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半岛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
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㊀I S S N0256G1492C N37G1117/P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MA R I N EG E O L O G Y &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第38卷第1期V o l .38,N o .1D O I :10.16562/j.c n k i .0256G1492.2018.01.014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郭玉龙1,杨守业1,2,苏妮1,印萍3,王中波3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613.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摘要:系统采集了浙闽三条中小河流的代表性表层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用1N 盐酸淋滤样品,研究稀土元素(R E E )在酸溶及酸不溶相态中的组成特征.浙闽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中的R E E 在总R E E 中的占比可达32%~82%,其中F e GM n 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态是细粒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的主要赋存形式.浙闽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的R E E 组成反映其遭受化学风化的信息;酸不溶组分主要由硅酸盐造岩矿物和稳定副矿物组成,尤其是锆石对R E E 组成有重要贡献.酸不溶相R E E 组成揭示,当地流域风化物质与潮流作用带入的长江源细颗粒是浙闽河口沉积物的主要来源.R E E 在风化及水动力分选过程中会发生分异,使得沉积物全岩组成不直接继承其源岩的R E E 组成特征,运用于物源判别时候需要慎重.中国东南河流沉积物显示G d 异常,这不是人类活动引起的G d 输入所致,而只反映中国东部物质的组成特征.关键词:小河流;稀土元素;沉积物;物源示踪中图分类号:P 59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 e n t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o f t h e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s m a l l r i v e r s d r a i n i n g so u t h e a s t C h i n a G U O Y u l o n g 1,Y A N GS h o u y e 1,2,S U N i 1,Y I NP i n g 3,WA N G Z h o n gb o 3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a r i n eG e o l o g y ,S h a n gh a i 200092,C h i n a 2.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M a r i n eG e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m e n t ,Q i n g d a o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266061,C h i n a 3.Q i n g d a o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a r i n eG e o l o g y ,C G S ,Q i n gd a o 266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u s p e n d e da n df l o o d p l a i n s e d i m e n t s a m p l e sw e r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co l l e c t e df r o mt h r e e s m a l l r i v e r s i n Z h e j i a n g a n d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s .T w oc h e m i c a l p h a s e s (l e a c h a t e sa n dr e s i d u e s )w e r es e p a r a t e db y 1N H C l l e a c h i n g an dt h e l e a c h a t e s a c c o u n t f o r 32%~82%o f t h e t o t a l R E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T h e a b s o r p t i o no nM n GF e (h y d r o )o x i d e s a n d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a r e t h em a i nh o s t s o f a c i d Gl e a c h a b l eR E E s .T h eR E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 o f t h e l e a c h a t e s c a n p o t e n t i a l l y i n d i c a t e t h ew h o l ew e a t h e Gr i n g h i s t o r y o f t h e s e d i m e n t s t o s o m e e x t e n t .S i l i c a t em i n e r a l s a n d s t a b l e h e a v y m i n e r a l s l i k e z i r c o n a r e i m po r t a n t h o s t s o f r e Gs i d u a lR E E s ,a n d t h e r e s i d u a l f r a c t i o n s a r er e l i a b l ef o r t h e i n d i c a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T h ew e a t h e r i n gp r o d u c t so f r i v e r b a s i n s a n dC h a n g j i a n g Gd e r i v e d s e d i m e n t s p u m p e db y s t r o n g ti d e i n t ot h ee s t u a r i e s a r e t h em a i ns o u r c e so f t h e s er i v e r s s e d i m e n t s .R E E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 i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dd u r i n g e x t r e m e c h e m i c a lw e a t h e r i n g a n dh y d r o d y n a m i c s o r t i n gpr o c e s s e s ,a n d t h u s i t s h o u l db ec a u t i o u s t ou s et h eb u l k R E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o f t h e s e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s t oi n d i c a t et h e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 l i g h t p o s i t i v eG da n o m a l i e s o c c u r b o t h i nt h e l e a c h a t e s a n dr e s i d u e s ,w h i c hd on o t i n d i c a t e t h e p r e s e n c eo fa n t h r o p o g e n i c G d ,b u t r e f l e c t t h e g e o c h e m i c a l c o m po s i t i o n s o f t h em a t e r i a l s i nE a s t e r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s m a l l r i v e r s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 t u d y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流与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末次冰盛期以来东海沉积中长江源物质的源汇过程与环境意义 (41225020);科技部 典型中小入海河流河口动力沉积地貌与环境本底数据调查 项目(2013F Y 112200);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14X D 1403600)作者简介:郭玉龙(1988 ),男,博士研究生,海洋科学专业,E Gm a i l :y l g u o @t o n g j i .e d u .c n 通讯作者:杨守业,教授,主要从事东亚河流和边缘海沉积地球化学研究,E Gm a i l :s y y a n g @t o n g ji .e d u .c n 收稿日期:2017G05G31;改回日期:2017G12G21.㊀周立君编辑㊀㊀沉积物稀土元素(R E E s)组成基本继承和反映了流域源岩的平均组成,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河流入海沉积物的物源判别[1G5].几十年来,我国学者已对长江㊁黄河㊁珠江等大河沉积物的R E E 组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基本查明了这些河流入海物质的R E E 组成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4,6G8].如系列研究揭示,长江下游近河口细粒沉积物的酸不溶组分中R E E 组成可以代表源区上陆壳的平均混合,而复杂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2月㊀的源岩类型和水动力分选引起的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的时空不均一性也应引起重视[4,9].比较而言,学界对一些中小河流仅有零星的关注[10,11].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度和矿物组成㊁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可能对沉积物R E E组成起控制作用[6,12G15].过去几十年的系列研究揭示了R E E在表生过程中的分异特征.如N e s b i t t等[16]的开创性工作表明,花岗岩风化过程中R E E是活动性元素,轻稀土(L R E E)比重稀土(H R E E)优先淋滤.风化壳R E E分布规律的研究揭示,风化过程中R E E的重新分布导致剖面内R E E的垂直分层现象,富R E E的副矿物的含量和稳定性,以及剖面的风化程度是控制剖面不同层位R E E富集程度和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10,17,18]. N e s b i t t等[15]对亚马逊河口深海扇的研究认为,流域强烈化学风化和沉积物搬运过程中的水动力分选可导致沉积物R E E发生分异,使得L R E E在细粒级沉积物中富集.G a r z a n t i等[12]认为水动力分选引起沉积物矿物组成发生分异,导致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R E E组成发生显著差异.对福建山溪性小河流木兰溪最新研究也揭示,从流域风化剖面到河流悬浮和河漫滩沉积物的物质输运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水动力分选可导致沉积物R E E发生明显的分异[10].为进一步验证R E E的物源示踪意义及其在表生过程中的分异特征,本文选择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河流包括浙江的椒江㊁瓯江以及福建的木兰溪,系统采集代表性河漫滩沉积物与悬浮物样品.用1N H C l淋洗沉积物,系统总结酸溶相与酸不溶相R E E 的组成特征㊁配分模式及控制因素.1㊀地质背景我国东南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缺少孕育大江大河的条件.河流多短小急促,以中小河流为主,长度均不超过600k m,流域面积多在6万k m2以下.浙江㊁福建两省受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7~21ʎC,年平均降水达1500~2000mm.降水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深度超过800mm.浙闽中小河流上游一般坡度陡㊁水流急,流量年际丰枯变幅较大,洪季时洪峰持续时间短,水位常有暴涨暴落,具有明显的山溪性[19,20].下游则一般河道开阔,坡度较缓,潮流作用很强,具有明显的潮控特征[21].椒江㊁瓯江和木兰溪的基本水文参数见表1.表1㊀中国东南入海河流基本参数T a b l e1㊀B a s i c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s t u d i e d r i v e r s 河流流域面积/103k m2长度/k m年均径流深/mm年均径流量/k m3年均输沙量/M t 长江[19]18006300500900470椒江[20]6.8197.710005.98.4瓯江[19]18390105620.22.7木兰溪1.716892110.47注:木兰溪参数来自福建水利信息网,h t t p://w w w.f j w a t e r.g o v.c n 这些小河流的流域处于华南褶皱区,受到华里西期㊁印支期,特别是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强烈影响[22].区内地层发育齐全,自元古宙到第四纪地层多有出露,尤以中生代火成岩为特色.闽东大面积分布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岩浆岩,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区域之一.浙江省的上侏罗统广泛分布巨厚火山岩系.白垩系为河湖相杂色碎屑岩和红色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古近系隐伏于平原地区,以湖相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新近系为基性㊁超基性火山熔岩夹河流相碎屑岩沉积.第四系为冲积㊁洪积和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23,24].2㊀样品采集和方法椒江㊁瓯江及木兰溪河口潮差均大于4m,属于强潮型河口[19G21].前人对该区域河流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仅有零星研究,样品多采集于河口区,缺少无潮流影响的中上游样品,研究样品多为表层沉积物,对更能反映入海物质组成的悬浮物关注比较少.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多次中国东南小河流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系统采集了椒江㊁瓯江以及木兰溪等3条浙闽中小河流的悬浮物及河漫滩沉积物样品.本研究综合采集了这些中小河流上㊁中㊁下游的沉积物,特别是对这些河流潮流界之上河段进行了细致的样品采集(图1).悬浮物的采样位置为河道中心,用酸洗后的水桶采集深度为1m左右的河水.采集河漫滩沉积物时用干净的T e f l o n 小铲采集表层1~2c m的表土.所有样品均冷藏保存,之后在室内低温(40ʎC)烘干,研磨供后续实验.悬浮物利用预先处理的0 45μm醋酸纤维滤膜现场过滤水样获得,过滤水样体积为25~50L.为便于对比,本文还收集了长江下游干流季节性悬浮物.这些悬浮物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采集自南通狼山附近的长江主航道上,每周乘船在固定041㊀第38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郭玉龙,等: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图1㊀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采样位置示意图F i g .1㊀T h e s t u d y a r e a s h o w i n g t h e d r a i n a g eb a s i n s ,r i v e r s y s t e m s a n d s a m p l i n gl o c a l i t i e s 位置采集,共51个.取干样0 15g 用于粒度分析.沉积物粒度分析前,用30%H 2O 2与1N 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有机质和碳酸盐.样品经超声分散后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美国B e c k m a nC o u l t e rL S 230型全自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试,仪器的测量范围为0 04~2000μm ,重复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为了可靠地识别沉积物中的硅酸盐碎屑与其他组分,许多学者提出了沉积物的化学相态提取法,其中1N H C l 淋滤是较为常见的方案,在河流沉积物㊁海洋沉积物以及黄土沉积物等的研究中应用较广[4,10,25,26].沉积物经1N H C l 淋滤后的酸不溶组分代表相对较稳定的硅酸盐为主的碎屑组分,可以较好地指示物源.本文采用浓度1N 的高纯盐酸对0 5g 样品进行淋洗,得到酸溶相与酸不溶残渣相,并分别进行元素测试.酸溶的上层清液离心提取后稀释10倍,待测.酸不溶残渣样品烘干研磨,在马弗炉中600ʎC 下灼烧2h ,去除有机质.称取30m g 左右样品用H N O 3GH F 混合酸消解,之后稀释至适当浓度,待测.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 R I S A d v a n t a ge I C P GA E S )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 Q 3,T h e r Gm oE l e m e n t a l I C P GM S )测试常量元素(A l ,C a ,M g ,N a ,P 及F e )与微量元素(R E E ,Z r ,S c ,C r 及T h 等)含量.国家标样(G S R G5,G S R G6,G S D G9)监测数据表明,本研究常量元素的分析误差在5%以内,微量元素的分析误差在10%以内.在测得清液及残渣组分元素含量后,根据实验称重数据及质量平衡原理计算不同组分在沉积物全样中的占比.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清液元素含量(校正)=清液元素含量ˑ清液重/原始样品重;残渣元素含量(校正)=残渣元素含量ˑ消解样品重ˑ(1-L o i %)/原始样品重.其中,L o i %为样品的烧失率.