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及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af6990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6.png)
•专题笔谈•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1年3月第2卷第1期J Tuberc Limg Dis,March 2021,Vol. 2, No. 1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概述韩利军赵雪瑶【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mghiS,TBM)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 改善T B M患者预后的关键。
由于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阳性率低、耗时长,临床缺乏有效的快速检测手 段,导致T B M的早期确诊非常困难。
作者针对T B M脑脊液分子检测技术的现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问 题进行评价和讨论,为指导结核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核,脑膜;脑脊髓液;分子诊断技术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diagnosing tuberculous meningitis using cerebrospinal fluid HAN Li-jun , ZHAO Xue-yao.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Changchun Infection Hospital, Changchun 13006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AN Li-jun , Email:*****************【Abstract】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is a common tuberculosis disease affec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ar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BM patients. However,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of MTB are usually with poor sensitivity and time-consuming, we lack effective rapid clinic detection methods, thu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of TBM. In the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latest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BM molecular detecting technologies for testing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were displayed and discussed,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Tuberculosis,meningeal; Cerebrospinal fluid;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由于无特异的临 床表现及较低的实验室诊断敏感度,早期诊断TBM 非常困难;而诊断不及时会延误抗结核治疗的时机,导致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1]。
125例老年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分析
![125例老年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c2b2958fb770bf78a5515.png)
【 K e y w o r d s 】 s e n i l e t u b e r c u l o u s m e n i n g i t i s ; d i a g n o s i s ; t r e a t m e n t
查 以及免疫学 , 分析 1 2 5例老年性结脑临床资料 。结果 结 合临床症状 、 体征 、 脑脊 液 、 影 像学及 免疫学 , 1 2 5 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 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 大部 分病例好转 出院。结论 慢, 早期 临床症状不典 型 , 诊断 困难 , 误 诊率及 死亡率 高。对结脑 的患者均 应反复 行脑脊液 及头部 核磁 共振 检查 , 排 除其他 颅内感染性病 变、 脑血管 疾病及肿 瘤性疾病 , 尽 早做诊 断性抗 结核治疗 。结 核性脑 膜炎是 中 枢神经系统的重症结核病 。目前 , 随者 人 口老龄 化 , 老年结核 性脑膜炎 患者呈 逐年增 多趋势 , 老年 患者 因其 特殊体质关系 , 导致 临床症状不典 型、 并发症多 、 误诊率高 , 治疗困难 。使其病 死率及后遗症 发生率高 。
【 关键词 】 老年性结核性脑膜炎 ; 诊 断; 治疗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a n a l y s j s o f s e n i l e p a i t e n s t wi t I I t u b e r c u l o u s me in n g i t i s Z HOU Wu h a n C l i n i c a l
病例分析摘要2
![病例分析摘要2](https://img.taocdn.com/s3/m/23393349f7ec4afe05a1df06.png)
结核性脑膜炎、浸润性肺结核-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女,36岁。
因头痛、呕吐、发热急诊入院。
患者于20多天前因受冷感冒头疼,伴有寒战、高热(体温不详),以后头痛加重,呈刺跳痛,尤其前额部明显。
10天前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血。
当地医院诊断为“流感”,予以相应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天前自觉双下肢麻木,乏力,急诊入安。
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40℃,脉率110/min。
慢性病容,消瘦,嗜睡,神志恍惚,合作欠佳,双眼无水肿,瞳孔等大对称,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稍凹陷,全腹有压痛。
浅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
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化验检查:WBC 9.2X109/L,N:0.5,L:0.14。
