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浅谈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绘本运用图文合奏、交织、互动的方式演绎故事情节的独特性以及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对阅读绘本的喜爱。孩子的想象为顺利的阅读奠定基础,同时,想象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本文讲沿着阅读绘本的顺序,探讨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可能,为对绘本阅读感兴趣的教师,提供参考与引导。

【关键词】:幼儿绘本想象力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式的书籍。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个媒介在两个不用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幼儿绘本的呈现方式似乎比纯文本的故事更加易于幼儿想象。正如松居直先生认为:“……对于阅读幼儿绘本而言,读书就是阅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的见的东西。幼儿根据图画的画面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完整故事的情节。可见,绘本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日]松居直,季颖译《我的图画故事书论》)幼儿绘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货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凭借物。

一般来说绘本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左右两页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在《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在阅读中应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一、封面的阅读的教学

封面是读者再熟悉不过了,拿起一本书,首先映入孩子们眼帘的就是封面。多数绘本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副图,但也有的不是。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对孩子阅读绘本的指导中,我们更应该充分的利用绘本的封面,引导孩子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猜想,使其想象得以有效的发展。

1、通过封面角色间的联系分析猜测故事内容,促想象力发展

一般的绘本总是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置于封面,孩子们可以通过封面的角色间的关系来猜测故事的主要情节。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加拿大女画家菲比.吉尔曼)一书中,封面是故事中的两位主角爷爷和小男孩约瑟手拉手散步的画面。教师引导孩子讲讲:“故事是讲谁的故事?是讲爷爷与约瑟之间的什么事情呢?”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发挥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孩子的丰富的想象下展开。

2、引导幼儿观察封面角色的表情、动作猜测故事的内容,促想象力发展

绘本封面角色的表情与动作也是引导孩子猜测故事内容的最好依据。封面上角色的表情往往是故事情节主要感情基调的体现。例如《我有友情要出租》一书,封面上大猩猩孤寂的神态,渴望的眼神,将大猩猩渴望友情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猜测引起大猩猩这种神态的原因与事件,为孩子提供了无比大的想象的空间,使想象力得以发展。

3、根据封面的画面色调猜测故事的感情基调,促想象力发展

孩子们对各种颜色的反应是来自这些颜色与某些自然无之间的联想——例如红色与血、黑色与暗、蓝色与海等等。绘本的色彩艺术性是任何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包括角色的形象和色调的调配。从封面的创作到故事内容上非常的注重绘画的手法。作者在封面的表现手法上,就能够彻底的体现故事的感情基调,包括色彩的运用。例如:《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莫莉.卞)的封面火焰般鲜红的背景形象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小女孩愤怒的情绪。孩子们根据封面的浓重色彩可以感受到主人翁极度愤怒的情绪,从而在自己的想象带动下,对故事的感情基调有了大致的猜想与了解。

二、正文的阅读的教学

谁也不能否认每个孩子都是“读”绘本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的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了,那么孩子的想象就会随之发生。看惯了绘本的孩子,不但可以发挥想象,将一页页断开的图画“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会运用自己与生据来的想象发现画家悄悄隐藏在自己作品里的“秘密”。再以《我有友情要出租》为例,在阅读这个略带伤感与幽默的故事时,孩子们会发现大人没有发现的“秘密”:当大猩猩极度渴望友情,从有偿出租友情到最终将自己的友情免费出租的过程中,一只小老鼠一直悄悄的陪在大猩猩身边,却没有引起它的注意。他们说:“小老鼠想和大猩猩成为好朋友,有觉得大猩猩太大了,它有点害怕。所以不敢和大猩猩说。”可见,绘本的正文里不仅每一样东西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1、引导幼儿弥补故事情节,促想象力发展

绘本的正文一般是以图画为主,配合较少文字或没有文字讲述故事。一般是由几幅或十几幅跳跃式的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来完成一个故事世界塑造。绘本的呈现方式似乎比纯文本的故事更易于幼儿想象,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个更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具象的凭借物,而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点的幼儿想象就更依赖图像、图形。但是绘本并不是动画片,而是以静止的图画表达流动的故事情节,以一个个关键情节的片断,传达完整的故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空白、连接就需要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填补;同时每一幅画面,又都是表现一个瞬间,其整个动作流程的再现也是依赖于幼儿的知觉想象。画家在创作时也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他们在选择如何表达故事时,已经“想象”到如何调动孩子的想象力与他共同完成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再现故事的情节,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比方说,孩子们往往会想象画中的线超过所描绘的长度,而自己完成了画中的线。所以反复画出手臂或腿部的线条三四次,这些线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填补其间的空间,并想象具有连续性的动作。而许多由中心点放射出来的线条,同样也暗示爆发性的行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发挥想象,弥补故事绘画中的情节。

2、丰富故事角色的心理,促想象力发展

通过想象完成画中的动作,应该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想象要求,也是幼儿容易掌握的,对于这点我们从幼儿对画面中人物动作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但是要完整地理解故事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想象故事角色的心理活动,不仅要引导孩子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还要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在想什么,并猜测画中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这除了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更需要借助想象力进入故事世界,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完成。孩子依赖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发展及阅读经验的积累,可以完成这种较高层次的想象,同时想象力也在不断的阅读中得以提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出主角的某些心理活动。如“小熊心里想着……”,“小熊担心迟到”,“小熊怕妈妈批评”,虽都属较表层的心理活动,但也表现了幼儿已开始能离开画面进行联想,把画面以外的事物结合到绘本画面上去理解内容,想象能力不断提高。

3、引导幼儿通过审美体验,促想象力发展

幼儿阅读绘本与成人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并不满足于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果那样他们就不会要求一遍遍反复听同一个故事了。幼儿之所以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是因为他们在这其中获得了审美体验。

而审美体验的获得,能促想象力发展。“这种审美体验可能是过去经验的生动重组,也可能是经验的扩展,或者是一种新的经验的产生。”虽然儿童是沿着作品本身所提供的信息路标去体验作者所提供的一种生活模式,并且因此他首先需要去解读和辨识作品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环境背景乃至语言技巧的变化、但是真正使他获得审美快感的并不在于他对作品中携带和传递的信息符号解读辨识了多少,即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作者所表达的美的意识、美的格调和美的技巧,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把他所解读和辨识出的美的信息变成了他自己的体验,并用他自己的再创造的想象去重新填充这些符号空间。

三、封底的阅读的教学

合上一本绘本时,故事就结束了吗?想象就停止了吗?有时是这样的,然而,也有时不是这样的。一些画家喜欢把故事延续到封底,细心的教师也许会发现,许多孩子读完书时,总是认真的看着绘本的封底,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那么让孩子的想象也随着故事的延续,继续展开、继续提升吧。

1、凭借想象,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每册绘本的封底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不要轻易的错过,封底给善于想象的孩子提供的想象的空间。我们不能低估孩子阅读绘本时,表现的丰富的想象力,一副简单的封底画面也许会让她们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好饿的毛毛虫》(艾瑞克.卡尔)讲述的是一条毛毛虫贪吃而肚子痛的故事。封底是一条因肚子痛而愁眉苦脸的毛毛虫,当孩子们和老师一起阅读完书籍后,一名幼儿指指封底的毛毛说:“看!这可怜的毛毛虫,肯定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要是有妈妈陪着就好了!”简单的封底图片让孩子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了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够错过任何一个,能够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机会,包括绘本的封底。

2、延续想象,讲出作者意料之外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