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精品
微博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初探——以拜登访华为例

On function of microblog in the field of public diplomacy——A case study of the Biden' s visit to
China
作者: 苗凯周[1]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出版物刊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微博;公共外交;网络公共外交
摘要:公共外交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网络公共外交,这一有别于传统外交的新的外交形式,需要的是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外事中去。
微博作为一个新生的信息交流平台。
有着大众性、发布信息门槛低、“核裂变”式传播、“先声夺人“的时效性等特点,成为实现网络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副总统拜登在驻华大使骆家辉的陪同下,和孙女一起品尝北京炸酱面,拜登还热情地和边上其他顾客打招呼#拜登访华#”。
随后,14:31发布:“今天拜登副总统等5人点了5碗炸酱面,10个包子,拌黄瓜,凉拌山药,凉拌土豆丝以及可乐等。
总费用79元。
拜登副总统在结账时对店主说,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他掏出100元结账,剩下的按照美国习惯作为小费。
”简短的两条微博,将拜登访华的“炸酱面”片段生动、及时地表达了出来。
其中第二条微博的转发数高达53000条,评论数高达23310条,可见其公共外交自我表达的高效率。
5.由彼及己,利用关联公共外交是向他国民众介绍本国国情,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单纯的填鸭式灌输不仅不易让人理解,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在微博中,结合民众熟悉的本国国情说起,再由彼及此推而广之,往往容易被接受。
例如,2011年4月7日10:55的一则微博:“东方玲在北京/hbrnot 3月31日,我在北京西藏中学和学生们谈了美国的外来移民和多样化,以及多元文化社会的优势。
通过使用一段来自犹他州庞大多种族家庭的视频,我引导学生们对身份和中美家庭的对比进行了讨论。
”这种利用关联的讨论有利于民众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
四、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启示通过微博展开公共外交,这只是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手段之一。
但无论利用什么工具,万变不离其宗,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外交、微博外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也突飞猛进,新媒体不断涌现。
从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微博,从台式电脑、移动电脑到智能手机、ipad,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多元化,更多地聚集在互联网上,因此,对于与人打交道的外交而言,特别是与民众接触的公共外交,就更需要便捷的信息传输。
如今,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部门正在为成为“e化外交官”(e-diplomat)而努力。
这预示着一种强大的潮流:拒绝学习和使用网络的“古典外交官”或者不把网络当一回事的“传统外交官”将会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外交部门使用信息科技已不是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与如何做的课题。
美国对中国的政治策略

美国对中国的政治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断升温,美国的政治策略应对中国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努力推动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同时又加快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以稳住国家利益。
美国政治策略对中国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而且表现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领域。
从政策上来看,美国实行就中国问题的“多边外交策略”,既匹配中国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又尊重中国的人权和民主格局。
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坚持平衡关系,不断提出和平劝和方案,号召有关各方停止冲突和局部化,以确保地区局势的稳定。
除政策上的努力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中美军事活动,举办军事训练课程和双边对话等,密切双方在安全领域的联系。
此外,美国在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向中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为两国架起友好合作的纽带,改变了以往美国高度警惕中国的态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外,美国也在多次重要外交会议中就中国问题进行讨论,加强中美之间的贸易、投资等沟通,建立合作友好的关系。
未来的中美关系必将继续发展,两国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正是由于美国高度重视中国,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美国在政治策略对待中国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举措和努力,都是倾向于建立友好合作的多边外交策略,以维护双方利益,促进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发展。
只有把握好美国的政治策略,才能为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最新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精品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本文提要】公共外交作为“在外交政策形成和执行问题上影响公众态度”的做法,在当今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涌现的时代,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从媒介属性、价值观输出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利用微博对华公共外交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微博媒介属性价值观公共外交策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职业外交已经无法适应公民社会的民意诉求,局限性凸显。
而公共外交形式的多元化、受众的广泛化、形式的亲民化恰恰弥补了传统职业外交给人的严肃感和距离感,使之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由来已久,特别是自9·11事件以来,小布什政府更加注重对美国外交政策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不仅任命了公共外交大使,并且增加了外交官的人数以及他们与地方群众接触的机会。
在奥巴马时代,2010年,美国务院确定了开展公共外交的五项优先战略任务,其中第二条提出,“通过美设立的各种公共外交项目和平台,在保持与各国精英界联系的同时,努力扩大和加强与各国普通民众的关系。
”美国尤其重视通过强化使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和脸谱(Facebook)、优突(YouTube)、推特(Twitter)等网络社交平台,积极扩大对外接触面,确保美国政策观点在新媒体和对话空间中得到传播。
而“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正是其利用网络平台对华公共外交的经典案例。