沉积物全样元素含量为校正后的清液与残渣元素含量之和:全样元素含量=清液元素含量(校正)+残渣元素含量(校正)5个G S D G9标样的监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主微量元素的回收率在95%~102%之间.14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2月㊀3㊀结果3.1㊀R E E 在不同相态中的分布浙闽中小河流河漫滩和悬浮物以粉砂与细粉砂为主,平均粒径分别为6 6Φ和7 6Φ;长江大通季节性悬浮物主要是细粉砂,平均粒径为7 4Φ.R E E在浙闽细粒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为86μg /g ,在大通悬浮物中的平均含量为97μg /g .酸淋滤实验表明,浙闽河流沉积物R E E 淋出率(酸溶组分R E E 占全样R E E 的百分比)为32%~82%;椒江沉积物R E E 淋出率最低,平均为48%;瓯江沉积物R E E 淋出率平均为54%;木兰溪沉积物R E E 淋出率最高,平均为60%.长江南通悬浮物R E E 淋出率低于浙闽河流沉积物,平均为46%.杨守业和王中波[4]同样使用1N H C l 淋滤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河漫滩沉积物,但酸溶相总R E E 仅占全样的7%~53%,远低于本文分析的浙闽河流沉积物及长江南通悬浮物的数据(图2).不同稀土元素在酸溶相中的相对比例也不同.对于浙闽沉积物,轻稀土(L R E E ʒL a GS m )与中稀土(M R E E ʒE u GD y )较易淋出,平均为55%;重稀土(H R E E :H o GL u )淋出率略低,平均为41%.对于长江南通悬浮物,M R E E 较易淋出,在酸溶相中的含量平均占全样的54%;L R E E 淋出率平均为48%;H R E E 淋出率最低,为39%.而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河漫滩沉积物的M R E E 较易被淋出,E u 和G d 平均在酸溶相中可占总量的36%~39%,L R E E 与H R E E 淋出率仅为2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所有样品,从H o 到L u 淋出率依次降低,即H R E E 越来越富集于酸不溶相态中(图2).3.2㊀沉积物不同相态中R E E 的分异特征浙闽河流沉积物与长江南通悬浮物全样的上陆壳(U C C )[27]标准化模式很相似,均为L R E E 与M R E E 略微富集的平坦型,均呈现微弱的E u 负异常,及明显的G d 异常.木兰溪沉积物R E E 含量明显高于椒江㊁瓯江沉积物及长江大通悬浮物,呈现弱的C e 负异常,而椒江㊁瓯江沉积物及长江大通悬浮物均呈现弱的C e 正异常(图3a).椒江与瓯江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配分模式相似,L R E E 与MR E E 略微富集,并显示出轻微的C e正异常,表明有部分F e GM n 氧化物组分被淋出[6].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组分均显示较为显著的G d 正异常.长江南通悬浮物酸溶组分R E E 含量与椒江㊁瓯江沉积物相当,但L R E E 富集程度有所不及,且不显示C e 异常.木兰溪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含量最高,L R E E 与M R E E 富集,H R E E 略微亏损.浙闽河流沉积物与长江南通悬浮物酸溶组分均显示弱的E u 负异常(图3b).浙闽河流沉积物与长江大通悬浮物酸不溶相组分R E E 含量差别不大,均表现为 W 形分配,即富集G d 与H R E E ,具有明显的G d 正异常.椒江和瓯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R E E 配分模式相似,与之相比,木兰溪与长江南通悬浮物更富集L R E E 及亏损H R E E (图3c).4㊀讨论4.1㊀酸溶组分中R E E 的赋存状态沉积物1N H C l 淋滤的酸溶组分主要为碳酸盐与磷酸盐矿物㊁F e GM n氧化物以及有机质与部分黏图2㊀沉积物的R E E 淋出率(长江河漫滩数据来自文献[4])F i g .2㊀R e l a t i v e p e r c e n t a g e s o f t h e l e a c h e dR E Ef r a c t i o n s i n t h eb u l kc o m po s i t i o n s o f 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s 241㊀第38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郭玉龙,等: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图3㊀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不同相态R E E 的U C C 标准化配分模式F i g .3㊀T h eU C C Gn o r m a l i z e dR E E p a t t e r n s i n t h eb u l ks a m pl e s (a ),l e a c h e d f r a c t i o n s (b )a n d r e s i d u a l f r a c t i o n s (c )土矿物吸附物质[4,6].其中,碳酸盐矿物R E E 含量很低,加之浙闽河流沉积物碳酸盐矿物含量也比较少,因此不是R E E 的重要载体[6,10,28].长江主要干㊁支流河漫滩沉积物的研究表明,酸溶相L R E E 主要以黏土矿物吸附态形式富集于细粒级组分,M R E E 主要来自磷灰石等磷酸盐矿物以及F e GM n 氧化物的溶解贡献[4].为揭示中国东南小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的赋存状态和控制因素,我们比较了R E E 淋出率与沉积物平均粒径(M z )㊁F e 2O 3含量㊁P 含量以及化学蚀变指数(C I A )[29]之间的相关性(图4).R E E 淋出率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弱相关.整体上,粒径较细的悬浮物R E E 淋出率较高,粒径较粗的表层沉积物R E E 淋出率较低.两者相关性较差说明粒度对沉积物R E E 的淋出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或粒度对R E E 淋出率的影响很复杂,难以用简单的线性相关解释.F e GM n 氧化物一般富M R E E ,也被认为是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的重要来源.F e GM n 氧化物R E E 组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明显的C e 正异常[30].R E E 淋出率与F e 2O 3含量也呈弱相关,表明F e GM n 氧化物对浙闽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有一定贡献,但不是其主要的赋存形式.椒江和瓯江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显示轻微的C e 正异常,这也显示出F e GM n 氧化物的贡献[10].磷灰石等磷酸盐矿物R E E 含量很高,富M R E E ,很容易被盐酸溶解,也是酸溶组分M R E E 的来源之一[6].浙闽河流沉积物R E E 淋出率和P含量呈较明显的正相关,但这并不能表明酸溶组分R E E 主要赋存在磷灰石中.由于水动力分选的影响,河流表层沉积物会比悬浮物更富磷灰石[12].而在本研究中,浙闽河流悬浮物比表层沉积物有更高34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2月㊀的P含量,这表明磷灰石应该不是P的主要赋存形式,推测P主要以有机态㊁吸附态或结合态等形式存在.沉积物的有机质结合态R E E含量和U C C 相当[31].根据烧失量(L O I)估算,浙闽河流沉积物平均含有机质6%左右,因此有机吸附态也不是酸溶组分R E E的主要载体.C I A由N e s b i t t和Y o u n g[29]首次提出,用于计算长石类矿物风化成黏土矿物的程度.其计算式为:C I A=A l2O3/(A l2O3+C a O∗+N a2O+K2O)ˑ100式中所有氧化物含量都以摩尔百分数表示, C a O∗是指硅酸盐里的C a含量,不包括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矿物中结合的C a.C I A值越高显示硅酸盐矿物中的N a㊁K和C a从母岩中淋失越多,风化作用越强.一般认为未风化的新鲜岩石C I A为50,完全风化产物C I A为100,沉积物C I A值越大,表明硅酸盐岩化学风化程度越强烈,黏土矿物含量越高[32].R E E淋出率与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 I A)呈现较好的正相关,表明黏土矿物吸附态是细粒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的重要赋存形式.浙江㊁福建受季风气候影响强烈,气候温暖湿润,风化作用很强[28].强烈化学风化下,易风化的副矿物发生分解,R E E产生淋失,而后释放的R E E 随风化溶液迁移并被黏土矿物等吸附.这部分被黏土矿物吸附的R E E易被1N H C l淋滤,其配分模式受控于风化溶液的R E E组成[18].对福建山溪小河流木兰溪的最新研究也揭示,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组成可以反映流域化学风化过程[10].受控于流域季风气候,从北到南浙闽河流流域化学风化强度依次增强[28].木兰溪流域化学风化最强,因此酸溶组分R E E占总R E E比重也最大.瓯江㊁椒江流域化学风化强度弱于木兰溪,因此R E E淋出率也较低(图2).4.2㊀酸不溶组分中R E E的赋存状态沉积物的酸不溶组分主要由难溶硅酸盐物质及稳定重矿物组成[6,10].浙闽河流沉积物酸不溶组分R E E含量与平均粒径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酸不溶组分R E E组成基本不受粒度的控制(图5a).图4㊀椒江㊁瓯江与木兰溪沉积物R E E淋出率与平均粒径(M z)㊁F e2O3及P含量㊁化学蚀变指数(C I A)之间的相关性F i g.4㊀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t h e l e a c h i n g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R E E(%)w i t hm e a n s i z e(M z),F e2O3,Pa n dC I A441㊀第38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郭玉龙,等: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酸不溶组分R E E含量与沉积物C I A呈现弱负相关,表明酸不溶相R E E主要富集于沉积物的非黏土部分(图5b).元素T h一般富集于褐帘石㊁独居石以及磷灰石等矿物中,这些矿物也富含R E E[6,33].酸不溶组分R E E含量与T h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表明这些矿物不是酸不溶相R E E的主要载体(图5c).元素Z r主要赋存在锆石矿物中,酸不溶相R E E含量与Z r含量呈正相关,表明锆石对浙闽河流沉积物酸不溶相R E E组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5d).锆石等重矿物特别富集H R E E,且作为稳定重矿物不溶解于稀盐酸,这使得沉积物酸不溶组分相对富集H R E E(图3c).H R E E从G d到L u愈来愈富集在酸不溶相中,也说明锆石等稳定重矿物是酸不溶相H R E E的重要载体(图2).虽然重矿物只占沉积物的极小部分,但由于其R E E含量很高,因此被看做是R E E的重要载体[6,12].最近,S u等[10]对木兰溪沉积物的研究表明,黏土矿物和M n氧化物可能是酸不溶组分L R E E的主要载体.其他研究表明,沉积物中的E u主要来自长石,M R E E主要来自磷酸盐或F eGM n氧化物[6,12].因此,沉积物酸不溶相中不同的稀土元素赋存形式也不同.4.3㊀酸不溶组分的物源示踪意义深海沉积物㊁长江河漫滩沉积物㊁黄土沉积物等的1N H C l淋滤实验,都表明酸不溶组分是沉积物中的难溶硅酸盐和稳定重矿物部分,因此可以代表流域风化上陆壳的平均组成,可以指示陆源物源[4,25,26].浙闽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源岩类型和河流流系都比较简单,将有助于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S c㊁N b㊁T a㊁T h㊁C r与V等元素几乎全部来自碎屑物质,这些元素在风化过程中性质稳定,在自生物质中富集程度很低,因而多用于指示物源[3]. T h/C rGT h/S c二元图可以比较可靠地指示沉积物的基性㊁酸性火成岩来源[3,28].图6a中,玄武岩与基性岩[34]具有较低的T h/C r及T h/S c比值,而在酸性岩里T h/C r与T h/S c比值较高.U C C及世界河流悬浮物[35]的组成介于基性岩与酸性岩之间,为图5㊀椒江㊁瓯江与木兰溪沉积物酸不溶组分R E E含量与沉积物平均粒径(M z)㊁C I A㊁T h及Z r含量之间的相关图F i g.5㊀C 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R E E i n t h e r e s i d u a l f r a c t i o n sw i t hm e a n s i z e(M z),C I A,T h,a n dZ r i n t h e r e s i d u a l f r a c t i o n s54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2月㊀这两种端元的混合.中国东部土壤[34]投点与中国东部U C C接近,投点比U C C更接近于酸性岩,这与酸性岩在中国东部广泛出露有关[22].长江南通悬浮物组成接近于中国东部U C C及中国东部土壤平均值.长江流域广大,流域岩石类型复杂,长江下游干流悬浮物代表了整个长江流域风化上陆壳的平均混合[9].浙闽河流沉积物物质来源变化大,椒江与瓯江沉积物大部分样品和木兰溪沉积物的部分样品投点接近于长江悬浮物,而木兰溪沉积物的另外一部分样品及瓯江沉积物的个别样品投点接近于酸性岩端元.浙闽河流流域源岩以中生代酸性火成岩为特征[23,24].另一方面,这些河流的河口潮汐作用很强,潮流携带大量沉积物进入河口和感潮河段,因此海区长江源物质也是浙闽河流河口沉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T h/C rGT h/S c二元图中浙闽河流沉积物大都投点在U C C与酸性岩端元之间.木兰溪河口处于浙闽泥质区的南缘,海区长江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其沉积物组成更近于酸性岩浆岩端元.玄武岩与基性岩具有较低的(L a/Y b)U C C及(L a/S m)U C C比值,而在酸性岩里(L a/Y b)U C C及(L a /S m)U C C比值较高(图6b).U C C组成近于酸性岩,中国东部U C C的组成介于基性岩与酸性岩之间.中国东部土壤与中国东部U C C有不同的组成特征,显示出L a的相对富集,可能是由于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所致.世界河流悬浮物比U C C有更高的(L a/Y b)U C C比值,也反映水动力分选使得悬浮物中富L R E E的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而富H R E E的重矿物含量较低.椒江与瓯江沉积物大部分样品和木兰溪沉积物的部分样品投点接近于长江悬浮物,而木兰溪沉积物的另外一部分样品及瓯江沉积物的个别样品具有较高的(L a/Y b)U C C及(L a/S m)U C C比值,显示为L a的相对富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河流沉积物残渣态R E E组成与U C C㊁中国东部U C C及各岩石端元差别都较大.和花岗岩相比,浙闽河流沉积物酸不溶组分显示L R E E的亏损及H R E E的富集,这是风化过程中的R E E淋滤迁移及沉积物输运过程中水动力分选导致R E E再分配引起的[10],酸淋滤的实验方案也可能是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之一.4.4㊀河流沉积物的G d异常中国东南小河流沉积物R E E组成的另一个特点是U C C标准化下的G d异常(图3a,b,c),这个特征在长江㊁黄河等沉积物中也有体现[4,6],之前的研究中对沉积物的G d异常缺乏深入讨论.一般而图6㊀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酸不溶组分微量元素(a)及R E E组成(b)物源判别图(U C C数据来自文献[27],世界河流悬浮物数据来自文献[35],酸性岩㊁中国玄武岩㊁中国基性岩以及中国东部土壤数据来自文献[34])F i g.6㊀P r o v e n a n c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d i a g r a m s f o rt r a c e e l e m e n t s a n dR E E i n t h e r e s i d u a lf r a c t i o n s o f 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s言,G d异常用页岩标准化计算,计算式为δG d N A S C =G d N A S C/(S m N A S C0 33ˑT b N A S C0 67)[13,36,37].B a u和D u l s k i[36]首先利用G d异常来追踪人类活动对水体R E E的影响,水体中 过剩G d 主要来自医疗行业核磁共振设备的造影剂.与天然水体中的G d不同,人类活动排放的G d主要由胶体或配合物形式存在,地球化学性质更加保守,在水体中的滞留时间也更长[13].为探究中国东南入海小河流沉积物的G d异常及控制因素,我们尝试用U C C㊁北美页岩(N A S C)㊁世界河流悬浮物平均组成(WR S)㊁中国东部上陆壳(E CGU C C)㊁长江南通悬浮物(C J N T)㊁花岗岩等成641㊀第38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郭玉龙,等: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标准化,计算浙闽河流沉积物不同化学相态的G d 异常(图7).U C C 标准化后,浙闽河流沉积物不同化学相态均呈现较强的G d 异常.经过N A S C ㊁WR S 及E C GU C C 标准化后,浙闽河流沉积物显示中等的G d 异常.长江南通悬浮物标准化后,浙闽河流沉积物不显示G d 异常.花岗岩标准化后,浙闽河流沉积物显示出G d 负异常,表现为G d 亏损.综上,浙闽河流沉积物的G d 异常可能只反映其流域源岩相对于U C C 的组成特征,而不是工业污染引起的G d 输入所致.S u 等[10]的数据也表明,U C C 标准化下木兰溪源岩样品及流域风化剖面样品呈现G d 正异常,这也证实中国东部河流沉积物的G d 异常与人类活动无关.浙闽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G d 异常强于酸不溶相G d 异常,这是因为G d 有着半满的4f 电子层,所以G d 容易进入溶液,在溶液中及络合物中的稳定性比相邻的S m ㊁E u 与T b 更强[36].因此,天然海水㊁地下水等常具有较强的G d 异常,而风化产物则往往表现为G d 的相对亏损[37].在表生风化和沉积物搬运过程中,虽然G d 可能更容易从基岩释放进入溶液,但次生形成的F e GM n 氧化物等成分可能吸附溶解态的G d,导致沉积物酸溶及全样组分相对于酸不溶组分,具有更显著的G d 富集.这也是经过花岗岩标准化后,浙闽河流沉积物显示G d 负异常的原因(图7).图7㊀不同成分标准化下椒江㊁瓯江与木兰溪沉积物的G d 异常(N A S C ,北美页岩,数据来自h t t p s ://e a r t h r e f .o r g/G E R M R D /;WR S ,世界河流悬浮物平均值,数据来自文献[35];E C GU C C ,中国东部上陆壳,数据来自文献[34];C J N T ,长江南通悬浮物,本文花岗岩数据来自文献[10])F i g.7㊀G a d o l i n i u ma n o m a l i e s i n 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s 5㊀结论(1)浙闽河流沉积物全岩R E E 组成控制因素复杂,受沉积物矿物组成直接影响.R E E 在风化过程及水动力分选过程中会重新分配,这使得沉积物不直接继承其源岩的R E E 组成特征,而成为源区风化物质平均R E E 组成的代表.