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空间句法分析 9.22
基于空间句法视线分割法的武汉楚河汉街万达广场一层公共空间可达性探讨
基于空间句法视线分割法的武汉楚河汉街万达广场一层公共空间可达性探讨作者:杜洋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3期摘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的原理和方法,在武汉楚河汉街万达广场一层公共空间基础之上,使用 Depthmap 软件对空间的各项参数值进行分析,旨在从空间内在逻辑解析广场空间体系,并通过对万达广场空间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究广场空间的可达性。
在不改变内部布局的基础之上提出优化万达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建议措施。
本文以商场空间组织关系为切入点,提炼出商场内部空间的要素,交通组织、空间形态、空间可识别性以及可达等都是商业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空间句;视线分割法;万达广场;公共空间;可达性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业空间逐渐占据了市场的重要地位,从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陆续向内部发展。
到如今,商业空间以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某一功能区域。
大型商场作为商业空间的一部分,往往能成为商业空间的主体,而室内空间的设计,成为商场的关键。
近年来,“空间句法”作为空间研究的新范式在相关领域异军突起。
空间句法体现了空间的内涵与逻辑,以此对空间组织形态定量而精准的描述,深刻阐释了人类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系。
一、空间句法及视线法手法研究1.空间句法1.1 空间句法的理论起源。
英国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尔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空间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这是空间句法理论起源的依据。
空间句法理论发展至今,已经能够非常完善的为城市和建筑空间环境的研究提供系统描述和模型构造的“语言”,是探究物质空间形态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1.2 空间句法的研究框架。
空间句法关注城市空间网络,考察城市内部空间组构,从而发现经济和社会构成的状况。
人作为空间塑造和体验的主体,其活动规律与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蕴藏在城市形态的诸多方面,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结构等等。
空间句法结合人类活动与空间形态,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揭示了城市空间的本质。
三分钟看懂空间句法
三分钟看懂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空间关系的语法体系。
它主要研究词语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对句子的意义产生影响。
空间句法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在思考和表达空间概念时,会借助语法结构来表示这些概念。
在空间句法中,词语的位置和顺序在句子的语义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
空间句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和空间顺序:空间句法认为,词语的空间顺序与其在句子中的顺序之间存在联系。
例如,如果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之前,通常使用时间状语来表示这种关系。
2. 空间关系的表示:空间句法探讨了如何用词语来表示不同的空间关系,例如位置、方向、距离和相对位置等。
3. 空间语义的建立:空间句法研究了词语和句子的空间语义是如何建立的。
它认为,人们在使用和理解语言时,会根据空间关系来推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语言和空间认知的关系:空间句法还关注语言和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措辞会影响人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研究空间句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空间
概念,从而提升对句子和语言的理解能力。
空间句法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教学等。
总体来说,空间句法是研究词语和句子的空间关系的语法体系,它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旨在揭示语言中的空间概念如何影响句子的意义。
通过研究空间句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空间特性。
基于空间句法的地下公共空间叙事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2)12-0132-05 收稿日期 2022-02-10摘 要 利用空间句法辅助地下公共空间的叙事空间营造,可明确空间组构逻辑,加强访客的空间感知。
在对相关文献及地下公共空间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对空间整合度、视线整合度、可理解度进行分析,结合对光谷广场地下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发现地下公共空间在叙事视角下的问题与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空间文本、公共利益导向、考虑平灾结合、拓展义素结构等四条叙事空间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下公共空间 空间句法 空间叙事 空间营造 光谷广场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 to create narrative space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assisted by space syntax, which can clarify the order and logic of space and strengthen visitors' perception of space.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we analyze the spatial integration degree, visual integration degree and comprehensibility by using space syntax. We also find the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on by combin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of Optics Valley Square. Furthermore, we propose four narrative space building strategies, namely, constructing spatial text, public interest orientation,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peace and disaster, and expanding sememe structure. Keywords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Space syntax, Space narrative, Space construction, Optical Valley Square基于空间句法的地下公共空间叙事策略研究——以光谷广场为例Narrative Strategy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Based on Space Syntax: A Case Study of Optics Valley Square1 相关研究进展伴随着城市的立体发展,开发地下公共空间成为了彰显城市品味,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普遍做法。
