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
编队控制方法
编队控制方法
编队控制方法是指在多个机器人或飞行器之间实现协同运动和
任务完成的技术。
这种方法包括了对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集中控制,以实现编队内各个机器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编队控制方法主要分为分布式控制和集中式控制两种类型。
分布式控制是指通过机器人之间的本地通信和信息交换,共同完成任务。
集中式控制是指通过中央控制器对所有机器人进行集中控制。
在编队控制方法中,关键的技术包括位置估计、运动控制和通信协议。
位置估计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运动控制是指通过算法和控制器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精准控制。
通信协议是指机器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决策的通讯协议。
编队控制方法在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编队控制,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完成复杂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 1 -。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一、引言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可以互相通信与合作的智能体组成,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机器人集群等。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通过协调各智能体的运动,实现整体协同的编队行为。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基本理论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要求各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完成任务,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或空间布局。
编队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编队结构、通信机制、协同策略等。
编队结构是编队控制的基础,它决定了智能体的空间布局和运动轨迹。
常见的编队结构包括线性编队、环形编队、星形编队等。
通信机制是实现智能体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它包括无线通信、视距通信等多种方式。
协同策略则是根据任务需求和系统状态,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实现编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几类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在固定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形成稳定的编队结构,并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等。
其中,基于规则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规则,使智能体根据自身状态和邻居状态进行决策;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则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编队结构和控制策略。
2. 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编队跟踪问题在动态环境下,多智能体需要实时调整编队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等。
其中,基于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方法通过领航者引导智能体进行运动;而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编队跟踪方法则通过分布式控制器实现各智能体的协同运动。
3. 异构多智能体编队控制问题异构多智能体系统中,各智能体的性能、能力等存在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研究异构智能体的协同策略、任务分配等问题。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研究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可以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任务执行能力。
本文将从技术背景、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技术背景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是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实现协同作业的一种技术。
在这种系统中,多个机器人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以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搜索、探测、救援等。
因此,研究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之一。
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传感器技术、路径规划算法、协同控制算法等。
通过传感器技术,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距离、方向、速度等。
路径规划算法是为机器人设定合适的路径,使其能够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移动。
协同控制算法是为了实现多个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它们可以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组合编队控制。
二、研究方法在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 集中式方法:在集中式方法中,一个中央控制器负责对多个机器人进行统一的控制和规划。
通过收集多个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中央控制器可以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路径和行为,以实现组合编队控制。
2. 分布式方法:在分布式方法中,每个机器人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身的感知信息和任务要求进行自主决策。
通过相互通信和协作,多个机器人可以实现分布式的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
3. 混合式方法:混合式方法是集中式方法和分布式方法的结合,通过将部分控制权交给中央控制器,并给予机器人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实现对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三、应用领域机器人组合编队控制与路径规划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前景,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中,多个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通过互相协调与交互以实现整体功能的系统。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它涉及到多个智能体的协同工作、动态调整与精确配合。
本文将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算法和策略,使多个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工作,形成特定的队形并保持队形稳定的过程。
编队控制涉及到多个智能体的信息交互、协同决策、路径规划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编队控制问题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三、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问题研究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编队控制策略。
该方法将每个智能体的行为建模为简单的行为基元,并通过这些行为基元的组合来实现复杂的编队任务。
