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物权概述
物权法讲义课件

第二,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的特定性和义务主体的不特定性。
第三,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四,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有体物、特定物和独立物。 2、孳息:孳息与原物相对。所谓孳息是指财产上产生的收益。孳息分 为两种: (1)天然孳息,是指原物因自然规律产生的,或者按照物的用法而收 获的物。
案例分析:
1995年10月31日,被告为装修富利达地下商贸城,与原告汇通支 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汇通支行分别借给富利达公司人民币 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双方同时 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利达公司以其对富利达地下商贸城拥 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汇通支行于签 约当日分三次向富利达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 贷款。这笔借款到期后,汇通支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 56260元和 美元11 24884元。至1997年9月20日,富利达公司欠汇通支行借款本 金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利息人民币1 726 1283元、美元 146 86028元。汇通支行因此提起诉讼。
案例: 单项选择题
1、甲有4匹马要卖掉,便对乙说:“你先牵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 你就买下,价款5 000元。”乙牵回了4匹马,未付款。设马在试用期 生下了一匹小马,该小马应归谁所有?( )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或乙 2、下列物权的保护方法不能以自力救济的方式行使的是( )。 A.排除妨碍请求权 B.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C.返还原物请求权 D.消除危险请求权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 )。 A.建造房屋 B.接受赠与 C.买卖合同 D.生产
如王某愿意要可以卖给王某。而王某则认为,厢房虽然是林某盖的,
高教社马工程民法学(第二版)上册教学课件02-01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权利主体不同
权利内容不同
权利的存续期限不同
《民法学》
第一节 物权概述
第二编 第一章
(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对他物权的区分
用 益 物 权 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 担 保 物 权 是指为了确保债务的履行而对他人提供担保的物或权利的价值所
不动产物权一般以登记为公示方式 动产则以交付(占有)为物权变动公示方式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动产、不动产之外其他权利的物权变动公示方式
《民法学》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编 第一章
(二) 公信原则
公信原则
是指基于通过法定的公示方法所公示出来的权利状态,相对 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其为真实的权利状态,并与登记权利人 进行了交易,对这种信赖法律就应当予以保护。
《民法学》
第三节 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 第一章
财产毁损之后,如果经过修补仍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受害人可以额外要 求补偿。因此,恢复原状可以与损害赔偿并存。
如果财产造成毁损之后,在经济上可以利用,并且权利人可以继续利用,则行 为人应当采取措施以恢复财产的原状,但如果财产已经造成了灭失或者无法恢复原 状,或者恢复原状费用过高,则不能采取恢复原状的方法。
《民法学》
本编教学重点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变动、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本编教学难点
物权法的特征、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质 权、留置权。
《民法学》
第二编 物权 第一章 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民法学》
第一节 物权概述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保护
《民法学》
第一节 物权概述
物权法03版概述.

民事法律 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物权关系 所有权关 系 他物权关 系
债的关系
身份关系
人格关系 精神性人 格权 物质性人 格权
合同关系
配偶关系 亲子、收 养 继承关系
的需要
四、我国物权法的发展沿革
(一)中国古代物权法
(二)中国近代物权法
1.《大清民律草案》
2.《民律第二草案》
3.《中华民国民法》
(三)中国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1978年以前 2.1987年以后 1986年《民法通则》、1995年《担保法》、2007年《物 权法》。
五、物权法的宪法基础 台湾地区‚宪法‛第15条规定:‚人民的财产权应 予保障。‛大法官解释:‚‘宪法’第15条关于人民财
念的界定已经非常科学。
《物权法》第2条第3款:‚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
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
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物权,指直接支配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王泽鉴) 二、物权的特征 (一)物权的对世性 (二)物权的支配性 (三)物权的特定性 (四)物权的绝对性 (五)物权的排他性
第一,他指责草案对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实行平等保 护,违反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二,指责草案奴隶般抄袭资产
阶级的法律;第三,指责草案与中华民国‚六法全书‛没有
