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视角下人与自然矛盾的化解与共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5期作者简介:安烁羽(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9日。

在原始社会,人类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类依附于自然、适应

于自然、崇拜于自然,面对自然“不敢作为”:既要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赖于生存的一切;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与灾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历史正式进入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阶段。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力也随之被激发出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面对自然表现出“敢作敢为”:放心大胆地去开发攫取资源,以持续掠夺性地开发自认为用之不尽的资源,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陶醉于战胜自然的喜悦中,对大自然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不知不觉中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反击与惩罚:气候尤其是两极在不断变暖、臭氧层在变薄、海洋生物多样性渐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大气、水、海洋、固体废物污染增加……科技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究竟是科技主宰自然,还是自然引领科技?科技发展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因为“人与动物在对待自然界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利用自然

界、支配自然界……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归路。”

1

1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唯物辩证法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因自然而生,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恩格斯通过阐述从猿到人的变化过程:直立行走、手的发展、人脑形成、语言产生、工具的发明与使用等,揭示了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差别及“运动”是

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2,

劳动在人类起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是人与自然相矛盾的实践根源。通过劳动,人类使自然界能够为其服务并进一步支配自然,当过度劳动超越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人与自然的矛盾便表现出来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是这样解释“过度劳动”的:以眼前利益为生产目的,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视而不见,用最大利润换取大自然的惩罚。并举例揭露:“当阿拉伯人学会蒸馏酒精的时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由此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成了使每周的土著居民灭绝的主要工具之一,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

裸裸的岩石呢?”3

恩格斯同时也明确指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比较,人类还是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痛苦中学会了认清生产活动的直接的、间接的影响,从而能够去处理和调整这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矛盾,并按照自然规律对人类活动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

2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产生及激化

2.1工业革命之前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本质统一的。在人类早期的劳动和观念中,不管是东方中国的儒教、道教与佛教,还是西方古希腊的哲学自然观,都以种种不同的思想诠释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战国中期哲学家庄子在《庄子·秋水篇》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其实指的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孔子也曾说道,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认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有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些都揭示出人类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遵循规律。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爱智慧”,本身就是人应顺应自然而生存。古人的这种人天合一的见识,引起了“万物与我齐一”和“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与自然生态保持和谐共生。“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

像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4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占据主导,更多的是开发利用自然,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

2.2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是,随着“我们一天天的学会更正确的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

们对自然界习以为常的干预所造成的后果。”5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矛盾也越来越凸显了。当自然界环境不能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时,人类就希望用手和脑改变自然界环境,于是就有了机器大工业生产,过度的大工业生产破坏了自然界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延续了近300年的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繁荣的工业方式,带来进步与文明,也给人类世代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与毁坏。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的高智能时代,人类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加重环境负担,生态承载力逐渐饱和。自然资源的特性及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生态、环境结构,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都处在“稀缺”状态。2.2.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人与自然的关系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煤炭,提供动力,推动了工厂的兴办和蒸汽机的启动,然而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粉尘与含硫气体物质的释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死亡、室外晾

自然辩证视角下人与自然矛盾的化解与共生

安烁羽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01100)

摘要:人类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自然环境会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当人类因最大利益化而不断掠夺式开发自然时,

将遭遇大自然的报复。为此,需要及时化解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矛盾,进行和解,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共生状态。本文将从自然辩证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通过介绍几次工业革命兴起和演进过程,阐述随着技术进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形成、化解,以及和谐共生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矛盾;和解;共生

思考·探索

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