一、“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媒介属性1.媒介定位“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由美国使馆新闻处维护,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关于美国文化、社会以及使馆项目的对话。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主管美国政府的官方信息以及在中国的与文化交流活动,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方喉舌。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通过新闻处处理所有公共关系事务及有关使馆同新闻媒介的关系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新闻处协助使馆其他机构和部门进行媒介活动和计划。
新闻处准备和散发华盛顿每日新闻、关于美国政策方面的新闻通告和背景材料,组织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媒体活动向中国记者和驻华外国记者提供及时和有用的信息。
从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运营看其对华公共外交

作者: 刘娟[1];王寅[1]
作者机构: [1]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传播
页码: 86-9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5期
主题词: 网络公共外交;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近年来网络公共外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逐年增加。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及其他在华微博账号成为其对华网络公共外交的主要渠道。
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发现美国对华网络公共外交具有政府主导、面向普通公众及线上线下联动的特点,实质是多媒体语境下的美国官方话语发布。
我们梳理其2010年至2017年的微博文本,发现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主题变化对应了近些年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政策的转向,而中国在美国公共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在逐年上升。
美国近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美国近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对策美国近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对策近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外交与军事活动异常频繁。
举行美日韩联合军演,与日本共同宣布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向菲律宾出售退役舰艇并派遣核潜艇访菲,国防部长访问越南并探访曾经的美军基地金兰湾,在澳大利亚派驻海军陆战队,在新加坡部署新型滨海战斗舰,大力改善与宿敌缅甸的关系,这一系列举动与美国政府高调宣称的战略重心东移相呼应,很难不让正与邻国发生领土问题争端的中国生疑。
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各级官员又利用多种机会,频繁表态说此举并非针对中国,试图以此来安抚中国,努力打消中国的疑虑。
透过这些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美国的动机和举措?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美国民主党政府上台以后,初期曾试图打破往届政府上任之初对华强硬的惯例,转而希望借助于强调对华友好来促使中国帮助美国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奥巴马将中美关系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推迟与达赖的会面,希拉里访华时拒谈人权问题,都被美国视为对华友好的姿态。
但是,奥巴马访华被国内的保守派评价为“低三下四”且不成功,中美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没有取得共识,中国在伊朗与朝鲜问题上也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这都被美国视为“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的证据,美国还认为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妥协导致中国政府的人权政策出现倒退,因此从2010年开始,奥巴马政府在经过反思之后,逐步转变了其上台之初对华“无条件”友好的姿态,转而回到“接触与施压并举”的老路上去。
在此之后,美国不断利用对台售武问题、会见达赖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等挑战中国的利益,试图以此来迫使中国服软。
可以说目前美国围绕着中国边境地区开展的频繁活动仍是这一势头的延续。
但是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的举措并非像冷战之中应对苏联那样采取全面的遏制战略,而是采用了一种软性的遏制,即接触与防范相结合,在努力从当前现实中获益的同时,积极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美国一方面调兵遣将,通过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来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又积极安抚中国,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善意和接纳,希望与中国发展全面合作的战略关系。
他国对华微博外交特点及挑战——以美、伊驻华大使馆微博论战为例

他国对华微博外交特点及挑战——以美、伊驻华大使馆微博
论战为例
赵嘉欣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22()14
【摘要】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简短实时信息交流平台,已成为了各国驻华大使馆施展对华外交的重要平台。
以美国、伊朗驻华大使馆微博论战为例,他们的微博共同点是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宣扬本国态度和立场、通过引用他人观点,为自身立场的正义性提供支持。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主要呈现“去国家中心化”和“去政府主导化”的特点;伊朗驻华大使馆微博呈现“凝练话语口号化”,通过多次发布强化自身立场的特点。
面对各国真真假假的微博内容,需要中国网民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中国政府也必须认识到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一)微博外交的发展削弱了政府对信息传播的控制能力;(二)微博外交的发展考验微博平台对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三)网民不当的个人言行可能影响国家形象。
中国需要不断完善微博环境治理,为全世界行为体的发声提供一个更为优质的传播平台。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赵嘉欣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D822
【相关文献】
1.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策略探究r——以日本驻华大使馆微博公众平台为例
2.“小围脖”织出“大外交”——以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为例
3.美驻华机构对华新媒体传播策略分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账号为例
4.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日本对华援助舆情分析
——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为例5.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的特点——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的微博评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和传播策略——以美国驻华使馆微博为例

馆帐号, 截至2 0 1 4 年5 月9 日, 其粉丝数量达到了8 7 万之
多, 比上 一年 增 加 了2 O 万 。 社 交 媒 体 创造 了一 个 全 新 的 国际传 播 平台, 如 何利 用好 这一平 台开展 对外 传播 成 为重 要 议题 。 研 究美 国在 这 方面好 的做 法 , 对 我 国如何 开展 对 外 传播 活 动 工作 大有裨 益 。
造 业 未 来1 ) , 占1 1 %; 创 新只有 1 条 ( 内容 为中小 学生 白宫 科 学博 览会 ) , 占2 %。
