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年级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古诗的知识点,下面就来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古诗是汉字的表现形式之一,以五言、七言为主。

它通过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二、古诗的分类1. 根据题材:古诗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抒情诗等不同题材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咏物诗是通过描写物体来表达情感的诗歌,抒情诗是表达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诗歌。

2. 根据作者:古诗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的诗歌和唐宋时期的诗歌。

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它包含了许多民间诗歌;唐宋时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

三、古诗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来加深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3.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形象和行为。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对偶:两个句子通过平衡、对比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辕门开地轴”。

四、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五言诗和七言诗有各自的韵律和格律,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朗读古诗。

3. 重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古诗常常通过意境和情感表达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我们要通过诗歌中的形象和修辞手法来感受其中的美和深意。

五、经典古诗的欣赏1.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一位寂寞的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思念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三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三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三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1.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字词解释。

-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 “寒山”:深秋季节,山带寒意。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这个“斜”字啊,在这里读“xiá”,是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的样子。

-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

这个“生”字可有意思了,就好像白云是从山里面生长出来的一样,很有画面感。

- “坐”:因为的意思。

诗人为什么停车呢?原来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景色呀。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镜头从远处的山路开始,慢慢拉到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那里还有几户人家若隐若现。

这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就像我们跟着诗人一起在爬山,远远看到山上有小路,小路通向白云深处,那里面还有人家,感觉特别神秘。

- 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因为太喜欢傍晚的枫林景色了,就停下车来慢慢欣赏。

那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呢。

一般我们都觉得春天的花是最鲜艳美丽的,可诗人却觉得这秋天的枫叶更胜一筹。

这就像是诗人发现了一个大宝藏,然后告诉我们,看啊,秋天也有这么美的景色,一点也不比春天差。

1.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字词解释。

- “荷尽”:荷花凋谢了。

“擎雨盖”就是荷叶,荷叶像一把雨伞一样,高高地举着,“擎”就是举的意思。

现在荷花没了,荷叶也没了,只剩下光杆儿了。

- “菊残”:菊花已经残败了。

但是菊花虽然残败,它的枝干还傲然挺立在霜雪中呢,这个“傲霜枝”就把菊花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出来了。

- “君”:指刘景文。

诗人对刘景文说,你一定要记住啊。

- “橙黄橘绿时”: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也就是秋末冬初的时候。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一种对比描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古诗的作者和朝代: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杜牧、宋朝的苏轼和叶绍翁。

2.古诗的标题:《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3.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解:(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的山。

(3)径:小路。

(4)斜:倾斜,这里的“斜”需要读xiá。

(5)白云生处:山的高处。

(6)坐:因为;爱:喜欢。

(7)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8)霜叶:枫树的叶子在深秋时会变成红色。

(9)二月花:春天二月的花朵。

(10)红于:比……还要红。

(11)刘景文:人名,是苏轼的好友。

(12)荷尽:荷花枯萎。

(13)擎雨盖:雨伞,这里比喻荷叶。

(14)菊残:菊花凋谢。

(15)傲霜枝:菊花枝干在深秋时仍然挺拔直立,即使霜雪降临时也不屈服。

(1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刘景文。

(17)橙黄橘绿时:橙子和橘子成熟的季节,这里指深秋时节的景色。

(18)夜书所见:夜晚所看到的事物。

(19)萧萧:风吹梧桐的声音。

(20)送寒声:送来寒冷的声音。

(21)江上秋风:秋风从江面上吹来。

(22)动客情:触动了远在他乡的客人的情感。

(23)挑促织:捉纺织娘的声音,这里指孩子们在玩耍。

(24)夜深篱落一灯明:夜已经深了,篱笆下还亮着一盏灯。

(25)挑:挑弄,这里指孩子们玩耍的声音。

(26)促织:昆虫名,这里指纺织娘。

篱落:篱笆的影子,这里指篱笆外面。

一灯明:一盏明亮的灯。

(27)动客情:触动了远在他乡的客人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古诗的中心思想: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这三首古诗,并且能够准确默写。

6.古诗的鉴赏: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诗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作者和背景、分析意象和意境、体会情感和主题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全)

咏柳[ 唐 ]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神奇的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诗词解析: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绝句[ 唐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诗圣”诗词解析:诗人在成都浣花溪堂描写草堂明媚的春天的景色,从一个泊字也能感受诗人一生漂泊的孤独感,后两句有隐含诗人心忧天下的大情怀!春日[ 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释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释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还应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的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描述了月光洒在床前,如同地上的霜。

"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则描绘了诗人仰望明月,内心充满对家乡的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而周围是鸟儿的啼叫声。

"夜来风雨声"和"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风雨过后,花朵凋落的惋惜。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登楼远望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白日依山尽"描述了太阳落山的景象,"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流入大海的壮观。

"欲穷千里目"表达了诗人想要看得更远的愿望,"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形容了雪后空旷寂静的景象,"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个渔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的情景。

