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大事记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案例范文

文物保护案例范文

文物保护案例范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物资源的国家,保护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国家发展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下面就是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几个成功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自从公元4世纪以来,莫高窟作为佛教寺庙和修行场所,被佛教徒广泛地使用。

然而,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和自然侵蚀下,莫高窟的壁画和石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其次,政府组织了专家团队对莫高窟进行研究和保护。

最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损坏和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惩罚。

通过这些措施,莫高窟的壁画和石刻得以有效地保护下来,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

第二个案例是皇帝陵墓的保护。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是国家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代的十三陵和清代的清东陵。

由于陵墓的庞大规模和长期的存在,它们经历了历史的风雨洗礼,遗址和文物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盗掘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陵墓的保护,中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陵墓和陵园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陵墓的安全防护和监控,严厉打击盗掘行为。

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中国的皇帝陵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成为了研究和了解古代皇帝文化的重要场所。

第三个案例是故宫博物院的保护。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之一、然而,由于故宫的古老和庞大,加上长期的使用和维修,故宫面临了严重的保护和修复问题。

为了保护故宫的文物和古建筑,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修复队伍,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故宫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在故宫周围进行修建和开发。

通过这些措施,故宫的文物和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更是对我们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选取15个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一、保护长城的案例长城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长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明确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长城的巡逻和监管,严厉打击破坏长城的行为。

二、保护故宫的案例故宫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故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条例》,明确了故宫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故宫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故宫的行为。

三、保护大足石刻的案例大足石刻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大足石刻,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明确了大足石刻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大足石刻的巡逻和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大足石刻的行为。

四、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案例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敦煌莫高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甘肃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明确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敦煌莫高窟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敦煌莫高窟的行为。

五、保护秦始皇兵马俑的案例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陕西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保护条例》,明确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秦始皇兵马俑的行为。

六、保护敦煌文献的案例敦煌文献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单雯翔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

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

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

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

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

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

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

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

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

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

中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轨迹

中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轨迹

中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轨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承者,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轨迹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博物馆的起源博物馆作为一个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承的场所。

在中国的历史中,最早的博物馆出现在汉朝。

当时,汉武帝为了保持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开始建造藏书楼、起重楼等设施。

而这些设施正是博物馆的雏形,也为中国的博物馆建设打下了基础。

秦朝的宫殿殿角处设有石雕的“兽首”,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品被保护的例证,有一定的博物馆的性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逐步提高。

到了唐代,李白在《赠池州卢总酋曹保叔》中提到:‘我闻其身在博物之中’. 这凸显出唐朝博物馆建设不可小觑的地位。

至此,博物馆在中国文化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识与应用。

◆文化遗产保护的转折点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战乱频仍、文化传承不稳定,众多的文化遗产难以保持完好状态。

直到清朝,文化遗产保护才有了较为系统的保护体系。

光绪年间,清廷颁布了《宝文定章》,加强了对宫廷文物的保护措施。

这也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愈加增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除了对国内文物的保护外,还加强了对海外文物的抢救与保护。

大量的文物被从海外追回,并得到有效的保护。

此外,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多,中国博物馆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从国家级博物馆到市级博物馆,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为科学、系统的管理与保护。

◆现代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不仅在国内文物保护方面,还在国外文化保护领域做足了应有之努力。

2019年,中国成功申办了京杭大运河、敦煌莫高窟、福建土楼三个文化遗产项目,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国文物报专版

中国文物报专版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主持召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安泳锝在全区文物工作会议上部署2010年元上都申遗重点工作2010年元月26日,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安泳锝向会议1、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经过多年的努力运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09年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担任组长,申遗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文化厅,由文化厅厅长王志诚担任主任,负责申遗的具体工作。

2009年9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

元上都申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牵头,组建了元上都申遗各工作小组,分别为:经费保障工作小组、项目工作小组、文本工作小组、考古、保护与展示工作小组、环境保护工作小组、草原保护工作小组、服务保障工作小组、申遗协调工作小组等,负责相关部门展开工作。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了多年,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建立保护管理工作机构,切实行使对元上都遗址的管理及保护,有效实施相关工作;第二,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开展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