区别;第四,指责草案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
最后认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它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国家的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由
居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的,同时对属于不同市场 主体的财产给予平等保护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一 条基本原则。因此,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对国家财 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是一个统一的有机
物权法重点整理

物权法整理目录第一章:物权概述第二章:物权的特征第三章:物权的效力第四章:物权法的原则第五章:物权变动理论第六章:所有权概说第七章:不动产所有权第八章:动产所有权第九章:共有第十章:用益物权第十一章:担保物权第十二章:占有第一章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对物的权利,即法律将某物归属于某特定主体,由其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对此支配领域侵害或干预的权利。
二、物权的性质(一)归属性物权的归属性是指特定物归属于特定的权利主体,物权归根结底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权利(二)支配性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2、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三)排他性1、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享受其利益的绝对性权利(绝对性、对世性);2、物权是权利人排他性地享受特定物的利益的权利(独占性、排他性);3、物权是具有物上请求性、追及性及公示性的权利.三、物权的体系(一)《物权法》(2007年)1、所有权: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2、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3、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4、占有第二章物权的特征一、物权与债权相区别的特征1.物权--支配权: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而享有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无须借助他人的意思即可行使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
债权--请求权: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权利人利益须借助义务人行为--履行间接实现。
如买受人与出卖人相互借助取得标的物或价款的权利。
2.物权--绝对权:物权义务主体为不特定的一切人。
(对世权)权利人实现其目的时就可排斥任何第三人。
因此,物权生效须:(1)以登记或交付公示让第三人知晓为要件;(2)标的物特定化;(3)行为人有处分权。
债权--相对权: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相对人请求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对人权)“特定债权人得向特定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法律关系.”对第三人不产生排他性效力。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物”成为物权客体的条件或要求
物权的客体为物,但并非任何物均可构成物权的客体。作为物权 客体的物通常是指:
有体物 特定物 独立物
一、物权的客体原则上须为“有体物” 1、“有体物”为法律概念,自然界的物并非都能成为法律意义上 的物。
非人格性 民法上的“有体物”要求具备 可控性
效用性
问:在民法上,人体器官是物吗?日月星辰是物吗?
要点提示:
物权法关于物的独立性的确定,具有人为的或观念的色彩!
何谓“一个完整的物”?
单一物:在客观形态上能够独自成一体的物 “一物”的法律形态
上
合成物:由数个单一物合成为一整体,法律上或交易观念
视其为一物。如手机、汽车、电脑、一双鞋、一双 袜子、嵌有宝石的项链或戒指等
集合物:由多个单一物或合成物聚合而成,法律上或交易观念
以 上视其为一物。如一群羊、以企业整体财产作为担保 物等。组成集合物的各个物本身具有独立性,集合 后又具有某种整体的经济效用和交易价值。
总结提示: A\物权的客体须为独立存在的“一物”,旨在保障对财产的正常使用和 支
配,同时避免交易的复杂和困难;
B\“物的一部分”通常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例如一间房屋的门窗、一
与债权的比较: (1)债权为最典型的相对权。在债权关系中,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特 定的,债权的效力只能及于特定的人——债权只能对特定的债务人产生 约束力,债权人原则上只能对特定的债务人主张其权利,而不能对第三 人主张权利。 (2)物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第三人,故物权可能被任何第三人所侵 害,任何第三人均有可能成为物权诉讼的被告;债权的义务人为特定的 债务人,故债权原则上只能被债务人侵害,通常情况下,只有债务人才 能成为债权诉讼中的被告。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经济法课件第二章所有权一般原理分解

2、按份共有的效力。 (1)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A、应有部分及其处分. 共有人有要求分出、转让、抛弃自己的应
有部分或在自己应有部分的权利设定负担
的权利。
2018/7/30 23
B、
共有物的利用关系. 各共有人无论应有部分的多少,各共有 人对于 共有物 之全部 均享有 使用受 益 权.
2、特征。
(1)共同共有之发生以数人之间存在
共同关系为前提. 共同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之人因共 同目的而结合,称为共同共有基础的法 律关系. 共同关系可能是基于法律规定的,也可 能是基于合同约定的。
2018/7/30 15
(2)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
(3)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全部享有
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对外承
担连带责任.