先, 什么是叙事 ,“ 顾名思 义, 就是叙述事情 ( 叙+ 事) ,
即通 过 语 言或 其他 媒介 来再 现 发 生在 特 定 时 间和 空 间里
的实践” 。 ② 叙事是讲述 “ 我们赖 以生存的日常故事” ⑨ ,
N T ERN A T I o 4 AL COMMUNI CA TI ONS
新 媒傩
对外 传播 中的叙事 和传播 策略
— —
以美国驻华使馆微 博为例
王一多 解放军国际关 系学院副教授 赵 鹏 解放军6 8 0 0 2 部 队 助 理 翻 译
2 0 0 9 年1 1 , 92 3 日英 国驻华 使 馆 以卡 梅伦 访 华 之旅 为 契 机 在 华 创 建 了首个 驻 华 使 馆 微 博 账 号 , 一 时 间 粉 丝 数
疗 保 障制 度 ) , 占2 0 %; 环保有7 条 ( 气候 研 究 成 果 1 、 地
一
、
叙 事 学与对外 传播
如何讲 好中国的事情是传播者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需
球 日1 、 中国空气质量1 、 巴黎协议4 ) , 占1 6 %; 文化有6 条 ( 日常口语3 、 新 闻自由1 、 文化制度2 ) , 占1 3 %; 旅游有6
美国公共外交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公共外交对我国的启示
金坤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外交,并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其利用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始终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加强对国外精英群体的舆论影响;尊重国际通行的公共外交传播方式和游戏规则;重视和加强中国事迹宣传;构建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
【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金坤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公共外交对我国的启示 [J], 金坤;
2.美国拉美公共外交对中国拉美公共外交的启示 [J], 成晓叶
3.社交媒体与公共外交2.0--以美国的社交媒体公共外交实践为例 [J], 张晴
4.公共外交与媒体外交——专访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赛博 [J], 陆佳怡;
5.美国公共外交面相的多维呈现
——评《美国公共外交史论》 [J], 肖宗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外 交政策走向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外交政策走向随着时间的推移,2024 年美国总统选举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逐中,外交政策走向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它不仅关系到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将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面临着诸多外交挑战和机遇。
从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到地区冲突的不断涌现,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应对到新兴大国的崛起,每一个方面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贸易政策将是2024 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个重要外交议题。
近年来,美国与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
在选举中,候选人需要明确阐述自己对于贸易政策的立场和规划。
是继续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还是寻求通过多边贸易体制和协商来解决贸易争端?这将直接影响到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以及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
其次,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美国在中东、亚太等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战略部署一直备受关注。
候选人需要对这些地区的局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提出符合美国利益和地区稳定的外交政策。
例如,在中东地区,如何处理与伊朗的关系、如何应对叙利亚的局势以及如何保障能源安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亚太地区,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以及与盟友的合作等都是关键的外交议题。
再者,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挑战。
在 2024 年的选举中,候选人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将成为选民关注的重点之一。
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还是坚持自身利益,对国际气候协议持消极态度?这不仅关系到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关乎人类的未来命运。
另外,移民政策也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的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给边境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候选人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移民政策,既要保障国家安全,又要体现人道主义关怀,同时还要考虑到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关系。
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战略范文

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战略“我们将领导自由、正义和希望,因为这是我们价值观和利益所在。
我们相信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多得者多与。
我们也明白,自由、健康、富裕不是极端分子、仇视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温床,而是国家稳定的源泉。
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是更加和平的世界。
因此,美国人民必须明白,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布什总统于白宫疟疾峰会上的演讲 2006年12月14日使命任务和工作重点我们的根本价值观和信条成就了美国的强大、成功和安全。
是这些价值观给了我们的民族以生机,指导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行动。
我们认为不论男女,人人都是平等的,并且应享有基本的人权,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政治参与权。
我们认为无论政治形势如何,每个人都应生活在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利受到保护、惩治腐败和依法治理的公平社会中。
在世界各地,美国愿与其他政府和人民一道维护人类尊严、促进世界和平并推动社会进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设立了八个国家安全目标:捍卫人类尊严;强化反恐怖主义同盟;化解地区冲突;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延长发展周期;与其他全球力量中心协作;为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转型。
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应紧密围绕国家安全目标,始终倡导美国根本价值观。
所有传播和公共外交活动应遵循以下几点:强调我们对自由、人权与尊严和人人平等的信念;支持认同我们理念的人;支持人们争取自由和民主;反对仇恨和压迫主义者。
战略目标美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地的国家和人民为促进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由多种族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尊重个人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多样性。