该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行为选择、行为协调和行为更新等方面。
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设计合适的行为基元和选择合适的协调策略是关键。
四、基于领导者的编队控制问题研究基于领导者的编队控制方法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领导者智能体来引导整个队伍的行动。
该方法在保持队伍稳定性和提高任务执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择、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队伍的动态调整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者以及如何保证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的信息畅通是研究的重点。
五、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是通过优化算法来寻找最优的编队策略。
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多智能体的优势,实现全局最优的编队效果。
该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优化模型的建立、优化算法的选择以及优化结果的评估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场景设计合适的优化模型和算法,以实现最佳的编队效果。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基于领导者的编队控制方法和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编队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提高系统的协同作业能力、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中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或队形,以实现共同的任务目标。
编队控制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队形设计、队形保持、队形变换等。
队形设计是指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智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队形保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智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队形变换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智能体之间进行队形变换,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问题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智能体的行为规则,实现编队控制。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和智能体之间的动态交互。
研究将针对不同任务需求,设计合理的行为规则,分析其行为对编队控制效果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2. 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问题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优化智能体的运动轨迹,实现编队控制。
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提高编队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研究将针对不同场景下的编队控制问题,建立优化模型,设计有效的优化算法,分析其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分布式编队控制问题分布式编队控制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局部信息交互,实现编队控制。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动态环境。
研究将探讨分布式编队控制的算法设计、稳定性分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将进行一系列实验。
实验将采用仿真和实际系统两种方式进行,以全面评估编队控制的性能。
未知环境中基于观察者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
形 , 对 动态 环境 的适 应 能力 不强 , 器人 之 间 的 但 机
避 碰 等 问 题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 解 决 , 基 于 行 为 编 而 队法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能 力 较 强 , 在 队 形 稳 定 性 上 但 存 在 一 定 的 缺 陷 。 此 , 文 结 合 领 导 一 随 法 为 本 跟
通过 ; 右 两边都 可通过 , 左 使领 导者 保持观 察者 的
位置 ; 当前 队形 宽度不 可通过 , 领导者保 持观 ③ 使
察 者 的位置 , 当领导 者到 达该位 置时 , 通知 跟随 会
者改变 队形 , 小 队形宽 度 。 缩
编 队结构 的关键 点在 于如何 对观察 者 的路 径 进行 优化 , 得到 领导者 轨迹 的关键 点 , 领导者 的 使
跟踪领 导 者 的位 置 和 导 向角 。 目前 有 之 间 的距 离 ; 代表 两 者之 间 的 角度 。
和 “ 法 的关
两 种 队形 控制 法 _ , 中 , 代 表 领导 者 和跟 随者 3其 ] z
键 思 想 是 , 制 跟 随 者 和 领 导 者 之 间 实 际 距 离 和 控
第3 4卷 第 3期 21 0 1年 6月
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 . 4。 1 3 No. 3
J u n lo u a i e st fS in e a d T c n l g o r a fW h n Un v r i o ce c n e h o o y y
响 的 问 题 。 由 图 1可 看 出 , 察 者 的 运 动 轨 迹 在 观 A 区会 出 现 较 大 的 突 变 , 果 单 纯 使 用 如 法, 则 无 法 保 持 队 形 的稳 定 。 由观 察 者 运 动 轨 迹 和 优 化 后领 导者 轨迹 可看 出, 导者 的轨 迹更 加合理 , 领 且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多个智能体进行集群编队控制,使得它们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控制目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已经成为热门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来看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实现多个无人机的编队飞行、自动巡航、协同作业、定位跟踪等重要任务的关键技术。
例如,在军事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可以用于完成战区空域监视、情报侦察、敌情侦查与打击等任务;在民用领域,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可以用于完成环境监测、天气预报、交通监测、快递物流等领域的任务。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实现涉及多个技术问题。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
首先是多智能体系统编队的控制算法。
编队控制算法是实现多智能体编队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编队控制算法有分布式控制、集中式控制、混合控制等。
分布式控制将集群中的每个智能体看作一个个体,通过局部信息协作控制智能体的运动;集中式控制则将集群看作一个整体,通过中央控制器来实现对集群的控制;混合控制则结合了前两种控制的优点,既考虑了智能体的局部控制,又引入了全局控制策略。
其次是多智能体系统编队的通信机制。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需要智能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以便完成编队控制任务。
常见的智能体通信机制有无线通信、红外通信和蓝牙通信等。
其中,无线通信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一般分为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单向通信指只有一个智能体向其他智能体发送信息,而其他智能体不会回复信息;双向通信则指智能体之间可以互相发送和回复信息。