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数高,查见抗酸杆菌。
X线检查:双肺上部各有一结节状阴影,边缘见模糊的云雾状阴影。
分析题:1、根据所学知识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病理学知识解释相应症状、体征、化验结果。
参考答案:1、结核性脑膜炎、浸润性肺结核。
依据:头痛、呕吐、发热;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高、查见抗酸杆菌;X线所见。
2、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升→头痛、呕吐;结核累及脑膜→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浸润性肺结核→X线所见;感染、脑脊液中抗酸杆菌及中枢神经受损→发热。
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一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查房
![一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ff7915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8.png)
02
护理评估与问题识别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 。
脑膜刺激征
治疗效果观察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 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高了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
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密切协作,及时 沟通,确保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感受,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 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1 2 3
家属心理教育
向家属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后等,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识 和理解。
沟通技巧指导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听、 表达关心、鼓励患者表达情感等,以促进患者与 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及时调整
一旦发现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或 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05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指导
心理干预策略部署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评估其心 理需求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包括情绪调节 、认知重构和行为疗法等。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展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1d8a662b160b4e767fcf68.png)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进展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查目前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由于痰涂片阳性率较低,镜检需要经验,难以区分环境分枝杆菌造成的假阳性;痰培养需时太长,因此细菌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结核菌及其特异性DNA 片段,如PCR、生物探针和基因芯片等,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高未能广泛推广。
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可以发展成自动化检测,尤其是对痰培养阴性和肺外结核病有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靶抗原的选择和检测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现状和进展。
抗原的选择特异性的抗原是提高血清学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的重要环节。
应用于血清学诊断的理想抗原应具有种的特异性及强的免疫原性。
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以后,单克隆抗体、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已获得多种纯化和特异性的诊断抗原。
现将当前最受关注的抗原及其临床评估结果归纳如下:1.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抗原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而是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应用较广的抗原。
有关LAM抗原的应用报道很多, Antunes等用美国生产的结明(MycoDot TM)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敏感性为63.0%,特异性为92.4%,认为检测LAM抗体是结核病一项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2.A60(antigen 60) A60是从牛分枝杆菌胞浆中提取的一种大分子物质,是脂质蛋白和多糖的复合抗原。
Wu等用ELISA法检测了1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151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清中的IgG A60,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取261.2单位为截切值(cutoff point),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9.4%和79.5%,认为胸部X片异常的患者结合IgG A60阳性将有助于肺结核病的准确临床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1933dc3b307e87100f6963c.png)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问题是治疗好坏的关键。