在世界各地,我们致力于成为促进发展、繁荣与和平的合作伙伴。
我们建立了三个战略目标来推动美国对外国受众的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1.美国要提供一个符合我们最基本价值观的关于希望和机遇的积极愿景。
正如我们所深深信奉的自由、尊严和人人平等。
我们认为,人民应生活在公正的社会中,享受到法治和自由,远离腐败和恐怖。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美关系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系中,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非政府组织(NGOs)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环境保护、人权倡导等,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增进相互了解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扮演的角色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非政府组织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美中文化交流基金、美国地球之友等NGOs不断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架起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桥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美国的教育合作项目也在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和美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等组织不断开展学术研讨会、教学培训等活动,推动中美两国学术之间的合作。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也体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大人口的国家之一,其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美国的一些NGOs通过在中国开展环保项目,推动环保技术转让和经验分享,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合作等方式,为中美两国之间的环保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的参与,不仅促进了中美两国在环保方面的合作,也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动了中美两国之间在文化、教育、环保、人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它们也为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支持和促进。
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试论美国对华外交中的门户开放政策

试论美国对华外交中的门户开放政策
孙国军
【期刊名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6(026)002
【摘要】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针对中国的特殊政策,也是美国在孤立主义外交方针指导下,协调列强在远东国际关系,谋求对外扩张,争取远东国际事务首席发言权的早期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孙国军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继续教育部,内蒙古,赤峰,02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87.3
【相关文献】
1.美国传教士与近代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J], 杨卫东
2.崛起国如何获得国际支持——以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为案例的研究 [J], 邢悦;;
3.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条件 [J], 王江波
4.“不承认主义”政策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首次使用 [J], 秦珊
5.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 [J], 金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对华新媒体公共外交探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1]
![美国对华新媒体公共外交探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1]](https://img.taocdn.com/s3/m/2c02c85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d.png)
美国对华新媒体公共外交探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
台为例[1]
耿召;王联合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当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作为新媒体领军移动应用程序的微信在改变人们交流方式的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也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
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新型媒介,一些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这些国家各方面信息的崭新媒介。
其中,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的数量与频率远超其他国家驻华使领馆。
本文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样本,选取其近一年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新方式,对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公共外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1页(P47-57)
【作者】耿召;王联合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 [J], 黄锦东;黄展绿
2.亲关系型外交:微信开启公共外交新模式——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号为例[J], 赵亿
3.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策略探究r——以日本驻华大使馆微博公众平台为例 [J], 窦一鸣
4.美驻华机构对华新媒体传播策略分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账号为例[J], 杨磊
5.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J], 周雨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与俄罗斯在中国的竞争型公共外交——基于两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的分析

美国与俄罗斯在中国的竞争型公共外交——基于两国驻华使
馆新浪微博的分析
陈雪飞
【期刊名称】《国际论坛》
【年(卷),期】2018(020)004
【摘要】21世纪以来,学界积极倡导强调对话与合作的“新公共外交”,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内容分析和情感极性分析的方法,剖析美国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中国的“微博公共外交”,探讨两国在中国公共外交的竞争策略、其背后的外交政策博弈并评估两国公共外交竞争的效果.美、俄两国的公共外交竞争策略不同,一方借助自我呈现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以对方为靶标避免负面责难,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的主轴及其因应时势需要所发生的变化.就其竞争效果而言,两国公共外交并不总能获得预期效果.两国都需充分重视目标国受众长期形成的、植根于文化的政治信念体系.
