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送别教案

音乐送别教案

音乐送别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2. 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3. 通过欣赏音乐送别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 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

教学准备:1. 音乐送别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2. 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同回顾“音乐送别”这个概念。

请学生简单阐述他们对音乐送别的理解。

二、学习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 (15分钟)1.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送别”这个主题。

如:为什么在音乐中会经常出现送别的情节?送别有哪些形式?2. 介绍音乐送别的几种常见形式,如舞曲、合唱曲、独唱曲等。

给出一些具体例子,并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

三、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 (1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同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

例如,曲式起伏、情感转折等。

2. 请学生在黄色字条上写下自己对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并将其贴于黑板或白板上。

四、欣赏音乐送别作品 (20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送别作品,要求学生认真欣赏,并注意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生们合作讨论他们对这段音乐送别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随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音乐送别的理解。

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场景、人物或符号等。

五、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15分钟)1.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阐述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老师与学生一同探讨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法,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方式。

六、总结 (5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再次强调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送别的含义和形式,分析音乐送别作品的结构特点,以及探讨作曲家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手法。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学习曲目,选自苏少版教材。

歌曲以柔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展现了别离时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以歌曲《送别》为主线,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简谱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简谱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学生在情感方面,对离别有一定的体会,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3.通过歌曲《送别》,感受离别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送别》的旋律和歌词。

2.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3.难点: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加强学生对简谱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运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提高。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4.利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歌曲的简谱资料,便于学生学习和识谱。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教学活动。

3.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信息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离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送别》所要表达的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让学生相互交流、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其他方式表现离别时的情感,如舞蹈、朗诵等。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

音乐歌曲《送别》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歌曲《送别》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2、二、导入1、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3、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

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三、了解歌曲1、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1 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

《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送别>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节奏拍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长音的保持和气息的控制。

(2)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离别的视频片段,如毕业时的场景或朋友分别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离别的情境。

(2)提问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2、歌曲介绍(1)向学生介绍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讲述作者李叔同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歌曲(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逐句教唱歌曲旋律,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自然和连贯。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开头的舒缓、中间的深情以及结尾的不舍。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通过音量、速度和语气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3)针对歌曲中的长音,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5、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自己的声部旋律。

(2)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强调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音。

6、音乐拓展(1)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送别》,如乐器演奏版、合唱版等,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如舞蹈、诗歌朗诵等。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好。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送别,小学音乐教案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五、教学过程:1、练声曲:| 3 4 | 5 —|5 4 | 3 2 | 1 —咪吗咪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

声乐初学歌曲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2.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音乐录音带。

2. 教学琴谱和歌词。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歌曲。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然后,播放歌曲的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3. 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包括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综合训练和表演。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歌曲的综合训练和表演,展现他们的声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把握,提高声乐表现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

《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听辨”“模唱”、“感受”、“对比”、“体验”、“表现”等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抒发感情。

3.知识与技能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感知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1.感知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时声音略有起伏。

2.体会歌词中的内涵,感知两个声部的旋律线。

三.教学难点在演唱中感知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四.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导入:今天,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在欣赏之后告诉我:那些画面让你映像深刻?(观看视频,生回答)看完以后你们有怎样的感受?(难过,悲伤等)当我们最亲的人要离我们而去,却没有办法挽留,我们只能依依惜别,心中肯定是有千万的不舍,只希望告别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千言万语回程了一句珍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送别》。

3教唱:(1)听范唱,提示歌曲的力度和速度。

(2)教师范唱一声部歌谱,出示一声部歌谱,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知识:相同乐句,附点,四分休止符等。

(3)以2小节为一句跟唱一声部歌谱,随后连贯视唱歌谱。

提示声音略有起伏,表现惜别时伤感流泪的情绪。

(4)师范读第一段歌词,生齐读2段歌词。

这首词是李叔同(弘一法师)所做,“长亭、古道、芳草、笛声、夕阳”这些词语皆是体现凄美伤感之意,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歌是李叔同,也是弘一法师填词,作为学堂乐歌中的经典百年传唱而不衰,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它吧。

(5)随钢琴伴奏跟老师填词演唱歌曲。

随后,自己唱一唱巩固一下。

(6)试试让学生清唱歌曲,师唱2声部。

谈一谈二声部的感受。

(让歌曲更好听更丰富,也使伤感的氛围更加的浓烈,音乐色彩更丰富了。

)(7)出示二声部歌谱,引导学生随钢琴以2小节为一句跟唱二声部歌谱,随后连贯唱歌谱。

(8)学生分组清唱,第一组唱二声部,第二组跟老师唱一声部。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送别》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送别》【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材分析】《送别》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学堂乐歌作品。

是根据美国音乐家J.P.奥特威所作的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改填歌词而成。

该曲旋律流畅,音律婉约,4个下行的主题乐句,使歌曲表现出忧伤的情绪,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产生凄凉、悲伤之感。

词曲结合贴切自然,天衣无缝,让人触景生情。

前半段全部用来写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离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后半段以“今宵别梦寒”“唯有别离多”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和创作背景。

2、能唱好歌曲中的长音、唱准大跳音程。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 《送别》,唱出歌曲凄凉悲伤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结合、模唱、划拍等方法,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无奈之情,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和创作背景2、能唱好歌曲中的长音、唱准大跳音程,二声部合唱时能唱准低声部的音准和节奏。

难点: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送别》,唱出歌曲凄凉悲伤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教学准备】钢琴、吉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 导入1、师:在上课之前我要来采访一下大家,咱们同学之间平时喜欢分享什么流行歌曲呢?跟老师来分享一下。

