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催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电催化是以自由能变化为对象的化学反应。自由能变化直接和电 极电位变化相对应,对这样大小的值可直接测量。
• 6. 在有些电催化材料中(例如,燃料电池),和化学反应伴生的一 部分能量可以作为电能引向外部直接加以利用。利用逆反应,电能 又可能变为化学能储存(二次电池和电解合成等)。
电催化特征
• 7. 反应主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故电极仅限于金属、半导体等电 性材料。
• 2. 可利用外部回路(例如,恒电位)控制超电压,使反应条件/反应 速度较易控制,且可实现较为剧烈的电解和氧化-还原条件。
• 3. 电流可作为测定反应速度的量。因此,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都 比较高(~A,精确度高3个数量级)。象过渡状态那样的快速步骤 (~S)也能较容易地观测出来。
电催化特征
• 4. 反应的-G值变化幅度相当大。通过改变电极电位,可控制反应 方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由于变化幅度大,还能引起 反应机理改变。
非氧化还原催化:
催化剂本身在催化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发生的总电化学 反应中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 后或其中,产生化学加成物或电活性中间体。总的活化能被“化学 的”氧化还原催化剂所降低。
电催化反应的电势与媒介体的式电位有所差别。
这类催化剂主要包括贵金属及其合金、
欠电位沉积吸附的原子和金属氧化物等。
等。
(1) 循环伏安法
“最常用”
A. 能观测在较宽电势范围内的电极反应,为电催化研
究提供丰富的信息;
B. 通过对曲线分析,估算电催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
学参数,评价催化剂的活性高低。
若某种催化剂能对电极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 为氧化峰电位的负移(即超电势的降低),或峰电位基本不变化但 氧化峰电流却显著增加。
性。
电催化剂
• 电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度和选择性发生变化的电极。这样的电化 学反应称为电催化反应。
• 例如:在阴极上氢电极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
• 以Pt或Pd为电极阴极时,平衡电位(按Nernst方程)附近开始,就 能观察到反应电流。而以Hg或Pb为电极,在外加电压达到1V时才 能观察到反应电流。显然Pt和Hg电极对这个反应的速度影响不同。 研究发现,两者之比可高达1011倍。电解水时,为获得H2非用Pt或 Pd电极不可,而使用Hg或Pb电极,对H2的生成只有抑制作用。这 里Pt或Pd电极即为电催化剂。
第七章 电化学催化
多相电催化
“催化” --- 通过催化剂改变反应路径(反应活化能 ) 促进或 抑制反应;
“多相” --- 在两相的界面、涉及反应物、中间产物和产物 的吸附;反应速率决定于催化剂的性质。
“ 电催化” --- 通过调节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性质来促进或抑 制反应。
• 电催化原理:

在电场的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可以
电催化剂须具备的性能要求:
(1) 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电阻不大);
(2) 高的催化活性,同时抑制有害副反应、抗中毒失活;
(3) 高的电化学稳定性。
实际应用要求
影催化活性的因素:
(1) 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影响反应物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
(2)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势;
(3) 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电催化剂
• 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它们的界面间出现静电电位 梯度时,形成所谓的双电层。
• 电极反应中,有静电子的转移, 电极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剂,既 是反应场所,也是电子的供-受场 所。换言之,电催化同时具有化 学反应和使电子迁移的双重性质。
电催化特征
• 1. 电极电位是重要的观察参数,特别是对组成一定的体系,超越平 衡电位的电极电位(超电位)是使反应进行的驱动力(自由能降低, -G),也称亲和力(Affinity)。这在研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时具 有重大意义。
电催化性能与物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有关。一般应具有如下主 要性质:
(1) 稳定吸附或滞留在电极表面; (2) 氧化还原的式电位与被催化反应的式电位相近,且氧化还 原电势与溶液的pH值无关; (3) 呈现可逆电极反应的特征,且氧化态和还原态均能稳定存 在;
(4) 与被催化物质间发生快速的电子传递; (5) 对氧气惰性或非反应活性。
• 8. 反应种类仅和以离子形式出现的场合有关。故仅限于电解质溶液 体系(也包括高温时的熔融盐和固体电解质体系)。
电化学催化分类
• 根据电催化剂的性质可以分成氧化还原电催化和非氧化还原电催化 两大类。
氧化还原电催化: 催化过程中,固定在电极表面或存在于电解液 中的催化剂本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成为电荷传递的媒介体,促 进底物的电子传递。
电化学催化
• 电催化的本质:

通过改变电极表面修饰物(或表面状态)或溶液中的修饰物来
大范围地改变反应的电势或反应速率,使电极除具有电子传递功能
外,还对电化学反应进行某种促进和选择。
• 电催化研究的核心:

通过研究电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探讨如何寻找合适的电催化剂
和反应条件以便减少过电位引起的能量损失和改善电极反应的选择
对于氧化还原电催化,催化作用既可以通过附着在电极表面的 修饰物,也可通过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物种而发生。
相比均相催化,电极表面附着媒介体的异相电催化有明显的优 点:
(1) 催化反应发生在媒介体的式电位附近,只涉及简单电子转移 反应;
(2) 催化剂用量比均相催化少得多; (3) 对反应速率的提高要远超过均相催化剂; (4) 不需要分离产物和催化剂。
电子因素 几何因素
电催化性能的评价方法
• 电催化作用的体现: (1) 电极反应氧化还原超电势的降低; (2) 某一给定电势下,氧化还原电流的增加。 因此,通过测定电极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电势、电流
密度等因素可以评价催化剂对电极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电催化过程的电化学方法有:循环伏安法、旋转
圆盘(环盘)电极伏安法、计时电势法和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是电活性的和非电活性的物种)能促进或抑制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子
转移反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本身并不发生变化的一
类化学作用。
• 电催化作用的基底电极可以仅是一个电子导体,亦可以既作为电子 导体又兼具催化功能。如基底电极仅是一个电子导体,则电极表面 的修饰物除了一般的传递电子外,还能对反应物进行活化或促进电 子的转移速率,或二者兼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