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合集下载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
太阳
地球运动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
赤道
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
●S
●N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比较A、B、C三地, (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自转角速度的关系是
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快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
公转轨道
恒星日与太阳日
1.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 某恒星(★)、地心、某地点 (P)位于同一直线。
2.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
转 _3__6_0_°__ , P 又 位 于 同 一 恒
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
为_恒__星___日:2_3_时__5__6_分__4__秒__。
3.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黄道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23º26′
地轴与黄道: 66º34′
规律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 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 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_1.3.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

_1.3.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南北两极点为0, 读图思考: 角速度处处相等, 即15°/小时
1.地球自转一周的 360°,一天24小时, 每小时转多少度?
2.如图,1小时,A转 到A’,同时B转到B’,两 者相同时间的位移怎样, 说明什么问题?两者旋 转的角度怎样,说明什 么问题? 由赤道向两极减少
A.四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四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C.自转的线速度由快到慢是:哈尔滨、北京、广州、海口 D.自转的角速度由快到慢是:哈尔滨、北京、广州、海口
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与的公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的两个特征: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 黄赤交角不变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回归运动
演示:黄赤交角为0°的地球公转情形

练习:
1、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A、哈尔滨 B 、广州 C、重庆
A

D、北京
2、关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黄赤交角的大小因季节而发生变化
C

B、黄赤交角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C、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026ˊ D、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034ˊ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表
项目 旋转中心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太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运动方向
周期
1恒星日 1恒星年 (23时56分4秒) (365日6时9分10秒)
南北两极点为0, 角速度处处相等, 即15°/小时 由赤道向两极减少 南北极无线速度
速 度
角速度 线速度
约 10 /日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约30km/s
南北极无线速度

1.3.2《地球的公转》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3.2《地球的公转》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材料:
构成要素:
1、标题:公转示意图(北半球) 2、公转方向(箭头表示即可) 3、太阳直射纬线(箭头表示即可) 4、四个节气名称 5、节气对应的日期 6、昼夜长短情况
探究三:你知道吗?
1、地球上五带名称是什么?
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2、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 3、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
太阳 自西向东
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呢?
一年
自转和公转基本特点的比较
旋转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球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太阳的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
1、一年中,哈尔滨每天正午太 阳都是升的一样高吗?
2、五带的划分界线是什么?
热带与温带—回归线(南北纬23.5°) 温带与寒带—极圈(南北纬66.5°)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气候特征
终年严 寒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B (2)哈尔滨四季分明,形成四季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悄悄拔尖, 惊艳所有人!
Thank you
谢 谢
2、一年中,哈尔滨每天白昼都 是一样长吗?
哈尔滨在随着地球公转时, 不同时期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1.3.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直射点的移动与地转偏向力)

1.3.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直射点的移动与地转偏向力)

61`/d
57`/d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5 黄赤交角
A
B
黄赤交角: 23°26´ ,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6 太阳直射点样运动的?
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夏至
北回归线
23º 26´ N

春分
秋分
1 公转的轨道
太阳
远日点
近日点 地球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3 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360º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4 公转速度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30.3km/ s 29.3km/ s
1.471亿 1月初(近日点) km 7月初(远日点) 1.52亿km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偏转规律
①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没有偏向; ②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地转偏向力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 或水体的其它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 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请思考:
(1)河流水流向 哪个方向偏向? (2)泥沙向哪一 岸沉积的多?
北半球长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春分
23º 26´ S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因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

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

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转

一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示意图
3月21日 A
6月22日 B
9月23日 C
D 12月22日
E 3月21日
黄赤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范围,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从A到E为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
黄赤交角度数=南或北回归线度数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6月22日 B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5、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规律:各地均为15°/h,两极点为0 (2)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运动规律对于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公转。

地球的公转可以分为三个要素: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速度。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其中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使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公转周期,通常以一年为单位。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为了与日历相对应,每四年增加一天,形成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匀速的,根据椭圆轨道的性质,地球距离太阳越近时,运行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平均而言,地球的公转速度为每小时约30公里。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匀速旋转,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球的自转也具有三个要素: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速度。

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条想象出来的直线,它穿过地球的南北两个地理极点。

这条线的倾斜角度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发生。

2. 自转周期地球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称为自转周期,通常以一天为单位。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3.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约为1670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极地上则为零。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气候、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区拥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同时,地球的运动规律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划分和导航的依据。

总而言之,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拥有了季节和年份的概念,而自转则决定着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和日照情况。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以独特的方式在太空中运行着。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大部分,这两个运动过程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带您一起了解这一神秘的天文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1. 自转定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即24小时。