第四,继续深入研究元上都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按照国际标准,对元上都文化进行准确的研究和提炼,用最精确的语言将其文化价值展示世人,让国际同行了解这一遗产;第五,开展考古发掘和勘探工作;第六,加强旅游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坏。

第七,通过宣传教育培养遗址保护研究力量。

申遗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建设属于自己的有研究及保护能力的队伍,这样才能对遗址进行长久的保护。

2、编制元上都遗址文物保护规划2008年1月,自治区文物局委托陕西古建设计研究所编制《元上都遗址总体保护规划》,2008年9月,又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开始编制《元上都遗址文物保护与展示规划》。

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大事记

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大事记

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大事记1.1863年:巴黎公社建立,提倡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2.1882年:英国通过第一个法案,以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3.1901年:澳大利亚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机构。

4.1910年:意大利制定《城市规划保护法》。

5.191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开始保护国家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6.1931年:希腊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7.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8.1954年:荷兰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9.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呼吁各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1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评选世界文化遗产。

11.1983年:中国开始评选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入选的包括故宫、长城等。

12.1987年:加拿大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13.1992年:南非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14.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分裂的预防和均衡发展公约》,强调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

15.2003年:巴西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16.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符号遗产保护委员会”,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7.2024年:法国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18.2024年:中国首次主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

19.2024年:俄罗斯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20.2024年: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修复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受损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大事记展示了各国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努力。

从19世纪末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设立机构来监督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全球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对人类有永恒的意义。

文物保护法案例

文物保护法案例

文物保护法案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文物保护法案例的例子:
1. 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故宫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宫,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和修复故宫,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门的管理机构。

这些举措确保了故宫的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和保存。

2. 夏朝青铜器:中国的青铜器是世界上最早的铸造器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夏朝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青铜器保护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要求保存和修复青铜器,同时也取缔了非法盗掘和销售文物的行为。

3. 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和墓葬,埃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法律法规和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

这些措施确保了金字塔得到充分保护和保存,并限制了非法盗掘和破坏行为。

4. 原住民文化遗产:许多国家都有原住民文化遗产,如澳大利亚的阿德努文化和加拿大的印第安文化。

为了保护和维护这些文化遗产,这些国家制定了法律法规,以保护原住民的权益和文化传统。

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尊重原住民的文化权益,禁止非法盗掘和销售原住民文物,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这些遗产。

这些例子说明了各国政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和重视程度。

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门的管理机构,政府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珍贵的文物遗产,确保它们得以传承和保存。

古籍保护 历程

古籍保护 历程

古籍保护历程
中国的古籍保护工作可以追溯到古代,历朝历代都有相关的保护措施。

例如,唐朝制定了“写经院”制度,宋朝发明了“金镶玉”技术,明朝编纂了《永乐大典》。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中国古籍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幸而,新中国成立后,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1958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文件、文物和古籍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古籍保护的文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1982 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成立了古籍保护小组。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古籍保护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发布,对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各地纷纷建立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古籍普查、修复、数字化等工作。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古籍保护重点工程。

可以说,中国的古籍保护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续努力,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规定文物保护的范围、目的和原则,提出要加强文物工作领导,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完善文物保护技术和研究,加强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关系等措施。

该法是中国保护文物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为中国文物保护奠定了基础。

1987年,故宫博物院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国文化遗产。

自此之后,中国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不断有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1997年的秦始皇陵和2000年的长城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规划,如2002年颁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镇的若干意见》等,这些规划和文件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保障。

在故宫博物院的成功建立与管理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政府还成立了中国国家文物局,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修复、研究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中国政府还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合作,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很多富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例如故宫博物院、兵马俑、颐和园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福建土楼、四川都江堰等。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遗产保护难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治和财力的投入,加强文物领域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等多种手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

总之,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艰巨的历程,需要政府、文物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富有文化历史和价值的文物。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保护大事记

