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
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浅谈李清照词的凄清孤苦愁怀摘要:李清照资质聪颖,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她所留下的词作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
李清照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凄清孤寂之愁怀在内心深沉的积淀,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点,形成两种不同的愁绪:前期是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离剐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闲愁;恨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抒写过离愁别绪,但能把“愁”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撼动人心者。
宋代词人李清照当属佼佼者。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使其词有着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但觉情致深远,缠绵悱恻,以凄楚幽咽之音,书写人世沧桑,好景难耐之感,沁人心脾。
李清照自幼受着浓厚的文学艺术空气的熏陶,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十八岁时,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婚后生活极其美满幸福。
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愁绪,多是淡淡的、幸福的离愁。
后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自毁长城,之后,赵明诚应诏赴任途中中暑,身患痢疾,又误服药物,抛下爱妻,独赴黄泉。
国破家亡,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
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的情致,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
一、唯别愁而已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为主要内容,其风格含蓄委婉,迤俪清新。
早期创作的《如梦令》便含蓄的表达了少女特有的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留恋自己喜爱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逝去,焦虑于青春年华的虚度,淡淡的寂寞和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者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象浅析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象浅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姚亦登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时代文学 SHIDAI WENXUE 2008,(10)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idwx20081005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过自己的余生。
在中国古诗词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等关于酒 的名言佳句。但我却认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借酒抒情 是她试图解除痛苦的一种方式。“我们读<漱玉词》时。
94
当然李清照词中抒写“愁”的意象还很多.这些意 象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形象性.常给读者以丰富的想 象,给读者提供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这些意 象的组合运用,使得李清照的词增强了情感力量。
不尽。 四、用雁来表达思念之愁
李清照词中的“雁”字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 字。一提到雁,人们很容易想到大雁传书,除此之外,在 李清照词中,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我们较为熟悉 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 是候鸟,春来北飞,秋来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在 这里.给我们点出了凉秋,使词人萌发出一种悲秋的思 绪。同时在这还寄托着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又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这里 的大雁呜叫着向南飞去。词人却回不了家,她看到雁的 南归心理格外伤心。除了思夫思乡情感之外,还因为丈 夫已逝,北宋已亡的因素。词人只能在思念与孤独中庹
二、借酒消愁
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中总有个“愁”。精神生活上的一 种痛苦感,表现在易安词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悲伤、忧 郁、孤独。Iq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首词是词人 在落日的黄昏后.因为思念别离的丈夫.把自己主观的 “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巧 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 念。又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敢他。晚来风急”,词人试图 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还是无法敢得住晚上 骤然袭来的寒风的这折磨,反而使身心均感到苦楚。 三、风雨喻愁 自然界的景物随处可见.然而一阵清风却常常会 吹起词人情感的涟漪:一阵急雨更会搅乱词人心中的 愁绪,使人坐卧不安。无怪乎陆机《文赋》道:“悲落叶于 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序更迭, 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雨丝、情思,本是不相干的事物, 但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拘泥于客观的现实, 而是诉诸人的主观感受。雨丝和情思、愁思在形状上有 相似之处。即词人想要借迷蒙霏微的雨丝,表现情思、 愁丝之纤细、深永、轻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叶阔,细雨敲 打,显碍雨意更浓,愈发增加愁苦情调。点点细雨滴在 梧桐树上,这种愁苦又有谁去理解?正如她的离愁连绵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众多女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词家。
她的词既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本文拟从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探求其词中“愁”情的内在本质。
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她的生活安静优裕,词写得爽朗明快,善于描写大自然的美,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别愁情,境界虽狭窄,但清新、明快。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词,内容是伤别离、愁孤处。
