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fd83af769dc5022aaea006c.png)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杨思斌来源:《中州学刊》2008年第03期摘要:英国是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发源地,英国社会保障立法经历了初创、发展与鼎盛、调整与改革三大阶段,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借鉴英国的立法经验,我国应树立先进的社会保障法理念,制定高位阶的社会保障法律,明确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济贫法;社会保障立法中图分类号:D92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3—0079—03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源地,自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以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英国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梳理英国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演进1.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初创阶段。
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在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该法产生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认为政府济贫是统治者的恩惠,强调对不劳动者的惩罚而较忽略对需求者的帮助。
但它毕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对社会保障事项作了规定,确立了国家采取积极手段对贫民进行救济的责任。
该部法律的颁布意味着社会保障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从随意性走向法律化,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的开始使英国再次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1795年,英国颁布了《斯宾汉姆法》,该法的核心内容是按照食品这一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高低来确定人们的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开始把社会救助与基本生活费用的高低联系起来。
《斯宾汉姆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社会贫困状况,但该法并没有解决英国社会救助的根本问题。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宣布停止向济贫院以外的穷人发放救济金,强迫他们重新回到习艺所去。
简述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历史
![简述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35f7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历史起源
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起源于17世纪初,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贫困 人口众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英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社会救济措施,如《伊 丽莎白济贫法》等。这些救济措施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但为后来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开始加大对社会 保障的投入,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养老金法》等重要法律。这些法律 标志着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进入了全新阶段。
国家福利:含义、来源及享受条 件
国家福利是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失业救济、住房 补贴、残疾人津贴等。这些福利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会鼓励社会 力量的参与。
想要享受这些福利,申请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例如,申请失业救 济的人需要证明他们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申请住房补贴的人则需要证明他们的 收入无法承担当前房租。
结论: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启示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政府应该承 担起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的主要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政府与社 会的协同机制。其次,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基于深入研究和调查,确保政策能够 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最后,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内容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从社会 保险到国家福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年迈的妇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她一边享 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感叹着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她的身后,一位 年轻的母亲正带着孩子玩耍,也在享受着这份安逸。然而,这背后是英国近一个 世纪以来对福利政策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从社会 保险到国家福利的政策发展历程。
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de500c426fff705cc170ad9.png)
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二次大战后,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新济贫法》,承认社会救济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实施救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责任。
《新济贫法》把社会救济第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使社会救济成为一项社会制度。
在该法的影响下。
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本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挪威于1845年颁布《济贫法》,法国则发布了一些济贫法令,社会救济制度在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战时期,英国受到战争的影响,伤、残、病、死、穷等问题特别突出。
英国首相邱吉尔委托剑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教授研究社会保障计划。
1942年,贝弗里奇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事务》(俗称《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提出建立全社会的国民保险制度,国家对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的一切安全保障。
1944年英国开始制定社会保障计划,到1948年,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
艾德礼首相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使社会保障性待遇首先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以确立,较为完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轮廓得到开创性的界定。
此后各国均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完善时期。
英国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体系完整,覆盖面广,项目分类合理英国的社会保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保险、救助、津贴三大类。
总体来看,它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密切相关,与教育、医疗和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
就社会保障本身看,三类分工明确:社会保险与社会成员的就业联在一起,其收益与其缴费完成情况结合,未缴费者无权享受,缴费多者多享受,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社会救助属社会的无条件帮助,直接与受益人的收入水平联系,而与保险缴费无关,救助完全体现了道德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具体内容;专项津贴应当属于社会关爱范畴,是国民对于特殊人民的优待,体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7c044ea300a6c30c229f63.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篇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