有原发型结核病或粟粒性肺结核病的病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其他如小儿有不明显原因呕吐、嗜睡、头痛或性情改变时,应追问结核病接触史和过去结核病史,如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征象,即应进行脑脊液检查,这是决定诊断的重要检查措施,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多为(10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蛋白定性阳性、定量增加,氯化物减少,糖早期正常,以后逐渐降低。
糖和氮化物同时减少,则诊断意义更大。
将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网状薄膜形成。
用脑脊液沉淀或薄膜做涂片抗酸染色或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可发现抗酸染色杆菌。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2)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缓慢、病程更长,颅内压常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原荚膜圆形发峦的菌体。
(3)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9129730a5e9856a56126040.png)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 外观清亮 •
细胞数:10-500/ul
淋巴细胞占优势(≥50%) 蛋白>1g/L 脑脊液葡萄糖/血浆葡萄糖<50%或脑脊液葡萄糖<2.2mmol/L
最大=4分
1
1
1 1 1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最大=4分)
•1. 多数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清亮,细胞数5-1000/μL,(50-450/μL), 淋巴细胞占优(>50%),蛋白升高(0.5-3g/L),糖下降(<2.2mmol/L 或低于血浆糖50%) •2. 相对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而言,下列证据更支持TBM • i 外观清亮 • ii 细胞数≤900-1000μL • iii 中性粒细胞少于30-75% • iv 蛋白浓度高于1g/L •3. 类似CSF改变同样鉴于隐球菌脑膜炎及HIV感染患者 •4. Meta分析表明CSF结核菌核酸检测敏感度约56%,特异性约98%, 推荐疑诊病例常规检测
•5. 联合脑膜强化、脑梗死以及脑积水3方面证据,其特异性仍可达 100%,3者中脑膜强化为最敏感证据。
•6. MRI较CT更为敏感,脑膜强化约82%,脑积水77% ,无症状性结 核瘤约有74%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最大分=4分)
2/4
胸部X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征(2分),粟粒性结
• •
• 临床依据:
• • 2.神经系统症状 (1)脑膜刺激征: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持续剧烈的脑膜炎症或颅内 高压刺激软脑膜神经末梢和三叉神经终末感受器;同时可伴恶心、呕吐。大多 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系 颈、腰、骶部脊神经根受累致颈肌、伸肌收缩诱发。 (2)颅内高压症状与体征:对于就诊时呈剧烈头痛和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 外展神经麻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颅内高压。严重者可形成脑疝,表 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变化、血压升高或意识障碍等。 (3)脑实质损害症状:脑实质内结核灶形成或继发于脑血管病时,可引起脑组 织缺血、水肿、软化,甚至脑出血,从而出现单瘫、偏瘫、交叉瘫或类似肿 瘤的慢性瘫痪等症状,亦可出现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手足徐动、震颤、舞 蹈样动作等。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也可以偏瘫或单瘫就诊,易误诊为脑出 血。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https://img.taocdn.com/s3/m/d531888db0717fd5360cdcf9.png)
结核性脑膜炎【导读】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的一种类型,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因为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如果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那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痊愈的。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
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
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病人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那么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效果的关键。
此外,很多妈妈都想知道结核性脑膜炎会传染吗?事实上,结核性脑膜炎是不会传染的,妈妈们可以放心。
结核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
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
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
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b10ba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0.png)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王春燕;王学东
【期刊名称】《中国防痨杂志》
【年(卷),期】2006(0)S1
【摘要】目的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及脑脊液方面的检查方法与进展。
方法综述:(1)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常见症状、不典型症状、合并症状及体征;(2)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外,在细胞学、细胞免疫学、细菌学、生化酶、免疫学、基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3)
【总页数】1页(P82-82)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增强扫描;诊断;不典型症状;结脑;细胞学检查;生化酶;细胞免疫学;常见症状
【作者】王春燕;王学东