再次是多智能体系统编队的传感器技术。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需要智能体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帮助实现编队控制任务。
常见的传感器技术有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其中,激光雷达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技术,通常用于对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进行精确测量。
实时位置反馈的多机器人主从式编队控制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 r o to & C mma d C n r l i C nrl e o n o to
第3 7卷
第2 期
21 0 2年 2月
文 章 编 号 :020 4 (0 2 0—0 20 1 0—6 0 2 1 )20 1—4
一
引 言
近年 来 , 随着计 算 机技术 和无线 通 信技术 的发
展 , 机器人协 调合作 已经成 为可能 , 多 而且 得 到了越 来 越 多的应用 。多个机器 人协调 合作可 以完成单 一 机器 人难 以完成 的任 务 。其 中编 队问题 是 多机 器人 协调 合作 中的一个典 型性 的问题 。 所谓 的编 队控 制是指 多个 机器人 在到达 目的地
() 8
通过 以上讨论 可 以得到基 于系统 状态 变量 描述 的跟 随者 的状 态方 程 : f —u i ( -O 一vsn t n f ) lif s l l
[ , ] 。其 中 I代 表 主 从 两 机 器 人 之 间 的 距 离 1 , D D ( ∈R , 为 智 能 体 机 器 人 1 ) D 中 心 的 连 线 与 水 平 线 的 夹 角 ( ∈( 。1 0) , 为智 能 体机 0 ,8 。 )
P ( 一 P, 一 ) ( ) 0 = 三 , 一 (o 1)
如 图 2以及 式 ( ) 式 ( ) 7 , 9 所示 :
P a
0 d
跟 随者 运 动轨 迹
< Js ~2 s 【 DS) 'f sc # ∞iO口no 孳 C n - ̄o 一 ,J i 9 j y f  ̄ ‘ =V O -
器 人 运 动角 度 的偏 差 ( ( ∈ 一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讲解
Classified Index: TP242.6 U.D.C.: 621.3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国内图书分类号 : TP242.6 国际图书分类号 : 621.3
校代码: 10213 密级:公开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硕 士 研 究 生: 黄晨 导 师: 宁永臣 申 请 学 位: 工学硕士 学 科 、 专 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所 在 单 位: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答 辩 日 期:2011 年 6 月 24 日 授 予 学 位 单 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多个机器人组成的群体系 统通过协调、合作来完成原本由单个机器人无法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已经成为 可能。群体移动机器人系统具有丰富广泛的环境感知能力,并行执行的高工 作效率,优秀稳定的鲁棒性和卓越出众的容错能力等众多单机器人难以拥有 的优势,而多机器人编队问题是目前对多机器人协调合作问题进行研究的重 要基础,是国内外进行多机器人研究的热门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在对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讨论和理论验证之后,根据多机器人编队算法验证的需要设计、搭建并扩展 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然后将对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研究在所搭建 的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和验证,完成了多机器人协同编队运动的算法效果,成 功地将对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讨论与验证从理论层面上升到了实际层 面。 本文首先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领航跟随的融合编队算 法和基于群集一致性的编队算法两种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通过 MATLAB 理论仿真成功的验证了这两种编队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并针对仿 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分析和修正。 然后以“创意之星”模块化机器人套件和 ICETEK-OMAP3530-Mini 开 发板为基础,成功搭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并在平台上扩展了单目识 别、双目测距、交互通信、运动控制、距离监控等一系列功能。 随后完成了移动机器人运动构型设计和运动模型的构建,设计并实现了 基于 MATLAB 的在线仿真调试工具,顺利完成了单体机器人的跟踪及避障 功能的实现工作,最后将对于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研究成功移植到了智 能移动机器人平台上,实现了多机器人编队效果,验证了编队控制算法的有 效性。 关键词 智能移动机器人;群体机器人;编队算法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与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的研究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多智能体系统自主协作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单智能体系统的局限性,在机器人与机器系统编队控制领域、多机器人协作控制与多机器人协同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从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问题出发,系统梳理目前关于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相关研究,从不同方面对这一话题深入探讨,总结出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首先,本文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多智能体系统的基本定义、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目的等。
然后,对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不同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任务控制、群智能控制、社会网络控制以及分布式控制等。
此外,讨论了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如军事领域、航空系统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医疗服务领域等,并对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重大应用的案例分析。
最后,在总结了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目前这一领域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讨论,如多智能体系统的全局范围的编队控制、复杂的场景下的编队控制、传感器网络下的控制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如基于大数据的编队控制、基于元学习的编队控制、基于深度学习的编队控制、基于认知机器人的编队控制等。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大量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出发,梳理梳理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综上所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不同的技术领域,涉及到众多相关理论、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在此基础上,将持续深入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问题,促进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无人机编队控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无人机编队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无人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需要高度自动化的领域,比如农业、地质勘探、物流等,无人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手段。
