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价值链、五力、砖石模型理论
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理论浅析
![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理论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e8140aa26925c52cc5bfca.png)
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理论浅析一、战略管理理论产生背景战略管理理论是在美国建立的一门融和战略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起源于20世纪,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
其原因主要在于五六十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加剧。
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才能保护自己。
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
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七八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
追其根源在于缺乏战略管理,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于是在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又重新获得了重视。
二、波特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括价值链、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及钻石模型。
价值链是指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而这些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教材中5个模型的总结五力模型一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教材中5个模型的总结五力模型一](https://img.taocdn.com/s3/m/de438d19376baf1ffc4fadb5.png)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教材中5个模型的总结一、“五力”模型(一)五力分别是:(1)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Potential Entry of New Competitors);(2)替代品的威胁(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 Products);(3)购买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The intensity of rivalry Among Competing Firm)(二)五力模型的分析方法1.新进入者的威胁: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1)供货商的威胁手段有两类,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购买商的议价能力:(1)购买商:要求降低产品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2)在下列情况下,购买商的议价能力较强4.替代产品的威胁:(1)替代产品是指可由其它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们具有的功能大致与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相似,可满足消费者同样的需求。
(2)替代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一个行业的赢利性:设置价格上限、改变需求量和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并提高其服务质量。
二、一般竞争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三)集中化战略三、价值链模型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顾客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
● 在分析企业竞争能力时应使用价值指标而不是成本指标。
● 价值可以用企业的总收入来衡量,也是企业销售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 价值的概念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
● 同一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拥有相近的价值链;● 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到给企业贡献最多增加值的活动,并且规划相应的战略进行改善。
四、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二十世纪90年代由波特教授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五大要点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五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51187910a6f524cdbf8519.png)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五大要点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迈克尔·波特的书籍并不容易读,但是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乍看复杂,其实脉络清楚,他的学说重点主要有: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
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
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
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2.三大一般性战略竞争战略的第二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
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
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
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
将着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实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
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
波特的企业战略理论汇总
![波特的企业战略理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1e326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6.png)
在战略研究领域,迈克尔·波特名闻遐迩。
作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波特很早就崭露头角,用他的“竞争三部曲”占据了战略研究的高地。
波特从产业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整套竞争与战略的研究模式和分析框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钻石模型、三种基本战略等。
波特的基本思路,是以经济学方法来分析企业的内部活动成本,进而分析企业的外部产业结构,再扩展至分析地域产业集群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他的研究重点,是基于上述研究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定位。
通过这些研究,波特为经济学走向企业经营领域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竞争与战略研究方面,不管你是否赞同波特的观点,都不可能绕开他。
正如德鲁克所言,波特是“少数对管理学真正有过贡献的人物之一”。
竞争三部曲的来龙去脉:波特的学术生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47-)以他的“竞争三部曲”而出名。
在管理领域,他被媒体和学界誉为“竞争战略之父”。
1999年《商业周刊》评选出了“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50位人物”,波特位居第三,前两名是彼得·德鲁克和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2002年5月,在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对当代最出色的50位管理学者排名中,波特位居第一。
由此不难看出波特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声名。
波特于1947年出生于美国东北部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
他的父亲是一名美国陆军的职业军官。
小时候的波特,经常跟着爸爸一起周游世界。
童年的经历对波特的影响巨大,为他后来的全球眼光埋下了种子。
青年时代的波特兴趣广泛,爱好音乐,热衷体育。
在普林斯顿大学就学期间,他曾参加普林斯顿大学高尔夫球队。