【总页数】8页(P44-51)
【作者】陈雪飞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媒介化公共外交的图像语义:基于Faster-RCNN技术的美国驻华使馆视频分析
2.中国公众的媒介接触对美国认知研究——基于《中美两国民众的世界观念》调查资料的分析
3.中国梦?美国梦?——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的基础与潜力——基于两国农业文化背景分析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的基础与潜力——基于两国农业文化背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关系视域下对公共外交的理解

国际关系视域下对公共外交的理解作者:周培源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6期摘要:比较了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异同,指出全球公民社会、信息技术、实力新认知等因素促使公共外交成为一种新的外交实践形式,并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交往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从传播学5W的模式认识公共外交外,更要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认知,文章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评析,进一步探讨了公共外交的内涵。
关键词:公共外交;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6-0058-02一、公共外交的兴起现代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离不开外交努力,但外交现象古已有之。
《辞海》中将外交定义为:“外交是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
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1]。
传统外交曾一度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和平解决国家间争议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时代的命题会有时代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外交受到了诸多的挑战,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思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至今日,大有与传统外交一道致力于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势头。
英国的专家集团“外交政策中心”的报告书《走向公共外交》(Going Public)中把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做了对比,详见下表[2]60:日本学者北野充认为,公共外交的兴起有如下因素:全球范围内公民社会的兴起;信息技术的进步造成的信息空间的变化;冷战结束造成对实力认识的变化;对外国持有否定情绪的现象在世界各地凸显出来;信息空间上竞争的激化等[3]3。
因此,正如我国国务委员、前外长杨洁篪所言,公共外交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浅窥德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外交

浅 窥德 国驻华 大 使 馆 的“ 微 " 外 交
辛 恩 波
(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 研究 院 , 北京 摘 要: 越来越 多的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在华开设微 博, 利用 微博开展公共 外交。这种“ 微” 外 交作 为公 共 外交的一种 全新 的形式 日益在外交事务 中发挥着独特 的作用。本文试 以德 国驻 华大使馆的官方微 博为例 , 探 析 外国对华 “ 微” 外交的 策略 , 以
B i l d u n g s p o l i t i k i n Z e i t e n d e r G l o b a l i s i e r u n g - P a r t n e r g e wi n n e n, We r t e
从 内容上看 , 德国大使馆微博秉承 了其微博 创立 的宗 旨主 要发布 以下三类信息 : 第 一是 发布于中国有关的外 事活动 。第 二是 。 德 国外交政策 的介绍。最后一类是德国的历 史文化 , 经济 社会 , 科研创新 以及 留学等方面的信息 。除了“ @德国驻华大使 馆” 账号 自身会发布一些相关 信息外 , “ @德 国驻华 大使馆” 主 要是通过转发分享“ @德国印象 网” 的相关博 文。由于德 国印 象 网本身就是一个介绍德 国国情文化的网站, “ @德国驻华大使 馆” 通过转发“ @德国印象 网” 的相关 博文 , 通 过超链 接将 读者 引流到德国印象网, 更有效的达 到传播 目的。总体 来说 , 德 国驻 华使馆 的微博注重发布德 国相关 的信息 , 绝大部分微博 信息都 是直接涉及德国国情社情的 , 信息量大 , 内容 十分丰富 。 从形式来看“ @德 国驻华大使馆 ” 微博有 以下几个 特点 : 一 是微博非常注重原 创。原 创 内容在 其发布 的微博 中 占绝 大部 分, 少量转发分享的微博 内容上也 与大使馆事务 以及微 博总之 密切相关。其二 , 微博发布灵活多样 , 除 了文字 , 大部分博 文均 配有图片 , 有些还配有视频 。对于不能在 1 4 0字内说明的, 则给 出超链接提供进一步的详尽 内容 。其三 , “ @德 国驻华大使馆 ” 的微博与粉丝互动 比较活跃 。微博发布的每一条博文基本都会 的转发和评论 , 少则 十几 人次 , 多则上 百人次。除此之外 , 德 国 大使馆微博 还经 常举 行线 上活动 , 如 有奖 竟猜 、 使 馆活 动 等。 2 0 1 2年中德建交 4 0周 年, 微博 即向粉丝 海选 征求 纪念徽标 , 极 大的调动了粉丝的热情。另外 , 微博的语 言形式也很有 特色 , 完 全不 同于一本 正经的外交辞令 , 而是以拟人化的语 言表 达 , 极富 亲切感 。例如在介绍“ @德 国印象微博” 时 的博文 “ 想 知道 更多 关 于德 国文化, 生活 , 足球 , 旅 游和学德语 的信息?好 办 !德 国 大使 馆这里还有一个微博 : h t t p : ∥t . c n / S q X C  ̄ 或者使馆 的博 客也行 : h t t p : ∥t . c n / a E j M 6 m” 博文活泼清新 的特 色令人 耳 目