而无人机编队控制作为无人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无人机协同作战、大规模无人机勘测等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无人机编队控制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该技术通过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工作,完成对无人机编队的控制。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多个单独的无人机组成一个完整的编队系统,实现对该编队系统的高度控制和管理。
多智能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智能体组成的一个系统,智能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和协作能力。
在无人机编队控制中,每个无人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智能体,而这些无人机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关系,比如领航无人机和跟随无人机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无人机智能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和协调,以及加入一些控制算法,就可以实现无人机编队系统的控制。
由于无人机编队控制涉及到多智能体系统的互动关系和算法的设计,在研究和开发无人机编队时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如何确定编队形状、如何保证编队内部的状态一致性、如何保证编队中不同无人机之间的跟随关系稳定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智能体系统的角度出发,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协作机制。
在无人机编队控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无人机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无人机编队系统中的不同无人机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同时还需要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优化无人机之间的通信机制来解决。
例如,可以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实现不同无人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状态信息共享。
这种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的状态反馈,从而保证无人机编队系统的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无人机编队控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如何实现自适应控制,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和场景变化等。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复杂的现实世界应用中,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进步与计算技术的革新,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已成为机器人技术、无人系统、自动化系统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的基本概念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组成,这些智能体通过相互协作以完成复杂的任务。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协调各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或结构,以实现协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一)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来实现编队。
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
然而,当智能体数量较多时,该方法可能面临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的行为选择策略,以降低计算复杂度。
(二)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在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中,系统中的一部分智能体作为领航者,其他智能体则跟随领航者的运动轨迹进行编队。
这种方法在处理静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领航者的选择和路径规划成为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领航者选择机制和路径规划算法,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三)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来实现编队。
该方法在处理具有特定要求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然而,目标函数的设置和优化算法的选择对编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目标函数和优化算法,以提高编队的精度和稳定性。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上述编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多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静态环境中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基于优化的编队控制方法在处理具有特定要求的编队问题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研究
所谓多机器人 编 队 ,是一 组相 互协 作 的机器 人组 建和保持特 定 的队形 形 状 ,向 目标 前 进 ,完 成 指 定 任 务 。 编 队行 为 在 自然 生 物 群 中 随 处 可 见 ,如 群 飞 的 大 雁 、游弋的鱼 群 、捕食 的狼 群 等。与单 机器 人相 比 ,编 队的多机器人系统 具有 无法 比拟 的优 势 ,如多个 机 器 人之 间通 过“协调”与“合作 ”,可 以提 高系统 完成复 杂 任务 的能力与效率 ,同时能够增强系统可靠性 。
我国多机器人 系统研 究起步较 晚 ,无人 机 、无人 战
收 稿 日期 :2013-04-27
修 回 日期 :2013-06- 05
作 者简 介 :王 光 华 (1986一),男 ,辽 宁 辽 阳人 ,硕 士 研 究 队 。
车与无人水 下探测器 等新 式武 器装 备虽 已逐 渐普 及 , 但难 以满足编队或集群化 协 同作战应用 需求 。东北 大 学 、中国科学 院、上海交通大学 和哈尔滨工业 大学机 器 人研 究所 等 虽 先后 开发 出各种 形 式 的群 体机 器 人 系 统 ,但 总体上 距离 实用 性 尚有差 距 。多 机器人 编 队研 究涉及非完 整机器人 、多机器人协 作控制 、自适应非 线 性 控制 、机 器学 习 、分布 式计算 等诸 多理论 问题 ,不 仅具 有重要 的研究 价值 ,而且 有助 于提 升我军 信息 化 装备 与指挥控 制 的智 能水 平 ,更 好应 对未 来信 息化 战 争 中 大 规模 无 人 作 战平 台 的指 挥 控 制 需 求 。
第 35卷 第 6期 2013年 12月
指 挥控制 与仿真
Command Contro1& Simulation
V01.35 No.6 Dec.2013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编队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提高系统的协同作业能力、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或队形,并保持该队形执行任务的过程。