1968年,波特参加了普林斯顿与哈佛大学的比赛。
比赛地点在剑桥,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哈佛与普林斯顿的差别。
如果说,普林斯顿是远离尘世的象牙之塔,那么,哈佛则是面向实务的风水宝地。
这一次球赛,哈佛给波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立志要考入哈佛大学。
迈克尔.波特价值链、五力、砖石模型理论
![迈克尔.波特价值链、五力、砖石模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1ebf4b4fad6195f312ba6c3.png)
迈克尔·波特1、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
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1、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2、供应商议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3、新进入者威胁(potential new entrants)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
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障碍①表现于企业的某项或几项职能上,如在生产、研究与开发、采购、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都可能是进入的主要障碍。
波特与竞争战略
![波特与竞争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dce5b1216fc700aba68fc01.png)
迈克尔· 波特简介
波特教授不仅担任杜邦、宝洁、英特尔、壳牌、 Scotts 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TSMC)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顾问,也在政府 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83年,他曾应邀出任美国里根总统的产业竞 争委员会主席一职,帮助引发了1980年美国乃 至世界的有关竞争力初始工作,带动了当时美 国经济的复苏。 自1998年开始,波特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 竞争力报告》项目(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的主席一职。
波特与竞争战略
1
内容提要
一、迈克尔· 波特简介 二、波特对“竞争战略”的解释 三、五力模型 四、三大一般性战略 五、价值链 六、钻石体系(钻石模型) 七、产业集群
2
一、迈克尔· 波特简介
迈克尔· 波特(Michael E.Porter)出生于美国 密西根州 ,其父亲是美国陆军军官,自小追 随父亲旅居世界各地。从小热爱足球及棒球运 动,在大学毕业后担任过美国陆军军官。 1969年,波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大气 与机械工程学位;1971年,波特以优异的成绩 毕业于哈佛商学院;1973年,波特荣获哈佛大 学经济学博士,并入主哈佛商学院,成为哈佛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当时年仅26岁。获得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7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 士学位。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2、行业集中度
中小企业被整合,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 经过200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在2009年首次出现负增 长,由08年的87562家减至80407家。 前20家企业占全国销售额11%以上 以2009年数据为例,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总计 43994.5亿元,前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销售额总计 5231亿元,占总额比11.89%。相当于0.025%的企业创造了 11.89%的销售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7f17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9.png)
名词解释五力模型
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竞争环境的工具。
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五力模型包括以下五种力量: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降低质量或减少供应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或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可以通过压低价格、要求更高的质量或选择其他供应商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
如果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3. 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进入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或利润减少等问题。
4.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可以通过提供类似或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
如果替代品的威胁较大,企业可能会面临销售额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5.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同行业竞争者可以通过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或广告宣传等方式对企业构成竞争。
如果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较强,企业可能会面临价格下降或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通过分析这五种力量,企业可以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应对这些竞争压力。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价值链、五力、砖石模型理论
![迈克尔.波特价值链、五力、砖石模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726c217964bcf84b9d57b7f.png)
迈克尔·波特1、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
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1、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2、供应商议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3、新进入者威胁(potential new entrants)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
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障碍①表现于企业的某项或几项职能上,如在生产、研究与开发、采购、市场营销等职能上的规模经济,都可能是进入的主要障碍。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9179110227916888486d7dd.png)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以提出竞争理论著称,是产业集群研究之父,多次到中国讲学,其竞争三部曲在中国影响巨大。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迈克尔·波特简介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
他先后获得过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五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到现在为止,迈克尔·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
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迈克尔·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
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
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的理论
![迈克尔波特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4d97af0029bd64783e2ca8.png)
五力模型1简介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2基本概念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
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3分析方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