2018/7/30
16
3、共同共有的效力 (1)共同共有人间的内部关系.
A 、各共有人之权利及于共同共有物全
部. B 、在共同共有关系中,各共有人不得 请求分割共有物. C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物的占有、使用、 收益、处分权的行使,应当得到全体共 有人的同意.
9
第二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所有权的主体
2018/7/30
10
一、所有权主体的概念
所有权主体,是指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
的参加者或当事人。 权利主体,对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的人, 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有
பைடு நூலகம்
权人
义务主体,是除了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
单位或个人。——非所有人
2018/7/30 11
应按照约定确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 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 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例如,甲乙共同出资(6W+4W)购买 了一辆客车进行营运,二人可以约定各 自享有的份额。如甲乙没有约定或者约 定不明确的,《物权法》规定,按照出 资额确定各自享有的份额,不能确定出 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32_第二章--物权概述课件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视频资料:这是谁的房子 一、物权保护方法的分类 1、自力保护与公力保护 2、宪法保护、民事保护、行政保护和刑事
保护
28
二、物权民事保护方法——物权请求权 (一)物权请求权的含义: 1、狭义:物权权利人之物被侵害或可能遭
受侵害时有权请求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 防止侵害的权利。 2、广义:还包括物之占有人的占有保护请 求权。(第十六章要具体讲)
30
三、物权保护之诉讼时效(理论有争议)
1、物权保护之诉讼时效的后果: 胜诉权?抗辩权? 2、物权保护不应受诉讼时效拘束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应仅限于债权保护
31
本章重点:
一、讨论与思考作业:P11 二、重点问题: 1、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2、物权客体的范围、特征与分类 3、物权效力的种类及其含义或限制 4、物权的法定类型与学理分类 5、物权请求权的含义与种类
权客体。
10
(三)物的分类:
1、动产与不动产 这是民法上关于物的最基本的划分。 2、主物与从物 主物与从物的区分,是先确定从物,从物之外皆为
主物。 3、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融通物是指可以作为交易标的的物。 不融通物是指不能作为交易标的的物
11
4、代替物与不代替物 代替物是指可以依同品种、同质量、同数量的物相
属于“绝对权”。 5.排他性。这是物权在效力方面的特性。
4
第二节 物权法律关系
一、物权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指物权主体之间对特定主体支配的物所
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 客体三要素。
5
二、物权法律关系主体
1、概念:即物权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和义务人。 2、特征: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3、种类(以所有权为视角): (1)国家:矿藏、水流、海域 、城市土地 、无线
物权法律制度--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二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二篇第二章讲义1物权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可考点比较多,主要是对教材内容概念、特征的直接考核,题目相对简单,注意全面复习。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6分左右。
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的概念和分类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并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实体。
物的法律特征:客观物质性;可支配性;可使用性;特定性;独立性。
1.动产与不动产(1)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移动后不至于损害其价值的物。
如:桌、椅、板凳等。
(2)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后有损其价值的物。
如:土地、房屋等。
提示:动产与不动产划分的法律意义在于: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登记为要件;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以实际交付为要件。
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动产纠纷的管辖则不受此限制。
2.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1)流通物是指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
如:衣服、电视机等。
(2)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定限制的物。
如:黄金、白银等。
(3)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明令禁止流通的物。
如:假冒伪劣商品、淫秽物品、毒品等。
3.特定物与种类物(1)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其他物替代的物。
如:故宫、长城等;还包括在法律上特定化的物,如,已经被购买人特定化的汽车、字画。
(2)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和同样经济意义并可以用度量衡计算的可替代之物。
如:同种粮食。
【例题·多选题】根据法律规定,特定物转让()。
(2010年)A.可以物的交付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B.只能以占有移转的时间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C.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D.可以按照当事人的约定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E.须以登记来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答疑编号6492220101]『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特定物的转让。
教案 第二章 物权法

第二章物权法教学要求1.明确物权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了解物权法的一般理论;3.掌握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占有等相关法律规定。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安排7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权法的一般理论一、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民事财产权利中,物权为静态的财产归属关系的内容,而债权为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的内容。
物权是债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债权的目的和结果。
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1.对世性2.支配性3.排他性(二)物权的客体物权的客体,是指物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权的客体为物。
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物质客体。
(三)物权的效力1.物权的排他效力2.物权的优先效力3.物权的排除妨碍效力4.物权的追及效力(四)物权的种类与保护1.物权的种类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或依其意志擅自改变。
《物权法》确定的物权类型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大类,同时还设专章规定了占有。
2.物权的保护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二、物权法概述(一)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调整物的归属以及物的占有、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2.物权法定原则3.公示公信原则4.遵守社会公德原则二、物权的变动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从权利人的角度而言,物权的变动即物权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变动主要有三种原因,即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以及其他物权变动。
第二节所有权一、所有权概述(一)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1.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又称自物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所有权的特征(1)自权性。
第二章物权概述

•思考:是否应将“排他”纳入物权的定义之 中? •思考:物权的排他性是物权的效力还是特征?
