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化学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PPT课件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5688c5a58da0116c17499d.png)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及 生理功能
一、脂类的概念
脂类(lipid):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元素组成:
C 、 H 、 O 、 N 、P 、S 共同理化性质: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二、脂类的分类
按照它的化学组成分为: 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单纯脂类 蜡 甘油磷脂 磷脂 鞘磷脂 复合脂类 鞘脂 鞘糖脂 糖脂 甘油糖脂 衍生脂类 取代烃 固醇类(甾类) 萜 其他脂质
三、胆固醇和胆酸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1 2 A 3 4 5 6 11 H 10 9 H B 12 H C H 8 7 13 17 D 14 H 15 16
动物固醇
胆固醇
植物固醇
酵母固醇
胆结石症的胆石成分几乎都是胆固醇构成的。
(二)胆酸与胆汁酸
胆汁酸
硬脂酸(18C)
油酸(18:1)
亚油酸(18:2) α -亚麻酸(18:3)花生四烯酸(20:4)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需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和双键的位置 ω或n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甲基碳起计算碳原子顺序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CH3-(CH2)5-CH=CH-(CH2)7-COOH
(二)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phospholipid)是鞘氨醇磷脂的 简称,是一种不含甘油的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 的脂类。
鞘脂
鞘 氨 醇
鞘磷脂
FA
鞘 氨 醇 鞘 氨 醇
FA
Pi
XLeabharlann 鞘糖脂FA 糖神经鞘磷脂
鞘 氨 醇 磷酸胆碱 脂 肪 酸
第02章脂类的化学 ppt课件
![第02章脂类的化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8f7795fbfc77da369b181.png)
子)及取代基团的不同,生理功能各异。
• 分子组成中含大量的碳氢、无氧或少氧而为
非极性化合物。
12 H 13 17
11 C
1
H 10
H
D 16
2 A
9 8 14 15
H
H
3
B
7
5
4
6
31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植物以β-谷固醇(β-sitosterol)为最多。 •酵母含麦角固醇(ergosterol) 。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1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
一、脂类(lipid)的概念
是脂肪与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 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本质:由脂肪酸与醇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元素组成:碳(C) 、氢(H) 、氧(O) ,一些复 合脂含有氮(N)和其他元素 。
3
二、脂类的分类
包括 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缩醛磷脂,心磷脂。
18
•R1常为饱和脂酸 •R2常为不饱和脂酸
19
1. 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 卵磷脂即磷脂酰胆碱是组成细胞膜最丰富
的磷脂之一,其甘油2位含多不饱和脂酸,被水 解后生成溶血卵磷脂。卵磷脂也储存着体内大 部分胆碱,具有抗脂肪肝作用。
20
28
(三)甘油糖脂: 由甘油二酯与己糖或脱氧葡萄糖构成。
半乳糖甘油二酯
29
三、固醇及其衍生物
固醇(sterol) 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12 H 13 17
11 C
1
H 10
H
D 16
2 A
9 8 14 15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b1b512227916888486d771.png)
类二十烷酸
凝血恶烷 前列腺素 白三烯(p90)
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定义:多不饱和脂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 自由基,活性氧的参与
磷脂的特点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 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 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 (双层脂膜)的特性。
2.4 固醇
2.4.1 固醇的核心结构 2.4.2 胆固醇与麦角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2.4.3 其他天然固醇
胆固醇的结构
Sterols’ structure
胆固醇是一种类 脂化合物, 在 生物膜中含量较 多。
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 双层脂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 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 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变 温度。
麦角固醇的结构与性质性质ຫໍສະໝຸດ 性质与胆固醇相似,麦角固醇经紫外线
照射后可变成维生素D2。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 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H3)3
CH2 CH2 O O P O CH2 CH O C R1 CH2 O OC R2 O O
-
极性端
非极性端
鞘氨醇磷脂的结构
糖脂 Glycosphingolipids
糖脂也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 O 结构为:
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磷 脂酰肌醇,缩醛磷脂,心磷脂。 鞘氨醇磷脂 N-酰基鞘氨醇糖脂:脑甘脂,神 经节苷脂。 甘油醇糖脂
生物化学02-脂类
![生物化学02-脂类](https://img.taocdn.com/s3/m/f39b59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f.png)
载脂蛋白:脂质的增溶剂 脂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细胞导向)
第六节 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
统称为类异戊二烯类(isoprenoid)
一、 萜类 P111
19c
★PUFA的研究价值
1、生物膜中多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2、PUFA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和/ 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 全身脂代谢异常
化验结果
分升
升 高密度脂蛋白<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
3、 酵母固醇
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3。
三、 固醇衍生物 1、 胆汁酸
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结合(胆固醇,胡萝卜素)成盐,乳化 肠腔内油脂,增加脂肪酶作用位点,便于油脂消化吸收。
2、 类固醇激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7种) (2)性激素 雄性激素:睾丸酮 雌性激素:雌二醇、黄体酮
主要内容: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结构 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④ 化学信号: PIP2 ,前列腺素等 ⑤ 保护功能:动物的脂肪组织,植物的蜡质
第一节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一、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线形不分支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棕榈酸),n-十六酸,16:0
硬脂酸,
n-十八酸,18:0
花生酸,
n-二十酸,20:0
P83 表2-2
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83b3eeaf1ffc4fff47ac44.png)
4、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1)结构:
心磷脂是由 2 分子磷脂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 而成的磷脂。是脂质中唯一具有抗原性的。
磷脂酸分子
甘油骨架
磷脂酸分子
• 5、缩醛磷脂:长碳烯醇以醚键与甘 油羟基相连
• 存在于细胞膜,特别是肌肉和神经 细胞的膜中。
pH7时,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
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乙醚、氯份等。 • 甘油是许多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广泛地用
于化妆品和医药工业。 • 甘油能保持水分,可以作为润湿剂。
第三节
磷脂类
磷脂是分子中含磷的单脂衍生物。 甘油 甘油磷脂类 鞘氨醇 鞘氨醇磷脂类
一、甘油磷脂
(一)通式
组成?
1 2 3
(二)性质 1、两亲分子:亲油、亲水 2、氧化(双键过氧化) 3、水解
• 总结:磷脂类从结构上讲其共性是都含有 磷酸基团,都含有极性的基团。
• 其结构骨架是醇(甘油醇,鞘氨醇),脂肪酸、 磷酸基团。
第四节 糖脂
• 是含有糖成分的结合脂,主要包括鞘糖脂和甘 油糖脂两类。
(一)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糖
根据糖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脑苷脂(脑糖脂)(cerebroside) : 神经鞘中最为丰富,糖基为中性糖(多数为半 乳糖,少数为葡萄糖)
磷酸基团 -
X基团 + +
+,0
净电荷 0 0 -1 -1
二、鞘磷脂
1、鞘氨醇 有60多种,动物中常见 D—鞘氨醇,植物 中二氢鞘氨醇 和 4—羟二氢鞘氨醇常见。
2、神经酰胺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相连, 形成神经酰胺。
脂类的生物化学
![脂类的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edc0fb700abb68a982fbf2.png)
大多数的类二十烷酸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
前列腺素类(prostaglandin),
凝血恶烷类(thromboxane) 白细胞三烯类(leucotriene)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天然油脂的组分
天然油脂并非一种物质组成,而是三酰甘油的混合物。
不同种类的油脂所含的脂肪酸是不相同的。
油脂的形成
• 油脂的形成:油脂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 酸经过逐步反应得到。反应如下:
都是由生物体产生,并能由生物体所利用(矿物油?)
例外:卵磷脂(溶于乙醚)、鞘磷脂和脑苷脂类。
四、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 结构组分 2. 储存能源 3. 溶剂 4. 保温和保护 5. 其他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机体的储存燃料 ——一些活性物质的溶剂 ——防寒剂和润滑剂 ——参与机体代谢调节
• 植物固醇:
谷固醇、豆固醇,比胆固醇侧链上多一个—C2H5
• 酵母固醇:
麦角固醇,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2
二、类固醇
• 胆酸和胆汁酸:胆汁的重要成分,作用于脂肪代谢
胆汁酸盐,可使脂肪乳化,促进肠壁细胞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 固醇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 植物类固醇:强心苷(寡糖和固醇所成的糖苷)、皂素
3、氧化作用: 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氧化分解,或油脂经微生物分解 成的脂肪酸,氧化分解形成系列产物的变质过程。 • 酸败:天然油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酸臭味