基于空间句法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为例
易沐君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6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医疗质量,越来越关注医院建筑的建设,尤其是住院部作为医院的关键部分、病人长期接受治疗和恢复的场所,更是受到重点关注。
目前,关于护理单元空间的量化分析研究比较少,因此文章选取武汉市三甲大型综合医院的武汉市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访谈调查,基于空间句法,从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单元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和视域的可视化分析,对护理单元的空间布局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垂直交通上对电梯厅进行重新规划,在水平交通空间上加强引导,为项目改造或其他医院建设提供参考,以期为病人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诊疗环境。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易沐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6.1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教学空间可达性探究——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为例
2.基于空间句法的乡村景观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悦庄镇两县村为例
3.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中枢街为例
4.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古村落“三生”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塱头古村为例
5.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综合体中庭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天津爱琴海购物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的路网结构与产业布局关系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路网结构与产业布局关系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例王涛涛;任俊姣;孙立坚;肖琨【期刊名称】《地理信息世界》【年(卷),期】2022(29)6【摘要】产业空间集聚是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产业空间集聚与道路网络结构密不可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对道路规划和产业布局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和产业空间集聚指数(EG)开展城市道路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关联性分析,首先为解决研究单元可塑性问题,建立道路围合地块单元(block);其次采用空间句法得到道路网络结构句法变量值,将句法变量值转化至道路围合的地块上,并计算出各地块上产业空间集聚指数;最后通过二者的拟合指数R2分析道路网络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的关联关系。
研究表明:路网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均存在圈层效应,城市外延,路网结构由高可达性至低可达性,产业布局则由均匀到集聚;道路集成度与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呈负相关,随着道路集成度的升高,产业空间集聚指数越来越低,直至达到一个稳定水平;统计拟合水平结果显示,住宿、餐饮业与道路句法变量值拟合效果最好,R2达0.94,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产业随着道路句法变量值的增加,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总页数】7页(P77-83)【作者】王涛涛;任俊姣;孙立坚;肖琨【作者单位】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轨道交通工程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地下空间活力研究\r——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地下空间为例2.基于空间句法与PSPL的入口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汉阳玫瑰街区为例3.基于空间句法的云龙新区路网结构优化研究4.基于空间句法的城镇路网规划研究--以灵璧县黄湾镇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路网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句法原理与方法
建筑环境景观设计
结合空间句法分析,优化建筑周围环 境景观设计,提升建筑整体环境品质。
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网络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道路网络的空间结构 和连通性,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提高道
路通行效率。
公共交通规划
结合空间句法原理,优化公共交通线 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
平。
交通节点设计
根据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合理设计交 通节点,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停车设施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停车需求的空间分 布和流动规律,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布 局。
环境景观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和连通性, 优化绿地系统布局,提高绿地生态效益。
景观节点设计
根据空间句法原理,优化景观节点设计,提高景 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ABCD
水系景观设计
结合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合理设计水系景观,提 升水系的美观度和生态价值。
空间句法原理与方法
• 空间句法概述 • 空间句法的基本原理 •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 • 空间句法的实践应用 • 空间句法的未来展望
01
空间句法概述