我国《物权法》第2条第3款规定:“本法 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 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 物权和担保物权。”
(1)物权为财产权利。 (2)物权的主体为“权利人”。 (3)物权的客体为特定的物。 •原则上是指特定物、独立物和有体物,主要 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4)物权为对物的直接支配权。 •物权形式上表现为一种人对物的关系,实质 上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二、物权与债权
(一)二者的联系
1.物权和债权都是民法中最基本的财产权。
2.物权往往是债权成立的前提,又往往是 债权运动的结果。
3.债权人在处分其权利时,其地位与物权 人的处分权一致。
(二)二者的区别
1.权利性质不同。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 请求权。
2.权利客体不同。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 债权的客体为给付。
三、物权与知识产权
(一)二者的共性 1.二者皆为静态性的财产权利。 2.二者均为绝对权、对世权。 3.二者都具有排他性。 (二)二者的区别 1.客体不同。 2.权利内容不同。 •物权的内容为单纯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中除 商标权外,其他均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 重内容。
3.取得的过程不同。
2.物权优先于债权的例外情形。
(1)“买卖不破租赁”。
•[例]甲有一幢房屋,于2008年10月1日出租 给乙,租期5年。2009年5月1日,甲将房屋 卖与丙,并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后丙手持 房产证要求乙搬出,乙不允,遂起纠纷。问: 丙能否要求乙搬出房屋?
物权一般原理

物权一般原理物权是指个人对特定物品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力的法律关系。
它是民法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权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内容要件以及限制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权一般原理。
一、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是指个人对于特定物品所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力。
所谓自由支配是指物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使用、转让、抵押或者让与等行为,而无需受到不当干涉。
这种权力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的,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限制。
二、物权的产生方式1. 自然原始方式:即通过占有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当个人以自己的劳动或经费进行物品的创造或发现时,会自然地获得对其的所有权。
例如个人通过种植庄稼、养殖动物或者开采矿产等方式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2. 法定方式:即通过法律的规定获得对物的所有权。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对于物权的产生和转移有着详细的规定。
例如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双方达成合同的约定时,会根据合同内容来确认物权的归属问题。
三、物权的内容要件要使一个权利被认定为物权,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的客体性:即物权的客体必须是一个具体的物品,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物品,也可以是虚拟存在的物品,如知识产权等。
2. 物的拥有:物权人必须对物拥有占有状态,即实际控制这个物品,并且有能力支配它。
3. 个人对物的无限制支配权:物权人对物品享有无限制的支配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使用、转让、抵押或者让与等行为。
4. 社会尊重:物权的行使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须在法律和道德准则的框架内进行。
四、物权的限制物权也不是绝对的,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限制:法律对物权的行使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根据环保法的规定,个人在行使物权时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公序良俗限制:物权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民法典第二编物权概述导言:物权是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们对物品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在民法典第二编中,对物权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法典第二编中的物权概念、种类、取得、内容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物权知识。
一、物权的概念和主要特征1.1 物权的定义和特点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且其他人必须尊重并承认。