【作者单位】山东省胸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9.3
【相关文献】
1.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应用进展 [J], 蒋琦炜
2.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王赛赛;马艳;刘洋
3.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王赛赛; 马艳; 刘洋
4.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实验室诊断新进展 [J], 黄麦玲;王桂荣;初乃惠;李琦
5.脑脊液标志物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谌蒙蒙;董静;贾红彦;张宗德;潘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https://img.taocdn.com/s3/m/7f531fd06137ee06eff91877.png)
2.鉴别诊断
成人结脑的CSF改变与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脑囊虫、病毒性脑膜炎(病 脑)、颅内肿瘤、脑弓形虫病相似,故 是鉴别的重点
病名 病原体 起病
结脑 结核杆菌 多呈亚急性
隐脑 新型隐球菌 多缓慢可呈亚 急性 早期不明显 以后多不规则 视正常 -
-
- 无效
治疗原则
1.绝对卧床 (1)绝对卧床的目的:
防止急性期脑池渗出物沉积颅底,阻塞中脑导水管, 造成或加重脑积水。 颅底有多组颅神经经过,防止病变沉积或侵犯颅神经。 防治高颅压造成脑疝。
(2)卧床时间,一般定为3~6个月。 (3)昏迷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发生等。神清 者,卧床时适当活动四肢,以防肌肉萎缩。 或下肢血栓形成。
一部分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 吸收 一部分流入颅腔内的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
早期:多数病人表现间断头痛,但可忍受,常被误 诊为其它原因头痛等未予重视。同时可伴不规则低热 37度多、盗汗等。此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 中期:逐渐出现头痛加剧,伴呕吐,但无恶心,重 者呕吐为喷射状。同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38.5度以 上,烧退时头痛仍存在。可出现病理反射阳性,颅神 经障碍症状,最常见动眼神经障碍,复视、瞳孔散大 等,甚至失明。此期一般持续两周不等。
脑核磁(MRI)由于三维成像、分辨率高,显示 脑部解剖结构(脑实质和颅底病变)比CT影像更 清晰。国外报道及我们体会MRI在显示颅内病 变上特别是脑结核瘤的发现更优于CT扫描,因 此有条件最好行脑MRI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为了减少误诊应注意: (1)寻找脑外的其它器官有无并发结核病。 (2)既往有无结核病以及抗结核用药史。 (3)应尽早行腰穿术,进行多项指标的检查。 (4)即使脑脊液正常亦须行脑CT或核磁检查,因 为部分单纯脑结核瘤病例,CSF检查可呈阴性。 (5)在不能明确诊断,除外了其他脑部病变时 ,可先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观察疗效做出诊断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688c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8.png)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传统病原学对其诊断效率较低,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文中对近年来出现的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分为核酸检测方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脑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致命的肺外结核病型。
尽管接受了抗结核治疗,TBM患者的病死率仍超过30%[1]o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TBM患者中病死率接近40%,而合并HIV感染的耐药TBM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2]。
TBM患者能否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3]。
但TB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生化等参数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进行鉴别[4,5]。
此外,TBM患者脑脊液中Mtb的载量通常较低,这对TBM的病原学诊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6,7]。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快速有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Mtb及其耐药性检测方法,对TBM诊疗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8]。
在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抗酸染色廉价、快速、简单易实施,但敏感度欠佳,无法检出低菌载量样本中的病原体[9, 10];尽管后来提出的改良抗酸染色能够使细胞内外的Mtb同时在镜下呈现,增加了对脑脊液样本中Mtb的检出率,但通过染色镜检无法区别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且无法提供病原菌的耐药信息[10,11, 12]o脑脊液Mtb培养仍然是目前诊断TBM的“金标准”,但耗时至少2周,这限制了TBM的早期诊断[13,14]o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以Xpert Ultra (GeneXpert MTB/RIF Ultra)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用于 TBM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缺陷;此外,一些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犬尿氨酸、乳酸、肉碱、色氨酸、载脂蛋白B(ApoB)、类神经表皮生长因子2(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ke2,NELL2)、月旨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等,也被证明与TBM的发病相关,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57e93bb90d6c85ec3ac654.png)