原因是:1、油脂受空气和光照作用,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成过氧化 物,继续分解为低级醛、酮以及羧酸,产生酸臭味。2、霉菌或脂肪酶将 油脂水解成低级脂肪酸,再生成-酮酸,其脱羧后而成低级酮类。
油 脂 的 消 化
油脂的化学性质
02第02章脂类的化学精品PPT课件
![02第02章脂类的化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1fbf1db14e852459fb5793.png)
w-9
CH3(CH2)7CH═CH (CH2)7COOH
w-7
CH3(CH2)5CH═CH (CH2)9COOH
w-9
CH3(CH2)7CH═CH (CH2)13COOH
习惯名
系统名
碳原子 数和双 簇
键数
分子式
多不饱和脂酸
亚油酸(linoleic acid)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
w- CH3(CH2)4(CH═CHCH 6 2)2(CH2)6COOH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类研究历史:
1881年,Johann Thudichum发现了鞘脂 的功能,提出Tay-Sachs病系由脑苷脂降解缺 陷引起。
1940年间,Konrad Bloch和同事证明了 胆固醇所有碳原子皆来自乙酰辅酶A 。
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已经揭示了 脂类在储能物质和膜结构组分发挥重要生理 作用。
双键,被称为9-十八碳单烯酸,写成18:1(9)或 18:1Δ9 。
ω或n编码体系
例如:
亚麻酸为18碳3烯多不饱和脂酸,其双键位 置按碳原子编号分别为9、12和15;按字母编 号分别为ω-3、ω-6和ω-9。根据碳原子编号命名 为9,12,15-十八碳三烯酸,写成18:3(9,12,15)或 18:3Δ9,12,15;按字母编号归类于ω-3不饱和脂酸, 写成18:3ω-3 。
二、脂肪酸
(一)脂肪酸的种类
•脂酸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
• 高等动植物中的脂酸碳链长度一般在14~20 碳之间,且为偶数碳。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
• 系统命名法——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 长度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 △编码体系——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 子的顺序。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https://img.taocdn.com/s3/m/8ef595fafab069dc5022019e.png)
1.鞘糖脂
• 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 • 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 成的 • 组成:醇(鞘氨醇)、脂肪酸、糖
(1)脑苷脂
脑苷脂由一个单糖与神经酰胺构成。
(2)神经节苷脂 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
• 鞘糖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 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 • 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
按皂化性质
可皂化脂质: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 不可皂化脂质: 固醇类、萜 极性脂质
按极性
非极性脂质
(三)生物学功能
• 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 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可大量储存 功能效率高 占空间少
• 结构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膜脂共同特点: 有极性头(亲水部分)和非极性尾(疏水部分)
• CAT(Catalase)
• 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
• VE
四、衍生脂
固醇类、萜
一般不含脂肪酸 属于不可皂化脂
(一)萜类
•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根据含有异戊二烯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 三萜、多萜等。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视黄醛是二萜,天然 橡胶也是多萜。
(二)类固醇
类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分为固醇类和固醇衍生物类
胆固醇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 醇的衍生物。
有关生物膜的两点说明:
• 生物膜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静电力、疏水作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2961ab5f0e7cd1842536f1.png)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生物化学第2章脂类
![生物化学第2章脂类](https://img.taocdn.com/s3/m/70b00cd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52.png)
第2章脂质(Chapter 2. Lipid)一、引言(一)脂质的概念不(低)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二)脂质的分类1.按化学组成单纯脂质(simple lipid)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主要有磷脂和糖脂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主要有取代烃,固醇类,萜和其它脂质(脂肪族维生素等)可皂化脂和不可皂化脂2.按照极性非极性脂质(nonpolar)不具容积可溶性,不能形成单分子层。
如: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等。
极性脂质(polar)Ⅰ类极性脂质:不具容积可溶性,有界面可溶性,能参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如:三酰甘油、胆固醇、长链质子化FA等Ⅱ类极性脂质:能形成膜,如:磷脂和鞘糖脂;Ⅲ类极性脂质:具可溶性。