物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绝对性:权利人的物权一经建立即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的侵害或干扰;2) 继承性:物权可以继承给继承人,继承人可以享受权利人的物权;3) 不可分割性:权利人的物权不可分割,每个物权只能对应一个权利人。
1.2 物权的基本要素民法典规定,物权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 主体:包括权利人和义务人。
权利人是享有物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义务人是承担相应义务的主体,通常是非权利人。
2) 客体:是物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不动产或动产等。
3) 内容:是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二、物权的种类和获取方式2.1 物权的种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可以分为主权利和附属权利两种。
1) 主权利:权利人有关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所有权:权利人对物享有最完备的权利,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
- 用益物权:权利人对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不包括占有和处分权利。
- 担保物权:权利人将自己的债权担保给债务人,债务人将财产作为担保物给予权利人,以确保债权的履行。
2) 附属权利:附属权利是主权利的一部分,包括地役权、担保物权和其他附属权利。
2.2 物权的获取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权的获取可以通过占有、约定、法律规定和法院判决等途径实现。
1) 占有:在符合法定要求的情况下,具备占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占有方式获取物权。
《物权概述》课件

物权变动的客体
物权变动的原因
物权变动的公示
01
02
03
04
指物权变动中的权利人和义务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指物权变动所涉及的标的物,必须具有合法性和特定性。
指引起物权变动的事实和法律行为,如买卖、赠与、继承等。
指物权变动必须经过登记或交付的法定程序,以使公众了解物权的变动情况。
指物权变动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指物权变动对第三人的影响,如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的处分行为对其他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外部效力
内部效力
04
物权的消灭
物权消灭的概念
物权的消灭是指物权本身不存在了,即物权的客体已经不存在或者物权的权利人在事实上和法律上都不能再享有该物权。
《物权概述》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CATALOGUE
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的法律保护物权的变动物权的消灭物权的限制
01
物权的基本概念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领、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财产权利。
物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对世性的特征,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其标的物的权利。
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保护的绝对性、内容以自由利用为目的、具有弹力性等特征。
权利人的权利丧失
当物权消灭时,权利人丧失了其享有的权利。例如,当房屋的所有权被抛弃或因混同而归于一人时,原权利人丧失了该房屋的所有权。
义务人的义务解除
当物权消灭时,与该物权相关的义务人的义务也相应解除。例如,当一项土地使用权因混同而归于一人时,其他共有人对该土地的义务相应解除。
05
物权的限制
私法上的限制是指物权人之外的其他民事主体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对物权进行的限制。
法硕 民法 第二篇 物权

法硕民法第二篇物权第二篇物权第8章物权的一般原理考试大纲第八章物权的一般原理第一节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二、物权的特征三、物权的种类简述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的概念物权法-2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的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物的并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其含义为物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也就是物权以直接支配标的物为内容。
所谓直接,是指物权人对标的物的支配无须他人意思或行为的介入便可实现。
所谓支配,是指权利主体的意思,对物加以管领处理。
物权时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
该特定物可以是权利人合法所有的自有物,也可以是权利人根据法律、合同所支配的特人的物。
物权标的物在内容、范围均需确定,否则,将因物的归属不明、利用无度而导致社会生活陷于混乱。
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的效力。
物权人的就特定物为独立支配从而享受利益,而无需他人积极配合,也当然排除他人干涉。
物权的特征有【物权与债权的区别】简答题2008年在权利性质上,物权时支配权,债权是一种请求权。
物权以物为支配对象,包括对物的全面支配和限定支配。
权利人无需借助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并通过对标的物的直接管领、支配实现自己的利益。