离别之苦是十分恼人的,想诉说又不敢说,因为不说到也罢,一说就会联想到丈夫,就会更痛苦,更忧愁,于是便:“欲说还休”。
不说不等于不思念,而是想在心里,以至于“新来瘦”。
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不因酒而病,不因愁而悲,那是为什么呢?只因丈夫远游,夫妻分居而旅途迢迢,归期无望,只有无尽的相思,所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作者这种思夫之愁无可排遣时,便把这种压抑不住的愁情倾注笔端,借尺素传递愁思。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词中主人翁寂寞无聊,冷落独处,适值重阳,于是佳节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愁得“人比黄花瘦”。
如果说前面两首词中的愁情是缘于夫妻别离的话,那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一词中的喜悦,则来自丈夫的即将归来。
因丈夫的即将归来,便觉得早晨好,黄昏也好,春草美,淡月也美。
这与丈夫不在时,早晨“起来慵自梳头”、“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起来,多么鲜明。
一别一聚,一聚一别,其相聚日短、相别日长,新愁续旧愁,弱身何堪受!南渡之后,清照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之深重。
因而或感时伤世,或悼亡思乡,则成为这一时期词的主要内容。
由于生活和个人情绪的变化,词的风格也由前期的清丽爽朗转向沉郁凄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清照在北宋时,随夫过的是美满生活,而南渡后,丈夫死去,她独居于金华、杭州一带,金兵肆虐,颠沛流离,境遇非常孤苦。
宋时每逢元宵节,热闹非常。
《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写两种元宵节的不同境况,构成鲜明对照,显出生活的巨变,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李清照词中“愁”之意象的隐喻解读
的形 成 、思 维 的过 程 、认 知 的发 展 、仃 为 的依据 等 人炎 心 智 的木 质性 特 。然 而典 l的认 隐喻 观 的形 成去 是 以 2 世纪 I ¨ 0 8 年代 初 L k f 干J h s n 著 的 《 f赖 以 ,存 的隐喻 》 O a of¨on o合 我『 j 上
、
意 象与 隐 喻
意象 是我 占代 荚 巾的 个 币要概 念 ,它 是上 情 意 = 与客 观物 象 存创 造 过程 十 互融 合 的有 机 统 ‘ ,是 “ 我 十 ¨ 体 物 ¨ 融 ”而创 造 出柬 的可感 可 触 的n 体 形象 。词 人选 取 儿个 很 精
妙 的意象 ,就 可 唤起 成者 多 面 的暇 想 。
( ‘ 别扪 农现对丈夫 的离别十 思是李清照前 词的币要内容。如 ¨
《 凰台 } : 忆吹 箫 》 : 香 冷金 猊 ,被 翻 红浪 ,起 来慵 自梳 头 。任 宝
( 《e ah s W ie B 》 )的 …版 为 标忐 。 巾 次 提 M tp m’ e L v y
存疑 的 ,直 接 以 “ ”字 入词 的 就有 t U 之 多 ,更彳 虽 整 愁 丁 篇不 见 愁 ”字 去 字 仃 f都 润 着 愁 的词 。 个 “ ” 一“ ¨ u J 愁 字 是李 词 的上 旋伴 ,观其 愁而 可 其人 生 。根 据愁 情 的不 可将 其词 分 为二 类 : 离刖 十思 之 愁 、伤乔 悲 秋之 愁 和 故同 家 ¨
…之 愁 。
象 与 人 的上 情 感 的混 合 体 ,提升 了诗词 作 出 中的美 和 感染
力 。尽 管它 J: 必然 地 与隐 喻 彳 火,但 通过 意 象彼 此 之 间的 f 不 『 联 系 以及 隐喻 等 办 的 处理 , 能 意 象具 有更 加 丰富 的美 学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试谈李清照词中“愁”的表现艺术
李清照以其深刻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表现了许多关于“愁”的词语,反映出了她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从她的作品中提取出来的“愁”的表现艺术。
1.以物喻情。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用“秋夜思”来喻代思念,而这种“秋”夜的感觉,是凄凉、孤独、寂寞的。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以“江南春,楼台烟雨浓”来代表幸福的场景,而接下来的句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暗示了失落和愁绪。
2. 纪念逝去的美好。
在《如梦令》中,“美人如玉,剪水双双西”这样的句子描述了芳华盛开的人们和美好的时光,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思念美好逝去的人和事,这种对可望不可及的美好的追忆和思念,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很常见。
3. 以典型表现普遍。
《声声慢》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日常愁事的感受,这种情感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4. 用空间、光影等元素表现。
《钗头凤·世情薄》中,李清照用城门倚旧,独行蹁跹的画面,表现出人生的疲惫和孤独。
《瑞鹤仙·晚眺》中,她又用豁然开朗的感觉来表现“愁”是一种空间感觉,而改变环境和心态是解除“愁”的重要途径。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愁情和爱情往往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
愁像一张网,无处不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但愁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反映出那些待续的希望。
李清照写愁的诗句赏析
李清照写愁的诗句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清照写愁的诗句赏析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4分)【参考答案】:(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答出任一点,得2分。
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点绛唇·寂寞深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比较李清照与其 他文学作品中愁 字的异同点
分析李清照词中 愁字对后世文学 作品的影响
探讨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文学价值 与意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THEME TEMPLATE
直接描述愁绪
李清照词中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绘愁绪的形态和感受。 李清照善于运用景物描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衬托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黄昏”、“月夜”等时间节点,表达她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愁绪。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独坐”、“孤灯”等场景,描绘她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李清照的思夫之情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思念,也寓含了对国家、民族的忧思,展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家国之忧