编队控制涉及多个智能体的协同感知、通信、决策和执行等方面,是实现多智能体系统高效、自主协同作业的关键技术。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固定队形编队控制问题固定队形编队控制是指智能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固定的几何形状或队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导者-跟随者结构的编队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领导者引导跟随者,使整个队伍保持稳定的队形。
同时,考虑到外界干扰和智能体间的通信延迟等因素,本文还对算法的鲁棒性和适应性进行了优化。
2. 动态队形编队控制问题动态队形编队控制是指智能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调整队伍的几何形状或队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结构的编队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引入虚拟领导者,使智能体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动态调整队伍的队形。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队伍在调整队形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 避障与路径规划问题在编队控制过程中,智能体需要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避障并规划出合理的路径。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与编队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的避障算法。
该算法通过全局路径规划为智能体提供大致的行驶方向,通过局部路径规划实现避障功能。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算法的实时性和效率,以确保智能体在避障和路径规划过程中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执行。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1. 引言在现代控制系统中,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涉及将多台智能体组织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团队,以实现一些特定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多智能体可以在没有集中控制的情况下,以分布式的方式实现编队形态的维持和运动目标的达成。
本文将全面评估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2.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整个编队系统分为多个智能体,并为每个智能体设计独立的控制策略。
每个智能体通过与周围智能体进行局部通信,从而实现对整个编队系统的协作控制。
具体来说,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每个智能体能够感知和响应周围智能体的状态,从而实现编队形态的维持和运动目标的达成。
3.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的技术细节3.1 状态感知和信息共享在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中,每个智能体需要通过感知周围智能体的状态来实现协同控制。
为了实现状态感知,可以利用传感器和通信网络获取周围智能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智能体之间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以便实现对整个编队系统的控制。
3.2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是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的控制策略,每个智能体可以根据周围智能体的状态和目标要求,调整自身的控制输入,以实现编队形态的维持和运动目标的达成。
控制策略的设计可以基于传统的控制理论,如PID控制,也可以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如模型预测控制。
3.3 算法实现和仿真验证在设计完控制策略后,需要将其实现成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设计的控制策略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编队形态和运动目标,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
4.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的应用领域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无人机编队控制是一个热门的应用领域。
通过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可以使多台无人机实现编队飞行,提高飞行效率和安全性。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的编队控制问题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
编队控制不仅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机器人集群等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理论层面上也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概述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使多个智能体(如无人机、无人车等)在动态环境中协同工作,形成特定的队形,并保持队形稳定的一种技术。
编队控制涉及到智能体的通信、决策、执行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1. 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基于行为的编队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来实现整体的编队。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处理复杂的环境和任务,但需要精确地设计每个智能体的行为规则。
对于该类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行为规则,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来优化这些规则。
2. 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基于领航者的编队控制是指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领航者来引导整个队伍的行动。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需要解决领航者与队伍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
本文将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领航者,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提高队伍的编队效果。
3. 分布式编队控制分布式编队控制是指每个智能体都根据自身的信息和周围智能体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实现整个队伍的协同编队。
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但需要解决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和决策协调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分布式编队控制的算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来提高队伍的协同性能。
四、实验与分析本文将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我们将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过程,观察并分析编队效果。
其次,我们将进行实际实验,通过实际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同编队。
三维环境下基于反步法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