对物的进行支配,不是物权人的目的而是物权人的手段,物权人的目的在于通过支配而取得物之利益。
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
物权的义务主体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故又称为对世权;而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主体(债务人)主张权利。
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债权的客体则不限于物。
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溯及力,还具有排他性。
而债权没有这些效力。
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上时,物权具有优先与债权的效力,物权人得优先行使其权利,是为物权的优先力。
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流向何处,权利人均的追击与物的所在行使权利,是为物权的溯及力。
第一二章物权的概述PPT课件

1994年,甲将自己所有的一间房屋租给 乙居住,租期3年。租期届满,乙继续居 住,并按时缴纳租金。1998年,乙出差 两周,在此期间,甲决定以15万元的价 格将该房出售给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乙归来时,丙即要求乙搬走。下列表述 正确的是:( )
A、甲丙买卖有效,乙应搬出该房 B、甲丙买卖有效,但乙有权继续居住 C、甲丙买卖无效,丙不能取得所有权 D、甲丙买卖无效,但丙可以取得所有权
16
▪ “买卖击破租赁”这一规则导致租赁关系极 不稳定,尤其是房屋租赁中,承租人往往 经济比较困难,对其更需特别予以保护。 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居住为人生之基 本需要,屋价高昂,购买不易,承租人多 属经济上弱者,实有特别保护之必要。”。 随着立法上确立“买卖不破租赁”规则, 租赁权遂有物权化之趋势,租赁权本属债 权,但法律赋予租赁权具有物权之对抗效 力,使承租人对于取得租赁物所有权或者 其它物权之人,仍可主张租赁权之继续存 在。
债权之物权化
租赁权的物权化
“预告登记” 使债权具有 对抗第三人
的效力
某些特殊债权 具有实现上 的优先效力
14
2.特定领域的债权之物权化与物权之 债权化。
物权之债权化
有些不具有对抗效 力的物权与债权 没有实质差异
善意取得制度的 普遍承认,阻滞了
物权的效力.
15
根据民法理论,债权为相对权,本 身并无排他之效力,债权人仅得对 债务人主张权利,并无对第三人主 张权利。根据这个原则,如果出租 人在租赁期间将租赁物的所有权转 让给第三人,那么基于债的相对性 理论以及物权的优先性原则,租赁 合同对新所有权人并无约束力,新 所有权人应可以向承租人请求返还 租赁物,承租人不得以租赁合同而 提起抗辩,这就是所谓的“买卖击 破租赁”。
物权的基本原理

物权的基本原理一、物的分类(一)不动产和动产1.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虽能移动但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
包括土地、海域以及地上或海上定着物,如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林木、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2.动产,是指能够移动且不因移动损害其价值的物。
包括机动车、自行车等。
(二)原物和孳息1.原物,是指能够产生收益的物。
2.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生的物或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1)天然孳息,是指果实、物的出产物及按照物之使用方法所获得的出产物。
天然孳息的归属分三步确定:①有约从约②无约归所有权人③有用益物权人的归用益物权人。
(2)法定孳息,是指利息、租金以及其他因民事法律关系而获得的收益。
法定孳息的归属分两步确定;①有约从约②无约或约定不明的,依交易习惯。
(三)主物和从物从物的构成要件有三:1.非主物的构成成分。
轮胎属于汽车的构成部分,房门属于房屋的构成部分。
因此,轮胎对于汽车,房门对于房屋均不属于从物。
2.须辅助主物的使用。
一般住宅小区中的车位和房屋,二者之间不存在辅助作用,不属于主物和从物的关系。
3.须与主物同属一人。
(四)货币,占有即所有。
(五)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
具有如下特征:1.它在法律上具有可支配性和排他性。
2.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经济价值。
属于权利人通过合法劳动取得,具有可交换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游戏中的装备可以交易和转让。
3.虽然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它们在网络空间中也具有一定的“有形”存在。
二、物权的三大效力(一)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不论其标的物辗转至何人之手,权利人均可以追及标的物之所在,并直接行使权利;只要在最后占有人处发现自己的物,即可予以取回。
(二)排他效力,是指同一物上不得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即一物一权,或两个内容相冲突的他物权。
(三)优先效力,是指同一物上之存在数个互相冲突的权利时,效力较强的权利排斥效力较弱的权利而率先获得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折衷说” 折衷上述两种学说而,消极方面是人对人的关系。
三、物权的特征 (一)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 1、物权是一种支配权 一方面,物权的权利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直接 依法占有、使用其物,或采取其他的支配方式。 任何人非经权利人的同意,不得侵害其权利或加 以干涉。 另一方面,物权人对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独立进 行支配,无须得到他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借助于 任何人的行为便可以实现。 2、物权是以物为支配对象的