空间句法的定义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空间关系的理论 和方法,它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来研究 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关注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关系 和变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 结构和变化,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交通工程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和交通流量的关系,优化 交通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地理学
空间句法可以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揭示地理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空间句法 拓扑结构
空间句法拓扑结构
空间句法是一种基于“空间的关联性”和“人们的空间认知”前提下,提出的一种量化空间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图示语言把人们对空间的把控转化为一系列由若干“点”以及贯通两点的“线”所构成的拓扑结构,其中的“点”代表城市各构成要素(如广场、公园等),两点之间的“线”代表相应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街道等)。
这种拓扑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城市空间模式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空间句法的书籍或者咨询空间句法方面的专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空间句法及其研究进展
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
收稿日期 !!""!"#$%!#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空间句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描述现代城市空间模 式的计算机语言 " 其基本思想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 和空间分割 ) 空间句法中所指的空间 " 并不是欧氏几 何所描述的可用数学方法来量测的对象 " 而是描述的 以拓扑关系为代表的一种关系 ) 空间句法关注的也非 空间目标间的实际距离 " 而是其通达性和关联性 ) /$ 空间尺度划分 ) 从认知角度出发 " 空间可以划 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 即大尺度空间和 小 尺 度 空 间 ,%-) 大小尺度 空 间 划 分 是 空 间 句 法 建 模 的 基 础 % dKFG] CM F*$%&&&$" 也是空间句法的核心 ) 其划分的标准是人 类能否从空间中的某一固定点来完全感知此空间 " 若 能 " 则该空间为小尺度空间 * 反之则为大尺度空间 ) %$ 空间分割 ) 空间句法理论认为 " 任一城市系 统均由空间物体和自由空间两部分组成 " 通过对城市 空间的分割可提取出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 ) 有三种基 本的空间分割方法 ! 当城市系统内建筑或建筑群体比 较密集时 " 一般采用轴线方法 * 当城市自由空间呈现 非线性布局时 " 则采用凸多边形方法 " 或者采用第三 种方法视区分割法 ,%-) 当前用得较多的是轴线方法 ) +*! 空间句法中 0空间 1 的表示方法 空间句法进行空间分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导出代 表空间形态结构特征的连接图 ) 目前导出连接图的方 法有基于轴线地图的方法和基于特征点的方法 )
城市空间的智能性分析是空间句法最近的发展之一2智能意味着能由局部感受到整体城市的智能性分析对城市规划很有指导意义如何将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将城市空间根据需要建设成方便人的智能空间或秘密的非智能空间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句法分析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以武汉三阳路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句法分析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以武汉三阳路城市更新项目为例作者:盛强方可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8年第1期摘要:实现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理想需要立足于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的工作方法。
本文以武汉三阳路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介绍空间句法模型如何综合利用网络开放数据、无人机航拍、实地调研等多种数据源,在城市尺度初步概念设计阶段和街区尺度设计方案深化阶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并将结论应用于基地潜力评测、方案比较和优化等辅助设计工作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343、51678029)作者:盛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方可,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数字规划中心,高级规划师,主任工程师1 空间句法与数字化城市设计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入存量规划和品质提升的新阶段,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规划和设计方法逐渐被业界接受。
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综合应用信息时代的各类数据资源,将对数据的分析落实到空间设计层面,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话题。
信息技术对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支持可以被简述为数字化描述、数字化解释、数字化预测三方面:数字化描述指综合应用各类新数据源对特定的城市现象进行可视化或识别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如利用百度兴趣点(POI)、点评数据、城市灯光、街景地图、刷卡数据、手机信令等进行城乡边界、活力区域、绿化/ 绿视率、居民通勤行为等现象的描述[1-4]。
这些新的数据源相对于传统用地或开发量的数据能够更为精准地反映城乡居民,甚至是特定人群对物理空间的使用方式,使得我们对城市的描述超越了简单的物理空间形态,而深入到其对使用者行为的影响。
数字化解释则指对数字化描述现象背后的规律或机制展开的基础研究,这些现象本身不一定是基于新数据发现的,但其分析方式多采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大到城市中心区演变[5,6],小到可步行性的环境要素分析等[7,8],其核心是发现现象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字化城市设计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积累验证这些关联性的适用条件,搞清这些规律在何种尺度上发挥作用。
空间句法课件
现状机场对城市发展的阻隔
第十八页,共60页沟。 通城市南北、疏解老城压力、拓展新轴
路网形态比较
正交路网不利于轴线形 成与老城疏解
心得 空间句法提供了宏观
分析与微观形态构建 间的桥梁 城市中观层面、微观 层面社会—空间分析 工具