本文推荐对样品进行酸淋处理,利用酸不溶相组分的地化组成来进行物源示踪研究.(2)浙闽河流沉积物酸溶组分R E E 主要以黏土矿物㊁有机物以及吸附态的形式存在,F e GM n 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溶组分R E E 的一个来源,酸不溶组分主要由硅酸盐造岩矿物和稳定副矿物组成,锆石等重矿物是酸不溶组分H R E E 的重要载体.(3)中国东南河流沉积物的G d 异常不是人类活动引起的G d 输入所致,而只反映中国东部物质相对于U C C 及N A S C 等的组成特征,以及G d 与相邻元素之间的性质差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㊀B a y o n G ,T o u c a n n eS ,S k o n i e c z n y C ,e ta l .R a r ee a r t he l e Gm e n t s a n d n e o d y m i u mi s o t o pe s i nw o r l d r i v e r s e d i m e n t s r e v i s i Gt e d [J ].G e o c h i m i c a e tC o s m o c h i m i c aA c t a ,2015,170:17G38.[2]㊀S i n g hP .M a j o r ,t r a c ea n d R E E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o ft h e G a n ga R i v e rs e d i m e n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f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p r o c e s s e s [J ].C h e m i c a lG e o l o g y,2009,266(3G4):242G255.[3]㊀T a yl o r SR ,M c L e n n a nSM.T h e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u s t :I t sC o m Gpo s i t i o na n d E v o l u t i o n GA n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t h e G e o c h e m i c a l R e c o r dP r e s e r v e di nS e d i m e n t a r y Ro c k s [M ].B l a c k w e l lO x G741。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Ulu Sokor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期 f , 叠 一三 叠 纪期 间整个 半 岛 发育 构 造不 整 合 2 二 _ 现象 , 古生 界 均发 生高 度 变形 和 片理 化 , 可识 别 出 并 3期 的褶 皱 作 用 。在 马来 半 岛 的 中 、 部 , 括 Uu 东 包 l Skr 内的吉 兰丹 州 地 区 , oo 在 古生 界 均表 现 出 多次 变 形 和多期 褶 皱特征 。 UuSkr 区东 部 约 1 m 处 为 Lbr 大 断 l oo 地 0k ei深
裂 , 断 裂 带 两 侧 在花 岗岩 矿 物 学 、 石 化 学 、 该 岩 成矿
图 1 马 来 半 岛 区 域地 质 简 图
WB 西缅 ;WB 西南 婆罗州 ;- e tu 一 S 一 S Smi 地体 ; T 海南岛地体 ; 一 a H一 L 拉 萨地体 ; 一 QI羌塘地体 ; 一 QS 昌都一思茅地体 ;I思茅地体 ;G 松潘一 S一 S一
之后 , 即喜山期 ; 其西部 出露许多石炭纪一 晚二叠世 . 的灰 岩 和页 岩 , 伴 有大 量 的火 山碎 屑岩 、 岩 与 近 11 地层 并 灰 矿 区主要 出露 有 二 叠一三 叠 纪 的一套 海 相 中一 地表 次火 山岩 的密切 组合 l, 明其 形成 于 一个 附近 说 5 _ 酸 性 火 山沉 积岩 系_, 性 主要 为千 枚 岩 、 8岩 l 凝灰 质 千 有火 山岛及 海 山的浅 海环 境【; 断裂 带 以东 为一 条 中 1
1 区域 地 质 特 征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以文 冬一 劳 勿 深 大 断 裂 带 为 界 , 马来 半 岛东 、 部地 区在 早 、 西 中三 叠世 之前 分 属 亲华
夏 和亲 冈瓦 纳地 体 , 印支 运 动使 二 者 发生 碰撞 拼 合 , 沿文 冬一 劳 勿 地 区形 成 一 系列 平 行 的 N S向线 性 构 造 及小 型镁 铁质一 超 镁铁 质岩 体[。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 型、 金 含金 细脉浸 染型、 含金石 英脉型和褐铁矿 型 4种 , 矿石 品位 变化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物源关系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物源关系
蓝先洪;王红霞;张志珣;林振宏;李日辉;王中波
【期刊名称】《中国稀土学报》
【年(卷),期】2006(24)6
【摘要】对南黄海2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188.39μg.g-1,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
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南黄海东部沉积物来源于朝鲜半岛,西部沉积物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物质输入,中部细粒沉积物主要与黄河及长江物质东南、东北扩散有关,东南部为朝鲜半岛及黄河、长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5页(P745-749)
【关键词】物源;表层沉积物;南黄海;稀土元素
【作者】蓝先洪;王红霞;张志珣;林振宏;李日辉;王中波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5;P736.4
【相关文献】
1.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布及物源分析 [J], 宋召军;张志珣;余继峰;刘新波
2.南黄海NT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与物源判别 [J], 蓝先洪;张宪军;赵广涛;张志珣
3.南黄海表层沉积物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分布及其与粒度之间的关系 [J], 徐善民
4.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 [J], 徐刚;刘健;孔祥淮;张军强;仇建东
5.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及物源 [J], 蓝先洪;张宪军;刘新波;李日辉;张志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东南亚某稀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浅谈东南亚某稀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认为研究区内稀土矿成因为大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根据对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矿石中其它可综合利用的元素不明显,故本矿床矿石为单一稀土矿石;由于矿体赋存在风化壳中,矿石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故其为风化壳离子型稀土矿石;矿体主要赋存在风化壳的全风层中,因此矿石主要类型为全风化稀土矿石,少部分赋存在半风化层中,因此研究区有少量半风化稀土矿石。
矿石属于易选矿石。
关键词:稀土矿,地质特征,风化壳离子吸附型0前言该研究区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期间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金矿床: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及石英脉型金矿。
后通过对其重砂测量工作中发现有钽铌、磷钇矿、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等稀有、稀土信息。
为研究区提供了良好的稀土资源找矿前景。
1区域地质研究区地处长山褶皱带,该褶皱带沿-长山山脉展布,呈NS-SE向分布。
其北部为马江缝合带,南部为色潘-三岐缝合带,西部为奠边府-黎府缝合带,大江断裂将该带分为南北两个地块,研究区位于南侧地块。
长山褶皱带是我国北西向三江成矿带的东南延伸部位,属于广义的南岭成矿带。
区域上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志留系的低中等变质泥岩、玄武圭、绢云母片岩、角闪岩、灰岩、火山岩等;上志留统-中泥盆统的浅变质泥岩、玄武质火山凝灰岩、砂岩、硅质岩、火山岩夹层;中石炭统-二叠系的砂岩、碎屑岩、安山岩、英安岩;上侏罗系-下白垩系的砂岩、安山岩、英安岩;上侏罗系-白垩系的砂岩、粉砂岩、白云质灰岩;上侏罗第系-白垩系的红色砂岩、粘土;新近系的砾石、砂、粉砂、粘土及第四系的冲积、坡积及残积物。
长山褶皱带呈北西向展布,因此北西向构造控制了区域内主要二级构造格架、地层的展布、岩体的分布。
研究区及其周边次级构造发育,为北西向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多为北西向、近东西、北东向断裂,控制区内侵入岩的分布,F1断层经研究区北部穿过。
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
第40卷第2期2022年4月海洋科学进展A D V A N C E S I N MA R I N E S C I E N C E V o l .40 N o .2A pr i l ,2022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 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袁 帅1,2,张 辉2,3,曹 鹏2,3,4,李小艳2,3,4,石学法2,3,4,范德江1,4,S o m k i a tK h o k i a t t i w o n g 5,N a r u m o lK o r n k a n i t n a n 5,刘升发2,3,4*(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3.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5.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研发中心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室,泰国曼谷10210)收稿日期:2021-08-23资助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 南海S C S -C J 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G A S I -02-S C S -C J 03)和亚洲大陆边缘 源-汇 过程与陆海相互作用(G A S I -G E O G E -03)作者简介:袁 帅(1998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方面研究.E -m a i l :y u a n s h u a i b u s h u a i @126.c o m *通信作者:刘升发(1979 ),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方面研究.E -m a i l :l i u s h e n g f a @f i o .o r g .c n (陈 靖 编辑)摘 要:以泰国湾T 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㊂(L a /S m )U C C -(G d /Y b )U C C 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㊂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k /(ωc +ωl ))㊁化学蚀变指数(C I A )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K /ωA l )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 a l aB P ):ωk /(ωc +ωl )值和C I A 值较高,ωK /ωA l 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c a l aB P 和8500~7500c a l aB P 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k a 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c a l aB P )以来:ωk /(ωc +ωl )值和C I A 值明显下降,ωK /ωA l 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c a l aB P 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㊂关键词:古气候;全新世;稀土元素;黏土矿物;泰国湾中图分类号:P 73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647(2022)02-0233-14d o i :10.12362/j .i s s n .1671-6647.2022.02.007引用格式:袁帅,张辉,曹鹏,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 来自地球化学和矿物学证据[J ].海洋科学进展,2022,40(2):233-246.Y U A NS ,Z HA N G H ,C A OP ,e t a l .H o l o c e n e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o fT h a i l a n d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 [J ].A d v a n c e s i n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2022,40(2):233-246.全新世气候演化及其驱动机制是近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㊂已有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并不稳定[3-4],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数次降温事件[5-7]㊂B o n d 等在北大西洋两个全新世沉积序列中发现了一系列冰筏碎屑(I R D )冷事件[5],后来的研究也表明这种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具有全球性特征;W a n g 等在贵州董哥洞石笋δ18O 记录的降水过程中发现了8次干旱事件,对应于较弱的夏季风时期,其中有6次与北大西洋冷事件一致[8];近期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古气候重建结果则表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是联系北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气候事件的桥梁,并揭示了全新世不同纬度带气候变化的遥相关特征[9]㊂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是地球科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离不开对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和控制机制的了解,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对全新世气候演化规律及其区234海洋科学进展40卷域性和全球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尚需更多的区域证据来丰富理论研究体系[10]㊂泰国湾位于南海西南部,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性海湾㊂海湾从越南金瓯角至马来西亚哥巴鲁,与南海水域相连,面积约25万k m2,平均水深约45m㊂20世纪以来,陆续有学者对该区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1-17]㊂泰国湾沉积物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11],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物质[18]㊂泰国湾周边有多条较大的入海河流(表1),泰国湾北部以及西北部的陆源物质主要来源于湄南河[12],而南部陆源物质则主要来源于马来半岛的吉兰丹河和彭亨河[13-14],不同来源物质在季节性流系格局控制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沉积物模式[15]㊂由于泰国湾潜在物源区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因此湾内柱状沉积物是过去历史时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16-17]㊂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泰国湾进行了沉积学方面的研究,但大多工作集中于河口区沉积物物源[19]㊁污染物分析[20-21]和海岸带侵蚀[22]研究,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缺乏对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而以沉积学㊁矿物学㊁地球化学指标来重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化历史更是十分少见㊂表1泰国湾周边入海河流基本信息[23]T a b l e1 B a s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r i v e r s i n f l o wi n t o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23]河流长度/k m降水/(mm㊃a-1)流域面积/k m2径流量/(m3㊃s-1)输沙量/(ˑ106t㊃a-1)湄公河4909157081100021401450湄南河1352148716000011711湄干河520114730837273彭亨河45921702930059620.4吉兰丹河2808751269150013.9登嘉楼河100330046002660.8注: 表示无数据㊂因此,本文以泰国湾西南部T155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定性判别全新世以来沉积物来源,在此基础上,重建泰国湾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全新世以来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特征提供理论支撑㊂1材料与方法T155号柱状沉积物样品由泰国S e a f d e