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学资料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学
1、版本学
就是探讨古籍版本的源流,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和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问题的一门科学。版本学的核心,就是通过甄别、考证、比勘、分辨,最后得到真的善本,以便学者利用。
2、校勘学
校勘学一门综合群书,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力求接近原文真相的学问。或称为「校雠学」。广义的校勘学,前人称为校澈学,它包括了版本、校勘、目录、考证、华伪、辑佚等内容,今谓之文献学。因广义校勘界定不明,今己不用,成为历史名词。现代所谓校勘学,即狭义校勘学,指专门研究古籍整理的文字比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学问。校勘学始于汉,成于宋,大盛于清。
3、目录学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4、版本目录学
就是要解决每一种具体的古籍有哪些版本,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各有什么特点的问题。一些重要的古籍,由于读者较多,历代不断的翻刻重刻或传抄以满足需要,因此往往不止一种版本。
5、文献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
6、卷轴装
其形式大致象卷席子一样将长幅字、画等卷起来,以便收藏。在纸出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致从汉魏到隋唐、五代,卷轴装是纸书籍的主要装订形式。宋以后,其他装订形式渐渐取代了卷轴装,特别是线装形式出现后,卷轴装就更少了。但它一直没有消失,至今,有些书法、绘画、图纸仍然沿用这一装订形式。因此,它是书籍装订史上产生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
7、经折装
经折装多用于佛折装帧,故名。是唐后期有人受“贝叶经。装订方式的启发,把卷子向左右均匀反复折叠成长方形,就象折纸扇一样。就是把卷轴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将卷子向左向右一反一正地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再在前后分别加上两块硬纸板作为保护书籍的封面和封底。它主要的功夫在折叠,故又称其为“折子”。经折装简单易
操作,易展读。但其折叠处常因磨损而断裂。后代文人为了便于诵读常用经折抄记要背诵的内容,随便携带,时时诵读。明清时,大臣向皇帝上奏章时,为便于展于展读,也常用经折装,这就是平常说的递“折子”,“上折子”。
8、蝴蝶装
省称为“蝶装”。是适应单叶雕版的书册形式,应与分叶雕版大体同时出现。五代监本诸经,就是这种形式。以后两宋的时的书册制度,主要就是蝴蝶装。将印出的单张书叶从中间中缝处正面对正面对折,再把对折好的一叠单叶用一张纸,从前到后包起来,并将这叠书叶的折缝处粘到这张大纸上,再在外面加上一层硬纸,成为蝴蝶装的书册。改为蝴蝶装后,雕版以及刷印时确实为从前省事,装订成册后又不会发生断裂散乱的问题,因此取代了旋风叶,成为书册的主要形式。由于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好像蝴蝶展翅一般,蝴蝶装之名由此而来。
9、包背装
蝴蝶装每叶书后半叶的背面与次叶书的前半叶不相连,都是空白,读书时需连翻两次,平时打开书时也往往遇上空白,不太方便。于是又加以改进,在装订时把书叶的反面对反面即无字面对折,将书叶的两个边粘在书背上,就成为包背装,也叫裹背装。这种形式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
10、线装
线装实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明代后期出现。包背装书背处容易破损,于是在包背装的基础上改用纸捻订好后,再用两张与叠好的书叶同样大小纸分别放置在前后,在边上打眼穿线订牢。叫线装。线装书的形式至今仍在小范围内延续使用。有的旧本书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纸张消薄伤损,需修补重装。在
每张书叶里面加衬白纸,叫衬纸。有的书天头、地脚、两边狭小,往往在每叶书叶里面衬上较宽大的白纸,使原书叶加大,叫金镶玉装,也叫袍套装、惜古衬。
11、版本
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板(也称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刷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另我们似可对“版本”的定义作出如下表述:由特定工艺制作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图书物质形态。
12、抄写本
又叫传抄本,是根据底本传录而制成的副本。(中国古籍版本学)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有的可能是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难见的珍本便依赖抄本得以保存。根据时代可以分为唐抄本、宋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时代难以确定的古代抄本统称为旧抄本。
13、刻印本
14、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15、他校法
即以他书校本书。凡本书内容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
之。此法用力较劳,范围较广,非有较深阅历者,难以运用。在他校中尤需注意,古人引书不严谨,常有删节和改动,又类书、古许皆经过转手,摘引亦多不严谨。除非大误或有版本根据,一般不宜以他书校改本错,可以备列异同写入校勘记以供参考。
16、理校法
即在无祖本或他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这种方法最难,也最容易出错误。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校勘之事,看似雕虫小技,仿佛人人可为,实则确非易事,它要求从事校勘之人,应具有全面的文化史知识和深厚的文献学功底,才能做好。
17、《汉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汉书·艺文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此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图书目录,并且是第一部采用四部法的史志目录,对后世目录学尤其是史志目录的发展,影响极大。
18、《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年间纪昀,戴震等人编撰。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但它是由乾隆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