避免唯美主义
不能覆盖全部
第十九页,共60页。
3 视域—视觉整合度及其应用案例
1 概述
空间句法创立目的是描述建筑设计中选择不同的实体和空间 构造可能带来的视觉和行为影响
其应用于城市空间结构及空间中行人活动模式问题时显示出的 强大分析力,使空间句法理论逐步向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句法认为,“城市形态产生运动”,即城市的道路结构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人在城市的行为,从而吸引商场、超市、便利的基础 设施等到易达性较好的街道。
B
C
尔画廊在整座建筑中的空间整合度
比较而言,对方案A和方案B的空间安排 及它们对现有建筑的影响并不乐观。 整
合性核心的分裂暗示着新空间与现有建 筑没有充分地融合,这将消极地影响泰 特美术馆现有的鼓励人们自己探索参观 流线的 “空间文化”。
第四十一页,共60页。
空间句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方法欠严密 空间句法假定人的空间行为和空间形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而现实社
新展厅空 间隔离, 难以找到
方案B
中轴线比方案
A整合度高, 但比现状隔 离
临时展览空间隔离并未 与核心相连
新展厅空间 隔离,难以 找到
克洛尔画廊空 间隔离
第三十九页,共60页。
方案C
中轴线整合度 很高
永久性展览空间 临时展览空间整合度较
整合度很高
高,并与整合中心联系
较好
克洛尔画廊比
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易鑫;胡雪倩
【期刊名称】《国际学术动态》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2016年11月4~6日,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办。
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承办。
来自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和我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出席了本次会议。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易鑫;胡雪倩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隆重举行 [J],
2.“2012中国音韵学暨黄典诚学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十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 [J],
3.第二届中国空间句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办 [J], 易鑫
4.第一届中国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J], 盛强
5.ISPRS国际学术研讨会“利用影像更新地理空间数据库”暨第五届多维动态GIS(DMGIS)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
Evaluation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Scenic Spots in Wuhan Based on the Spatial Syntax 作者: 张琪[1,2];谢双玉[1,2];王晓芳[1,2];姜莉莉[1,2];古恒宇[3];刘大均[1,2]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湖北武汉430079;[2]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9;[3]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广东广州510631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页码: 200-208页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主题词: 空间句法;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武汉市摘要: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空间句法简述PPT
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 境心理学等领域,用于研究空间布局 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目的
通过分析线段的长度、方向、曲率等 属性,以及线段间的连接关系,来理 解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连接分析
定义
连接分析关注空间中各个元素之 间的连接关系,包括连接点的位 置、连接线的长度、方向等属性。
空间关系是指物体、现象和空间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对位置、距离、方向 等。
空间关系是空间句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研究空间关系,可以揭示空间结构 的特点和规律。
空间关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空间关系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信息和空间结 构。
空间结构
01
空间结构是指空间中物体、现象和关系的组织方式和
空间句法的起源
空间句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由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和朱 迪·詹森(Julie Janson)提出。
他们认为,空间结构对人类行为和社 会现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了空 间句法这一概念,以探究空间与人类 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空间句法的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应用于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交 通网络、公共设施分布等,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依 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可以理解植 物配置与景观空间的关系,为植 物配置提供依据。
05
空间句法的优缺点
优点
空间句法通过图形和图像的方式,将复杂的空间关系 简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表达,帮助用户直观地理解空
间结构。
输入 标题
量化分析
空间句法可以对空间关系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学模 型和算法,对空间结构进行深入挖掘,提供更为精确 和深入的见解。
排列顺序,是空间关系的综合表现。
空间句法
五、空间句法的形态分析变量
基于前面介绍的空间分割方法,空间句法可以导出 相应的连接图, 即将分割的每一部分作为图的 结 点,图的连接取决于每一部分之间是否相交或相连 。从连接图可以导出一系列的形态分析变量。
-
连接值Ci
表示系统中与第i个单元空间相交的其他单元空 间的数目。在实际系统中,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 高,则表示其空间渗透性越好。对应于轴线拓扑 关系图,连通值则表示与指定道路i相交的其他 道路的总数,其表达式为:
R A (n2 )*(D 1 )
-
六、示例:1、轴线模型的建立(以武汉鲁巷广场周围空间为研究对象)
图11.交通轴线图
图12 轴线拓扑关系图
-
2、统计计算相关变量
节点 变量
变量节点
表一:变量统计表
-
3、轴线模型分析
分析过程
