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课件

小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周末,学校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其 中有ABC三条登山路线要同学们选择:
C
A B
请观察图中的三条登山路线,你 准备选哪一条?试说明理由.
八. 分层设颜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不同颜色代表海拔高度不同,在这样 的地形图上,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 一目了然,这样的地形图就叫等高线分 层设色地形图。优点:醒目、直观。
D C B
咚咚家
A
E
3、假如沿图中线路在叮叮和咚咚两家之间修一条公 路你认为合适吗?
六. 辨线识规律
闭合等高线 中心,数值 由外向内增 大 等高线向海拔 增高的方向弯 曲
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顶之间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降低 的方向弯曲
七. 读图判陡缓
AB两处山坡哪一 处较陡?哪一处 较缓?
B A
你是如何看 出来的?它们 的等高线分 布有何不同?
第三节 地形图
学看地形图
一.山体识部位
山顶
山谷 样变成这种平 面地形图的呢?
二.连出等高线 等高线
这些线是 什么呢?
500 400 300 400 300 400
300
300
300
300
200
200
100
100
100
100
小结:图中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叫等高线;
如何把这些山体等高 线转绘在底板上使之 成为平面图呢?
九、剖面看起伏
—地形剖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地形剖面图更直观的显示沿某一方向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分享我的收获……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多样的文化》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不同的文化习俗】
1.习俗,指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习俗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习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习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2.习俗涉及生产、生活、信仰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侧重选择讲述生活习俗的差异,重点关注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且在本标题内容一开始就作了交代。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节多样的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要求学生知道世界主要语言;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区;了解各地衣食住行等习俗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
板书设计
3.教材用六种语言“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直观反映语言种类的不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主要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但世界上有的语言并没有文字。
4.教材对宗教内容尽量简化处理,概述宗教产生的原因后,简单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其他宗教没有涉及。相关研究表明,基督教的分布范围较广,很难总结其主要分布区,因此教材没有列举其主要分布区,而是用“分布广泛”阐明其分布特点。另外,因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这里提及的分布区尺度只具体到大洲。
(2)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世界的三大宗教。
【师生共同小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最多,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区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选择合适的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果我想到杭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 《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果你要了解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请仔细观察课本 图1-11-A和图1-12-B,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结合课本2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1小明为了设计旅游路线,找来了《中国交通图》,大家 想一想 他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2、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会经过哪些大城市? 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课本活动2,
• 中国交通图能为小明提供什么帮
助? • 在昆明住宿选哪种地图? • 在昆明游览、还要去其他著
名景区呢?需要什么地图? • 到了景区确定旅游路线需要
哪种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
•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 图
• 根据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PPT优秀课件)
• 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地图的种类 气候图
矿产图
自然地图
水文图
植被图等 人口图
交通图
社会经济地图 工业图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26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26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
• 压2. 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
• 3伸. 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知识补充
挤压
(消亡边界) 张裂
(生长边界)
陆地: 山脉 ;
陆地: 裂谷、断层 ;
海洋: 海沟;海洋缩小; 海洋: 海洋、海岭 ;
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
•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 今超过2.5亿年的爬行 类动物化石, 而其他 地区未曾发现。
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证明?
• 南极洲地区有煤炭等化石能源
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依据
•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 (2)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 (3)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的一致性。 • .....
活动
• 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虽然只是一种假说,却不是空想,而是在科学
推断的基础上,找到了相应的资料及实证。图3.24和图3.25提供的资料,被 认为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两个典型实例。 •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这好比撕破了的一张报 纸, 拼合以后的印刷文 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思与学
• 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什么启示
•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 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 “奇怪!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 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平静,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 一起的?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为了验证 自己的猜想, 魏格纳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 察, 从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等方面,找到 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 1912年, 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尽管这个假说当时未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 持, 但它打破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固定论” 的思想禁锢, 帮助人类重新认识地球。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素养分层评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素养分层评价(含答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必备知识·基础练】1.(地理与谚语)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

下面四幅降水量柱状图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下表)。

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100mm。

据此,回答2、3题。

本月降水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降水日期5日7日—8日11日15日—27日29日降水量15mm 21mm 25mm 153mm 41mm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 100mmB.255mmC.41mmD.51m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B.该地当月处于旱季C.该地当月中下旬持续降水时间长D.该地当月第2次降水的强度最大读图,完成4~6题。