c号调查船于2012年执行中泰海洋地质联合调查航次获取,采自泰国湾西南部区域(101ʎ12'00ᵡE,7ʎ45'36ᵡN)(图1),样品长301c m,水深44m㊂样品剖开后,进行了详细的岩性描述,并按照2c m间隔切割,选取其中的30个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分析㊂1)粒度测试:首先称取适量的沉积物样品,加入约15m L的30%H2O2静置24h以上除去有机质,之后加入3m o l/L的稀H C l约5m L静置24h以上除去碳酸盐岩,待反应完全后,洗盐直至中性㊂处理好的样品利用M a s t e r s i z e r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㊂粒级标准统一使用尤登-温德华氏等比制值Ф粒级标准,粒度参数采用矩法公式进行计算,粒度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2)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将样品烘干㊁研磨,制成200目的粉末后,称取(0.0500ʃ0.0005)g样品于坩埚中㊂加入3m L1ʒ1的高纯H N O3和H F,密闭放置于190ħ烘箱中保持48h,待样品冷却后再用电热板150ħ蒸干赶尽H F后加入3m L50%的H N O3,密闭置于温度150ħ的烘箱中提取8h以上,冷却后再用聚乙烯比色管定容,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 C P-M S)测定稀土元素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 C P-O E S)测定常量元素含量㊂测试过程中,随机选取10%平行样进行测试,并采用G S D-9标准样进行监控,相对误差小于0.5%,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2期袁 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53)黏土矿物测试:样品用30%的H 2O 2除去有机质,用0.5%稀盐酸除去碳酸盐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直到具有抗絮凝作用发生㊂根据S t o k e s 沉降原理所确定的沉淀时间,将小于2μm 的颗粒吸出,离心㊂采用刮片方法制成样品定向薄片,使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试黏土矿物含量,黏土矿物测试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㊂4)年代测试:根据T 155号柱状沉积物岩性特征,共选择6个层位样品进行年代测试,其中上部4个层位测年材料为底栖有孔虫,下部2个层位测年材料为泥炭㊂测年结果利用C a l i b8.2程序进行了日历年龄校正[24],区域碳库校正值为(-19ʃ70)a,年代测试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完成㊂图1 T 155号柱状沉积物位置[17]F i g .1 L o c a t i o no f c o r eT 155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17]图2 T 155号柱状沉积物年代框架及沉积速率F i g .2 A g em o d e l o f c o r eT 155a n d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r a t e s 2 结果2.1 年代框架与沉积速率T 155号柱状沉积物的6个样品AM S 14C 测年结果见表2,通过线性内插和外推法,可获取每个样品的年代数据,最底部年龄为11508aB P ㊂依据日历年龄计算可得:沉积速率介于11.40~94.30c m /k a ,平均值为23.40c m /k a ,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图2)㊂236 海 洋 科 学 进 展40卷表2 泰国湾T 155号柱状沉积物A M S 14C 年代结果T a b l e 2 AM S 14Ca g e d a t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c o r eT 155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深度/c m14C 年龄/(aB P )年龄误差/a δ13C /a 年代范围上限/(aB P )年代范围下限/(aB P )校正后年龄/(c a l aB P )18~20108025-0.1757057653056~58384025-0.1637073915364798~100701025-0.26745075767340138~140840035-1.02892691548800258~260997045-26.67112711140810870268~2701010045-25.251136011376110412.2 粒度特征T 155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垂向上变化明显,可以分为3段(图3)㊂①80~0c m ,沉积物逐渐变粗,砂质量分数约为1%㊁粉砂质量分数增加至81%㊁黏土质量分数减少至小于20%,平均粒径约6.6Φ㊂②260~80c m ,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粒度组成和参数比较稳定,砂质量分数低于1.5%㊁粉砂质量分数约为68%,平均粒径7.2Φ,分选差㊂③从底部到260c m ,沉积物类型变化较大,平均粒径为5.2Φ~8.3Φ,分选差,主要成分为粉砂和黏土,粉砂质量分数为46.2%~75.6%,黏土质量分数为6.9%~58.3%,砂质量分数低于1%㊂其中在271~283c m ,砂质量分数突然急剧增加至15%,粉砂质量分数增加至70%,黏土质量分数降低至8%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3 T 155柱状沉积物粒度参数垂向变化F i g .3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g r a i n s i z e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 1552.3 常量元素特征T 155号柱状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如图4所示,其垂向上大致可划分3层:80~0c m ,所测常量元素垂向分布变化明显,S i O 2和P 2O 5质量分数呈小幅升高,A l 2O 3㊁T F e 2O 3(全铁)㊁K 2O ㊁M g O 和M n O 等质量分数则呈小幅降低;260~80c m ,S i O 2㊁T F e 2O 3和N a 2O 等质量分数垂向变化较小,K 2O ㊁M g O 和P 2O 5等质量分数自下向上逐渐增大,C a O 和M n O 等质量分数则表现为先稳定后逐渐增大的趋势;301~260c m ,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7 S i O2㊁A l2O3㊁T F e2O3㊁K2O㊁M g O㊁M n O㊁N a2O和T i O2等质量分数变化明显,达到各自的最大值或最小值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4 T155柱状沉积物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4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m a j o r 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2.4稀土元素特征及配分模式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及主要稀土指标如图5所示,稀土元素垂向分布大致可以分为3层:80c m以上层位,稀土总量㊁轻稀土㊁重稀土含量自下向上逐渐降低,至上部50c m稀土总量约为180μg/g,(L a/S m)U C C(L a质量分数与S m质量分数比值)和(G d/Y b)U C C(G d质量分数与R b质量分数比值)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60~80c m层位,稀土总量㊁轻稀土㊁重稀土含量及轻重稀土比值㊁δC e(铈异常)㊁δE u (铕异常)等参数均变化较小,而(L a/S m)U C C由下至上波动较为明显,但整体呈波动升高的趋势,相对于(L a/ S m)U C C来说,(G d/Y b)U C C波动较小,但整体上来说也呈现升高的趋势,指示了早全新世较为稳定的物质来源或沉积环境;260c m以下层位,各个参数垂向分布规律性不显著㊂用上陆壳(t h eU p p e r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a s t,U C C)作为标准对T155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标准化,从配分模式图(图6)可以看出:相比上陆壳数据,T155柱状沉积物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不存在明显的C e异常,存在E u的负异常,与湄南河和彭亨河以及湄干河的配分模式较为相似,均呈明显左倾,不同之处是彭亨河左倾程度更加明显,其余三者则较为平缓㊂238海洋科学进展40卷注:为测年层位㊂图5 T155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5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注:湄公河数据引自文献[25];湄南河和湄干河数据引自报告①;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数据引自文献[23];登嘉楼河数据引自文献[26];上地壳(U C C)标准化数据引自文献[27]㊂图6 T155柱状沉积物及周边区域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F i g.6 U C C-n o r m a l i z e d p a t t e r no f t h e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t h e c o r eT155a n da d j a c e n t a r e a①石学法,刘升发,王昆山,等.南海S C S-C J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技术总结报告,2013:164-175.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39 2.5黏土矿物分布特征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见图7,黏土粒级组分含量在80c m以上层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80c m以下波动较小,约为35%㊂4类黏土矿物垂向分层明显:190c m以上部分,蒙皂石波动明显,可分为3次高低旋回,伊利石含量则基本呈连续增加的趋势,高岭石大致表现出与伊利石相反的趋势,含量自下向上持续降低,绿泥石在这一层位变化不大,其质量分数为13%~14%;190c m以下部分,蒙皂石和绿泥石垂向分布规律性不明显,高岭石自下向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伊利石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介于30%~40%㊂注:为测年层位㊂图7 T155柱状沉积物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垂向变化F i g.7 V e r t i c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i n t h e s e d i m e n t o f c o r eT1553讨论3.1沉积物来源判别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物物源分析方法日趋增多,并不断地相互补充和完善㊂由于元素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不同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这就为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实现物源的精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8]㊂作为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很保守,容易被碎屑颗粒吸附或结合,能随碎屑颗粒进行长距离搬运和沉积,被视为判断源岩类型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有效工具[29]㊂L i u等认为δE u㊁(L a/S m)U C C㊁(G d/Y b)U C C等稀土元素比值往往与源岩岩性有关,有着良好的物源指示意义,已广泛用于亚洲大陆边缘物质的 源-汇 研究中[30]㊂本文采用(L a/S m)U C C和(G d/ Y b)U C C作为物源判别参数,但在使用这些参数之前,需要排除主要的干扰因素㊂首先,由前文分析可知, T155柱状粒级组分以粉砂为主(粉砂组分平均质量分数为70%),砂组分含量很少(平均质量分数仅为1%),且黏土粒级组分含量变化不大,所以可排除矿物组成对所用稀土元素指标的影响㊂另外,为了排除粒度和化学风化强度的影响,我们将所用指标与化学蚀变指数(C h e m i c a l I n d e xo fA l t e r a t i o n,C I A)[31]和平均粒径(M z)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图8),从分析结果可知这几者之间并不具备明显的相关性(R2<0.12),所以可确定在泰国湾使用(L a/S m)U C C-(G d/Y b)U C C图判别物源是可行的㊂240海洋科学进展40卷图8稀土元素指标与M z和C I A的相关性判别F i g.8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p r o x i e s a n d M z,C I A泰国湾主要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海洋自生等其他沉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16,33]㊂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物质[34],所以我们选取泰国湾周边几条主要河流作为物源端元,分别是马来半岛的吉兰丹河[23]㊁彭亨河[23],北部曼谷湾主要入海河流湄南河①和湄干河以及南海西部主要入海河流湄公河[25],将物源端元数据和T155柱状沉积物数据投点到(L a/S m)U C C-(G d/Y b)U C C图(图9),结果显示T155柱状沉积物大部分点较为集中,基本落在彭亨河与吉兰丹河所在端元内,而与泰国湾北部入海河流端元区分明显㊂考虑到湄公河远离研究区,陆源物质难以运移至泰国湾西南近岸,这就表明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马来半岛,主要驱动力为东亚夏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㊂现代泰国湾物质来源揭示了周边不同入海河流的控制范围[33],T155柱状沉积物同样位于马来半岛物质控制区,陆源入海物质主要受到沿岸流的影响,沉积物运移方向为S E NW㊂另外,巽他陆架沉积物输运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吉兰丹河入海物质主要沿岸向北输运,可到达泰国湾中部近岸区域,为泰国湾西南部主要的沉积物源区[15],而碎屑矿物组成同样指示了泰国湾西部与马来半岛一致的原岩背景[13]㊂①石学法,刘升发,王昆山,等.南海S C S-C J03区块底质调查与研究技术总结报告,2013:164-175.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41图9(L a/S m)U C C-(G d/Y b)U C C物源判别图F i g.9(L a/S m)U C C-(G d/Y b)U C C d i a g r a mf o r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n g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s3.2古气候演化历史重建过去气候和环境演化历史可在连续性海洋沉积物中得到很好的记录,选取可靠的替代性指标可反演特定时期海洋环境特征[35-36]㊂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主要受到源区气候的影响[37],对相应源区的古气候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38],其结果与有孔虫㊁孢粉等微体古生物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曲线极为相似[39-40]㊂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气候和环境的响应关系差别很大,高岭石多发育于热带土壤中,指示暖湿气候条件下强烈的水解作用,高岭石含量越高,表明当时的气候越温暖湿润;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则相反,它们形成于干冷的气候环境中,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越高,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寒冷干燥[12,41-42]㊂前文分析表明T155号柱状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垂向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划分,且物源较为单一,表明黏土矿物指标对泰国湾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波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㊂考虑到黏土矿物之间的稀释效应,一般不采用单个黏土矿物含量指示古气候变化,而使用几种矿物含量的比值[42]㊂因此,本文采用高岭石与伊利石和绿泥石质量分数比值(ωk/ (ωt+ωc))作为源区古气候的矿物学标志,此值的高低反映了夏季风的强弱㊂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对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反应敏感,是气候地质事件内在成因和环境信息外在因素的综合体现和良好标志[43-45]㊂由于T155号柱状沉积物的物源区属于东亚季风控制区,气候的冷暖波动必然会对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特征产生同步影响,而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元素含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K随化学风化强度的增强易于从沉积物中淋滤出来,而A l则在化学风化过程中相对保守,易于在风化产物中富集[32],因此ωK/ωA l可用于指示源区的风化强度㊂N e s b i t t等提出以C I A判别源区化学风化的强度,C I A值与风化强度成正比,C I A值越大,风化强度越大[31],因此C I A也可用于指示源区风化强度的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边缘海沉积过程研究[30]㊂本文利用ωk/(ωc+ωl)㊁C I A和ωK/ωA l与格陵兰冰芯[46]㊁董哥洞氧同位素记录[47]和巽他陆架M D01-2390孔M D01-2390孔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记录氧同位素记录[48]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图10)㊂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可分为2个阶段:1)阶段I,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 