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
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
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
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
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
关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fccf26580216fc700afd9f.png)
专项津贴又称偶发性津贴,它的核发不考虑受益人
是否缴纳过国民保险,也不受受益人的收入水平和 经济状况的影响,而是取决于受益人是否符合专项 津贴所规定的项目内容。以保护儿童和扶助残疾人 等为社会目标,主要有:母亲津贴、儿童津贴、寡 妇津贴、残疾人津贴、疾病照顾津贴、法定产妇津 贴和法定疾病津贴等,项目较多较全面。 教育福利制度在西欧各国中,英国的教育事业一直 是比较发达的。大部分学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是教育基金资助的免费生。免费生除了免缴学费外, 书本和其它学习用具也都免费提供。自费的私立学 校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高等教育虽不免费,但 大学生中90%的人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津贴。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管理 英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及其最终的收入构成分为 七个部分: (1)雇主缴纳部分,约占45%; (2)雇员缴纳部分,约占37%; (3)自由职业者缴纳部分,约占2%; (4)其它公民缴纳部分,约占2%; (5)中央政府拨款部分,约占13%; (6)利息收入,约占2%; (7)其它。不到1%。 基金来源的趋势是以企业和个人缴费为主,以减少 国家的财政支出。
英 国民保险 国 的 社 会 国民保健制度(NHS) 保 专项津贴制度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个人社会福利制度 障 由于其涉及项目全 面,覆盖面广泛, 制 住房福利制度 向家庭渗透较深, 度 教育福利制度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
取代了传统家庭赡 养职能。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3.失业救济 4.失业生活来源救济 5.家庭津贴 6.残疾津贴 7.儿童补助
弊端
1.为“平等”牺牲“效率”。当保险与救助达到一 定水平后人们不愿意再工作,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1991和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经 合组织主要七个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失业率) 2.税收加重,财政困难,对外竞争力减弱。为改变 这种情况,撒切尔夫人曾在1986年宣布国家应该改革 福利制度,取消多项福利并减少补助救济金。但由于 大范围抵制,这项计划最终失败。 3.体系复杂,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英国工作和养老 金部2010年11月对目前体系所作的评估认为,现有的 各类社会保障项目之间不仅存在较大的重叠交叉,而 申领规则和支付标准又各不相同,造成了管理上的混 乱以及资金使用的低效率。该部估计每年因欺骗以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2e083708a1284ac95043ef.png)
2021/8/2
3
(二)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1、建立背景
❖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突出:政府举办的济贫活动杯水车薪,民间 互助使的广大贫民付不起互助金,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
❖ 2、思想基础
❖ 新自由主义思想(强调有限的自由,提供自由的共享性);集体主义思潮 (关注公共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费边主义
国家也开始在社会救济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 ---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征收救济物品)
1536年,《亨利济贫法》,突出政府济贫责任。1572年, 英国规定设置专门基金。
2021/8/2
1
❖ 3、发展时期(1601-1834年) ❖ 1)院内救济时期1601-1795: ❖ 工业化开始之后,在城市贫困化现象不断加剧、传统农业社会的救济体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从历史上看,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 1、萌芽阶段(中世纪时期395-1500年) ❖ ---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是英国社会救
助制度萌芽的基础。个人慈善救济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 2、初步建立时期(1531-1601年) ❖ ---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和政策模式在此时期逐步形成,
❖ 3、建立与发展阶段
❖ 1)自由党执政前的社会保障政策
❖ 1905年英国政府通过了类似“以工代赈”的《个人失业法》,由于资金问题, 随后贝弗里奇提出建立劳动交换所与事业保险结合,解决失业者就业与救济失业。
❖ 2)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
1906年,自由党执政,新自由助于正式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失业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dc35a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b.png)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初期,得到了生态与政治规章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西方社会之中。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的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于1909年,这在当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实际上它只局限于当时的英国政府的义务实施范围,也就是营救性的保险制度,所以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赔偿伤残、失业以及老年福利等基本的营救性领域。
随着人们对社会福利研究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上半叶英国实施了第一个社会保障系统,它以受害雇员支付伤残费给为基础,它也包括了房屋改建、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养老金系统等,这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重要地位获得了明确的识别。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发展日益发展,许多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法案,德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德国社会保障法,凡是合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都可以从社会保障中得到赔偿,从而保护了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和荷兰等,也制定了社会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抗''争史的历程中,欧洲也受到了联合国的影响,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根据《世界人权宣言》,承认了所有劳动者和游民的基本社会权利,其中包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公正的薪酬以及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其中将社会保障纳入Doctrine of Basic Social Rights,确保了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合法性及其地位。
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各国政府都给予了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的倡导,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有限的扩大到特定的社会阶层,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等,这样一来,促进了社会保障对社会阶层的更加广泛的帮助,使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大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f2627cc312b3169a551a486.png)
社会贫困问题 凸显
工人阶级的促 进作用
新济贫法对申请进入贫民 习艺所规定了苛刻的条件,内 含对贫民人格的侮辱,激起工 人阶级强烈的义愤,以至于发 出了“砸烂贫民习艺所”的呐 喊
