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小古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清道学校:张彬

【教学内容】《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从生活入手,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张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张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从《杨氏之子》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千多则,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回顾《杨氏之子》一文的学习方法:

诵读;

看注释;

查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问: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习《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2.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注释】

①徐孺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

士”。

②尝:曾经。

③戏:玩耍,嬉戏。

④语:对……说。

⑤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

等。

⑥然:这样。

⑦瞳子:瞳孔。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3.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4.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提示语:徐孺子(),尝(),人语之曰:“()?”徐曰:“不然,()。”

5.课后拓展,享受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尝试做以下练习:

▲你瞧,在花园里开了许多花,这些鲜花都需要绿叶的衬托,才显得娇艳美丽,如果没有这些绿叶一定不会好看。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吾曰:“不然。譬如花中有绿叶,无此必()”。(指生说)

▲每当夜晚来临,深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让夜晚也变得非常明亮,如果没有这些星星,夜空一定不会明亮。

我们可以回答为:

吾曰:“不然。譬如(),无此必不亮也。”

思考: “不然。譬如湖水中有(),无此必()。”

让我们把朗读送给这个聪明的徐孺子,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师小结: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技巧---“偷换概念”.

板书:偷换概念

三、合作学习《王戎识李》

出示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注释】:

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确实如此

8.信:果真,的确

9.然:这样

10.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11.唯:只有

12.然:这样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许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问: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抽生汇报)

这个故事说明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板书:观察推理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宰相那么大的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篇古文吧!

四、比较三篇文章的特点

师小结:细观察善思考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这几篇小古文都是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