a l aB P)该段时期ωk/(ωc+ωl)和C I A均呈一个明显高值,ωK/ωA l值则处于明显波动期,较高的ωk/(ωc+ωl)反映了较为强盛的季风降雨,而较高的C I A与对应较低的ωK/ωA l则反映出源区风化强度较强,这都表明这段时期的东亚夏季风比较强盛,气候较为温暖湿润㊂然而,这段时期内气候状态并不稳定,矿物学和地球化学242海洋科学进展40卷注:曲线A为格陵兰冰芯N G R I P氧同位素[59];曲线B为董哥溶洞氧同位素[47];曲线C为南海M D01-2390孔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48];曲线D为T155柱状沉积物ωk/(ωc+ωl);曲线E为T155柱状沉积物C I A;曲线F为T155柱状沉积物ωK/ωA L㊂图10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F i g.10 P a l e o c l i m a t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 s i n c e t h eH o l o c e n e指标均波动较为明显,在10500~11200c a l aB P期间ωk/(ωc+ωl)和C I A出现了一个明显低值区,而ωK/ωA l值则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值区,这种气候突变事件与巽他陆架M D01-2390孔的氧同位素记录较一致,指示了一次明显的冷事件,这次冷事件是全新世最强烈的一次变冷事件,气温的最大降幅可达8~10ħ[49],极端的气候条件在泰国湾得到了很好的记录㊂在7500~8500c a l aB P期间ωk/(ωc+ωl)和C I A又出现一个低值期,ωK/ωA l值则对应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值,这个异常值的出现也指示了全新世早期南海南部的气候突变,此次变冷事件与北半球普遍发生的8200c a l aB P(8.2k a冷事件)降温事件时间较为接近,8.2k a冷事件早在1983年由B e g e t提出[50],随后在北半球各地相继发现了这次气候突变事件,如在格陵兰冰芯[46]㊁贵州董哥洞石笋[8]㊁北大西洋浮冰碎屑[5]㊁北欧孢粉[51]㊁青藏高原红原泥碳纤维[52]等中均能找到相应记录,反映了2期袁帅,等: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243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特征㊂这两次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时期,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的变化规律也很好地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寒冷期,东亚夏季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弱,从而影响源区物质的风化㊁侵蚀和搬运强度,这进一步揭示了气候条件对热带区域陆海相互作用过程的控制㊂2)阶段Ⅱ,中全新世(6500c a l aB P)以来该段时期ωk/(ωc+ωl)值和C I A指示的源区风化强度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石笋和海洋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变化趋势一致[47-48],反映了逐渐减弱的东亚夏季风趋势,但3个指标的波动并不明显,可能受控于这一阶段的T155孔沉积速率降低,导致这3个指标的时间分辨率降低㊂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季风强度呈降低趋势,这与前人关于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的研究结果吻合,即早全新世时季风较为强盛,中全新世后季风逐渐减弱[6,8,53-54]㊂这一时期内,ωk/(ωc+ωl)和C I A在3200~1800c a l aB P时期呈现明显低值,对应于ωK/ωA l的高值期,这可能也同样指示了一次冷事件的发生㊂此次冷事件与在全球发现的全新世晚期距今4~2 c a l k aB P的变冷事件(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一致[55],该变冷事件与中国大陆湖泊㊁石笋㊁海洋沉积物记录的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相对应[44,56-57]㊂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的微体古生物同样记录了发生在4.5~3.0c a l k a B P时期的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58]㊂由此可见,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东北印度洋和南海南部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反映了热带海域气候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关系㊂4结论本文以泰国湾西南部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规律,定性判别了沉积物来源,并恢复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其主要结论如下:1)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沉积物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输入的陆源物质,主要驱动力为东亚夏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㊂2)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较为强盛,波动较为剧烈,ωk/(ωc+ωl)和C I A出现两个低值区(10500~ 11200c a l aB P和7500~8500c a l aB P),对应于ωK/ωA l出现的两个高值区,指示了两次千年尺度的冷事件的发生,推断是新仙女木事件和8.2k a冷事件在泰国湾的响应㊂3)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季风强度逐渐减弱,ωk/(ωc+ωl)和C I A呈明显下降趋势,而ωK/ωA l则呈现上升趋势,在3200~1800c a l aB P时呈现一个明显的冷事件,指示了热带海域 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 的发生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殷雅倩,党皓文,王跃,等.末次冰消期西太平洋暖池上层海温千百年尺度变化[J].科学通报,2019,64(20):2151-2162.Y I N Y Q,D A N G H W,WA N G Y,e t a l.M i l l e n n i a l-a n d c e n t e n n i a l-s c a l e v a r i a t i o n s i n t h eu p p e r-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W e s t e r nP a c i f i c W a r m P o o ld u r i n g t he l a s t d e g l a c i a t i o n[J].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19,64(20):2151-2162.[2] MO H T A D IM,P R A N G E M,O P P OD W,e t a l.N o r t hA t l a n t i c f o r c i n g o f t r o p i c a l I n d i a nO c e a n c l i m a t e[J].N a t u r e,2014,509(7498):76-80.[3] D A N S G A A R D W,J O H N S E NS,C L A U S E N H,e t a l.E v i d e n c e f o r g e n e r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a s t c l i m a t e f r o ma250-k y r i c e-c o r e r e c o r d[J].N a t u r e,1993,364:218-220.[4] MA Y E W S K I PA,R O H L I N GEE,S T A G E RJC,e t a l.H o l o c e n e c l i m a t e v a r i a b i l i t y[J].Q u a t e r n a r y R e s e a r c h,2004,62(3):243-255.[5] B O N DG,K R OM E RB,B E E RJ,e t a l.P e r s i s t e n t s o l a r i n f l u e n c e o nN o r t hA t l a n t i c c l i m a t e d u r i n g t h eH o l o c e n e[J].S c i e n c e,2001,294(5549):2130-2136.[6] A NZS,K U T Z B A C H JE,WU X H,e ta l.A s y n c h r o n o u s H o l o c e n eo p t i m u m o f t h eE a s tA s i a n m o n s o o n[J].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R e v i e w s,2000,19(8):743-762.[7] C U L L E N H M,D E M E N O C A LPB,H E MM I N GS,e t a l.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a n d t h e c o l l a p s eo f t h eA k k a d i a ne m p i r e: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h ed e e p s e a[J].G e o l o g y,2000,28(4):379-382.[8] WA N G YJ,C H E N G H,E D WA R D SLR,e t a l.T h eH o l o c e n eA s i a nm o n s o o n:l i n k s t o s o l a r c h a n g e s a n dN o r t hA t l a n t i cC l i m a t e[J].244海洋科学进展40卷S c i e n c e,2005,308(5723):854-857.[9] L I USF,Y E W X,C A OP,e t a l.P a l e o c l i m a t i c r e s p o n s e s i n t h e t r o p i c a l I n d i a nO c e a n t o r e g i o n a lm o n s o o n a n d g l o b a l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o v e rt h e l a s t42k y r[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2021,438(2):106542.[10] A N W A R T,K R A V C H I N S K Y VA,Z H A N GR,e t a l.H o l o c e n e c l i m a t i c e v o l u t i o n a t t h e C h i n e s e L o e s s P l a t e a u:t e s t i n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t h e g l o b a lw a r m i n g-c o o l i n g e v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8,166:223-232.[11]S H IXF,L I USF,F A N G XS,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i n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s o u r c e s a n dt r a n s p o r t p a t t e r n s[J].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5,105:390-398.[12]王昆山,石学法,刘升发,等.泰国湾西部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对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指示[J].第四纪研究,2014,34(3):623-634.WA N G KS,S H I XF,L I USF,e t a l.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 e a v y m i n e r a l s i n t h e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 T h a i l 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J].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 s,2014,34(3):623-634.[13] WU K K,L I USF,S H IXF,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o f t h ew e s t e r nS u n d aS h e l f:c o n s t r a i n t sf r o ms e d i m e n t o l og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J].C o n t i n e n t a l Sh e l fR e s e a r c h,2020,206:104198.[14]S A T H I AMU R T H YE,C O L I NC.C h e m i c a lw e a t h e r i n g i nM a l a y P e n i n s u l a a n dN o r t hB o r n e o:c l a y m i n e r a l o g y a n d e l e m e n t g e o c h e m i s-t r y o f r i v e r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J].S c i e n c eC h i n a(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11,54(2):272-282.[15] L I USF,Z H A N G H,Z HU A M,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 e n t s i n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c o n-s t r a i n t s f r o m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a n dm i n e r a l o g y[J].Q u a t e r n a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9,527:52-63.[16]张杨硕,乔淑卿,石学法,等.泰国湾底质沉积物输运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37(1):86-92.Z H A N G YS,Q I A OSQ,S H IXF,e t a l.M o v i n g t r e n d o f b o t t o ms e d i m e n t s i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17,37(1):86-92. [17] Z HA N G H,L I USF,WU KK,e t a l.E v o l u t i o n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G u l f o f T h a i l a n d s i n c e t h e l a s t d e g l a c i a t i o n[J].Q u a-t e r n a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21:h t t p s:ʊd o i.o r g/10.1016/j.q u a i n t.2021.02.018.[18] L I UZF,Z H A OYL,L I JR,e t a l.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c l a y m i n e r a l s o f fm i d d l eV i e t n a m i n t h ew e s t e r n S o u t hC h i n a S e a: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s o u r c e a n a l y s i s a n dE a s tA s i a nm o n s o o ne v o l u t i o n[J].S c i e n c e i nC h i n aS e r i o u sD: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07,50(11):1674-1684. [19]郭瑜璇,乔淑卿,石学法,等.曼谷湾河口区百年来沉积物重金属变化趋势及污染来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39(2):61-69.G U O Y X,Q I A OSQ,S H IXF,e t a l.V a r i a t i o n t r e n d a n d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s o u r c e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e s t u a r y a r e a o fB a n g k o kB a y i n t h e p a s t c e n t u r y[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19,39(2):61-69.[20] C H E E V A P O R N V,M E N A S V E T AP.W 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a n dh a b i t a t d e g r a d a t i o n i n t h e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2003,47(1):43-51.[21] HU N G S P R E U G S M,Y U A N G T HO N GC.Ah i s t o r y o fm e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i nt h eu p p e r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J].M a r i n eP o l l u t i o nB u l l e t i n,1983,14(12):465-469.[22] T H AM P A N Y A U,V E R MA A TJE,S I N S A K U L S,e ta l.C o a s t a le r o s i o na n d m a n g r o v e p r o g r a d a t i o no fs o u t h e r n T h a i l a n d[J].E s t u a r i n e,C o a s t a l a n dS h e l f S c i e n c e,2006,68(1):75-85.