三维环境下基于反步法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冯磊;肖伸平【摘要】针对两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构领航法和反步法,并结合人工势场法策略的多机器人避障编队算法.首先,详细分析多机器人系统在三维空间下的编队模型,并利用空间投影方法将其映射到二维平面进行分析.其次,将运动学模型转化为链式形式,并通过正则坐标变换,将误差系统形式转换成串联非线性系统.然后运用Backstepping方法构造轮式机器人追踪系统的Lyapunov函数,设计出针对轮式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再结合人工势场法避障策略,完成多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编队任务.最后,通过多机器人轨迹跟踪的两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三维空间;人工势场法;反步法;李雅普诺夫函数;编队控制【作者】冯磊;肖伸平【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多机器人的稳定控制和轨迹跟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
相对于稳定问题,轨迹跟踪是一个更实际的控制问题。
而编队往往将面对复杂的环境,因此,在障碍物环境下,迫切需要寻找一条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的避障路径。
而路径规划中的人工势场法以其数学计算简单明了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编队研究的机器人主要有地面自主移动机器人、水下自主式机器人、卫星和无人飞行器等[2-3];多机器人的控制算法主要包括虚拟结构法、领航跟随法、图论法和基于行为的方法[4-6]。
在当前的研究中,文献[7]综合路径跟踪法和虚拟结构法,实现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动态编队控制。
其缺点是其虚拟结构运动的队形要求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难以实现灵活的队形控制。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共3篇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共3篇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1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及实验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系统越来越得到关注。
在一些工业、农业、军事和救援等领域,多机器人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
在这些系统中,多个机器人需要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因此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重要。
针对这个问题,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技术被提出。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指的是将多个机器人组成一个整体,使其能够同步运动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完成任务。
编队中,每个机器人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但它们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和协调,以实现编队运动。
编队过程中,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保持一定的规律,能够避免碰撞和混乱。
多机器人编队技术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安全性。
多机器人系统编队的实验研究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际实验,不断提高编队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增强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多机器人系统的集中式控制算法、分布式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集中式控制算法是指所有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由一个中心控制节点协调完成。
这种算法虽然能够简单实现,但对于机器人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较差。
分布式控制算法则是将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任务分配给每个机器人单独完成,机器人之间通过消息传递和协作实现编队运动控制。
这种算法能够提高机器人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但对于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要求较高。
自适应控制算法则是根据编队运动中机器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策略和控制参数的算法,能够使机器人系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但对于算法的实现和参数的调节较为困难。
为了测试不同的编队算法和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策略,多机器人系统编队实验通常采用仿真和实际测试两种方式。
仿真测试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模拟多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和控制过程,得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表现,优化编队算法和控制策略。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
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探索1.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多智能体系统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各个个体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如编队控制、路径规划、资源分配等。
本文将围绕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展开探讨,通过深入剖析相关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前沿领域的知识。
2.多智能体系统概述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智能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协同行动。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编队控制是一种重要的问题,其目标是使得系统中的各个智能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形状进行运动,以实现特定的任务要求。
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是指在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上实现控制算法,通过信息交换和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的编队控制。
3.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综述在研究现状部分,我们将介绍目前多智能体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包括基于邻居关系的控制方法、基于虚拟结构的控制方法以及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
4.基于邻居关系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邻居关系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控制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智能体只与其周围的邻居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协同行动来实现编队控制。
我们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方法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5.基于虚拟结构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虚拟结构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都被赋予了一个虚拟的结构,通过与其他智能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实现编队控制。
