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影响》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灾害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3.自然灾害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第一课时: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自然灾害的定义(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原因。
3.自然灾害的分类(20分钟)分别介绍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常见自然灾害,并讲解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开展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1.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
2.自然灾害的影响(20分钟)分组展示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讨论与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回答自然灾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总结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共同影响。
第三课时:自然灾害的应对和防范措施1.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和防范措施,并汇报讨论结果。
2.应对和防范措施介绍(20分钟)教师介绍常用的自然灾害应对和防范措施,如地震避震措施、台风防护措施等。
3.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应对和防范措施的实践活动,如在模拟地震中的避震演练等。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20分)包括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程度等。
2.作业评价(30分)布置相应的作业,包括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分析、个人的防灾知识总结等。
3.考试评价(50分)设计一份考试,考察学生对自然灾害定义、分类、影响和应对措施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引起学生兴趣。
探究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教案
教案一:探究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表现形式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3.知晓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4.通过探究自然灾害,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2.掌握如何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探究自然灾害,切实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2.如何从实践出发,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教学方式:1.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自然灾害的相关调查和研究2.讨论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对措施3.基于校园环境,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和表现形式2.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3.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4.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普遍性。
步骤二: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旱、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步骤三:认识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对措施讨论不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方法,例如:地震防范、洪涝灾害防治、防风防沙等。
步骤四:进行模拟演练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步骤五:总结通过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普遍性,并且明确灾害防范和应对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情感态度、认知理解、操作技能等,以期测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小结: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它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方案设计】【新课导入】2010年伊始,世界发生了几次大的灾难。
先是海地和智利先后分别发生7.3级(造成30多万人伤亡,其中包括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人员)、8.8级地震(震后引发的海啸,波及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太平洋沿岸国家)。
3月份,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又发生爆炸,造成39人死亡。
4月份,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气候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我国也是灾难不断。
先是西南地区五省市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造成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而后4月的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2000多人遇难。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上述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哪些影响?【教学建议】自然灾害是伴随着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重要任务。
要担此重任,了解并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并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必要的知识基础。
重点突破以下几个问题:1.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形成条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以及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读报等方式搜集展示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现象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的区别,归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
2.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教材中“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样例”及不同受灾体在不同灾害中的不同受灾方式的组图,加深对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认识。
注意强调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
对于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容易被人忽视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可以通过森林大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和火山灰污染环境,影响气候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1.1 自然灾害的定义1.2 自然灾害的分类1.3 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第二章: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因素2.1 自然灾害的成因2.2 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2.3 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范第三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1 自然灾害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3.2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 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3.4 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的应对与恢复4.1 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4.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4.3 自然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第五章: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5.1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5.2 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政策与实践5.3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第六章:自然灾害案例分析6.1 地震案例:1999年中国台湾集安地震6.2 洪水案例: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6.3 台风案例:2013年菲律宾海燕台风第七章:自然灾害的防范与减少7.1 地震防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2 洪水防范:洪水预警与防洪工程7.3 台风防范:台风预警与防台风措施第八章: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8.1 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地震前兆观测与数值模拟8.2 洪水防控技术: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与减灾中的应用8.3 台风路径预测技术:气象卫星与大数据分析第九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9.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洪水、地震、台风风险评估9.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规避、减轻、转移与接受9.3 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完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第十章:社区与家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10.1 社区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10.2 家庭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家庭防灾减灾实用指南10.3 校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演练第十一章:国际自然灾害响应与救助11.1 国际灾害响应机制:联合国与国际Red Cross 的角色11.2 国际灾害救助实践:案例分析与人道主义援助11.3 跨国灾害救援合作: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合作框架第十二章:自然灾害后的心理辅导与康复12.1 灾害心理创伤: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2.2 心理康复工作:重建灾民心灵家园的策略与方法12.3 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社区与政府在灾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管理13.1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灾害管理:理念与实践的结合13.2 生态补偿机制:自然灾害预防与生态环境修复13.3 低碳发展: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第十四章:自然灾害教育与公众参与14.1 自然灾害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宣传的重要性14.2 公众参与灾害管理:提高社区灾害防范能力的途径14.3 灾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第十五章:未来挑战与前景展望15.1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未来灾害风险的预测与挑战15.2 科技进步与灾害管理:新技术在灾害防范与应对中的应用15.3 灾害管理策略:构建更加有效的灾害管理体系与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的重点在于全面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与影响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对与恢复、案例分析、防范与减少、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风险评估与管理、防范教育以及国际响应与救助等方面。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灾情、受灾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地域差异。根据这些关键词,理清楚基本概念,弄明白特性以及成因。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一下几个问题:1.自然灾害发生需要的条件;2.自然灾害的危害的表现;3.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展区展示要求板书美观大方,内容简洁明了。
PPT展示汶川地震、余姚洪水的图片以及教材图1.1至图1.8展示自然灾害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以及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破坏的差异。
创设
情境
导入
主题
新课导入
【旁白】通过视频我们可知21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水灾、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数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2.5万亿美元、许多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自然灾害的危害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表现出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积极探索的兴趣。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理解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了解自然灾害危害的表现。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员伤亡
(二)财产损失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南极雪崩》、《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展示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差异以及自然灾害给人类、财产和资源环境带来的破坏。
中国自然灾害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掌握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3. 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 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
