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线教学设计

5.1.2 垂线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感知、思考、归纳和抽象,形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在理解上较为容易,因此在本教案的内容安排上,尝试利用“发现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特征猜想结论,通过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究得出垂线和垂线段的有关性质。

二、教材分析

《垂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内容,包括垂直概念、垂线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垂直、垂线的两个性质和点到直线距离等知识。它是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点、线、角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向学生参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其学习方式和研究方法,对今后认识图形、形成空间观念起到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今后要学习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物理的领域也不缺少垂线性质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习过垂线,对垂线图形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也了解了垂直的一些简单性质,但对垂线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没对垂线给出严格的几何定义,也没对垂线的性质作深入的探讨。学生在七年级第三章学习了基本的图形点、线、角,这使学生学习垂线有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几何的时间太短,理论性的证明往往使他们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根据教材的特

点,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性,尝试数学家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会使学生充满极大的乐趣去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的效果将会很好。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垂线的定义,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

难点: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

教学手段:利用相交线模型和图片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八、教学过程设计

⒈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⑴展示广州亚运会金牌榜,介绍中国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的辉煌表现,同时介绍中国跳水队在本次亚运会上包揽了跳水的所有金牌。

出示中国跳水队员和国外跳水队员入水前的精彩图片。

我们用直线a 表示水平线,用另一条直线b 表示运动员入水时人体所在的直线。 中国选手

外国选手 外国选手

如图(3),直线a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垂线。

设计意图:以实际生活中实例引出本章内容,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利用相交线模型引入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教师出示相交线模型,如图5.1-4,其中固定一个木条a,转动另一个木条b,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交角 在不停的变化,这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它们的交角等于0

90的情况,这时我们说a与b互相垂直,这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记作:a⊥b,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5.1-5,可记作:AB⊥CD,垂足是O。

图5.1-5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垂足是相交的一种情形,使学生对垂直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引入相关的概念。同时通过教师对图像的描述,使学生逐步学习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像的语句。

⒉认识生活中的垂线

教师指出,生活中有大量的相互垂直的直线,如下图,你能说出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线的吗?

你能再举出其他例子吗?

例如:(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找出图中相互垂直的直线,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发言,举例,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垂线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问题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问题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问题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学生讨论,探究,动手尝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师巡视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画出相互垂直的直线,同时对这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能否想到两种情况,这是个关键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过一点,这个点在什么位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过一点包括两种情况:⑴点在直线外,⑵点在直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讨论、探究,找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使学生手脑结合,加深印象。

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两种情况。

⒋巩固应用

教材第5页练习第1,2题。

教师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完成,对于第1题,教师应当注意让学生规范口述过程,第2题可安排学生板演,通过板演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注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过一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有些学生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所以应当加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解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垂线段的定义理解,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过一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其实就是画线段所在直线的垂线,这一点向学生讲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⒌小结与作业

小结:谈谈你对垂线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