浅析美国对中国西部地区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官方微博为例

浅析美国对中国西部地区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国驻成都总
领事馆官方微博为例
田婉卿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6(000)08X
【摘要】在网络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愈加紧密,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本文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官方微博为例,浅析美国对中国西部地区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从跨文化传播交流方式和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官方微博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启示两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
【总页数】2页(P50-,52)
【作者】田婉卿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5
【相关文献】
1.护照宅送,赴美又出新捷径专访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处处长文玉洁 [J], 李敏
2.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农业贸易处举行五周年庆典 [J], 刘玉美;谢喜灵
3.美驻华机构对华新媒体传播策略分析——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账号为例[J], 杨磊
4.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对香港事务的介入研究 [J], 张建
5.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对香港事务的介入研究 [J], 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网络外交与新媒体的使用策略

美国网络外交与新媒体的使用策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的兴起给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强国,美国充分意识到网络外交的重要性,并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使用策略来推动其国家利益。
首先,美国通过新媒体传播价值观念。
网络外交的核心在于影响力的扩散和塑造。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等,向全球传播其核心价值观念,如民主、自由、人权等。
通过发布相关内容和参与讨论,美国有效地将其价值观念渗透到全球范围内,进而影响国际社会的舆论导向。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高效、广泛和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
其次,美国利用新媒体提升国际形象。
网络外交不仅仅是传播价值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形象塑造手段。
美国政府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国家形象的内容,如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国内外重要活动的报道,来提升其国际形象。
通过展示自身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美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美国通过新媒体开展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指通过对外宣传、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
美国政府通过在新媒体上发布有关美国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了解和关注美国。
同时,美国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国际社会进行互动,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惑,增加友好互动,从而促进国际社会与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此外,美国还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外交的危机管理。
网络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对危机和挑战。
美国政府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危机事件的信息,提供权威、准确的消息,以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同时,美国政府还通过新媒体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危机事件,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美国网络外交与新媒体的使用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如何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试析美国“重返亚太”的公共外交策略

作者: 谢晓军
作者机构: 湖南省社科院
出版物刊名: 决策与信息
页码: 44-4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3期