19591981195619612002浙江省文物考古所设立吴家埠工作站夏鼐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吴家埠遗址发掘全景良渚古城城内勘探塘山猫儿弄遗址良渚遗址群遗址分布图西城墙白原畈段发掘现场对城址区10.8 km 2范围进行全面勘探,确认良渚古城外城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大规模揭露莫角山、姜家山、池中寺等城内遗址,持续对城址区以外进行全面勘探2009201320142020水利系统高坝组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挂牌第一阶段(1936—1985年)单体遗址保护良渚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一等文物保护单位良渚遗址被浙江省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浙江省政府颁布《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浙江省良渚遗址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颁布《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199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遗址群——莫角山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渚遗址群——反山墓地杭州市政府公布《良渚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7—2035》浙江省政府颁布《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20132017施昕更(左)与董作宾(右)在棋盘坟遗址1987第二阶段(1986—2005年)大遗址保护2001年,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良渚保护大事记夏鼐(1910—1985年)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3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清理姜家山M1出土玉器20092015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良渚考古遗址公园被列为2010莫角山发掘现场反山遗址发掘现场瑶山遗址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图片来源: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但这些宝贵的遗产曾采取过各种不同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回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护中国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期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早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先进,有许多文物被盗掘或销售给了海外收藏家。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文化遗产。

195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成立,负责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机构。

保护措施和政策的改革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原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遭到破坏。

直到1978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得以恢复,并且在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下,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要求公民和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确保它们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制定了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政策。

例如,为了保护明清古城,中国政府于2008年设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统一国家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意见。

此外,中国也在社会各界中提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近年来,中国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增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

中国的一些文化遗产建筑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北京颐和园和南京夫子庙。

同时,中国还致力于将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扩展到国际上,并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例如,2014年中国成立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机构,与沿线国家一起申报联合世界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

正如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表示:“文物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文化责任,也是重要的文化战略。

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文脉,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十佳文物保护利用案例

十佳文物保护利用案例

十佳文物保护利用案例
1.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保护修复,实现文物的展示和保护。

2. 甘肃敦煌莫高窟:通过修复、保护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的展示和保护。

3. 河南郑州大禹陵:通过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 安徽黄山松谷庙:通过修建、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5. 天津博物馆:通过展示、保护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教育资源的开发。

6. 四川都江堰景区:通过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7.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通过保护修复、数字化技术和展示,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教育资源的开发。

8. 浙江西湖:通过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9. 江苏扬州瘦西湖:通过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10. 河北正定古城:通过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文物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 1 -。

中国保护世界国家文物的例子

中国保护世界国家文物的例子

中国保护世界国家文物的例子
中国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保护、维修保养、监测管理等方面,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莫高窟是中国的著名石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政府在莫高窟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控制参观人数、加强洞窟保养和维护、进行科学研究等,以确保莫高窟的长期保存。

3.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云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政府在丽江古城的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商业开发、加强古建筑修缮和维护、推广传统文化等,以保持古城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

4. 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位于西藏拉萨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政府在布达拉宫的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参观人数、加强保养和维护、推广藏族文化等,以确保布达拉宫的长期保存。

除了以上几个例子,中国还在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贡献,例如颐和园、秦始皇陵、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中国国家博物馆2、陶鹰鼎新石器时代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中国国家博物馆3、后母戊铜鼎商后期1939年河南安阳市武官村中国国家博物馆4、利簋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中国国家博物馆5、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中国国家博物馆6、虢季子白盘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中国国家博物馆7、孝靖太后凤冠明代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中国国家博物馆8、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国国家博物馆9、晋侯苏钟(一套14件)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被盗上海博物馆10、大克鼎西周晚期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上海博物馆11、太保鼎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天津博物馆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 浙江省博物馆13、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4、水晶杯战国 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5、淅川出土铜禁春秋中期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河南博物院16、莲鹤方壶(2件)春秋中期1923年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17、齐王墓青铜方镜西汉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淄博市博物馆18、铸客大铜鼎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安徽省博物馆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北魏 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大同市博物馆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北齐 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山西省博物馆23、涅槃变相碑唐代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4、常阳太尊石像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5、大玉戈商代前期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湖北省博物馆26、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7、曾侯乙墓外棺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8、曾侯乙青铜尊盘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9、彩漆木雕小座屏战国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湖北省博物馆30、红山文化女神像新石器晚期1983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鸭形玻璃注北燕 1965年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辽宁省博物馆32、青铜神树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3、三星堆出土玉边璋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4、摇钱树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绵阳市博物馆35、铜奔马东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面甘肃省博物馆36、铜车马秦代 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37、墙盘西周中期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陕西扶风周原博物馆38、淳化大鼎西周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陕西省历史博物馆39、何尊西周 1963年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陕西宝鸡市博物馆40、茂陵石雕西汉西安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石刻陕西茂陵博物馆41、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 浙江省博物馆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1625年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窑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4、兽首玛瑙杯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5、景云铜钟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7、八重宝函唐代 198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8、铜浮屠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9、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战国 1974年河北平山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0、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1、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河北省博物馆52、长信宫灯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河北省博物馆53、铜屏风构件5件西汉 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4、角形玉杯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5、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湖南省博物馆56、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湖南省博物馆57、直裾素纱褝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8、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9、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60、红地云珠日天锦北朝1983年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1、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西夏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62、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 1979年江西宜春丰城县收集江西省博物馆63、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 1960年江苏南京西善桥南朝墓葬南京博物院64、“五星出东方”护膊汉晋 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新疆考古研究所--------------------------------------------------------。