我们将对该方法的核心理念和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的内在原理和工程应用。
6.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是一种较为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编队控制作为多智能体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协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几类编队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编队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简要介绍。
二、编队控制基本概念与研究现状编队控制是指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它们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几何形状或排列顺序,以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
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目前,编队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编队控制的算法和策略,如基于行为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基于一致性的方法等。
在应用研究方面,编队控制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编队控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三、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的分类与挑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态编队控制问题:指智能体在固定空间位置形成的编队结构,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该类问题主要关注编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 动态编队控制问题:指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的编队控制问题,如避障、路径规划等。
该类问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和智能体的动态特性。
3. 协同任务编队控制问题:指多个智能体需要协同完成某项任务时的编队控制问题。
该类问题需要考虑到任务的需求和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解决这些编队控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如何保证编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如何处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智能体的动态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如何实现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和通信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四、编队控制策略与方法针对不同的编队控制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综述摘要:机器人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短短的40年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随着人类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仅仅靠人力进行生产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因此,代替人类进行生产、探索活动的多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
当今,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范围大致有如下几项:远地作业、协助军事行动、震后搜索与营救、自动仓库管理、自动化工厂、农业机器人等。
本文通过对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的综述,来展现多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字: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算法、仿真技术1.绪论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由生物体进行,外部可以觉察到并且有适应意义的活动,称之为生物的行为。
通过模仿生物行为来发展的技术学科我们称之为仿生学[1]。
所谓群体机器人技术,就是利用仿生学原理,模仿群体活动的动物或昆虫运动的特点,来制造可以运用于工程、医学以及军事领域的机器人[2]。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够通过简单的局部交互产生复杂的群体智能行为。
研究人员意识到理解这些社会性昆虫系统级特征一一个体失效的鲁棒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群体规模的可扩充性,将为多机器人系统实现类似期望能力提供思路。
生物学家、计算机学家及机器人专家共同合作,希望能够利用社会性昆虫的群体行为理论设计和控制多个机器人。
于是产生了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新研究领域一一群体机器人[3]。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海洋资源的探索,乃至太空作业等领域,机器人可谓是无处不在。
然而就目前的机器人技术水平而言,单机器人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及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对于复杂的工作任务及多变的工作环境,单机器人的能力更显不足。
于是人们考虑由多个机器人组成的群体系统通过协调、协作来完成单机器人无法或难以完成的工作,通常称之为群体机器人。
群体机器人系统比单机器人系统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协调的n个机器人系统的能力可以远大于一个单机器人系统的n倍,群体机器人系统还可以实现单机器人系统无法实现的复杂任务。
(2)设计和制造多个简单机器人比单个复杂机器人更容易、成本更低。
(3)使用群体机器人系统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4)群体机器人系统的平行性和冗余性可以提高系统的柔性和鲁棒性[4]。
2.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2.1多机器人系统的分析对于多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它直接影响着多机器人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
群体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需要机器人之间互相通信并协调。
通信机制和协调机制是群体机器人系统控制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技术。
多机器人的控制结构图如下:图2.1 多机器人控制结构图[5]多机器人的编队控制,指的是多个机器人组成的团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在适当的环境约束下,相互之间保持预定的几何关系。
自主机器人队形控制的基本问题是独立分布式控制所有机器人的移动使得这些机器人能够形成并保持一个给定的目标几何队形,在很多的工程系统之中经常需要多个独立单元体直接的合作控制。
在这个控制过程当中,拥有可利用的全局信息对控制问题的可解性和控制算法的复杂程度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机器人之间建立一个全局性的坐标系统那么队形控制就非常容易解决。
机器人的运动和计算能力也是解决算法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6]。
2.2多机器人的编队算法常用的多机器人编队算法有领航跟随法、人工势场法和基于行为法等。
2.2.1领航跟随法领航跟随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多机器人组成的群体中,某个机器人被指定为领航者,其余作为它的跟随者。
