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 促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促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积极向上的学校行为文化能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量,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建章立制,规范学生行为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将新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如:

我校大队部实施班级值周制度,检查员专门检查、督促、和指导学生的课间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全校学生在课间都能文明地活动了。

二、利用阵地教育,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利用班队会、晨会、传统节日、讲座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我们通过大型感恩励志演讲活动、教师节、母亲节,培养了学生感恩之情,养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是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的引领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细”、“特”、“实”上下功夫。比如,四年级一班的量化管理细则:从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纪律、卫生、互帮互助五个方面进行定位评价,每天下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总结评价。四是我们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小学生。他的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因此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处抓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同时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体会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校每周的班、队活动中,各班都要组织学生总结,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广播,为全校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校还通过各项检查评比,评

选出优秀学风班、文明班。

四、制定评价体系,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体系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校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体系,开展了“新三好”的评选活动。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每日表扬,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守纪之星”、“助人之星”等。被选出的三好学生要写出演讲稿,周一升旗仪式时到旗台前进行演讲。每个学生不能连续两周评上同一种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可许多的家长反映小孩在家的行为习惯不如意,于是我们把“自评——生评——师评”延伸到“家长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这种多元化评价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引导。所以我在抓养成教育的时候,身体力行,见到同学主动打招呼,看见地上的垃圾,弯腰捡起……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有人曾说过,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只要我们用心播种,一定会收获丰硕之果。

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定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使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再一方面,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不论在学校接受教师、同学的影响,还是走向社会接受领导、同事的教育,都是暂时的、可离的,而家庭影响则是长期的、终身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