高 1 (7 1 ) 6例 5 .% 。经综 合治疗 , 痊愈 1 3例( 6 4 ) 死 亡 4例 (4 3 ) 后 遗症 1 例 ( 9 3 ) 4 .% , 1 .% , 1 3 . % 。结论 老年结 核性脑膜炎 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生化 检查十分典型 , 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低 , 应根 据临床 表现 , 结合脑 脊液改变 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分析 , 或进行 诊断性抗 痨治疗以早 期诊断和及 时治疗 , 善预后。 改
【 关键词】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2 . 59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6 5 (00 0—O5 2 03 -30 2 1)8 5—0 -
mi .9 P )3例 , 4 .% , 中有 2例脑 占 64 其 近 年来 , 由于结 核杆 菌 的基 因 突变 , 结 核药 的 e l 0=008k a 1 抗 耐 药性 及抗 结 核药 研 制 的 相 对滞 后 , 内外 结 核 病 压高 于 30 m 2 占 7 1 , 常 l 国 0 mH 0, .% 正 3例 , 4 . 占 6
的发病率与死 亡率有逐年升高趋 势, 且约 6 的结 4 外观为淡 黄色 5例 , 1. %, % %。 占 7 9 无色微混 浊 7
核 杆菌 侵 及 神 经 系 统 … , 以结 核 性 脑 膜 炎 最 常 见 。 例 , 2 % , 色 透 明 l 占 5 无 6例 , 5 . % 。2 占 71 8例 脑 脊 结 核性脑 膜 炎 多发 于 儿 童 及青 壮 年 , 年 老 年 人 的 液细胞 数 全部 升高 , 近 细胞 数 范 围 (0 30 10— 8 )×1 L 0/ 患 病率也 有 所 升 高 。本 文 收集 19 98—20 0 8年 收 治 6例 , 2 . % ; 1 占 1 4 ( 0—10 0 )×1。L2 0/ 2例 , 7 . 占 8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6708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8.png)
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以下将通过几个典型病例,对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分析。
病例一: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男,25 岁,因“发热、头痛 3 天,伴恶心、呕吐 1 天”入院。
患者 3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5℃,伴有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以额部及颞部为著。
1 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体格检查:体温 392℃,脉搏 110 次/分,呼吸 22 次/分,血压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8×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85%。
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 2000×10⁶/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定量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检出肺炎链球菌。
诊断:细菌性脑膜炎(肺炎链球菌感染)治疗: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
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如甘露醇)、对症支持治疗(如止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经过 2 周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脑脊液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病例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女,18 岁,因“发热、头痛 5 天,全身乏力 2 天”入院。
患者5 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 385℃左右,伴有头痛,为阵发性刺痛,程度较轻。
2 天前开始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体格检查:体温 380℃,脉搏 9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10/70 mmHg。
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颈项稍强直,克氏征弱阳性,布氏征阴性。
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略升高。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c85f1f58ad02de80d4d8401b.png)
S p m e2 1,o. N . et br 0 V 1, o2 e 1 9 6围墨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附4 例 报道 8
王 郁
(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 苏 南通 2 6 1) 2 0 1
【 要】 摘 目的 探 讨 结核 性脑 膜 炎临床 诊 断及 治疗 。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0 年 1月至 2 1 年 1 方 06 0 0 0月收治 的 4 例 结核 性脑膜 炎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8 结果 合 并 肺结核 1 , 膜 结核 6例 ,泌尿 系结核 2例 , 巴结核 2例; 8 患者 高热 、咳嗽 、咯 痰 、头痛 、呕吐 、意 识障碍 、 痫 发作 、 2例 胸 淋 3例 癫
个 。③递分离钳 及 电凝钩分离 显露 肾周筋膜 ,找结石段 的输尿管 ,
纵 形切 开 输尿 管 ,递取 石钳 取 出结 石 。④给 予6 号DJ 管放 置输 尿管 处 ,递40 吸收线缝合输尿管 ,放置伤 口引流 。 - 可 3讨 论 腹腔 镜在 泌 外科疾 病 治疗 中作 用 已受到 重视 ,目前 已成为 治疗 泌 外科 疾病 的一 项重要 手段 。腹 腔镜 手术 具有 损伤小 ,术 后恢 复快
一
缔组织 中 ,给定位 及操作带来 困难 。对于 是否 留置 D 管和输尿 管切 J 口的缝合存 在争议 ,高新 等认 为术 中留置D 管很有必要 ,可 以起 到 内 J 引流作用 ,有利于 肾积水 减轻和恢复 ,减少漏尿和 输尿管狭窄机 会 , 提高手 术安全性 ,减少住 院时 问 】 腔镜技术 在给复杂 性上尿 路结 。腹
结 论 结脑 临床 表现 缺乏特 异性 ,脑 脊 液改 变不典 型;而腺 苷 酸脱 氨酶是 一个敏 感 及特 异性 强的指 标;影像 学检 查对 诊 断该病 有重 要 意 义。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4849e4aeaad1f346933fa0.png)