文化遗产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例

文化遗产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例

文化遗产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例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也不例外,制定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该法规于1982年颁布,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原则、范围和程序,明确了文物保护的主体和责任,同时也对文物保护中的违法行为做出了相应的惩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古建筑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等,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还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瑰宝”。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了多个文物保护监测站,对莫高窟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测和保护。

其次,加强了对莫高窟周边的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

最后,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限制每日游览人数,保护莫高窟不受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影响。

总之,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学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保护措施,并结合典
型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典型优秀案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典型优秀案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典型优秀案例一、故宫的文物保护与修缮。

1. 保护背景。

故宫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超级大宝贝,里面的宫殿建筑和海量文物就像一部活的历史书。

但是呢,岁月不饶人,故宫的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地方都破破烂烂的了。

比如说那些屋顶的琉璃瓦,有的都掉了颜色,还有不少墙皮也开始脱落。

而且故宫里的文物也面临着老化、损坏等问题,像书画可能会因为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发霉、褪色。

2. 保护措施。

在建筑修缮方面,那可是相当讲究。

工匠们就像一群超级细心的医生,对故宫的建筑进行“望闻问切”。

他们用传统的工艺,像榫卯结构的修复,那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是精挑细选,尽量找到和原来建筑材料相同质地的木材、砖瓦等。

对于文物保护,故宫可是下了大功夫。

他们建立了超先进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里面的设备能检测文物的各种状态。

像书画的修复师,那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用着最精细的工具,一点点修复那些受损的书画,就像在给病人做超级精细的手术一样。

3. 成果与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故宫现在是容光焕发。

那些修缮后的宫殿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而且故宫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验也给全世界的古建筑和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超级棒的范例。

全世界的文物保护专家都想来故宫取经呢,这也让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更加耀眼。

二、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1. 保护背景。

敦煌莫高窟就像是大漠中的一颗明珠,那里面精美的壁画和佛像让人惊叹。

可是呢,敦煌的自然环境对莫高窟的破坏可不小。

一方面是风沙侵蚀,那呼呼的风沙就像小砂纸一样,不断地打磨着洞窟的外壁。

另一方面,游客的增多也带来了问题,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等都会对洞窟内的壁画和佛像产生不良影响。

2. 保护措施。

为了对抗风沙,敦煌的守护者们可是想出了不少妙招。

他们在莫高窟周边种了很多防风沙的植被,就像给莫高窟穿上了一层绿色的防护服。

对于洞窟内的保护,他们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比如说,安装了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事记一、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民间传统、口头传承、习俗、表现形式和其他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财产。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取得了诸多成就。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1. 2003年,中国政府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这一举措意味着国家开始正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保护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2. 2006年,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

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推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3. 2011年,中国首次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励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保护者,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4. 2014年,中国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专业支持和指导。

5. 2018年,中国启动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工作。

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和支持。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通过上述重要举措和工作实践,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公布,有效地激励和保护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成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再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工作的启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保障。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而这些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国粹、促进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以下是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的回顾:早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商代,贵族的陵墓被建造并保护。

周代则出现了青铜器的制造和保护。

这些都是中国早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帝王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帝王时代,特别是秦、汉、唐、宋、明和清朝,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帝王们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历代的文化遗产,例如修建了众多宫殿、庙宇、陵墓和水利工程等。