第二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 物权概述 物权的分类 物权的客体 物权的效力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物权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物权的产生,充分理解, 把握物权的概念和特征,分清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重点难点:物权的概念,物权的特征,物权与债 权的区别 。
一、物权的产生 物权是一定社会的财产所有和利用关系的法律表现形 式。人类出现了财产私有制,物权概念便随之产生。 为什么会产生物权? 一是为定分止争,确定物的归属关系(所有权)。 二是为物尽其用,确定物的利用关系(他物权)。 所有权+他物权→物权
给付 行 为
任意为原 则,法定为 例外不需公 示
平等性
有期
一般为损 害赔偿的 方式
思考题: 什么是物权?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有哪些? 列举生活中的物权。
案例分析: 案例一:5月15日,张三买李四的两台旧电脑A电脑B, 上午合同签定后,张三为此交了部分货款,搬回电脑A 并约定第二天支付全部价款并搬回电脑B;5月15日下 午张三带上钱前去李四处,正好碰上由于王五出更高的 价,李四将电脑B交给王五。 1、张三电脑A享有何种权利? 2、张三得知李四、王五对电脑B的买卖一消息后提出 反对,未果,就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李四、王五订立的 合同无效,李四向自己履行交货义务。问张三的要求能 否得到支持?
(二)“物权”这一法律术语的渊源 罗马法→中世纪注释法学派→1811年奥地利民 法典→ 1900年〈德国民法典〉 →各国民法典 我国:〈大清民律草案〉第三编 → 1925年国民 党民法典→新中国2007年3月16十届人大五次会 议通过,10月1日实施物权法。
(二)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 己的意志支配自有物或者依授权支配他人 的物,直接享受物的效益的排他性财产权。 物权法第二条: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 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 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一般难以并存 地役权有时可与其他用 益物权并存 一般能够 约定不可或与以占有为 要件的质权,留置权相 冲突
(三)物权是对世权; 物权是权利主体对一切人的权利,它的 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 定的,除了权利人,其他人都是该物权 的义务人,负有不得干涉、妨碍、侵害 物权人的权益的义务。
(四)物权是绝对权。 1、物权人实现物权,无须义务人为积极 行为,权利人只须对物进行合法支配, 义务人不作为即可。 2、物权的内容、效力都是民法上强制性 规范所规定的,物权人在合法范围内能 无条件,绝对地实现其权利。
关于物权概念的各种学说 1、“对物关系说” 19世纪德国古典法学时期,德恩堡(Dernburg) 物权是人们直接就物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 2、“对人关系说” 欧洲近代时期,德国民法学者温德沙特 (Windscheid)和萨维尼(Savigny)。 他们将物权的定义界定为:具有禁止任何人侵 害的消极作用的财产权或对抗一般人的财产权。
四、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义务 主体 权利内容 (性质) 权利 客体 权利设定 和变动 权利 效力 期限 救济方 法
物权
不特定 对世 权、绝 对权
支配权
物
物权法定公 示、公信
优先效 力、物 上请求 权
无期(所 有权) 有期 限(用益、 担保物权)
确认权属 等、物上 请求权
债权
特定 对人权 、相 对权
请求权
(二)物权具有排他性 1、这种排他性一方面是指物权具有直 接排除不法妨碍的性能 2、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或两 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权。
可否并存 所有权与所有权 不可
例外
所有权与用益物 一般可以 权或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与 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与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与 担保物权 原则上可以 用益物权与以占有为要 件的质权、留置权相冲 突
选择:下列关于物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从权利性质上讲物权是支配权 B.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 C.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和 追及力 D.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 为绝对权
案例二:甲同意将10吨水泥出卖给乙,乙为此交了 5000元的订货金,后由于丙出更高的价,甲丙当场做 成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乙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 反对,未果,就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甲丙订立的合同 无效,甲向自己履行交货义务。问乙的要求能否得到 支持? 案例三:甲只有一座楼房价值100万元整。两年前欠乙 100万元;一年半前欠丙100万元;一年前欠丁100万 元,但一年前甲、丁签定了一份以该楼房为抵押物的 抵押合同并办理了抵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