5.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思念。

"慈母手中线"和"游子身上衣"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临行密密缝"和"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

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析

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析

三年级古诗词必背解析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首三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引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中“春眠不觉晓”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舒适。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通过“更上一层楼”的比喻,鼓励人们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4.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现了鹅在水中游动的优雅姿态。

通过“曲项向天歌”和“红掌拨清波”的描写,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5.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老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

6.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和“疑是银河落九天”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气势。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远,是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宝贵资源。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唱歌,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

诗中通过对牧童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和对自然的热爱。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山林秋景图。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析: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这首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解析:《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析: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初春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年级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和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扩展词汇量。

本文将对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诗词是以语言音韵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所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 音节:古诗词中的音节是指每个字的读音,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

2. 押韵:古诗词中常常使用押韵技巧,即相邻句子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兮”和“归”就是押韵。

3. 平仄:平仄是指古诗词中每个字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即声调平缓,仄声即声调升高或变化。

二、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古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是古诗词创作的重要背景。

三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如:1. 五言绝句:古代诗歌中主要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即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2. 七言绝句:部分古代诗歌也采用七言绝句形式,即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3. 唐诗宋词:唐诗是指唐代(618-907年)的诗歌,宋词是指宋代(960-1279年)的诗词。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唐诗或宋词的代表作品和诗人。

三、古诗词的名家名篇古代有众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家和作品,三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名家名篇,如:1.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马倚天啼。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意义学习古诗词不仅是背诵和掌握文字,还要学会欣赏其中的意境和意义。

三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古诗词的鉴赏:1. 理解诗词的表达:读懂诗词的字面意思,并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感受诗词的意境:通过想象和感受,进一步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美景或情感。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古诗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是对三年级古诗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什么是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汉字写的有一定格律和韵律的诗歌形式,它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诗的分类1. 根据诗的形式,古诗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每句有五个字,七言诗每句有七个字。

2. 根据诗的内容,古诗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战争诗、爱情诗等。

每种古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三、古诗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增加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 拟人: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看作有生命的个体,赋予其人的特征和行为。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4. 对仗:指诗句中的语言对音、韵、意义上的相对应。

5. 排比:用同一句型把几个相同结构的成分并列起来,以加强对比或增加语言节奏。

6. 修辞问答:在诗歌中使用问句和答句的形式,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四、常见的古诗作家和作品1. 杜甫:《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李白:《静夜思》、《行路难》等。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等。

4.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等。

五、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技巧1. 阅读和背诵:通过阅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力和记忆力。

2. 理解古诗的意义:通过阅读注释和解析,理解古诗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3. 模仿古诗:学生可以根据已学习的古诗形式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古诗,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古诗的欣赏学生可以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欣赏古诗,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三年级古诗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和魅力,以及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及译文注释

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及译文注释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33
课本P15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47
课本P3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忆:想念。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ຫໍສະໝຸດ 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5
课本P74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古诗三首》三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

《古诗三首》三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

《古诗三首》三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诗三首》三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三首》三年级课文知识点详解一、我会认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行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六、近义词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七、反义词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短—长晴—阴减—加晚—早八、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一、三年级上册古诗。
-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解析:
- 这首诗超级有趣呢。你看,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那小模样肯定特别神气。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歌声还特别响亮,把整个树林都震动了呢。可是啊,突然他不唱了,为啥呢?原来他看到树上有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他想捉这只蝉,所以马上就闭上嘴巴,站在那儿不动了,就怕把蝉吓跑了。诗人把小牧童天真可爱、机灵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的。
-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解析:
-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春风吹来,暖暖的,人们喝着屠苏酒迎接新年。大年初一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照得千家万户都亮堂堂的。大家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的热闹景象,从爆竹声、喝屠苏酒,到换桃符,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过年的习俗,感觉特别有年味。
- 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解析:
-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诗人坐着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尽头之后就改走山路了。一路上绿树成荫,这绿荫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呢,还多了几声黄鹂鸟的叫声。诗人写自己的旅途,从水路到山路,描写了一路上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还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 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发出萧萧的声音,这声音让人感觉特别寒冷。江上吹来的秋风啊,触动了诗人在他乡的思乡之情。可是这时候呢,诗人又想到,应该有小孩子在夜里挑着蟋蟀玩吧,因为看到远处篱笆下还有一盏灯亮着呢。诗人从自己的孤独思乡,突然想到了家乡儿童捉蟋蟀的欢乐场景,这种对比很有意思,让我们能感受到他那种复杂的情感。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它承载着我们祖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三首》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优美的语言,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归纳《古诗三首》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首古诗《夜泊左秋容舍弟舍人宅观书有怀》描绘了作者夜晚泊船时眺望舍弟舍人家,心中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中重要的知识点有:1. 描述景物的形象化语言:诗中用词如“皓齿”、“忆烟霞之江山”等,通过物象的比喻手法赋予了景物生动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描写感情的抒情手法: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用词如“平湖”、“哀”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读者对亲情的共鸣。

