达概述-分类
应用场合 军用
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 搜索雷达和警戒雷达 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 制导雷达 战场监视雷达 机载雷达 舰载雷达 炮瞄雷达
单级振荡式
主振放大式
雷达原理-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框图和各级波形
雷达原理-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优点
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体积小轻便。 制造成本低,比较经济。
缺点
使用磁控管振荡器频率稳定度一般为10^-4,采用稳
频和自动频率调整也只有10^-5,因此难以形成复杂 波形。 射频脉冲之间的相位不相参,不能满足脉冲多普勒、 脉冲压缩等现代雷达的要求。
雷达原理-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采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雷达原理-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优点
由于频率的稳定度和精度在低电平决定,较易采取各
种稳频措施,恒温、防震、稳压、晶体滤波、锁相等, 可以得到很高的频率稳定度。 可以发射相位相参信号,可用于脉冲多普勒雷达中。 适用于频率捷变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能产生复杂 波形,用于同一部雷达满足多项功能要 求,如既能搜索,又能跟踪,还可以对雷达进行自检 等。
雷达的发展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 1886年赫兹采用人工方法产生电磁波
1903年德国人维尔思姆探测到了从船上反射的电磁波
1904年,德国的Huelsmeyer发明了雷达 1922年无线电之父马克尼首次描述了雷达的概念“电磁波能够为导体所反射,可以在船舶上设置一种装置,向任何需 要的方向发射电磁波,若碰到导电物体,它就会被反射到发射电磁波的船上,由一个与发射机相隔离的接收机接收,以 此表明另一船舶是存在的,并确定其位置”。 1922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Taylor和Young用连续波雷达探测到船; 1930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Hyland用连续波雷达探测到飞机;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1年,美国军用雷达发现了正在逼近珍珠港的日军飞机;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拍摄下来,他们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 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前 者用来截取德国的无线电通讯,而后者则用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轰炸机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20世纪50年代,单脉冲、脉冲压缩和SAR(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20世纪60年代,相控阵、MTI(动目标检测)技术; 20世纪70年代,PD(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预警机技术。
由式中可以看出,接收回波功率Pr反比与目标离雷
达站距离R的四次方,这是因为一次雷达中,反射 功率经过往返双倍的距离路程,能量衰减很大。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接收到得功率Pr必须超过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Simin,雷达才能可靠发现目标,当Pr正好等于 Simin时,就可以得到雷达坚持该目标的最大作用 距离Rmax,如果超过该距离,则接收信号功率Pr 将进一步减少,就不能可靠地检测到该目标。关系 表达式如下。 2 2 P A P G 1 r 1 P S r i min 4 R 4 max (4 )3 R 4 max
输出功率
发射机送至天线输入端的功率为发射功率。 峰值功率Pt和平均功率Pav,脉冲宽度为Ʈ,脉冲重复周期为Tr,
则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的关系为
重复频率为
雷达工作比为
1 fr Tr
P av P t
Tr
Tr
雷达原理-发射机主要质量指标
总效率:输出功率与输入总功率之比,发射机耗电
雷达的发展
1927年Hans E. Hollmann(汉斯E霍 尔曼)对Huelsmeyer的装置进行改进 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部厘米波段的 发射-接收机,它便是“微波” (Microwave)通讯系统的“祖宗”。 Hollmann等3人完善了该系统,使得 该系统可以探测到8km远的轮船和 30km远在500m高空飞行的飞机。 以后,上述系统分别形成了舰载 (Seetakt) 和地基(Freya)两个系列的 雷达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上式经过变形后得到Rmax如下
2 P A 1 r 4 Si min 1 4
Rmax
Rmax
2 P G 1 3 ( 4 ) S i min
1 4
这两种雷达距离方程基本形式,表明了作用距离里
Rmax和雷达参数以及目标特性间的关系。上面第一个 式子中Rmax与λ^1/2成反比,而第二个式子中, Rmax与λ^2成正比,正是由于天线面积不变,波长λ增 加时天线增益下降,导致作用距离减少;而当天线增 益不变,波长增大时要求天线面积也加大,有效反射 面增加,其结果是作用距离加大。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如果雷达接收天线有效接收面积为Ar,则在雷达接
收处接收回波功率为Pr
P r Ar S 2
P 1G1Ar ( 4R 2 ) 2
天线增益和有效面积关系如下
G
4A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雷达一般为公用天线,则G1=Gr=G,A1=Ar,则
接收回波功率可以为 2 2 P A P G 1 r 1 P r 4 4 R (4 )3 R 4
雷达原理-雷达组成
雷达原理-测量
测距 r=ct/2
R T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μs →150米, 1ms →150公里
目标距离 光速 往返时间
测角
Δθ= λ/ d
θ
波长 天线口径
• 测速 fd = 2v / λ
多普勒频率目标径向速度
波束宽度
f0 f0+fd
波长
雷达原理-测量
极坐标:R,
和
圆柱坐标:D , 和H
雷达原理-基本雷达方程
雷达的工作波长是整机的主要参数,它的选择将影响
到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天线尺寸、测量精度等众 多因素,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衡量。方程给出作用距 离和参数关系,但未考虑损耗和衰减,天线波瓣损耗 La,约2db,传输损耗Lt,约3db,大气吸收损耗Lp, 约1db。因此雷达方程可以改进为 1 2 4 P A R 1 r rL 4 P
雷达原理-接收机
雷达接收机的任务是通过滤波将天线上接收到得微
弱高频回波信号从伴随的干扰和噪声中选择出来, 并经过放大和解调,送到显示器或计算机控制的雷 达终端设备。
超外差式接收机组成方框图如下,分为高频部分、
中频放大器、检波和视频放大。
雷达原理-接收机主要质量指标
灵敏度
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能接收的信号越微
弱,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作用距离越远。 常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Simin表示,当信号功率低 于此值,回波信号将淹没到噪声干扰中。 要提高灵敏度,尽力减少噪声电平,还应使接收机有 足够的增益。噪声主要来自于接收机内部,因此常采 用低噪声高频放大器。 超外差式接收机灵敏度一般为10^-12—10^-14W,(120db—140db)
雷达原理-接收机主要质量指标
选择性
选择有用信号,滤除噪声和干扰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高、中频的频率特性,
在白噪声下,采用“匹配滤波器”,输出的信噪比最大。
波形失真
表示接收机输出洗脑波形对其输入高频信号包络的失真程度。
工作稳定性
接收机放大量很大,会产生自激振荡,或当环境电源、频率有漂移时,仍
炮兵雷达
靶场测量雷达 雷达导引头(寻的器)/雷达引信
民用
雷达概述-分类
平台:陆基,星载,机载,船载等。 应用:侦查,作战,散射计,图像雷达,气象雷达等。 技术:简单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真实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
达,干涉雷达,多普勒雷达,单脉冲雷达等。 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
等。 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
它波段雷达。
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
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空管监视雷达等。
雷达概述-雷达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