•从表一、图11,结合图12可以看到,交通线1、19、21、17、20、7 、8、2的连接值、控制值和集成度都相对较高。从各变量所表示的含 义来看,某空间的连接值越高,表示其空间渗透性越好,控制值大的 单元空间对与其相连的单元空间有较大的控制权重,深度值大的单元 空间其空间可达性较小,集成度高的单元空间其通达性和可理解度也 较高,是一个可理解性好的空间系统。由此可以推断轴线1、19、21 、17、20、7、8、2所分布的区域空间的渗透性较好,可达性高,其 分别对与其相连的单元空间具有较大的控制权重。
-
-
四、轴线图的定义:
是以数目最少、长度最长的一系列直线 段或折线段(即轴线)来代表城市中的公 共空间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具体绘制方 法为:首先画一条最长的轴线代表最长 一条道路,然后画第二长的轴线道路与 第一线相交,直至整个自由空间或者街 道网由一系列轴线连接,所画的轴线图 即为空间句法轴线地图。所以,它是由 最少数目的最长直线组成,轴线图可以 代表城市道路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
空间句法简明教程
空间句法简明教程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空间句法的定义与重要性 (3)1.2 研究空间句法的意义 (3)1.3 本教程的目的与目标受众 (4)2.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5)2.1 空间句法的起源与发展 (6)2.2 空间句法的核心理念 (7)2.3 空间句法的关键概念 (8)3. 空间句法的分析工具 (9)3.1 主要的空间句法分析软件 (10)3.2 分析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12)3.3 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4)4. 空间句法的应用实例 (15)4.1 城市规划与设计 (17)4.2 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19)4.3 文化遗产保护 (20)4.4 其他应用领域 (21)5. 空间句法的实证研究 (23)5.1 研究方法的选取与设计 (25)5.2 数据收集与处理 (26)5.3 结果分析与解读 (28)6. 空间句法的实践指南 (30)6.1 实施空间句法分析的步骤 (30)6.2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31)6.3 分析结果的实用转化 (33)7. 空间句法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34)7.1 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5)7.2 技术进步对空间句法的影响 (36)7.3 空间句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37)1. 内容概述欢迎来到“空间句法简明教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空间句法这个强大的工具,以便理解和支持空间行为的模式和效果。
空间句法是一种分析城市空间和建筑环境的方法,它通过计算空间的视觉可达性以及空间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类对于空间形态的感知和使用。
本教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空间句法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便能够独立地分析空间数据,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程将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软件工具的使用指南、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将空间句法应用于实际规划设计。
在完成本教程后,读者应该能够理解空间句法的核心理念,熟练操作相关的软件工具,如Space Syntax Studio,并能够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张浩【摘要】aBsTRacT Accessibility is a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research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green activity space on campus is related to the fair use of infrastructure for different user groups. This paper adopted Axis analysis method of Space Syntax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pace structure of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Whuhan University using Depthmap software. It further verifies the result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which is hoped to help campus planning.%可达性是对基础设施有效配置的衡量标准,校园绿地活动活动可达性的研究关系到不同人群对于基础设施的公平使用。
利用Depthmap软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集成度参数变量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进而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分析结果,为以后的校园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空间句法;可达性;校园绿地;活动空间【作者】张浩【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3;TU-024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群体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以及文化的载体之一,其空间格局是展开社会活动的基本骨架和支撑,同时也影响城市居民的行为心理习惯。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张霞;徐思行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4(42)5
【摘要】建筑环境更关注中等尺度维度,了解使用者对此类环境的意象,对于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集中在空间认知规律方面,缺乏对校园空间认知与其他多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以环境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手绘认知地图的定量分析,空间句法分析与POI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校园空间认知规律,最后对校园空间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对空间认知具有决定性影响;②必要活动需求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大于自发活动需求;③环境或建筑的风格以及纪念意义可以对认知起到较大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张霞;徐思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利用分析--以武汉大学工学部校园为例
2.基于活动实践需求的小学校园室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r——以合肥实验学校为例
3.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
4.