主题词: 重返亚太 战略东移 公共外交
摘要:“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
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
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本文提要】公共外交作为“在外交政策形成和执行问题上影响公众态度”的做法,在当今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涌现的时代,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从媒介属性、价值观输出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利用微博对华公共外交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微博媒介属性价值观公共外交策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职业外交已经无法适应公民社会的民意诉求,局限性凸显。
而公共外交形式的多元化、受众的广泛化、形式的亲民化恰恰弥补了传统职业外交给人的严肃感和距离感,使之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由来已久,特别是自9·11事件以来,小布什政府更加注重对美国外交政策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不仅任命了公共外交大使,并且增加了外交官的人数以及他们与地方群众接触的机会。
在奥巴马时代,2010年,美国务院确定了开展公共外交的五项优先战略任务,其中第二条提出,“通过美设立的各种公共外交项目和平台,在保持与各国精英界联系的同时,努力扩大和加强与各国普通民众的关系。
”美国尤其重视通过强化使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和脸谱(Facebook)、优突(YouTube)、推特(Twitter)等网络社交平台,积极扩大对外接触面,确保美国政策观点在新媒体和对话空间中得到传播。
而“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正是其利用网络平台对华公共外交的经典案例。
一、“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媒介属性1.媒介定位“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由美国使馆新闻处维护,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关于美国文化、社会以及使馆项目的对话。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主管美国政府的官方信息以及在中国的与文化交流活动,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方喉舌。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通过新闻处处理所有公共关系事务及有关使馆同新闻媒介的关系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新闻处协助使馆其他机构和部门进行媒介活动和计划。
新闻处准备和散发华盛顿每日新闻、关于美国政策方面的新闻通告和背景材料,组织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媒体活动向中国记者和驻华外国记者提供及时和有用的信息。
由此可见,微博作为新闻文化处发声的媒介,代表着美国官方对中国政府及民众的立场,是美国对华进行公共外交的工具之一。
而微博的大众化、广泛化等普及性特点又很好地适应了公共外交的特性,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2.内容分类“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媒介定位决定其媒介内容,可划分为常规工作讯息、使馆工作人员有关活动、美国文化历史、英习、网友互动活动等五部分。
本文选取“美国驻华大使馆”2010年9月29日至2011年9月29日的微博内容,分别抽取“签证”(181次)、“大使”(344次)、“时期”(40次)、“英文”(31次)、“网友”(66次)词,根据其词频来推演五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结果发现:1.常规工作讯息,占27%;2.使馆工作人员有关活动,占52%;3.美国文化历史,占6%;4.英文学习,占5%;5.网友互动活动,占10%。
由数据分析,使馆工作人员的有关活动占了一半以上,如骆家辉大使武汉行、拜登副总统访华等,这些活动多为职业外交官的民间公共外交行为。
可见,“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以服务公共外交为首要,配合使馆常规工作为其后,网民互动为其次,本国文化的宣传则摆在了最后,这是主动接触民众、积极地将亲民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
3.媒介发布终端模式在“美国驻华大使馆”2010年9月29日至2011年9月29日的2185条微博中,有146条微博是用以移动网络信号为终端的媒介发布的,如iPad、iPhone等;其他的2039条微博则靠传统的网络信号终端模式发布。
使用移动信号终端发布的微博多为对使馆工作人员参观、会晤等活动的现场实况。
从总体来看,依靠传统的网络信号终端模式发布的微博占了多数。
在对使馆工作人员有关活动的关注中,事后的陈述性表达居多,现场反馈尚属点缀。
可见,“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虽然借助的是新媒体,但传统的程序化发布议程仍占主导,这或许与其官方背景有关。
二、美国对华公共外交输出的价值观微博是一种浓缩的表达,通过不到140个字,借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将要表达的观点提炼,可谓浓缩的精华。
美国驻华大使馆通过微博外交,在潜移默化中,向中国网民表达着他们的形象、精神、模式、文化等。
1.温和的美国形象美国形象,包括美国人、美国政府、美国国家的形象。
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中展现的美国形象,不同于美国以往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世界警察”高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亲和的面貌示人。