演艺、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高度的推崇和保护。

近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对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艺术品受到了破坏和失窃。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古建筑、古都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保护。

当代的文化遗产保护: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中国国家文物局成立于1958年,负责统筹和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文化遗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项目,与各国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技术。

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对古建筑、壁画、文物等进行了全面修复和保护。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开展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早期的贵族陵墓保护到帝王时代的宫殿和艺术品保护,再到近代和当代的全面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国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认可,中国的文化遗产正以更好的面貌向世界展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片动荡不安的时期。

由于战乱、外敌入侵和经济困难等原因,大量的文物遭到损坏和流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严峻而艰巨。

为了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建立了文物保护机构,对古建筑、石窟、石刻、书画等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国立博物院等一系列重要的博物馆。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物保护者们主要通过紧急的救护性保护和抢救性发掘等手段,努力保护和修复国家的文化遗产。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完善文物保护的体系和措施。

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中国还在保护现有文物的基础上,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各国加强交流和合作,积极争取各种文物保护项目的支持和资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加强了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了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整理工作,并积极倡导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

中国还成立了一系列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在内的文物保护重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和效果。

中国成功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故宫博物院、长城等,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里程碑。

四、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如今,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中国的许多文物保护工程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典范。

文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保护出发,逐渐转向了综合利用和多元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未来,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将继续寻求创新和突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物保护大事记
1949----2007年
一、收复海外流失文物
▲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文化部文物局以35万元港币,从香港购回《三希帖》中的"二希",即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使这二件国宝在饱经流离苦难之后,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手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及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将我国明代《永乐大典》60多册送归我国。

▲唐代韩?《五牛图》,稀世国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将这件神品抢走。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香港以6万港币购回。

▲ 1962年,英国友好人士柯文南先生,将中国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宝剑赠还中国。

这柄宝剑是柯文南先生在英多方寻找,最后购买到手并送还中国人民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先生托香港友人以较低价位将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售归祖国。

▲ 1989年国家文物局向美国索斯比拍卖公司追索被盗湖北秭归屈原纪念馆藏
铜敦,获得成功。

▲ 1998年,国家文物局向英国有关当局追索走私到英国的中国文物3000余件,获得成功。

▲ 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以51.5万美元买下了原被西方列强盗去的颐和园宝云阁上的十扇铜窗,并赠还给了颐和园。

▲ 1999年,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协助我国政府追寻山西灵石县寿资寺18尊明代罗汉头像,并斥巨资购齐,无偿赠还。

▲ 2000年,北京市文物公司和保利集团,从香港分别竞买、购回了乾隆粉彩镂雕六方套瓶和圆明园的海?堂铜雕12生肖喷头中的猴头、牛头、虎头。

▲ 1999──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追索美国克里斯蒂拍卖公司拍品──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归还我国。

其间,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将所购王处直墓的另件彩绘石雕,无偿归还我国。

▲ 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查获非法走私的中国内地文物137箱,移交给国家有关部门。

其中有文物2209件,古钱币47公斤、17286枚,恐龙蛋化石125枚,其它石雕7箱、13件。

▲ 1991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西周鼎,这是发现时代最早并铸有长篇铭文的西周晋国铜鼎。

▲ 1995年,香港何鸿章先生出资购得春秋吴王夫差唯一存世的一件青铜礼器──吴王夫差龙纹he,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 1993年,上海博物馆在香港友好人士资助下,从香港购回战国竹简1000余枚。

▲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元从美国购回《淳化阁帖》。

▲ 1992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被盗卖的晋侯苏编钟中的14件。

(全套为16件,2件小钟未被盗)。

▲保利集团先后从境外抢救收回大量青铜器珍品及其它书画、石造像,并建成了"保利博物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拍卖等方式,不少流散在海外的文物
──1996年,故宫博物院用880万元,收购了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000年,故宫博物院用3298.9万元,收购了米芾《研山铭》;
──2003年,故宫博物院用2200万元,购得了隋人书《出师颂》;
──首都博物馆也有相当的收获,如2004年以4620万元,购得鲜于枢《石鼓歌》。

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对著称于世的万里长城不断进行修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展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活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成功地整体搬迁、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芮城县元代永乐宫建筑群。