基于空间认知意象的校园公共空间解读——以湖北民族大学的校园公共空间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句法原理和方法
空间分割
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是空间分割,根据城市的自由空间情况,空间分割有3种基本 方法:轴线法、凸多边形法、视区分割法。 ①轴线法:对于建筑或者比较密集的建筑群体,一般采用轴线法,这里轴线具有视 觉感知与运动状态的双重含义,它是公共空间(主要是街道空间)中一点所能看到 的最远距离,表示沿平面一维方向展开的一个小尺度空间。空间句法规定,用最少 且最长的轴线覆盖整个空间系统,并且穿越每个凸状空间,然后把每条轴线当作一 个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交接关系,便可转化为前述关系图解,并计算和分析各种 空间句法变量,最后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示每条轴线句法变量的高低。
会、经济、技术层面的因素,主体对空间单元的选择的自由程度,是由和该空间相
邻的空间数目决定的。控制值正是基于空间连接数目通过数学均权后得到的。计算
公式为:
C tr li
k1 c j 1 j
式中,k是与第i个结点直接相连的结点数,j(j=1,2,…,k)是与结点i直接相连
的结点,Cj是第j个结点的连接值。
这些都有其自然 的和必要的空间 几何性。由于空 间是人类活动的 内在属性,我们 就以反映这个特 点的方式塑造空 间,也正是通过 这点,我们塑造 的空间变得人性 化了。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②空间如何为人工作在于组成一种布局的所有空间之间的关系。所谓布局,是 指一种空间模式或者空间构形,暗示同时存在的既有关系。一般通过图示来思 考空间构形,关系图解,简称J图(justified graph)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凸状分割的绘制和计算
空间分割
③视区分割法:对其中的每一点,相应的视区是由所有从该点可视的点的集合构 成,即视区分割法,该方法目前限于理论探索阶段。用视区方法进行空间分割, 就是首先在空间系统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特征点,一般选取道路交叉口和转折点的 中心作为特征点,因为这些地方在空间转换上具有战略性地位;接着求出每个点 的视区,然后根据这些视区之间的交接关系,转化为关系图解,并计算每个视区 的句法变量。最后的图示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每个点句法变量的大小,并 用等值线描绘出这些点之间的过渡区域。
句法视角下的航站楼出发层空间分析
句法视角下的航站楼出发层空间分析
黄艳雅;刘倩倩;勾大梅;万千;王若楠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
【年(卷),期】2024()4
【摘要】针对航空运输枢纽客运需求增长和空间规模扩大引起的旅客寻路难、排
队长问题,本文从空间句法的视角进行出发层空间优化研究。
首先探究出发层旅客
使用空间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然后利用空间句法评价分析空间布局合理性,总结出现
状布局缺陷;最后采用AnyLogic仿真方法进行验证空间句法评估的合理性,并提出
值机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结果表明:出发层全局可达性和可视性呈现较强的“三横”格局;不同出行尺度下各分区的空间可达性相差不大,但道路承载能力差异较大。
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提高旅客乘机体验及寻路效率。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黄艳雅;刘倩倩;勾大梅;万千;王若楠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8
【相关文献】
1.空间句法视角下校园交通空间分析——以重庆大学B区校园为例
2.句法—语义
接口视角下的量化辖域获取句法研究3.儿童语言获得视角下的句法演化研究——
以古今汉语句法结构层级的发展为例4.被动式视角下湿热地区干线机场航站楼节能设计研究——以揭阳潮汕机场航站楼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句法是用以分析空间形式与空间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空间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第二期),是从网络联系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不同尺度下空间联系之间复杂组合关系,揭示空间结构特征及潜力的一种技术手段。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空间句法不但应用于伦敦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苏州总体城市设计等大尺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同样在伦敦、北京等大城市轨道线网等交通规划研究中发挥了其在网络拓扑分析能力上的分析优势,为规划方案的科学制定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因此,本次研究尝试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武汉市域范围内城镇体系布局与铁路、公路网络骨架;都市区范围内城市道路、轨道线网与用地空间布局结构等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评价与研究武汉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特征和其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主要通过axial map、Convex map模型的建构,通过整合度(Integration)指标和选择度(Choice)指标来对武汉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其中:(1)整合度(integration)指标:主要反映了研究对象在城市空间网络中的“可达性”,即用以描述研究范围内任一地点到达目标点的能力,反映了目标点的“中心性”;(2)选择度(Choice)指标:主要反映了研究对象在城市空间网络中的“被穿越性”,即用以描述研究范围内任一对点间最短路径经过目标点的频次,反映了目标点的“门户性”。