勃 发展 的 全球 旅 行 和 日益 增 多 的 移 民 等 , 些 都 促 使 了结 核 病 这 ( br oi,B 的 复 活 和 发 病 率 的增 加 。 同样 T M 作 为 主 要 teus T) u c s l B 的肺 外结 核 病 , 的发 病 率 也 明显 回升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合 理 它
2 3 结 核 特 异 性 抗 原 的测 定 . 对 高 度 特 异 性 的 结 核 抗 原 检 测 可 以作 为 结 核 杆 菌 是 否存 在 的 重 要 证 据 , 原 检报 道 Z i— is 0 od i nz L a m Aj hl ee e N ln涂 片 阳性 率 是
维普资讯
西南 军 医
20 0 8年 3月 第 l 0卷第 2期
Ju a o Mi a ugo o tw s C i a .2 0 ; ( ) o r l f l r S r ni S uh e t h aM r ,0 8 l 2 n i y t e n n O
结 核 性 脑 膜 炎 实 验 室 诊 断 的 研 究 进 展
邱邦 东, 刘青鹤 , 光 开 余
( 州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感 染 科 , 泸 四川 泸 州 660 ) 400
【 要 】 结核 性 脑 膜 炎 (uec os ei isT M 是 由结 核 杆 菌 感 染导 致 的 中枢 神 经 系统 结 核 病 , 病 情 最 严 重 的 摘 tbru u n gi,B ) l m nt 是
肺 外 结核 病 , 结核 病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由 于 T M 早 期 的 临 床 表 现 及 脑 脊 液 改 变 均 不 典 型 , 易误 诊 , 至 延 误 治 是 B 容 以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2e609c0fab069dc502201c7.png)
乙胺丁醇(ETH,简称E)为抑菌药,血一脑屏障 通透性欠佳,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通透性有 所提高;
不良反应以视神经损害常见。
33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SM,简称S)、阿米 卡星(AMK,简称A)、卡那霉素(KM,简称K)]通 过阻止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具 有较强治疗作用;
2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稀释性低钠血症:室上核、室旁核病变,
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造成稀释性低钠。治 疗:控制入量,3%氯化钠静滴。
脑性失盐综合征:中脑、间脑病变,导致
醛固酮分泌↓,或促尿钠排泄激素↑ ,尿钠排 出↑ 。治疗:补液用2:1等张含钠液,酌情 用3%氯化钠。
37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高颅压治疗
1 .脱水剂 20%甘露醇 2 .利尿剂 乙酰唑胺 3 .侧脑室穿刺引流 4 .腰穿及鞘内注药 5 .分流手术
3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腰穿减压及鞘内注药
指征:①颅内压高,激素及甘露醇效果不明显者; ②脑膜炎症控制不好,致使颅内压高者; ③脑脊液蛋白量>3.0g/L以上。
易倦、烦躁、易怒等; 3 .可有发热、头痛、纳差、盗汗、消瘦、
呕吐、便秘等;
8
七年制结核
2019/5/28
中期(脑膜刺激期)
1.约1~2周; 2 .高颅压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
嗜睡或烦躁,可有惊厥,脑膜刺激征 3 .此期可有颅神经瘫痪,如面神经瘫痪、
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 4 .部分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的体征,如定
18
其他检查
结核菌抗原检测:敏感、快速 抗结核抗体测定 :PPD-IgM 和PPD-IgG抗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44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44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cce5641eb91a37f1115c92.png)
近 年 来 , 核病 在 全 球 范 围 内有 回 升 结 趋 势 , 重 新 成 为世 界 各 国所 关 注 的 公 共 并 卫 生 问 题 J20 ,0 0年 , 国第 4次 全 国 流 我
型 , 为 浆 液 型 、 底 脑 膜 炎 型 、 膜 脑 炎 分 颅 脑 型 、 髓 型 , 中 脑 膜 脑 炎 型 多 见 于 婴 幼 脊 其 儿 , 髓型见 于年 长儿 , 其他 两 型在各 脊 而 个 年 龄 段 均 可 发 病 。本 文 所 总 结 的 4 4 例 婴 幼 儿不 典 型 结 脑 患 儿 主 要 为 浆 液 型 及 脑 膜 脑 炎 型 , 中急 性 起 病 3 其 8例 , 慢 缓 起 病 6例 , 急 性 起 病 的 患 儿 中 , 程 在 在 病 5天 内 。有 1 6例 患 儿 以上 呼 吸 道感 染 起 病 表 现 为发 热 、 咳 、 精 神 不 振 、 吐 等 轻 伴 呕 症 状 ;2例 患 儿 有 结 核 病 接 触 史 , 1 6例 年 仅 5个 月 , 儿 母 亲 有 开 放 性 肺 结 核 ; 患 8 例 患 儿 P D 为 阴 性 ; 2例 患 儿 有 脑 膜 P 有
1 2 8. %
脑 膜 刺 激 征 阴性 . 脑 脊 液 化 验 符 合 结 脑 但 改 变 。还 有 2例 患 儿 是 以 腹 泻 、 吐 3~ 呕
4天 起病 , 静 脉 补 液 中 突 然 抽 搐 。 炎 4 4例
为 输 液 反 应 , 经 对 症 治 疗 后 无 缓 解 。后 但 经 P D、 片 及 脑 脊 液 检 查 证 实 为 结 脑 。 P 胸 在以上 3 8例 急 性 起 病 患 儿 有 2 4例 年 龄 在 1岁 以 内 。在 缓 慢 起 病 的 6例 中 , 2例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齐兴娟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齐兴娟](https://img.taocdn.com/s3/m/d6c39b08050876323012123e.png)
1、病原体因素
目前全球主要发现有四个基因谱:印度洋、东亚、东非/印度、欧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致病性不同。例如,北京株的结核分枝杆菌与TBM的发病关系密切,欧美菌株主要引起肺结核。此外,这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在宿主时中临床表现不同。例如,由东亚/北京基因型的菌株引起的脑膜炎的病程相对较短,并且表现为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降低,这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杆菌能影响疾病的进程以及颅内的炎症反应。东亚/北京型菌株与耐药性结核以及H IV的高发病率紧密相关。泰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东亚/北京菌株的一些亚型与TBM的CSF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是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
一、流行病学