2. 自转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自转轴倾角。

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23.5度,这一倾角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3. 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会带来一系列自然现象,如白昼和黑夜交替、日出日落、地球引力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二、地球的公转1. 公转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365天。

2.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条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这条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自转轴之间的夹角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3. 公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昼夜长度变化等现象。

地球的公转速度和轨道形状直接决定了这些现象的发生规律。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气候。

自转带来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自然现象。

结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一个神奇而复杂的体系,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气候。

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欣赏自然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个美丽的星球,保护地球,与它共同前行!以上就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八年级地理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专题

八年级地理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专题

八年级地理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专题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具体规律如下:1.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理西方向地理东方旋转。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理西方向地理东方旋转。

2.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3.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67公里。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67公里。

4. 自转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23.5度。

自转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23.5度。

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了昼夜交替和赤道附近较快的风速等现象。

三、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具体规律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即地球绕太阳运行时轨道呈现椭圆形状。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即地球绕太阳运行时轨道呈现椭圆形状。

2.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07,000公里。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07,000公里。

地球的公转运动带来了季节变化和平均温度的变化等现象。

四、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和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2. 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了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了季节变化。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
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分10秒
365日6时9
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 最快
远日点(7月初) 最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
运 旋转 动 中心 形 式
方向
自 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周期
一个恒 星日


太阳 自西向东 一个恒星 年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两极外,其他各 由赤道向两极递 点的角速度相同 减
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6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12月22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四季
1、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长 白昼最短
, 太阳高度最高 的季节; ,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气候统计上: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1、12、1月为冬季

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请计算现在12月10日占 整个的地球的多少 关键
确定180度线 确定0点经线
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南极
北极
S
逆时针
顺时针
• • •
• • • • • • • • • • • • • • • •
5.有关时间计算: ⑴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 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 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⑷ 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 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 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 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② 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 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晨线还是昏线? 晨线
昏晨线跟经线什么关系? 晨 昏线跟经线相交或重合
晨昏线的判定
晨线 黑夜转向白天的交界线
晨昏线
昏线 白天转向黑夜的交界线 A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

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日照、季节和地理分布等重要自然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地轴的两端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

地球自转的轨道称为地轨道,其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1. 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速度没有固定的数值,根据不同纬度的地区而有所差异。

在赤道地区,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而在极地地区,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2. 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对我们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和现象。

首先,地球的自转带来了自然界的昼夜交替现象。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面对太阳时,该地区就会出现白昼;而当地球自转使得该地区背向太阳时,就会出现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直接影响了生物体的生活节律和活动规律。

此外,地球自转还带来了地球表面风力的形成。

由于地球的不均匀加热,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强度不同,地表气温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气压差。

为了填平气压差,大气会产生气流,并形成风。

风的产生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即北半球的风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而南半球的风则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称为“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1. 公转的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规则的圆形,它的轨道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圆形。

太阳位于地球公转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而地球则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距离太阳较近的时候,称为地球的近日点,而距离太阳较远的时候,则称为地球的远日点。

2. 公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对我们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和现象。

首先,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不规则和地轴倾斜的存在,不同时期地球所受到太阳的直射光强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四季的交替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这两个运动对地球的形成、气候、季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1. 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从地理上看,太阳和星星都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上有所差异,赤道上自转速度较快,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而极地上自转速度较慢。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暴露在太阳光线下时,那里就是白天;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地区远离太阳光线时,那里就是夜晚。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如下:1. 轨道形状: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一个椭圆形,也称为椭圆轨道。

椭圆轨道的离心率很小,基本上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轨道。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离太阳越远,公转速度越慢;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

地球的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地球公转使得某一半球离太阳更近时,该半球就进入夏季;当该半球离太阳较远时,就进入冬季。

而此时,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则是永远相对较暖的热带地区。

三、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形成、气候和季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基本过程之一。

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通过公转和自转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地球。

2. 气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直接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带来的温度和日照时间的差异所致。

3. 季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周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 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概念:地球绕其旋转轴(地轴)的运动
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南极倾向于太阳
远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北极倾向于太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思考:
北极极昼天数?
186 天?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1.3.2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3.2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 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
地球的公转 地理现象——五带划分
地球的公转 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也在不断移动
地球的公转 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读图说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夏至 6月21或22日
赤道
秋分 9月22或23日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地球的公转 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与自转方向一致。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地球的公转 定义、方向、周期、特点
【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恒星年
参 照 物 恒星 时 间 365日6时9分10秒 角 度 360°
性 质 真周期
意 参义照物天文研究
GEO PP
冬季
12,1,2月
南半球 9,10,11月 12,1,2月
3,4,5月 6,7,8月
根据二分二至日,我们就可以划分出南北半球的四G季EO了P。P
地球的公转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任务二: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TO TASK
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纬度一
全球昼
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
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
变化
夜平分
半球相反
球相反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
季节 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 全球昼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
变化 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 夜平分 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
要点探究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 的纬度是 16°34'S 。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 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
要点探究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减慢 。
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渐短;南半球相反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特殊
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 变化
球相反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要点探究
3探.四一究季点更替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要点探究
探究点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