经济危机后随之 而来的长期经济大萧 条给英国以沉重的打 击,贫困和失业成为 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 题。
工人阶级队 伍日益壮大,工人 阶级政党成立,该 群体对社会保障制 度的要求及其所做 的斗争推动了英国 现代社保的建立。
经济学理论 中的社会救
助思想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贫困产生于贫困,贫困带来贫困,贫困者很难依 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解决绝对贫困是社会救助 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 救助
主张国家干预,主张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 救助
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社会风险需求推动了社会 保障的供给;社会保障的建立发展,是为了更好地 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
友谊社 十八十九世纪较为活跃的救济协会组织,在高 收入工人上层中广为存在和发展的民间互助组织。
自愿捐资、缴纳会费、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4、最终确立时期(1834-20世纪初)
新济贫法阶段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了 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口数量激增
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章: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1
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3
第一节: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一、英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
开始 阶段
1、萌芽阶
段(中世纪 时期)
新济贫 法时代
4、确立时 期(183420世纪初)
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8728412b160b4e767fcfe0.png)
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2009年03月13日福利型——英国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于上世纪40年代,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是典型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其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部分:国民保险。
由国民保险计划提供各种保障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家庭收入补助等。
国民保险计划由政府有关部门及分布在各地的五百多个办事机构管理和实施,其对象是十六岁以上公民,前提条件是事先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
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
第一支柱是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这是强制性缴费,由国家财政、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另一部分是1978年正式实施的政府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它根据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基数区别确定。
第二支柱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构成,它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支柱为个人自愿性商业养老保险。
国民医疗保健服务。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1948在就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其费用来自雇主和政府,服务对象是英国公民以及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籍人。
社会救济。
1948年英国颁布了国民救济法,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1976年建立了补充津贴法,完善了社会救济体系。
社会福利。
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等有关组织对有特殊困难者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相关服务;二是向全民提供的各种公共设施及补助。
保障型——美国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美国经历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到现在,美国已建立起了一整套以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州和地方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以及团体和私人组织实施的员工保障计划,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主要有对低收入家庭直接的现金补助及对就业的实行税收补贴;医疗补助;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的暂时补助;房屋补贴、教育补贴等。
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98719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7.png)
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国家对于居民的保障,不仅仅是重大改革,更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社会保障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奠定了现如今社会保障的基础。
那么,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是怎样的呢?一、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和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当时,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主要是为了保障军队和海军退役老兵的生活,包括提供退役金和福利补助等。
随着农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在农村地区建立农民互保组织,为农民提供类似于保险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殡葬支付等等。
到了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加强对于劳动力的保护。
领先的德国率先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工伤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等等。
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以保障劳动力的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发展。
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逐步建立了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体系,形成了普及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调整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在十八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在医疗保障上,我国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居民的就医保障。
其次,在养老保障上,也逐步拓宽了基础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建立企业年金、职工个人账户等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措施。
此外,在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方面,我国也提供了包括失业保险金、租房补贴、公租房等一系列保障政策,全面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然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公平性问题。
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和监管,但由于资金、地区等条件的不平衡,真正需要保障的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此外,部分地区和群体面临的保障问题依然突出,比如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和高风险群体等。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8bdf3fb172ded630b1cb68e.png)