(3)Nach指标:即整合度与选择度的叠加分析,则可判别研究范围内哪些区域既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又具备良好的“穿越性”,其也往往是城市空间发展中最具备潜力的地区。
1、市域现状1.1现状整合度分析将现状(2014年)武汉市域内新城组团及重点镇布局以及其间省道以上公路网络进行提取,分别进行整合度及选择度指标分析如下: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整合度分析从整合度(中心性)分析来看,武汉市域西北部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相对密集,故该范围内各新城组团的整合度较高,除主城区以外,金银湖组团整合度最高,其他较高的还有前川镇、横店组团、吴家山新城、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盘龙新城;市域东南部由于公路网等级相对较低,故各新城及城镇整合度相对较低,但由于流芳组团、豹澥新城、黄家湖组团均贴近城市快速环建设,故整合度相对较高。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选择度分析1.2现状选择度分析从选择度(穿越性)分析来看,武汉市域内除主城区以外,前川镇选择度最高,其余选择度较高的城镇组团有横店组团、金银湖组团、黄家湖组团以及环状快速路、公路沿线城镇组团。
1.3现状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进一步对整合度(中心性)及选择度(穿越性)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则可了解现状公路网络下同时具备良好可达性和通过性的城镇节点,如下: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整合度与选择度叠加分析可见除主城区以外,武汉市域各城镇、新城组团中以金银湖组团、前川镇、黄家湖组团、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横店组团、豹澥组团指标较高。
2、现状市域发展基本特征及启示: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武汉市域现状各板块,新城,组团规划功能定位,可得出以下基本特征及结论:公路网络建设仍是新城组团发展的主导:主要从2010—2014年间都市区范围内各新城组团发展来看,整合度+选择度较高的新城组团(如黄家湖组团、走马岭组团、豹澥组团、薛峰组团)整合度与选,同时也是建设用地增长较快的区域。
可见,现状由公路主导的交通走廊仍是目前新城、组团建设扩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城市轨道及铁路网络建设由于目前尚未联通成网,故对外围新城组团发展带动发展作用仍较小。
图:整合度+选择度较高的新城组团近年建设变化图:武汉市域现状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区域城镇轴向走廊雏形初现:从都市区范围内各新城组团整合度+选择度指标叠加分析来看,初步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围轴向发展“三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态势,其中以黄家湖组团—主城区—金银湖组团—横店组团——前川纵向轴线、“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主城区—豹澥组团”横向轴向最为显著。
但从近年用地开发建设的空间布局来看,仍存在建设用地发展依托主城区快速化粘联扩张的发展态势,“指状”向外延伸的空间格局仍尚不清晰,若今后各走廊间的用地建设得不到良好控制,则仍可能重演“摊大饼”发展模式。
图:“三轴联动”空间发展战略图: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走廊初现 不同发展板块间“中心性”和“穿越性”差异较大:从武汉市“四大”板块范围内各新城组团整合度、选择度高低分布来看,大临空板块“中心性”及“穿越性”特征最为显著,也是最近重点建设开发的地区;“大临港”板块相对而言“中心性”及“穿越性”特征最为薄弱。
可见,现状交通网络对各大板块发展的支持仍较不均衡,不利于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
尤其是大临港板块,由于现状其“中心性”和“穿越性”指标均不高,故难以满足港区发展对疏港公路发展的要求。
图:四大板块内现状新城组团“整合度”与“选择度”分布差异进一步从武汉都市区内各新城组团规划发展定位与相应的“中心性”(整合度)及“穿越性”(选择度)指标进行对比,可初步得到以下分析结果:(1)盘龙新城:“中心性”(整合度)良好,但“穿越性”(选择度)偏低,故定位中高新技术功能应为主导发展功能,航空物流功能可则相对弱化,其物流功能可结合横店(航空工业)或前川选择度(穿越性)较高的新城组团设置。
(2)阳逻新城为武汉主城区以东滨江新城,位于武汉滨江发展主轴上,定位为“电力、钢材、机械加工”并临近港区,是武汉东向轴向发展的重要节点,但目前“中心性”(整合度)和“穿越性”(选择度)指标均较低,不利于地区的建设发展,可优先加强公路网络疏港通道的建设。
(3)流芳组团:位于武汉主城区东南部,南北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未来也是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片区发展中心,但当前从“中心性”(整合度)和“穿越性”(选择)均较弱,不利于地区发展,可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对地区发展的带动。