4.甲地附近的年降水量约在( )A.2 000毫米以上B.1 000毫米左右C.200毫米以下D.500毫米以上5.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 )A.内陆、沿海都很多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C.大陆内部多于沿海D.大陆内部多于东岸6.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极地区B.北回归线附近C.北极圈附近D.赤道地区【关键能力·提升练】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 )A.时间变化的情况B.经度变化的情况C.海拔变化的情况D.纬度变化的情况8.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附近B.南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D.极点附近油橄榄是欧洲某国的国树,该国是世界主要橄榄油出口国之一。

如图为该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气候类型属于( )A.全年多雨B.夏季多雨C.冬季多雨D.全年少雨10.该地有利于油橄榄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夏季光照强,年降水量500mm左右B.气温12℃~37℃,年降水量1 000mm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降水量最多D.冬季多云雾,春季降水量小于夏季(新考法·地理思维)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

课堂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活动 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 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 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按逆时针方向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昼半球不断地变成夜半球, 夜半球不断地变成昼半球。
从赤道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口诀记忆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迎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地球的 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公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理现象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等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 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 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 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 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看了太阳垂直照 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结论: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 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 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林林,上午好!
(美国纽约)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 妈妈,晚上好! 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导
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 现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 的经度相差很大,图中纽约 处在夜半球,为晚上;北京 (中国北京) 处在昼半球,为上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近
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6~9题。
6.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新加坡 ) 7.属于冬雨型的是( 罗马) 8.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伦敦) 9.通过降水季节变化可知,四地中,容易发生
旱、涝灾害的是( 北京和罗马 )


世界的干极是______________。
6月27日至28日,湖北阳新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203.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记录8408.
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一样吗?
乞拉朋齐的树根桥
它们不是靠施工建成的,而是橡胶树的树根长成的活 的桥。它们横亘在河流之上,遍布的藤蔓和苔藓使它显得沧桑 而壮观,真实又梦幻。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地形雨
干燥气流
暖湿气流
迎风坡
背风坡
印度洋暖湿的空气从孟加拉湾吹向 青藏高原时,喜马拉雅山不让它越过, 暖湿气流发生上升运动,凝结成大量 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 它成为世界“雨极”。
26461.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岸降水少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59面图3.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_____,达到______mm。
2、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储水筒、盛水器、漏斗、储水瓶)与量杯
1、降水:指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
4.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自西向重东降 点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等;2.通过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利用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的内在联系。

评估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公转动画,说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结合公转视频和相关示意图,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那么,公转是怎么样的呢?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地球的形状。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观察公转动画,阅读教材,说出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观看视频,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观察太阳直射点示意图,明确太阳直射点。

4.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辨认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理解记忆北半球的四季月份,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示意图,并自主动手绘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理解记忆不同区域,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

6.观察二分二至昼夜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

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出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

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是什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

回想一下,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

追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出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说明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补充:太阳直射的热量更集中,辐射更强。

1.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移动位置。

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地 理〗《多样的文化》知识点及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 理〗《多样的文化》知识点及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知识点及练习知识点:一、不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这些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巧记为“还(汉语)用(英语)我(俄语)发(法语)气(西班牙语)啊(阿拉伯语)2.表格: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和东南亚英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英国是英语发源地,因为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家, 随着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展,英语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4.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广为流传,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其他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5.世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信徒称为穆斯林。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西亚)、非洲的北部(北非)。

在中国,伊斯兰教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3)第三大宗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4)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6.小结:西亚和北非的人是白种人,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是白种人,信仰基督教,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说英语,法国人说法语,俄罗斯人说俄语。