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英国是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发源地,英国社会保障立法经历了初创、发展与鼎盛、调整与改革三大阶段,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借鉴英国的立法经验,我国应树立先进的社会保障法理念,制定高位阶的社会保障法律,明确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济贫法;社会保障立法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源地,自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以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英国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梳理英国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社会保障法的演进1.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初创阶段。
英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在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该法产生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认为政府济贫是统治者的恩惠,强调对不劳动者的惩罚而较忽略对需求者的帮助。
但它毕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对社会保障事项作了规定,确立了国家采取积极手段对贫民进行救济的责任。
该部法律的颁布意味着社会保障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从随意性走向法律化,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的开始使英国再次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1795年,英国颁布了《斯宾汉姆法》,该法的核心内容是按照食品这一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高低来确定人们的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开始把社会救助与基本生活费用的高低联系起来。
《斯宾汉姆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社会贫困状况,但该法并没有解决英国社会救助的根本问题。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宣布停止向济贫院以外的穷人发放救济金,强迫他们重新回到习艺所去。
新《济贫法》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机构——济贫委员会,将济贫由分散变为集中,克服了地方济贫管理腐败和不称职的局限,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f88cd5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b.png)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5493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6.png)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完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和发展阶段:
1.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的萌芽。
2.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
3.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
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4.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健全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中,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abc0db49649b6648d7473c.png)
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以刺激创新提高生产率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禁止在就业方面歧视老年人, 对老年工人进行培训。 可以适当吸收外国移民 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 重视家庭作用, 对老人与孩子负起责任 而非让政府全部承担
谢 谢 大 家 !
近20年英国社保制度的改革
近20年来,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从养老、 失业、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着手进行, 重点是养老和失业就业方面的改革
对原有的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支持并监督企业职业年金的发展 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行“小政府”的社区社会保护计划
社会保障制度
之——英国篇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 年代 二战后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危机四伏 近20年来着手进行了养老、失业、就业、 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调整与改革。 实行贝费里奇计划; 通过了《国民保险法》,1948正式宣 布成为福利国家 英国的法律制度、国家行政干预、社会 福利和集体协商等相对弱化 英国政府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 保障性质的《济贫法》。
19世纪初
1601年
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 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
英国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民保健
国民保险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保障
住房援助
社会福利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图示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全民保障。保障范围几乎无所不包。 2、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了社会 保障的平等性与普遍性。 3、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保健和社会保 障部。 4、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d83ab2f121dd36a22d820f.png)
1、雇佣劳动双方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2、非雇佣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国民保险费 3、按利润水平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4、非就业人员自愿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四)国民保险费的征收方式
• • • •
1、自我雇佣者和非从业人员的固定数额缴费直接交给社会保
障部门
2、自我雇佣者的利润缴费由税务部门征收; 3、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有税务部门代收; 4、雇员缴费由雇主支付工资时代扣代缴。
• 5、英国高龄老人福利——即非缴费性养老金待遇。
• 6、英国军人福利——伤残军人抚恤金(年金);军人遗属抚恤 金(每周支付);死亡军人遗孤和父母抚恤金。 • 7、英国社会服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真有 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重要针对失 去工作能力者、精神病患者、儿童、老年人和有困难的家庭。
(八)因病、生育、工伤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待遇
• 在英国国民保险提供收入支持,由国民保健服务承担医疗方面的
需求。
• 疾病保险待遇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是病假工资;
• 二是从国民保险中得到的疾病收入补贴。
• ◇ 生育保险待遇
• 1、生育津贴,从1982年开始,享受生育待遇的资格条件不再限
于国民保险的受保人,任何产妇都可享受,从而成为受益人数最
• 2、由定额养老金制度到结构性养老金制度; • 3、由结构性养老金到基本制度与补充制度的结合。
• 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 • 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主办的、实行现收现付,
是强制性缴费制度,由国家、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 第二支柱——职业年金(工薪年金),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 个人年金帐户构成,由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 督。 •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个人自愿性的商业养老保 险。
英国 工业化革命后的 制度变化
![英国 工业化革命后的 制度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f84e7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d.png)