3、市域规划3.1 规划整合度分析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整合度分析从武汉市域规划公路网络框架下各新城组团整合度分析可见,除主城区外,整合度(中心性)较高新城组团有:横店组团、武湖组团、青菱组团、黄家湖组团,其他整合度较高的新城组团有金银湖组团、黄金口组团、薛峰组团、中山组团、阳逻新城和北湖新城。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中心性)比较分析可见,由于规划高等级公路的环形放射网络的完善,原整合度指标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已得到较大缓解,反映了规划四大板块建设在公路重大基础建设支持上的均衡性,尤其是沿江和主城区东部新城组团整合度(中心性)指标得以较大得提高。
3.2 规划选择度分析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选择度分析从规划武汉市域城镇体系选择度分析来看,除主城区外,选择度(穿越性)较高的主要有横店组团、阳逻新城和黄家湖组团。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选择度(穿越性)比较分析可见,横店组团、黄家湖组团、阳逻新城组团的穿越性特征更加明显,也更有利于形成地区的门户枢纽。
尤其为阳逻新城,随着市域东北部规划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建设完善,其作为临港产业发展的功能也将得以良好发挥。
3.3 规划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图:武汉市域规划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从规划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来看:除主城区外,指标表现较为良好的新城组团有:横店组团、武湖组团、青菱组团以及黄家湖组团。
其他指标亦较高的有阳逻新城、北湖新城、金银湖组团、黄金口组团、军山组团、薛峰组团以及常福新城。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选择度叠加比较分析可见,除市域南北主轴(前川镇—横店组团—黄家湖组团)仍保持较强发展态势之外,沿江东西向发展主轴(青菱组团—阳逻新城)规划得以了较大强化,而现状走马岭—黄金口组团—豹澥新城空间发展轴线退而据次,其与武汉市“三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是一致的。
3.4 规划市域铁路系统评价图:现状武汉市域铁路网络系统图:规划武汉市域铁路网络系统规划远期,武汉市域内已形成由客运专线、国家铁路、城际铁路构成的区域铁路客运网络,将一定程度有利于形成交通走廊,引导城镇空间的轴向指状发展。
从规划远期铁路站点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可见:图:武汉市域铁路站点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流芳火车站点在市域铁路网络中的“中心性+穿越性”特征最强,应为未来重点建设和扩建的车站。
其次“中心性+穿越性”特征较好的有武昌火车站、南湖东站以及乌龙泉站以及花山站。
总体而言,火车站的多点分散布局有利于分散铁路客流的单点集聚,并有利于形成交通走廊增长的热点,带动周边新城组团发展。
但远期各火车站之间尚未形成铁路环线,亦无城市轨道环线服务,各主要火车站间的换乘联系仍显不足。
另外,武汉市城际铁路系统,远期虽初具规模,但仍不足以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使其在功能定位以及规划作用上具有不明确性及薄弱性,主要表现在:(1)从区域长距离快速客运而言,城际轨道由于停靠站点较多且对外联系方向与国家铁路、客运专线均有共线,因此不具有较强比较优势。
(2)从市域范围来看,城际轨道主要于都市区范围内,对市域城镇体系覆盖亦有限,且线网间还存在联通度不足,无过江通道等问题。
(3)从主城区范围来看,主要新城组团间的客运服务又主要由城市快轨所服务,由于市域快轨站点设置相对密集且沿经城市建设密集地带,市域铁路的客运地位仍难以体现。
远期缺乏市域铁路城际环路系统。
尤其是新汉阳站、汉口站与武汉站、流芳站、武昌火车站间未形成铁路环线,不利于不同方向间市域铁路的转换而必须通过城市轨道来换乘换乘。
(2)市域铁路4、规划基本特征及启示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武汉市域规划空间发展战略、各板块、新城、组团规划功能定位,可得出以下基本特征及结论:“环形+放射”,单中心汇聚趋势强:从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及公路网结构来看,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强大单中心发展格局。
除主城区以外,“整合度+选择度”叠加指标较好的新城组团大多分布于主城区快速环路沿线,使得原有中心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轴向延展、组团布局”vs“强大中心、圈层扩展”:由于武汉市受水体、山体等自然条件制约,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依托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建构轴向延展、组团布局、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但由此形成的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双环+多射”公路网络系统亦造成的网络中心整合度“中心性”的进一步加强,较容易造成主城区强大单中心的圈层连绵发展模式,其已与近年新建用地主要沿主城区外围快速环路连绵增长互为印证。
如图,若在仅在方格路网中进一步增加斜向方式线路,反而更将大大提高网络中心的首位度,而难以形成以轴向走廊为中心,线型集聚的空间发展模式。
因此,要形成较为显著的空间轴向发展结构,交通网络的建设必须形成以主要走廊为“主干”,走廊节点为“枝杈”生长的“树状”网络结构,才能有效促进轴向走廊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