ⅢA类:如长链脂肪酸的盐;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去污剂;溶血磷脂酸;脂酰CoA等。
ⅢB类:如胆汁盐、皂苷等。
3.按照生物学功能贮存脂(storage lipid) 结构脂(structural lipid) 活性脂(active lipid)二、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FA)通常是指烃链链长为4-36碳的羧酸,自然界中已经发现100余种。
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少数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根据双链的有无,脂肪酸可分为饱和(saturated FA)与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
每一种脂肪酸都有通俗名、系统名和简写符号。
如:通俗名:亚油酸系统名:十八(碳)二烯酸,或顺,顺-9,12-十八烯酸简写符号:18:2△9c,12c18:2△9c, 12c 18:018:3△9c, 12c, 15c18:1△9cOver half of the fatty acid residues of plant and animal lipids are unsaturated;Bacterial fatty acids are rarely polyunsaturated but are commonly branched, hydroxylated, or contain cyclopropane rings.(一)脂肪酸的结构特点1. 碳原子数多为偶数2.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在第12和第15位;双键多数属非共轭系统。
《脂类的化学》PPT课件
![《脂类的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960dd9c77da26925c5b0bd.png)
编辑ppt
20
O
CH2 O C (CH2)7-C=C-(CH2)7CH3
O
CH
O
C O
(CH2)7-C=C-(CH2)7CH3
3 H2 Ni
CH2 O C (CH2)7-C=C-(CH2)7CH3
O
CH2 O C (CH2)16CH3 O
CH O C (CH2)16CH3 O
CH2 O C (CH2)16CH3
编辑ppt
21
(5)乙酰化值
油脂中含羟基的脂肪酸可与乙酸酐或其他 酰化剂形成相应的酰。
1g乙酰化的油脂所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 和时,所需KOH的mg数。
编辑ppt
22
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
(1)溶解度: 水不溶性,也无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 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含-OH,可形成高度分散态。
编辑ppt
23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含一个 或多个双键
编辑ppt
6
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 中摄取。
编辑ppt
7
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有: ▪ 亚油酸(Linoleic acid)、 ▪ 亚麻酸(Linolenic acid)、 ▪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等
(2)光学性质:甘油本身无光学活性,C1 及C3的脂肪酸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有光 学活性。
(3)熔点:由脂肪酸组成决定,随饱和脂肪 酸数目及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编辑ppt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化学(共77张PPT)
![生物化学第二章 脂类化学(共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e779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0.png)
2.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c,t表构型顺反
e.g.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e.g. 亚油酸(ω-6):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 2△9c,12c
动物中的酶只能向羧基端继续去饱和, 所以能合成24烯酸,而不能合成亚油酸 和亚麻酸,植物则向脂肪酸的甲基端继 续去饱和
脂肪酰CoA去饱和酶
电子分别来源于NADPH 和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提供热量),而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心脏病人舍弃动物性饱和油后,可从 植物油中摄取植物性饱和油。(猪油蒙心?)
油:室温下液态 ;脂:室温下固态
甘油三酯的命名
如果所有的 双键都被氢化、饱和了,顺式脂肪酸就变成了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过氧化物, 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和醛或酮的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
3 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皂化值 =
油:室温下液态 ;
十八酸*(硬脂酸) sicaric acid C17H35COOH 70
但是通常只有部分双键被饱和,由于工艺的原因,在氢化 的过程中剩下的双键两头的碳原子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它 们的氢原子由顺式变成了反式。这样,氢化油就含有大量 的反式脂肪酸。
禁用反式脂肪 麦当劳被迫使用健康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渐 认识到氢化植物油对健康的危害实际 上比动物脂肪还要大。这主要是由于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它增加的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脂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
Ⅲ磷脂酰肌醇
Ⅳ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
• 二、鞘氨醇磷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磷酸与氮碱组成 的脂质。同甘油醇磷脂的组分差异主要是 醇,前者是甘油醇,后者是鞘氨醇且脂酸 与氨基相连。