全球每年大约有2亿人感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约占10%。H IV阳性患者感染后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增加到1/3,并且更易诱发肺外结核-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
H IV阳性患者TBM的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患者中,H IV阳性患者发展为严重形式的结核病的发生率是H IV阴性患者的五倍以上。成人TB中,H IV阴性患者死亡率约为25%,而H IV阳性患者死亡率高达67%。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类固醇激素;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破坏性疾病,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早期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治疗及预后十分关键。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已取得很大进展,新型检测方法如ELISA法、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等为TBM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早期诊断仍缺乏一个快速、灵敏、廉价的方法。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及并发症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本文具体就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0a71f4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7.png)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
王艳玲;梁锦予
【期刊名称】《中原医刊》
【年(卷),期】1999(026)002
【摘要】我院自1988~1997年住院的24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重点分析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旨在探讨结脑的旱期诊断及治疗问题,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年龄和性别:年龄4月~59岁,平均年龄22岁,男11例,女13例,18岁以下者11例(458...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王艳玲;梁锦予
【作者单位】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9.3
【相关文献】
1.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 [J], 饶会林;李燕
2.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与治疗 [J], 宫岩;姚艳红
3.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初探 [J], 严友德;闵贤
4.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 [J], 狄义红
5.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J], 吕翔;吕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细菌学方法:较常用的便捷方法仍属涂片 法,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能够明显提高阳 性率及延长抗酸杆菌的检出时间。
免疫学检查:灵敏度,以及较好的特异性, 且该法对检测条件的要求不高。
⑥
返回
()
是单核细胞在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细胞炎性因子, 促进炎症细胞的趋化及诱导细胞增值,参与细胞 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型炎症的发生,致局部的炎症 反应,能杀灭,也能造成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脑组 织局部免疫损伤。
王丽豪等研究结果表明,组较病毒性脑膜炎组、 非感染组显著升高,与密切相关。马江涛等研究 结果表明急性期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 水平(均<),病情控制好转后其表达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抗原指标
()早期分泌的特异性靶抗原 ( )
仅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中 特异性抗原成分 排除卡介苗接种的干扰 避免了无胞壁的型菌不易被检出的不足
观察病程中 的动态变化
对于未能及时就医或是经过治疗干 预的患者仍有一定的补充诊断意义
()培养滤液蛋白( )
早中期分泌,释放于菌体外的低分子量蛋白 仅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 在卡介苗及其他分枝杆菌中缺失
王丽豪,刘忠华,陈桂生,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 马江涛,吴文苑,张立军,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所以,水平的测定对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且其表达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疗效观察 和判断预后。
生化指标
()腺苷脱氨酶()
是一种核酸代谢酶,与机体细胞 免疫活性密切相关,表达上升是淋 巴细胞分化、增值的病理改变。机 体感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故检测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感染情况。
定量诊断的最佳界值是 ,且水平 随着有效的抗结核治疗而逐渐下降。
()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
血浆 比值和氯化物比值对诊断有较大 的意义,尤其当比值≥且氯化物比值 ≤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耗时 短,对于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宿主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是普遍存在的分子伴侣,结合和帮助
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分泌性酸性磷酸酯酶。王晓 艳等检测了血清和胸水中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 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但诊断 的敏感性仅为。
王晓艳,朱俊,刘慧,等. 中国实用医药,,: .