[23] WU K K,L I USF,K A N D A S AMYS,e t a l.G r a i n-s i z e e f f e c t o n r a r e e a r t he l e m e n t s i nP a h a n g R i v e r a n dK e l a n t a nR i v e r,P e n i n s u l a rM a l a y s i a: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d i m e n t p r o v e n a n c e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S o u t hC h i n aS e a[J].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R e s e a r c h,2019,189:103977.[24]S O U T H O NJ,K A S H G A R I A N M,F O N T U G N E M,e t a l.M a r i n e r e s e r v o i r c o r r e c t i o n s f o r t h e I n d i a nO c e a na n dS o u t h e a s tA s i a[J].R a d i o c a r b o n,2002,44(1):167-180.[25]童胜琪.珠江㊁红河及湄公河流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1-62.T O N GSQ.E l e m e n t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yo f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i nP e a r lR i v e r,R e dR i v e r a n d M e k o n g R i v e rB a s i n s[D].S h a n g h a i:T o n g j iU n i v e r s i t y,2007:1-62. [26]S U L T A N K,S H A Z I L IN A.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 e n t s i n t r o p i c a l s u r f a c ew a t e r,s o i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T e r e n g g a n uR i v e r B a s i n,M a l a y s i a[J].J o u r n a l o fR a r eE a r t h s,2009,27(6):1072-1078[27] T A Y L O R SR,M C L E N N A NSM.T h e 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u s t:i t s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J].T h e J o u r n a l o fG e o l o g y,1986,94(4):632-635.[28]杨守业,李从先.R E E示踪沉积物物源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2):63-66.Y A N GSY,L ICS.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R E Et r a c e r f o r s e d i m e n t s o u r c e[J].A d v a n c e i nE a r t hS c i e n c e,1999(2):63-66.[29]汪正江,陈洪德,张锦泉.物源分析的研究与展望[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4):104-110.WA N GZJ,C H E N H D,Z H A N GJQ.P r o v e n a n c e a n a l y s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J].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a n dT e t h y a nG e o l o g y,2000(4):104-110.[30] L I USF,S H IXF,Y A N GG,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m a j o r a n d t r a c e e l e m e n t s i n s u r f a c e s e d i m e n t s o f t h ew e s t e r nG u l f o fT h a i l a n d:e v i-d e n c e f o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m o d e r n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J].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R e s e a r c h,2016,117:81-91.[31] N E S B I T T H W,Y O N GG M.E a r l y p r o t e r o z o i c c l i m a t e s a n d p l a t em o t i o n s i n f e r r e d f r o m m a j o r e l e m e n t c h e m i s t r y o f l u t i t e s[J].N a t u r e,1982,299(5885):715-717.[32] H O N D A M,S H I M I Z U H.G e o c h e m i c a l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i e s o n t h eT a k l i m a k a nD e s e r t s a n d s[J].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1998,45:1125-1143。
深圳湾和大鹏湾近代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
1.7 53.0
46.3 8.9
7.0 3.6 45.0 47.0
l35.7
12 .0
122.7 126.7 11 .5 128.7 126.3 129.0
9 .0 76.6 146.3 l36.0 128.6 122.9 1 33.8 l30.6 l22.0 l24.5 l28.9 129.7 87.0 71.9 7 .3 67.3 79.3 6B.6 73.5 89.t 65. 67.2 88.O 80.0 88.2 eO.3
‘.;5 十
●.3,●
3.99●
S q/T1
一
,T,
S,/T-
2.4l● 1.92 2.B7●
l1. 8’ 7.10++ n .19·● 1.甜 抽 ’ 21.O2聿‘ B.¨ ●●
I7.43 + 一 ‘.4; t2.92●● 一 ,.77 ’ 1B.6B竹 一3.BB●
·
。 t ,
一 0.27 — 0.们
1.08
1.24
-1.49
1·72
7.0l t 6.24 · 9.I,● 6.2I+ B.62¨ 6.i7}
5.82 ● 一 .02 } 6.1j籼I 一●.2 · 5.;7料 .2p
j·4O 1.91 I一,9
5.9‘●● 4.0B‘● ,.0O¨
;.48靴 4.60 } 3.1I
I.43 2.i6 2.12 i.70
3.1l_ 3.,2 3.BO‘● 2.OO
2.5O
;.,6 ● 2.28
2.62● —1.0;
i·20 2.77● 2.OO
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湖相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湖相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陈亮;刘春莲;庄畅;车晓光;吴洁【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9(027)006【摘要】通过分析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岩心的稀土元素丰度和分布模式,并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Fe/Mn,Mg/Ca),重建了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条件.岩心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7.06~230.01μg/g之间,平均值为142.32;μg/g.接近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略低于北美页岩.沉积物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右倾斜型、Eu中度亏损以及Ce异常不明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岩心各深度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非常相似,且与UCC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基本一致.表明沉积物具有较为一致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而且源区具有大陆上地壳性质.岩心沉积时期古气候变化经历了较为干燥-温湿-温湿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以温湿气候条件为主的四个阶段.总体上显示明显的变湿趋势.【总页数】8页(P1155-1162)【作者】陈亮;刘春莲;庄畅;车晓光;吴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三水盆地下古近系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J], 陈亮;黄伟;谢焱石;王正庆;马强2.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J], 刘春莲;Franz T Fürsich;白雁;杨小强;李国强3.青藏邛多江盆地40.4~30.0 cal ka BP湖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王秋根;杨文光;朱利东;李杜文;陶刚;解龙;李超;和源;刘和4.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系(土布)心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 [J], 刘春莲;石贵勇;秦红;董艺辛;车平;陈亮;严伟术5.地质地球所研究进展:泥河湾盆地河湖相沉积物磁性变化的机制及其古气候意义[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来西亚地质及矿产资源
马来西亚地质及矿产资源馬來西亞面積330257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
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
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
東馬位於加裏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
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汶莱相邻。
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
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
目前人口2664萬(截至2006年底)。
目前人口2664万(截至2006年底)。
2006年其國內生產總值約為5427.66億林吉特(1美元約合3.5林吉特),比上年增長5.9%。
200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427.66亿林吉特(1美元约合3.5林吉特),比上年增长5.9%。
一、地质和矿产资源馬來西亞總體位於縱貫緬泰馬的巽他褶皺帶的南部。
马来西亚总体位于纵贯缅泰马的巽他褶皱带的南部。
馬來半島主要由中、古生界和海西一印支期花崗岩組成,大致可分為西部的冒地槽帶和東部的優地槽帶。
马来半岛主要由中、古生界和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组成,大致可分为西部的冒地槽带和东部的优地槽带。
中央山脈大致相當於冒地槽的中央隆起帶。
中央山脉大致相当于冒地槽的中央隆起带。
東馬地區以盧帕河為界,可劃分出西婆羅基底和西北婆羅地斜兩個構造單元,顯現出不同的大地構造演化歷史。
东马地区以卢帕河为界,可划分出西婆罗基底和西北婆罗地斜两个构造单元,显现出不同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
馬來西亞探明礦產有30多種,錫礦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錫國”美稱。
马来西亚探明矿产有30多种,锡矿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锡国”美称。
马来半岛地质概述
马来半岛地质概述 地里概况 马来半岛似_『:.}j(洲大陆一j;南端,居Li部。
LiL tljl一一7 J芝。
U马来幅Ⅱ联帮fj 马来砸地『X地势北辩南低,…地位’『ff,部,包括八条文休、Iifm“.Ⅲ令,姒贯.m:i匕,f川I f、,花岗”并}此}¨jfI央山忱( Main Rangc,义j:,、古保ii!㈧蕾)y,7:,㈣乇i叫I7j侧∥j低,if}÷≈/门j坞i,j笥斯为鞠批j12岛:j q:jI小.q.㈦≯‘蛐址il和㈦f附H 2--G4)。
FH一1:i 5来0£0.f也处赤西H}近.!’≮qi炎热,腻热带雨林’i候,这种/ -候--.一㈨t J.分仃刊j:槭≈“{0发订雨㈦ik,冈Ⅱ匕森林覆.1:{iJi 7≯…lfilIll:uq分之三i以。
[h仍-方…fJ£h≮./it 1.’;7;粥烈ioj勿理风化和化。
、≥风.化,这Ⅱ『二?A地质工作带来了用难,也影ni『地质研究程度。
1 930年pJ.前已先lj…版1,J关矿J' '必地脱图12-64马来半岛地理略图方瓶’零星著f1‘,l930年J/、,后丌始系统 的地质填图。
马来半岛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Zi,一i要秒J1i:fj锡们石油,此外还钳铁. 钨、铝矾土、磷等,,iL其以产砂锡著称。
木文系根据戈贝特(r).J.C. obbett)及赫奇逊 (C.S.Hutchison)编著《马来半岛地质》(1 973)与1{j它一此资料统合弘理而 成。
j.五出-fI岁叫j iiCi<致秆7、'{7‘,。
’地悄 从本地区发育“勺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动,可L\ 中央隆起带,其西形成…个清楚『J勺冒地椭,再西,巳征实为冈瓦纳火陆Im缘,而矗i力螂 却是一个优地槽和一个优地槽I{f央隆起带(㈥) -.65),㈣㈨E越过细㈠U乃、;ih豢㈧P【| 部直至中国云南,向南延入E『j度尼两亚。
火Lf(作川讯限二j二优地l龋和W地悄降/b 11J姒i'l;, ,F十分强烈。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Th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ore SFK-1 in the depression area of Xihu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were measured for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by using ICP-MS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indicator significance of REE geochem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provenance analysis of the outer shelf sedi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REE content and ratio, the sediments from Core SFK-1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geochemical layers, suggesting tha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 have good indicator significance for stratigraphic divi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s in Core SFK-1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The sediments above the depth of 28.00 m in upper Core SFK-I mainly belong to the Yangtze River source; the sediments between 28.00~47.20 m in middle Core SFK-1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sediments between 47.20 and 82.90 m at the bottom of Core SFK-1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playing a main role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since early Late Pleistocene and the Yellow River started to influence the continental shelf sedimentation of theEast China Sea at the late stage of Late Pleistocene.%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
马来西亚吉兰丹SOKOR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 要: 马来半岛金矿主要分布在半岛中央金矿带北部,该成矿带地处特提斯成矿带与环太平
洋成矿带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岩石主要是千枚岩及石英斑岩,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
体产状与接触带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型、含金石英脉型及褐铁矿
第 S1 期
卢见昆,等: 马来西亚吉兰丹 SOKOR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141
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1 成矿地质背景
以 Bentong-Raub 深 大 断 裂 带 为 界,将 马 来 半 岛划分为东 西 两 大 地 块, 东 部 为 印 支 地 块, 原 属 冈瓦纳地 体[1], 泥 盆 纪 期 间 从 冈 瓦 纳 地 体 分 离 后 与华南地 块 拼 合 组 成 华 夏 地 块[2]。 西 部 的 中 缅 马 苏地块则应归属于冈瓦纳地体中的印度—澳大利 亚地块,晚二 叠 世 期 间 与 冈 瓦 纳 地 体 分 离, 向 北 漂移[3],印支运动期间二者发生碰撞拼合 ( 图 1) 。 马来半岛造山运动始于晚二叠世印支地块与中缅马 苏地块碰撞之时,一直延续至早三叠世,Huntchison 和 Harbury 等[4]把这段时期称为马来半岛的褶皱造 山阶段。在此阶段内,整个马来半岛发育构造不整合 现象,Bentong-Raub 断裂带以东古生界地层形变、片 理化程度较高,发育有多期次褶皱叠加现象[5]。