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吗?我国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二、讲授新课1. 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强调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 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 教师讲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 学生列举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3. 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师展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 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4. 救灾、避灾的方法- 教师讲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如防灾意识、逃生技巧、救援设备等。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自然灾害时的应对方法。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了解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5: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资料分析问题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难点】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⑴生理、心理方面⑵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政策措施及实际操作。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整合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内容涵盖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特别是地震、台风、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自然灾害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教学设想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关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我国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自己所居住地区或熟悉地区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其成因。要求图文并茂,标注清晰。
3.学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种类。
2. 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灾害图片及案例。
2. 参考资料:关于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论文、案例等。
3. 课堂讨论问题: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强调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
7.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引入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及其运作机制,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前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探讨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开展自然灾害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自然灾害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检验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共含1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2.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活动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四川汶川地震。
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由于这两次灾害发生的时间离同学们较近,所以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
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图标,了解灾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图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教师示范图例。
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
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说说顺口溜或谜语,让其余同学猜一猜)。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自然灾害的图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
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优秀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上自然灾害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了解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二、教学内容1.定义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分类介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3.讲述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4.探讨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5.研究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3.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讲授;2.互动式探究;3.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概念和特点1.定义: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特点;2.特点:自然发生、时间性、不可预测性、区域性。
2.分类介绍1.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2.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洪涝、旱灾、冰雪灾、暴雨、干热风、沙尘暴等;3.水文灾害:洪水、旱灾、涝灾、渍涝等。
第二节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3.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气象灾害的影响1.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3.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4.环境受到破坏。
3.水文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2.农业和城市建设受到严重破坏;3.水质受到污染。
第三节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1.防范措施1.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测;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2.减灾措施1.灾后重建;2.加强环境保护;3.强化公民意识和教育。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2.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产生的影响;3.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4.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然灾害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和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等。
这些自然因素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等密切相关。
(1)地震:地震是因地球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两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造成的,而火山地震则是由火山岩石的运动引起的。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喷出地表而引起的,其喷发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火山喷发。
(3)洪水: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分为河道洪水和河口洪水两种类型。
河道洪水是由于河流水位上涨而引发的,而河口洪水则是由海潮和风暴引起的。
(4)风暴:风暴是由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引起的,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2. 人类因素人类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1)森林砍伐:大量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土壤暴露,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了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2)土地开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地沉降和地面塌陷,增加洪水和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3)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地震、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冲击。
灾害引发的破坏和损失会导致重建和修复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破坏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减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
2. 社会影响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选修5教案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地内涵及形成条件.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地影响.一、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地②____________、财产损失、③____________、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形成条件错误!3.灾情大小地影响因素错误!二、自然灾害地影响1.衡量灾情地标准: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地损失.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造成人体死亡、伤残等⑦________伤害以及恐慌、忧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伤害.(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财产地影响分为⑨________经济损失和⑩________经济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与其他损失相比,具有⑪__________和⑫____________,但影响深远.(4>自然灾害地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⑬__________,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大洲,自然灾害地⑭____________.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自然灾害地概念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地有(>①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②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③山洪爆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量强辐射物质外泄,使数以百万计地居民患上严重地放射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查点2影响灾情大小地因素2.导致自然灾害地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地是(>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考查点3自然灾害地影响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地直接经济损失是(>A.人体伤残、死亡地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地心理伤害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地损失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地财产损失考查点4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地域差异4.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地因素有(>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害强度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方法技巧练方法如何判断自然灾害下列属于自然灾害地是(> A.2018年4月,美国南部多州遭受数百龙卷风袭击,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B.2018年7月23日,在温州路段两列火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死亡C.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D.2008年6月10日,南极洲出现“冰震”方法技巧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异变引起,如大气圈异变引起地龙卷风、台风灾害,水圈异变引起地海洋灾害等.如果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地现象和过程不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地,则不属于自然灾害,如人为纵火、交通事故等,都不属于自然灾害.二是要看其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即看其是否有受到损害地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地客体.如果自然异变现象没有对人类构成危害,如地震、火山等现象虽然是一种自然异变,若发生在月球等地外天体上或发生在无人区,就不能称其为灾害.只有当自然异变现象造成地影响危及到了人类地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思考”教材P2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地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地各种物质财富上,并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是否有人员、财产地损失.案例(1>中地海底火山爆发属自然异变,因没有承受灾害地客体(受灾体>,所以不能算作自然灾害,而案例(2>、(3>则应属于自然灾害.案例(4>中地核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人类生存环境地破坏,其致灾因子不是自然异常变化而是人为原因,应称为人为事故或人为灾害,所以不属于自然灾害.“思考”教材P6在灾害强度相同地情况下,防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地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考虑到灾情损失与发达地经济相比来说还是较小,即灾情损失地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说,防抗灾能力强使得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水平低且防抗灾能力弱地地区易受灾,受灾经济损失绝对数量小,相对数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地能力,危害程度高.