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别人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自己,而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此理论的基础上,本节课试图通过“体验式活动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概念,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认识概念建立的必要性,认识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简单分类法”,内容少且简单,可它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前是联系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许多具体物质,还有4个基本反应类型,后是可以发展同类物质性质的预测以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视角的反应类型。前后内容都是学生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具体的化学物质并能够根据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的多少区分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元素种类数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还知道了氧化物的概念,酸和碱的组成特点以及几种常见的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于基本的物质树状分类关系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如此,可是学生所知的物质数量有限,认识不足,具有局限性;学生只知道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对物质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物质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够清晰。另外,对物质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少感性的认识,对物质分类的意义认识不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活动中体会找到物质分类的方法;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

质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从分类

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分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头脑中,能够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且培养分类总结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3.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三、教学准备:将常见的一些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制作成小卡片备用。(这些具体的物质必须

包括:混合物、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几类物质。)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式探究、总结归纳

五、教学主要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迅速地集中学习注意力,同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此环节有效地了解到学生物质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的整体水平及个体差异,得到把握本课学习进程的依据。

此环节,学生在分类的时候,不作任何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分类。最后经由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构建主义理论所认为的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此环节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

的任务,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思维的碰撞,最后得出答案,同时也会迫使学生自主地对初中学习过的有关物质的定义进行复习回忆,同时再现初中所学物质的树状分类图,由此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任务,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由熟悉的物质来推测同一类物质中不熟悉的物质的性质,这点在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物质进行分类的重要性。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针对硝酸的性质进行学习,因为硝酸在本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还学习到,在这里留了足量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学习和探索,符合新课标中让学生的认知度呈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此环节中学生画出相应的转化关系图之后可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类物质的转化关系,但对此不作过多讲评,让他们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从课本出发的,是课本中的“实践活动”部分,表面上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懂得具体的这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实则是让学生自我完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和碱的一般性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还可以对这几个相关的反应进行分类,为后面学习到的氧化还原反应做铺垫。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再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将同一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

3、酸的通性:(1)跟指示剂反应;(2)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3)跟碱性氧化物

反应;(4)跟某些盐反应;(5)跟碱起中和反应。

4、Ca →CaO →Ca(OH)2 →CaCO3

C →CO2 →H2CO3 →CaCO3

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体会物质的分类过程、物质分类的标准和物质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探究、自我评价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发展学习热情、能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是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课堂,学生非常愿意去参与课堂的活动。学生对于“物质的分类”化学概念的理解相对清晰,并且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这节课不足的是,在概括总结得出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的时候,总结的有些仓促,其实可以把这两种分类法的不同之处讲的更详细一些,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习题,让学生掌握地更加深刻一些。在课堂中也发现问题,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些高,学生没有事先复习,对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有些遗忘,导致分类的时候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