英国工业化革命后的制度变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工业化革命后的制度变化英国工业化革命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变革之一,它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时期发生。
工业化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英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英国工业化革命后的制度变化。
1. 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化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主义的兴起。
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私人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创新实现财富的积累,创造了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市场经济成为主导模式,商品交换和自由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2. 封建制度的衰落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封建主义体制下的封建地主和农奴关系给予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
封建地主虽然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是他们权力的减弱和经济地位的下降使得他们逐渐失去对社会生产方式的控制。
农奴制度也逐渐瓦解,农民通过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实现了社会地位的上升和经济地位的改善。
3. 工业化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工业化革命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手工业和家庭工业逐渐被现代工业取代,大规模机器生产的成本效益远远超过传统手工生产。
传统手工业者和农民逐渐向城市迁移,进入工厂从事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工业化革命的快速发展。
4. 劳工制度的变迁工业化革命后,劳工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工厂系统的兴起使得劳工与资本家之间的劳资关系变得日益尖锐。
劳工受到不良工作条件、低工资和长工时的压迫,迫使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罢工和争取劳工权益的斗争。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劳动分工的细化和工人阶级的崛起,劳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逐渐形成了工会组织和劳工阶级。
5.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工业化革命后,英国政府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护劳工权益和促进社会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
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 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4 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
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
养老保险是社
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
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
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
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
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
病人就医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
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最低标准的贫困家庭而建立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获得救助的家庭需要经
过家庭经济调查(Means-Test),证明其收入来源确实不足,确有需要。
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者、贫困的老年人、失业者等。
社会津贴制度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补贴制度。
津贴的种类繁多,区分细致,既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生活津贴,也有覆盖人群范围较为广泛的教育、住房津贴。
具体包括残疾人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涵盖了各类人群的各类特殊需要。
三、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果、问题和调整措施
英国实施覆盖全民、囊括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社会各类成员享有基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权益,提高了绝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水平,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贫困面和贫困程度;调节了收入分配差距,缓和、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
正是在这种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制度支持下,战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保持了几十年的稳定发展。
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调整改革的过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人口老化趋势也在逐步加剧。
在这种形势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暴露出了消极的一面。
这就是:高福利需要高税收支撑,而高税收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同时,高补贴也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创
新精神减弱,影响经济发展长期动力的保持和发挥;高水平和全面的保障也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影响了其他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重新出现的新保守主义经济自由化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1978年撒切尔政府在位时期,英国颁布了新的养老保险法案。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通过多种办法,适当降低待遇和低津贴水平,减少支出规模;二是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适当减少政府的责任,增加个人的义务,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养老保险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养老保险体系的层次,分离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建立个人帐户养老金制度;引导个人选择加入个人帐户制度,并提供税收优惠;鼓励职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支持积累性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针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部分老年人收入下降较快,贫困现象增加,低收入者参保负担重,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1997年,英国又出台了养老保险的修正和补充条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改革。
医疗和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为适应欧盟一体化进程推进的要求,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开始按照“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调整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此轮调整和改革的具体指导思想是:实施更加有效的社会保
障制度,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提出“不承担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口号;强调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通过促进就业获得和增加保障,强调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强调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投资参与社会福利的供给;加强对高龄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和保护,促进社会团结。
目前,这些思想正在逐步落实到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调整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