马来 西 亚 矿 产 资 源 丰 富, 矿 种 类 型 较 多, 仅 在少数区域开展过地质找矿工作,区域地质工作 开 展 较 少, 矿 产 勘 查 工 作 不 系 统、 不 完 整。 SOKOR 金矿位于马来西亚吉兰丹北部,马来半岛
中央金成矿带偏北,西侧为 Bentong-Raub 深大断 裂带,东边为 Lebir 大断裂带。文章在对该矿床成 矿地质背景、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探 讨 该矿床成因,为今后对该矿床的进一步勘查工作
中印度洋海盆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中印度洋海盆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黄牧;石学法;于淼;杨刚;方习生;刘季花;崔菁菁;白亚之;汪虹敏;姚政权;毕东杰【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22(51)1【摘要】对中印度洋海盆14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REE+Y,简称REY)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研究。
结果表明,样品中REY主要富集于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1239×10^(−6)),且明显富集钇(Y)等重稀土元素(Y富集系数高达14.1,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系数最高为11.6);富稀土沉积物呈明显Ce 亏损,发育在受南极底层流影响的氧化环境中;鱼牙骨等生物磷灰石是深海稀土富集的重要富集矿物或宿主矿物。
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海富稀土沉积是有别于已知陆地稀土矿床的一种新类型。
研究区沉积物中REY的富集与构造位置(距洋中脊距离)、氧化还原条件、发育水深和沉积物类型等密切相关。
初步推测距离东南印度洋中脊450~1200 km范围内、水深超过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沸石黏土发育区是最具资源潜力的区域;推测在中印度洋海盆北部可能埋藏有一个向北部延伸的富稀土沉积层,其埋藏深度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加大,富集层厚度可能与暴露在初始富集区域的时间密切相关。
【总页数】13页(P70-82)【作者】黄牧;石学法;于淼;杨刚;方习生;刘季花;崔菁菁;白亚之;汪虹敏;姚政权;毕东杰【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青岛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1;P597.3【相关文献】1.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物源约束2.帕里西维拉海盆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3.中印度洋海盆埋藏型锰结核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和特征4.巢湖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5.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田正隆;戴英;龙爱民;陈绍勇【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05(024)001【摘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REE与10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个站沉积物中REE都与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总页数】7页(P8-14)【作者】田正隆;戴英;龙爱民;陈绍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3【相关文献】1.东海大陆架海底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王贤觉2.太平洋东部CC48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季花;张丽洁;梁宏峰3.大洋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中样品的选取和前期处理 [J], 刘季花;林学辉4.贵州岩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雷国良;王长生;钱志鑫;张忠敏;杨正礼;漆亮5.南海东沙海域冷泉渗漏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邬黛黛;杨飞;黄霞;潘梦迪;孙甜甜;刘丽华;吴能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平洋东部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太平洋东部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刘季花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1992(12)2
【摘要】通过对太平洋东部CC区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研究发现:该区沉积物的REE含量较高,普遍具有较小的Eu正异常和较大的Ce负异常;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的稀土含量、比值和分布模式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组分的不同;沉积物的来源有自生源、火山源、生物源和陆源,稀土元素主要是通过自生组分富集的,区域上,Ce异常值低处,Eh值高,为强氧化环境区,也是南极底层流的流经路径,是多金属结核富集的有利地区。
【总页数】10页(P33-42)
【关键词】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环境
【作者】刘季花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211
【相关文献】
1.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赋存载体研究 [J], 王汾连;何高文;孙晓明;杨阳;赵太平
2.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刘季花;梁宏
锋;夏宁
3.太平洋东部CC48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季花;张丽洁;梁宏峰
4.东太平洋海底结核及相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刘季花;李扬
5.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孔隙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J], 车宏;胡邦琦;丁雪;宋维宇;郭建卫;崔汝勇;邓义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张晓波;张勇;孔祥淮;李安龙;刘珊珊;褚宏宪;林曼曼【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4(34)3【摘要】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
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异常等特征。
对代表站位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析对比,利用以Ce/La和Sm/Nd作为对比元素的FD判别函数分析,以及对一些在地球化学环境中比较稳定元素的比值进行了验证比较,初步判别研究海区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以现代黄河沉积物质为主,周边中小河流也对其物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10页(P57-66)【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物源;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作者】张晓波;张勇;孔祥淮;李安龙;刘珊珊;褚宏宪;林曼曼【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相关文献】1.三亚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J], 张从伟;李亮;龙根元;张匡华;李江涛2.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曹鹏;石学法;李巍然;刘升发;朱爱美;杨刚;Somkiat Khokiattiwong;Narumol Kornkanitna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太平洋CC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
东太平洋CC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黄牧;刘季花;石学法;朱爱美;吕华华;胡利民【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14(032)002【摘要】对东太平洋CC区中西部33站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包括Y)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REE在沸石粘土中最富集,在硅质沉积物中含量明显偏低;所有沉积物样品中REE都存在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的轻稀土(LREE)亏损特征,表现为典型受到海水来源物质影响的REE配分模式;硅质粘土中Ce亏损程度、Eu正异常和REE富集程度都比硅质软泥更明显.与东区相比,西区沉积物中LREE、HREE(重稀土和钇元素)和ΣREE(稀土元素总量)普遍偏高,LREE与HREE分异更明显,HREE相对更富集,LREE和Ce亏损更显著.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REE主要来自海洋自生物质,同时受到陆源物质、海底火山物质的影响.【总页数】13页(P175-187)【作者】黄牧;刘季花;石学法;朱爱美;吕华华;胡利民【作者单位】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相关文献】1.东太平洋CC区西区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J], 付锋;郑洋;姚旭莹;倪建宇2.稀土元素及钇在东太平洋CC区深海泥中的富集特征与机制 [J], 任江波;姚会强;朱克超;何高文;邓希光;王海峰;刘纪勇;傅飘儿;杨胜雄3.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矿物学特征及物源 [J], 李国胜4.中太平洋CC区第四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 [J], 杨锐;李国胜;张洪瑞5.山东半岛丁字湾南部泥质区浅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判别 [J], 毕世普;孔祥淮;张勇;张晓波;马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海水中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海水中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刘洪娜;李力;任艺君;王小静;刘季花;石学法【期刊名称】《海洋学报》【年(卷),期】2023(45)1【摘要】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因其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备受关注。
一般认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和钇(总称REY)的主要来源为上覆海水,但针对富稀土海区上覆海水中REY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针对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采集的3个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样品,测试出了15种溶解态REY,并对比了邻近海域已发表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区REY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区表层水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风尘输入影响,而中层和深层水体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水团控制。
经过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和北太平洋深层水(NPDW)归一化后的配分模式可确定REY间的分馏特征,分辨出不同水团。
与其他大洋中报道的REY数据比较发现,表层水中REY浓度受风尘和河流输入影响导致差别较大,中层水中REY浓度与印度洋较为接近,深层水中REY浓度与不同大洋的水团年龄表现为正相关趋势,即REY浓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
【总页数】12页(P1-12)【作者】刘洪娜;李力;任艺君;王小静;刘季花;石学法【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22;P736.4【相关文献】1.溶解态稀土元素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周边地表水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2.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3.闽浙沿岸海域春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来源4.赣南小流域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极楚科奇海近代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北极楚科奇海近代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霍文冕;曾宪章;田伟之;曾文义;尹明端【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03(015)001【摘要】于1999年夏季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采集了三个沉积物岩芯,并采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含量与东海大陆架细粒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十分接近.稀土元素的含量沿沉积物岩心的垂直分布呈现出随深度轻微增大的趋势.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平缓,Ce有轻度负异常,表明沉积物稀土元素除了陆源物质以外,也存在生物沉积作用的来源.稀土元素与指示陆源的元素Al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地壳丰度所计算的富集因子接近于1,进一步说明楚科奇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以陆源物质输入为主,通过江河携带入海,最后随碎屑物质、悬浮物而沉积下来,并保持一种稳定的沉积状态.【总页数】7页(P21-27)【作者】霍文冕;曾宪章;田伟之;曾文义;尹明端【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0241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相关文献】1.北极楚科奇海域沉积物中总糖的分布及来源 [J], 朱小萤;潘建明;李宏亮;张海生;刘小涯;薛斌2.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爱国;韩国忠;刘峰;张德玉;孙海青3.北极楚科奇海地区沉积物生源物质的来源和分布 [J], 薛斌;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4.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J], 郝玉;龙江平5.北极楚科奇海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硅质泵过程初探 [J], 王斌;朱庆梅;庄燕培;金海燕;李宏亮;张扬;陈建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东湾东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识别
辽东湾东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识别张现荣;李军;窦衍光;赵京涛;胡邦琦【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4(032)004【摘要】对辽东湾东南部海域LDC30孔沉积物稀土元素(REE)、粒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其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LDC30孔沉积物ΣREE平均值为149.49 μg/g,略高于黄海和东海,但是低于渤海和南海,并且低于全球沉积物ΣREE的平均值.研究区沉积物REE配分模式表现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的平均值为0.71,为中度亏损,δCe无异常;轻稀土与重稀土之间的分异作用较强,且轻重稀土内部分异明显.根据沉积物REE垂向变化特征,可将LDC30岩芯以51cm为界划分为两段,上段(0~51 cm) ΣREE含量随着深度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下段(51~99 cm) ΣREE含量在垂向上没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上段较下段稀土分异明显.δCe整体上比较稳定,但是在上段(0~51cm)呈现下降的趋势.δEu垂向上也相对稳定的趋势.该孔沉积物REE参数与粒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EE组成不受粒度的控制,但重矿物对REE的组成和分布状况有重要的影响(O)C30孔沉积物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并且具有强烈的陆源特征,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辽东湾北部河流(大辽河、小凌河、双台子河等),同时辽东湾西部河流滦河可能对LDC30孔上段沉积物有一定贡献.【总页数】8页(P684-691)【作者】张现荣;李军;窦衍光;赵京涛;胡邦琦【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应用 [J], 刘春雷;袁珍;李文厚;范萌萌;王若谷2.鸭绿江河口外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 [J], 严杰;高建华;李军;白凤龙3.南海西沙海槽XH-CL16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 [J], 傅飘儿;庄畅;刘坚;陈道华;张欣;陈思海4.长江口与舟山海域柱状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周连成;李军;高建华;白凤龙;赵京涛5.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曹鹏;石学法;李巍然;刘升发;朱爱美;杨刚;Somkiat Khokiattiwong;Narumol Kornkanitna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来西亚东部典型泥炭地河流和河口溶解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影响因素