第二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以田园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四季间农田的变化和农民的劳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对比描写:诗中通过对比四季的变化、农田的景色,展现了不同季节下的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作场景。

通过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四季交替带来的变化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2. 唤起感官的描写手法:描写中以“香九里”、“翠竹深山”等词语,让读者通过感官来感受田园的美丽和宜人。

第三首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以洛阳城的春夜为背景,描绘了行人听到笛声后思乡的情景。

这首诗中的重要知识点有:1. 情感的描写:诗中通过描写行人听到笛声后产生的思乡之情,用词如“怨”、“万里长云”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情的无限思念。

2. 运用修辞手法:诗中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天涯明月共长哀”、“醉卧沙场君莫笑”等,使诗句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便是《古诗三首》中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美,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同时,也能够开拓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描写,既表现出了作者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文

【导语】诗词是中⽂独有的⼀种⽂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按⾳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律⾓度来划分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及译⽂篇⼀ 1、绝句 南宋志南 古⽊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

注释: 短篷——⼩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

藜是⼀年⽣草本植物,茎杆直⽴,长⽼了可做拐杖。

译⽂: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船,拄着藜仗,慢慢⾛过桥,向东⽽去。

阳春三⽉,杏花开放,绵绵细⾬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的,带着杨柳清新⽓息的暖风另⼈陶醉。

2、秋词 唐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古”和“逢”,极⾔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胜春朝”,⽤对⽐⼿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那万物萌⽣,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筹,这是对⾃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否定。

“排”,推,这⾥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动地勾勒了⼀幅壮美的画⾯。

译⽂: ⾃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晴空,⼀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乌⾐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着⿊⾊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家族,都居住在乌⾐巷,⼈称其⼦弟为“乌⾐郎”。

⼊唐后,乌⾐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艺品的汇集之地。

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巷⼝断壁残垣正是⼣阳西斜。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诗词鉴赏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诗词鉴赏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诗词鉴赏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文将对三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提供一些鉴赏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分类1. 根据体裁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

诗是以较为固定的格律和韵脚写作的文学形式,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分别是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词是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脚要求。

2. 根据内容分类古诗词还可以根据内容分类,包括咏物、田园、山水、抒怀、爱国等等。

每一类别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通过学习不同类别的古诗词,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世界。

二、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 理解诗意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理解诗句中的诗意。

古诗词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学生应通过理解每个句子的文字含义,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加以联想、想象,进而领悟诗句背后的深意。

2. 分析韵律古诗词是有一定韵律的,尤其是五言和七言诗。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字的声调和押韵,来感受整首诗句的韵律之美。

并注意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它们能传递更丰富的情感与意象。

3. 品味诗意古诗词的鉴赏也需要通过品味来感受其中的美。

学生应该细细品味每个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形象和意境,感受其中的诗意和美感。

通过感知和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句进行对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三、三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汇总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学必背古诗词及译文注释(三年级)

小学必背古诗词及译文注释(三年级)

三年级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1.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2.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

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3.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4.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

樾,树荫。

5.意欲:想要。

6.鸣蝉:鸣叫的知了。

7.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白话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

另有版本作“深”。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词语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习知识,家长辅导孩子必读知识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习知识,家长辅导孩子必读知识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习知识,家长辅导孩子必读知识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习知识,家长辅导孩子必读知识孩子们在三年级学习语文的同时,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

这些古诗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与审美。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对《古诗三首》学习知识的辅导,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读《静夜思》来引导孩子感受作者在深夜时的思绪,体会大自然的宁静和无垠。

可以让孩子将自己想象成李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在夜晚徘徊的画面,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对这首古诗的深入了解。

第二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壮丽的景象而著称。

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孩子这首诗的题目让他们猜测内容,再通过读诗的内容逐步让他们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探索楼中的风景,想象自己站在鹳雀楼上的情景,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豪情壮志。

第三首古诗是《白日依山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悠然的心境。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并解读这首诗,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宽广,通过诗中的视觉描绘引导他们形象地感受山、水、阳光等自然元素的美妙。

在辅导孩子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可以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写下一首小诗。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词语或者图片作为创作的启示,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辅导方法,可以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辅导孩子学习古诗,家长还可以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察自然景色、读书、旅行等方式来加深对古诗中意境的体会,让孩子明白古人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月亮并寻找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知识讲解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大全知识讲解

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咏柳》作者: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作者:朱熹(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作者: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作者: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必背古诗:五首《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年级选背古诗:十首《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别董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册:《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作者: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作者: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作者: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必背古诗:五首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年级选背古诗:十首
《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鹿柴》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别董大》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枫桥夜泊》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塞下曲》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朗月行》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作者: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少年中国说
清朝末年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