该模型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
通常,这种分析法也可用于创业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业在本产业或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
迈克尔·波特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波特钻石实际五力价值链
![波特钻石实际五力价值链](https://img.taocdn.com/s3/m/40e08e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3.png)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简介“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
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
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
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
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
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
波特五力分析报告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报告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49747e6a6c30c2258019e77.png)
波特五力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给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置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聚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根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给商和购置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与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如下图所示:1.供给商的讨价还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所提供给买主的是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本钱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拟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拟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本钱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展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购置者的讨价还价能力(buyer bargaining power)购置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置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置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置者的购置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批判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e832b9310c22590103029d21.png)
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批判很想听老师们关于波特的评价,因为看来看去也没弄明口应该如何用大师的思想去解读现实经济活动,更没想清楚哪个项LI是传递波特思想的适当载体,哪些学员是U标受众。
在现金流里讲五力模型?在沙盘里讲竞争战略?多少有点牵强。
于是,只能略带羞怯地说,五力模型,竞争战略,价值链理论和钻石模型:你们,看上去很美。
一一不仅因为在课程中的困于应用,还因为一种隐隐的感觉:这些理论在指导经济活动,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市场战略制定时可能略显苍白。
从波特的体系看,五力模型是对竞争关系的基本评价,竞争战略是解决方案,价值链理论对基本原理的细化,钻石模型则是把竞争战略从企业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升级。
然而,理论模型的深化并没有伴随着基础假设的改变一一1.类似于零和博弈的绝对商业竞争,没有行业内的合作,同行间你亏我盈。
2.类似于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杜能孤立国模型,市场范围固定,饱和不可开拓,与外界隔绝。
尽管经济学不是管理学,准确了,明晰了就是L1的,但是在共嬴观念日趋被认同, 以及国际贸易壁垒逐渐打破的市场环境下,用这样的假设基础做模型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具体看每一个模型。
五力模型应该算是波特三大经典理论中的早期成果,强调了五种态势对于行业内竞争态势的影响,包括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力量可以有用两条线索连结一一纵向的,价值链(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横向的,市场环境一一乂包括外部市场(新进入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内部市场(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根据对这五种力量的判断,五力模型的核心建议简单的说就是:找一个进入门槛高的,产品不可替代的,业内竞争不激烈的行业,尽可能把产业链拉长一一在资源垄断型行业建立拖拉斯是最理想的选择,同时防止你的上下游企业形成辛迪加。
且不说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这种行为是否会导致像微软一样受到反垄断裁决,单是就五种影响态势给出对策也不容易。
管理学笔记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管理学笔记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4b30f4f6c175f0e7cd13799.png)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思想三部曲: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价值链1、《竞争战略》:(1)首次分析了竞争的五种力量,提出了“五力模型”(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产业的利润率;(2)系统提出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缝隙市场战略(3)将产品寿命分析引入产业寿命分析,预测产业演变过程的概念是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的增长是S型,经历推出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异同、产业周期的演变会非常不同)2、《竞争优势》: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弱势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对竞争优势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最终能提升竞争优势;(1)价值链把企业运营的各种活动划分为五大基本活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交货等独立领域(2)四大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进而鼓励企业在价值链中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公司的价值链进一步延伸出去可以和上游供货商与下游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产业的价值链。
(4)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用相对的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
(5)问题:如何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如何使自己与对手相比标杆立异?如何选择细分市场,以便通过企业的集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如何在相关产业中通过战略协调以获取竞争优势?在追求竞争优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何影响?企业如何保护其竞争地位?3、《国家竞争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新成果结论:仅强调自然资源及其他成本因素的比较利益的传统理论早已失去生命力,一个国家把它们的现存优势提高到技术和生产力具有高度的能力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钻石模型: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四大特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遇与政府是四个要素之外能影响国家菱形条件的变量三、迈克尔波特的主要贡献1、五力模型: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价格谈判、客户价格谈判(1)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价格、广告、性能、特色、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形象。