跟随者以一定的距离间隔跟踪领航者的位置和方向,该方法可进行扩展,即不仅可以指定一个领航者,也可以指定多个,但群体队形的领航者只有一个。
根据领航者与跟随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7]。
2.2.2人工势场法人工势场法主要是通过设计人工势场和势场函数来表示环境以及队形中各机器人之间的约束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控制。
它的基本思想是机器人在一个虚拟的力场中运动,障碍物被斥力势场所包围,其产生的排斥力随机器人与障碍物距离的减少而增大;目标点被引力势场所包围,其产生的吸引力随机器人与目标的接近而减少;在合力的作用下机器人沿最小化势能的方向运动[8]。
2011年,王艳等人改进了人工势场法,引入如下公式:Uat=(1/2)K(X-Xgoat) (1) 解决了机器人驶向目标的过程中陷入局部最小,从而不能正确的驶向目标,形成死点的情况。
2.2.3基于行为法该法首先为机器人规定一些期望的基本行为,一般情况下,机器人的行为包括躲避障碍、避免碰撞、驶向目标和保持队形等,当机器人的传感器接受到外界刺激时,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做出反应,并输出反应量作为该行为的期望反应(例如方向和运动速度)。
行为选择模块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综合各行为的输出,并将综合结果作为机器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输出[9]。
2.2.4基于虚拟势场力的群集算法势场法是将机器人在环境中的运动视为一种在虚拟的受力场的运动。
势场中存在的引力极和斥力极分别代表目标点和障碍物,障碍物对机器人产生斥力,目标点产生引力[10]。
这种方法,还需要领航跟随法作为基础,因此,可以看成是领航跟随法的一种改进型方法。
2.2.5虚拟结构法[11]虚拟结构也被称为虚拟刚性体或虚拟领袖,虚拟结构法常用于多机器人编队任务,它把队形中的机器人看作是一个刚性体,各机器人间保持固定的几何位置。
当刚体在空间中运动时,刚体上的各点位置不断变化,但它们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假定刚体上的某些点用机器人代替,并以刚体上的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则刚体运动时,各机器人在参考坐标系下的坐标不变,机器人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保持不变,即机器人之间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形成了一个刚性结构,因这种结构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因此称为虚拟结构。
各机器人以刚体上的不同点作为各自的跟踪目标就可以形成一定的队形。
实现此方法需要三个步骤:(1)定义虚拟结构的期望动力学特性;(2)将虚拟结构的运动转化成每个机器人的期望运动;(3)得出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小结:这种方法与领航跟随法相似,但是不存在领航者。
队形的保持和运动控制是集中式的,每个机器人都有运动控制器,机器人的同步运动由集中队形控制器进行控制。
其缺点是要求队形象一个虚拟结构运动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目前的文献中,该方法仅在二维无障碍的平面环境中得到应用。
2.2.6基于轨道扩展的多机器人寻迹编队控制方法[12]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机器人的运动需要满足非完整约束的动力学方程并且目标轨道式简单凸闭曲线,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平面中一组目标轨道沿其中心指向轨道上各点的向量扩展为关于轨道函数等值轨道簇,并确定机器人的可运动范围;b)由轨道函数计算寻迹误差,设计机器人的虚拟角速度,使寻迹误差达到设计要求;c)由轨道函数和目标轨道对应的参数计算机器人沿轨道运动的广义弧长及其导数,由通信得到的邻居信息,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力来实现编队;d)计算真实与虚拟角速度的误差,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力矩完成寻迹;e)听过伺服系统完成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2.7一种移动自主机器人的编队控制方法这是一种新型的算法,于2012年由张焕提出。
这种方法的特征是:a)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记录当前机器人队形;b)各机器人根据目标队形及当前队形得到相应的目标函数,再对该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优的目标函数。
再根据所得的最优目标函数得到优化解,将优化解带入函数中,使得每一个机器人产生一个对应的最优移动策略;c)所需活跃机器人根据最优移动策略移动相应的距离;d)根据所得结果确定输出结果是否为目标结果,若是则输出成功,整个程序结束,若否则重新开始。
并重新进行设定,并重新进行循环运动。
2.2.8基于行星系法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13]2010年张玉礼提出:在设计行星系法编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人之间不会相互碰撞,并且机器人群体中有一个领导核心,也就类似于行星系中的恒星,而其他机器人则是围绕这个恒星运动,则其他机器人相当于行星系统中的行星。
整个机器人的运转就以该领航者为核心实现整个机器人群体的运转。
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引入势场的方式,或者是引入相互引力和相互斥力实现的;机器人与目标点的作用力是通过引入相互吸引力实现的,而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引入斥力实现的。
上述设计方案的优点是:1)跟随机器入可以围绕领航者机器人运转,半径可以随时变化,当路面足够宽阔的时候,可以扩大半径,而当路面很窄,或者是障碍物太大的时候,缩小半径并且改变该跟随机器人在领航者机器人局部坐标系中的位置。
2)群体机器人中每个机器人的质量代表了该机器人的权重。
当领航者机器人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选择群体中质量次大的机器人作为新的领航者机器人。
这样,规避了集中式控制策略中当领航者机器人出现故障时的风险。
2.2.9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14]2011年,中南大学的张明中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多机器人编队控制技术中。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思想来源于人工生命和进化计算理论。
这种算法要调整的参数较少,易于实现,且可进行并行计算和无梯度计算,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2.2.10基于加权投票游戏方法的多机器人队形分布式覆盖控制[15]2010年,美国内布莱斯加州立大学的Ke Cheng和Prithviraj Dasgupta提出了这种方法。
他们由加权投票游戏得到启发,这种方法能够允许每个机器人动态地识别组内每个其他成员并且组成队形。
这样,区域覆盖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这种方法根据每个机器人的不同才能来确定每个人机器人的权值,来找到最佳的最小胜利组合(BMWC)。
他们已经在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法,并且得到了具体的BMWC算法。
同时,他们还使用一个包括了四十个机器人的仿真平台对算法的实际能力进行了评估。
2.2.11时延依赖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17]2012年,姜丽梅,张汝波提出此种算法。
为消除弱通信因素给多机器人编队控制系统带来的影响,基于一致性理论,提出了一种时延依赖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
利用编队图描述机器人群体内部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图的矩阵表示,基于矩阵论和控制理论研究具有通信时延的多机器人系统形成稳定的期望编队的条件。
根据Lyapunov 稳定性定理,得到了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 形式的时延独立和时延依赖的稳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采用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多机器人系统全局渐近地收敛至期望队形和期望速度。
最后,通过一个多机器人编队实例对控制算法和结论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在满足系统稳定条件下,所采用的编队控制算法能够保证多机器人系统形成稳定的期望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