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洛替尼,特罗凯,Erlotinib Hydrochloride 作用靶点 :EGFR 基本原理:可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 传导途径,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
适应症与用法:NSCLC三线治疗,150mg QD, PO
效果与不良反应: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有效率为 25%~35%,1年生存率在30%~40%,2年生存率为 10%~15%。皮疹[3], 腹泻,间质性肺炎。 企业与上市时间:瑞士罗氏制药厂开发,2004,11
3、毒性
靶向药物不可能完全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 靶向抗肿瘤药物虽然没有细胞毒作用,但由于制作工艺(如 人.鼠嵌合型抗体)和靶点非特异性分布,仍然存在过敏、 心脏毒性和皮疹等不良反应。 此外,靶向抗肿瘤药物长期应用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已有报道,吉非替尼长期应用可致伤口愈合困难;埃罗替 尼则可发生迁延不愈的皮疹;利妥昔单抗可导致B淋巴细 胞功能低下,甚至影响体液免疫功能。
百度文库血管生成抑制剂
[4]郭晓川,张婷婷,苏 丹等.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 究,2013,40(10):1001-1005
血管生成的“开关”
正常血管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血管调节因子共同作用而维持,调节血管生成 的因子有两类,即血管生成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当二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 就会启动血管生成或血管退化。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靶向治疗概述
分子靶向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肿瘤靶向药物存在的问题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1950s发现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1970s发现顺铂、阿霉素
1990s发现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00s靶向治疗、诊疗个体化
不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
[5]周春颜.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药物与临床,2011,28(2):121-123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
单 克 隆 抗 体 抗 肿 瘤 机 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1]
[1]Dnlker BJ,Guilhot F,Brien SG,et al.FiVe-year follow up of patients rcceiving imatinib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6,355(23):2408-2417.
4、分子靶标策略
分子靶标策略过分强调某一生物分子在病理过程中 的作用,而忽视了整个机体对疾病和药物的作用。 针对某一分子为靶标而研制的药物或活性不够理想, 或是易产生耐药。
分子靶标策略忽略了药物靶标除了在病理过程中的 作用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Dnlker BJ,Guilhot F,Brien SG,et al.FiVe-year follow up of patients rcceiving imatinib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6,355(23):2408-2417.
2、价格昂贵
每月花费在2-10万之间。 研发代价高:根据美国几大制药公司不完全统计,以高通 量筛选为例,筛选发现有效新药的机率是百万分之三~百 万分之零点零三。 销售价格高: 吉非替尼 0.25mg*10片/盒 5260元/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15mg/支 1066元/支 厄罗替尼 150mg*30粒/瓶 19800元/瓶 贝伐单抗 400mg:16ml/盒 30000元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对比
理想的靶向抗肿瘤药物
与靶分子高特异性结合
与靶分子结合时呈高亲合力
分子量小的靶向分子更容易在瘤组织内通透
稳定的分子化学结构,有利用于延长药物在体内
的半衰期
与治疗对象有生物同源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宿主
的异种蛋白反应
FDA批准上市的靶向药物
目前美国后期开发中的抗肿瘤靶向药物
[2] 贾守薇,刘韬,黄红兵.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J].肿瘤药学, 2014, 4 (1):4-8 [3] Long TF,He L,Li YX,et al.The side response of EGFRI in skin and therapy(Review) [J]. J Dermatol Venereol,2012,34(5):271-273 [4]郭晓川,张婷婷,苏 丹等.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J].肿瘤 防治研究,2013,40(10):1001-1005
EGFR 抑制剂作用机制
Extracellular Membrane Intracellular EGFR-TKI
EGF/TGFα R R Antibody
Proliferation
Signalling
Growth factors

DNA

K K
EGFR-TKI Cell survival (anti-apoptosis)
在疾病情况下(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作用更强,就表现为新生血管生成。
抗肿瘤靶向药物存在的问题
1.需持续用药,易复发进展
用于CML,有效期较长,但停药复发 伊马替尼[5]
用于胃肠间质瘤,一般10-14个月失效
厄洛替尼片中位有效时间8个月。 所有靶向药物,缓解时间有限。
[5]周春颜.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药物与临床,2011,28(2):121-123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 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类 1) 小分子化合物: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 大分子药物:如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1)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 2)酪氨酸激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 3)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恩度 4)其他:硼替佐米
Angiogenesis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sensitivity
Metastasis 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ZD1839)易瑞沙
[2]
[2] 贾守薇,刘韬,黄红兵.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J].肿瘤药学, 2014, 4 (1):4-8
[3] Long TF,He L,Li YX,et al.The side response of EGFRI in skin and therapy (Review)[J].J Dermatol
Venereol,2012,34(5):271-273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生血管不仅为病理组织提供 养分,保证其生长增殖,同时使得肿瘤细胞与个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直接相 通,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播散的必要条件[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