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催化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
.
20
1.3 稀土做助剂的催化剂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添加稀土金属后, 如 CeO2, 它富集于催化剂表面, 经 还原后与Fe形成Ce2Fe金属化物,能促 进附F,e大向大N2 提输高出了电催子化,剂加的速活氮性的;活C性e 吸由 界面向基体迁移速度比K缓慢,使得Ce 比K 能更长时间保留在界面,继续发 挥其促进活性的作用,保证催化剂具 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研究发现具有维氏体(WÜstite, Fe1-XO , 0.04≦x≦0.10)相结构的氧 化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 (氧化态 XRD谱如下图1),否定了 磁铁矿(Fe3O4 )相还原得到的催化 剂具有最高活性的经典结论。
.
13
氧化态催化剂XRD谱图
.
14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熔铁型合成氨催化剂的活 性随母体相呈火山形曲线变化,且当母体相为Fe3O4时 活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Fe3O4体系。而八十年代中期, 浙江工业大学的刘化章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合成氨催化 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后,发现催化剂的活性 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分布,而不是传统的火山形分 布,这一结果的发现突破了合成氨催化剂发展的80多 年中一直束缚人们的传统理论,成为合成氨催化剂历 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合成氨催化剂的发展
.
1
1 合成氨的历史回顾
1908年7月,德国化学 家弗里茨·哈伯在实验 室用N2和H2在600℃、 200个大气压,以锇为 催化剂的条件下下合 成了氨,虽然产率仅 有8%,却也是一项重 大突破。
.
2
➢ 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 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 工,并从这个循环中 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 氨分离出来,则这 个 工艺过程是可行的。 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 原料气的循环工艺。 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 法。
.
3
➢ 1913年,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工企业——巴 登苯胺和纯碱制造公司 ,进行了多达6500 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配方的催化剂 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 将哈伯的合成氨的设想变为现实,一个日 产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 。
➢鉴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和它的 研究对化学理论发展的推动,1918 年,哈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11
1.2 亚铁型催化剂
FeO具有化学非整比性 氧化性和亚稳 定性在常温下FeO的氧化反应和歧化反应 速度很缓慢。含多种助剂的Fe1-XO基催 化剂在动力学上是稳定的,母体中只有 一种铁氧化物(Fe1-XO )和一种晶体结 构(Wustite),只有维氏体单独存在于 催化剂中时才具有高活性。
.
12
.
18
同时,与A110—2型、A201型相比, A301型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了30~50℃, 出水非常快,在出水的同时有大量氨合成。 出水主期温度为400~430℃,最终还原温度 为475~480℃。对于中、小型合成氨厂,正 常还原过程在48~72h内完成。此外,A301 型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比A110系列和A201型 降低了15~30℃,其催化活性(氨净值)也 高。图表3为主要铁基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
16
铁基催化剂的双峰形活性曲线
.Biblioteka Baidu
17
结果表明:在7.0~7.5MPa等压合成氨工 艺条件下,A301催化剂的氨净值为10~12%, 在8.5MPa或10MPa微加压合成氨工艺条件 下,氨净 7.0~7.5MPa 可高达12~15%,可以 满足合成氨工业经济性对氨净值的要求。目 前我国生产的A301催化剂起始温度在 280~300℃,主期温度在400~480℃,使用 温度在300~520℃,使用压力在8.0~32Mpa, 氨净值为12~17%。因此采用A301催化剂实 现等压或微加压合成氨是可行的,并且可获 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6
➢开发低温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降低反应 温度, 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和单程转化 率或实现低压合成氨,一直是合成氨工业 的追逐目标。从最初的钌基催化剂的发 明,到铁基催化剂体系的创立和三元氮 化物催化剂的问世,都说明了人们在探 索合成氨道路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
7
1.1 熔铁催化剂
长期以来,人们对氨合成催化剂作了大量 的研究,发现对氨合成有活性的一系列金 属为Os,U,Fe,Mo,Mn,W等,其中一 铁为主体的铁系催化剂,因其价廉易得、 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合成氨 工艺中被广泛使用。
.
4
这标志着农业上所 需氮肥的来源主要 来自有 机物的副产 品,如粪类、种子 饼及绿肥 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工业合 成氨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
.
5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 展,如今合成氨的技 术已经很成熟。但是 合成氨工业仍然是一 个高耗能的产业。因 而,合成氨工艺和催 化剂的改进将对降低 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产生巨大的影响。
.
15
刘化章等在促进剂为Al2O3—K2O—CaO, 反应压力1.51MPa,反应温度425℃,空速 30000-1h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合成氨铁基 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相组成的关系,发现催 化剂的活性随母体相呈双峰形曲线变化(见 下图2)。当母体相为Fe1—XO时具有最高的 活性和极易还原的性能。刘化章等于90年代 初期研制并批量生产出A301型Fe1—XO基催 化剂。90年代中期对A301型进一步改进, 又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ZA—5型Fe1—XO 基催化剂。
➢大多数铁系催化剂都是用经过精选 的天然磁铁矿通过熔融法制备的, 习惯称熔铁催化剂。
.
8
铁系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金属铁。 未还原前为FeO和Fe2O3,其 中FeO质量分数24%~38%,亚 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比值约为 0.5,一般在0.47~0.57之间, 成分可视为Fe3O4,具有尖晶
石结构。
.
9
之后人们通过大量试 验发现,铁比值与熔 铁基合成氨催化剂的 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一致认为最佳铁比 值为0.5、最佳母体 相为磁铁矿,铁比值 与活性的关系呈火山 形分布。目前为止世 界上所有工业铁基合 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 份都是Fe3O4。
.
经典火山活性曲线
10
关于合成氨熔铁催化剂,人们一直都认为R值 (即Fe2+/Fe3+)为0.5时其催化活性达到最佳状 态,这一经典理论沿袭了80多年,直到刘化章 等人找到了性能更佳的新的熔铁催化体 系———维氏体Fe1-XO体系才突破了这一经 典结论,标志着合成氨催化剂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