抗体的检测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是一种快速简便有 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辅助诊断方法,对的诊断 价值不高,但在排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方 法及治疗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结核性脑膜炎()
➢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 炎症性疾病。
➢最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 ➢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是有效治疗、改善预
后的关键所在。
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学方法 ➢免疫学检查 ➢生化指标 ➢分子生物学方法
总结
具有诊断性抗原优势
张昆南等采用 抗原负压浓缩及酶联免疫斑点 法( ) 检测,敏感性为,特异性为,该法显 著提高了 的检出率。
张昆南,许志强,吴晓牧,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
综
增
增
合
强
加
了
活
敏
单
化
感
一
能
性
抗
力
、
原
特பைடு நூலகம்
的
异
优
性
势
马春静等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 中抗 原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非常高,且特异 性较好,为,而且该法对检测条件的要求不高,因 此该法可作为一项新的检查手段用于临床感染的 早期诊断。
()系统 系统为全自动核酸扩增技术,以半巢 式荧光定量为基础,以对利福平耐药 相关基因为靶基因。
马占云,陈鹏,范学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两个主要的优点: 以一个封闭的检验系统为基础;操作简便,对工作
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可应用于实验室外的环境 ,生物危害及交叉污染风险小; 同时检测出以及利福平耐药性,快速得出结果。对 于结核病流行地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马春静,邹薇,王丽. 中外医疗,,: .
(三)细胞因子指标
机体感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细胞因子在 的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的大 量细胞因子直接反映了的病理变化,是直 接的诊断指标。
()γ水平 γ 体外释放试验() 钱福初等用特有抗原(、)在体外 作用于外周血,然后用检测γ 水 平,对的诊断的敏感性达,准确率。
折叠新生或者变性的多肽,也被认为是对抗病原
体的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原。宿主热休克蛋白被
认为参与抗原递呈内源性通路,导致细胞的激活
,这可能是其在结核病中增加的原因。
, . ,,: . ,,,. , ,: . , , . ,,: .
等采用间接性法检测中的热休克蛋白,其中热休 克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敏感性分别为 、,特异性 分别为、。
钱福初,何建方,戴利成,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② 直接检测中γ 水平。
③ 黄锡坤等用法分别检测各组的及血清中 的γ 水平,中γ 水平诊断的灵敏度、特 异度分别达、,且与血清γ 水平无相关性。
④ 综上,外周血和中γ水平均可作为诊断 的辅助方法,且更具优势。
⑤
黄锡坤,欧结艳. 中国感染
与化疗杂志,,: .
细菌学方法 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细菌培养是最经典的
实验室方法。(阳性率)
改良抗酸染色法 检出率提高至,多次腰椎穿刺行改良抗 酸染色法,可提高至,并且能检出胞内抗 酸杆菌。运用改良方法的患者在接受抗结 核治疗后左右,最长的在患者接受治疗个 月后仍能检出,明显延长了抗酸杆菌的检
出时间。
免疫学检查
(一)结核分枝杆菌( ) 抗体指标 ()脂肪阿拉伯酸甘露聚糖( ) 抗体( )
郑智远等采用方法定性检测血清和中的,结 果显示单独检测血清和的,敏感性分别 为、,特异性分别为、,二者之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均可单独用于诊断;同时检 测血清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同时检测血清和可以提高的诊断率。
郑智远,陈琼,贺铁生,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 特异性蛋白( ) 抗体
综上,宿主热休克蛋白对于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 前景,但仍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
采用采用蛋白、、设计的多重 扩 增的灵敏度、特异度在确诊的患者 中分别显示为、。因为这些方法实 际操作中步骤繁琐、耗时、耗力且 对实验设施要求较高,故对于临床 常规实验实用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