李清照词中愁字 所表达的家国之 忧主题内涵,是 对当时社会动荡、 国破家亡的忧虑 和感慨。
李清照的词中, 愁字常与孤独、 寂寞等情感交织 在一起,反映了 作者对家国命运 的关注国之忧主题内涵, 还体现在对故国、 故土的眷恋和思 念上。
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愁绪和情感
抽象意象:运用抽象的概念或比 喻,表达愁绪的深刻内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物意象:借助人物形象,抒发 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意象, 突出愁绪的复杂和矛盾
节奏与音韵
李清照词中愁字运用平仄和韵律,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愁字的音韵独特,通过押韵和声调变化,营造出婉转悠扬的音韵效果。 李清照善于运用叠词和重复,强化愁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愁字在词中常常与景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借鉴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创作技巧 与表达方式
结合个人生活经 历与情感体验, 感受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现实意义 与人生启示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秋思深处的相思与愁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秋思深处的相思与愁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别情佳作。
全词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揭示了中华民族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展现了她精湛的审美传达技巧。
一、作品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粉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飘零,水独自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三、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杜奕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汉语言一班摘 要:李清照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中浅析易安词中“愁”字意蕴。
并将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大部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探讨研究,最后阐释易安与以往写“愁”诗人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李清照;愁;南渡前后;李清照生活、情感经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72-0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为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所作的《易安集》、《漱玉集》等也被世人流传至今。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因为她幼时深处闺中,家教良好,嫁与赵明诚后也是琴瑟和鸣,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中自然风光多妩媚娇娆,离别相思多一些闺中情思。
而后期因为金兵南下,汉人士族在靖康之耻后纷纷南渡。
然而她和丈夫仓皇南渡避患,丈夫也早早离她而去了。
在她经历过家国灭亡、政治诡谲,以及个人再嫁受骗,家财被盗之后,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中更多充满了凄苦悲凉,伤时感怀,怀念过往,怀乡悼国的情感。
因此,建炎南渡不仅给李清照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由此将她的词作品评分别成了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研究。
一、从南渡前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南宋前的李清照是涉世未深的闺阁少女,家教良好学识丰厚,年少成名。
而后又遇到了与她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丈夫,嫁人前后,她的词作也可以分为两小部分。
1、未婚少女的“愁绪”体现李清照未嫁之前便可看出她的家世底蕴对她文学素养熏陶已久,也是基于她幼时不曾体味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才有了她前期娇俏活泼,清丽婉约的《如梦令》二首。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
—
—
织, 形成 了李 清照“ 剪不断 , 理还乱” 的复杂的情 感世界 , 由此 唱出了许多爱情的绝 唱 : “ 小院闲窗春 色深 , 帘未卷影沉沉 。 重 倚楼无语理瑶 琴 。远 岫 出云催薄暮 , 细风 吹雨弄轻 阴。梨花欲 谢恐难 禁。” ——《 浣溪沙》 这首词 以极其 含蓄 的笔法写 出了对丈夫 绵绵 的深 情, “ 在 春色深 ” 的晚春 , 人“ 词 倚楼无语 ” 理 瑶琴” 以“ 来 排遣 心 中的相 思 , 山的云 , 远 在氤 蕴 的春天 , 风雨 吹 被 弄, 词人想到 : 娇艳 的梨花恐怕禁不住要凋谢 了 ! 点点愁 绪在字 里行间弥漫 开来 , 这首 词将李 清照 的细腻 、 温婉 动人地刻画了出来 。 三、 国家民族 的忧虑之愁 对李清照伟 大人格和她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认识 , 除 了要对她的情愁作论述外 , 还要讨论到她对社稷 、 国家的 忧虑之愁。 李清照南渡后 的词和前期相 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 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 遇 , 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 , 因而她 的词作 一变早 年的清丽 、 明快 , 而充 满 了凄 凉 、 低沉 之音 , 主要 是抒发伤 时念 旧和怀乡悼亡 的 情感 。在流离 生活 中她 常常思念 中原故 乡 ,空 梦长安 , “ 认取长安道” 流露出她对失陷 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 对 国家 民族 的忧心贯穿 了李清照的后半生 的词作 。 她收集 的文物汗牛充栋 , 她学 富五车 , 词动京华 , 由于国 破, 一代 才女报 国无 门, 情无 所托 , 无所专 , 人看她 学 别 如 同怪 异 , 这个世界 上没有一 个人能读 懂她 的心 , 她茫 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 中, 出了浓缩她一生 吟 和全身心痛 楚 的,也 确立 了她 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 位 的 《 声声慢 》 :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 时 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雁过 也, 正伤心 , 却是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 有谁 堪摘 ?守着窗儿 , 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 细雨 , 独 到 黄昏, 点点 滴滴。这次第 , 怎一 个愁字 了得 ! ” 李清照 以极 寻常浅 白的语言 , 描写 了丈夫去世后 的 生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 自然地流露 出时光难挨 的无奈 极 之感 , 点点滴滴 的秋雨 , 其凄凉 的境况 , 引起 了作者复杂 的感伤情 绪 。