• 磷脂的特性 1.溶解性:表面活性剂,双亲化合物(亲 油亲水)
氯仿+甲醇是提取磷脂的有效溶剂 2.解离:两性电解质,解离后磷酸基团带 负电,X基团带正电(见X的结构) 3.水解反应:碱解(皂化)、酶解
• 2.3.1、磷脂
复合脂中最重要的一族,磷脂为含磷的单脂衍 生物,分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两类。前者 为甘油醇酯衍生物,后者为鞘氨醇酯的衍生物 组成基团:脂肪酸、醇(甘油、鞘氨醇等)、 磷酸、其他基团
一.甘油醇磷脂(磷脂 酰甘油)
1.结构通式
命名:磷脂酰X X为其他基团,通过 磷酸二酯键与甘油连 接。 天然磷脂均为L型构 型。
3.电与热的绝缘体 电绝缘:神经细胞的鞘细胞
热绝缘:冬天保暖,企鹅、北极熊
4.信号传递:类固醇类激素 5.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 6.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甘油脂
定义: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其中甘油三脂就是油脂。 一.脂肪酸: 1.性质 偶数、双键的位置 顺式 • 熔点与结构的关系:链长(长-高),饱不饱和 (饱-高)
三、分类:
脂
糖脂
单脂 油 复脂
蜡
磷脂
单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高级一元醇)脱水缩 合所组成的酯类。
蜡: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幼植物体表覆盖物,
叶面,动物体表覆盖物,蜂蜡。 甘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多的脂类,分为油和脂。
复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所组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即单纯脂加上磷酸等基团产生的 衍生物。
•2.简单表达式: 简单结构式:波浪形,注意双键的构型 66页 简单表达式:链长:双键数△双键位置或双键数 (双键位置)
举例:油酸18:1△9或18:1(9)
3.常见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常见:软脂酸16:0,硬脂酸18:0 必需脂肪酸:人和哺乳动物不可缺少但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 必须从食物(尤其是植物)中摄取。包括:
亚油酸18:2△9,12;α-亚麻酸18:3△9,12,15;
γ-亚麻酸18:3△6,9,12 素油比荤油营养价值大
• 二.甘油脂(脂酰甘油)
甘油的写法和性质:47页 甘油脂的通式: 47页
油脂:油(植物)+脂肪(动物),脂肪酸的饱和性决定 了它们的状态。 1.油脂的物理性质 <1>.溶解度: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表 面活性剂(双亲性物质)等。 <2>.熔点:植物的油与动物的脂肪的熔点,由脂肪酸的 饱和性决定。
与脂肪不同之处在于 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 与脂肪酸结合成酯, 而是与磷酸及其衍生 物(如磷酸胆碱)结合。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生物膜、卵黄中的重要成分,良性的脂溶 性溶剂,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卵磷脂是生物膜脂质双层的主要成分,磷酸胆碱一
端为极性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为非极性的尾,其 中一个脂肪酸通常含不饱和双键,因此总有点弯折
卤化作用:P51 碘 反值映:油脂I2(的g不)饱/油和脂程(度百克)
• <3>.酸败与酸值 油脂长期搁置时会产生酸臭味就是酸败。 原因是油脂受空气和光照作用,部分发生分解, 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成为醛或酮以及羧酸,产 生酸臭味。P52 桐油的应用 酸值:不加热,KOH(mg)/油脂(g),可以 反映油脂的新鲜程度。
<3>光学活性:甘油本身虽无光学活性,但如果甘油的 第1和第3碳原子上的脂肪酸不相同时,第2个碳原子为不 对称碳原子。天然存在的具有一个不对称原子的甘油三 酯,习惯上按照甘油醛衍生物的原则命名。
● 脂肪(动物-fat)和油(植物-oil)
三酰甘油 由甘油醇和脂肪 酸结合成的酯。 16:0 18:0 18:1(9)
脂类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肪氧化时产生的能
量大约是糖氧化时的二倍。
生物表面的保护层/保持体温/生物活性物质
• 二、存在
所谓脂类就是动、植物的油脂。人们 吃的动物油脂、植物油和工业、医药上 用的蓖麻油和麻仁油等都属于脂类物质。 一切动植物都含有脂质,它是构成原生 质的重要成分,也是动植物的储能物质。 动物(包括人类)腹腔的脂肪组织、肝 组织、神经组织和植物中油料作物的种 子等的脂质含量特别高。
第二章 脂类(lipids)化学
• 一、定义 • 二、分类 • 三、脂肪、磷脂和固醇 • 四、脂质的提取、分离与提纯
2.1 脂类 一、脂类定义
脂类分子含C、H、O 3种元素,但H:O远大于2, 有些脂含P和N,各种脂类分子的结构可以差异很大 脂类不溶于水,可溶于非极性溶剂。
脂类是脂肪酸(C4以上)和醇(包括甘油醇、鞘 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 生物的总称。
• <4> 乙酰化
是脂类所含羟基脂酸产生的反应。含羟酸的甘 油酯和醋酸酐作用即成乙酰化酯(乙酰基与 OH基结合)见P52。
乙酰价:中和由1g乙酰脂经皂化释出的乙酸所 需的KOHmg数。由它可推知样品中所含羟基 的多少。
2.3复脂
• 复脂是指含磷或含糖的脂类,因而分磷 脂与糖脂。
● 磷脂(phospholipid)
脂肪是高度浓缩的代谢燃料分子 脂肪细胞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 2.化学性质 <1>.皂化与皂化价
定义:油脂与碱共热时,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盐(肥皂),实际上是碱催化的水解反应。
反应式:P50 皂化价:加热,KOH(mg)/油脂(g),可 以反映油脂的量(摩尔数)
<2>.加成反应与碘价 油脂中的不饱和双键可以与H2、I2、HCl、Cl2 等发生加成反应。
糖脂:糖与脂类以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共价
键),如霍乱毒素 磷脂:甘油磷脂(卵、脑磷脂)、鞘磷脂(神经细
胞丰富)
• 四.脂类的功能
1.最佳的能量储存方式 体内的两种能源物质比较
单位重量的供能:糖4.1千卡/克,脂9.3千卡/克。 储存体积:脂则是纯的,体积小得多。
动用先后:糖优先,关于减肥
2.生物膜的骨架: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磷脂双酯层,胆 固醇,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