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6f71cfd5bbfd0a795673b3.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辛酉政变:1861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利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遭到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勾结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
因此,这一帮卖国贼的上台,更加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1861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又叫做北京政变。
2.皇族内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名大臣中汉族只占4人,而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完全是清政府实行假君主立宪以欺骗人民的工具。
3.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动了“救国图存、全民抗战”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简答题及问答题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简答题及问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fd18c15fbfc77da269b11f.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2、近代以来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1921年后,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c1501f61fb7360a4c65aa.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2f9a28ed630b1c59eeb5cf.png)
《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重点简答、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答: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引起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答: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与参考答案(期末必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与参考答案(期末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8bed99e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b.png)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88d6f879563c1ec4da712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方面: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方面: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简述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控制。
答:(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的海关。
(3)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扶植、收买代理人。
3、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但其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主要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4年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4年简答题,论述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9922d75fbfc77da269b18d.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8-14年简答题,论述题答案08-10简答题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的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义的内容:“平均地权”。
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答:(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1)(P194)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
论述题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有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e51583b3567ec102d8a7c.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一、题型题量1、单选题(20个,20分)2、多选题(10个,20分)3、简答题(3 个,30分)4、论述题(2 个,30分)二、简答与论述题目复习重点1、简答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①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生活极度恶化,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④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一方面,他们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②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分配方案:(1)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2)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
意义: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62732010661ed9ad51f366.png)
简答1、简述洋务派兴办洋务的主要内容。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企业,创办24个兵工厂。
为解决军事工业原料和交通运输,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分别建成的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培养懂得西方科技的专业人才,先后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先后派遣4批120名幼童赴美学习。
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隐藏答案】正确答案:【《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16岁以下减半。
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3、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隐藏答案】正确答案:【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6、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它的实质是什么?【隐藏答案】正确答案:【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医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和兴学堂。
实质是: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这场论战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简答和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简答和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01383106a300a6c30c229f6f.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20)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新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2)评价:第一,《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些。
第二,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考过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考过的简答题和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c1f57df46527d3240ce033.png)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考过的简答题和论述题39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104 ( 2010.1简答)一、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P2 (2010.10简答)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P14 (2010年4月简答)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P14 (2011.10简答,2012.1简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P14-15 (2011.1简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9 (2010.1简答)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及意义。
P21 (2010.7简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P25 (2010年4月简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P29 (2012.10)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
P31 (2011.7简答)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P32 (2009.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3 (2012.7)19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P35-36 (20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P37 (2009年4月简答,2012.1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P38 (2010.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P44 (2008.10简答)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P46 (2009年4月简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P46 (2009年1月简答)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P47 (20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P58 (2012.7)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P58 (2009.10简答)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P60 (2011.1简答)中国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P61 (2009.7简答)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P61 (2012.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P68 ( 2012.4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问答题 简答题 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 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
![问答题 简答题 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 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e098926a48d7c1c709a1450d.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简答题材料题{自己整理}1、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1.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2、简述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3、分析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命运;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名族的反侵略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整理出《四洲志》,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具有重要思想启蒙意义;推动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对中国出路的探索4、比较西化与现代化的异同西化:照搬西方,取代本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现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及其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工厂代替家庭作坊、手工厂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全方位改革,其核心是生产力的解放和政治民主化5、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戊戌变法;没有严密的组织;经济与社会基础薄弱,未能发动群众;不彻底的改良思想;没有实权与军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意义:是一场爱国就忘运动,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新文化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6、分析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把政权让给袁世凯经济力量南京临时政府无财政收入无关税自主权相比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财政有一定经济基础军事实力南京临时政府无正规军,大多是爱国志士革命派,无领导核心人物,甚至一部分被逼迫就范的清军,而袁世凯握有清帝国的禁卫军,实力非常大群众基础南京临时政府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也得不到地主阶级的支持,相反袁世凯得到地主阶级、反对势力的大力支持外部原因国外反动势力的舆论,帝国主义的干涉7、举例分析中国古代的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绿林军赤眉军起义、黄巾军起义、瓦岗军、黄巢起义、方腊和宋江起义、红巾军、白莲教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农民起义——陈涉吴广起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7ecdf7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2.png)
综述云变幻的八十年三、简答题1.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3.简要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其特点。
4.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5.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怎样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参考答案及解析]三、简答题1.鸦片战争前夜,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是:(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
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4)国防力量微弱,军备废弛。
与此同时,在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阶级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2.(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中国工人阶级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
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
从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0bdc9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d.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重点1、简答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
(2)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为城乡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农,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至50年代。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但它的来源不同,构成复杂。
它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1)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2)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摇摆不定。
(3)民族资产阶级带有浓厚的两重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
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特点是什么?(1)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2)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
(3)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关系:(1)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分配方案:(1)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
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2)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
意义:(1)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材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a65bc0bb4cf7ec4afed09f.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型及分值分配一、单选题(1分×30题=30分)二、多选题(2分×10题=20分)三、简答题(6分×5题=30分)四、论述题(10分×2题=20分)各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5、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7、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8、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9、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10、清朝是中古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乾隆朝后期。
12、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
13、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5、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6、俄国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
17、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8、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9、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20、放火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
21、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22、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635f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png)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背景。
-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是什么?- 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 主要成果:清朝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宣布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自由、结束了封建、实现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的成立- 中国的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1921年7月1日,在上海。
- 中国的成立原因和宗旨是什么?- 原因: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危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觉醒。
- 宗旨: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集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于一体的新型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行全面侵华。
中国和中国国民背景下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共同抗日、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 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作者和发表时间是什么?- 作者:。
- 时间: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过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影响: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66年5月,认为中国内部存在一些走资派,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发动了这场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打倒一切反动派、所有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惯、旧道德,削弱党和政府机关的权力,提高群众的权力,推进中国共产规模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及论述复习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监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3、简述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再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同意战线的新政策。
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整治上的准备。
4、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去的整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答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见过的意愿。
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5、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答:(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2)在有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共轭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团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立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7、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整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公司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实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的一致的,成为国红合作的整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8、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答:(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震的重要战场具有重要地位。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9、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积极作用。
答:(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军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
10、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答:(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2)在改造的同时,给予人们必要的工作安排(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且在改造事业中有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整治安排。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简述为什么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答:(1)在对外法令上,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在制度上,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制度为内阁总理制。
(3)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
12、秋收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随后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改编。
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答:(1)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2)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3)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13、简述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重要意义。
答:正确地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文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为中共八大召开进行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并对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这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
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重要联盟及其相互关系。
答:(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2)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正确地发挥两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15、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既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具有其特点,简述其特点。
答:(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它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16、简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性文件及其特点。
答(1)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是一个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17、简述五四运动区别于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1)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简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历史意义。
答:(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2)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开始建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整治上走向成熟。
19、在拨乱反正过程中,极少数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错误加以夸大和渲染。
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简述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答:(1)四项基本内容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重要性: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19世纪60年代,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以及洋务新政的兴办。
答:(1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2)洋务新政的兴办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新式学堂、创建新式军队。
2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
简述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的理论贡献。
22、新中国建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
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新的严峻的考验。
简述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23、1926年至1927年,北伐军在以加仑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简述北伐战争的作战目标以及作战方针。
答: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
24、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答:(1)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
(2)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3).英美等国际力量的支持。
(4)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和日本侵略的非正义性。
第三大题:论述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服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知道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启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