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说起张爱玲,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总是那孤傲的神态,双手叉腰,下颌上扬,目光斜视,一身火红的旗袍如同如同一只狂舞的火凤凰呼之欲出。她始终是个“异数”,她的作品绝不迎合任何人,任何人也休想迎合她,她始终会与这个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让人无法靠近。但是,纵使看她再不顺眼,每次当我读到她的作品时,总会为她的文字所折服。那种文字精致到只有汉字才能表达出来,迷惘到只有上海才能产生,冷静到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张爱玲,就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的名字一样,始终是个传奇。

有人说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我认为是命运决定性格,最起码在张爱玲这里是对的。张爱玲出身名门望族,但祖上的煊赫抵挡不住家族的衰落。她虽然家道中落,但是潜意识里还保存着大家族的高雅与气派。其父是个典型的遗少,其母亲却是新派女性,父母之间旧习气与新文化额激烈碰撞最终导致了离婚。后母的出现更是让她咀嚼了人世沧桑与世态炎凉,父母婚姻的不幸又引发了她对婚姻的消极态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她的爱情小说中几乎都是以悲剧结尾。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到处充满一种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她七岁时写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关于一个家庭悲剧的故事。小时候家庭生活的不幸和失败的婚姻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也形成了她孤傲乖僻的性格。在她的的文字中不知不觉中有“零点”写作风格的存在,她用深刻而冷峻的笔刻画出一个个具有悲剧命运的女性,她用几乎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描写,在无形之中用事实传达出一种悲剧的意味,为作品打下厚重的苍凉的底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封建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她为追求黄金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金锁记》中的婚姻是枷锁,锁住的是爱情,刺激的是对金钱的欲望。作为一个下层出身的女子,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哥嫂为了金钱,葬送了她的爱情,最后造成了她的心理变态: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亲手破坏了儿子和女儿的爱情与婚姻,将她的悲剧亲手传送给下一代。在《金锁记》中,或多或少有张爱玲旧时家庭的影子,或是张将其幼时的家庭体验在《金锁记》中表

现了出来,《金锁记》仅仅是一个例子,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无处不在,正如她那句无人不知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除了明显的悲剧意识,张爱玲小说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烈的世俗性,纵观她的创作,几乎都是爱情小说,这从某个方面来说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她创作的世俗性特点。张爱玲从来不刻意追求作品的思想高度与文笔的高雅性,她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她的小说都是将自己揉碎了再从碎渣中提炼出来的。张爱玲本身也是个世俗的人,她承认自己是个“拜金主义者”。她喜欢钱,却从没吃过没钱的苦,她只知道钱的好处,小时候得到的第一份稿费就去买了唇膏。她狂热地追求时尚,经常脚穿高跟鞋身裹旗袍出现在上海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上。她在上海长大,上海强烈的世俗气息也对她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被称之为“小资”,可能因为她的小说关注的层面更多集中在市井和琐碎生活。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小人物的种种俗欲,为了安身立命,而不得为之的命运。贫穷的白流苏,葛薇龙;都不得为之的生计而以婚姻,青春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出卖一生,终于成为富有者的梁太太,曹七巧,在扭曲的灵魂中挣扎。葛薇龙对衣饰的喜爱,白流苏为长期饭票——婚姻的算计。所有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全是在俗世中苦苦挣扎的凡夫俗子,他们渴望爱情,却不得不屈从于生活,残酷的现实扼杀了爱情,在这里没有浪漫,在这里作者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去创造一个浪漫的结尾,正好相反,小说几乎全是悲剧结尾。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悲剧造成的,张爱玲将对爱情的失望反映到小说中来,就是一个个爱情悲剧。

如果将张爱玲的小说上升到哲学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张爱玲小说人伦关系的异化。张爱玲在人伦情感、爱恋婚姻、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描写中探询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 张爱玲通过描绘现代都市人复杂的、被异化的人伦关系,来映照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继而表达人生的孤独与苍凉,人与世界、他人的疏离与冷漠。这些在她的作品中具体表现出来,就是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等等的畸形与异化。张爱玲笔下有一类女人欲望被压抑或摧残,心灵发

生了扭曲,如有恋父情节,不允许他人与自己的父亲好一点儿,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采取了敌视的《心经》中的许小寒,又如被金钱侵蚀毒害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和复仇愿望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另外,《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心甘情愿地认为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和形象存在,须且只须传宗接代和操持家务,所以她们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在《小团圆》这不近乎张爱玲自转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一个没落贵族几近畸形的家庭关系:父母亲各自追求自己的生活,不理会姐弟俩;母亲与姑姑共享一个男子的奇怪三角关系;家族堂表兄妹之间近乎常态的乱伦。相比其他,这种异乎寻常的母女关系更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都与张爱玲小时候不行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张爱玲童年时候父母不断吵架,最终离婚,继母进门后的虐待,孤独、寂寞与自卑已经追随着她,逐渐形成了内倾型、自省型的性格,和家庭的联系已经很脆弱,因此,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张爱玲就对人情世事,人际关系有了特殊的敏感,有了那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这在她的小说中反映出来,就产生了各种复杂、畸形、异化的人伦关系。

翻开张爱玲的小说,就是阅读一部“爱恨情愁”的历史。她揭示了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如她那惊人的设譬:“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的作品是悲剧,而纵观张爱玲的一生,其悲剧色彩也十分浓厚。但是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团圆”模式只有瞒和骗,只有悲剧才能体现崇高感和震撼力。张爱玲用自己的作品阐释了悲剧美学。张爱玲,始终是个“异数”,永远不可复制,因为她的人生经历不可以复制,她只属于那个时代,她的成功是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的结果,张爱玲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只能说是一个偶然,而不具有必然性。张爱玲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她用作品写就了一生的传奇,她的故事里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让人欲罢不能,她的文字雅俗相触,中西合璧,传统意义与现代的技巧相统一,她笔下的人物依然是鲜活的,虽然她已远离人世,而她的文字依然在滚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