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法律意识尚不够强烈,对于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引导。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对于生活中的例子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小明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他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法律、维护权益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角色扮演: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款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2.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法律案例资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述一个因为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生活会怎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结合生活实际,采访调查,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 .道德修养:分析案例,讲述身边故事,知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刑法、民法行政法,分析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 .责任意识:比较辨析,懂得法律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法律保障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意义;初步具有遇事找法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2 .区分、辨别不同法律调整和规范生活的不同领域,能在案例分析中运用相应法律解决问题。
(难点)3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好采访表,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们说说法律是什么。
揭示课题:生活与法律。
(板书: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2 .交流(1)播放视频“乔伊家人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
视频内容:小女孩乔伊讲述她所发现的爸爸妈妈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一一爸爸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护;妈妈是一名检察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她的工作有关;在生活中,爸爸和妈妈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保护。
(2)提问:生活中涉及哪些法律?预设:工厂里、道路上、超市内、学校中的不同法律。
(3)出示学生采访表,同桌讨论,交流发现。
预设:我发现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都受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3 .小结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法律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行政法。
(板书:刑法民法行政法)二、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活动二引入典故,学习刑法1 .阅读阅读教材第6页“阅读角”,思考:“约法三章”是哪三章?预设: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案)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3.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怎样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寻找和了解法律相关的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30分钟)1.概念解释通过PPT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以及法律的种类、构成和作用等。
2.普及法律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消防规定、劳动法规等为例,普及法律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模拟中参与进来,更好地感受法律的力量。
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让学生自己发言,提高课程的互动性。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再次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展示板,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法律行为,比如出租车是否按照计价器收费,商家是否履行退换货服务等。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PPT、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亲人的陪伴,还有什么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老师总结: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中,我们也生活在规律中。
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直伴随着我们。
二、新课讲授(1)链接一:想一想:《小明春游》中的法律在哪里?2.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小明很好的行使了自己的权利,但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上稍有不足。
相信同学们在给小明指出的同时,也一定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履行义务。
(二)环节二:明确权利的含义1.有一个问题:小明的相机被同学借走,没有及时归还。
我该怎么办?2.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及时归还向别人借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义务。
这架照相机是小明的私人财产。
小明拥有这台照相机的产权。
他可以直接找那个同学要回来,但是那个同学借了东西没有及时归还,没有尽到义务。
(三)环节三:归纳总结1.问题:我们和小明一起完成了春游。
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总结3.老师总结:从我们出生开始,直到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法律一直在我们身边。
它不仅赋予我们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依法办事。
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出示图片: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学校纪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法律?2.学生交流3.老师问: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校纪的后果一样吗?4.学生交流5.老师总结:纪律、道德、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不同于纪律和道德,法律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应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认识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掌握行为规范和遵守法规的态度。
4.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促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规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规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促使学生树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教学方法:1.讲解法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例解释法律的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观摩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请同学们听课文中的故事,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些错误,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提问:你们了解法律吗?你们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吗?3.呈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行为规范和遵守法规的态度。
Step 2.讲授重点(15分钟)1.以生活中具体案例为背景,讲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解释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分析,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提出合理措施,以防止和惩治违法行为。
Step 3.深化讲解(20分钟)1.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分享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法律问题和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2.观摩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思考如何遵守法律规定。
3.让学生模拟法庭上的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1.课堂小测验,考查学生对于法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与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守法律规定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一单元《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案(1)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三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
“生活与法律”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保障我们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的作用,认识法律的内涵。
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法律与生活的联系——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知道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能做和不能做。
但是从法律层面上很难理解这些行为的界线,也不能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及思考。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培养上要兼备感性和理性,在看待事物时要学会多方面去看待,对于学生力图寻找做某件事情的依据和理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提供了心理契机。
三、教学目标1.培养法律认同感和法律意识。
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2.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社会中的。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刑法》《民法》《行政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介绍、法律单行本。
学生准备:通过查资料、询问家长、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法律名称。
(一)激趣引入话题讨论:出示教材P5页的图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法律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提示:简单引入,让学生理解法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小结: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精品教学设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
其中《法律是什么》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了解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也要求我们履行义务,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虽然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尤其是对“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有什么合法权益”等问题,并没有很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律知识感到好奇,兴趣很浓。
如果一开始学习就碰到非常抽象的法律概念,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怎样才能既讲清楚一些抽象的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教学上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本课内容设计了四个闯关活动,分别是“第一关:想想,怎么办?”“第二关:我是小柯南”“第三关:法律人生路”“第四关:法律巧分辨”。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我们身边常见的旅游、看病等都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有关系。
通过课前调查活动,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从生到死,法律都在保护着我们,让知法守法的观念厚植于学生心中。
四、课标分析2023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三学段内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在第三学段“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的第一条提出“初步认识法律的概念及特征,感受法律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树立法律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教案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2.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3.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
2. 作业评价:
- 批改: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反馈: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学难点:
(1)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2)法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能对法律案例的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3)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能对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和操作存在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辩护和辩论,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3. 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法律知识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5. 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2. 设计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抽象的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2. 课堂讨论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还缺乏深入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真实法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知识产权保护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操练(15分钟)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模拟购物场景,消费者遇到合法权益受损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力量,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尚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乐于参与讨论,但对复杂法律问题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2.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对复杂法律问题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多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知识讲解:针对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概念。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5.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模拟过程中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生活。
2.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3.能够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
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则。
2.法律保障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秩序。
3.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一些常见交通标识的含义;准备PPT。
学生准备:通过询问家长、同学交流、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几个交通标识的含义,并尝试向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标识。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景中走进课堂1.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标识。
2.学生交流讨论。
(1)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是什么?(2)在交通中违反这些禁令标识会有什么后果?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学习。
(1)这些交通标识是国家哪个部门制定的?(2)这些交通标识和我们学校里的纪律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法律规则。
由此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把交通禁令标识与学校的纪律作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与纪律的不同。
]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PPT出示课本第2页“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的情景图。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组织秋游时,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问题预设:准时到校上车、排队上车、车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自己乱走等。
(2)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听从导游安排、遵守景区规则、乘车系好安全带等。
(3)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不能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车内追逐打闹、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乱动车内消防设备等。
巴车和司机,学校会有哪些要求呢?问题预设:准时停靠指定地点、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驾驶员驾驶资质等。
[设计意图:问题(1)老师对学生多是纪律方面的要求。
问题(2)有道德要求、纪律要求,也涉及法律要求。
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问题(4)启发学生从法律要求方面思考,学校提出的要求更多会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设计讨论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生活中作用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知道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4、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
预习要求: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
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反了我国的法律。
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法律是什么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2、教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些活动和法律有哪些关系预设: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依据《保险法》《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承运人应当参加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的保险公司,对承运人过失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负有赔偿责任,故承保承运人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与学生产生赔偿关系等等。
图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包含医患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医患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医患之间的消费关系,医患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主要由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医疗准入与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含资格、处方与医疗事故认定)等调整。
3、引导:除了课本上的这两个活动和法律有关之外,还有哪些活动也和法律有关呢预设:同学们到学校上学。
人们到超市购物。
用手机发微信……教师小结:是啊,这些活动都会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在法律的规定之下,我们的家都享有哪些权利呢4、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了解法律规定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5、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法律规定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并做相应的简单介绍。
预设: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取得赔偿的权利、政治权利、劳动权利等等。
教师小结:在法律的规定之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等各种权利。
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我们就可以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6、过渡:其实,法律不但保护了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学习知识,快乐成长,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出示课本第3页的下面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幅图上有什么内容规定我们要履行哪些义务(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出示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7、法律规定我们除了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之外,还规定了我们要履行哪些义务预设:1)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3)宪法规定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8、教师出示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定我们要履行的义务。
9、全班交流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样的,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组的其他同学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且把本小组的意见汇总起来,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预设:法律和纪律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法律是国家制法机关制定的,纪律是单位自己制定的。
2)法律是按层次制定的,纪律是不分层次的。
3)法律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纪律在本单位有效。
4)法律有权力机构做保障而实施,纪律考本单位组织实施。
5)违法法律有相应执法机构处罚,违法纪律本单位内部处理。
10、过渡:法律与我们学校的纪律是不一样的,同时,法律和我们平常所说的道德也是不一样。
出示课本第4页的“阅读角”《道德与法律》一段文字,了解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1、训练题请大家辨析一下,下面哪些规定是纪律哪些规定是道德方面的哪些规定是法律方面的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上课要遵守纪律。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给老弱病残幼让座。
作为学生,我们要到学校接受9年义务教育。
12、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法律和纪律、道德都规范者我们的行为,不过法律和纪律、道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生活与法律1、教师引导:法律有非常强大的作用,他调整着社会关系,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出示课本第5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4幅插图的内容,并想一想这4幅插图中涉及哪些法律预设:图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图2:马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图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图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3、除了我们书上列举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哪些法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法律。
预设:到旅游景点去旅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乘坐公共汽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到网吧玩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四、课堂总结总之一句话,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概念、特点及内容,知道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2、通过学习,知道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3、认识的法律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重点: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概念,体会法律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懂得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法律案例,课本插图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哪些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起着怎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法律,知道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法律的身影,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要履行哪些义务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哪些法律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大家学习有关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生活与法律1、认识刑法教师引导:法律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刑法,二是民法,那么什么是刑法呢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第6页的内容,了解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法的法律。
)历史小知识出示课本第6页的阅读角《约法三章》的故事,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约法三章的内容。
教师:约法三章这个典故发生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这应该是中国刑法的一个典范。
这里面规定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
”这个规定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有效的。
不过,我国现在的刑法更全面,更完善,规定了400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等,全方位的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了解民法出示课本第6页的民法概念,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民法的概念及民法的内容。
相关链接出示情境题课本第6页,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事例的内容,初步认识到买卖双方签订合约是属于民法内容。
出示课本第7页的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认识到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以及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等行为都是属于民法内容。
列举生活中的民法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些是属于民法内容。
案例一:2014年9月23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一90后男子徐某应聘到桂平市某陶瓷公司担任原料车间的粉仓工人,当时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2014年10月2日,刚正式上岗满十天,徐某就在工作时被机器皮带绞伤,后被送至桂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肱骨骨折。
公司能否以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为由拒绝给予工伤赔偿日前,广西桂平市人民法院在一起案件的审理中对该具体问题作出了解答: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被用人方形成了劳动关系。
案例二:近期王先生在邯郸市一大型超市购买了步步高牌的DVD机。
在使用几天后,发生读碟不能的毛病。
无奈,他找到步步高的专业指定维修商,维修商经检查说:这台机器是假机器,不是步步高厂生产的。
而后王先生凭发票找到超市,超市说是组装的。
几次解决不妥,王先生反映到某新闻媒体,通过媒体的介入。
该超市作出了退还王先生原购机的钱款,并免费为王先生换同型号的真机一台。
3、行政法过渡: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那么什么是行政法呢出示课本第7页的下面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进一步了解行政法的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生产生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