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业设计技术规定第七章下部结构及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下部结构及基础

7.1结构分析

7.1.1应对桥梁整体可能作用于下部结构的荷载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计算,如上部结构恒载、活载、温度力、制动力、地震力、上部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离心力、土压力等,以确定作用于下部结构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7.1.2 应合理选择支座形式、厚度,合理确定墩柱截面及柱高、上部结构分联位置等,以取得适宜的墩柱内力,合理配筋。

7.1.3 进行下部结构内力计算时宜适度考虑桩基础的变形,或按其它方法模拟桩基础的刚度。

7.1.4 盖梁内力分析计算程序可采用现行受控版“桥梁综合计算程序”,计算时应考虑墩柱、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应力控制同主梁结构。

7.1.5 对于设置双支座的倒梯形薄壁墩应计算分析墩身顶部横向的劈裂拉力。

7.1.6 桩基础应取桩顶最不利荷载组合按规范要求进行承载力及桩截面应力计算。对于有冲刷的跨河桥桩基础应考虑冲刷前后的状态分别进行计算,计算时可采用以m法编制的桩基计算程序。

7.1.7独柱T形墩应有足够的横向刚度。

7.1.8盖梁计算应考虑盖梁单元与主梁单元分阶段形成。

7.2 盖梁构造

7.2.1 盖梁应满足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对其构造尺寸及内力的要求。桥梁简支端的盖梁均应设主梁侧挡块。边盖梁长度应综合考虑栏杆、地袱、伸缩缝、挡土墙构造或道路边坡等因素来确定。

7.2.2 盖梁构造图中应标注支座顶面高程、支座垫块尺寸,说明支座安

装方式,采用环氧树脂固定支座时,应要求环氧砂浆不得高于支座底面。盖梁顶面与主梁底之间应有不小于0.1m的空间,以备更换支座时设置千斤顶。

7.2.3 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预应力钢筋可采用规范规定的钢丝、钢铰线及标准强度为1860MPa的低松弛钢铰线。如采用低松弛钢铰线应在图纸中予以说明。

设计中应采用经过鉴定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锚具,预应力锚具、锚下钢筋及波纹管应按产品手册配套使用。

7.2.4 当盖梁预应力钢筋张拉与主梁吊装交替进行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写明施工顺序,并应要求主梁吊装前将已张拉的预应力孔道及时灌浆。

7.2.5 构造图中应注明盖梁与柱、桩的几何关系,特别是弯、斜、异型桥及桥梁中线与道路中线不重合时,应给出墩柱坐标。

7.2.6 边盖梁雉墙和道路相接处,应注明衔接桩号,并标注与道路挡墙相对应的雉墙顶高程。搭板以外的雉墙顶部应留伸缩缝预埋槽,二次浇筑混凝土。

7.2.7 斜盖梁的箍筋宜垂直盖梁放置。

7.2.8 当盖梁较宽、支承反力偏心较大时,设计计算及配筋要考虑其双向受力的特点,盖梁横向应设置整体式箍筋。

7.3 墩柱构造

7.3.1 墩柱断面形式:跨线桥宜优先采用矩形截面;跨河桥宜采用圆形截面;独柱墩应尽量采用横桥向刚度较大的矩形截面。当墩柱较高时,应加大墩柱断面以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一般取长细比1/6~1/8)。7.3.2 墩柱主筋直径及根数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主筋在柱内不应截断,并应锚固于盖梁及承台内。为便于施工,主筋可通到承台底。

7.3.3矩形墩柱现浇时,应在柱中位置留1×0.7m的空挡,便于混凝土

振捣,此处箍筋可以用钩筋替代,但应钩于墩柱的箍筋上。

7.3.4 柱顶支座下应配直径φ10的钢筋网,间距0.1×0.1m,层距0.1m,形成空间网格,高度取0.6倍柱直径或短边长度,并沿其周边设一圈直径φ10的竖直短筋。

7.3.5 当墩柱顶直接支承主梁时,应在墩柱顶设钢板套箍,高度取0.8

倍柱直径或短边长度。同一座桥墩柱尺寸不同时,套箍高度应相等,圆形套箍不必设锚固筋,矩形套箍应设拉筋。

7.3.6 当采用约束有方向性的支座时,应注明支座安装的纵横方向,在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地区应设防落梁设施(具体措施详见第八章)。

7.3.7 设置于高速公路或快速路分隔带上的墩柱宜设钢管套箍,柱底设法兰盘并包封混凝土。墩柱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7.3.8 当墩柱内力较大(相当于采用容许应力法设计时,混凝土压应力达到容许值的90%),又不宜加大断面时,应设钢管套箍,柱底设法兰盘并包封混凝土。墩高大于10m时,也可设钢管套箍。墩柱钢管套箍中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7.4 承台及桩构造

7.4.1 钻孔灌注桩最小配筋率取6‰,桩底素混凝土长度取值:当桩长小于或等于20m时可取桩长的1/5;当桩长大于20m时可取桩长的

1/3.5~1/4。

7.4.2 桩内主筋应分两批截断,第一批应在最大弯矩截面以下5~8倍桩径处。嵌岩桩αh≥4时应注意钢筋伸至桩底(其中h为地面(无冲刷时)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基础入土深度,α为土中基础变形系数),当αh≥4,但桩侧土质较差时,也应考虑钢筋伸至桩底。

7.4.3 桩的箍筋宜采用螺旋筋,直径一般取φ8~φ14,根据主筋直径、桩直径等确定。箍筋在桩顶部分应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昂哈特方法计算。

7.4.8 桩顶应伸入承台0.05m。承台下应设0.1m厚C10混凝土垫层。当承台下为回填土或桩计算时对承台四周土抗力有要求时,设计应提出对承台下及四周土的处理要求。

7.5 桥台构造

7.5.1 桥台及基础形式确定应综合考虑填土高度、路基形式及地基条件等。

(1)当采用埋置式桥台且地基条件较好时,填土高度小于5m,可采用单排柔性桩墩;填土高度大于或等于5m,宜采用肋板式桥台,肋板式桥台的承台不应埋置太深。

(2)当无条件放坡,且填土高大于5m时,可采用边墩盖梁,周边设挡墙板与道路挡墙相接,形式应与道路挡墙一致;否则应采用双

排桩基承台重力式桥台。

(3)基础可为桩基,在地基条件允许时亦可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扩大基础。

7.5.2 桥台的前墙应垂直设置温度缝,间距6m左右,缝之间设止水带,温度缝应在墙背处设宽度1m左右的防水层。温度缝不宜设在桩顶范围。

7.5.3 桥台台帽上必须设置排水槽及泄水孔。桥台台身应设置排水孔,当采用边墩盖梁时,其周边的挡墙板也应设排水孔。

7.5.4 桥台前墙及侧墙应设防收缩钢筋,钢筋间距设置:由上至下台身2/3范围采用0.15(竖向)×0.10m(横向)、1/3范围采用0.15(竖向)×0.075m(横向),钢筋采用直径φ8(竖向)~φ12(横向),水平钢筋宜设在外层,垂直钢筋宜锚入基础或承台;防收缩钢筋也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焊网0.1×0.1m,钢筋采用直径φ7(竖向)~φ10.5(横向)。

7.5.5 桥台侧墙或耳墙宽度应考虑防撞护栏的构造要求,当耳墙较长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