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近年来有关中药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梁兴光 10级中医本科1班 105160150004

【摘要】

阐述历代医家对细辛的用量,旨在探索细辛的合理使用剂量、剂型、配伍及服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关键词】

细辛;古今用量;综述。

【正文】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具有良好的散寒止痛、祛风解表、温肺化痰、宣通开窍等作用,为古今医药界所公认,但细辛又是一味很有争议的中药,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用量上。

1.“细辛不过钱”的记载

考“细辛不过钱”(1钱约合今之3 g)之说起于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但该书已佚,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日:“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虽死无伤”(注:“钱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用汉代的五株钱币量取药末至不散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一钱匕约为今2 g多,半钱匕约为今1 g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这种说法流传至今,影响很大,甚至还流传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谚语。明·刘文泰编著《本草品汇精要》称细辛:“不可多用。”清·严洁等人编著《得配本草》日:“其性极辛烈,气血虚者只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七、八分,以止一钱,则真气散,虚气上雍,一时闷绝。”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日:“所

用止宜几分。”清·罗国钢编著《会约医镜》曰:“细辛燥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清代·凌奂编著《本草害利》日:“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

2.“细辛过钱”的记载

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即质疑说:“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宋代《和剂局方》之加减三五七散,细辛用至一斤八两。明代《证治准绳》之滑氏补肠汤,细辛用量为三两。张仲景善用细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细辛共计20处,其中用到六两的有乌梅丸1方;用三两的有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8方;用二两的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厚朴麻黄汤、大黄附子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汤5方;用一两的有赤丸及真武汤、白术散(方后加细辛)共3处;用三分的有侯氏黑散及防己黄芪汤(方后加细辛)共2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提到细辛“二钱非不可用。”《备急千金要方》中治内实关格之半夏汤,细辛用量为四两。《景岳全书》中治胃火牙痛之二辛煎,细辛用量为三钱。《石室秘录》中记载的治疗头痛二方,曾用细辛五钱和一两。

3.近代医家临床用量

河北唐山刘沛然[1]编著的《细辛与临床》一书中介绍了重用细辛60 —120 g 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患者不仅无1例气闭塞而亡,而且罕见明显毒副作用。谢海州[2]治疗阴虚之顽固性头痛,以沙参45 g,天门冬、川芎各10 g,细辛15 g,水煎服,疗效甚佳。侯成钦[3]临床中在辨证的基础上将细辛与石膏配

伍治疗牙痛头痛,细辛用20 g,细辛与附子白芍配伍治疗癌肿疼痛、寒湿关节痛,细辛每用至20g或30 g,均取得良好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可见细辛与养阴清热药相畏相杀,与辛温药相须相使均可减毒增效。杨百弗等[4]以苓甘五昧姜辛汤、小青龙汤为基础的加减新方麻辛味干汤,细辛剂量在3~10 g,用于治疗寒饮内伏、肺失宣肃之咳喘,效果显著。陈秀红等[5]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细辛水煎内服可用至15g,而没有出现任何毒副作用。据此,陈氏认为细辛煎剂用量以3—15 g为宜。程惠等[6]曾将细辛从2g渐增至15 g水煎自服,服后未出现副作用,后又用细辛5—15 g配复方应用于治牙痛也都未出现不良反应,而疗效更佳。高家骏等[7]临床分组对照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70例,其治疗组40例,重用细辛60 g,水煎服,对照组30例,用细辛3 g,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分别为90.0%和4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总显效率为2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讨论

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细辛确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决定了

它不可过量应用,但毒性的大小与剂型有关。前人“不可过钱”的告诫,系指单用研末制丸、散剂而言,而当今临床应用细辛多采用全草入复方煎剂,所以不必一味受“一钱”定数的限制来影响细辛的应有功效。细辛入药以水煎为宜,煎煮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以减少毒性,但也应视病情而定,凡用量大,并以温经散寒或化饮止痛为目的者,煎煮时问应稍长;而以解表通窍为目的且用量少者,则煎煮时问不必过长。细辛不可单用,而应当与其他药相配伍使用,这样不仅能降低其毒性,还能增强药效。《本草汇》日:“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细辛在复方中与其他药物相互配伍,是全其功效失其毒性,过钱应用的重要前题。临证配伍减毒主要靠相互制约的“相畏”、“相杀”。如《神农本草经》所言:“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谢海州[2]治疗阴虚之顽固性头痛,以沙参45 g,天门冬、川芎各10g,细辛15g等水煎服,疗效甚佳。高渌汶[12]之细辛解毒方为:西洋参(先煎)、五味子、羚羊角粉(冲服)各3 g,麦门冬9 g,生石膏24 g,生甘草30 g,加绿豆共煎300mL。可见细辛与养阴清热药相伍可制其辛散之性而取其温通之用,相畏相杀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贾波等[13]总结历代名方中细辛常用的配伍组合规律发现“相须、“相使”、“相辅相成”,是细辛主要的配伍组合规律。如细辛配伍附子、麻黄、川芎、人参等;寒热共用,散敛并施,相反相成,是细辛特殊的配伍组合规律,如细辛配伍五味子、石膏、黄连等;并认为除相畏相杀外,相须相使的配伍亦可减毒增效。贾波等[14]实验研究证明细辛的LD50为37.6977g/kg,细辛附子相配LD50为43.626 4 g/kg,细辛白芍相配最大耐受量为160 g/kg,是临床用量的200倍。细辛与附子、白芍配伍均可减轻毒性。故《本草新编》日:“细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