例如,2011年9月23日16:46发布的一条微博:“骆家辉大使在武汉天地对现场观众说,美国人民和家庭的情感、梦想、期待和关注,和中国家庭毫无不同。
”这不仅仅使现场中国观众感受到与美国人的近距离,通过微博、通过骆家辉的官方大使身份,让更多的中国网民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及中美两国政府差异中的共融,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国家形象温和起来。
2.正面的美国精神精神是一个抽象概念,美国驻华大使馆借助微博这个平台,通过转述领导人讲话、具体事例、历史文化等,向人们展示着正面的美国精神,将美国人的自豪感、责任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实用主义精神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贴切而自然。
例如,2010年1月25日13:44发布的一则微博:“奥巴马总统1月20日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发表讲话,纪念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号召美国人民弘扬肯尼迪总统提倡的奉献精神,树立并努力达到远大目标。
”将美国人信奉的奉献精神传递开来。
3.完善的美国法治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制和法治构建,这是美国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加以宣传和推广。
例如,2011年9月22日16:06的一则微博:“骆家辉大使对‘武大’院学生说,美国被视为自由希望和机会之地,例如他的祖父当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立国基础之一是法治。
”2011年6月23日10:44的一则微博:“我们所做的一切中,我们必须记住,让美国与众不同的并不纯然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联邦建立所基于的原则。
我们是将敌人绳之以法并遵守法治、尊重所有公民人权的国家。
我们通过将其延至他人来保护自己的自由和繁荣。
我们主张自决,而非帝权。
摘自#奥巴马总统#关于从阿富汗撤军的讲话。
”4.多元的美国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结合促使其文化交流具有广泛性。
而通过微博这个平台,美国驻华大使馆不仅向中国网民介绍美国本土文化,还夹杂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渊源文化,两国文化相互交融深得人心。
例如,2011年8月25日14:41发布的一则微博:“美国亚裔有什么独特之处8月12日直至明年10月,史密森尼学会举办展览,探索具有多样性文化的亚裔群体错综复杂的典型特征。
该展览通过七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亚裔的感人经历,一反人们通常对亚裔产生的一成不变的印象。
这些艺术家们本身就反映了美国亚裔的多样性。
”5.互利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公共外交中,美国极力展示一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
例如,2011年8月21日11:06的一则微博:“直播-#拜登访华#川大演讲] G20致力于保持世界繁荣,制造就业。
我认为,如果中美不同在谈判桌上,决定将会很难。
中美也存在竞争,和经济等方面,这是很自然的,但双方不是零和游戏,这是良性竞争。
”三、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微博运用技巧公共外交面对的是他国各阶层的民众,受众面广,是一个持续渗透过程,无法一劳永逸,但一个疏忽却可能造成满盘皆输。
因此,一定的策略技巧在微博外交中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运用对其公共外交或多或少起着助推的作用,而其中的技巧值得推敲。
1.定位妥当,表达自己公共外交是为了让别国公民了解本国,因此,自我推广、自我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而“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定位即“促进关于美国文化、社会以及使馆项目的对话”恰恰符合这一点。
将有关美国文化、社会及使馆工作项目的情况在微博中表达出来,先有选择地“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再在此基础上直接与对方国家公民展开无中介的交流。
放下政治属性,回归生活常态,将公共外交区别于其他的官方正式外交,润物细无声,深入寻常百姓家,赢得人心。
2.搭建平台,互动频繁公共外交离不开与公众的互动,而微博的低门槛、零限度,为公众互动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搭建起这个平台,并且通过开设一些互动栏目、讨论等活动,将公共外交的互动简化到极为寻常的对话交流中。
例如,2011年6月20日15:08的一则微博:“‘告诉我们你觉得美国代表什么’征文比赛继续进行,本周奖品是图书《白宫》。
请将你的提案以及联系信息于周五(6月24日)之前发送至ircacee@。
获胜者除了图书之外,还将获邀参加美国独立日招待会,详情请见链接”。
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仅了解了中国民众眼中的美国代表什么,通过反馈,还可以调整传播内容,从而努力扭转不好的印象。
3.议程设置,吸引受众微博是即时媒介工具,传统的议程设置赶不上微博上迅疾的讯息变化。
虽然“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对于议程的更新没有新闻媒体的微博要求那么快,但是它却能紧跟受众关注点,结合中美两国的异同,巧妙设置议程,制造舆论场。
例如,2011年1月5日11:15发布的一则微博:“在美国买房要花哪些钱/hb0EJG如图这样的前二后三层,3卧2.5卫浴,居住面积250平米,占地大约两市亩,距离华盛顿市区车程30分钟左右的独栋屋,目前市价40万美元”。
(见下图)截至2011年11月4日,转发数达6671.228万条评论。
这则微博正是抓住了中国民众关注的房价议题,引发了人们对中美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比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