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自然异常变化②人员伤亡③社会失稳④自然异变⑤受到损害地人、财产、资源⑥人类社会⑦生理⑧心理和精神⑨直接⑩间接⑪滞后性⑫隐蔽性⑬不平衡⑭影响不同基础达标练1.C[①西南五省大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地概念.②中地火山喷发为自然异变,但其发生在无人荒岛,并未导致损坏发生,没有受灾体,不属于自然灾害,仅为自然异变.③山洪这种自然异变使桥梁这一财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地概念.④虽导致受灾体地损害,但其致灾因子为人类异常活动,其属于人为灾害.] 2.C[灾情地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地损失为衡量标准,受灾客体中残障老年女性地应急反应差,而青壮年男性地应急反应强.] 3.D[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地影响主要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和心理、精神伤害,人体伤残、死亡地生理伤害属于人员伤亡地范畴.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财物在灾害中地直接损毁,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而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等方面地损失.因此,A、B两项属于自然灾害造成地人员伤亡,C项属于自然灾害造成地间接经济损失.] 4.A[自然灾害地危害程度与灾害强度大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灾害强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危害程度越低,反之也成立.]方法技巧练A[B、C两项地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属于人为灾害;D项发生在无人区,无承灾体,不能形成灾情.]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发生原因;学会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危害。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规律;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自然灾害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其影响;运用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究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技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认识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影响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3.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地震的成因与危害洪水的成因与危害台风的成因与危害干旱的成因与危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与危害4. 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指标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组成与作用5. 防灾减灾措施与技术地震防灾减灾措施洪水防灾减灾措施台风防灾减灾措施干旱防灾减灾措施山体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与危害;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防灾减灾措施与技术。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成因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的构建;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灾害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模拟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演变过程;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防灾减灾措施;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灾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与数据资料:分析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规律和风险评估;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实验,展示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演变过程;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灾害遗址、防灾减灾设施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word教案一、课标要求:1、初步了解自然灾难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明白得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现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难的阻碍;3、初步阐述自然灾难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难的要紧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难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灾难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明白得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现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难的阻碍;3、初步阐述自然灾难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4、列举自然灾难的要紧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难观念。
四、教学重点:1.自然灾难的阻碍教学难点:1.自然灾难危害形成机制2. 列举自然灾难的要紧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依旧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依旧进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可不能不记得“自然灾难”那个名词。
自然灾难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缺失,2004年自然灾难造成的缺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难正以它庞大的破坏性和震动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难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难?自然灾难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一、自然灾难1、定义:自然灾难是指由于自然专门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缺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初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类型。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类型。
2.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的分析。
2. 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二、讲授新课1. 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和破坏的现象。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根据成因和影响范围,自然灾害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3. 常见自然灾害:a.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b.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 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等。
d. 生物灾害:病虫害、疫情等。
4.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a. 气象灾害:由于大气运动和地球物理现象引起的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b. 地质灾害: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 海洋灾害:由于海洋运动和海洋环境变化引起的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
d. 生物灾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灾害,如病虫害、疫情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类型。
2. 强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有哪些?二、课堂活动1. 教师出示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灾减灾?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如汶川地震、云南旱灾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自然灾害》教案(3篇)
第1篇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分布特点;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分布特点。
2.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 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自然灾害相关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二、讲授新课1. 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生物灾害:病虫害、生物入侵等。
3. 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1)地域性:不同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频率不同。
(2)季节性:某些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洪水、台风等。
(3)连锁性: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另一种自然灾害。
三、小组讨论1. 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2. 探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二、讲授新课1.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2)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2. 自然灾害的影响:(1)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等。
(2)人员伤亡: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某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第5课《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预测》教案
第5课《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预测》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掌握自然灾害的预测方法和技术-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灾害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历史事件案例分析2. 自然灾害的预测方法和技术- 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预警概念-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测方法和技术- 灾害预测在减灾工作中的应用3. 环境保护与应对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灾害应对的原则和策略- 灾后重建与社区回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导入(约5分钟)导入(约5分钟)- 引入自然灾害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2. 知识讲解(约20分钟)知识讲解(约20分钟)知识讲解(约20分钟)- 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 解释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概念。
- 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测方法和技术。
3. 案例分析(约15分钟)案例分析(约15分钟)案例分析(约15分钟)- 分析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事件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约10分钟)小组讨论(约10分钟)小组讨论(约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
5. 展示与总结(约10分钟)展示与总结(约10分钟)展示与总结(约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灾害应对的原则。
教学资源- 演示文稿- 白板和马克笔- 学生讨论材料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和预测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灾害应对策略的思考能力参考资料1.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影响,XX出版社,20XX年。
2. 灾害预测与减灾技术,XX期刊,20XX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课标要求: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
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
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四、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2.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一、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学法指导】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合作探究】P2-P3思考?【教师总结】
⑴不属自然灾害。
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⑵属自然灾害。
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⑶属自然灾害。
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产损失。
⑷不属自然灾害。
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
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
从区域角度看。
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合作探究】课本P6页图1.8,
:根据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学法指导】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
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
【教师总结】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
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因一个地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而异。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积极应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其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