词人 的悼亡之悲 、 旧之 哀 , 寓沦落之 怀 寄 苦 、 国之痛 、 家 故土之 思 , 哪里 一个 “ ” 能概括 得 了 愁 字 呢?词意隽永有 味, 真切感人。她将 自己一生的痛 和愁 , 浓缩进了《 声声慢》 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企 中, 及 的地位 。 由天真少女 到幸福女人再到愁绪交集的老 她 妪, 其问太多的时世变换 , 太多的人生离合 , 太多的追求 和太多 的失落 , 最终都 在这个 “ 字 中结束。 愁” 从前期 的“ 自飘零水 自流 。 花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愁” , 到后 期的 “ 今憔悴 , 如 怕见 夜问 出去” 李清 照词始终 以 , 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 怀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 易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要分析了李清照在其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绪。
引论部分着重分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与其他词人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差别与原因;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个人生活、国事变迁所表现的感情与沉痛从而揭示其词中所表现出的“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
结尾,补充说明透过李清照词中的愁,我们看到了什么和应该欣赏的方向。
关键词:闺愁、离愁、闲愁、家愁、国愁引论:李清照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她能书会画,文学方面诗、词、散文兼长,但以词尤工。
李清照的词主要内容是抒写她个人的生活与情怀,可以说是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的诗的记录。
由于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主要是表现其作为一个少女少妇的生活,表现其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词的基调是开朗、欢乐的,但闺愁闲怨也时有流露。
在许多词家把“诗言志,词言情”的文学理念十分推崇的当时,抒写闺愁闲怨的词并不少(尤见“花间”、“婉约”),但都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出之。
李清照的词却是女性思想感情的自我表现,因此对女性的感受抒发得更加细腻、深切,也更动人。
词是最富女性美的一种文体,李清照作为一位词坛奇女子、闺中伟丈夫,是把词的美发挥到极致的高手之一。
她在词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抒情主体意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但她的词与同时代其他爱国词人所表现出的悲愤、愁苦或慷慨激昂又有所不同。
她不是一个人站出来历数时代的不幸、社会的痛苦,民生的愁怨,而是以自己做为抒写的主体,在自己凄凉的身世中,包含了国破家亡的深愁与悲歌,因此,李清照的词更具有超时空的感人魅力。
当然,李清照词的内容绝非“一个‘愁’字了得”,而她的词中的“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手法都与其他词家有所不同。
下面就李清照在其词中所表现出的愁及表现这愁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作以浅要分析。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离愁、闲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在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书香门第,祖籍山东济南。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亲王氏,知书识礼,工于词翰。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自少便有诗名。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在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历史名城济南度过的。
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优美环境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使得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细腻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艺术、关注国事、多愁善感等。
因此,少女时代李清照的词多能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中,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她那时生活的很好写照。
但是,这时“愁”对她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东西。
如果说有的话,也只能说是那种为赋新词强登楼之愁。
也只能是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的天真少女的青春萌动的朦胧之愁。
十八岁那年,李清照结束了他纯真的少女生活,与比她大三岁的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刻词。
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
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
这在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能遇到志趣相投、情意相和的对象,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幸运的。
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和苦闷。
思恋之中,自然不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诸笔端。
表现爱情生活是李清照前期词最重要的内容。
她深于情,专于情,而且勇于在作品中表露爱情。
她吟风咏月,是为了爱情;伤离惜别,也是为了爱情;征鸿过雁引起他的怀恋,春花秋月惹动她的相思。
因此,这期间她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离愁”、“闲愁”即闺中之愁。
所谓“闲愁”者,闲极无事而生愁也。
而李清照之所谓“闲愁”无不因相思而生,实则是串串闺中离愁。
我们来看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上阙,写一个“思”字。
起句领起全篇,景物描写由户外到户内,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既刻画周围景色,又烘托词人情怀,它使词在开始就显示出特有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接下五句,以“独上”暗逗离情,以“雁足传情”之典,轻启惦念之情。
下阙,重写一个“愁”字。
换头一句,即景比兴,过渡到纯抒情怀,直吐胸臆,尤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组四字对句,结构工整,表现手法巧妙,真是“语言飘逸,令人省目”(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
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则将思念之情深化为离别的愁情;同时又把这种相思与离愁一而二,二而一的进行分合,以见出夫妻二人的两心相印、爱情之笃。
此愁不仅见于此,而且见于彼。
