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生态学—生态学基本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一)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的概念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 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温度、食物、湿度、氧气、CO2、O2、及其他相关生物)
所有的生态因子—— 构成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境(habitat)
❖ 小环境与大环境
❖ 小环境—— microenvironment
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如植物田间小气候、动物洞穴小气候
❖ 大环境—— macroenvironment
主要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等。如气候带的 划分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
❖ 关系——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且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 生物最终受到邻接环境(主要是小环境)的影响
Q: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 环境因子是指某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全部环
境要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和繁殖的各种因素。
• 生态因子则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也就是指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 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的类型
• 根据有无生命特征,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 物因子两大类 – 生物因子( biotic factors) :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 非生物因子( abiotic factors) :温度、光、湿度、pH 、氧气等
• 根据性质划分,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 – 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 、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 、生物因子、人为因 子(anthropogenic factors)
环境_百度百科
• 环境的概念
环境均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 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 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 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环境是相对于某个 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 不同。
– 环境的相对性——大小 针对不同的主体有大小之别
–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生物 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性因子比较(正向)
种
群
死
亡
率
非密度制约
变
化
导致种群死亡率变化的生态因子作用于种群 的强度,随种群密度梯度变化而改变
种群密度梯度
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性因子比较(负向)
种
群
第二章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因子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
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环境的相对性——主体 (1)针对一定的主体或中心: (2)生物科学:环境——生物栖息地 环境科学:环境——相对于其“主体”人类
地球—— 太阳系 动植物—— 地球表面 某生物群落—— 影响群落的地段性所有无机、有机因素总和
无机因素:光、热、水、土壤、大气、地形等 有机因素: 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
一条鲤鱼 研
究 鲤鱼种群
主
体 池塘群落
其它 鲤鱼
虾, 水蚤, 水草,其它 鱼等异种
生物
非生物 因素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指离地面1.5米以下的气候
(2)根据环境性质: 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干预)、社会环境
(3)根据环境范围 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环境(environment)和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 :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
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 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 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 条件:温度、湿度、 pH等 – 资源:营养物质、水、辐射能等
• 根据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分 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 稳定因子(steady factors):地心引力、地磁、太阳 辐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
– 变动因子(variable factors):周期性变动:春夏秋 冬、潮夕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
4 区: 温湿度适当,可正常发育
5 区: 阴暗潮湿,幼虫死亡率高达75 — 92%
例二 小气候与蜂鸟巢的关系(W. A. Calder, 1973) 现象—— 蜂鸟巢全部建筑在一个突出树枝的下方,并是好的
绝热体;
为什么?
解释——
依靠树枝的遮挡减少鸟体热量的辐射 损失(若无树枝遮挡,鸟体热量损失将增 加3 倍);
大环境(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
❖ 小环境重要性
例一 Schimitschek 对倒木树干小环境分布格局的研究 —— 分析 八齿小螽对树干5个小生境的利用
2区 1区 2区
N
3区
3区
西南
4区
东北 5区
1 区: 日光照射过于强烈,无法产卵
2 区: 可产卵,湿度不够,易干瘪
3 区: 幼虫可发育,但因温度过高易 成熟前死亡
• 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 Simith等将生态因子分 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 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 子。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 。类型有正负两类,在密度增加的状态下,正者作 用导致生物的密度进一步增长;负者导致密度的反 馈性降低,有调节种群密度的作用。一般生物因子 常为密度制约因子。
保持鸟卵温度在30 0C 以上(鸟卵移 出鸟巢不受孵化,温度可降至空气温度4 0C )
结论: 小气候的创造,使得邻接环境更适
于生物的生殖、生长发育
来自百度文库
(二)环境的类型—— 分类标准: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
(1)根据环境主体划分 人为主体的环境—— 人类环境(环境科学) (包括人类以外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生物环境(生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