二、不同的文化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形容了文化习俗的多样性。

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

1.小雪想去美国留学,她首先应该过的语言关是A.英语B.阿拉伯语C.法语D.西班牙语2.下列对世界人口、宗教、语言、人种说法搭配正确的是A.亚洲西部——白种人——佛教B.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C.欧洲西部——白种人——伊斯兰教D.中国——黄种人——汉语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B )
14. 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地方是( D )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阿塔卡马沙漠 D. 乞拉朋齐
1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图3-3-6是北半球五个地点的降水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 各题。
C. 赤道附近地带 D. 中纬度内陆地区
读图3-3-4,完成9~10题。
9. 该地降水量多的季节是
D(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该地的降水特点是( B )
A.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 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 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 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A. 日降水量
B. 月降水量
C. 年降水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
7. 如图3-3-3所示北半球四地中,有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在
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知识点②:降水的分布
8. 从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C )
A. 南、北两极
B. 南、北回归线两侧地带
11.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
A. 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12. 某雨伞生产厂的厂长计划到图3-3-5中的四个地方开辟新 的市场,销售部长却告诉他图中有一个地方雨伞的销售量一
定会很差。你认为这个地方是(C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3. 下列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 第3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  第3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课件

政区图具体可分政治区划图、行政区 划图。政治区划图有世界政治区划图、 大洲政治区划图、地区政治区划图,这 类政治区划图主要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政 治关系,各国的领土位置、范围、面积。 行政区划图是以反映省、自治区、直辖 市、特别行政区及以下行政区划单元的 位置、范围、界线及行政区划中心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政区图。
1.出发前,小明想了解所承高铁的线路及其沿途经过的城市,他需要选择什么
样的地图?
中国交通图或电子导航地图。
2.到达北京后,小明想了解住宿地附近的美食店,他如何通过手机地图查找相
关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电子导航地图,定位搜索美食。
3.到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小明要规划游览各个展馆,他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电子景区导览图
交通地图属于专题性地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 状况的地图。包括交通路线图,有铁路、公路、 大道、内河航线、海洋航线、航空线等。
北京市交通图
北京市旅游图
通过旅游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旅游资源的空间分 布,这对于规划旅行路线、决定游览顺序非常有 帮助。
2.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
合作交流:如下情境中,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情境导入
1.认识地图的种类和特点,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综合思维、地 理实践力) 2.运用地图,理解比例尺与所表示范围和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准确选 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图。(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了解电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 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区域认知) 4.会在生活中使用电子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地理实践力)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三节: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 纬度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气候和天气-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 降水是指从云层落到地面的水滴或冰晶。

第三节: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的。

-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第五章:人类与地球第一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 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

第三节: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人口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领海。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半岛。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附录:练习题- 本章节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雷阵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雨夹雪 冰雹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最主要的形式
想一想
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测量: 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 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 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 天的日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
降雨
降雪
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 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 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议一议
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降 水 影 响 交 通 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
降水 与
民居
江南水乡的砖墙斜顶屋
吐鲁番晾制葡萄干的晾房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观察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夏季多雨型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举一反三”)
试说明图中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全年多雨 全年湿润 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
降水的时间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
右图说明:一个地区,一年内 不同月份降水量_不__相__同__。
2、降水的年际变化
下表说明: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_不__相__同__。
A
B
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
A地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明察秋毫”)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7、8、9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2月、1月、2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约740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少,内陆降水多
世界、中国降水的极值ຫໍສະໝຸດ 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少的地方
世界
印度的乞拉朋齐
智利的阿塔卡马 沙漠
中国
台湾火烧寮 8000多毫米
新疆托克逊 59毫米
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暖湿气流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分布规律 思考:影响降
水分布的因素?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纬度因素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海陆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 10 15 58 68 86 110 150 180 80 89 40 12
降水量 /mm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步骤:一横
二纵
三标高度 四画柱状
2、分析:看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般把月降水量>100mm的月 份称为当地的雨季。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2、3、1、世、南在界、赤中上北道纬降回附度水归地近量线区各最附,多地近沿的,的海地大年地区陆降区是东降水,岸水量有乞降,“大拉水多大”朋,多陆多之齐大在内称陆毫部。西降2米0岸水0以降0。上水雨;。极 少少 两极世地界上区降的水年量降最水少量的地大区约是在阿,_塔有_2_卡“0_0马_”_沙之毫漠称米。以下。干极
多年平均降水量
北京的年降水量 最大(1959年)
最小(1869年)
644毫米
1406毫米
242毫米
西南旱灾
新疆北部雪灾 降水过多、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的灾害。
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
南方水灾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比一比,谁画得快又好?)
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
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该地三个6、月7降、水8 最多,三个月 12、1、2 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大或小)。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
表示,应是夏季,少冬雨季。
多雨
二、选择题:
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内陆地区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