(生回答)2、师:看着大家这么活跃,老师想起了一首我小时候很流行的歌曲,大家想听一听吗?(弹唱校园民谣《童年》)3、师:这是一首校园民谣,流行于七八十年代的校园,口琴和吉他是校园民谣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一开始流行于我们的台湾,传入大陆后,逐渐形成一种音乐现象。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送别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领唱、齐唱-冀少版四年级下教案

送别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领唱、齐唱-冀少版四年级下教案

送别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领唱、齐唱-冀少版四年级
下教案
一、歌曲简介
《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由著名音乐人老鹰创作,歌词感人至深,曲调悲壮催人泪下,是一首深受人们喜欢的插曲。

这首歌曲的领唱和齐唱版本都非常经典,其中,冀少版四年级下教案的领唱步骤简单易学,很适合小学生学习唱响。

二、歌曲歌词
思悠悠,心满怀,别离时,情深缠绵。

山水长,风景好,但愿你,常回来看看。

相聚时,欢声笑,离别时,泪满衫。

小手紧,目送远,一缕情,留在心间。

三、领唱步骤
(一)准备
1.提前给孩子们听这首歌曲,让他们熟悉曲调和歌词,并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情节。

2.让孩子们分组,一组领唱,其他组齐唱。

(二)领唱步骤
1.组织领唱组上台,面向同学,让领唱组的孩子们先熟悉一段歌词。

2.让其他组的孩子们也跟着领唱组的孩子们一起唱这段歌词,反复练习,确保大家都熟悉了这段歌词。

3.反复进行以上两个步骤,直到大家都熟练掌握了歌曲的全部歌词。

4.最后让所有孩子们一起合唱这首歌曲。

(三)齐唱步骤
1.让所有孩子们一起唱这首歌曲,鼓励他们用力唱,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

2.在唱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情。

四、教育意义
《送别》这首歌曲中蕴含着很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唱这首歌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离别之痛,感受亲情友情。

同时,通过唱歌的过程,孩子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12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教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指生答复,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漂亮的神话(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提醒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深情演唱《送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送别》,感受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统一,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能准确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情感,深情演唱乐曲。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力度记号的加入,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唱《送别》,感受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统一,想象歌曲表现的情境。

用力度记号提高学生演唱乐曲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乐曲的相关背景,用歌声充分表现乐曲情感。

教材分析:《送别》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

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

曲谱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梦见家和母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它的旋律舒缓,曲调沉郁,与《送别》的歌词搭配,可谓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竖笛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多种方式感受乐曲1、用竖笛演奏乐曲,初次感受旋律师:同学们,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样乐器,你认识它吗?师:其实,它也是竖笛,只是它长的比较粗比较高,它叫中音竖笛。

师:下面我就用它来给大家演奏一首令老师十分难忘的旋律,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音竖笛的音色,同时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乐曲?生:低沉、浑厚———优美、舒缓、淡淡的忧伤、伤感、凄凉师:是的,舒缓的旋律,沉郁的曲调正是这首曲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1、演唱歌曲《送别》2、听赏乐曲教学难点: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介绍词曲作者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

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四、唱谱1、熟悉D大调2、视唱全谱3、解决难点五、填词演唱六、感情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范文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送别》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2. 运用小组讨论、即兴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2.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及意义介绍《送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及旋律分析分析《送别》这首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3 歌词解析对《送别》的歌词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3 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送别》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4 歌曲演唱教授学生演唱《送别》,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3.5 即兴创作让学生根据《送别》的旋律,即兴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演唱和创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5.2 教学音频准备《送别》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用于课堂聆听和演唱。

5.3 乐理教材准备乐理教材,用于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关于送别的歌曲创作。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附点节奏、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过程:一、新歌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吴老师很高兴,因为看到你们就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我,那时的我也是小学四年级,喜欢音乐课酷爱唱歌,想知道老师上小学时爱唱什么歌吗?请听!这首我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校园歌曲,请大家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童年》,师演唱)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师: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学唱的也是一首校园歌曲,但不是《童年》,而是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送别》。

(欣赏《城南旧事》电影片段,第一次听)学堂乐歌介绍:刚才听到的《送别》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同学们请看屏幕,为什么老师出示的是——学堂乐歌之《送别》呢?师总结:我们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在1901年清政府实施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改良措施,那么“私塾”就变成了“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

有了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课。

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送别》。

二、作者介绍师:这首歌的词作者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性人物。

李叔同艺术造诣深厚,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从引进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开始,探索现代新音乐的发展道路。

《送别》就是其中优秀之作。

【设计意图:如果单单只学唱这首歌曲,会稍显单调,学生在不了解背景的基础上,不可能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研记录(3篇)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四年级学期的临近结束,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四年级音乐教研组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以“音乐送别”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送别环节中学会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研内容1. 教研主题:音乐送别2. 教研目标:(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送别歌曲的内涵,学会表达离别之情。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教研内容:(1)选课与备课(2)课堂实践与反思(3)教学评价与总结三、教研过程1. 选课与备课教研组首先对送别歌曲进行了筛选,挑选出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歌曲,如《送别》、《再见》等。

然后,每位教师根据所选歌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备课。

2. 课堂实践与反思在课堂实践环节,教师们分别进行了以下教学活动:(1)歌曲导入:通过播放送别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内涵。

(2)歌曲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并教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准等。

(3)音乐表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如演唱、演奏、舞蹈等。

(4)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感悟,培养感恩情怀。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教学评价与总结课后,教研组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反思:(1)教师A: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离别之情。

(2)教师B:通过小组合作,我发现学生们在音乐表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教师C: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01年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u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力度?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乐句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
弱处理。

跟伴奏演唱。

五、拓展
欣赏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

请同学们电影片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寻找离别古诗,重新填词演唱。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
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六、小结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