象这样由己推彼,设想心爱的人也孤单凄苦的词章,还见于《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深挚的感情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丈夫的依恋与信任,对美满婚姻的珍视,对爱情的珍视。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首也是写离愁。
它截取了别前别后两个横断面,加以深入开掘,把沉挚、凝重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愁,写得婉曲、典雅,又不失语言的平易、畅白。
作者以自身——一位文静、深情而又心灵细腻的少妇作为抒情主人公,写自己的离怀。
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到周围环境和物品上,虽未直吐胸臆,但人物心中的离愁却不待言说。
这里所有的情慵意懒,都是因为“生怕离怀别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为什么呢?留给读者自己想象去。
笔法极为曲折。
而别后的情景更加冷清孤寂,词人所有的愁苦、期盼都铭刻进了“凝眸处”的那“一段新愁”里。
写离愁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主旋律。
愈是志趣投契、情如胶漆,离别之苦就愈甚。
然而丈夫经常宦途奔走,远别长离使多情的词人饱受别离之苦。
再加书信不便,音讯杳然,更使词人心灵上产生凝重的离思。
急于宣泄的离愁就形成了一篇篇感情浓郁的诗篇。
《醉花吟》(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以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的黄花比拟人的消瘦,更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形象;用消瘦表明长时间的痛苦的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愈深,不说破愁而愁愈长。
作为一位知识女性、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里展示出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女性所规定的伦理教条。
她主观上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但客观上却具有了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作为表现思妇闺中寂寞愁苦的诗词古已有之,从《诗经》到宋词,可说比比皆是,然而这些诗词都是由男性来代言,于是乎就成了“乐而不淫”,而一旦出自女性之手,却成了“闾巷荒淫之语”(王灼《碧鸡漫志》)。
其实这正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以女性之手,写女性之心;基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从个人肺腑自然流出,体现健康深挚的伉俪之情;率真、诚挚、热情、凝重、深婉。
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家愁、国愁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是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她)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的;而社会的变化又总是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身上得以体现——它不是,也不可能是虚无的。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就深深地打上了两宋社会变迁的烙印。
从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长期颠沛流离。
时代的动乱使她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作。
这些词中表现的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愁,也不再仅是离愁别绪的闺中之愁,而是家愁、国愁。
她从北方流亡到南方,但总是忘不了沦陷于金的故乡。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说:“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种深沉的家国之痛、凄凉的身世之感,悲哀缠绵的情绪、愁苦深沉的感伤情调是李清照后期词的突出特点。
最有代表性的是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十分生动的表现出一个身经国破家亡悲惨生活的孤苦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时分的真实的生活感受。
全词就写长久郁积心中的一个“愁”字。
秋天的黄昏,秋雁、秋菊、秋桐、秋雨、秋风,无不触动词人的愁绪。
词人选用了这些古典诗词里常用的物象,使人们容易理解,恰当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又将这些常见的物象给予不同寻常的描绘,赋予它们以特别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它们具有独特的格调。
最后词人还将这些物象做了匠心的安排:写寒冷,出之以淡酒难敌;写过雁,说它是旧时相识;写菊花堆积,则责怪无人采摘;写梧桐细雨,则伴以孤独倚窗凝望的痴人。
从而,物象与感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它们更有力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
词写词人一个黄昏的悲情愁绪,虽只是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心境,但它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
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逃跑卖国,使无数百姓遭受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苦难。
李清照就是这千千万万受难者之一。
她的词中所表现的个人的深愁惨痛,也正是南渡时期许多背井离乡的人的共同感受。
因此,她的这些词就具有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李清照这种由个人生活的今昔之感所引起的深愁,是一个身经丧乱而具有爱国心的人所必然有的感情。
她在词里虽然没有象在诗里那样表现出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没有“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万般感慨;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浩然之气,但是,这正是因为她对词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的原因。
她主张“词别是一家”,强调音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这就使得她的词永远是抒情的。
当面对没有希望、没有光明,只有苦难的流亡生活时,词人的笔会是多么的沉重,流淌出来的文字又怎会不充满了愁苦呢?纵然是自然界里春光明媚,又怎能燃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活泼生趣呢?当然也不会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少妇时代的绵绵闺愁了。
通过李清照于绍兴五年(1135)春作的《武陵春》我们或许可知一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里的“日晚倦梳头”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语意是相同的,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其深浅自然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