解读波特
![解读波特](https://img.taocdn.com/s3/m/fb86e3eeaeaad1f346933f50.png)
解读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一书作为哈佛商学院知名经济学与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代表作,在80年代写成之后对全世界的企业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中提出的“五力模型”/“三大策略”、“价值链”、“钻石模型”在解决企业制定核心竞争力与进行竞争战略分析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五力模型”与“三大战略思想”五力包括同行业现有竞争者,供方侃价能力,买方砍价能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
这五种威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与综合表现,在特定的行业之中,“五力”中的一两力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中国的移动电话行业作为供方的网络服务运营商起到了主要的制约作用,反而在美国,终端设备的制造商却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这是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当然,理论上能够存在着“五力”皆起作用的高竞争强度、低利润空间的市场环境,相对应的,也有具有市场准入条件高、供货方与买方议价能力低,行业竞争低的特殊环境,这对于企业自然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
因此,合理协调“五力”是企业家制定策略时需要着重考虑,仔细权衡。
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波特提出了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旨在解决制衡“五力”作用的问题。
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第三大战略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实施,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当然,实施战略获得的绩效是不尽相同的。
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
三大策略是引导企业走出“五力”困境的三条线路图,很少有企业同时顾及三方面还能取得成功的,因为每一种战略的施行,对于企业而言都要全力以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五力模型与三大策略只是一个参考框架。
如果在运用时没有考虑到公司面临的具体环境及具体公司的具体条件的话,采取的行动将是脱离实际的2.“价值链”“价值链”说明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各项活动可以从战略重要性的角度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公司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项支持性活动,以及运入后勤、生产操作、运出后勤、营销和服务五项基础性活动,九项活动的相互联系便构成了价值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克尔·波特
1、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
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
1、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2、供应商议价能力(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3、新进入者威胁(potential new entrants)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
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
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障碍
①表现于企业的某项或几项职能上,如在生产、研究与开发、采购、市场营销等职能
上的规模经济,都可能是进入的主要障碍。
②表现为某种或几种经营业务和活动上。
如钢铁联合生产中高炉炼铁和炼钢生产中较
大的规模经济。
③表现为联合成本,即企业在生产主导产品的同时并能生产副产品,使主导产品成本
降低,这就迫使新加入者也必须能生产副产品,不然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如钢铁联合生产中,炼焦可产生可利用的煤气,高炉产生的高炉煤气以及炉渣都可以利用。
④表现为纵向联合经营如从矿山开采、烧结直至轧制成各种钢纵向一体化钢铁生产。
这就迫使加入者必须联合进入(这有时是难以做到的)。
若不联合进入,势必在价格上难以承受
4、替代品的威胁(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
5、行业竞争者的竞争(The rivalry among competing sellers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
对战略的常见误解有以下五种:
1、认为战略是一种抱负。
例如:“我的战略就是成为产业第一或第二”,或“我的战略就是要发展”。
其实这不是战略,只是希望而已。
战略不是一个目标,而应该是方法,也就是“如何”成为第一或第二。
关键是你如何实现你的竞争优势,怎样独树一帜。
2、认为战略就是一些行动。
如:“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兼并”、“要国际化”、“要外包”......这些行动做起来应该是合适的,但这些是步骤而不是战略。
战略就是怎样定位,使你有特色、有优势,这是关键所在,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如果把战略作为行动来定义,那么这些行动可能是孤立而不相关的行动,没有服务于一个统一的目标。
3、认为重要的东西都是战略。
如:“营销战略”、“政府战略”、“技术战略”等。
其实,战略的核心就是整合。
一个企业只有一个战略,不能有很多的战略。
企业的各项业务、所有想做的事情,要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战略,而不是把很多战略捏在一起。
而且这个战略要一次做成,否则战略各部分就会出现方向不一的情况
4、认为战略就是愿景。
如:“我们的战略就是为社会制造出重要的产品”,或“为人类提
1、如何深层次理解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针对相对较长时间对全局的决策
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风险性的特点
2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研究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影响着决定公司业绩的不同类型的战略决策
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3 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是一系列要素或能力,它使得公司一直比对手业绩要好
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无可替代的,且是难以模仿的
企业决定实施差异化战略,必须仔细研究顾客的需求或偏好,以便决定将一种或多种差异化特色结合在一起独特的产品、技术或服务中心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同时,差异化与高市场占有率是不相容的,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有可能要放弃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标。
(一)外部条件
1.存在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服务的差异,且此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2.顾客对服务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或经常变化的,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
3.采用差异化战略的竞争对手很少。
4.企业的物流技术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不断推出新的特色技术。
(二)内部条件
1.企业具有很强的物流研发能力,且研究人员有创造性的眼光。
2.企业在物流行业中具有服务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誉。
3.企业且有很强的物流营销能力。
4.企业能够得到供应链上各单位强有力的合作。
5.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能够实现密切协作。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
2、《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分析了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由以下六点:
(1)生产要素
(2)需求状况
(3)相关产业
(4)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
(5)政府行为
(6)机遇
这六个因素画在图上像一块钻石,所以称之为钻石模型3、一、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