天文 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如我国传统
四季 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
冬(11月7日或8日)划分四季
气候 四季
以气温为标准。北温带地区的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 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 冬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要概念(明确内涵和外延) 1.自转、公转 2.恒星日、太阳日
4.回归线 、极圈 5.自转角速度、线速度 6.地方时、区时、时区
7.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
8.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9.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
10.昼长、夜长 11.黄赤交角 12.晨昏线…….
二、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1.经纬线分布规律. 2.自转角、线速度的地区分布规律。 3.公转角、线速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4.黄赤交角的产生及意义。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6.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7.昼长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 8.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 9.地方时(区时)计算原理。 10.昼长的计算方法。 1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一、地球的自转规律
地轴? 赤道平面? 北极? 南极?
1.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运动。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 极星附近)。
总结
1.概念:地球自转绕转中心为 地轴,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回归线 夏至 秋分 春分 冬至 春分
时间
二分二至图
地球公转规律小结:
概念
绕日运动,椭圆轨道,某一焦点上。 方向(同自转相同)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周期 (1)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d 6h 9′10″ (2)参考春分点:一个回归年,365d 5h 48′46″ 速度 (1)角速度——平均约1°/天 (2)线速度——平均约30km/s (3)1近快,7远慢。 黄赤交角
公转运动-----绕日运动-----黄道平面
地轴
23026/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365日5h48′46〞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23.50N—23.50S 赤道一年有2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次直射
总结
2.方向:(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北逆南顺
3.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恒 星 日 与 太 阳 日
59′
比较
1恒星日相当于地球在原地自转一 周的时间
1太阳日可以这样理解:地球在原 地自转一周后继续向东自转着推进 约59′的角度。 我们规定,1太阳日为24小时,则 地球在1恒星日比1太阳日少转59′的 角度,即(10-1′)的角度,即(4 分钟-4秒钟)的时间,即3分56秒。 所以1恒星日长为(24小时-3分56 秒),即23时56分4秒。
天凉好个秋。春夏秋冬,四季转换,究其根源, 在于地球的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规律
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1.概念: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
2.方向: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俯视方向,北逆南顺。
3.速度:
(1)角速度:平均角速度为59′8″/d。(约为1°/d) (2)线速度: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3)变化: 近日点 1月初
本 课 小 结
1.毛泽东在《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 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真的能做到吗? 是真的吗? 2.小明跟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不是早上 就是晚上,从不在中午,是真的吗? 3.你相信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年龄小, 是真的吗?
1.3.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学习目标
3.近日点、远日点
(以下根据课标和考纲提炼而来)
总结
3.周期
地球自转 的角度 1恒星日 3600 时间 长度 内涵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1太阳日
23小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 0 360 59′ 24小时 周期
4.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旋转一周的角度 = 自转的周期 360° = 360° =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总结
速度:(1)角V: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均为
15°/h。
(2)线V:极点,则为0;
递减 b.不在极点,不考虑海拔,
则赤道
两极
c.若同纬,海拔
,线速度

地球自转规律小结:
概念
绕转中心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 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周期 (1)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2)日常所用:一个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h (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同纬比海拔) (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三、读图: 1. 经纬度的划分图. 2. 地球自转方向示意图。 3.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4. 直射点回归运动平面图。 5. 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 6. 黄赤交角示意图。 7. 时区划分图。 8. 夏至日光照图。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主要考 9. 冬至日光照图。 察事物和现象的概念、原理、 10. 二分日光照图。 规律和方法等,这一目标在 本节体现得尤为明显。
远日点 7月初
公转的速度快
公转的速度慢
远日点
近日点
1近快,7远慢
4.周期:
恒星年:365d 6h 9′ 10′′
23°26 ’N
6.22
0
3.21 3.21 9.23
23°26 ’S
12.22
回归年:365d 5h
48′ 46′′
三、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概念
地球 运动
自转运动-----绕轴运动-----赤道平面
360° = 15 ° 24时 小时
全球相等,皆为15 °/h 极点为零。
线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
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赤道处最大,自赤道向南北 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线速 度为零。 若同一纬度,怎样比较?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1、“坐地日行八万里” 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 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 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