马来西亚东部典型泥炭地河流和河口溶解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影响因素刘然;饶恩铭;江山;吴莹;任景玲【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4)4【摘要】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16年8月(旱季)马来西亚东部泥炭地河流拉让(Rajang)河及河口溶解态锰(DMn)的浓度和2017年3月(雨季)Rajang、马鲁丹(Maludam)、实文然(Simunjan)、实巫友(Sebuyau)、Samunsam和土马丹(Sematan)河及河口DMn的浓度。
Rajang河流域旱、雨季DMn浓度分别为(300.3±305.3) nmol·L^(-1)、(424.3±290.3) nmol·L^(-1),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
雨季Rajang河DMn浓度与Maludam、Simunjan、Sebuyau、Samunsam和Sematan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马来西亚东部砂拉越(Sarawak)州泥炭地河流DMn空间差异不显著。
河口DMn在旱、雨季表现出不同的混合行为,旱季Rajang河口DMn表现为非保守混合行为,在盐度0~20区间存在明显的外源输入,而雨季则表现为保守混合行为。
Talang岛周围海域DMn 浓度为(51.3±3.9) nmol·L^(-1),高于海南岛和越南东部邻近海域DMn浓度。
水团的物理混合、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是影响马来西亚Ssrawak州六条泥炭地河流及河口DMn的主要因素。
由于马来西亚泥炭地有机物浓度较高,泥炭地河流中的DMn浓度高于其他气候带河流。
Rajang河输送至南海的DMn通量为3.3×10^(6) kg·a^(-1),泥炭地河流对南海DMn浓度具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12页(P86-97)【作者】刘然;饶恩铭;江山;吴莹;任景玲【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4.4【相关文献】1.大辽河口溶解态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2.中国东部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区地球化学特征:理化指标与水溶态元素浓度3.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4.长江河口羽状锋溶解态无机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5.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凯凯,刘升发,金爱民,等. 马来半岛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J]. 海洋学报,2019,41(7):77–91,doi:10.3969/j.issn.0253−4193.2019.07.007Wu Kaikai ,Liu Shengfa ,Jin Aimin, et al. Rare earth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hang River and Kelantan River sediments and their tracing im-plication[J]. Haiyang Xuebao ,2019, 41(7):77–91,doi:10.3969/j.issn.0253−4193.2019.07.007马来半岛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吴凯凯1,2,刘升发2,3,金爱民1,楼章华1,吴斌2,3,李景瑞2,3,张辉2,方习生2,3,Che Abd.Rahim Bin Mohamed 4,石学法2,3*( 1. 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研究所,浙江 舟山 316021;2.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61;4.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环境科学与自然资源学院,雪兰莪 万宜新 43600)摘要: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28个站位和吉兰丹河2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 )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
结果表明,彭亨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介于24.88~304.29 μg/g 之间,平均含量为165.22 μg/g ,吉兰丹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介于126.02~281.40 μg/g 之间,平均值为181.15 μg/g 。
彭亨河大部分沉积物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为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吉兰丹河沉积物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
沉积物源岩和矿物组成对两条河流的REE 组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化学风化对彭亨河REE 组成的影响大于吉兰丹河,而彭亨河沉积物粒度组成显著差异也导致了其REE 含量变化范围更大。
δEu UCC -(Gd/Yb)UCC 关系图中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分区明显,表明其可作为定性判别两条河流来源的有效指标,并可用于海区沉积物来源的示踪和定量识别。
关键词:沉积物;稀土元素;控制因素;物源示踪;彭亨河;吉兰丹河;马来半岛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4193(2019)07−0077−151 引言“从源到汇”的系统研究是现代海洋沉积学的重要命题[1],典型大陆边缘地区沉积物的产生、输运和沉积过程,陆架系统的形成及主要控制因素,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响应机制是其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2–3]。
“源–汇”系统中,河流在沉积物输运过程、陆海物质和能量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7],了解主要河流入海物质的组成特征及其在陆架区的堆积过程不仅对于判别沉积物来源、划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认识陆海相互作用以及物质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可为古环境、古海洋演化历史重建提供依据。
东南亚大陆和岛屿是全球剥蚀速率最大的地区[8–9],其中马来半岛每年有约35 Mt 的沉积物进入南海[10],彭亨河(Pahang River )和吉兰丹河(Kelantan River )作为马来半岛东部两条最大的入海河流,是南海南部陆源入海物质的主要贡献者,每年的输沙量可达34 Mt [11],强烈的季风降雨、陆源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使其成为研究热带海域陆海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
有效替代性指收稿日期: 2018−05−22;修订日期: 2018−07−19。
基金项目: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3,GASI-02-SCS-CJB01);山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项目(U1606401);鳌山创新计划项目(2015ASKJ03)。
作者简介: 吴凯凯(1992—),男,河南省沁阳市人,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研究。
E-mail :wukaikai@ * 通信作者: 石学法(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和海底成矿作用研究。
E-mail :xfshi@ 第 41 卷 第 7 期海 洋 学 报Vol. 41 No. 72019 年 7 月Haiyang XuebaoJuly 2019标的选取是开展沉积物“源–汇”过程研究的重要环节。
稀土元素在表生环境中非常稳定,在河流中主要以碎屑态搬运,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及分布模式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而受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及变质作用影响较小[12–14],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重建、沉积物来源判别、流域化学风化演化和构造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15–16]。
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沉积物中REE组成不仅受沉积物的源岩控制,也受到粒度、矿物组成、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强弱以及人类活动等控制[15–17]。
因此,研究马来半岛东部河流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控制因素,建立有效的物源判别端元值,对于深入探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物“源–汇”过程及其输运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有关马来半岛东部区域稀土元素的研究开展的较少,仅限于局部海域沉积物及部分小河流沉积物。
Khadijeh等[18]研究了马来半岛东海岸柱状样沉积物稀土元素,分析发现沉积物中轻稀土含量高,每个站位稀土含量有所差异,但是总体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可能有相似的来源;Sultan和Shazili[16]通过分析马来半岛东部的登嘉楼河(Terengganu River)流域水、土壤和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发现河流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特征为轻稀土(LREE:La-Nd)>>中稀土(MREE:Sm-Ho)>重稀土(HREE:Er-Lu),且Ce弱(无)正异常。
不同河流在地质背景、气候带、生物面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其输运入海的陆源物质稀土元素组成不同,这就使得从复杂的多物源沉积物中判别不同源区物质成为可能[19–21]。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揭示两条河流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对南海南部沉积物来源的示踪作用。
2 研究区概况马来半岛位于南海和印度洋交汇处,东侧毗邻南海南部,西侧及南侧为马六甲海峡,北部与泰国南部相邻(图1)。
马来半岛从构造上可分为3个南北向延伸的地质带:东带、中带和西带,东带和中带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构造板块(东马板块),西带是滇缅泰马板块的一部分,两个板块在晚三叠纪沿文冬–劳勿缝合带发生碰撞[22],自中生代以来构造一直比较稳定[23]。
基岩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古生代沉积岩组成,并以三叠纪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及中晚三叠世或晚古生代沉积岩占主体岩性[24],晚古生代沉积岩以泥岩、砂岩和灰岩为主,并夹有安山–流纹质火山岩[23, 25]。
马来半岛的北部及其他局部地区还发育少量中生代(以侏罗–白垩纪为主)沉积岩和极少量基性火山岩,在马来半岛周围近岸平原地区发育以砂质为主的第四纪松散沉积[24]。
研究区气候类型主要以季风控制下的热带湿热环境为特征[26],全年气温无四季之分,仅有湿季和干季的明显区别[27]。
东北季风期间(11月至翌年3月)为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搬运大量沉积物入海的同时也常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28–29];西南季风期间(5–9月)为干季,降水减少。
彭亨河和吉兰丹河位于马来半岛东部,是马来西亚境内汇入南海的两条主要河流(图1,表1)。
彭亨河位于马来半岛东部的彭亨州,是马来半岛最长的河流[35–36],河流发源于蒂蒂旺莎(Titiwangsa)主山脉,上游两条支流哲莱(Jelai)河和贝林(Tembeling)河在淡比灵(Kuala Tembeling)处汇合后[36](距离河口300 km),向南流经淡马鲁,与中央山脉平行抵达孟卡拉克后东折,在北干注入南海。
上游地势陡峻,中下游河水含沙量大。
吉兰丹河位于马来半岛东北部的吉兰丹州,是马来半岛第二大河[30],两条主要支流勒比(Lebir)河和加腊士(Galas)河在上游的瓜拉吉来(Kuala krai)汇合[31–32](距离河口约100 km),流经吉兰丹州首府哥打巴鲁(Kota Bharu),向北注入南海,吉兰丹河流域内最高海拔2 135 m,约95%的流域是陡峭的山脉,只有5%是低洼的平原[30]。
3 材料与方法2016年10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合作在彭亨河和吉兰丹河开展了河流沉积物样品取样,完成彭亨河取样28站,吉兰丹河取样22站。
同时还选取了双方于2017年9–10月中马合作航次采集的马来半岛东部河口及陆架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开展研究。
样品预处理和测试分析均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测试中心完成。
粒度分析:称取少量未处理沉积物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约15 mL 30%H2O2去除有机质,放置24 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约5 mL 3 mol/L的稀盐酸去除碳酸盐,充分反应后,离心洗盐至中性,经超声振荡使颗粒充分分散上机测试,上机测试前样品过2 mm的筛子。
测试仪器为英国产马尔文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分析范围为0.02~2 000 μm,样品重复测量相对误差小于3%,粒度参数使用McManus矩法公式计算[37]。
78海洋学报 41 卷元素分析:沉积物样品经冷冻干燥后,研磨至200目,用烘箱烘干,称取0.05 g 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溶样罐中,加几滴高纯水润湿样品,同时作流程空白,每个溶样罐中加入1.50 mL 高纯HNO 3、1.50 mL 高纯HF ,放入烘箱中在195℃保持48 h 以上,冷却后置于电热板上蒸至湿盐状,再加入1 mL HNO 3蒸干以除去残余的HF ,后加入3 mL 50%的HNO 3,0.5 mL 内标溶液,置于烘箱150℃下继续溶样8 h 以上,以保证对样品的完全提取。
移液后定容待测。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测定稀土元素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测定常量元素含量。
为了监控测试精度和准确度,分别进行了若干样品的重复分析与标样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
全样矿物分析:将全岩沉积物样品低温烘干后研磨成小于200目的粉末,用压片法制成非定向片,备测。
测试分析仪器为日本理学Dma × 2 500衍射仪,仪器的工作条件为:CuKa 辐射,工作电压为40 kV ,工表 1 彭亨河和吉兰丹河基本信息[30–34]Tab.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ahang River and KelantanRiver[30–34]长度/km降水/mm 流域面积/km2径流量/m 3·s–1载荷量/t·a–1彭亨河459 2 000~3 00029 13759620.4 × 106吉兰丹河2480~1 75013 10050013.9 × 10620°8°N 7°6°5°4°3°2°1°15°10°5°N 0°S5°95°102°40′6°20′4°30′4°00′3°30′3°00′2°30′6°00′5°40′5°20′5°00′5°00′NN102°30′102°00′102°30′103°00′103°30′104°00′ E 102°00′102°20′102°40′103°40′ E 100°99°100°101°102°103°104°105°106° E105°110°115°120° E湄公岛岛中南半半河泰国湾他马来陆架苏门达腊岛南海南海婆罗洲哥打巴鲁马来西亚A B关丹南海关丹吉隆坡新加坡泰国南海哥打巴鲁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巽ab dc图 1 彭亨河和吉兰丹河位置及取样站位Fig. 1 Location and sampling stations of the Pahang River and Kelantan Rivera.马来半岛位置图;b.彭亨河和吉兰丹河位置;c.吉兰丹河取样站位图;d.彭亨河取样站位图a.Location of the Malay Peninsula;b.location of the Pahang River and Kelantan River;c. sampling stations of the Kelantan River;d.sampling stations of the Pahang River7 期 吴凯凯等:马来半岛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示踪79作电流为100 mA,防发散狭缝(Ds)和防散射狭缝(SS)均为1°,接受狭缝(Rs)为0.3 mm,步长0.02°(2θ),扫描范围为3°~65°,扫描速率为2°/min,获得衍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