▲ 1976年起,大规模整修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

▲1977--1984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实施并完成了加固保护工程。

▲1963--1966年及1984--1985年,分四期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380个洞窟进行了加固保护。

▲1984年起,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资助,莫高窟安装了通风、避光的窟门和壁画保护屏风,1987年又全面进行了加固修缮工程。

▲ 1985年起,保护复原全国重点文物--西安唐代大明宫麟德殿建筑基础。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实施对云冈石窟石雕及风化防治工程。

▲ 1989--1994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布达拉宫由国家投资5500万元及大量黄金、白银对展开第一期抢救维修工程;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蓟县独乐宫--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进行全面维修加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国家两次拨款与德国巴伐利亚亚洲文物保护局合作,对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与保护。

▲ 1987年起,德国巴伐利亚亚洲文物保护局投资200万欧元,与陕西省文物局合作,对秦俑彩绘文物进行研究保护,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大足石刻,成功开展了北山治水及宝顶山岩体加固工程。

▲ 2001--200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金刚塔完成了加固整体提升工程,金顶塔升高0.9米。

▲ 1990--199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南宋六合塔,完成了防火、防霉加固维修工程。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先后进行了500多项维修保护工程,其中,有香港特区、联合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大力资助。

如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出资,复建"故宫建福宫"。

▲ 1997年起,国家启动"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其中地面文物保护工程有:
1. 涪陵白鹤梁雕刻主体保护及地下保护与展示工程(无压容器方案);
2. 云阳张飞庙搬迁工程,主体工程已竣工;
3. 忠县石宝寨,将采取仰墙护坡工程,保护这一依山而建的奇特建筑群;
4. 瞿塘峡摩崖雕刻搬迁保护工程,采用当代先进技术将宋至民国时期的510平方米珍贵石刻完整搬迁成功。

▲ 1998--2002年,美国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通过运通公司资助约18万美元,对北京先农坛的具服殿、神厨的井亭和大门、庆成宫后殿进行维修。

▲从1998年起,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对壁画病害防治进行研究,创造了科学的修复工艺,解决了敦煌壁画病害的治理问题。

▲日本WMF先后赞助维修或修建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山西榆次玄鉴楼、故宫倦勤斋等文物保护项目。

▲中意合作文物保护成绩卓著,如:
──协助建立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无偿资助48亿里拉,约合480万元人民币。

──1998--2001年,在世界银行文化遗产信贷的框架下,意方提供了170万美
元的无偿援助,用于重庆市、四川省文化遗产的战略规划及湖广会馆古建筑的维修。

乐山大佛的治理工程也正在进行中。

──2002年,意政府贷款或赠款建设唐墓及壁画保护培训中心。

──陕西省政府为此提供配套资金约2000万元。

▲中国与挪威合作开展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生态博物馆建设。

▲中日开展丝绸之路遗址保护项目。

三、可移动文物保护
▲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

继1983年成功修复二号铜车马之后,1987年完成了对一号铜车马修复,这是迄今已修复的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破损最严重的铜器。

▲古陶瓷元素成分无损分析。

上海博物馆从2001年开始大量实测,获26000个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漆木器脱水加固定型技术。

湖北博物馆及河南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均取得很大成功,前者脱水后收缩率接近零,后者以蔗糖填固定战国长台关出土700余件漆木器,既保存了原貌,又省了费用。

▲2000年起,比利时扬森制药有限公司与秦兵马俑博物馆合作,比方投入70余万元,对防治秦俑文物微生物的危害进行研究与实验,同时又展开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古代纺织品的病害及其防治》与《古丝绸的病害调查及防治》课题的研究。

▲长效防霉防蛀装裱粘合剂由浙江省博物馆研制成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及复制成功。

通过对这套巨型编钟的工艺考察和理化检测,探明了双音钟的声响特性、发音机制和制作决窍,成功地
完成了复制。

▲文物与出土丝织品的保护。

2001年始,中法合作就法门寺丝绸揭展保护展开研究。

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出资35万马克,在西安建设"古代丝织和保护实验室",并对法门寺与出土的唐代丝织品的保护进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发明糟朽丝绸揭展剂。

在陕西省白水县宋代地宫出土丝织品的揭展、保护工作中,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陕西科技大学合作,成功地研制出整理糟朽丝绸的"JZ─1"揭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